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长公主说着现成的儿媳妇,却没看太子妃,太子妃迟疑了下,站起来曲膝,“只要娘娘不嫌弃。”

白老夫人目光在福安长公主身上停了片刻,钱老夫人一脸笑喝着茶,袁夫人有几分惊疑不定的看看长公主,再看看宁皇后。

宁皇后舒了口气,“有郑氏,还有长公主看着,那必定事事事妥当。”

墨夫人有点晕,看一眼阿娘,再看一眼,再看一眼,看一眼笑一笑,紧跟阿娘不敢错半步。

“到时候,把家里的小娘子也一起带来,周娘娘一走,这宫里就只有我和跟杨娘娘,实在是孤单,我和杨娘娘还好,孤单惯了,周娘娘一走,皇上实在孤单的可怜。”

宁皇后这话含含糊糊又清清楚楚。

赵老夫人呆了片刻,长叹了口气,眼泪下来了,娘娘一走,皇上就要挑新人了,以后就是只闻新人笑……唉,好在娘娘走了,五七都过了,娘娘走远了,看不到了。

站在赵老夫人身的的吴夫人紧紧捏着杯子,一瞬间转过了无数的念头,家里年纪相当的……亲戚家……

第四百六七章 再一位周贵妃

华夫人这回倒是有点感觉了,宫里要进新人了?

白老夫人这回谁也没看,仿佛什么也没听到,淡定喝茶。

钱老夫人垂下眼皮,暗暗叹了口气,安生了十来年的后宫和朝堂,安生不了了。

墨夫人呆了,再怎么着,宁皇后这几句话里透出来的意思,以及这个时候后宫添人意味着什么,她还是十分明白的。

太子妃郑氏听呆了,皇上要挑新人了……

随国公夫人吴氏下了车,将赵老夫人送回正院,就急急忙忙回到自己院里,一脚踩进院门,又缩了回来,“大奶奶怎么样了?好些没有?”

“说是好些了。”接出来的丫头婆子急忙答道,吴夫人嗯了一声,转身直奔贺夫人的院子。

自从传出大皇子弑母,高墙圈禁的信儿后,贺夫人就病倒了,不光她病倒了,她大哥贺宗修病的比她更重,年三十初一那几天,眼看熬不过去,后事都备下了。

将周贵妃棺椁送到城外寺里暂寄后,皇上一连串的赏赐里,一样没落下长房,以及周渝海这个世子和贺氏这个世子夫人,贺夫人的病就一天比一天好的飞快,贺宗修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整个贺家又有了活气。

吴夫人脚步匆匆进了垂花门,一眼看到扶着丫头迎出来的贺氏,隔着院子示意她,“快进屋,看受了风,你这孩子,孝顺不在这上头。”

贺夫人见婆婆态度语气都十分亲热,和大皇子高墙圈禁之前差不多,一颗心直落回去,忍不住长舒了口气,却还是没敢真扶着丫头回屋,一脚门槛里,一脚门槛外,等吴夫人到了门口,才缩回脚,躬身让进吴夫人。

“你好些没有?”吴夫人的关切里透着急切,很有几分真诚。

“好多了。”贺夫人精神一振,依贺夫人对婆婆吴夫人的了解,她这么说,必定是有大事了要交办到她手里,这会儿,她不怕婆婆交待的事儿难办,只怕婆婆不用她。“出什么事了?”

“可是大事!”吴夫人两眼放光,挪了挪,压低了声音,将宁皇后说的后宫要添人的事说了,“……我想了一路了,咱们家,也就四房的八丫头岁数差不多,这事我想了一路,想来想去,八丫头进宫,对咱们可没什么好处,好处都落在四房了,四房这好处已经够多了!”

“阿娘说的极是。”贺夫人不停的点头,这话太说进她心里了。“可除了四房的八娘子,咱们府上哪还有合适的人?大姐儿才几岁。”

“咱们府上没有,你那个十一妹妹多好!长的跟娘娘有几分带象,性子好,人又聪明!”吴夫人想了一路,早就盘算好了。

“阿娘还记得不?前年十一妹妹跟着我进过一趟宫,灯影里,皇上看错了眼,说还以为看到了年青时候的娘娘?”贺夫人两眼放光,她娘家要是能出个贵妃娘娘这样的,她在随国公还不是横着走!

