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讲究清修便是如此。净宜师太的经讲的极好。”荀卿染道。

“夫人喜欢听她讲经,却也不用上门来,招她去府上讲就是了。”蒋夫人对荀卿染陪笑道。

董夫人在旁听了,神色有些不悦。

“师太是大德,又是那样的出身,总该尊奉些。”

“这可也说不得的,平西镇是什么地方,那些流放来的,十个个里面倒有八九个原来是威风过的。只是到了这里,那些原来的话就说不得了。管她王孙公子、豪门千金,还不如个体面的仆妇,为了一口气,什么事做不出那。”蒋夫人笑道。

董夫人故意落后两步,蒋夫人毫无所觉。

荀卿染只淡淡听着,并未说什么。

众人出了地藏庵,各自坐了马车回府。

荀卿染坐在马车中,正在闭目养神,突然听得外面传来音乐声。那乐音如泣如诉、绵绵不绝,让人顿生苍凉高阔之感。

是马头琴曲,荀卿染睁开眼。

“这是什么声音,听起来好奇怪。对了,好象进城那天听到过。奶奶,您听是不是?”桔梗侧耳倾听,对荀卿染说道。

桔梗觉得这乐声奇怪,是因为她从未听过马头琴演奏的音乐。

乐音越来越近,荀卿染吩咐马车放慢速度。

她和齐攸进城那天,平西镇大小官员都到城外的十里长亭去迎接。从南城门进城的时候,也曾听到马头琴声。

这乐音似乎有感动人心的力量,荀卿染闭上眼,静静听着外面传来的乐声。乐音时而婉转悠扬,时而高亢入云,渗透着苍凉的意味,似乎是一个沧桑的、满腹心事的男人在倾诉,又像是秋季北方高远的天空,沉实、阔朗。

马车走了一会,听重乐音就在耳畔,荀卿染命令停下马车。桔梗略掀起车帘,荀卿染顺着乐音向外望去,就看到了那个低头拉着马头琴的男人。

以后的很多年,荀卿染只要听到马头琴曲,就会记起这一刻所见到的,略微阴沉的背景下,那高大寂寥的身影。

那男人坐在街道旁的大石上,一头略微卷曲的黑发,随意披散在肩头,身上穿着的灰黑色的袍子,仔细看去,却是几种不同的兽皮连缀而成的。

那男人虽然坐着,却也看得出身材异常高大。在空旷的街道上,如他手里马头琴流淌出来的乐音,散发着孤寂苍凉的味道。

那男人面前放着一只豁了角的大碗,里面有好心人给的两三枚铜钱。他低着头,似乎沉浸在他自己的乐曲中,并不乞讨,有人扔钱进去,也不道谢。

“是北边的蛮子?”麦芽脱口而出。

那男人突然抬起头。卷曲的头号发,满脸的胡须,让人看不清他的长相,一双眼睛却仿若鹰隼。

桔梗飞快地落下帘子。

荀卿染点点头,看那男人的样子,似乎是有异族血统。

荀卿染正要吩咐马车启动,又想起那空空的碗,便又吩咐:“打赏。”

马车缓缓启动,那男人依旧**他的马头琴,似乎并没有听到一块银子落入碗中。

马车去的远了,那男子才停了演奏,对着马车的方向出了一会神,才伸出一只粗糙的大手捞起碗,里面那块银子,足有四五两。

“好大方!”男人咧开嘴,露出白森森的牙齿。

男人站起身,果然身形极为高大。他将银子收入袖中,随手将碗内的铜钱扔给不远处的乞丐,随即迈着大步沿街走去,一会就消失在不知那条小巷内了。

回到总督府,坐在屋内喝茶时,荀卿染依旧回味着那马头琴曲,即使是她前世,也没听过拉的这样好的。

宋嬷嬷上前来说话,荀卿染才回过神来。

“奶奶,方才四爷捎信回来,说是再过一天就回来了。”

荀卿染忙问,“派哪个回来捎的信,还说了什么,四爷一切都还好?”

