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对这些事情很少过问,就连王府接连派来道歉的妈妈和送来侍候的小丫鬟也都没见。平时除了习武外,她还要读书练字,熟记大燕律、皇家规制、宗人府律令、勇毅亲王府规,这是范文同的要求,禀承的自然是大妃旨意。明月公主虽然觉得头疼,但是对母妃的话奉若神明,于是每日里都坚持捧着书册诵读,不明白的地方就请教范文同,学得很是用心。

每隔几日,就有华贵的首饰、亮丽的彩衣如流水般送到公主面前,请她过目并试身,若有不妥之处便即刻修改或重做。在忙碌中,寒潮尽去,大地回暖,百花盛开,春意盎然,整个燕京城处处都是鸟语花香,迎宾馆也愈发热闹起来。

三月二十二乃黄道吉日,也是勇毅亲王府送聘礼的日子,礼部左侍郎岳西岷一早就携夫人前往迎宾馆。

岳夫人出自书香门第,仪态端庄,性情和顺,在京中的人缘很好,又兼父母公婆俱在,膝下儿女双全,因而京中权贵每有喜事,大都会请她做全福夫人。此次公主大婚,父母都不在身边,范文同请她做媒人,在过礼时帮忙应酬女宾,可于礼节方面确保周全。

他们乘着马车到达迎宾馆时,这里已是张灯结彩,布置齐全。门子通报进去,范文同立刻迎出来,笑着与岳西岷见礼,与他一起走进大门。

赵妈妈带着珠兰和宝音两个大丫鬟跟在范文同身后出来,恭迎岳夫人下了马车,齐齐上前见礼。

岳夫人知道赵妈妈虽然身份是奴婢,却深受公主倚重,因而不敢托大,赶紧伸手相扶,笑盈盈地道:“赵妈妈不必多礼,两位姑娘请起。”

赵妈妈满面笑容地说:“夫人请进,公主已经等在前厅了。”

“公主殿下太客气了。”岳夫人愉快地与赵妈妈闲聊着,一路穿过花园,走过九曲回廊,来到正院里的前厅。

按理说,夫家前来下聘,未婚妻是不能走到人前去的,不过,明月身为异国公主,亲自出来对岳夫人表示谢意,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算伤风败俗。

今天迎宾馆中上上下下都穿着盛装,公主身边的人也都换了新衣,到处是一片喜庆气氛。公主也换上新装,上穿海棠红的窄袖立领对襟衫,下系石榴红凤尾裙,腰束玉带,一头秀发没再编成无数小辫,而是梳成飞仙髻,配上镶红珊瑚米粒珠百蝶金花冠,既俏丽又华贵。她端坐在正厅,透过敞开的窗户看着外面的人来来往往,听着压低声音的笑声,享受着做姑娘的最后一段好时光。

岳夫人到达后,便不时有小丫鬟跑来禀报。等到赵妈妈引着岳夫人走进门,明月便微笑着站起身来。

岳夫人连忙上前见礼,明月伸手虚扶,“夫人请起,请坐。夫人这些日子劳心劳力,实在是辛苦了。”

岳夫人谦逊地笑道:“公主言重了。其实每件事都有章程在,并不繁琐,只需要跑个腿、带个话就成,一点也不辛苦。再说,公主殿下与勇毅亲王的喜事是天作之合,我也跟着沾沾福气。”

两人喝了一杯茶,聊了聊天气,吉时就快到了,岳夫人告辞离去,到前面去查看准备的诸般事宜,等着接勇毅亲王府的聘礼。

来此下聘的队伍从王府出来,浩浩荡荡的绕城三周,一百二十八抬聘礼让无数人开了眼界。第一、第二抬均为皇帝赏赐,第二和第三抬为两宫太后所赐,尊荣华贵,可谓天下第一。跟在后面的一长溜物件都极尽奢华,在春天的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华,令人目眩神迷,赞叹不已。

