王岸知已能下地走动了,正在铺了软软的绒毛地毯上慢慢地溜达,见王兰馨来了,他挑眉,“想好了?”

王兰馨点头。

“说吧!”

王兰馨道,“第一,从南阳王入手,让安家和顾家彻底撕破脸;第二,从安华锦的身上入手,让安华锦主动与七表兄断了;第三,从九表妹入手,用我自己算计七表兄。”

王岸知闻言对王兰馨刮目相看,“行啊,四堂妹,你可够狠的啊,算计老南阳王与安华锦也就罢了,将自小与你交好的九表妹都算计,你这是连表姐妹情都不要了?她若是知道你算计她,她一定会与翻脸的。还有七表弟,他若是真被你算计成了,有两个结果,一是娶了你,这当然是你所要的,二是杀了你,他那个人,可是个能下得去手的人,你就不怕他杀了你吗?”

“不怕。”王兰馨咬牙,破釜沉舟地说,“我就算死,也要死在他手里。”

“好样的。”王岸知赞叹,“都说最毒妇人心,果然没错。”

王兰馨看着王岸知,“四堂兄会舍得九表妹被我算计吗?”

王岸知扬眉,“有什么舍不得的?”

王兰馨点头,“三步棋,先走老王爷这一步,再走安华锦那一步,最后走九表妹这一步,我能豁得出去,六堂兄可帮我?”

“自然。”王岸知捻着玉扳指,“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王兰馨一下子有了底气。

第一章 坦诚(一更)

册封太子是大事儿,所以,老南阳王自然被拖住了回南阳的脚步,等候在京城,等待楚砚册封太子大典后再启程回南阳。

他自然不知道楚砚的打算,是拖着他先留在京城。

礼部对于册封大典下了很足的功夫,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准备。

楚贤入朝后,帮楚砚分担了一部分朝事儿,楚砚肩上压着的东西似乎一下子就轻了,每日都能看到他脸上淡淡的笑容,朝臣们都以为太子殿下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只有楚宸知道,楚砚在收到了安华锦的来信后,笑容便没断过。

楚宸心底郁闷了几日后也想开了,人各有命,他的命就这样,羡慕楚砚不来。

要知道,楚砚失去的东西,怕是天底下最贵重的东西了。

当然,这要分怎么看。在别人看来,那万万人之上的位置,是高不可攀,但在楚砚看来,可以弃之如敝履,比不上去南阳吹吹冷风看看雪。

礼部的动作比楚砚想象的快,二十日就制作好了太子冠冕,安排好了一应大殿所用,这一日,来到了大殿前一日。

大典前一日晚,楚砚进了皇宫,去了凤栖宫见皇后。

皇后笑着看他,“这么晚了,怎么过来了?明日立储大典,你要从早到晚忙上整整一日呢。这么冷的天,还跑来做什么?”

楚砚看着皇后,“有些话想和母后说说。”

皇后点头,吩咐贺嬷嬷,“嬷嬷,你去门口守着。”

贺嬷嬷应是,立即去了。

大殿内剩下母子二人。

楚砚轻声问,“母后,若是我不想坐大位,您会生气吗?还是会怎么想?”

皇后一怔。

不坐大位?

如今都立了太子了,怎么跑来找她说这件事情?

皇后看着楚砚,探了探身,问,“砚儿,是发生了什么事儿吗?”

楚砚摇头。

皇后纳闷,“那你是……”

楚砚平静地道,“儿臣腻烦了京城,以后也不想一直生活在京城,不想要大位,想去南阳生活。”

皇后一惊,腾地站了起来,看着他,“那你……明日是立储大典。你若是今日说你不想做太子了,朝臣们怕是会炸了锅,这……岂能开玩笑?”

“明日立储大殿会如期举行。儿臣就是来想与母后提前说说。”楚砚自从收到了安华锦的来信,便琢磨着怎样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跟皇后说。

皇后更是不解了,“既然明日立储大殿会如期举行,那你如今又说不想做太子……”

楚砚道,“大哥有才有德有贤,儿臣想将大位让大哥坐,但大哥自从圈禁之地回京后便不想入朝,儿臣要他入朝,他一定要儿臣答应入朝第一日请父皇下旨立儿臣为太子,他才会辅助儿臣朝政之事。儿臣却真的不想要那个位置,所以,为了让大哥入朝,便先应下储君之事,待慢慢的,儿臣再将大位推给大哥。”

皇后懂了,沉默了好了一会儿,才叹了口气,“砚儿,你实话告诉母后,你为何不想要大位?万万人之上的九五之位,你真的不想坐吗?”

