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宁刚道:“我爸的观点有些旧了,但是刚才那句话是对的,自己强才是真的强。”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三名挂职干部(二)

邱宁刚说得没有错,自己强才是真的强,这算是一个硬道理,是多数人的共识。

大家都懂的话,却很少有人做到。因为这句话还有另外的意思没有说清楚,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大,这其实才是真正重要的。

强大,在现代社会是指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能力。这个能力代表着在社会上的地位,比如有权、有钱、有人、有关系网、有资源等等,强大的具体表现方式不一样,内核却是一致的。

省政府常务副秘书长老杜完全懂得这个道理,很擅长利用资源让自己变得强大。他的强大是权力和关系网混合编制而成的。

他今天有事专程来找红旗厂强力厂长晏定康。

晏定康带着红旗厂干部职工以及其家庭近两万人走出大山,来到南州工业园区。以前在大山里按着计划行事,厂里日子虽然日渐紧张,总体上来说还是平顺的,或者说在山中封闭中获得暂时宁静。

上万职工拖家带口走出大山以后,红旗厂就如一辆开出山洞的火车,挣脱了大山和观念的束缚,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极大地增强了在市场经济下的能力。

同时,红旗厂也闯入了一片险摊,令晏定康这名掌舵人时常有如履薄冰之感。他吸引老厂长的教训,不仅与直管部门保持着良好关系,也与地方上的关系有了进一步加强。比如在基建上以及一些主营业务上,在同等条件下,在不损害红旗厂的利益之下,他总是会照顾地方上的关系户。而当年老厂长则死守着一些规则,与地方关系总是那么磕磕碰碰。

经过数年接触,他与南州常务副市长牛大伟、省政府常务副秘书长老杜等人建立起了良好关系,不仅是公家关系,还是私人朋友。

在新修建的红旗宾馆最隐秘的包间里,老杜和晏定康谈完正事,开始喝酒,说些闲话。

晏定康道:“小琳表现得怎么样?现在的年轻人吃不得苦,你要多批评教育她。”

“晏琳工作能力强,为人又谦虚,这说明老晏家风好。”老杜趁机将早就准备好的另一件事情说了出来,道:“有件事情和你商量商量,最近全省号召要到基层去,各部门都要派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期限是一年。办公厅有几个名额,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常委办应该要有一个下基层的名额,我觉得晏琳可以到基层去挂职一年,不知你是什么看法。”

晏定康有极为短暂的犹豫,因为挂职锻炼有很多种,有的是让骨干去锻炼,有的是让单位闲人去应付差事。这个犹豫极为短暂,他就明白老杜主动提出这事,自然不会亏待晏琳,于是道:“小琳从小就在红旗厂长大的,没有在基层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下去锻炼一年,应该很有必要。”

老杜道:“那我回去就定下来,让晏琳到乡镇去当党委副书记。”

事情定下来以后,在外面出差的晏琳并不知道。

等到晏琳回来时,摆在面前的是一份《关于做好2001年省直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工作的通知》,附录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以及挂职单位。她是副科级秘书,对应的职位是昌东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

到基层挂职锻炼对省直机关工作人员不算稀奇事情,最稀奇的是她将要到昌东城关镇去挂职当党委副书记,这意识着她将要和王桥在一起工作长达一年。细想,这处安排很正常,因为省委办公厅常委办原本就定点联系着城关镇,所以,她被派到昌东县城关镇在偶然中带着些必然。

文件已经下发,此事已成定局,无法更改。山不转水转,今天又要与王桥转到一起了。

想到这件事情,晏琳心里一阵发慌,有期许、有激动、有紧张还有困惑。

文件下发以后,很快就由省委组织部在省委大礼堂召开了选派省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工作座谈会,对全体挂职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并就做好挂职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

省委组织部长高义云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为深入实施我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三个一工程,着眼于在基层实践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为山南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组织保证,经省委组织部研究并报省委同意,决定从省直机关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与以往相比,这批挂职干部的规模更大、层次更多,其中处级干部89名、科级干部132名,处级干部平均年龄39.5岁,科级干部平均年龄为31.4岁。根据干部特点和工作需要,一部分干部安排挂任县(市、区)副职,一部分干部安排挂任乡镇(街道)副职,还有一部分干部安排挂任省属企业相应领导职务……。”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干部交流的有效途径,也是助推山南振兴发展的有效措施。全体挂职干部要珍惜机遇,全心投入,真正沉下心来、融入进去,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抓紧熟悉县情乡情企情,尽快熟悉新环境进入新角……各派出和接收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挂职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既要对挂职干部放手使用、关心爱护,也要对挂职干部严格要求、加强管理。省委组织部对本批挂职干部实行更为严格的工作季报告制度和离岗请假制度,以加强对挂职干部的动态管理……”