聘礼还没送来,勇毅亲王府的老王妃居然到了迎宾馆,把众人都吓了一大跳,赶紧迎出去。这是事先订好的规制上没有的,但是婆婆要亲自来下聘,说明很看重未来的儿媳妇,是极给女方面子的事,大家都乐意看到,自然就无人反对。

老王妃乐呵呵地边走边说:“这是盼了很久的喜事,我在家坐不住,也来看看。”

众人上前行了礼,岳夫人主动搀扶着老王妃往里走,高兴地道:“有您老来坐镇,我可有了主心骨了。”

老王妃拍了拍她的手,慈祥地说:“我一听是你这丫头在操持,就很放心。公主离家远,父母都不在跟前儿,婚事上你多操点心,别委屈了孩子。”

“老王妃请放心。”岳夫人笑着建议,“公主就在后面院子里,老王妃要不要去见见?”

“可以吗?”老王妃笑眯眯地看向岳西岷,“我老了,又不懂朝廷的事,你们都要提点着,可别让你们为难。”

岳西岷笑着看向范文同,“老王妃跟公主转眼间就是一家人了,本就该坐在一起喝喝茶。范大人,你看呢?”

“岳大人所言甚是。”范文同很痛快,“公主殿下就在后院,就由下官带路吧。”

老王妃随意地摆了摆手,“你们忙你们的,让岳家丫头领我过去就行了。”

“就按老王妃的意思办。”岳夫人欣然同意,“你们在前面应酬着,我陪老王妃去看公主,后边儿清静,正好喝茶赏花。”

“对对。”老王妃开心地笑着,扶着岳夫人的手向后面走去。

第十二章 未来婆媳

明月在正厅只坐了一会儿,见过岳夫人后便退回后院,在湖边的凉亭中坐着看书。

七星湖碧波千顷,有一半覆盖着莲叶,另一半水光潋滟,映照着蓝天白云。远远望去,对岸山峦起伏,绿叶葱茏,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明月放下手中的《梦笔杂谭》,抬头看向湖中,颇有感触地说:“这个地方总会让我想起阿古达木湖。”

那是龙城附近的一个大湖,辽阔而美丽,水质清澈,少有风浪。湖边开垦出良田万顷,周围延伸出去的大小河流灌溉着大片草原,全是优良牧场。只要不是遇到特大暴风雪,神鹰汗国的百姓便可以度过严冬。那个名为“广阔无边”的湖是无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神鹰汗国的母亲湖,每个远在他乡的汗国子民都会忍不住思念她。

守在明月身旁的文妈妈坐在绣墩上,手里拿着一个荷包,正在飞针走线。听到公主的话,她抬头笑道:“公主要是想阿古达木湖了,可以请范大人画一幅画,妈妈给公主绣一架屏风放在屋里,公主时时看着,好不好?”

明月眼睛一亮,“这是个好主意呀。等这两天忙完了,我就去请范大人帮忙。”

正说着,有个迎宾馆的小丫鬟气喘吁吁地奔过来,对宝音说:“姐姐,摄政王府的老王妃娘娘驾到,正往后院来看公主殿下。”

侍候公主茶水的宝音闻言大惊,“怎么昨日没听人提起?不是说亲王府的主子按规矩都不会来,今儿是安亲王来下聘吗?”

文妈妈也急得站起来,有些不知所措,“这可怎么是好?什么准备都没有。”

明月心里咯噔了一下,随即镇定下来,沉声说道:“慌什么?老王妃娘娘来看我,这是好事,又不是天要塌下来了。你们都定定心,别丢我们汗国的脸,跟我去迎接。”

文妈妈最先反应过来,“对对,公主陪老王妃娘娘坐坐,奴婢去厨下做些适合老人用的膳食,回头公主陪老王妃娘娘一块用午膳吧。”

“好。”明月对她点了点头,微笑着走出凉亭,沿着湖边的彩色拼花小径向前院走去。

两边在半道上就遇见了。

老王妃看着远处急步前来的姑娘就觉得眼前一亮,笑着放慢了脚步。明月快步上前,按照大燕国晚辈见长辈时的规矩,端端正正地行了礼。

老王妃大悦,“快起来,快起来。你这孩子别那么多礼,我就是来看一看。”

明月前行两步,很自然地搀着老王妃的手,微笑着说:“今儿风和日丽的,娘娘在湖边坐坐可好?”

