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善听了不禁笑道:“想陈官儿是怕他给哥递酒,二哥吃醋,故此不敢上前,我猜的再不错。”

陈官儿忙道:“孙大人这话差了,只递酒罢了,吃的什么醋。”孙元善却不饶他:“这会儿是只递酒了,过会儿不不定就递什么了,周二哥,你莫要听他哄你,那日席上,他可不就在哥面前献了殷勤吗。”

周存守倒是笑道:“哥如今有心肝儿肉呢,哪瞧的上他,若哥真对他有意,我便让给哥又算什么大事。”

陈官儿不依,被周存守搂在怀里,哄了几句才好了,白等斟满了酒盏走过去,捧在梅鹤鸣跟前。

梅鹤鸣斜靠在软垫上打量他,这小馆儿倒真生了一副好相貌,色若春晓,亦男亦女,雌雄莫辨,今儿他的生日,穿了见大红锦缎直缀长袍,腰间织金腰带束住,腰肢比妇人还纤细几分,行动便带出几丝袅娜之态。

梅鹤鸣笑着接了他的酒吃下,递还给他,陈官儿冲他笑了笑,眉梢眼底春情尽现,竟比女子还妩媚几分,倒莫怪周存守恋着他,连家里的妻妾都丢下了。

吃了会儿酒,陈官儿便上后头扮上了角,登上戏台唱了一出,真真好一个好角儿,扮上那旦角,比个女子还入眼,加上身段轻软,看的台下的周存守上火,淫心起来,寻了托词寻到后头,拽着陈官儿便进梅鹤鸣的书房院儿。

偏如此巧的让宛娘撞上,倒又坐实了一桩误会,宛娘在灶房院的屋里坐着,越坐倒越想起梅鹤鸣素日的好来,不觉心烦起来,便起身出了屋。

前头摆的流水席,灶房的院里人来人往正乱着,平日宛娘根本不上前头来,好些个使唤的婆子丫头均不识她,尤其她今儿穿的这身青布衫儿裙,巾帕裹发,谁理会她是主子,都以为她是灶房里使唤的下人呢。

有个不长眼的婆子,见她闲着,便道:“书房院里要醒酒汤呢,你把这个送过去。”没等宛娘说话,托盘便塞到了她手里。

宛娘无法儿,只得端着醒酒汤,去了书房,一路上还想,到了外头把这个给随喜儿就完了,省得梅鹤鸣瞧见她,以为她自己巴着过来的。

不想,书房院门口连个人影儿都没有,想来不知哪里躲懒去了,宛娘找了一圈没找找人,只得迈脚走了进去,从回廊里进来,刚走到窗下,便听着里头的说话儿声。

“我嘴里的香饼子最是解酒,爷你且先吃了吧!”听声儿像男又似女,宛娘忽起刚头在灶房院里听说的话儿,今儿做寿的是小倌馆里的头牌,叫什么陈官儿的,是那个青州府都监周存守的相好。

宛娘虽知这里的风气有私狎娈童之好,倒未曾想过梅鹤鸣也如此,想到梅鹤鸣跟个男的…宛娘便觉一阵恶心,好容易压住,忽听里头咂咂的亲嘴之声,不大会儿,便是悉悉索索的脱衣裳,便是那干起了那事儿。

虽是个男的,却叫的甚为淫浪:“啊,爷轻着点儿,小的这里可比不得那些妇人,爷若发狠,可不要了小的的命去…爷,轻点儿…”淫声浪语不绝于耳,伴着咂咂亲嘴儿干事的事儿,宛娘只觉脑袋里嗡嗡直响。

刚吃下的晌午饭,在胃里翻滚上来,一股子一股子往上涌,宛娘扭转身就跑了出去,到了那边山石子下,扶着石头弯腰大吐起来,这男人真恶心到了极点,亏她还想他素日的好,什么好都盖不住他心里的肮脏龌龊。

好容易不吐了,扶着山石刚坐下,便听那边仿似说话的声儿,宛娘身子一闪,躲进了后头的山石洞子里,不大会儿便听见是内院里两个婆子的声儿。

一个道:“我可听说后街夏家那寡妇,跟她家府里的小厮都滚一个被窝呢,是个浪的没边的货,变着法儿扫听咱们爷有些日子了,不定想着爷的账了,昨儿刚送什么玉兰花,今儿又送汗巾子,却怎送了这样一条寻常的,咱们爷哪里瞧得上眼。”

旁边的婆子嗤一声笑道:“说你这老货傻还真傻,汗巾子都不识得了,这可不是那夏寡妇的,是咱们爷腰上系的那条,若旁的我还认不得,这条汗巾子我却亲眼见奶奶绣的,后爷得了去,跟个宝贝似的日日系在腰上的。”

另个婆子道:“依着你说,咱们爷腰上系的汗巾子,怎跑到夏家那寡妇手里去了。”“嘿嘿!这还不明白吗,昨儿爷可被那个孙大人勾着去夏家吃了半日酒,家来的时候都吃醉了,那寡妇若着意勾引,男人哪有不沾腥的,不定干事的时候,就把汗巾子遗落在那寡妇手里了,也未可知,行了,别尽顾着说话了,赶紧送去,吴妈妈那里吩咐了,莫让奶奶知道此事,谁说露了嘴,仔细爷的板子可不是吃素的…”

两人说话声渐行渐远,待听不着了,宛娘从山石洞子里出来,望了望那边书房院,想到两个婆子的话,刚头书房里的光景,又一阵恶心上来,捂着胸口强自压住,这个地儿还甚可留恋的,既得机会,离了这腌攒之地吧!