“儿臣以前或许想,儿臣这个身份,不争也是争,由不得我不争。自小所听所见所闻,入眼入耳入心都是帝王之谋术。儿臣心底其实很厌恶,但以为脱离不了,这便是命,儿臣只能认命。但如今,儿臣不想认命了。”

“是什么改变了你不想认命了?”皇后犀利地问,“是小安儿吗?”

楚砚抿唇,“与表妹无关。”

皇后瞪了他一眼,“你少与母后说无关,你是我生的,我岂能不知是否有无关系?”

楚砚沉默。

皇后道,“小安儿的性子,是让你从她身上看到了不认命?”

“她让我看到了,坚守信仰,不惜灵魂为祭。”楚砚轻声说,“安家的信仰,她有。但是皇室的信仰,儿臣没有,儿臣不知道怎么去坚守它,父皇没教我,也教不了我。”

皇后看着楚砚,一时间涌上无尽的心疼,她走了两步,来到他面前,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又心疼又气笑地骂,“臭小子,你的兄弟们,多少人抢破头的位置,你说不要就不要,你这样,让他们情何以堪?”

楚砚抬起头,看着皇后,他有多少年没被母后摸过头了?让他想起了安易宁,他也喜欢摸安易宁的头,这一刻,像是回到了七岁之前,还是小孩子时,母后也总爱摸他的头。

他问,“那么,母后同意儿臣所想吗?”

皇后撤回手,气笑,“我有什么可不同意的?你自己的人生,你想怎么走,我岂能管得着?我虽在这皇宫里坐了二十年皇后,但也没有一日觉得这皇宫有多好,你不想要便不要吧。”

楚砚心底又轻松了些,面色有些动容,“儿臣多谢母后。”

皇后摆摆手,叹气,“贤儿那孩子,也是个执拗的,当年私造兵器案,在你父皇面前,死活不认罪。若是你能与他开诚布公好好说说,那是最好,否则若他心里想要那个位置也就罢了,若是不想要,拿你当兄弟,你却这么算计他,他怕是要对你大动肝火。”

楚砚抿唇,“儿臣知道。”

他顿了顿,又道,“大哥以前是想要那个位置的,如今不想与儿臣争而已。但是大哥心中有志向,为天下民生而所为,这一点便比儿臣强许多,儿臣无志,无信仰无野心可支撑,厌烦皇宫与京城,便不如远去,南阳一直是儿臣心中所想,也许那里才是儿臣的归处。”

皇后重新坐回椅子上,“你不想要,便放手去做吧,你如何,母后都支持你。”话落,她叹气,“芸儿那丫头,一直也想去南阳瞧瞧,若是知道你去南阳,她怕是……”

“儿臣也会带上妹妹。”楚砚接过话,“南阳好儿郎多的是,嫁去南阳也无不可。”

皇后一愣。

楚砚又道,“或者说,待将来,儿臣离开时,母后也可一起?”

皇后又愣了愣。

楚砚试探地问,“母后,您不是一直想家吗?您与父皇如今这步田地,不若儿臣离京那一日,您与儿臣一起走吧。大哥宽厚,必定会同意的。”

他不提皇帝同不同意,如今已不需要他同意。

皇后好笑,“咱们母子三人一下子都走了,岂不是让朝臣们笑话?也惹天下人非议。”

“那又如何呢?母后在乎吗?”

“你如今想开了,倒是愈发轻狂了,连这话也敢说不在乎了。”皇后摇头,“我是想家,但是从嫁进皇宫那一日,便没想过要回南阳,本来就想着回南阳省省亲也就罢了,如今你对我说离京回南阳,再不回来,让我感觉跟做梦似的,”

“也不是不可能的。”楚砚道。

“嗯,也许可能,但是再说吧!让我好好想想。”皇后叹了口气,“明日你立储大典,大典后,你就是太子了。就算将朝局都推给贤儿,哪能那么轻易?你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况且,如今陛下还健在,陛下那个人,能屈能伸到这个地步,本宫也是刮目相看了。你的心思,千万不要被陛下察觉,免得横生事端,被他算计了。”

“儿臣知道。”楚砚心神一醒,“母后放心。”

“我说芸儿怎么近来也很高兴呢,想必你们两个私下与小安儿往来书信里,提了去南阳?她没意见?”皇后问。

楚砚点点头。

皇后又气笑,“你们啊,一个个的,真是……主意大。竟然瞒到现在,才来对我说。”