“好。”老王妃慈爱地看着她,对她的品格相当满意。无论是相貌还是气度,公主都是上上之选,而且一看就是宜男相,多子多孙指日可待,让老王妃乐得合不拢嘴。

自从皇帝下了赐婚圣旨之后,公主这边与勇毅亲王府那边就一直照着亲家的规矩礼尚往来。明月派人给老王妃送过好几次礼,都是非常好的皮子,紫貂、银狐、雪豹等等,还有百年灵芝、千年人参、冬虫夏草、冰峰雪莲之类的珍贵药材,都是内地很难得到的稀罕物件儿,足见她的心意。老王妃送过来的礼也都是费了心思的,既有皇家的贵重气象,又正合年轻女孩的喜好。这一来二去的,彼此都给对方留下了好印象,今天见面虽然有些突兀,气氛却很自然轻松。

老王妃走进凉亭,坐到明月之前使用的软榻上,随手拿起扔在旁边的书,看了看封皮,眼中流露出几分笑意。

《梦笔杂谭》乃前朝大儒梦笔居士所著。他生性旷达,喜好游历,不但走遍中原的千山万水,而且足迹远至南夷、北蛮、西域、东海,晚年隐于乡野,将一生所见所闻整理著述,刊印成册,分十二卷,共计两百册,可谓鸿篇巨制。这套奇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各地的山川风物、民情习俗,还有神怪志异、奇闻轶事、神话传说等等,虽然被士林列为杂书,却流传甚广,许多人都爱看,尤其是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最喜欢其中的神怪志异传说故事,往往私下里躲着偷偷看,若被发现则必定挨骂,有的甚至被责打。

瞧见老王妃的举动,明月公主略有些脸红。她从宝音手上接过茶碗,恭敬地送到老王妃面前,低声解释,“往日都是有功课的,只今日特殊,所以就看看杂书消遣。”

老王妃笑着点头,把书合上,放到一边的矮几上,乐呵呵地说:“我做姑娘的时候也看过这套书,没啥了不起的。公主也别站着了,快过来坐,那些事让他们去做就好了。岳家丫头也坐,喝杯茶,歇歇。”

岳夫人惦记着前面下聘的事宜,见她们相处得甚为融洽,便放下心来,温柔地笑道:“今儿这事可不能缺了我,娘娘和公主在这儿赏赏景,我去前面照应着。”

老王妃知道今天的下聘是大事,于是愉快地点头,“好好,那你去忙吧,回头再好好谢你。”

“瞧您说的,还谢什么?能在这儿出把力,我心里乐着呢。”岳夫人高兴地行了礼,就转身往前面去了。

看着她离开,老王妃眉开眼笑地拉着明月的手,端详了半晌,亲切地问:“公主在这儿习惯吗?饮食合口胃吗?有没有水土不服?”

明月见未来的婆婆如此和善大度,性子直爽,心里也是欢喜。她坐到宝音搬过来的绣墩上,清脆的声音带着几分软糯,有点像在撒娇,“这儿很好,吃得好,住得好,人人待我都好。北方干冷,刚来时感觉这边比较潮湿,现在已经习惯了,觉得这里很美。”

老王妃很欣慰,“那就好,那就好。咱们王府的花园比这里还要好得多,在湖边看风景,比这儿更美。”

“真的?”明月的眼睛亮晶晶的,看上去很高兴,“我喜欢天高云淡的景象,也喜欢看着各种各样的花一树一树地盛开。”

“这些景色在咱们王府都能看到。”老王妃自豪地说,“别的不敢说,咱们府中的花园却是一等一的,暖房中也尽多名贵花草,坐在湖边赏景,那是远水长天,一碧万顷,怎么看也看不腻。”