扭身进了灶房院儿,人多事儿杂,也无人看顾于她,宛娘从那个临街的角门溜了出去,瞧了瞧两边街巷,虽无人,却要怎生出的城去,用脚走,恐还未到城门,便被梅鹤鸣捉了回来。

忽见那边墙下停着一辆拉水的牛车,梅鹤鸣这人颇讲究饮食,吃不惯宅子里的井水,每日让人从郊外的山上拉泉水过来,作泡茶汤食之用。

这会儿车把式不定去吃饭还是净手去了,不在车旁,宛娘心里转了转,快步过去,上了车,掀开上头大木桶一瞧,果然都是空的,忽听那边仿似有脚步声,急忙撑起木桶边沿钻了进去…

67

也合该着宛娘的运气好,刚吃了晌午饭,她待的那间屋子门窗阖的严实,都以为她在里头歇午觉呢,谁理会她早跑了。

宛娘跟着水车晃晃荡荡出了城,闷在水桶里,估摸着差不多该出了城,刚头听见车把式跟守城门的兵士打招呼来着。

车把式显是今儿得了赏钱,或还吃了酒,美滋滋的哼了一路小曲,宛娘心下琢磨,虽出了城,总在木桶里躲着也不是事儿,回头被车把式发现,岂不功亏一篑,倘若再被抓回去的话,她真不敢想,梅鹤鸣会怎么对付她。

宛娘想着心里都怕,忽的车子颠簸一下,仿似停了下来,宛娘偷偷把木桶盖子顶开一条缝往外看了看,牛车停在一处林子边上,带着斗笠的车把式匆匆往那边一块大石头后去了,一边跑一边解裤子,估摸是吃多了酒食,闹肚子了。

待等他的身影消失在大石后,宛娘悄悄爬出木桶,跳下车,也顾不得辨别方向,直接钻进了侧面林子里,乱走了约一炷香时候,也没走出林子。

宛娘累的腿脚生疼,寻了个木桩子坐下歇脚儿,四周看了看,这片林子并不密实,阳光从头顶的林叶间穿过,落在身上斑斑点点的,虽有风也不觉得冷,是啊!如今都三月了,哪里会冷。

宛娘低头看了看自己,心里暗暗后悔,早知如此,昨儿换衣裳的时候就该留下一两样首饰,哪怕把耳坠子留下来,也好换些盘缠银两跑路,这会儿倒好,自己这一身是不打眼了,却两袖清风,连个银子毛都没有,无论她想去哪儿,没银子也白搭,现赚的话,怎么可能,她得尽快离开青州,这里是梅鹤鸣的势力地盘,出了青州才算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要看自己的运气吧!

只现在该去何处找些银子,以她这身板横是不能偷抢,真个难住了,正在为难之际,忽听西南那边儿,仿似有隐约哭声传来,断断续续的,听着颇有些慎得慌,难道是鬼?

想到此,宛娘不禁失笑,青天白日哪来的什么鬼,况且,这世上哪有什么鬼神,即便有,自己未做亏心事怕它何来,倒是人有时比鬼更可怕。

宛娘站起来,顺着哭声寻过去,走着走着倒是出了林子,原来这林子本不大,是自己不辨方向的瞎走一通转了向。

出了林子往西边不远是个土埂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倒成了乱葬岗,有不少坟包儿,边上堆了一拢新土,想是新丧之人,坟上插着白幡儿,摆了几样清济贡品,有个老妇人在坟前烧纸,边烧边哭。

仔细听仿似哭她的女儿还是儿媳得,想这白发人送黑发人,宛娘心里不禁恻然,坟前并不见旁人,瞅着甚为凄凉。

老妇人越哭越悲,宛娘却无心理会她,略辨了辨方向,便要走,没走出两步,忽听后面没了哭声,讶异的回头一瞧,老妇人趴在坟上,仿似不动了,宛娘急忙过去,把她扶在自己怀里,只见双眼紧闭,连气息都弱了,估摸悲痛过度,哭晕了。

宛娘掐住她的人中,半晌儿老妇人才缓过来,睁开眼看见她,揉了揉眼道:“秋娘,秋娘啊!娘就知道,你不能撇下娘就去了,让娘可怎生是好?待永寿家来,娘可如何跟他交代了去!”