高义云部长的声音在礼堂回响,晏琳思绪却飘向了曾经的复读班岁月,最后定格在被那个坏蛋绑到小院的场景,如果当时王桥不到,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当时子弹稍稍偏一些,后果同样不堪设想。想着那一幕,她不禁一阵心悸。

开完动员会,常委办又紧接着搞了一次饭局,为下基层的晏琳饯行。

吃过晚饭,喝了一瓶啤酒的晏琳回到房间就开始收拾行李。作为一个女孩子,收拾行李主要工作是准备衣服和化妆品。化妆品比较好准备,有现成的盒子装进去就行了。比较为难的是衣服,在城关镇工作时主要穿什么衣服,这是一个大问题。

上一次在城关镇植树,让晏琳对农村泥泞的道路有了深深的体会。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平时常备的中跟鞋、职业裙装恐怕没有太大用处,经常穿的应该是西裤、牛仔裤和运动鞋。她将平时不怎么穿的却是适宜服外运动的衣服装了几件到箱子里,然后对着衣柜有些愣神,犹豫了一会,取了一条漂亮的红色长裙和一条稍有些清凉的裙子,又配了一双高跟鞋。

之所以取两条裙子和一双高跟鞋,是因为她知道当年的王桥喜欢自己穿长裙和高跟鞋。但是在取这三件衣物时,她掩耳盗铃式地自语道:“周末还是可以穿漂亮一些,还可以到静州去,高中同学主要在静州。”

晏琳是一人独局,平时办完正事,也要看看电视连续剧。看电视连续剧的时候,她就由省委办公室有着严谨风格的副科级秘书变成了一个闲散的都市女子,有着与同龄女子一样的喜怒哀愁。

今天心不静,平时还能看得下去的电视连续剧索然无味,她不停地换台。

“不知道王桥得知我要到城关镇挂职党委副书记会是什么态度,他欢迎我吗?他接到文件后,肯定会很吃惊。”

“如今他没有结婚,我也没有另一半,难道,我们真的不能在一起吗?”

“吕琪早就是过去式了,何必再想着她。”

“我要克服强迫症,对以后的人生都不会好。”

这一夜,晏琳在床上辗转翻侧,难以入眠。

省、市到基层挂职文件下发以后,王桥最先收到的是静州市的文件。王桥见到附页中“静州市委宣传部李宁咏,任青桥村党支部副书记”,无语地将文件扔到一边,道:“都是些什么事情?完全是添乱。”

他将分管组织副书记黎陵秋叫到办公室,“你把门关上,看一看这份文件?”

王桥这样神神秘秘,让黎陵秋有点奇怪。她关上门,看完文件,脸上就有掩不住的笑意。她知道李宁咏和王桥曾经是恋人关系,这个挂职地点绝对是李宁咏亲自挑选的,是什么用意就不言而喻。

王桥与黎陵秋在一起工作配合得挺默契,属于在城关镇少数能谈点私事的人,道:“你笑什么笑,什么意思?”

黎陵秋忍住笑,道:“市委组织部安排下来,我们接待好就行了,你着什么急啊。”

王桥一阵苦笑,道:“你是分管组织副书记,下派干部的事情你全权负责,通盘考虑,别给我添乱啊。”

黎陵秋道:“李宁咏过来挂职算是比较好办的,不用单独给她准备房子,直接带到村里,交给江老坎就行了。”

王桥道:“在镇里有多少人知道我和李宁咏曾经的恋人关系?”

黎陵秋道:“有一大半吧。”

王桥道:“怎么会有这么多?我调到城关镇的时候,已经和她分手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是王桥,她是邱老虎的女儿,两人都引人注目,在城关镇想保密都难。”黎陵秋又道:“你们有没有合好的可能性?”

