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摔了,那可是大事。

“可请了大夫来,找人去和老爷太太说了没有?”

荀卿染忍不住出言提醒,小丫头愣了愣,才点了头。

这边荀卿染被拉住,荀淑芳可也没脱身,被梨香院一个婆子拉住了。

小吴姨娘也赶了过来,“怎么了,怎么了,怎么小产了?”也不知她是不是一路跑过来的,还喘着气。

一群人呼啦啦地进了辛姨娘的屋子。辛姨娘躺在床上,捂着肚子小声呻吟。那个脸生的婆子弯腰站在床前,拿帕子擦着辛姨娘额头上不断冒出来的汗。屋内地上,春喜穿着水红马甲,白色马面裙,正和两个婆子拉扯着。

“姨娘这是怎么了?”“唉呦,见红了没有?”

荀淑芳小吴姨娘一进屋,都快步朝床前走去,却被那婆子身子拦住。

“请姨娘和姑娘们帮着压服压服春喜姑娘。她说是太太吩咐她来看我们姨娘。要姨娘拿花样子给她看,姨娘就去拿,她伸腿就把姨娘绊倒了,如果不是奴才们进来的急事,她还要踩姨娘的肚子那。春喜姑娘是尊贵的人儿,我们姨娘不敢处置她,也请她消停消停,一会老爷太太来了,有她闹腾的。”

“你胡说,哪个去绊了她,是她自己摔的。”春喜辩道。

春喜已经十六岁,只是二等丫头,可在方氏院子里,却和大丫头一样,只听方氏一人的吩咐。她原先是针线房的人,后来被方氏看上调到身边去伺候。方氏屋里吃的好的缘故,身材凹凸有致。脸上的妆容也修饰的十分精致,应该是方氏亲自教导过的。

也不知道是仗着是方氏面前的红人,还是真没做什么,春喜样子虽然有些狼狈,但是一点也不胆怯。

外面腾腾脚步声响起,荀大老爷急匆匆挑门帘进来,落后两步,方氏也紧跟着进了屋。

荀大老爷几步奔到辛姨娘床前,那个婆子赶紧让开。

“月容,你怎么样?太医马上就到。”荀大老爷看着辛姨娘脸色灰白,心疼道。

“张太医到了,张太医到了!”外面两声喊,原来是荀大老爷专门派了自己的车去接了张太医来。

荀卿染等人来不及退出去,只好暂时躲到屏风后面。

“姨太太这是动了胎气,可是吃了什么禁忌的东西,还是不小心…”张太医请国脉,缓缓说道。

“是不小心摔了一跤。”那婆子答道。

“怀胎未足三月,这情形十分凶险…”

“请张太医想想办法。”荀大老爷急道。

“大老爷听我说完,姨太太没有大碍。我看姨太太这脉象,应是已经吃了什么应急的保胎药丸?”

荀卿染看了眼那面生的嬷嬷,听辛姨娘称呼她为薛嬷嬷。这薛嬷嬷长的十分普通,可那不卑不亢的气韵,荀家的婆子可都比不上。刚才荀卿染进屋时,薛嬷嬷正抓着辛姨娘的手,十分像在诊脉。荀卿染直觉这个薛嬷嬷不简单。

“是妾在城里时,找郎中配了安胎的药,说是能救急。”辛姨娘挣扎着说道。

“果然是上天保佑。”方氏在一边念了声佛。

辛姨娘已经没有凶险,荀大老爷放下心的同时,也想起问爱妾是怎么摔的,梨香院的人就推了春喜出来。

这个时候,荀家几位姑娘并不宜在场。可荀大老爷和方氏似乎都暂时没想到她们。荀淑芳两眼冒光,根本没有告退的打算,荀淑芝则低头扯着自己的衣角。荀卿染想了想,也就什么也没说。

荀卿染听说,荀大老爷回来那一晚,宿在方氏屋里,方氏特意叫了春喜进去伺候的。本来她还想,第二天必是要抬举春喜的,可是却没听到动静。难道荀大老爷没动春喜?

“是你推了姨太太?”荀大老爷沉下脸问。

“奴婢冤枉啊,老爷。辛姨娘怀了身孕,太太让婢子过来看看。婢子陪着姨娘说话,是姨娘自己突然站起来摔倒的。这不关奴婢的事,是薛嬷嬷带人进来,赖是婢子推的。”

春喜跪在地上,一边说,还一边楚楚可怜地给荀大老爷递送秋波。

“哪有这样的事,姨娘怀着老爷的骨肉,保养还嫌不够,怎么会故意摔倒,你不是胡说?”方氏在一边问道。

“老爷,婢子说的全是真话,真的不关婢子的事。”春喜跪爬几步,抱住荀大老爷的大腿。

荀卿染见荀淑芳突然捂住嘴,似乎想笑而不敢笑,就像荀淑芳注视的方向望过去,正瞧见春喜用酥胸蹭着荀大老爷的腿。

“请老爷给婢子做主,婢子是什么样,老爷最清楚的。”春喜又道。

“老爷,妾已经没事了。老爷就饶了春喜吧。春喜妹子年轻,像个花骨朵似的,妾看着也欢喜。方才春喜妹子和妾讲,以后要一起服侍老爷。妾很…很高兴,春喜妹子想来也是高兴坏了,才不小心绊了妾。妾,妾不如春喜妹子,只求老爷和太太让妾生下肚子里的孩子,妾就心满意足了。”辛姨娘从床上爬起来,强挣扎着说道。

荀大老爷还是动了春喜的!