想是哭糊涂了,等她略缓过些,宛娘劝道:“妈妈年纪大了,保重身子要紧,悲痛太过难免伤身。”

老妇人这会儿仿佛回过神来,伸手撑着要起来,站了几下都没站起来,想来人老胳膊腿儿都僵了,又在这儿坟上不知哭了多久,力气早没了,哪里撑得住,宛娘便扶着她站起来道:“妈妈家住哪里,我送您回去吧!”

老妇人脸色暗了暗,叹道:“老婆子是外乡人,哪有什么家,北边走几里,有个烧砖的破窑洞,老婆子暂在哪里容身。”

宛娘想了想,横竖自己也要往那边去,便帮着收拾了东西,扶着老妇往北边走去,果真不远,走了些时候,便瞧见那个破窑洞,宛娘扶着老妇人进了窑洞坐下,想给老妇倒碗水,四下看了看,竟是家徒四壁,只角落一个破水缸上有个缺了边儿的粗瓷碗,宛娘拿了半碗水端过来,服侍老妇喝下去。

有心就走,瞧瞧老妇人这境况,宛娘又觉不忍,这老妇瞧着年纪也有六十往上了,且年老体衰,她一个人在这个破窑洞里可怎生好?便问:“妈妈既是外乡人,怎的耽搁在这青州府里了?”

宛娘不问还罢,这一问又勾起了老人的伤心事,老妇人又抹起了眼泪道:“你是个好心人,老婆子也不瞒你,我本登州府东明县人士,婆家姓张,娘家姓张,膝下只生了一儿,十七上娶了媳妇于氏秋娘进门,新婚三日赶上边境闹蛮子,朝廷征兵,我那儿子一去至今三载也无音讯,丢下我老两口年老体衰的,都指望着我这贤良的儿媳妇做些针线绣活儿养活着,不想年上,我那老头子一病也去了,我跟儿媳两个苦无生计依靠,便卖了家里的房子地,南下投亲,哪想到了这青州府里,儿媳一病不起,船家怕是瘟病,强赶着我婆媳二人下船,无处存身,只得在这破窑洞里住下,前几日儿媳终没熬过,闭眼去了,撇下我这么个老乞婆,日后该如何过活,倒不如这会儿一块儿死了的干净。”

宛娘一听心思不禁倒活络起来,这里的人口管理甚严,百里内还可混过去,若百里之外便要路引才得通行,自己哪里弄去,这老陈氏既南下投亲,自然手上有路引,且她儿媳已死,身边无人照料,索性自己充作她儿媳于秋娘,帮扶着南下,倒时她投得亲戚,自己也可逃出升天,岂不两全。

思及此,便跟老陈氏道:“不瞒妈妈,我本是个良家寡妇,被青州府里的恶霸抢进府,好容易今儿脱逃出来,无奈那恶霸势力颇广,不定就寻过来,我若被他捉去,只得一死了之,妈妈若不弃,不如我充作您那儿媳,咱们娘俩儿,登船南下,若逃得命去,必不忘妈妈今日大恩。”

老陈氏这才底细端详宛娘,只见虽青布衫裙儿,却生的极为白皙端正,也怪不得被那些好色之徒抢夺,心下也暗暗计量,瞧年纪,倒跟自己儿媳差不多少,便说是秋娘,谁又能认出底细,自己若能到了南边投靠亲戚,或可寻条活命,等着儿子归来,倘若自己一人在这里,哪里得个生计。

想到此,便应道:“瞧着你跟秋娘年纪倒差不多少,只你要应了秋娘的名儿,便要称呼老婆子一声娘了,也省得被旁人瞧出,却惹出祸事。”

宛娘一听这是应了,哪敢怠慢,跪在地上磕了头,脆生生叫了声娘,老妇人不想她是个如此伶俐的,脸上心里俱都欢喜,应了一声,从怀里寻出个层层包裹的布包来打开,里头是一块碎银子和一串铜钱,对宛娘道:“这一路走来,身上只剩了这些盘缠,若省着些,也够咱们娘俩儿到南边的了,这些银子就搁在你身上,花用起来也方便,既是逃了出来,不如快些离了这是非之地的好,上了船便不怕了。”

宛娘也是这个主意,毕竟这青州府都是梅鹤鸣的人,不如早走早好,便也没推辞,接了银子道:“待到了南边儿,寻得生计再还了娘。”老陈氏道:“你既称呼我一声娘,咱娘俩便有缘,莫要外道才是。”

见宛娘身上的衣裳被树枝刮破了,便拿出儿媳秋娘的衣裳给她:“这衣裳都是秋娘的,你莫嫌弃她死人晦气且换上吧,也好掩人耳目。”宛娘忙谢了,换了衣裳,低头瞅瞅,倒正恰好。

话不多言,宛娘收拾了老妇人的包袱,背在自己身上,扶着老妇人出了窑洞,往清河县渡口行去,两人走的慢,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了清河渡口,宛娘怕这里有人认出她来,便用青布裹了头脸。