王桥摇头道:“没有。她已经谈得有男朋友了。现如今,我和李宁咏就只是临时的上下级关系,而且层级隔得远,我不会管她的事,全部由你安排。刚才聊的事情,我一概不会承认。”

其实,王桥心里明亮得很。最近几次与李宁咏见面,李宁咏态度明显变得积极主动,表情也丰富多彩起来。他是一个性格坚毅果断的人,下定决心后,就不太容易受外界干扰。

他没有和李宁咏重续前缘的想法,把事情交待给黎陵秋以后,便不再想李宁咏的事情,陆续召集相关同志讨论创彩集团落地之事。

到了下午,另一份文件摆在了王桥的案头,文件后面有附录,其中一条是:省委办公厅副科级秘收晏琳,任昌东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

来了一个李宁咏,已经让王桥感觉头痛了。如今又来了一个晏琳,他感觉是前胸被挨了一拳,后背又被捅了一刀。

“黎书记,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王桥又给黎陵秋打去电话。

黎陵秋进屋后,王桥道:“你来看一看文件。”这一次,他没有让黎陵秋关门。

黎陵秋看了一遍文件,道:“省市两级机关都在下派干部,这是对省委提出的走基层号召的响应。晏琳是常委办的那个年轻女同志,到城关镇来了两次。”她突然想了起来,道:“晏琳还是王镇的同学,上次还单独让你到静州去陪了客人。”

“她是我在静州一中的补习班同学。”王桥道:“现在她身份变了,是省委办公厅的人。省委办公厅的人来了,我们不能怠慢。你去找一个好小区,租一套房子,添置一些生活用品。后天市里要开迎接省直机关下派干部的座谈会,用人单位都要参加。会议开完后,晏琳就要跟着我们回来。到时没有安排好住房,就不太好了。”

“好,我马上去办。”黎陵秋又想起一事,道:“王镇,都是下派干部,我们给晏琳准备住房,不给李宁咏准备,恐怕不太合适。省里位置高,但是离得远,与我们关系其实不大。市委宣传部是现管,更不能怠慢。”

王桥道:“李宁咏在昌东是有家的。”

黎陵秋道:“如果只有一个下派干部,不给李宁咏提供住房没有任何问题。现在是两个女同志到城关镇挂职,我最担心李宁咏会产生比较心理。我建议租一个大一点的套间,李宁咏和晏琳各用一个房间。她们住在一起,还可以有个伴。”

这是一个中肯提议,却被王桥断然否定:“不要让她们住在一起,你先去给晏琳租一个小套间,位置要好,保证安全。”

黎陵秋道:“电力局家属院不错,环境好,治安也好,离单位也不远。”

王桥又否定道:“不要租在电力局家属院,换个地方。”

黎陵秋道:“邱书记住的那个小区,里面也比较安全,我去看一看有没有出租房。”

王桥以前还觉得黎陵秋办事精明,谁知今天总是把李宁咏和晏琳拉在一起。他不能明说自己与晏琳曾经的关系,又否定道:“那个小区住的都是老干部,牢骚话多,让晏琳听到了不好。”

提议接连被否定,黎陵秋也暗觉奇怪,道:“一时想不出来了,那我只能再去找一找。”

王桥想了想,道:“李宁咏来了以后,你可以单独问一问她是否需要租房子。如果她要租房子,绝对不要让她和晏琳拉在一起。我的意思只能你一个人知道,不能传到第二个人耳朵里。”

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名挂职干部(三)

“王镇反复叮咛不让李宁咏和晏琳住在一起,这是什么情况?”

黎陵秋走出王桥办公室后,开始琢磨起王桥今天不同于以往的反应。以往,王桥处事颇有大将之风,抓大事,抓重要环节,一般环节、小事就放手让大家去做,并不干涉。今天则是事无巨细反复考虑下派女干部晏琳的住处,更奇怪的是明显不希望晏琳和李宁咏住在一起,虽然说晏琳是省委办公厅的人,也不至于此。

黎陵秋学历不高,年龄也不算大,但是能从基层干起,在三十来岁就成为城关镇党委副书记,情商自然不会差。其思维如天空中的闪电,开始四面八方伸出触角,居然找到了一些真相。

“王镇和晏琳是同学,莫非,他们曾经有故事?绝对有故事,否则王镇不会如此小心。他这个年纪轻,城府深,原本将私人感情隐藏得好好的,这一次突发的意外碰面让原本属于私人的情感不小心暴露了出来。”

尽管王桥对这个‘故事’没有只言片语,但是凭着对王桥的了解,黎陵秋还是凭着女人的细腻和敏感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觉得王桥和晏琳之间应该有故事,而且有故事的可能性学很高。

