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外室不仅把孩子生了下来,而且还是个男孩。程汶除了清明、除夕祭祖,其他的年节都在外室那边过。那外室也是个有心人,等到孩子长大,读书识字都远胜汶大太太生的程诺。程汶就想让那孩子认祖归宗,又闹了一场。最终那孩子虽然没能入谱,程汶却把家中大半的产业都转到了那孩子的名下。程诣去看周少瑾的时候,说起五房的情况:“…早就是个空壳子了!汶五叔要悄悄地卖祖产,也是为外面生的那个。”

这会儿程汶肯定还没有对汶大太太说。所以汶大太太还能欢欢喜喜地招待侄儿。等到晚上汶大太太知道了程汶为什么在家,只怕家里会炸开锅。

周少瑾最怕这些事。

想想就觉得头痛。

等程诣能下地走路了。他们就去了嘉树堂。

路上,程诣不好意思地对周少瑾道:“让你看笑话了。”

若是从前,周少瑾肯定会安慰他两句,可她现在只要一想到程诣醉酒的样子,就觉得很是厌烦,她忍不住道:“你既然知道失态,为何还要喝那么多?别人也不会因为你喝得多就觉得你是英雄豪杰?你这样只会让人觉得你没有毅力,管不住自己的。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大事?又怎么会把你放在心上。你以后还是少喝点。也别别人一劝你就喝,那样还有什么意思?”

她的声音虽然轻,一直注意着程诣的沔大太太和程诰却听得真切。

沔大太太直点头,觉得周少瑾真是越大越懂事。

她想着那天在婆婆屋里听到的只言片语,觉得如果周少瑾能管着程诣,就算是把她留在家里,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程诰想到自己喝酒时的情景,觉得周少瑾这话像是在说他似的,顿时脸也有些红。

程诣却没想这么多,他嘿嘿地笑。殷勤地跟在周少瑾的身后,到了嘉树堂。

关老太太和程沔见了少不得要说程诣几句,程诣认错态度极好。关老太太和程沔也就没有继续追究,只是告诫他:“若是下次还这样管不住自己,就再不许出门应酬。”

程诣连连应喏。

关老太太看着天色已晚,让丫鬟们摆饭。

因都是家里人,虽设了两桌,却在一个屋里,也没有设屏风。

吃过粽子,女眷们随着关老太太去院子里赏月,程诰和程诣被程沔叫去了书房问功课。

至德十八年的端午节。就这样安静又温馨地过去了。

第二天,程汶的事暴发了。

前世。周少瑾只在四房里转悠,事后才听到消息。

今生。周少瑾在寒碧山房郭老太太那里抄经书。

汶大太太哭天抢地闯进二房老祖宗程叙住的泽兰院时,静安斋服侍的婆子已悄悄地在她耳边嘀咕。

她比程笳更早的知道了这件事。

而潘清到了下午才听母亲程贤提起。

她问母亲:“老祖宗已经罚了汶舅舅,之后应该会让那外室进门吧?不管怎么说,也是怀了程家的骨肉…”

程贤冷笑,道:“若是家规说改就改,想改就改,那还是什么家族。”

潘清听着低下了头。

程贤没有看见女儿眼中闪烁的光芒。

程诺来找程诣述苦:“不过是个女人,我娘怎么就非容不下?与其这样闹开了大家脸上都不好看,还不如悄悄地把她接回家来,也免得父亲总在外面游荡。”

程沔和沔大太太举案齐眉,程诣实在是不能理解这样的关系,只好道:“长辈吃过的盐比我们走过的桥还多,哪里就轮到我们说长道短的?你还是别管了。相信老祖宗会给你们家一个交待的。”随后转移话题,说起族学里的事来,“今年哪几个会下场?潘表哥明天就启程回老家,辂从兄好像说要请假在家里功读…我们要不要给他们送行?”

程诺一听来了兴趣,道:“好啊,好啊!就在老地方好了。我来做东。这些日子我随我娘回了趟娘家,外祖父,外祖母和舅舅都有打赏。”

第五十七章 再次(粉红票90加更)

老地方,指的是五房的小花园。

自上次周少瑾威胁过程诣之后,程诣有些日子没和程诺等人聚会了。此时听了不由眉飞色舞,和程诺叽叽咕咕地耳语了一番才送了程诺出门。

那边程汶已经跪在了春泽轩的院子里。

初夏的太阳照在青石板上,虽比不上七月的太阳毒辣,可也不能小视,何况程汶这么多年以来养尊处优,突然受此磋磨,万一体力不支闹出点病来可不得了。

汶大太太在一旁急得团团转,很后悔把状告到了程叙那里。

程汶对汶大太太却已是横眉怒目,冷笑道:“你早干什么去了?这个时候倒知道装好人!我的事,从今以后可不敢麻烦您了!这中午太阳大,汶大太太还是早点回屋歇着吧!这要是晒出病来,我可担当不起!”