正赶上过路的船在这里停靠卸货,正巧有两个空位,宛娘给了船老板船钱,见那边有挑担卖炊饼的,先扶了老陈氏上船,让船家稍待,转回头叫住那个卖炊饼的老汉,想着买几个炊饼放在包袱里,当作路上惦饥的干粮。

买好了,刚回了船上,就听那边官道上马蹄声近,宛娘心里咯登一下,难道被梅鹤鸣发现了不成,把头上的旧布巾裹得更严实些,手紧紧捏住肩上的包袱,心里七上八下的忐忑着。

船老大刚要开船,就听岸边一声喊,船老大见喊的是个官爷,后头还跟着一排甲胄分明的兵士,唬的魂儿都快没了,哪敢怠慢,把船重又靠回岸上,赶上前问:“官爷,叫小的停船,可有何事吩咐?”

当头的官爷一出声,宛娘便觉甚为耳熟,忽的想起仿似是梅鹤鸣姓周叫周存守的那个狐朋狗友,正是青州府的都监老爷,怪不得能这么快便调了兵来。

宛娘心里不禁一凉,又一想,周存守她只见过一面罢了,还是在庄子上,且自己当时盛装打扮,他在上头席上,自己立在下面,有些距离,如今自己穿着秋娘的衣裳,或许周存守就认不得了也未可知,再说,他难道会上船来一一查验不成。

想到此,心下略定了定,听那周存守道:“有杀人越货的歹人,逃将出来,或就在这些船上,让船上的人把路引拿来我瞧,若怠慢了,一并治你个窝藏之罪。”

68

周存守之所以这么快就跑到清河渡口来,也真是赶巧了,宛娘趁乱从灶房院的角门出去的时候,梅鹤鸣正跟孙元善几个吃酒看戏,戏台上也是一出小旦的戏,扮戏的是陈官儿的师弟,也是个小倌儿,虽模样儿身段比陈官儿差些,也颇过的去眼,跟那些粉头唱的小曲又自得另种趣味,不过耍子吃酒,消遣取乐罢了,谁把这些人当回事。

孙元善瞥了眼那边空了的席桌,又见陈官儿下了戏也没见影儿,便对梅鹤鸣道:“他两个这会儿不见,定是寻乐子去了,明明是周二哥吵嚷着要给他的陈官儿做生日,把我们几个拘在这里,他两个倒躲了起来,咱们这会儿过去捉他两个回席上,挨个罚一轮酒,才算个交代。”说着跟梅鹤鸣便下席出来。

寻了一圈,直寻到前头的书房院,远远的看见周存守身边儿的小厮平顺儿,正在那里望风呢,孙元善嘿嘿一笑,跟梅鹤鸣饶过门首从那边角门进了院里,顺着回廊摸到窗下,贴着耳朵细听里头的动静。

只听里头两人正干在热闹处,那陈官儿一声声的叫着:“爷,缓些入,小的里头疼呢…”周存守却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道:“我的儿,是疼是痒都分不清了,爷才入了多少时候,就喊疼,昨儿夜里,让爷入了半宿,也没见你喊个疼字,一声声的叫爷快些,深些,怎的今儿就不中用了,屁,股给爷翘起来,夹紧爷的物事,让爷干畅快了,方饶了你去…”接着便是一阵大响动,落后听的周存守闷吼一声,知道完了事,孙元善才扬起声儿道:“我说这半天不见你俩,却原来跑到这里做好事来了。”

里头周存守听见,急忙把提上裤子,抬手见陈官儿细白的屁,股还撅着,扬手给了一巴掌道:“他两个寻过来了,还不把裤儿穿上,他俩进来可要出你的丑了。”陈官儿这才提裤子系上腰带。

孙元善跟梅鹤鸣两个已走了进来,一左一右按住周存守往外拽:“今儿二哥给陈官儿做生日,却放了我们几个空席,这回让我等逮个正着,可要一人罚上三大杯才是。”扯着周存守出了书房。

刚出了屋正遇上两个婆子来给梅鹤鸣送汗巾子,言说是那夏寡妇让人送到内宅给奶奶的,吴妈妈让送前头来。

梅鹤鸣一听,脸色顿沉,抓过那汗巾子袖在袋中,孙元善瞧的清楚,心里暗道,怎的梅鹤鸣的汗巾子会在夏寡妇手里,那日明明的没成事。

梅鹤鸣心里暗暗冷笑,夏寡妇哪是送还汗巾子,明明就要挑唆他跟宛娘的和睦,那日从她哪里家来,梅鹤鸣才发现腰间的汗巾子遗落在夏家,若是旁的还罢了,横竖不要就是了,只这条汗巾子却是宛娘亲手绣的,他憨着脸硬要了来,日日不离身边儿的。