她在谈话之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原因很简单,是被省委办公厅常委办公室和城关镇在层级上的巨大差距蒙住了双眼。在大家心目中,这两个层级的人不可能发生男女关系。尽管王桥在昌东县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可是放在省委办公厅。这个年龄的正科级干部多如牛毛,实在算不了什么。

王桥反复叮嘱才引得黎陵秋朝男女关系方面去思考。有了这个想法就如用刀划开纸作的窗,发现了一个未曾注意到的事实:“晏琳的父亲是红旗厂厂长。她在静州读书长大,与王桥是同学。王桥读书时成绩优秀,人又长得帅,为什么不能和晏琳有男女私情。”

她不断地分析:“后来他们分了手,绝对是因为家里的原因,晏琳爸爸是红旗厂一把手,王镇父亲是普通农民,两家人有代沟,这肯定就是他们分手的主要原因。”

她又想道:“现在王镇发展得这样好。晏家会不会改变看法?还是有可能的,特别是在一起工作一年,完全可以旧情复发。”

这个新发现让黎陵秋充满了窥视的快乐。

在黎陵秋脑海里,王桥和晏琳、王桥和李宁咏、晏琳和李宁咏就如几组相片,不断地并排着浮现出来,清晰异常。

客观地说,李宁咏和晏琳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不管是将李宁咏和王桥放在一起,还是将晏琳和王桥放在一起都完全没有违和感。甚至都能从其中看出一些夫妻相。

从情感上来说,黎陵秋更亲近于李宁咏,李宁咏在昌东工作过,父亲是邱老虎。可以算作是昌东本地人,相较而言,晏琳更如一个从天而降的侵入者。

因为发现秘密而显得暗自兴奋的黎陵秋叫上宣传干部杜芳。为晏琳寻找住宿之所。

昌东是一个流动人口不多的平静小城。这些年随着交通、商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有了流动人口。出租房市场才慢慢兴起。

黎陵秋和杜芳以城关镇政府为基准点,一圈一圈寻找合适的住房。花费了两个多小时。最终在距离城关镇直线距离约三百米处的天燃气公司家属院找到一套出租房,四楼,三室一厅。房子虽然大了一些,费用高了一些,但是条件较好,安全有了保证。

租到房子以后,黎陵秋特意给王桥打去电话,报告了房屋基本情况。

王桥在县政府办公室工作的时候,到过天燃气公司家属院,对这套房子的环境和安全性还是满意的,道:“可以,这个地方选得不错。房子里需要什么东西都是小事,就不要给你打电话了,你自己安排。”

黎陵秋又问道:“是否需要给李宁咏租一套房子?”

王桥道:“我觉得不必。你也可以先打电话征求她的意见?”

黎陵秋先打手机电话号码,结果手机关机。

宣传干部杜芳立刻就给县委宣传部办公室打去电话,要来了李宁咏办公室电话。

黎陵秋打通了办公室电话,听到了一个以前在“昌东故事”中就经常能够听到的声音。在那一瞬间,黎陵秋感觉发生了时空转移,仿佛又回到了“昌东故事”初播时的情景。

那时黎陵秋还是城关镇宣传委员,由于每期除了主要故事以后,还有一个的分栏目,长期给昌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找刺,规划、建设具有相当专业性,电视台年轻记者不懂专业和政策,很难找到破绽,就算找到以后,也经常被一串建筑术语蒙住。但是管理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管理中出现问题一目了然,大家都清楚。因此,在《昌东掠影》分栏目中就经常有关于城关镇的负面报道。

黎陵秋的责任就是发现负面报道,一方面是及时通报给班子成员,由分管领导组织改正;另一方面还要与电视台沟通,尽量少上过于尖锐的“掠影”,就算上了,后续报道也要客观公正一些,至少要有利于城关镇。

黎陵秋于是成为了昌东故事的忠实观众,与李宁咏有多有接触。

后来,李宁咏上调到了静州电视台,昌东故事缺少一位漂亮的、敢作敢为的女编导兼女记者,变得很平庸,后来从昌东电视台自制节目中消失。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昌东故事”移植成为“静州故事”以后。变成了静州电视台自制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栏目,甚至超过了静州新闻联播。

黎陵秋打通了电话。道:“喂,你好。我是昌东城关镇的。”

还没有自报家门,李宁咏就听出了声音,道:“你是黎姐吧,我是李宁咏。”

