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到底心疼孙子。

袁氏笑着应“是”,说起程池来:“…已经决定了去济宁任职吗?要不要我跟我从兄说一声?治河,多辛苦啊!去那边镀镀金就回来吧?四叔年纪也不小了,从前管着家里的庶务,只能在亲戚间帮着找个知根知底的。知道四叔父品性学识的才不委屈了四叔。如今四叔有了官位傍身,这可选的范围就大了。”

郭老夫人知道这是大菜上了桌。

笑道:“反正他也这么大年纪了,若是还急匆匆地给他找随意说门亲事,那才是真正的委屈了他。随他的意吧?”

袁氏听着就沉吟了片刻,道:“娘,您觉得方家六小姐阿萱怎样?”

郭老夫人笑道:“你怎么想到阿萱身上去了?她今年十五还是十六?年纪也太小了些。四郎是要找媳妇,又不是要养闺女。”

袁氏笑道:“娘。看您说的。这娶妻娶德。品格儿第一。何况不过大个十来岁,又是头婚,四叔一表人才的。怎么就配不上阿萱了?要照我说,反倒是阿萱有些配不上四叔——像阿萱这样相貌出身的姑娘家少,可也不是没有。只是方家我们最知道底细,方家二太太又是出了名的贤惠。方家二老爷官职不高,交游却广。这样人家养出来的闺女性情必须开朗活泼,和四叔正好互补。我越想越觉得好!”

郭老夫人“嗯”了一声,认真地开始思考这件事。

袁氏眼底闪过一丝喜色,知道老太太是个极有个性的人。她说再多也不如老太太自己想清楚了,故而不再作声,接过小丫鬟手中的帕子等着郭老夫人通完头了好服侍郭老夫人擦手。

渭二太太邱氏过来给郭老夫人示下。

今天郭老夫人寿辰。她负责将那些杯碗器皿等物入库。

郭老夫人就趁机问邱氏:“你觉得四郎娶个怎样的媳妇比较好?”

邱氏素来知道自己的这个嫂嫂袁氏强势,她又不是个喜欢争强好胜的人。何况她来之前袁氏已经在婆婆屋里服侍了,不知道是不是婆婆和嫂嫂之间又有了矛盾?

四叔是婆婆的心尖子,她宁愿得罪嫂嫂也不愿意得罪这个待她极好的婆婆,她想也没想地笑道:“四叔的婚事自然由您做主,我们这些做嫂嫂的哪有置喙的余地。”

袁氏在心里冷笑。

她这个弟媳,什么事也不管,什么事也不作声,可只要老太太张了嘴,老太太那就是一百个一千个的对,一千个一万人的好,没有一点点自己的主张。平时她没有少被老太太敲打,可看这样,却是一点记性也没有长。

老太太问她,可算是问错人了。

偏生今天郭老夫人不知道是怎么了,居然笑道:“你倒是个柔顺的,我倒不怕四郎的媳妇进了门和你相处的不好。”

邱氏奇道:“四叔的亲事你老人家已经有了眉目?”

“还没!”郭老夫人笑道,“不过是想着他迟早要成亲,只怕你们的弟妹要比你们小很多。”

邱氏忙乖巧地道:“您的眼光不会有错。我们到时候把她它当闺女看就是了,肯定会好好地待她的。”

郭老夫人笑着点了点头,道:“时候也不是早了,你们都忙了一天了,去歇了吧!这几天我要给四郎准备去任上东西,就不管你们了。你们也不用每天赶过给我请安了。”

等到消息传出来的,还有等她们忙得。

袁氏和邱氏恭敬地应诺,领着各自的丫鬟婆子散了。

程池来见母亲。

郭老夫人兴奋地道:“你是怎么让周大人同意的?”

程池知道母亲看重他,以后一面是母亲,一面是岳父,他两边都不想得罪。把自己在衙门口白站了好几天的事隐去,只说了周镇和他谈治水的事:“…还准备把我拉到村里去看看。我惦记着娘的寿辰,就婉言拒绝了。周大人就让我早点从京城出发,路过保定府的时候再帮他拟个章程,他试着在乡间推广,看能不能解决水瘠之事。”他说到这里,不由地笑了起来,“然后没等我再说提亲的事,周大人就主动对我说,让我一切按古礼行事就行了。我已经让人去准聘礼了,想在去济宁府任职之前把婚事定下来。”

“好,好,好。”郭老夫人眯着眼睛,与有荣焉地笑。越看儿子越觉得顺眼、顺心——有谁家的嫁姑娘像她儿子似的,几句话就让岳父大人点了头,聘礼礼金一律不问。

她忙叮嘱程池:“周大人虽然这样说,可该有的礼数却一样不能少。”

程池笑着应“是”,迟疑道:“大嫂对少瑾有些偏见,我只怕到时候大嫂心里会不痛快,给少瑾脸色看…加上我这一去没有个三、五年回不来。您一个人住在朝阳门我不放心。让你住去杏林胡同,我更不放心。我想早点让少瑾进门,我走之后您也有个人陪着说说话。解解闷。少瑾从小没有母亲指点,您正好还可能告诉她怎么主持中馈。”

郭老夫讶然,道:“你不准备带少瑾去任上吗?”

他娘就等着抱孙子呢,他怎么敢说自己不准备和周少瑾圆房?

“她跟着我去了任上。您怎么办?”程池强势地道,“这件事就这样说定了。您也别劝我了。别人家不知道是怎样的。我家里可不能是媳妇进了门,婆婆就靠边站了。”

真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郭老夫人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道:“那媒人你想好了请谁吗?”