正想着明儿让随喜儿要了回来,赶上昨儿晚上因宛娘赶了送铺盖过去的丫头,勾的他大气一场,倒忘了此事,不想这夏寡妇倒能生事,这是想做实了□,再图其他,却把他没鹤鸣当成了那等酒色之徒,真真打错了主意,不收拾了她,她难知道自己的手段。

且这事万不可让宛娘知晓,宛娘若知,不定就认了实,亏的吴婆子是个心细妥当的,想起宛娘,梅鹤鸣吃酒取乐的心思越发没了,让周存守孙元善两个先回席上,自己威吓了两个婆子几句,转身去了后宅。

吴婆子倒不想他这会儿过来,也不敢怠慢着,使人上了茶来,在一旁伺候,梅鹤鸣瞧了一圈,目光落在炕上的针线笸箩里,最上头是双做了一半的鞋。

梅鹤鸣拿在手里端详半晌,又在自己脚上比了比大小,显见是给自己做的,细细的阵脚儿结着底儿,油蜡布的鞋面,虽不花销,却异常实用,如今入了春,青州春夏多雨,这样的鞋穿在脚上可不正合适。

思及宛娘一针一线做鞋时的情景,真是多少气都散的没影儿了,放下鞋对吴婆子道:“你去那边院里瞧瞧,她若这会儿歇晌午觉,便不要吵她,若她醒着,若她醒着…”梅鹤鸣虽心软了,可这面子终是下不来,挥挥手道:“她若醒着,便跟她说说话儿吧!”

吴婆子哪有不明白的,真是,哪一回不是爷先低头服软的,倒是宛娘的心更硬些,知道这是爷让自己过去劝宛娘回转呢,便应了一声,便往灶房那边院去了。

灶房的管事瞧见她,忙丢下手里的活计迎将出来:“吴妈妈怎的亲自过来了?”吴婆子扫了眼那边关严实的小门,低声道:“奶奶今儿没出来走动吗?”灶房管事道:“打从早上就这么阖着门,晌午送饭进去的小丫头说,奶奶一个人坐在炕头直愣愣发呆呢,也不知想什么,吃了晌午饭,丫头送茶收碗筷的时候,见有些乏困之意,想来这会儿正歇午觉呢。”

吴婆子点点头,走到小门前轻轻叩了两下门,唤了声:“奶奶…”里头没应声,吴婆子耳朵贴在门上听了听,竟是半点儿声息儿都无,倒像里头没人似的。

想到这个,吴婆子忽的警醒起来,想起上回奶奶跑了的事,忙推开门往里一瞧,哪里寻得半个人影,吴婆子的冷汗都下来了,一把拽住灶房管事:“奶奶人呢?”

管事婆子一看,也傻了一半,呐呐的道:“这刚头还在的,怎的就没了…”吴婆子哪敢耽搁,忙着让人四下去寻,自己亲去爷跟前领罪。

梅鹤鸣是怎样都没想到经了上回,宛娘又逃了出去,这些日子来,他哪点儿对她不好了,就是这回要娶她当二房的事儿,说白了,也是为她打算,不领情也就罢了,竟然趁机逃了,比起上一回的大怒,这一次仿佛宛娘拿着一把冷刀直直□了他的心窝里,又冷又疼。

他错了,便是对她再好也没用,这妇人没心没肺,在她心里永远记不住自己对她的好,她记住的都是他的坏,他强了她,他迫她跟了自己,他坏了她的姻缘,他害了王青…所以,她恨他,他对她再好,她也是恨他的。

吴婆子瞧着爷平静却阴沉的脸色,心里暗暗替宛娘后怕,爷的脾气,若大怒一场,或许更好些,如今这样,若抓回了宛娘,说不准要如何发落,若爷真能狠心发落了宛娘,吴婆子倒也不着急了,就怕爷发落了宛娘,回头自己又后悔,折腾来折腾去,折腾的两败俱伤。

梅鹤鸣缓缓站起来,脸色虽平静,目光却如刀剑一般锐利狠绝:“想脱开爷的手心,寻她的自在日子去,好!只别让爷抓到算你的本事,不然,让你知道爷的手段。”

梅鹤鸣急步出了内宅,哪还顾得什么酒席,寻了周存守,让他素素带兵去城外渡口,身边四个小厮去青州府四门守着,他自己带着人,在城里搜寻。

梅鹤鸣仔细想过,宛娘之所以能逃出去,也是趁着今日府里摆了席,灶房的院里人来人往,顾不得看住她,被她寻了机会,只是她一个年轻妇人,身娇体弱,又生的一双小脚,便是跑的再快,这会儿功夫也跑不出城去。

况且,梅鹤鸣早问过四门的守城兵,并未见过宛娘这样的年轻妇人出城,故此,梅鹤鸣猜她这会儿仍在城里,若街上不见,定然躲了起来,梅鹤鸣带着人从灶房院的角门出去,挨着街搜,心里暗道,便是把青州府翻过来,宛娘也休想逃出他的手去,哪里想到,宛娘早跟着水车出了城,这会儿已坐在南下的船上,正在周存守的眼皮子底下呢。