楚砚歉意地看着皇后,“儿臣也是反复思索许久,才下定了决心。”

“嗯,罢了。”皇后道,“你既然已下定决心,就一步一步来吧!待有朝一日,你觉得时机成熟了,贤儿那里,我会帮着你圆一圆,劝一劝。左右只要你们兄弟要好,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大楚江山,谁做那个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楚砚颔首,“但愿大哥届时不恼我怒我。”

母子二人叙话了大半个时辰,楚砚才离开了凤栖宫。

他离开后,皇后坐在桌前,拨了一会儿灯芯,轻声自语地轻嘲地笑,“陛下看的重如泰山的位置,可知道我的儿子不想要,真是讽刺。”

安家人从不想要那个位置,流了安家一半血脉的楚砚,也不想要那个位置。

------题外话------

最后一卷,兰台结鸳盟,四海宴河清。

第二章 相悖(二更)

第二日,册封储君大典如期举行,大楚终于立了储君,普天同庆。

储君代表着大楚的希望,朝臣们、百姓们的希望,朝野上下,一片喜气洋洋。楚砚这个太子,得到了所有人一致的拥护,可谓是实至名归。

养了月余伤的顾轻衍和王岸知都在这一日参加了册封大典,老南阳王也终于等到了这一日,他已在京城待不住了,大典后,他就决定启程离京。

顾轻衍和王岸知一身重伤痊愈后都清减了许多,以前的衣袍都松松垮垮了,如今都新做了新衣,穿在身上,在寒冬的飘雪里,看着分外地挺拔瘦峭。

苏含在顾家猫了一个多月,直到册封大典,他才从顾家出来,现身人前。

朝臣们见这位镇北王世子突然消失一个月不见又突然冒出来,稀罕的很,清楚内情的朝臣们纷纷感慨,这位镇北王世子果然不愧是镇北王府出来的人,苏家人向来都有一副狐狸心肠,一见势头不对,狡猾地躲起来,敬王楚澜算是栽了一半在他身上,另一半自然是栽在了当今太子楚砚身上。

皇帝见到苏含,便想起了被楚澜请旨前往漠北镇北王府的良贵妃,如今皇后不理他,见到她没好颜色,冷眼以对,婉美人的温柔小意娇媚可人都不能让皇帝消除这份心闷,他就又想起了良贵妃的好,良贵妃这个女人,善解人意又懂得宽解人心,他想让她回京。

于是,当日,皇帝给镇北王去了一封书信,催良贵妃回京。

这封书信还没发出京城,便被楚砚截到了手里,他看着皇帝手书里写的“思卿,速归。”,淡漠地笑了一下,吩咐手下人,“我这里也有一封手书,一起送去给镇北王吧!”

“是,太子殿下。”

手下人当即将一封帝王的书信与一封太子的书信一起送去了镇北王府。

册封大典之后,文武百官陆续回府。

王岸知截住了顾轻衍的马车,扬眉邪肆地看着他,“七表弟,看你这副样子,安华锦那个女人当真不要你了?”

顾轻衍面色平静,目光无什么颜色,冷冷淡淡地看着王岸知,没说话。

王岸知斜斜地靠着顾轻衍的马车车辕,伸着手挑着顾轻衍马车的车厢帘幕,“你为她掏心掏肺又如何?她还不是一样不领情?”

顾轻衍目光清凉,一言不发。

王岸知继续道,“为了她,你甚至让楚砚做了太子。又如何?如今还不是至今连她只言片语都没收到。据我所知,她近来与楚砚通信,可是勤快的很。而你,怕是早被她忘到了天边。”

顾轻衍依旧不语。

王岸知声音压低,“顾轻衍,你可不可怜?”

顾轻衍眼底微寒,“你说够了没有?”

“没有!”王岸知很干脆,似乎不惹怒顾轻衍不罢休,“怎么?难道你要在这街上对我大打出手,还要杀了我不成?”

顾轻衍沉着目光看着他,眼底一点儿情绪也无,“王岸知,你口口声声说我变的不成样子,那么你自己呢?这些年你可有好好地照过镜子?昔日的你,立志要改变天下,让天下再无一个乞儿冻死骨,如今的你,踩着尸骨成山不惜一切代价无所不用其极想要成就的是什么?你可还清楚?你又哪里来的脸笑话我?”