黎陵秋道:“宁咏,你到城关镇来挂职锻炼,是否需要租房子,如果需要,我们这边就安排。”她以前都是称呼李宁咏为“小李”,如今李宁咏调到了市委宣传部。再称呼‘小李’不太妥当,于是就将‘小李’的称呼改成了更为亲昵的“宁咏”。

这一声“宁咏”,迅速拉近了黎陵秋和李宁咏的关系。

省里那份《关于做好2001年省直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是直接下发到静州市委和昌东县委,又由昌东县委转给了城关镇党委,静州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并没有收到这份文件。因此,李宁咏还不知道在省委办公厅工作的晏琳将要到城关镇挂职党委副书记。她就对黎陵秋这个问题有点莫名其妙,道:“我就不用了,土生土长的昌东人,哪里需要租房子。我就住在家里。”

黎陵秋又道:“明天开大会,开了大会宁咏就要到城关镇工作。宁咏有什么需要就给我打电话,我竭诚为挂职干部做好服务工作。”

李宁咏咯咯笑道:“黎姐太客气了。我是青桥村支部副书记,你是城关镇党委副书记。你是我的垂直领导,我会在你的领导下认真工作。文件里说得很清楚:乡镇党委要将挂职干部与本单位干部一样对待,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黎陵秋笑道:“宁咏是宣传部领导,我们会剥削你的劳动力的。肯定不会只让你仅仅当一个村支书。”

李宁咏道:“乐意为黎姐效劳。只不过你们那个镇长对宣传口熟悉得很,能调动的媒体多得很。我想效劳也没有机会。”

黎陵秋道:“放心吧,肯定会有很多事情让你做。”

与李宁咏通话以后,黎陵秋马上给王桥回了一个电话,道:“王镇,我刚才给李宁咏打了电话,她明确表示不需要租房子。”

“嗯。”王桥又道:“明天我们要到静州开会,县里吉书记、牛书记和王部长参加,早上七点半出发,不要迟到了。”

黎陵秋道:“到时我给你打电话,免得睡过头了。”

王桥道:“我每天都会按时起床锻炼身体,绝对不会错过时间。”

黎陵秋道:“那我明天七点钟坐车到电力局家属院等你,然后一起到静州。”

明天会后要在会场上将晏琳和李宁咏一起接回来,所以城关镇就准备开两辆车到静州。黎陵秋乘坐能放行李的越野车,顺便将两个女子一起接回来。

王桥打定主意,开完会以后就直接去看一看杨琏,先回避一下,免得晏琳和李宁咏同时出现在面前很尴尬。

静州市委高度重视省直机关下派干部和市直机关下派干部两件事情,经过研究后,将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做,取名为深化走基层工作大会,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会议在静州大礼堂召开,静州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全体参加。参加者还有省直机关单位送挂职干部的领导、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各县县委主要领导、分管副书记和组织部长、以及接收下派干部单位主要负责人。

这个会的规格和规模都很高,说明静州市委对“走基层”活动高度重视,这让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兵感到十分满意。

昌东县城关镇的位置在大礼堂靠后靠边的地方,与王桥相邻而坐的是阳和镇党委书记程岭跃。

程岭跃与王桥是在处置阳和镇垃圾场时结下的关系,算得上老熟人。寒暄两句后,程岭跃道:“城关镇分来了几个?”

王桥道“我们分来了两个,省委办公室一个,市委宣传部一个。”

程岭跃道:“我们分来了一个,秦真高,在市政府办工作,以前是康正平副市长的秘书。你以前在县政府办主过政,和秦科长有接触吗?”

走上人生快车道的王桥心胸自然变得开阔起来,没有将秦真高当成自己的对手,道:“秦真高是我的大学同学,同班同学。”

程岭跃道:“还有这层关系?那太好了,什么时候大家聚一聚,喝杯酒。”

王桥道:“好了,程书记随时约。”

所有的下派干部都坐在前排,省直机关在前排,市直机关在后排。秦真高左手隔了二个人便是李宁咏,他数次偷偷窥视李宁咏,暗道:“李宁咏这么漂亮的女子,家世又好,为什么非要到城关镇,一颗好白菜又要被猪拱。”