“准备请宋大人和章大人。”程池道,“一个是推荐我的人。一个是我的顶头上峰。他们又是师生,再好不过了。”

郭老夫人也同意,两人商量了半夜。第二天一大早郭老夫人就去了宋家。

宋夫人知道来意后虽然很是诧异,但想想周少瑾和程池的模样。也觉得是天作之和,道:“可惜我婆婆不在了,我膝下又只有一个儿子,不然就主动请缨给你们家去做全福人了。”

郭老夫人呵呵地笑,道:“原也不想打扰你们的,可你们家宋大人对我们家四郎有伯乐之恩,我们家四爷说,他成亲,无论如何也要请宋大人做媒人。你到时候可一定给去给我帮忙。我们分宗出来,也不过他们兄弟三人而已。”又道,“若不是分宗,我还没想到让少瑾做我的儿媳妇。如今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宋夫人安慰郭老夫人良久,留郭老夫人在家里用了午膳,这才亲自送了郭老夫人离开。

晚上宋景然回来听宋夫人说起,欣然应允。

先不说两人现原关系,就程池的学问也值得他尊敬。

宋景然和章惠顺利地接下了媒人的差事,程劭那边也很高兴,对程池道:“你可要多生养几个才好。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家里多几个孩子,热闹些!”

程池想到来时满院子的寂静,就笑道:“若是我们有两个男孩子,就过继一个给汾从兄好了。”

程劭却摇头,黯然地道:“你若是有心,过继一个孙子给训哥儿吧?我不能让他做了孤魂野鬼!”

程池望着两鬓全白的叔父,第一次有了酸楚的感觉。

或者是因为自己也要成亲了,心变得柔软了吧?

可等到自己有孙子的时候,二叔父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程池想了想,道:“二叔,要不您从善堂里抱个孩子回来养吧?”

程劭愕然。

程池沉声道:“那年我去淮安拿盐引,遇到了永定河决堤,淮安城外不是失去父母的孩子就是失去孩子的父母,我当时就在想,在这样的苦难面前,家族的传承是如此的脆弱,是家族的传承更重要还是性命更重要?”

这就好比是在问生恩和养恩谁更重要,都是个无解的话题。

程劭微微地笑,道:“恐怕是家族财产更重要吧?”

程池哈哈大笑。

程劭道:“这件事等你成了亲再说吧?我年纪大了,就算是孩子抱了回来,我也没有精力扶养。”

可到底是动了心。

程池笑着喝了口茶。

第四百五十三章 下聘

郭老夫人那边,不过两天的功夫,就准备齐整了。

请了老太爷的学生、翰林院掌院学士吴早秀的儿媳妇顾氏为全福人,跟着官媒一起去了保定府下聘。

那顾氏是海宁顾家的旁支,程筝的夫婿顾绪在詹事府任少詹事,也兼着翰林院的学士,所以程泾的姻亲里面,第一个知道程池婚事的,竟然是顾绪。

因吴早秀家六代同堂,顾氏是京城有名的全福人,找她说亲的人很多,顾绪也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周程两家交换了庚贴,准备下聘,顾绪有天早上无意间问程筝:“池叔你要成亲了,老夫人年事已高,你不过去帮帮忙吗?”

“什么?”程筝愕然,“池叔父要成亲了?你是听谁说的?我怎么不知道?池叔父要娶谁家的千金?”

程池的婚事是程家的事,他们又是小辈,自然不用和他们说什么。

可法理还不外乎人情,程筝是老夫人最看重的孙女,在金陵的时候家里有什么事的时候郭老夫人还会写了信过来和程筝,程池要成亲了,这么大的事,于情于理,郭老夫人就算不和程筝讨论哪家的姑娘合适,也应该会提前告诉她才是。

夫妻俩不由交换了一个眼神。

程筝立刻下了炕,对顾绪道:“我今天可能会回来的有点晚,你别等我了。”

顾绪却道:“听说是保定知府周大家的二女儿。就是那个曾经养在老夫人屋里的那位二表小姐。

程筝的脑子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祖母怎么会为池叔父求娶周家的二小姐?

嘉善他…

大家以后一个锅里吃饭,怎么相处?

少瑾比她还小十几岁呢?

这都不说,池舅舅迟迟没有成亲,找个小她十几岁的小姑娘很正常。可周少瑾,是四房的外孙女。和池舅舅隔着辈份呢?没有分宗之前,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但分宗之后…

有什么东西从程筝的脑子里一闪而过又没有抓住。

她头痛欲裂。

虽说两家不像从前那样亲密了,可到底做过那么久的姻亲,有些事还是应该顾着一点才是。

偏偏池舅舅马上要出仕了…这岂不是递了把柄给人拿捏?

程筝停下了脚步,转过身去望定定地望着顾绪:“这消息可靠吗?”

“听吴大人说的。”顾绪倒没有程筝想得多,只是觉得这件事有点违反常理,程筝应该回去看看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你也知道。吴大人家的三儿媳是顾家的姑娘,她生了五子三女,常给人做全福人的。我是听吴大说的。”

当然顾绪在翰林院的时候。吴大人对他多有照顾,两家也算是走得很近的了。

程筝胡乱地点了点头,把儿子安顿好了,梳妆打扮了一番。就匆匆去了朝阳门。

郭老夫人正在和吴早秀的儿媳妇吴三太太说话:“这么说来,亲家老爷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啰?”

吴三太太笑着点头。道:“不仅亲家老爷什么也没有说,就是亲家太太见我们去下聘,那脸上的笑就没有停过。可见周家是极满意这桩亲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