“你这贱婢,竟敢害老爷的子嗣。这样恶毒的贱人,我荀家留不得。给我拖出去打死。”

辛姨娘适时地唉呦一声,倒在荀大老爷怀里。荀大老爷又加了一句,“拖的远远的去打。”是怕吵到辛姨娘的意思。

“太太也回去吧,准备三日后,开祠堂,正式让晖儿入族谱。”

方氏从辛姨娘屋里出来时,脸色是灰白的。

春喜被打得只剩下半条命,送回到方氏院里。方氏并没收留她,只给了她家人几两银子,让她们接了春喜出去养伤,说春喜伤好了再回来。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如果方氏留春喜在府里养着,春喜还能捡回条命来,送出去,说的好听是回家养伤。事实上这样的伤,在外面,以春喜的家境,其实就是等死。

荀卿染回到自己屋里,记起她们几个从辛姨娘屋里溜出来的时候,荀大老爷正柔声安抚辛姨娘,让她不要听“无耻贱人胡说”。看来荀大老爷对辛姨娘是有真情的,不然也不会恼羞成怒那样处置春喜。而方氏对待春喜这种“只要没有利用价值,就毫不留情地扔掉”的态度,又一次让她心寒。

吃过午饭,荀卿染正打算小睡一会,方氏派了人叫她过去。

“从今天起,你就搬到我那小佛堂去住。”

小佛堂?荀卿染背后发凉,为什么,方氏为什么又要把她关起来?

第十七章 方氏的打算

方氏所说的小佛堂,就在她院子的西北角,是个小跨院。那里建着一个小佛堂,还有几间空屋。这是方氏平时礼佛的地方,大多数时候都是空着的。当然,这小佛堂还有另外一项用途。荀家的几个姑娘,都是方氏在教管,如果她要惩罚了哪一个,就会找出冠冕堂皇的明目来,安排这一个去住小佛堂。

那小佛堂的院门是常年锁着,每天方氏会安排人送两次饭。在佛堂里用饭,那自然是素菜,不仅素而且粗陋,至于粗陋程度,完全是方氏掌握,而且有的吃就不错了,用饭的婆子又聋又哑的,忘记送饭也很正常。住进佛堂的人,一切都要自理,还要负责打扫院子。

也不知荀淑芳从哪里听来的闲话,形容这个是蹲苦牢。以前荀淑芳、荀卿染和荀淑芝几个都被关进去过。

以前是得罪了方氏才会被这样处罚,这两年,荀淑芳早得了方氏欢心,荀卿染和荀淑芝也都是方氏说什么,就听什么。而且她们年纪渐大,方氏已经很少再这样法她们。这次又是为了什么,难道还是迁怒?

“太太,您寿辰快到了,要做的针线还没做完那。”荀卿染轻声提醒。没有把人家关进去念经,还要人家日夜做针线,周扒皮都不带这样地。

“那些针线,我会另安排人去做。你只管去佛堂虔心念几天经文。”

荀卿染陪笑,“是啊,我太笨了,针线也做的不好,是该斋戒沐浴为太太多念几卷经文,让佛祖保佑太太长寿安康。不知太太要我念几天?”受到不公正的惩罚,还得主动为施加惩罚的人找借口,给她脸上抹金。这够不够委曲求全,够不够奴性十足啊,用这个年代的词来讲就得说够纯孝了吧。方氏稍有点人性,也该心软放过她吧,荀卿染如是想。

“这次可不是为了我。”方氏道,“是为了辛姨娘…和她肚子里的孩子。这是老爷的主意,你也别怪我。至于天数,我也说不准,也要听老爷和辛姨娘的意思。”

为姨娘跪经,荀家什么时候有这个道理?可方氏这么说,荀卿染也只能这么听。她可不相信这是荀大老爷的主意。就算是,方氏不高兴,还是拦得下的。

“那太太容我回去拿了铺盖来。”荀卿染站起身。

一般来方氏的院子,荀卿染都会带红绡来。今天跟她来的就只有红绡,如今她要被关起来,而且不知道要关多少天。她自然要回去跟桔梗交代几句话,最主要的是捎信给君晖,让他无论如何,都不要因此耽误了入族谱的事。

“不用了,佛堂那里已经都给你预备好了。你那屋里要是不放心,红绡就在外面,你嘱咐她几句话,就跟常嬷嬷过去吧。”

荀卿染无法,出来见了红绡:“你回去告诉桔梗,太太让我去小佛堂念几天经,让她好好照看屋子,别大惊小怪的,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千万别偷懒,不然等我回去,有她好看。这是我的话,红绡你一字别漏地说给她听,我不在,屋里的事都要你管,别和她客气。”

有常嬷嬷看着,荀卿染也不好多说,只希望红绡能把话带到,桔梗能听出她话里的意思。

“唉呦,三妹妹,可把你也盼来了!”