“真好。”明月满脸向往,如孩子一般可爱。

见她如此天真无邪,老王妃更加喜欢,倒像是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不禁笑着拍了拍她的手,然后端起茶碗呷了一口,看着阳光明媚的湖面沉默了一会儿,在心里算着公主过门的日子,想着或许明年就可以抱孙子,顿时心情大好。

她只是过来看看未来的儿媳,并不想弄得人尽皆知,更不愿惹出什么闲言碎语,对儿子不利,于是并没多作盘桓,更没留下用午膳。与公主闲聊了一会儿,她便带着余妈妈悄然离开,心满意足地回王府了。

在未来婆婆面前,明月自是乖巧温顺,听到她起身告辞,也没有硬留。将老王妃送出门,她转身回到湖边,坐下继续喝茶看书。

前面隐隐传来喜庆的鼓乐丝竹声,说明送聘礼的队伍已经到了。

明月公主不缺钱,更不贪财,因而对于送来的聘礼都有些什么并不好奇,而老王妃亲自过来探望,其实是给予她的最好的聘礼。对于她和勇毅亲王府来说,下聘只是个形式,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其中包括深宫中的太后、朝中与摄政王对立的保皇派以及王府中的上下人等,当然还有神鹰汗国的送亲使团。

一百二十八抬聘礼都是实实在在的,金玉珠贝、珊瑚翡翠、水晶玛瑙、古董字画、绫罗绸缎、四大名绣、鲍参翅肚…还有两只活蹦乱跳的大雁。聘礼送进来后摆在院子里,被阳光一照,更是光华灿烂,眩人眼目。

安亲王皇甫澈是皇甫潇的堂弟,皇族嫡系都是子嗣单薄,现在也就只剩他们这两位亲王了。由他来送聘礼,表达了燕国最真挚的诚意,也给了明月公主最大的体面。

看着这盛大的场面,人们都忘了摄政王的亡妻。那个已经逝去的王妃本就像是个即将消散的影子,现在更是被明月公主的风华所掩盖,让人再也无从忆起。

皇甫潇正在实现他的承诺,以原配嫡妃的礼仪迎娶这位来自异国的公主。

第十三章 赏花会

从清明到谷雨,大燕的权贵们开始频繁在家中举办各种聚会,文人斗诗,武将赛马,女眷赏花,各有名头,往来不断。

作为即将出嫁的闺中女子,明月本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是自从王府下聘后,她却接到了不少帖子,邀她前去赏花品茶。当然,那些超品、一品、二品的诰命夫人邀请的都是公主殿下,这样的身份给予了她极大的自由。

看着手里的帖子,赵妈妈很是为难,“公主是快要出嫁的人了,怎么好再出去抛头露面?要是有那起子喜欢嚼舌头的小人散布点流言,岂不让王爷的脸面不好看。”

明月放下手里的书,抬头笑道:“她们是请汗国公主,我去赴会,也算不得坏了规矩。”

赵妈妈长叹一声,“公主眼看就要过门了,这嫁妆要理清楚,该有的东西都得备好,大伙儿都忙着,哪有空去赏什么花?”

勇毅亲王府送来的聘礼让无数人羡慕嫉妒,一时家喻户晓,传遍燕京。明月挑出了时新的名贵衣料和北地不出产的山珍海味放在一旁,打算让送亲使团带回去给父汗、母妃,其他的就加到她的嫁妆里。本来神鹰汗国准备的嫁妆就很隆重,两下里一加,这嫁妆怎么都要二百台开外了,还有十匹神骏非凡的宝马,说起来真是大燕开国以来的头一份。现在头疼的是能不能这么张扬,会不会犯了燕国皇家的忌讳,送亲使臣们都有些担心,于是四处打听,斟酌着最为合适的嫁妆单子。