王岸知顿时震怒,几乎用吼地喊,“我的志向一直没变,想要千万人受益,极小的牺牲是必然,挡了路,就该除去。有什么错?就比如一百个人一起受苦,牺牲一个人,一百个人就不必受苦了,有何不可?更何况,大楚千万百姓,只牺牲数百人甚至数千人,算的了什么?”

顾轻衍凉薄地看着他,“牺牲一人不算牺牲?年少的你,可不是这样看待的,乞儿冻死时,你悲悯这世间世道惨烈,可怜路有冻死骨。凭什么护佑大楚万千黎民免受生灵涂炭已为大楚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满门忠烈的南阳王府就该不被你悲悯成为你必要铲除的拦路石成为牺牲品?乞儿尚且得您怜悯,南阳王府就不该得你敬重?”

“岂能混为一谈?”王岸知红着眼睛道,“南阳王府有功不错,但这功的背后,百姓们过的愈发不好,是谁的错?南阳王府就没有错吗?把持边疆,拥兵百万,护卫边境的背后,难道不是同时也成就了安家的忠臣良将载入千秋史册之名?大楚军制不改,朝政弊端不除,世家根系盘踞,结成的这一张网,不从南阳王府破,从哪里破?症结不在南阳王府吗?”

“即便你说的对,也不是安家一家之过,是大楚的形势就这样。”

王岸知愈发地愤怒,“因为安家把守了一百五十年边境,牢不可破,大楚的内政才一直被固封的铁板一块。这一百五十年,哪怕是几代天子,都不得不承认,安家是大楚的重心。只要安家破开一角,大楚内政顷刻就可以重新洗牌。重点在安家。你说安家岂能不挡了我改变天下时局的路?顾轻衍,你别不承认。”

顾轻衍目光青黑,“挡了你的路又如何?你的路未必是对的。”

“那我倒要看看,你走什么路?你的路又是对的吗?”王岸知冷笑地看着顾轻衍,“你护着安华锦,让楚砚登基,南阳军依旧稳稳当当立在边疆几十年,未来的几十年,大楚依旧如从前的大楚一样,百姓们只会越来越苦,倒最后,不用南梁和南齐兵马践踏,大楚的黎民便已生灵涂炭。”

“内政弊端,不在安家,在世家盘踞。”顾轻衍道。

“但是安家不倒,世家塌不了。”王岸知怒道,“世家不塌,内政一直如密密麻麻的网,无处可破,唯安家能撕开这道两口子。难道你要从你顾家撕开一道口子吗?你不舍得安华锦,不舍得安家,那么你舍得你爷爷的命吗?你敢从顾家撕开这道口子,你爷爷就敢被你气死。”

“你为何不从王家撕开这道口子?”顾轻衍反问。

“王家的口子不用撕,我就是那道口子。”王岸知露出狠厉之色,“我杀安华锦你不让,我杀楚砚,你也不让,五峰山明明是个机会,你却亲自前去,护着楚砚,防的不过是我动手。我就不明白了,顾轻衍,你到底在想什么?你毁了我所有的安排,要的就是这样得过且过吗?你自己得过且过,让天下也得过且过?”

顾轻衍沉默。

“你说话啊!”王岸知嘶吼。

顾轻衍直视着他,终于又开口,声音一字一句,沉着有力,“天下如何我不管,她所求,便是我所求。她想求南阳王府守卫大楚百姓,那么就继续守下去,她想守护住谁,我便守护住谁,她想扶持谁,我便扶持谁,她想要什么,我便给什么,我这样回答,你满意了吗?”

“好好好,你好的很。”王岸知甩手松开了一直攥着的帘幕,气红了眼睛,“你是顾轻衍,为一人而活的顾轻衍,你才是了不起。”

扔下一句话,王岸知带着一身怒气,转身走了。他连马车也没坐,就那样衣袍猎猎地走向长街尽头。

大楚京城这一条条长街,他们不知道走过多少次,年少时,你追我逐你争我斗,几乎踏破了街道上一块块石板,但从来都是一条路,不曾分叉。

王岸知的背影渐行渐远,他如今走的这条路,是顾轻衍永远不会走也不想走的路。

顾轻衍静静地坐着,任王岸知那一甩帘幕带着的寒风如刀子一般地打在了他脸上,任风雪吹动帘幕,刺骨的寒风猛烈地灌进车厢,吹透他身上厚厚的披风,刺入肌肤,寒彻骨。

他坐了许久——

直到青墨出声提醒,“公子?天色已极晚了。”

顾轻衍才卸了一身僵持,闭上眼睛靠在车壁上,慢慢地吩咐,“走吧!回府。”