“我就是想到了这个。”这事吴夫人当然知道,就因为皇上这句话,贵妃娘娘再没让贺家姑娘进过宫。“你要是好些了,这会儿就去一趟贺家,跟你大哥,还有你阿娘商量商量,这事儿得快!还有,嘴巴紧点,别让人知道。”

“阿娘放心,我这就去。”贺夫人精神上来,简直觉不出自己还病着了,赶紧叫了丫头进来,侍候洗漱换了衣服,叫了车急匆匆往贺家找大哥说这件大事去了。

吴夫人出来,琢磨了一会儿,直奔正院去寻赵老夫人。

周副枢密夫人、周六的娘华氏两耳不闻院外事,宁皇后要替皇后选美人儿进宫的话在她耳朵边上转了几转,听倒是听进去了,听进去也就是觉得周家又要出一位贵妃了,这不是坏事,接着就转到了她一儿一女的亲事上头。

眼看着她们四房的爵位就要封下来,六哥儿也是世子了,有了这个爵位,从前有些攀不上的亲事,如今倒要低头挑了,她先前看中的几家有点低了,得重新挑一挑,她好不容易千挑万选挑出来的……

还有八姐儿,姑娘家嫁人,可比娶媳妇操心,先前那几家也有点低了,也得重新挑,这几天媒婆来提的这些家,有几家不错,都不错……一转眼年都过去了,得跟老祖宗商量商量这事。

华夫人把替儿子和女儿看中的几家在心里掂量过来,再掂量过去,掂量了不知道多少个来回,回到自己院子里,又掂量了几个来回,出门去寻赵老夫人,这事不能现拖了,儿子不小了,女儿也不小了。

赵老夫人神情疲倦,眼角还带着泪,歪在炕上,华夫人进来见了礼,打量着赵老夫人的脸色,侧身坐到炕沿上,挪了挪,给赵老夫人捶着腿,陪笑道:“老祖宗,娘娘说到小娘子,刚刚回来,我琢磨了一路,小六和八姐儿都不小了,先前咱们看中的几家,如今再看,门第儿有点儿低了,这年里年外,媒婆又拿来好些家,有几家我看着不错,想跟老祖宗商量商量。”

华夫人还没说完,小丫头在门外禀报,吴夫人脚步轻快的进来,见了礼,瞄着华夫人含糊道:“老祖宗,宁娘娘说的那事,媳妇儿想和老祖宗商量商量。”

“有人选了?”赵老夫人睁开眼,看着吴夫人问道,吴夫人急忙点头,“有一个,再合适不过,媳妇儿来,就是和老祖宗商量这事。”

“老祖宗……”华夫人有点急了,她先来商量的。

“你那是小事,以后再说,你先回去。”赵老夫人吩咐华夫人,华夫人闷了口气,只好站起来出去。

吴夫人坐到华夫人刚才的位置,陪笑说了贺家十一娘,“……老祖宗,贺家也就贺大爷一样,还算象个样子,十一娘真得了宠,她得离不开咱们随国公府,再说,还有太子爷呢,让她进宫,也是替太子爷着想。”

“嗯。”赵老夫人拧眉想了好一会儿,勉强点了点头,“再怎么她姓贺,你再到咱们周家族里挑一挑,姓周和姓贺,那是两样。”

第四百六八章 牵动

“老祖宗说的是,媳妇儿这就去。”吴夫人答应的极快,对付赵老夫人这个婆婆,她早就熟能生巧,答应的一定要利落,至于做的怎么样,那就全凭她自己了。

华夫人一肚皮郁闷往回走,她就想不明白了,宁娘娘说的挑不挑人的事是大事,六哥儿和八姐儿的亲事就不是大事了?

她觉得没什么事比六哥儿挑媳妇和八姐儿挑婆家这事更大了!