事到临头,千丝万缕,都得一一理顺了,明月身边的妈妈、丫鬟忙得不可开交,若是公主出去赴会,这一天基本上什么事都干不了了。赵妈妈又怕公主年少,与那些夫人们应酬时不能面面俱到,若是遇到个把别有用心的人说些风言风语,一个应付不当,就会凭白受气,还会丢了脸面。但是,公主嫁进王府,成为亲王正妃后,总是要有各种交际应酬的,不可能躲在府里不出来,或者推给老王妃,所以,现在练练,也是一桩好事。赵妈妈想来想去,左右为难,只能对着手里的帖子叹气。

明月看她一脸苦相,反而笑了,拿过帖子翻了翻,便轻松地道:“邀我去赏花的这些人里,安王妃的身份最高,就应下去安王府吧。其他人不一定就是诚心想我去,可是不给张帖子又怕怠慢了我,将来见了面不好说话。这样的人家我就不去了,你准备一份薄礼,派人去婉转地说明一下,不得罪也就是了。”

安王妃已经三十出头,但是明月过门后却是她的堂嫂。虽说是妯娌,却只是堂亲,并不住在一起,也没有利益上的冲突,因而安王妃待明月公主的和善倒是出于真心,这也是皇甫潇请他们夫妻出面做大媒的原因。

赵妈妈觉得这样安排挺妥当,便立刻去安排回帖、回礼的诸般事宜。

明月一直都是万事不愁的模样,并不担心会在安王府遇上什么过不去的大场面。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对于燕国皇家的情形也知道得很清楚。

皇族宗室始终子嗣不昌,到这一代,除了皇帝皇甫湛外,也只有皇甫潇与皇甫澈这一对堂兄弟了。按宗王府律令,王侯公卿都要降等袭爵,所以皇甫澈的父亲获封亲王,他这个做儿子的袭爵时就要降一等,为郡王。只有勇毅亲王是铁帽子王,先帝临终托孤,在遗诏中封老亲王为摄政王时就赐他的王位世袭罔替,永不削爵,子孙代代相传,皆为亲王。当然,以后只能嫡子袭爵,若无子嗣,王爵就要收回,若是只有庶子,只怕就得降等了。

安王喜好琴棋书画,尤好诗文,怠于政事,能偷懒就偷懒,情愿跟王府的一帮清客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也不愿卷进朝堂纷争。与铁腕王爷皇甫潇正好相反,他是有名的逍遥王爷。也正因为此,皇甫潇与皇甫澈的关系甚佳,明月公主去安王府参加聚会,安王妃肯定会护着她,不会让人给她难堪的。

随着天气的回暖,人们都换上轻薄的春装出外踏青,各府都有大大小小的赏花会,迎春、玉兰、海棠、杜鹃、桃花、梨花、李花、杏花,看不尽的姹紫嫣红,听不完的笑语欢歌,整个燕京城都弥漫着欢乐的气氛,人们的步履都轻快起来。

安王府的赏花会是很有名的,主要邀请的都是才子佳人,隐有相亲之意。安王会邀请京城中的文人前来做曲水流觞,以琴箫诗文为乐。安王妃则是邀各府闺秀来园中鉴赏百花,众千金各展才艺,只要在这里得到认可,须臾间便会名扬京城。因此,每年安王府的赏花会都会引来万众瞩目,那些大家子的少爷小姐们都翘首期盼,希望能在安王府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从此人生顺遂,步上坦途。

赏花会的日子定在三月三十,本来连着几天都是风和日丽,偏偏到了这天却是细雨霏霏。不过,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多少楼台烟雨中,更有诗情画意。

明月一早就起身,乌兰、珠兰服侍她更衣梳头,用过早膳,勇毅亲王府的游船就从七星湖上驶了过来。这是皇甫潇听说她要去安王府赴会,特别吩咐府中总管准备了最好的船,专供公主使用。