“并未特意派人,是衙门来往的信差顺便捎来句话。四爷一切都好,并没说别的。”

荀卿染点头表示知道了,“嬷嬷辛苦了。”

“这是奴才的本份。”宋嬷嬷陪笑道,又在荀卿染面上仔细瞧了瞧,“奶奶,您那,可要找郎中来看看。”

“嬷嬷也瞧见了?”荀卿染笑,让人取过靶镜来,对着照了照。

她这两天额头长了两颗痘出来,虽然敷了珍珠粉,可仔细看,还是看得出来。

荀卿染叹了口气,她正为这件事情烦恼。她的饮食一向清淡,皮肤也没出现过问题,果真还是不太适应平西镇气候吧,过些日子应该会好吧?

“或许该找郎中来开个方子调理调理。”荀卿染自言自语道。

“奶奶,这并不是病。年轻的姑娘、奶奶们,好多都有过。大概是因为此地气候不好,奶奶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奴才老家在广西梧州,倒有个偏方,对这个很有些效验的。”宋嬷嬷道。

“哦,是什么偏方?”荀卿染放下靶镜,问道。

“是一味膏方,用鹰嘴龟的龟板合着土茯苓,金银花,几位药材熬成的膏,叫做龟苓膏。奴才老家那里,年轻的姑娘家都爱吃,经常吃这个,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美容养颜那。”宋嬷嬷陪笑道。

原来是龟苓膏,这可是好东西。

“嬷嬷说的我都想马上就吃了。嬷嬷可记得方子,写了出来,我让人去买来熬制。”

“奴才家原来也做这个,方才奴才是记得的。”

宋嬷嬷口述,桔梗在一边将方才记录下来给荀卿染看。

“这方子是极好的,不过奶奶身子金贵,入口的东西,还是要仔细些。这平西城里,多的是郎中,再请那老道的仔细斟酌斟酌,才敢让奶奶吃。”宋嬷嬷又道。

“嬷嬷想的极周到。”荀卿染道,就让人拿了方了到城里药铺去采买。

“…走了几个铺子,正巧济生药铺的坐堂郎中也是广西地方的人,知道这个龟苓膏的方子。说是极妥当的,鹰嘴龟板极少,铺子里现有的都拿来了。掌柜的说,奶奶要用,立刻想法子给奶奶采买。

荀卿染点头,这龟苓膏是可以预备一些,夏天里,吃了清热解暑,也像宋嬷嬷所说,能润肤养颜。

那坐堂郎中还写了如何熬制的法子在纸上。

“奴才以前熬过,就让奴才带着人熬吧。”宋嬷嬷道。

“那就有劳嬷嬷了。”荀卿染道,吩咐麦芽和宝珠两个,去和宋嬷嬷一起熬制。

几个时辰后,宋嬷嬷带着麦芽和宝珠进屋来。麦芽手里端着托盘,托盘上用玉碗装的龟苓膏,晶莹剔透的黑色膏体,如同果冻一般。另一个小碗,却是从京城带来的荔枝蜜。

“奶奶,这膏体味道有些苦,需加蜂蜜吃。”宋嬷嬷陪笑道。

“就依嬷嬷。”

荀卿染依言舀了一小勺,放入嘴里。

味道,口感,都是曾经熟悉的龟苓膏的味道。

宋嬷嬷见荀卿染喜欢,上前道,“奶奶吃着可还好?这龟苓膏滋阴养颜,奴才老家那些大户人家的奶奶们都极爱吃的,一时都离不得,果然那脸蛋都和鸡蛋一样滑嫩的。麦芽、宝珠两个都是聪明的,已经成为学会了如何熬制。”

哪个女人不爱美,荀卿染已经吃完了一碗。

“再拿一碗来。”荀卿染吩咐,就又对着靶镜,特意看了看额头的那两颗痘痘。要在齐攸回来之前,将这两颗痘吃下去。

“奶奶这样吃,不过两天工夫,一定完好如初。”宋嬷嬷道。

“嬷嬷又取笑我。”荀卿染被说中心事,笑着嗔道。

麦芽又端了一碗龟苓膏进来。

“多亏嬷嬷献了这个方子。”荀卿染道,吩咐桔梗去取了两个尺头出来,“给嬷嬷做两件衣裳吧。”

