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元朔和郑元朗兄弟住在一个跨院内。离着老远,就听得里面乱哄哄地。有人哭嚎着“大爷,大爷,您醒醒。”还有的忙乱乱地嘟囔说人要不行了之类。方氏一个踉跄,差点又晕了过去。跨院里有管事的看见方氏带着姑娘们来了,就慌忙将仆役等人往外赶。

“太太和姑娘们来看大爷,你们都聚在这碍事,都先出去出去。”

郑元朔被放在敞厅的一张竹榻上,一身衣服像在泥地里打过滚似地,好些地方撕破了,还染着血迹。那一张脸更是看不得,青一块紫一块,肿的和猪头一样,躺在那一点声息都没有。

“我的儿,你这是怎么了?你要有个三长两短,让我和你母亲怎么交代啊!”方氏扑过去大哭。

郑元朗在旁边忙上来劝解,方氏扯住郑元朗的袖子,追问倒地是怎么回事。

“方才在偏厅听戏喝酒,人散了后,找不到大哥,以为去哪玩了。后来见跟着的人都在,才觉察不对。出去四处打听,有人说看见大哥骑着马,沿着河沿往下走了。派出人手去找,在下河村外面找到了大哥。大哥躺在个水坑里,人事不省,就忙抬回来了。”

一会张太医到了,看了郑元朔的模样,便先用银针在人中等穴位扎了几针。果然听得郑元朔喉咙里一阵响,哇哇从嘴里口里吐出好些混杂着血水的泥块。荀卿染等人躲在屏风后,都不由移开视线,拿袖子掩住口鼻。

张太医的诊断是并没有伤筋动骨,都是些皮外伤。至于为什么昏迷那么久,应该是惊吓所致,一边就开了内服外用的药。嘱咐要静养,说这些伤不会落下残疾,不过要忍着疼,受些罪罢了。

方氏听了,才放下心来,看着郑元朔的模样,又开始扑簌簌地掉眼泪,“朔哥,你做什么一个人跑出去?是谁害的你,你和姨母说,姨母为你做主。”

郑元朔支吾了一阵,最后只说是酒后随便走走,遇到了截道的。那些人都蒙着脸,胡乱打了他一顿。方氏早就见郑元朔颈上的金锁完好无损,哪里肯信是有人劫财。不过郑元朔再不肯说别的,她也只好暂时作罢。

“朔哥你好生将养着,要吃什么用什么,尽管派人来和姨母说。”

方氏说着就要站起身,一眼瞧见荀君晖站在荀大老爷身边,一袭宝蓝色团花圆领袍,面如冠玉,举止端方,正低声和荀大老爷说话,荀大老爷则频频点头。方氏闭了下眼,偏过头去,却又看见荀卿染在花团锦簇中,越发显得眉目如画,虽不言不笑,让人不由自主只看到她。方氏觉得胸口闷痛,摇晃了一下就跌回椅子上,脸色霎时变的和纸一样白,抚着胸口说不出话来。

“太太这是老毛病又犯了,快请大夫来。”常嬷嬷忙上前来扶方氏。好在张太医还没出走远,很快就被请了回来。

结果前脚从门外抬进外甥来,后脚方氏也躺在躺椅上,被人抬回了后院。方氏这次可是真病了,少不得一家子上下又忙碌了一番。

郑元朔并不是个管得住自己的嘴巴的人。当天晚上,众人就知道了他被人群殴的真相。原来郑元朔看上了今天来的一个戏子,便去勾搭。那戏子就约了他出去见面,他喜滋滋地去了,到了地方,没见到佳人,却被人从后面用麻袋蒙住头,狠揍了一顿。那人似乎是练家子,三两下就卸了他两臂,然后就拣肉厚的地方揍。等揍的郑元朔没了声息,那人就扬长而去。

郑元朔缓了一阵,就挣扎着要起来,不知从哪又走来一伙人。揪住他趁热又打了一顿。这次揍人的显然都是生手,打的毫无章法,就是兜头盖脸,怎么解恨怎么打,最后还把他踢到泥坑里,逼着他喝了好几口臭水。听着那些人说要结果了他,郑元朔一吓,就昏过去了。

方氏自然都知道了,当即就派人去戏班子拿人,结果扑了个空,戏班子说这个人是自己走来的,串一场戏,吃了酒就走了。方氏又说要画影图形,让衙门缉拿这个人。荀大老爷不知从哪听了些话,拦住方氏,让她就此丢开手。

“如果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有这么个人,就让他白白打了朔哥?”