安王府与勇毅亲王府一样,也是临湖而建,乘船前往最是方便快捷。今日前往安王府赴会的人很多,道路上车轿拥挤,一时半会儿是到不了的,若是让公主的车在路上受阻,岂不是大受委屈,而泛舟湖上,悠悠闲闲地前去赴会,自是再好不过了。范文同和赵妈妈都对皇甫潇的体贴入微很欣慰,看得出来,勇毅亲王是把公主放在了心上,才会这么关怀备至。

明月走出正院,带着赵妈妈、乌兰、珠兰以及照管衣饰杂物的四个小丫鬟,沿着回廊走到湖边。

一条精致的二层楼船停在堤岸边,船身飞檐斗拱,用玳瑁、玛瑙、贝壳镶出仙鹤临水图,门窗上挂着水晶珠帘,随着船身轻晃,摇曳出点点星光。

船上的人没有放出跳板,怕被雨淋湿后打滑,看到公主出现后才取出来架到岸上。两个大汉拿着特制的蓬布飞快上岸,与船上的两个大汉同时高高举起,将跳板遮得严严实实,滴水不漏。

乌兰先走上跳板试了试,看到没有问题,才转身挥手,示意公主可以上来。明月在赵妈妈与珠兰的护持下走过跳板,进入船舱。等公主的人都上船安顿好,大汉才撤了蓬布,取回跳板,将船撑离湖岸,缓缓向安王府驶去。

明月和乌兰、珠兰俱是生在草原,长在马上,这还是第一次乘船,都有些不适应。船速虽缓,却仍觉得站立不稳。明月早已坐在椅中,瞧见乌兰和珠兰手足无措的模样,不禁抿唇轻笑,然后叫她们都坐下,免得摔倒,乱了仪容。赵妈妈勉强撑得住,坚持着上了茶水,这才坐到一旁的绣墩上陪公主说话。

透过珠帘,明月看着外面的七星湖。唰唰的雨声在空旷的水面上更显清晰,雨点溅起一朵朵细小的浪花。清凉的风徐徐吹过,往日里平滑如镜的湖面泛着一层一层的涟漪,别有一番美丽。

赵妈妈笑道:“都说春雨贵如油,此时多下些雨,今年的粮食收成肯定好。”

“嗯。”明月点头,“却不知咱们汗国在不在下雨。”

“一定在下。”赵妈妈没有丝毫犹豫,“这个季节,草原上会下很多雨,那草啊,刷刷地往上长,没两天就是青青一片了。”

“是啊。”明月出了一会儿神,脸上多了几分欣喜。大燕运往龙城的那些种子肯定已经分发下去,此时正是北方的播种季节,若是今年风调雨顺,她的父汗母妃就再不会忧心仲仲,寝食难安了。

收拾起心情,她端起茶碗,刚喝了一口,就听到赵妈妈“咦”了一声。她抬头问道:“怎么了?”

赵妈妈疑惑地看向外面,“那边,从勇毅亲王府的方向驶过来一条船,看方向好似也是去安王府的。奇怪,奴婢打听过,老王妃和王爷都不去参加赏花会,那船上究竟是什么人呢?”

明月看向远处,果然发现有条游船向他们这个方向驶来。她打量片刻,便不再关注。

赵妈妈也不再吭声,眼中却泛起一缕忧色。

勇毅亲王府里除了王爷和老王妃之外,勉强有资格去安王府赴会的,大概只有王爷的两位侧妃了。

第十四章 名花倾国两相欢

看着远处烟雨中向他们这方驶来的游船,赵妈妈的脸色有些不好看,“让她们来做什么?侧妃也不过是个妾,有这体面吗?”