第三章 归心(一更)

立储大典顺利落幕,一日忙碌后,楚砚脱了太子朝服,揉了揉眉心。

身边伺候的人小心将太子冠冕搁在桌案上,回身刚要说什么,听到外面的脚步声,探头向外一瞅,小声说,“殿下,老王爷来了。”

楚砚点点头,快步走出了里屋。

自从入冬,大楚的京城的雪便下的勤快,晴一日,阴两日,下雪三日,前一日的雪未化,转日又飘起了新雪,虽不如南阳的雪下的大,但也是连绵不断起来。

老南阳王习惯了南阳的大雪,倒是不觉得什么,连伞都没打,自己晃悠着来了楚砚的院子。

楚砚疾步走出房门,见老南阳王连伞都没打,顿时皱眉,“外祖父,风雪这么大,您这么晚了,在屋中歇着,有什么事儿,派人来喊我就是了。”

老南阳王摆摆手,“你是太子了,岂能再随意被我传唤?不合规矩。”

楚砚无奈,“即便是太子,也是您的外孙。”

老南阳王哈哈大笑,“这倒是。”

二人进了屋,伺候的人连忙围上前轻拍掉老南阳王身上的雪,端茶倒水好生地忙了一通。

老南阳王坐下身,喝了一口热茶,看着搁置在一旁的太子袍服,感慨地对楚砚道,“我倒是不曾想到,来京一趟,还参加了你的立储大典。也是幸事儿。”

楚砚笑笑。

老南阳王语重心长地道,“你如今既是储君了,就再不同昔日的皇子身份了,你身上肩负着大楚天下万千黎民百姓的责任,切不可懈怠,要勤政爱民,不可轻忽百姓,当选贤任能,切不可听信谗言,也不可轻易生猜忌之心,更不能偏听偏信……”

一番为君之道的忠言,字字句句,皆是老南阳王的给予厚望和劝告。

楚砚默默地听着,在老南阳王说完后,慢慢地点了点头,“外祖父放心。”

他自然不能告诉老南阳王,他虽然做了太子,但不会做未来的帝王,他这个身份,早晚有一日要放下交给楚贤,如今,他不过是在向着自己心中所想的方向而一步步安排罢了。

“我今日已向陛下请辞了,陛下准奏了。我明日就启程离京,你以后的路长的很,不要让拥护你的人失望。”老南阳王又道。

皇帝将老南阳王叫来京城,本来是打算借由安华锦杀花似玉之事扣住他,威胁安华锦,谁成想,他不但没威胁成,还让老南阳王出手帮着楚砚在五峰山清剿了四皇子、五皇子、楚澜和他的大内侍卫,一下子让楚砚再无对手了,连他这个父皇也得避其锋芒退避三舍,认清形势,不敢再有什么动作了。

皇帝心中呕的慌,更不想看到老南阳王了,索性答应了让他回南阳。

楚砚将早就想好的拦阻之话说了出来,“外祖父,您不如再等些日子,母后想家了,想回南阳看看,您若是一定要回去,让母后与您一起可好?”

老南阳王不赞同,“这么冷的天,她一个女儿家,省什么亲?她若是想回南阳看看,明年开春,天气暖了,再让她自去吧!”

楚砚心下一紧,“那您也要再缓两日,雪停了再走。”

老南阳王瞧着楚砚,“臭小子,你怎么这么烦人?我说了不待就不待了。多大的人了,还舍不得我这个老头子?今年这雪,停停下下,一个冬天怕都不会见晴多少日子。”

楚砚只能道,“宁儿前两日说过两日来陪您住几日,想您了。”

老南阳王摆手,“明日让怀安带着他去城外送送我就是了。”

见楚砚还要再说,老南阳王摆手,“聚散总有时,你是太子了,是做大事儿的人,我一个老头子,南阳才是我的根,人在京城,心在南阳,每日都煎熬。若陛下死活不放我也就罢了,我也能忍着,如今陛下松了口,我一刻也待不住了,今冬京城都这样大的雪,南阳的雪只会更大,我恐怕啊,南梁和南齐今年要兴兵,我岂能待得住?”