船主把个人的路引拿给了周存守查验,周存守一一看过,问他:“从这里上船的是哪几个?”宛娘一听,浑身的冷汗几乎要透衣而出,从这里上船的只有自己跟老陈氏,周存守若亲来查验,保不齐就认出自己。

宛娘的心仿佛要跳出来一般,果然听得船主道:“只有婆媳二人是从这清河渡上的船。”周存守亲上踏板走了过来,宛娘一颗心几乎跳到了嗓子眼。

这船是南北拉货的船,捎带也拉些南下北上的穷人,船舱窄小,杂物堆积,味道自然不大好,周存守嫌恶的遮了遮鼻子,往船主指的角落看去,一老一小两个妇人,缩在船舱的角落里,两人的衣裳都旧的不成样子了,那个年轻妇人头上还裹着个旧布巾,看不清眉眼容貌。

周存守抬手指了指她道:“你,抬起头来。”宛娘浑身止不住抖了一下,老陈氏却把她揽在怀里,开口道:“官爷,我们是登州府人士,只因我这媳妇,前些日子病了,耽搁在这边儿,如今病虽治好了,身子还弱呢,郎中交代不能见风,官爷行行好,通融我们婆媳两个过去便了。”

听说话的确是登州府口音,周存守扫了眼她怀中的年轻妇人,破衣啰嗦,哪会是梅鹤鸣的爱妾,便磨转回头上了岸,把路引给了船主,船主这才千恩万谢的上船,让活计撤下船板,鼓起风帆,顺水南下而去。

待船离了清河渡,宛娘才略回头望去,只见隔着烟波茫茫的青州古城,渐行渐远,想起自打穿越到了现在,才算瞧见了曙光,青州府,梅鹤鸣,宛娘,这些都跟自己再无干系,现在的她是于氏秋娘,她要过真正自由的日子…

69

梅鹤鸣在青州城里直搜了一夜,直到东边翻起鱼肚白,也没寻到宛娘半点儿影儿,就在他眼皮子底下,这人凭空消失的无影无踪,把个周存守跟孙元善也累的一宿没合眼。

至天明,梅鹤鸣谢了二人,让二人回去歇息,自己却又上马出城,直奔清河县,在清河县寻了一日,又围着青州府附近各处地方找了两日,方回了青州城。

到了王家巷宅子的大门口,翻身下马,一个踉跄,亏了随喜跟常福儿两个一边一个搀着他,才没栽倒。

这些天别说合眼了,梅鹤鸣连饭都没吃过几口,又不是铁打的身子,这会儿也着实有些撑不住了。

随喜儿常福儿搀着他进了后宅,靠在炕上就起不来了,要说梅鹤鸣练武之身,虽说奔波几日,也不至于就卧床不起,只这次儿他真伤心了。

梅鹤鸣就不明白,自己对宛娘这般好,处处为她着想打算,怎的末了她还要逃,难道这世上还有比自己对她更好的吗,况她一个年轻妇人能跑去哪里,便是跑出去,如何生计,若遇上歹人,说不得小命都丢了。

想到此,忽记起一事,挣扎着起身,让吴婆子唤了随喜儿过来,梅鹤鸣吩咐道:“你再跑一趟清河县,去县外芦苇场里寻刘家两兄弟,他两个市井之中门路多,跟那些人牙子也相熟,让他们留心,若有似宛娘的女子,速速回我知道。”

随喜儿应了,哪敢耽搁,转身去了,吴婆子心里暗叹,到了这般家业,还惦记着怕落入歹人手里。

吴婆子服侍梅鹤鸣吃了一碗粥,见人都累的不成样子了,便安慰他道:“奶奶这会儿不定躲在哪儿了,待想的清楚明白,说不准自己就家来了。”

梅鹤鸣脸色晦暗,半晌儿轻轻摇摇头:“打从开头,她就不愿跟着爷的,变着法儿的想逃开爷的身边,好容易成了,她哪肯回头,倒像爷这里是龙潭虎穴一般,巴不得赶紧逃的越远越好。”说到此处,不禁又恨将上来,咬着牙道:“跑的远了,算她本事,便保佑这辈子别让爷寻到才好。”

吴婆子道:“是老奴疏忽,没看住奶奶,愿领爷的罚。”说着屈膝跪在地平上,梅鹤鸣摆摆手让她起来:“她的心不在这里,便是使多少人看着又有何用?又不能拿根绳子拴着她,爷不怪罪你。”

吴婆子起身道:“老奴让人仔细寻了各处,在花园的山石洞子里寻到了醒酒汤,老奴问过灶房,说是那日午晌儿时分,爷在书房里要的,让个穿着蓝布衫裙儿的丫头送到前头去了,老奴仔细问过面容模样儿,听着就是奶奶,若是奶奶,既给爷送了醒酒汤,想来心里便有回转之意,只不知怎又出了这事,且那山石洞子边上有呕吐的秽物,莫不是奶奶身上不好?”