一番冷嘲热讽把汶大太太气得肝疼,站在那里直抹眼泪。

得了信的姜氏过来把汶大太太劝回了五房。

程笳坐在周少瑾厢房临窗的画案前,粗大的老槐树挡住了外头的阳光,映得满室浓绿。

她喝了口绿豆汤,舒服地叹着气,笑道:“还是长房的泾伯母厉害,说要服侍郭老夫人用午膳,根本不理睬这事。二房的沂伯母则是要照顾怀孕的儿媳妇,只有我娘,傻呼呼地跑了过去,现在被汶大婶婶给缠住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脱身。”

之前的夏衣已经做好了,周少瑾在给关老太太做秋天额帕。

她听着抬头笑了笑,又低下头去缝纫。

程笳很是不满,道:“我好不容易来一回,你倒好,坐在这里做针线。哪有点主人的样子。”说着,就要去夺周少瑾手中的额帕。

周少瑾手一扬,躲过了程笳。道:“这又不是什么好事,你让我说什么?”

程笳语塞。然后嘟着嘴道:“反正吧,我觉汶叔父做得太不对了,汶婶婶与其和他这样争争吵吵的,还不如和离了算了,落得个眼不见心不烦…”

和离?

那得有个强有力的娘家才行!

周少瑾有些发呆。

如果程笳没有出事,她有疼爱她的父母,给她撑腰的哥哥,还真得有底气说这样的话。

周少瑾心里有些难受。

她又想起了程笳让翠环送给她的那封信。

她们。都是受害者。

但愿此生她们的命运都会有所改变。

周少瑾低下头,继续缝制着关老太太的额帕。

程笳坐不住,和周少瑾草草地说了几句话,就去寻姜氏去了。

周少瑾哂笑。

寻姜氏是假,到五房去看热闹是真吧?

接下来的几天,九如巷上上下下说的都是这件事。

程汶病了,汶大太太哭得像泪人似的,但程汶就是不让汶大太太进门,汶大太太没有办法,晚上就歇在厅堂的罗汉床上。家里的事没人管,全由着汶大太太的乳娘拿主意。

五房那边一直在闹腾。

周少瑾不想说三道四的,从寒碧山房回来就做针线。把关老太太的额帕绣好之后又开始给远在南昌府的父亲做冬衣,顺带着决定给继母李氏也做条裙子。

前世,姐姐出嫁之后,她开始和程辂议亲,她样子羸弱,把她送到保定府,然后再从保定府嫁到金陵,外祖母和大舅母都觉得这是在折腾她,何况周家的祖宅就在金陵。就把她留在了程家,准备她行了及笄礼之后就定亲的…她这一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程辂议亲了。等到姐姐出嫁,她自然是要去保定的。这个时候向继母表达自己的善意,是很有必要的。

潘濯走后,潘清来找周少瑾玩。

她看着宁静的如一汪湖水的周少瑾,眼中闪过一丝迷茫,道:“你就这样每天坐在家里,哪里也不去?”

“我有事要忙嘛!”特别是这种多事之秋,周少瑾决定和她们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潘清恍然道:“是啊,你外祖母马上要过生辰了,你得给她老人家准备寿礼。”

周少瑾没有解释,低下头来缝衣裳。

潘清看着是件鸦青色紫色祥云团花直裰,奇道:“你这是给谁做的?”

“我父亲。”周少瑾头也不抬地道。

潘清拎在手里瞧。

周少瑾笑道:“你别动,我针角要走歪了。”

潘清讪笑,放下手中裁好的衣料,道:“外面的月色这么好,我们到外面走走吧?我这次回金陵还没有和你好好说上几句话呢!”

周少瑾笑道:“几个人走在一起,蚊子总喜欢叮我,我到了晚上是不出去的。你若是要赏月,笳表姐此时只怕还闲着,你不妨邀她同去。”

潘清笑道:“你也不是不知道,她不喜欢我…”语气中有几分试探的味道。

周少瑾装没有听见,笑道:“她是那脾气。实际上心地很好的。清表妹和她接触久了就知道了。”

潘清不相信,周少瑾和程笳在一起这么多年,程笳又是个颐指气使的,周少瑾对程笳就没有一点看法。她这样一派大家闺秀式的“非礼毋视,非礼毋言”让潘清大觉无味。

这个周家二小姐,就是个木头美人。大约从小就读《烈女传》、《女诫》,又没母亲私下指点,把那书上写得都当了真,循规蹈矩的,没有一点意思。

像要证实她的猜测似的,之后她问一句周少瑾答一句,半句多的话也没有理。

潘清很是失望,说了几句话,就起身告辞了。

油灯多多少少都有点熏眼睛,周少瑾又立志给父亲做身线角工整,穿着服帖的衣服,早就不耐烦这豆大的灯光,不过是为了赶潘清走人才做出这副样子的,因而潘清的前脚刚出了畹香居。周少瑾后脚就让春晚把针线收了起来,起身揉了揉眼睛道:“我们也去院子里赏月去,这两天玉簪花开得如火如荼。早上起来都能闻得到花香,可惜天亮就开败了。不然簪几朵来戴也不错。”

施香拿了把蒲扇和周少瑾出门,道:“这两天的茉莉花也开得好,我帮二小姐摘几朵茉莉花戴吧?”

“好啊!”周少瑾笑道,“多摘些,可以挂在床角,还可以做成手串,姐姐那里送些,外祖母、大舅母、似儿她们也都送些。还带几朵给小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