荀大老爷不想多说,“这里面有些尴尬,你执意要如此,不仅郑家没脸,我颍川荀家这几代人的清誉也要赔上。你要不顾这些,就随便你去闹腾。”荀大老爷摔门而去。方氏虽然心中不甘,但总归还知道轻重,只好就此罢休,不过心口越发疼了。

荀卿染知道方氏这次发病,因由多多,好些都不好说得。她怕方氏借机要寻她的不是,虽然早晚按时请安,并不往方氏跟前凑。方氏正不想看见她,有的时候就让她在门外行礼问安,荀卿染也乐得如此。

无人处,荀卿染也曾问起过荀君晖。荀君晖只是一笑,让她不要理会。

“姐姐别胡乱担心,他是什么人,大家都看在眼里。仗着有几两银子,来的日子虽短,得罪的人可不少。想收拾他的人两只手都数不过来,这次完全是他自己找抽。伸着脖子往刀口上碰,正好大家趁机出气。”

荀卿染听了这番话,也就不再多问,只嘱咐弟弟行事小心。她知道,上次郑元朔在花园对她胡言乱语,被荀君晖知道了。她这次伤了手,偏巧又和郑元朔也有些关系,荀君晖能忍到现在才收拾他,已经很不容易了。想想郑元朔的行事,荀卿染只是担心弟弟别惹祸上身,郑元朔如何,她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

不过郑元朔这一受伤,方氏却成了受益最多的人。二太太林氏因为被方氏说到痛处,将方氏病没准备宴席等事都一股脑说了出来。荀大老爷本想发落方氏,现在郑元朔被打的那样,方氏也卧床不起,荀大老爷就没有深究。

不过周嬷嬷就没那么幸运,她是总管内院事务的,只得替方氏背了黑锅。被打了板子,还罚了月钱。还是荀淑兰求情,她才没被撵出去。

荀卿染便趁机对荀大老爷进言。

“太太卧床,内院管事办事不力。辛姨娘身边的薛嬷嬷,办事极为爽利。那天的事情虽然依仗二太太打理,也多亏了薛嬷嬷出来帮忙。不如借她出来帮着管事,并不耽误辛姨娘那院的差事。”

荀卿染这也算还辛姨娘一个人情。方氏暂时失利,不过她还是当家的主母,内院几个管事都是她的人。薛嬷嬷能参与管事,掌握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制约方氏的人,也方便保护辛姨娘。

自从荀卿染出主意让二太太管事,荀大老爷对这个女儿有了很好的印象。这次她一说,荀大老爷就同意了。本来他要给辛姨娘建小厨房,因为风水问题没建成。他怕辛姨娘受委屈,如今有薛嬷嬷管事,自然各方面都方便不少,荀大老爷甚至觉得他应该早点想到这个法子。

薛嬷嬷做事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错来。方氏病好了重新管家,薛嬷嬷依然做着管事。她很会做人,只把关于梨香院的种种事务把在手里,并没有将手伸的太远。又有荀大老爷在背后撑腰,方氏也奈何她不得。

方氏在床上躺了几天,茶饭不思。荀卿染知道她的心病,很想拿道理去开解。不过一想到方氏的脾气,若是她去劝,只怕会适得其反,还透了自己的底。因此荀卿染只能不露痕迹地将些道理透给方氏身边的嬷嬷,盼着这些方氏亲近的人去劝解。如果方氏想开了,对她自己有好处,对大家也好。

也不知是不是众人的劝解起了作用,还是后院大权旁落的危险刺激,方氏渐渐好起来,开始理事。荀君晖要去城里考试,先是禀告过荀大老爷,荀大老爷勉励了一番,就让他去和方氏说一声。

见荀君晖来,方氏前所未有的柔和,先是嘘寒问暖,最后道:“一转眼,你也长大成人了,我心里很安慰。这一大家子,事事都要我管,难免有疏漏的地方,你看我年纪大了,别埋怨我。”

方氏难得说这样的话,荀卿染在一边听得有些动容。

“你那院子里,人手太少了。我这给你准备了几个人。”说着就叫进几个人来。

第二十四章 新婢

方氏吩咐完,周嬷嬷就领了两个女孩子进来。荀卿染正坐在旁边的矮榻上,和荀淑芳姐妹几个编络子,听说是给弟弟院子里添人,就上了心,仔细打量那两个女孩。

两个女孩子都穿着一式的白色中衣,葱绿鸡心领背心,下面是白色绵绫裙子。个子高一点的那个年纪有十五六岁,杏眼桃腮,身材丰满。矮一点的也有十三四岁,纤纤弱弱的身材,巴掌大的一张瓜子脸,真是两个漂亮的丫头。

“这个叫春桃,十五岁,最是伶俐能干。这个叫春燕,十四岁,针线是顶尖的。我这里也就她们两个模样还周正,懂得规矩,会伺候人。你那屋里,也该多添几个人,这两个你就领了去吧。放在屋子里,端茶倒水,伺候你读书,我和你父亲也能放心些。”