梅鹤鸣一听,忽的厉目圆睁:“你说那日晌午时,她去了前头书房?”那个不正是周存守跟陈官儿在里头干事的当口,想来那醒酒汤也是周存守要的,宛娘若去送汤,听着里头的动静,定以为是自己,又听说吐了,莫不是有了身子?

思及此,梅鹤问道:“我记得这月她的小日子迟了?”吴婆子点点头道:“奶奶的身子弱,小日子惯常不稳,每月总会迟上几日,只这月却迟了多些,近日每常喜睡,早上越发难起呢,老奴心里也猜疑着,莫不是有了,想着该到孙郎中诊脉的日子,便没跟爷提,想等郎中瞧过再给爷报喜,不想…”说到这里,便顿住不敢说下去。

好久,梅鹤鸣才挥挥手道:“爷知道了,你去吧!”吴婆子不敢搅扰,退到外屋里候着,梅鹤鸣只觉脑袋里嗡嗡的响,心道:宛娘啊!宛娘,怎就如此不让爷省心。

梅鹤鸣这会儿心里是既恨又怕,恨她没心没肺半点儿情份不念,又怕她真有了身子,一个年轻妇人孤身在外的,可怎生是好,即便心里放不下这些,终是太过劳累,不大会儿便睡了过去,只睡不踏实,常惊醒,到了半夜却发起热来。

把个吴婆子唬的不轻,探手摸摸额头滚烫,眼睛闭着,嘴里却不停说胡话:“宛娘,你好狠的心…宛娘你在哪里…宛娘,宛娘…”满嘴里的胡话都是宛娘。

吴婆子长叹一声,心说这可真是前世的债,今生一并还了,使人叫了孙郎中过来瞧了,说无大碍,只是内火过盛又着了风寒,吃几剂药,趟几日便好了。灌了药下去,足折腾了一宿,至次日人才明白过来。

梅鹤鸣这一病,两日后才下床,能下床了,便又跑到外头寻人,从三月寻到了四月,连点儿音讯儿都没有,梅鹤鸣整个人瘦了两圈下来,人都有些脱形了,性子也越发有些阴沉,脾气就更燥了。

宅子里从婆子丫头到小厮管事,个个都小心谨慎着,就怕撞到主子眼里,没个好结果,偏有不长眼凑上来的找不自在的,就是夏家那寡妇。

梅鹤鸣这一月净顾着找宛娘,便把夏家这岔儿给丢下了,这会儿倒勾起了前头的账来,梅鹤鸣脸色阴沉的盯着下头的翠巧问:“你说你们家奶奶要请宛娘过去赏花?赏什么花?”

那翠巧忙道:“我们家老爷前儿寻了两盆牡丹王,今儿早上开了,我们主子姑娘说是个好兆头,故此,使奴过来请奶奶过去赏花。”

梅鹤鸣呵呵冷笑一声道:“爷倒不理会,你们府里竟成了花园子,除了玉兰花还有牡丹。”翠巧忙道:“我们主子姑娘手最是巧,打理起花草比那些花匠还强呢。”

梅鹤鸣暗暗冷哼:可不强,被窝里学出来的徒,什么教不会,自己在青州城里城外的折腾了足一个月,虽说没点明寻的就是宛娘,可谁不知道,偏这夏寡妇还假模假式的来请宛娘赏花,这哪是请宛娘,这是变着法的来勾他呢,当他梅鹤鸣是捡破烂货的了,上回那条汗巾子的账还没跟她算呢。

梅鹤鸣脸色更阴了几分,她不是非要想汉子吗,他就成全她,打发走了翠巧,转手使人拿了自己的贴儿去寻刘茂才,授意他重又递送上状子,次日,衙门里便拘了夏老头过去,夏老头哪想这明明结了官司,怎又来了个反复,使了三百两银子才得家来,忙去寻孙元善,孙元善知道这是梅鹤鸣要整治夏家,哪敢出头,早躲了。

夏老头求告无门,只得来应付官司,官司打了半个月,银子不知使进去多少,连个响声儿都没听着,夏老头琢磨,这么下去为这一场官司,莫不是连他的家产都要搭进去了,忙寻人扫听了底细,才知是梅公子的手笔,夏老头这心都凉了半截。

梅鹤鸣是何等势力,莫说这青州府,便是京城也是说一不二的霸王,谁敢逆着他,却又不知怎的惹了这位阎王爷,忙亲去拜望,却被随喜儿拦在外头说他们爷不在,把夏老头打了驳回。

夏老头家去,心里愈发憋闷,到了后宅想问问女儿是不是哪里惹恼了梅鹤鸣,到了女儿的院门外,就见青天白日的,前后角门都闭了个严实,隔着门仿似有些淫,浪嬉闹之声。

夏老头隔着门缝往里瞧了瞧,这一瞧不禁臊了个满脸通红,院子的西墙边上搭了一座秋千架,他女儿夏金玉正躺在秋千上,衣衫半褪,两条白花花的腿扛在花匠宋二的肩上,对着夏老头这头露出两只罗袜纤足,翠巧翠兰一边一个推着秋千一荡一荡的,二人正入到美处。

