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把雪球给惯坏了,他现在胆子越来越大了,前几天还拖了她一只绣鞋到处乱跑。

她就大喝了声“雪球”。

雪球很有眼色,立刻乖乖地跑了过来,在她的脚连摩擦呜咽着。

仆妇们纷纷上前给周少瑾行礼。

周少瑾就蹲下来拍了拍雪球的头。

雪球就讨好地冲着周少瑾叫了几声。

周少瑾忍不住笑了起来。

有仆妇殷勤地笑道:“二小姐。您带回来的茶梅快开了,要不要帮你搬到屋里去。”

周少瑾问她:“还有些什么花快开了?”

那仆妇笑道:“丁香、海棠、芍药都可以开了。”

周少瑾道:“这几天家里的客人多,花也用得多。劳烦你们多费些心。”

众人忙称“不敢”。

但她们的话也提醒了周少瑾。

外祖母和郭老夫人过来给姐姐添箱。家里得收拾得朝气蓬勃些才好。

接下来的几天,她都在花房里帮着催花。

等到九如巷的女眷过来的时候,红的茶梅、紫的丁香、白的海棠、粉的芍药,把个周家点缀得花团锦簇,一片生机勃勃。

二房的唐老安人看了眼据说不喜欢花草的郭老夫人一眼,赞不绝口。

郭老夫人神色平静,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

关老安人忙出来打圆场,以半个主人的身份请了诸位去花厅里坐。

周少瑾忙指使着小丫鬟们上茶点。

姜氏看着面色红润、人比花娇的周少瑾,想着既然出嫁的周初瑾。心里很不是滋味。

翻过年来,程笳又大了一岁。可婚事却没个着落,周初瑾嫁给了镇家廖氏的宗子。廖家不仅没有嫌弃周初瑾是丧母长女,周初瑾的婆婆还用自己的私房钱在京城买了幢宅子送给了她们。

姜氏就看了郭老夫人一眼。

如果她当初多在郭老夫人面前下功夫,是不是程笳的婚事就不会变得如此艰难呢?

她又看了唐老安人一眼。

唐老安人正和李氏在说话。

周少瑾则被程笳拉到了一旁,低声道:“你想办法留我在你家过一夜呗!我要话要跟你说。”

她悄声道:“我尽量!”

程笳无奈地点了点头。

马富山家的悄悄地请周少瑾示下:“庄家舅爷过来了,您看?”

“请个管事好吃好喝地安顿他,”周少瑾道,“等几位老安人走了,你们再问他来做什么?若是来送贺礼的,就恭恭敬敬地请他到时候来喝喜酒。若是打秋风的,直接找个绑了,拿了父亲的名帖去找吴大人。”

第二百五十四章 厉行

马富山家的听了心头一凛。

她之前有什么事总是请大小姐示下,二小姐从来不说话的,如今大小姐即将出阁,太太又要应酬几位老安人,她这才来问二小姐的,没想到二小姐行事如此的干净利落。从前自己倒是小瞧了二小姐。

马富山家的立马收起了那若有若无的怠慢,道:“我这就照您的话去做。”

周少瑾点了点头。

有管事的嬷嬷过来道:“二小姐,先前太太说程家可能会来七、八个嬷嬷,十几个丫鬟,李嬷嬷就把人安排在了流芳阁那边,可没想到今天程家来了十几个嬷嬷,二十几个丫鬟,地方不够了…”

周少瑾之前派人去问过,九如巷那边说除了关老太太和郭老夫人,其他的长辈都不会过来,可没想到临到头来唐老安人和李老安人都过来了,这样一来随过来的人骤然增长了很多,原来安排招待她们午膳的地方就不够大了。

她道:“那就把嬷嬷和丫鬟们分开,嬷嬷们依旧安排在流芳阁,丫鬟们就安排在流芳阁旁边的水榭。好在是春暖花开的天气,水榭那边的桃花正开着,在那边吃饭也别有一番趣味。”

那嬷嬷如释重负,露出欢喜的笑容来,道:“还是二小姐想得周到,我这就去吩咐在水榭摆桌子。”

周少瑾也松了口气。

还好姐姐吩咐家里的嬷嬷提前把摆宴席的桌椅都清理了出来,不然今天就算是开在了水榭也没有椅桌,让九如巷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的仆妇看了,只怕是要笑话周家破落了。

只是还没有等她转身,又有小丫鬟跑了过来,道:“二小姐。马大娘请您去前厅说话。”

多半是她的那个好舅舅闹起来了。

周少瑾觉得心力憔悴,却只能去看看。

她小声交待了春晚几声,跟着小丫鬟去了前厅。

坐在花厅里的郭老夫人一直没有作声地盯着周少瑾看。

时间长了。关老太太也就发现了郭老夫人的异样。

她笑道:“您这是在看什么呢?”