荀君晖站起来,推辞道:“老爷和太太常嘱咐要俭省。我那院子里的人,也尽够用了。怎么还敢要太太身边得用的姐姐,不如还是留在太太身边,伺候太太,也算替我尽孝。”

方氏笑,“你有这份孝心就好。你是府里正经的爷,本该这么多人伺候。以前是你小,怕太娇惯反而不好。现在你长大了,不只她们两个,我身边的人,哪个你看着好,尽管和我说,我没有不依的。”

春桃和春燕就上前给荀君晖行礼。荀卿染在旁边冷眼瞧着,这两个丫头进来时虽低着头,却总一眼一眼地往君晖身上描。这个时候要她们行礼,春桃故意扭着身子,露出丰满的体态,春燕下拜时,还翘着兰花指。

方氏看着似乎很满意,又继续说道,“你身边只有两个跟从的小厮。以后你还要在外面行走办事,身边要多些熟悉世路的下人,帮着你。我这些天仔细查问了,选了两个小厮,宝忠和宝柱,另外一个周嬷嬷的小儿子,叫存孝的给你做长随。他从小跟着府里的管事,在外面办老了事的。你在外面有不懂的,就问他。”

君晖入了族谱,巴结的人就多了起来,很多人找门路想到他身边伺候。荀卿染曾嘱咐过弟弟,让他谨慎选人。君晖再老成能干,毕竟还只有十三岁,经历有限,如果身边伺候的人不妥当,带坏了他,荀卿染第一个就不答应。

方氏是嫡母,就是君晖要人,也要经过她的同意。今天她这样安排人手给君晖,是嫡母控制庶子的手段,避免不了。不过荀卿染看了两个丫头的样貌举止,心中已经不喜。再听这几个小厮长随的人名,更加暗自皱眉。周存孝,是周嬷嬷的儿子,也是荀府下人们嘴里常议论的人物。都说是他最为油滑,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

方氏安排这样的人给君晖,是什么意思?

“你一会就要去城里考试,我已经为你安排了马车。你原来那两个小厮,年纪小,没经过事,带他们去反而累赘。你只带宝忠和宝柱去。还有周存孝,银两等物我已经派人交到他手里,让他跟着你去,帮你安排。对了,还得有个贴身伺候的丫头。春桃稳重些,就带她去给你打点衣食。”

君晖要进城考试,不让他带平时用惯的人,反安排这些生人去伺候他。而且一应用度使费,都在周存孝手里,不带他们去都不行。

荀卿染心往下沉,暗笑自己还是将方氏想的太好了,以为她经过一次挫败,会认识到荀君晖是她压制不了的,从此息了那些邪念,对大家都有好处。可现在看来,方氏不仅没有放弃她那些卑劣的打算,还更加变本加厉起来。

这样的人手,这样的安排,方氏可算得上是其心可诛。

荀君晖并没说什么,恭敬地听了方氏的话,一一应下来,便说要赶时间进城,领了人告退出去了。

荀卿染看了一眼荀淑兰正在编的络子,想了想,就偷偷将青色丝线团起来藏在袖内。荀淑兰一根络子编到一半,突然找不到青色的丝线。

荀卿染忙道,“昨天我屋子里刚换了雪青帐子,用青色丝线打的络子,还剩下一些,我让人取来。”

荀卿染招呼红绡,并没人应声,荀卿染不好意思笑了笑,“一时忘了,红绡回家看她祖母去了,没跟来。我屋里的东西都是她给我收着的,别的丫头不知道,还是我回去拿吧。”说着便从屋里出来,走不多远,就看见荀君晖在前面慢慢走。

“我打发那两个丫头前头走,正想和姐姐告别。”君晖道。

“那几个人恐怕不妥当,你真打算带他们去城里?”荀卿染问。她前世也听过见过一些龌龊的事情,方氏未必就做不出来。

荀君晖微微一笑,“我怎么会放着可靠的人不用,反倒用这些人?不过是不想和太太当面顶撞罢了。”

荀卿染这才放心,“你可想好了主意?”

“我和君皙约好一起进城,刚才我已经派人去找他,让他牵马来,到后脚门接我。至于太太安排的小厮和长随,就让他们在二门外等着好了。不过,春桃那两个丫头,似乎有点麻烦…”

“那可是两个漂亮丫头,你不高兴,反而烦恼?”荀卿染看着弟弟,故意问道。

“什么漂亮丫头,看着就不舒服,远没有木棉和月季顺眼。姐姐,我这发愁,你还打趣我。”

木棉和月季是荀君晖身边的两个丫头,都还忠心可靠,其中木棉更是个能干人。

荀卿染见弟弟没中美人计,心中一宽,也笑了。“这个交给我吧。一会你回去,就让木棉支开春燕去做事,至于春桃,你打发她来找我。你只管走,我自然能拖住她。”