夏老头虽早有听闻自己女儿跟小厮奴才有些干净,哪想到竟是如此浪,荡,青天白日就跟外院的奴才干出这等丑事来。

夏老头怒气直冲上来,抬脚踹开门,唬的院中一对野鸳鸯,荒蛮分开,宋二提着裤子翻墙跑了,夏金玉却没怎当回事,扯了扯衣裳,问她爹:“怎的这会儿过来我这里?”把个夏老头气的浑身直哆嗦,怪道总听人家背地里说他夏家门风不整,却原来坏就坏在这个女儿身上。

夏老头气的没法儿,转身回了自己屋,对夏金玉她娘好一顿数落,他那妇人道:“既如此,不如把女儿嫁出去,寻个正经男人或可收敛收敛。”

两口子正商量着寻媒婆,不想第二日媒婆便主动上门了说媒,说的是城南赖内官家,说起这赖内官,原是宫里当差的,本就是青州城人士,出宫后便仍回了青州,在宫里积攒下不少家俬银钱,在城南的三皇庙街当间,置了座三进的宅子养老,又怕膝下荒凉,过继了他哥哥家的次子叫赖二郎的到膝下,图一个百年之后,有个坟头上香磕头的人。

这赖二郎生的也算端正,今年才二十出头,去岁娶过一个媳妇儿,没上一月呢,不知怎的投井死了,便没再续,要说人家还过去。

夏金玉的娘听了,有些不大如意,说还得细扫听扫听底细,被夏老头几句话冲了回来:“扫听什么,人家不嫌弃金玉就成了,早早的送出门去是正经,留在家里早晚是个祸害。”便一口应了婚事。

两人都不是头回成亲,也没那多讲头,收拾妥当,寻了个吉日后便吹打着过了门,夏金玉想不依都不行,她爹这回是死了心要嫁她出去。

拜花堂进洞房,如意秤杆挑起盖头,瞧见赖二郎生的还算端正,且瞧着甚为强壮,想来中用,便顺着吃了交杯酒,屋里的丫头婆子刚下去,那赖二郎三两下便夏金玉的衣裳脱了个精光,抱起她从那边床后的小门走了进去,原来这里竟是个暗室。

夏金玉一进去就瞧见屋里吊着个赤身的女子,两条腿分开绑在两侧,她那个六旬的老公公,手里拿着个烧火棍似的黑黝黝的东西,正从女子腿间狠捅,女子身下仿佛裂开了,鲜红的血滴滴答答答顺着腿流下来,可嘴里还哼哼唧唧□着,脸色也诡异的潮红。

夏金玉见了,不禁浑身冰凉,待要喊叫,已被赖二郎堵住嘴,呵呵笑道:“怕什么,跟你家那些小厮弄有什么趣儿,一会儿我们爷俩一块儿伺候你个爽快的,保管让你美上天…”

70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宛娘立于院中的井台之上。抬头看着空中皎皎的明月,忽想起这首古诗来。

因老陈氏的亲戚在扬州城,宛娘跟老陈氏便从扬州渡口登岸,寻到扬州城里,才得知,老陈氏要投的亲戚,去年已搬去旁处安身,扬州城的房子也变卖了,去到哪里,也无人知晓。

投亲不遇,两人身上的那点银钱,即便一路省吃俭用,到了扬州城也早已所剩无几,哪里有钱住客栈,又不能跟那些乞丐叫花子一样宿在街头。

正为难间,得了好心人指点,来了这双井街上的连福寺里安身,这莲福寺乃是一处比丘尼道场,寺庙不大,只前后两个院子,侧面挎着两个小院,尼姑也少,因临着刺史府,香火却也过得去。

主持师太法号慈恩,修习佛法,积德行善便特辟了侧面一个院子来收容她们这样衣食无着的妇人,管待三餐斋饭,只帮着做些闲活计便了。宛娘跟老陈氏无处容身,便暂在这莲福寺里住下了,好歹不至于流落街头。

宛娘出来才明白,这世道里,一个妇人想谋生有多难,不能抛头露面的出去找工作,更不能上街兜卖货物做买卖,力气没有,本钱没有,身体娇弱,还生了一双走不快的小脚,真真没个活路了,即便她是穿越的能干什么,怎么才能寻个妥当的生计,便是在这繁花鼎盛的扬州城里,也着实难住了她。

宛娘长叹口气,低下头摇动井台上的辘辘,把水桶摇上来,天上的月亮清晰的映在水中,她轻轻一碰,便散落开去,不过镜花水月一场,正如她跟梅鹤鸣,这会儿还想他作什么?或许自己走了,他更自在了,好过纠缠在一起,何时才是个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