明月却神色淡然地笑道:“安王府也有侧妃,或许她们是知交好友,王妃大度,容府中侧妃邀摄政王的侧妃去聚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赵妈妈觉得有理,这才面色稍霁,“那倒是无可厚非。”

公主大驾光临,自然只有正妃和那些正室夫人才有资格相陪,也不会与侧室妾侍之类的人碰面,赵妈妈也就放了心,再说,有她跟在公主身边,也不怕出什么意外。

那条船很懂规矩,大概是看清了他们这条船的模样,明白了船上人的身份,立时就减缓了速度,远远跟在后面,慢悠悠地向安王府驶去。

安亲王妃听到下人来报,说公主的船即将抵达,便连忙派了内院管事秦妈妈到湖边等候。

小丫鬟打着伞,服侍着秦妈妈走到伸向湖中的雕花廊桥上。秦妈妈看着水面上一前一后的两条船,不禁有些诧异。这两条船她都认识,船头上缀着“勇毅”二字,自是来自勇毅亲王府。她知道王府派了最好的船给公主,而自己府中的侧妃又邀请了勇毅亲王的两位侧妃前来赴会,难道她们是约好了一起来的?公主的胸襟有这么广吗?又或者是勇毅亲王府安排两条船一道出来,载着侧妃去接公主,可是按照摄政王的性情,不可能会做这么离谱的事情。

她一时想不明白,公主的船已经靠上廊桥,婆子家丁一拥而上,铺上干净的毡毯,帮着拉紧船帮。船上的水晶珠帘分开,身穿簇新石青色团花富贵金钱对襟琵琶衫的赵妈妈笑吟吟地走出来,站在船头上与秦妈妈相对行礼,然后在婆子的护持下踏上廊桥。

秦妈妈笑容满面地握着她的手,亲热地说:“自从公主来到燕京,我们王妃就想请公主来王府,如今总算是把公主殿下盼来了。”

赵妈妈也投桃报李,一脸欢笑,“公主也一直想着王妃呢,这不都是一家人了吗?以后我们要常来常往才是。”

“是啊,是啊,我们王妃也是这么说的。”秦妈妈笑着连连拍赵妈妈的手,眼角瞄到后面的那条船已经停下,并没有靠过来,便心里有数,也就没在赵妈妈面前提起。

明月在舱中整理了一下仪容,等着乌兰撩起珠帘,便走了出去。

她今天梳的是百花分肖髻,缠枝金莲花钿上镶着圆润硕大的明珠,配着水滴型的玉耳坠,身上的曲裾三重衣是燕京最时新的样式,由里到外分别是白色、蜜柑色、浅金色,衣上绣着缥缈云烟、桃源胜景、花开蝶舞,腰间用丝带打了一个蝴蝶结,一块晶莹剔透的玉蝉垂在裙边。这装扮跟燕京的贵女们很相似,只是公主独有的气派远远超过其他女子,远看清丽优雅,近看又多了几分活泼灵动。

秦妈妈赶紧上前行礼,然后站在船边,伸手相扶,关切地道:“公主慢些,仔细路滑。”

明月公主笑着点头,稳稳地站到廊桥上。王府的丫鬟们立刻将油纸伞举到她的头顶,为她遮挡风雨。

明月轻言细语地道:“王妃等急了吧?”

“没有,没有。”秦妈妈一边引路一边恭谨地说,“时辰还早,王妃怕公主急着过来,早膳没用好,那就过意不去了。”

明月轻笑,“虽是急着来安王府赏花,早膳还是用了的,不然赵妈妈就不让我上船。”她的声音清脆,带着几分亲昵,让人感觉很舒服。

秦妈妈和赵妈妈都笑起来。

踩在干爽的地毡上,她们走进回廊。微风送爽,轻轻拂动岸边垂柳。满园鲜花沾着雨滴,更形娇艳。

一行人缓缓走远,另一只船才驶过来,停靠在岸边。王府里专门安排在这儿迎接普通客人的媳妇子迎上前去,笑着问道:“可是勇毅亲王府的杨妃娘娘?我们王妃的尹侧妃已经等着了。”

舱门处的绣帘掀开,素心站了出来,含笑对那个媳妇子点了点头,“劳驾邹家嫂子久候了。”

接着从船舱鱼贯出来两位盛装的女子,走在前面的就是杨氏,后面跟着的是韩氏。那位媳妇子看到勇毅亲王府的两个侧妃都来了,先是一怔,随即喜笑颜开的迎上去,将她们扶下船,一边寒暄一边带着她们往内院行去。