商量好主意,荀卿染又对君晖道:“太太这个时候做出这些事,只怕还有乱你心的意思。你只一心去考试,别让她影响了你的心情。”

“放心吧姐姐,她做什么我都不意外,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任她握在手心里的幼童了。”

荀卿染回到自己屋内,嘱咐了桔梗和麦芽两句,春桃就急急地走来,草草地给荀卿染行了一礼。

“二爷吩咐奴婢过来,说有件要紧东西在三姑娘这。二爷考试要用,急等着要带走,请三姑娘找出来,让婢子拿过去给二爷。”

荀卿染让春桃等在一边,吩咐桔梗和麦芽赶快找,荀卿染自己也帮着翻找。娇桃站在那里,脚虽没动,可一双眼睛却四下转动、打量。荀卿染更确认这不是个老实的丫头,心中更加不喜。

“请姐姐们快些,二爷马上要出门,耽误不得。”春桃等了一会,见还没找到,就有些焦躁,开口催道。

麦芽一听,便立起了眼睛,走上前来,指着春桃的鼻子训斥道:“你眼睛长到脑瓜顶上去了,没瞧着我和桔梗姐姐正在找吗?二爷的事,只有你急,难道我们不着急?你这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是给我们难看,还是给我们姑娘脸子瞧?”

第二十五章 卖婢(一)

春桃并不是荀家的家生丫头,而是方氏前不久从外面买来,放在院子里调/教了一阵。据她所知,四姑娘是嫡出,大姑娘受宠,人也精明历害,这两位是不能得罪的。二姑娘性子软,可小吴姨娘是个没事也要搅出事情来的,最好也别去招惹。三姑娘身后没有亲娘,在太太跟前也不得宠,而且本身是个没脾气的,对太太百依百顺,身边的丫头只有红绡是有脸面的。

因此春桃行事说话就没那么顾忌,没想到麦芽如此牙尖嘴利,眼睛里揉不得半粒砂子。她这是刚到荀君晖身边,第一次办事,当然想办好了,讨荀君晖欢心。

“是我心急,不会说话,求姐姐别和我计较。”春桃存了这份心思,便不敢太和麦芽争竞。

荀卿染收了脸上的笑,“你既然等不得了,就回去吧,让二爷自己来拿。你是太太跟前得用的人,他本不该使唤你。”

“是奴婢的错,说错了话。求三姑娘大人有大量,看在二爷的份上,饶了婢子这一回吧。”春桃并不想丢掉这份美差,忙赔礼告饶。

荀卿染虽然不喜春桃,但是也懒得真的和她为难,就给桔梗使了个眼色,桔梗便从一堆活计中找了几本书出来。

“不知道是哪一本,那天二爷拿来随手放下,姑娘就顺手拿来夹花样子了。你瞧瞧,到底是哪一本?”桔梗将几本书都摊给春桃看。

春桃脸上冒汗,“婢子不识字,实在分不清是哪本。”这时却不敢说桔梗故意为难她的话。

荀卿染见她这样是真的不识字,暗笑方氏还是舍不得花本钱。荀卿染估计这会工夫荀君晖已经出了门,便走过去挑出一本来,将花样子从书里拿出来,“那应该是这一本了,是二爷最近拿过来的。当时听他说,是历年考试题目的文章。”

“就是这个,二爷说的就是这个,说是要在考前好好再读一读的。”春桃一喜,看来三姑娘并不真想为难她。

“那就快拿回去,交给二爷。太太看重你,要你跟着去城里,你可要好好伺候二爷。”荀卿染笑道。

春桃忙不迭地应下,给荀卿染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再不敢疏忽,然后拿了书急匆匆走了。

荀卿染今天有些犯懒,想想方氏那边也没什么事,就不想回去,吩咐宝珠拿了丝线送去给荀淑兰,她自己走到窗前,拿了小剪刀,修剪前些日子弟弟送来的文竹盆栽。

“姑娘,您快去看看,太太要卖了木棉姐姐那。”宝珠气喘吁吁跑进来。

荀卿染的手一抖,忙放下剪刀。看来方氏不仅是要安排她的人到弟弟身边,这是要对弟弟身边的人大换血,清洗弟弟得用的旧人。

往君晖身边安排人,还能说是慈爱,可趁着君晖不在,就卖他身边大丫头的事,如果说出去,那可就有些不好听。方氏还真是不择手段。

木棉是君晖最信任的大丫头,不能让方氏卖了她。不仅是出于感情,如果木棉被卖,那么以后哪个下人还敢真对君晖忠心。

为了不遭方氏忌讳,荀卿染一直尽可能躲在角落,可现在,她不能再躲。荀卿染整了整衣服,留桔梗看屋子,带着麦芽和宝珠就往弟弟的院子走。

“我不认识他们!…我不出去,二爷不在,我要等二爷回来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