自从康正平走了以后,秦真高一直受到冷落,这一次来到基层,他憋着一股劲,准备做出点成绩,回来后改变现在困难的处境。

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接挂职干部

按照以前的经验,如果下派的干部少,则在开会时都是将下派干部和接收单位安排在一起。这一次省、市两级下派的干部多,市委组织部安排座位时,为了突出“走基层”的深度和广度,就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区域,让省、市两级下派干部单独坐在前排。这样,记者摄影时就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会议由市委副书记谭星海主持,议程很简单,一是由市委杜高立书记讲话,二是由省委组织部马兵讲话。

市委杜高立的讲话是会议主要内容,讲话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简要介绍了静州市的基本情况,包括幅员面积、人口和主要经济指标;

其次是代表市委对挂职干部提了四个要求,一是要尽快进入角色、找准定位、融入环境、熟悉业务;二是努力增长才干,提高统筹决策能力、驾驭经济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做群众工作能力、协调公关能力;

三是切实发挥作用,在推动发展上发挥作用、在上下沟通上发挥作用、在招商引资上发挥作用、在班子建设上发挥作用;

四是展示良好形象,用勤勉敬业精神展示形象,用真抓实干的作风展示形象,用严格自律的品行展示形象。

第三是预祝各位挂职干部事业进步,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王桥仔细地听完杜高立的讲话,暗道:“写文章的秘书也真有几把刷子,四个要求,十几个小点子。基本上就把要说的内容讲完了。明天昌东县开欢迎会,县委办要想为吉书记写出点新东西。就得抓破头皮了。”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兵讲话就要简单一些,首先讲了下派干部是全省“走基层”活动的重要内容。要高度重视;其次就谈了下派干部的成长和纪律问题。最后谈了一个细节,交接干部就在静州大礼堂进行,会议结束后,下派干部就跟着接收单位离开,不准吃吃喝喝,迎来送往。

这次会议规格高,但是开会时间并不长。九点钟准时开会,十点钟就结束,这样就可以让下派干部直接到单位报到。

散会以后。王桥上前几步,与县委书记吉之洲等领导见了面。吉之洲道:“原本县里准备趁热打铁,在下午接着开挂职干部座谈会,刚接到通知,我要参加下午在市委的会议,座谈会就改在明天。城关镇有两个挂职干部,都很重要,你要妥善安排。”

县委副书记牛清德接着交待道:“省里和市里的挂职干部都同样重要,不要分高低。到城关镇的是两个女同志。在生活多关心照顾,细心一点,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

王桥不停地点头。

在王桥与县领导见面之时。黎陵秋分别给晏琳和李宁咏分别打了电话,让她们坐在位置上不动,由城关镇领导过去接他们。

王桥来到下派干部集中的前排之时。省委办公厅常委办的同志和市委宣传部的同志也来到了前排。王桥分别与两个单位送行的负责同志握了手,说了几句客气话。

由于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马兵专门强调了纪律。不准迎来送往,所有单位送行到大礼堂为止。两个单位负责同志把下派挂职干部交给了城关镇负责同志。也就算是完成任务。

送走两个单位的负责同志,王桥正准备陪着晏琳和李宁咏离开会场,看见了正在与程岭跃交谈的大学同学秦真高。

王桥上前与秦真高握了握手,道:“老同学,欢迎到昌东挂职。阳和镇和城关镇是田靠田土接土,我们两个镇经常来往。我和程书记说好了,抽时间过来喝酒,给你接个风。”

程岭跃笑道:“王镇,那我们就定个时间,下个星期二,两家搞个联欢,共同迎接一下省市的下派干部。”

王桥道:“那就一言为定啊,下周见面。”

秦真高拍着王桥的肩膀,笑容有些夸张,道:“蛮子酒量好,到时我可不敢和你较劲,我们是老同志,你可要帮我喝几杯。”

王桥道:“要说喝酒,谁能和胖墩较劲,什么时候把胖墩和陈秀雅叫过来,我们四个同学喝一杯。”

闲聊几句,王桥转身到晏琳和李宁咏身边,这才与两个下派挂职干部正式见面。他先伸出手和晏琳握手,道:“欢迎晏书记到城关镇挂职,希望工作愉快。”

晏琳伸出手,轻轻与王桥握了握,客客气气地道:“我对基层工作不熟悉,希望王镇长多批评多帮助。”虽然只是轻轻地视节性地握了握手指,可是肌肤相碰,还是让她产生了小小的涟漪。