跟着常嬷嬷进了小佛堂,荀淑芳和荀淑芝迎了过来。荀卿染自动过滤掉荀淑芳语气中的幸灾乐祸,跟两人打了招呼。

“已经安排好了,三位姑娘一人一个房间。这里姑娘们都来过的,该怎么做就不用奴才交代了吧。”常嬷嬷安排好房间,就回去向方氏交差。

“也不知老爷和太太是怎么想的,让咱们给一个姨娘跪经。她一个戏子出身,经受的起吗?就是她肚子里的孩子,哼,还不知道生不生的下来那。你们说是不是?”

荀淑芝已经开始诵经,荀卿染也不说话,跪倒荀淑芝旁边的蒲团上,念诵早就背熟了的经文。

荀淑芳见没人回应她,在屋内走了一圈,干脆坐到蒲团上。

“又没人看着,你们何必这样做态?”

是没人看着,不过你可在看着。你自己怎样不守规矩都无所谓,就怕你出了这门,反说我们不守规矩。

“太太是不是生咱们的气了。那天在辛姨娘那,老爷当场给太太没脸,被咱们看到了,太太肯定觉得没面子,就把咱们关到这来了。这关我什么事,我可是被你们硬拉进去的。”荀淑芳自说自话。

荀淑芝停下念经,看着荀淑芳,“明明是大姐拉我过去的。”

“我是你大姐,你这样驳我,是哪家的道理,太太教导你的那些道理,你都忘了?”

“对不起,大姐姐。”

“哼,我是被你连累的,今天晚上你去给我铺床,打扫的事,也是你做。”

“是,大姐姐。”

荀卿染看着荀淑芳欺负荀淑芝,心里叹气。这两个人,在血缘上可是非常亲的,不仅同父,她们的生母,更是亲姐妹。可荀淑芳似乎很忌讳有人提到这一点,平时对待小吴姨娘和荀淑芝,也没有半点亲近的意思,欺负起荀淑芝来比欺负她还狠。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常嬷嬷亲自送了饭菜来,吩咐说,“太太说了,今天姑娘们不用在这堂上跪着,只在自己的房间。请大姑娘抄一卷金刚经,二姑娘绣幅观音像,三姑娘…三姑娘还是继续在佛堂诵经吧。”

在佛堂就得继续跪着,在各自房间,起码能坐下来,荀淑芳看着荀卿染嗤笑。荀卿染低下头,谁让她“大字不识几个”,“活计粗糙”那。

临近晌午,当荀卿染跪伏在蒲团上,半睡半醒的时候,常嬷嬷又来了。

“三姑娘跟我来,太太唤你。”

荀卿染忙答应着站起来,揉揉跪的酸痛的膝盖。佛堂内静悄悄的,听不到荀淑芳和荀淑芝房里的动静。

“嬷嬷,要不要和两位姐姐说一声。”荀卿染问。

“不必让她们知道,是太太单找你有事。”说着,又凑近荀卿染,低声道:“太太找你是有件大好事。姑娘该机灵点,太太吩咐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日后有你的好处。”

荀卿染感激地哦了一声,不知方氏这次要玩什么花样。

常嬷嬷带荀卿染进了方氏屋内,就退了下去。方氏满面笑容地拉荀卿染挨着她坐下。

“要跟你说一件喜事。那天急忙叫了你来,这事你恐怕还不知道。老爷终于答应让君晖入族谱了,还让他去参加这次乡试。以后不管他挣不挣得到功名,这荀家的家业,都有他一份。”方氏说完,就盯着荀卿染的脸看。

荀大老爷可从来没说过不让君晖入族谱,再怎么样,那也是他亲生儿子。明明是你处处制肘,现在说的,却你一直盼着君晖入族谱,这里面也有你的功劳似地。

“恭喜太太。这家业是老爷和太太的,有谁的没谁的,自然是老爷和太太说了算。君晖入族谱,如果日后有了功名,也能做大哥的臂膀,孝敬老爷太太。”荀卿染淡淡说道。

方氏没想到平时不言不语的荀卿染,竟说出这番大道理来,不由的愣怔住了。

“你这孩子,这里没有外人,你们是一个娘生的,比别人还多亲近几分。怎么说的这样冷淡?”

“请太太教诲。”荀卿染道。

方氏噎了一下,半晌,才又对荀卿染道:“这是件好事没错,可是只怕有小人作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