楚砚无奈,心想着只能再另想法子留了,暂且只能先应了下来。

老南阳王这一晚与楚砚多说了一个时辰的话,夜深了,才回了住处。

老南阳王离开后,楚砚叫来了几名幕僚,“如何留住老王爷,你们现在就想办法。”

幕僚们对看一眼,见太子殿下面上神色沉重,只能聚在一起想起了法子。

半个时辰后,幕僚们想出了几个法子,都被楚砚给否了,连安易宁来住几日都拦不住老南阳王,不下狠的法子怎么能够?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幕僚们这才发现这位老王爷真是难留人。

正在幕僚们想的头都快秃了时,竹影悄无声息现身,“殿下,小郡主的来信。”

楚砚转身,伸手接过信笺,打开看罢,眉头一松,对众人摆手,“罢了,不用想了,你们回去吧。”

幕僚们面面相觑。

“不必强留了,明日我送外祖父出京。”楚砚又道。

幕僚们齐齐松了一口气,恭敬地告退。

安华锦的信很简短,说她多谢七表兄留了爷爷这么久,她猜到以他爷爷的性子,怕是也忍到时候了,他再强留,除非天塌,否则怕是留不住,天会塌吗?当然不会,所以,她爷爷若是要回南阳,就让他回来吧!他留这么久,已为她争取出了时间,她已将张宰辅安置妥当了。

有了安华锦这一封信,楚砚自然放了心。

第二日,老南阳王早早便起来了,神采奕奕,可见要回家了,心情好。

楚砚哭笑不得,“外祖父,在我这府里,您是住的有多不舒服?您还没启程,精神先好了三分。”

老南阳王哈哈大笑,“说实话啊,你这府里,好是好,精致是精致,可是我啊,在南阳住了一辈子,生于南阳,长于南阳,离了那片土地,便像浮萍一样,心下总不踏实,还是回去的好。”

楚砚无奈地笑,“我也想去南阳看看。”

“你是太子,如今哪里抽的开身?以后啊,你是可以四处走走瞧瞧,只有深入民间百姓中,才知百姓苦,也才知如何以务实治理天下。”老南阳王拍拍他肩膀。

楚砚微笑颔首。

楚砚陪着老南阳王用过早膳,在跨出府门口时,一辆宫里的马车匆匆而来,正巧迎面遇到。

马车里先下来楚希芸,紧接着是皇后。

楚希芸喊了一声外祖父,然后便抱住他的胳膊,“外祖父,您是不是要回南阳?我央求了母后整整一晚,她已答应我了,让我跟着您去,您带上我好不好?”

老南阳王:“……”

他看着楚希芸,“哎呦”了一声,“你这么个娇滴滴的女娃,这么大雪的天,跟着我个老头子赶路,若是冻着了,伤着了,累病了,有个好好歹歹的,可怎么行?不行,不行,不带你。”

“我不怕苦,不怕累,也不会病倒,我天天也有强身健体的。”楚希芸晃着老南阳王的胳膊,“好外祖父了,母后都答应我了,您就答应吧。”说着,她眼眶红了,要哭,“我从小到大,都没出京去玩过……”

“哎呦。”老南阳王是个不会哄人的,安华锦皮实淘气,从小到大也没用他哄过,生气时甚至动用军棍揍上一顿,楚希芸这么一哭,他顿时没话了,看向皇后,“你答应了?”

皇后叹了口气,“她磨了我一个晚上,我想着您回南阳,一路奔波,砚儿定然会带上大夫护送您回去,我就应了她。”

老南阳王瞪了皇后一眼,转头看向楚砚。

楚砚自然知道,昨日晚上便是他给楚希芸传的信,问她可趁着这个机会跟着去南阳?楚希芸自然乐意去,高兴的快疯了,当即就跑去了皇宫的凤栖宫。

有了早先楚砚那一番话,楚希芸劝说皇后根本就没费什么口舌,皇后便应了。只不过有些事情,要瞒着老南阳王。

楚砚对老南阳王道,“妹妹一直想去南阳看看,既然如此,外祖父就带上她吧!您自小就带着表妹,您如何带大表妹,就如何带妹妹就是了。”

第四章 离京(二更)

带安华锦能与带楚希芸一样吗?那是不可能的。

老南阳王吹胡子瞪眼,“你们母子,一个个怎么回事儿?这么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能跟臭丫头那个皮猴子一般吗?臭丫头那个小东西,我就算是将她仍在荒野里,她也能自己走出来,这么个金娇玉贵的,可不行。”

“行的,行的,好外祖父了,您若是不让我去,我就不让您走。”楚希芸死死地抱住老南阳王的胳膊不松开,做赖皮状。

老南阳王:“……”

他归心似箭,无奈了,“罢罢罢,走吧!走吧!”

人家的娘和哥哥都同意了,他这个做外祖父的,不能死活不让外孙女去住外祖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