华夫人走到一半,转身往外书房去,老爷在府里,这事老祖宗没空管,她去找老爷商量,只要和老爷商量好了,老祖宗那儿不过通报一句。

周副枢密正和几个幕僚商量皇上要挑人充实后宫这件事,听说华夫人有急事要见他,想着华夫人刚从宫里回来,急忙出来,听华夫人絮叨了几句,敢情就是周六和八姐儿挑媳妇挑婆家的事,顿时冷下脸,“多少大事!我哪有功夫听你唠叨这些?这事你和老祖宗商量。”

“哎……”华夫人哎了一志,可没等她多解释一句,周副枢密已经抬脚走了。

华夫人悻悻然出来,回到自己院里,坐在炕上,闷的唉声叹气,心腹陪嫁嬷嬷洪氏屏退众丫头婆子,沏了杯茶递给她,低低劝道:“夫人,别管我多话,这事我早就和夫人说过,这满府上下,个个都想大事,正正经经的大事却不看在眼里,哥儿和姐儿的亲事,夫人得自己操心,自己作主,夫人可就一个哥儿一个姐儿。”

“唉,我这不是没见识吗,活了几十年,我连家都没管过,你也知道,前一阵子,她们来问我谁家礼些谁家礼重的事,我都不知道,我不是怕我没见识,挑错了人家,害了六哥儿和八丫头。”华夫人声音低落。

“夫人这叫妄自菲薄,夫人别怪我多嘴,也不是因为我自小侍候夫人,偏着夫人说话,至少挑媳妇儿、挑婆家这一条上,夫人比她们强多了。这挑媳妇儿挑婆家,又不是外头做大事,不过就是看好人看好家,这一条夫人眼睛看的真着呢。”

洪嬷嬷是真觉得她家夫人这一条上眼光不错。

“再说,就算人家有眼光有见识,那也得上了心好好看好好挑才行,夫人看看,这个家里,从老祖宗……我不是说老祖宗不好,老祖宗想的都是大事,从老祖宗起,个个都想着大事,哪有功夫象夫人这样,仔仔细细的挑?再好的眼光见识,不好好挑也没用!”

“那倒也是。”华夫人点了点头,这话说到她心眼里去了。

“六哥儿年纪可不小了,咱们这样的人家,从相亲到迎娶,再怎么也得大半年一年的,六哥儿娶了媳妇,八娘子才能出嫁呢,夫人看看,这一年两年,这府里一个两个忙的,哪有功夫?夫人还是自己操心自己作主吧。”

洪嬷嬷想着这满府上下忙的大事,叹了口气,华夫人不停的点头,这话是,算了,六哥儿和八姐儿的亲事,还是她自己掌眼挑,自己作主定吧。

白老夫人回到季府,闭目养神半天,声音沉缓的吩咐道:“去看看老爷在不在,要是在,请他来一趟。”

季天官很快就到了,白老夫人歪在炕上,屏退众丫头婆子,将今天宁皇后那些话说了,“……宁家不出废物,从前你阿爹常说这句话。”

白老夫人顿了顿,从前他最羡慕宁家的,就是这句话,他还常说,要是季家也能挣到这句话,季家不出废物,那就好了。白老夫人想到季老丞相,心底酸酸的,眼底却十分干涩。

“不说这个,从前,我只觉得宁家的儿子没有废物,现在想,宁家的女儿,只怕也没有废物,从前周贵妃在,皇上那样,宁氏大约也知道没有机会,她比你妹妹聪明,也比你妹妹运道好,你看看,从她回来。”

白老夫人连声叹气,“先把杨嫔捧起来,杨嫔升了四妃之一,就太子那样的脾气,晋王这头只怕不容易,你就不容易,挑选美人儿充实后宫,往后,这宫里还有安宁的时候?宫里和朝里从来都是一体,她挑美人儿这一着棋,你应还是不应?”

季天官目光越来越沉,“杨嫔没辞?”

“辞什么?我看她都欢喜的傻了,出身见识在那里,是有点小聪明,可也就是一点小聪明而已,她眼里都没有长公主。”

白老夫人想着杨嫔眼里全无福安长公主的样子,连叹气都不想叹了,也亏的长公主从不把这样的事,以及杨嫔这样的人放眼里,但凡长公主小气一点点,杨嫔早就没命了,她就在别人手心里,还浑然不觉。

“从宫里出来,我想了一路,这一趟,你走早了,不过既然走了,就一路往前,不能想太多。只一样,影哥儿,你不要管他,我瞧着,他大约跟你想的不一样,随他去,还有影哥儿的亲事,得好好挑一挑,定下来了,他自小儿没娘,这事你也别管了,这个孙媳妇儿,我来挑,你只管做你的事,往后,你的事我不管,影哥儿的事,你也别管,咱们祖孙三个,各走各的路。”