宋嬷嬷谢恩,退了出去。

许嬷嬷从多宝格内转了出来。

第二百零四章 龟苓膏的秘密

麦芽送了宋嬷嬷出去,又回来,向荀卿染示意宋嬷嬷已经走远了。

“如今是奶奶当家了,宋嬷嬷可比从前变了许多。”麦芽笑道。

荀卿染淡淡一笑,自打出了京城,宋嬷嬷对她的态度就开始变化。当然,宋嬷嬷在荀卿染面前的姿态,在齐府中也一直是十分恭谨的,对于荀卿染吩咐的事情,也都仔细听从,但是像现在这样,主动讨好,体贴地替荀卿染着想,却是从前没有过的事情。以前荀卿染虽然是宁远居的女主人,但是大宅子里还有容氏和齐二夫人,还有一众妯娌。现在荀卿染是这总督府的女主人,别说是总督府中,放眼平西镇,也再没人能制约荀卿染。

宋嬷嬷善于感知风向,而且言行举止无处不显示她是个称职的好管家,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止荀卿染要架空她的打算。

荀卿染有这个打算,而且也付诸了行动。不得不说齐攸外放给荀卿染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如果还在齐府内,荀卿染虽有这个打算,却不可能行动的这样顺利。现在她只安排宋嬷嬷管一些杂事,而她身边,衣食住行,宋嬷嬷根本插不进手来。

“奶奶,这龟苓膏虽好,却不宜多吃。”

许嬷嬷走到荀卿染身边,指着那一碗龟苓膏道。

“嬷嬷可觉得这龟苓膏有问题?”

荀卿染放下银勺,向许嬷嬷问道。

“龟苓膏,本身是没有问题。奴才也曾听人说过,是难得的滋养膏方,有润肤养颜的功效。只是,这个东西,性凉,偶尔吃一点无妨,若是常吃,吃的多,却不利子嗣。”许嬷嬷说道。

“竟然有这么回事,多谢嬷嬷提醒。”荀卿染恍然大悟道,略一思忖,又皱起了眉头,“宋嬷嬷…”

“恕老奴直言,宋嬷嬷只怕心怀不轨。”许嬷嬷道。

这却说到了荀卿染的心坎上,龟苓膏,现在并不普遍,可在她前世,却是十分熟悉的。那些个忌讳,她自然知道。

宋嬷嬷是何许人,做事滴水不漏,从不会给人留下把柄。就如同第一次,关于齐攸忌讳的乳名的问题。宋嬷嬷采取的态度只是隔岸观火,被荀卿染问起后,则能非常巧妙地摆脱责任,让荀卿染抓不住她的把柄。

这龟苓膏这件事,亦是如此。

献方子讨好荀卿染,选的时机最为恰当,正是荀卿染为脸上的痘痘烦恼,齐攸就要回来的时候。

然后又主动体贴地提出,该找郎中来斟酌方子,才能食用,让荀卿染更加信任她。后来熬制龟苓膏的时候,自告奋勇,却又提出带上两个伶俐的丫头一起熬制。

“宋嬷嬷和你们一起熬制龟苓膏的时候,可有什么异常?”荀卿染转头询问麦芽。

麦芽摇头,告诉荀卿染,宋嬷嬷不仅没有任何小动作,而且做什么都会让麦芽和宝珠看的清清楚楚,还会耐心解释。

“好像是特意要教会婢子和宝珠如何熬制。”麦芽道,“婢子自然加了小心,一直盯着宋嬷嬷,她要使坏,也没机会。”

荀卿染点点头,她就知道会是如此。

龟苓膏没有问题,那从京城带来的荔枝密更是宋嬷嬷没挨过边的,也没有问题。

宋嬷嬷不会留下这样明显的把柄。

问题在后边,宋嬷嬷洞悉了荀卿染爱美的心思,要在齐攸回来前消灭额头的痘痘,不留痕迹地暗示荀卿染可以多吃常吃,在荀卿染又要了一碗的时候,更没有制止,没有向荀卿染说明,这个东西不能多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