其实安王妃是根本不打算请她们这两位侧妃的,明月公主尚未过门,若是两边撞上,场面或许会不好看。可是杨氏的大哥暗中布置,竟是说动了安王答应侧妃所请,给勇毅亲王府发了帖子,邀请杨氏和韩氏过来赴会。韩氏顾忌公主要去,打算推辞,免得公主误会,可杨氏却用言语挤兑,让她无法推却,只得跟着来了。

赏花会主要在安王府中的后花园中举行,这里从七星湖中引水,以江南运来的奇石修成九曲清流,喷泉假山,荷塘相连,不但景色优美,而且处处都是名家手笔,让人赞叹不已。

明月第一次来安王府,对这里一步一景的格局非常惊讶,“真是巧夺天工啊,怎么想出来的?”

秦妈妈很自豪,“是我们王爷画的图,修成后大家都说好,连内府为太后娘娘修避暑山庄,都来找我们王爷要图样。”

明月很是钦佩,“安王爷真了不起。”

正说着,安王妃迎了出来。明月不再腼腆,心里有点把她当成姐姐的意思。彼此见了礼后,安王妃将她带到一处敞轩喝茶。

这里只有侍候的丫鬟,没有别的客人。王妃带着公主坐下,微笑着解释,“今天请的大多是闺中千金,她们都在前面,这儿就我们俩,倒是清静,你看待会儿要不要过去看看?”

明月点了点头,愉快地笑道:“赏花嘛,自是要看的。”

安王妃忍俊不禁,伸手轻轻拧了她一下,“你个促狭鬼。”

明月笑着躲闪,调侃道:“本来就是嘛,那些不是一个个花骨朵吗?”

安王妃看着她明快的笑脸,唇不涂而朱,眉不点而翠,肌肤细腻柔嫩,犹如剥壳鸡子,身段更是高挑,坐在那儿,腰背挺直,颈项修长,鱼尾裾洒出一个优美的圆形,只觉得眼前的少女才是一朵鲜亮的名花。她脑海里浮现出不苟言笑的摄政王的形象,不由得暗自叹了口气,等这个女孩嫁入亲王府后,还会不会再有今天这般的笑容。

招待公主吃完水果点心,喝了两盏茶,安王妃就带着她到前面去。明月对这个赏花会很感兴趣。根据赵妈妈打听来的消息,这种赏花会倒有些类似于草原上的各部族集会,未婚男女唱歌应和,挑选意中人。明月来到燕京后就几乎圈在迎宾馆里,除了有限的几次应酬外,根本就没见过这种热闹,所以虽然她表面仍维持着优雅从容,心里却很是雀跃。

花园里的水榭、凉亭里都坐着年轻的女孩,衣香鬓影,珠围翠绕,美不胜收。看着安王妃带着一个陌生人出来,她们都停止了说笑,眼里虽有疑问,脸上却都不显,端庄地起身行礼。

安王妃一一点头回礼,温和地说:“姑娘们好好玩,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这里的管事妈妈。”

女孩们全都低眉垂目,温顺地答“是”。

安王妃带着公主走亭台楼阁,来到修建得最为华美的寒碧楼。

里面分了几桌,坐着十来位少女,衣裙俱是桃红、嫩黄、淡蓝、葱绿、象牙白等色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看到安王妃进来,她们连忙起身行礼,“见过王妃娘娘。”

“勿需多礼。”安王妃含笑抬手,愉快地道,“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这位就是明月公主,未来的勇毅亲王妃。”

那些女孩的目光一起投向站在安王妃身侧的异国公主,一时却有些不清楚该行什么礼。明月落落大方地笑着,微微颔首,并没有计较她们的态度。

安王妃引着她往前走了几步,来到窗边的一个女孩面前,神情略带恭谨,“公主,这位是赵相家的千金,我们大燕未来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