郭老太太就叹了口气,道:“你可真是有福气!少瑾性子温顺又能干。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不像我,养大了三个孙女,结果年老了一个也不在身边。”

关老太太忙笑道:“这可真是印了那句‘别人的都是好的’。你看着我含饴弄孙好,我却羡慕你们房头的在外做官的多,支应了门庭。可见这世上的事是没有十全十美的。”

“可不是!”郭老夫人笑着,见唐老安人和李老人安正对着李氏摆着谱,她低声道,“少瑾什么时候去保定?这孩子到底服侍了我一回。她走的时候我怎么也要赏点好东西给她,让她留个念想。”

关老太太目光飞快地睃了四周一眼,见没有人注意,压低了声音道,“我想让她像从前似的继续住在九如巷,初瑾嫁了,就该轮到诰哥儿娶媳妇了,到时候何氏也空闲下来,正好教少瑾怎么打理庶务。”

郭老夫人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脸上却闪过一丝不以为然的表情,显然是不同意关老太太这么做,却又不想多管闲事说些什么。

关老太太素来佩服郭老夫人的目光。看着心里不由“咯噔”一下,仔细地想了想自己刚才说的话,实在是不知道哪里说错了,不由道:“怎么?您觉得不妥当?”

郭老夫人笑道:“也行!毕竟是要嫁到你们家去的,早点适应也好。”语气十分的勉强。

关老太太心中更是不安了,嗔道:“我们妯娌这么多年了,你有什么话不能直说的?”非要问个明白。

郭老夫人这才道:“我是觉得,沔侄媳妇来告诉少瑾庶务,她若是嫁出去还好。若是留在你们家,只怕新媳妇以后知道了。心里有点难过。再者,诣哥儿和少瑾一块长大的。别人知道的说是因为少瑾从小就养在程家,不知道的还以为少瑾是童养媳…于少瑾的名声不好!”

关老太太惊出一身的汗冷。

这妯娌间的矛盾有的时候就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引起的。

这绳子要拧成一股才有劲。她原指望着程诰两兄弟、两妯娌能互帮相助,让四房有朝一日能在九如巷说上话的。这要是何风萍和周少瑾因此而有了罅隙,她岂不是弄巧成拙?

可把周少瑾交给李氏教养…若是有什么偏差,还不是得由他们收拾残局。

最重要的是,周少瑾是她看着长大的,乖巧又温顺,又正是多思多虑的年纪,要是在保定府住长了,有李氏在她耳朵边嘀咕,谁知道她会不会对程家疏远起来?

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关老太太真诚地问郭老夫人:“那您觉得这件事该怎么做好?”

“各有各的不同。”郭老夫人笑道,“这种事谁好替你们家拿主意?”

关老太太不禁心事重重,直到从平桥街出来回到九如巷的嘉树堂,心里还一直在琢磨着这件事。

沔大太太进来服侍婆婆歇息,关老太太这才拉着儿媳妇的手把郭老夫人的话告诉了沔大太太。

“不会吧?”沔大太太迟疑道,“风萍应该不是那种人!”

“这事上的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公。”关老太太听着儿媳妇语气犹豫,越发觉得郭老夫人说得对,可让周少瑾出去过几年,关老太太又有些不放心,叹道,“要是那李氏是个读书识字的就好了,或者是少瑾有个得力人管束就好了。”

沔大太太笑道:“若是有这样的人选,姑老爷又何至于把两位小姐送到九如巷来。”

“我何尝不知。”关老太太叹着气。

沔大太太却眼睛一亮,道:“娘,您说,我们把少瑾交给郭老夫人怎样?我看郭老夫人很喜欢她,还带她去了普陀山。郭老夫人应该会同意这件事吧?”

关老太太想到在平桥街的时候郭老夫人一直盯着周少瑾看,觉得这件事有点谱。

她道:“这件事我仔细想想。”

沔大太太不敢再多说。

关老太太却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而且这样对周少瑾也好。

郭老夫人亲自指点过的小姑娘。和京城的程筝一样的教养,别人看着身价都高一些。

关老太太带上了小儿子程沅在任让人带回来的庐山云雾去了寒碧山房。

郭老夫人和她预备的一样,知道了她的来意之后。委婉地拒绝了关老太太请求:“…我年纪大了,已经没有多的精力去再养个小姑娘了!不过。少瑾这孩子我是真的很喜欢,以后她有什么不懂的,让她来问我就是了。”

“她又不七、八岁的小姑娘,又聪明伶俐,哪里就需要您管头管脚的呢?”关老太太磨了郭老夫人一上午,郭老夫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这才道:“只要你们家姑老爷放心,养在我这里就养在我这里吧!”

关老太太大喜。连连向郭老夫人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