“是。”季天官的喉咙突然哽住,好象就是从妹妹嫁给了当时还是皇子的皇上起,他们季家,就天天走在悬崖边上,就没有一天安稳过。

他伸了手,站到晋王身边,何尝不是因为日日站在悬崖边上,心神交瘁,宁可前进一步,死也好活也罢,他不想再日日悬心忧心,日夜不得安宁了。

这一场大事之后,新朝鼎立的时候,他无所谓,他只盼着阿娘和儿子,能从此心安无恨,可以静下心春看花秋赏月。

墨相在府里,又有空儿的时候,一年里,大约也只有过年封印这几天了。

钱老夫人的车停进二门,墨相一身半旧墨绿绸长袍,从门房里出来,伸手扶下钱老夫人。

“你怎么在这儿?”

“等你回来,累着没有?”墨相扶下钱老夫人,背着手,和钱老夫人并肩往里走。

第四百六九章 各有打算

“宁娘娘处处周到体贴,倒没觉得累。”钱老夫人和墨相说着话,缓步往正院走。“小七和六丫头的亲事,得赶紧定下来。”

“出什么事了?”墨相关切的问道,钱老夫人将杨嫔升位和宁皇后准备挑选贵女充实后宫的事说了,“……这一挑选贵女,不知道要挑出多少妄心,只怕三五年内都不得安宁。”

“皇上才四十五六岁,还是盛年,再怎么说,也没有空着后宫的道理,这个,我也想到了,就算宁娘娘不提,明天之后……说不定明天就有人上折子提这事了。”

墨相声音沉稳中有隐隐的低落,身为首相,到他这个年纪,就算再明智理解,出现这样突然的变故和乱相,也让他心情非常不好。

“是啊。”钱老夫人长叹了口气,“老头子,我想着,得赶紧把小七和六丫头的亲事定下来,小七还好,他虽然是个傻孩子,可还没傻的太厉害,他又听话,可小七的亲事不定下来,先定六丫头的亲事不太好。”

“宁皇后也算是个聪明人,不至于算计到六丫头头上。”听钱老夫人这么说,墨相心里一沉,挑选贵女,六丫头的年纪可正正合适……

“还有长公主呢。”钱老夫人低低说了句,“季天官,高使司,谁知道还有谁,只怕满朝的人,都想拖老爷入局。”

好半晌,墨相才长长叹了口气,“唉,真是祸及儿女。”

“福及儿女,祸自然也及到儿女身上。”钱老夫人和墨相低低说着话,进了正院,……

袁夫人回到府里,心不在焉的喝了杯茶,听说儿子回来了,急忙叫了进来。

吕炎进来,见了礼还没站直,袁夫人就挥手打发了满屋的丫头婆子,示意吕炎坐到她旁边,低低道:“有件事,我跟你说,你得赶紧跟你翁翁说说。”

“出什么事了?”吕炎惊讶的看着满脸忧虑中隐隐透着兴奋的阿娘,一趟五七,难道出什么事了?

“今天在宫里,宁娘娘先是说了要给杨娘娘升位,听她那话里的意思,这事已经定下来,只差一张旨意下来了,升到四妃之一。”

袁夫人啧啧了两声,“到底是皇后娘娘,看看这气度,杨娘娘熬了这些年,也算熬出头了。”

吕炎却皱起了眉头,这不是熬出头,这是要被架到火堆上烤了,至少晋王要被太子的怒火烤起来了。

“这件事还不算什么,你猜宁娘娘又说了什么事?宁娘娘说,她要替杨娘娘大办宴席,好好贺一贺,说让把各家小娘子都带过去。”

袁夫人边说,边看着儿子的脸色,见他听到这里,高挑着眉明显想到了什么,笑起来,“阿娘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不用阿娘说完就知道是什么事,宁娘娘说,后宫太冷清,她和杨娘娘还好,皇上不习惯,你听听这话,反正我当时听着,没觉得这是好话。”

“娘娘要挑人充实后宫了?”吕炎确认了句。

袁夫人点头,“嗯。这两件大事,你得赶紧去跟你翁翁说说,还有!”袁夫人拉住吕炎,“再跟你翁翁说一声,你也不小了,这挑不挑贵女的,万一把好的都挑走了……我想着,你的亲事得赶紧定下来。”

“阿娘,”吕炎哭笑不得,“听您这意思,你还打算跟皇上抢媳妇儿?这是挑贵女,又不是宫里买女使,能挑进宫的,肯定都是自己愿意的,愿意进宫的能给你当儿媳妇?”