李宁咏在今天开会才拿到前往静州挂职的干部名册。她看到省委办公厅常委办公室晏琳居然也挂职到城关镇,第一反应就是“肯定是晏琳主动要求的”,主动要求的原因肯定和自己一样。有了这个念头,她的妒火就熊熊燃烧了起来,暗哼道:“装模作样,装腔用势。”

王桥与晏琳握手后,又来到李宁咏身边,热情地伸出手,道:“李书记,欢迎啊。城关镇正处于多事之秋,有市委宣传部门同志过来支持,肯定会为我们解决大麻烦。”

李宁咏虽然对于晏琳到来很是不爽,脸上却是笑脸如花,伸手握着王桥的手,道:“我是昌东人,支持城关镇发展也是我应有的责任。只要城关镇有需要,我能力虽然小,却是百分之一百使劲。”

说话之间,李宁咏就用小指头轻轻地挠了挠王桥的手心。如果没有晏琳出现,李宁咏不会这么主动,至少会比现在矜持得多。但是有了晏琳这个强劲的对手,激起了李宁咏内心深藏着的小宇宙。这个时候。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要给晏琳租房子,难怪黎陵秋要问我是否租房子。”

王桥知道李宁咏在挠自己手心。这个小动作很隐蔽,当事人却是感受得特别清晰。

王桥没有理睬这个小动用。握手打过招呼后,就用公事公办的口吻道:“等一会,我要去办事,就不陪你们回昌东了,由黎书记全权代表镇政府陪同你们。今天下午不用上班,休整半天。明天上午县委召开下派干部座谈会,下午召开机关干部会,晏书记和李书记一起与镇村干部见个面。”

黎陵秋道:“中午我陪晏书记和李书记一起在外面吃饭,晚上安排在伙食团。王镇能参加吗?”

王桥道:“我肯定要来。你把班子全体都叫上,能来的都要来。”

黎陵秋道:“给不给宋书记报告?”

王桥道:“来了新干部,应该给宋书记报告一声,请他参加晚宴。算了,我等会给他打电话。”

四人朝礼堂外面走,准备上车。

黎陵秋道:“晏书记,你的行李在哪里,我们去取。”

晏琳道:“在静州烟厂宾馆,我是昨天到的静州。袁主任是今天过来开会。”

听到静州烟厂宾馆,王桥有些意外。这是一个他绝对不愿意独自去住的宾馆,未曾想到晏琳会临时住在这里。

黎陵秋又问:“李书记,你的行李在家吗?等会我们一起去取?”

如果没有晏琳。李宁咏肯定会明天到昌东,直接参加县里的座谈会。可是现在晏琳来到了城关镇,她就不能落在后面。道:“我的行李简单,回家取点随身带的东西。就可以跟着你们一起到昌东。”

晏琳和李宁咏都知道对方和王桥的关系,此时不免互相都有点矜持。基本上没有交谈,还偷偷用挑剔的眼光打量着对方。在嫉妒心上,不管是什么职业的女性,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走到停车场,王桥用公事公办的态度道:“黎书记,就辛苦你了。中午饭你来安排,晚上请班子全体一起吃饭。”

将两个麻烦女子扔给了黎陵秋,王桥坐上了老赵的车,这才松了一口气。从刚才李宁咏挠自己手心的小动作,他就知道“来者不善”,想起就头疼。

更头疼是还有一个经常要见面的党委副书记晏琳。当初拿到了高考成绩,王桥到红旗厂找过晏琳。那次见面以后,王桥以为这一辈子再也不会与晏琳发生交集,没有料到,他还将与晏琳至少在一年时间里成为经常见面的同事。

“王镇,朝哪里开?”老赵见王桥上车后一直没有发话,就回头问道。

王桥道:“稍等,我打个电话。”他打通了杨琏家里电话,无人接听,便安排道:“那就回镇里。”

从静州到昌东的路程很近,四十多分钟以后,王桥来到了需要为创彩集团征地的地块。他让老赵直接开车回镇,独自在这个待征收地块随意走着。

夏季的农村四处都是绿色,有村民在田地里干活,充满了田园的宁静。这个宁静将随着创彩集团到来而被打破。社会发展并非总是温情脉脉的,有时会显得无情,会让人无奈。个人,在社会面前会变得异常渺小和无助。

站在田野里,两个女子带来的情感困惑与纠葛就变显得无足轻重了。

到现场去,这是王桥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遵循的原则。平时很难得走出去,今天既然走出办公室,县里也没有会,就独自看一看现场。对现场越是熟悉,以后决策时就越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