“也是。”袁夫人有几分不好意思,“阿娘急糊涂了,就算没这事,你也不小了,也该成亲了。”

“嗯,我跟翁翁说一声,看翁翁什么意思。”

吕炎出来,直奔前院书房找翁翁吕相。

吕相躺在摇椅上,听吕炎说完,眼睛半闭,手搭在肚子上一动没动,看样子半点惊讶也没有。

“宁娘娘十来岁就带兵打仗,我听袁大将军说过一回,定北侯说他们宁家不出废物,后头还有一句呢,宁家姑娘,也都是当儿子养大的,宁娘娘当初南下远嫁进宫,就带了十来个丫头婆子,她就能护住自己,护住五爷,能是个没本事的?这两件事,算不上什么谋,人之常情,她不提,朝廷也得有人提,她不过抢了个先机,这个先机抢得好。”

“五爷请先生这事,翁翁怎么想的?”吕炎想着今天听到的话,士子中间,都十分关心谁将成为皇上这个唯一嫡子的先生,这可是个有多诱人,就有多烫手的差使。

“宁远刚进京城的时候,皇上不是把整个翰林院指给宁远当先生,五哥儿也就跟宁娘娘学着认了几个字,不算开蒙,让翰林们轮着上课就是了。”

吕炎呆了下,失笑,“翁翁这么一说,这可真是……简直是太巧了,简直是天意如此。”

“嗯。”吕相看着孙子,“我看你这几天净往外跑,春闱就在眼前,你得收收心,把心静下来准备考试,这一场春闱,要是没什么意外,怕是要点解尚书主考,你心里有个数,春闱放了榜,你去考庶吉士,进翰林院呆几年,还有李信,五爷那里,你们两个到时候要多多接近。”

“是。”吕炎眼睛亮闪,急忙答应,“对了,阿娘让我问您一声,她想早点把我的亲事定下来。”

“嗯,让她先挑着吧,宫里要挑贵女,正好看看各家心境,不急,你的媳妇儿一定要挑个好的。”

吕相十分淡定,吕炎连连点头,“不敢瞒翁翁,我觉得晚几年成家才最好。”

“也不能太晚了,不成家怎么立业?翁翁还想看到四世同堂呢。”

吕炎呆了下,突然意识到翁翁已经上了年纪,人活七十古来稀……一念至此,吕炎心里一时难过的几乎不能自抑。

……

高书江高使司府上。

刘夫人二门里下了车,走没多远,几个媳妇儿一起接出来,大媳妇儿陪笑禀道:“母亲,汤家大奶奶带着汤家五娘子来了,因为母亲在宫里,不知道忙到什么时候,媳妇儿就把汤家大奶奶和汤家五娘子让到三奶奶院里说话去了。”

第四百七零章 天降福祸

汤家大奶奶和汤家五娘子是刘夫人三儿媳妇汤三奶奶的母亲和妹妹,刘夫人知道丈夫高使司传话让汤家来人主持大局的事,听说到了,忙吩咐道:“请到我院里说话吧。”

大奶奶答应一声,急忙让人去汤三奶奶院里传话。

刘夫人回到屋里,洗漱换了衣服,汤三奶奶的母亲、汤家长房嫡长媳常大奶奶带着女儿汤五娘子就到了。

汤三奶奶陪进来,刘夫人殷勤客气的问了些路上辛苦的话,陪着喝了一杯茶,常大奶奶就站起来告辞。

她从山西紧赶慢赶,昨天刚到京城,累极的了,刘夫人忙了大半夜,刚刚回来,也累坏了,两人都是明白人,知道彼此都很累,这一趟就是为了见个面打个招呼,一两杯茶的功夫,常大奶奶告辞,刘夫人虚留几句,吩咐汤三奶奶送出去。

送走汤家母女,刘夫人问了高使司正在书房和幕僚下棋,起身直奔书房。

高使司屏退众人,听刘夫人说了杨嫔升位四妃之一,以及要挑贵女充实后宫这两件事,拧起眉头,先叹了几口气。

这两件事,杨嫔升妃是小事,挑贵女充实后宫这件事,他刚刚还在和幕僚讨论,周娘娘一死,后宫空虚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别说皇上还没上了年纪,就算有了年纪,也断没有后宫空虚无人的道理,必定要挑人,只是,怎么挑。

他最不愿意看到,对太子最不利的,就是现在这样,从贵女中挑。万一再出现一个周贵妃,皇上今年才四十来岁,要是能活到先皇的寿数,这位新的宠妃再一年两年生了皇子……那真是太可怕了。

“老爷,汤家长房到京城了。”刘夫人看着面色阴沉的高使司道,高使司嗯了一声,表示他知道了,汤家大爷已经过府拜会过了。

“刚刚常大奶奶来看我,带了她最小的闺女,行五,这位五娘子可比她姐姐生的好看多了,我瞧着,那眉眼骨子里,好象有几分周娘娘的味儿。”

刘夫人接着道,高使司一个嗯字尾音上挑,刘夫人露出丝笑容,“我和她多说了几句话,是个聪明伶俐的,很讨人喜欢,我问过常大奶奶了,说是还没说亲。”

“你的意思?”高使司眼里闪过丝亮光。

“回来的路上,我盘算过了,咱们家没有合适的小娘子,在京城的那两家也没有,山西老家倒是有,可是一来太远,再让人去叫来,一来一回就是大半年,来了也不一定合适,我本来想着这事只能算了,没想到汤家这位五姐儿这么好,又来的正正巧,就是得老爷看看,汤家是不是合适。”

刘夫人这话说的隐晦,把汤家姑娘送进宫,真要得了宠,可不能都便宜了汤家,替他人做了嫁衣裳。

“汤家满门商户……”高使司凝神想了想,“不怕,这是个机会。”

汤家这位五姐儿,真能进了宫,得了宠,再生个皇子,那高家就是进亦可退亦可,两全了!

汤家只有银子,祖坟风水又不利于读书考试,至少这一代两代,汤家还离不开高家的全力支持,都是聪明人……

“你这就让三媳妇儿回一趟娘家,问问汤家的意思,等宁娘娘这场庆贺宴没几天了,汤家五姐儿还得好好学学宫里的规矩礼仪,记着,交待三媳妇儿,不可走漏了风声。”高使司决断极快,刘夫人答应了,出来书房,让人去叫三媳妇儿,吩咐她立刻回一趟娘家。

汤三奶奶听了婆婆刘夫人的吩咐,急急忙忙换了衣服要车出门,心里七上八下,又十分郁堵。

从高府回去的路上,初进京城的汤五娘子贪看繁华到她简直不敢想象的京城街景,常大奶奶看女儿看的高兴,索性让车夫慢慢走,汤三奶奶赶到娘家时,常大奶奶带着汤五娘子刚刚在二门里下了车。

见汤三奶奶紧跟后面下了车,常大奶奶吓了一跳,“出什么事儿了?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事。”汤三奶奶笑容有些勉强,“阿娘别担心,进去说话。”

汤三奶奶伸手扶住母亲常大奶奶,跟着进了上房,转头看着也要跟进来的汤五娘子道:“妹妹先去歇一歇,我跟阿娘说了话再跟你说话。”

“嗯。”汤五娘子知道必定是出了什么事,至少这会儿这事不是她应该知道了,乖巧的答应一声,先回自己的院子了。

“出什么事了?”常大奶奶一颗心提的老高,唉,这京城真是不太平,才刚到第二天,就出事了。

“算是出事了吧。”屋里只有母女两个,汤三奶奶沉下了脸,将婆婆刘夫人的交待说了,“……就这样,阿娘的意思呢?”

常大奶奶听完,脸色就变了,“当初你爹非要把你嫁进高家,我就……”汤三奶奶听阿娘这么说,眼圈一红,“阿娘这么说……阿娘,我也是这个意思,不能送五妹妹进宫,那宫里哪是什么好地方?再说皇上都快五十的人了,还不知道能活几年,五妹妹好好儿的姑娘家……”

“你婆婆让你走这一趟,那你爹那头呢?”常大奶奶脸色微微发白,这事只怕不是她能作得了主的。

“就算这会儿不知道,过一会儿也该知道了。”想到阿爹,汤三奶奶一肚皮酸楚,阿爹和翁翁最大的心愿,就是怎么样能把汤家再往上带一步,男丁科举不行,就把女儿个个联姻到官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