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皇后仔细看着福安长公主的脸色,福安长公主面无表情,垂着眼皮只管品茶。

“大爷出宫开府后,延庆宫的小厨房就撤了,如今五哥儿住过去,这一处的小厨房,我想着,不如和长公主合在一起,有长公主看着,五哥儿这挑食的毛病儿也许能好些。”

“御厨房的总管老伍年纪大了,一直做到现在,是因为周氏最爱吃他做的菜,他做的菜,也最合我的胃口,让他到这宝箓宫专管我一日三餐吧,五哥儿挑食的毛病儿,还是你自己操心的好,我最不耐烦带孩子。”

福安长公主将杯子重重放到茶几上,声音清冷。

“好。”宁皇后垂下眼帘,一口答应。

李桐看看宁皇后,再看看福安长公主,怪不得长公主听到个宁字就恼了,李桐收回目光,专心沏她的茶。

“宁远请见。”廊下传来小丫头脆声禀报。

“他来干什么?”福安长公主眉头上抬,宁皇后迎着福宁长公主的目光,摊开一只手,示意她也不知道。

“让他进来!”福安长公主隔着窗户吩咐了一句,李桐欠身正要下炕迎一迎,福安长公主抬手止住她,“你也是修行的人,不必理会世间俗礼,再说,他还当不上你这一迎。”

“长公主说的极是,他来就来了,你不必理会。”宁皇后看着有些哭笑不得的李桐,立刻接了句,李桐只好坐回去。

宁远步子极快,宁皇后话音刚落,他已经掀帘进来了。

“大姐,姐,妹子。”宁远从宁皇后到长公主再到李桐,一一长揖见礼。

李桐差点把银匙里的茶粉撒在外头,她怎么从李姑娘变成妹妹了?

“多日不见,你这脸皮越发厚了。”长公主想着头一次见他时他那一声姐,由衷的赞叹。

“姐您过奖了,都是姐和大姐教导的好。”宁远浑身的谦恭。

第四百七五章 底儿掉

福安长公主哼了一声,别过脸不理他了。

“你是来给长公主请安的?”宁皇后看着宁远问道。

“是。”宁远转了半个身,低眉垂眼,老实无比的答着宁皇后的话,“我先去给大姐请安,说是大姐在宝箓宫陪长公主喝茶,我就过来了,除了请安,还有几件事要请大姐和姐的示下。”

“什么事?”

“今天早朝后,皇上说您说了,让我教五哥儿练练功夫,每天半个时辰一个时辰的,姐,五哥儿都这么大了,身子又弱,哪能练得出来?这不是白费功夫么?要不您跟皇上说一声,还是算了吧。”

“我跟皇上说让你带五哥儿练练功夫,我再跟皇上说算了?”宁皇后眉毛都抬起来了,她这个弟弟,好象真有点不着调。

福安长公主噗的笑出了声,李桐倒还淡定,相比之下,她见得多了。

“那也是。”宁远肩膀往下耷拉,“那说第二件事,皇上说了,五哥儿一直病着,哪儿也没去过,京城吃喝玩乐什么的,让我陪着见识见识。”

“嗯,皇上想的很周到。”宁皇后这句话说的很淡,七八岁的孩子,见识吃喝玩乐,嗯,很好。

“用其所长,真是难得。”福安长公主这句难得意味含糊,是皇上能用其所长难得呢,还是宁远竟然还有点所长难得?分不清楚,宁皇后看了她一眼。

“姐,吃喝还行,玩乐我真不擅长。”宁远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一脸严肃的和福安长公主解释,“要说玩乐,随国公……现在是荆国公了,荆国公世子周六少爷最擅长,还有墨相家七少爷,玩乐这一条,他俩是真擅长,我不大好这一口,回回都是陪着他俩才去的。”

福安长公主眉毛都挑起来,斜着宁远上上下下的打量。

“不信你问我姐,你问问她,当年在北三路时,她见我往那种地方去过没有?”宁远迎着福安长公主半点相信的意思也没有的目光,急忙指着宁皇后找证明。

“我进京城的时候你才十来岁,你想往哪种地方去?这十来年,听说你在北三路混的好大名头,但凡象点样儿的伶人女伎,都能跟你扯上点什么事儿,就连进京的路上,你也是走一路见识一路,怎么到了京城,你就不好这一口了?”

宁皇后的话说的宁远脸都青了,“姐你这是听谁瞎说的?哪有这些事?我……”

“福伯前儿跟我说的。”宁皇后打断了宁远的话,宁远张了张嘴,又张了张嘴,片刻才嘟囔了一句,“从前是从前,我现在跟从前不一样。”

“你跟从前一样不一样,我又不管你这个,只一样,五哥儿还小,你别带他去那种地方,你也别跟我找借口,陪谁不陪谁,当不当得了家作不作得了主的,你的脾气我知道,你想去,别说我,阿爹阿娘都管不了你,谁都管不了你,你不想去,也没谁能把你拽过去,你,我不管,五哥儿不行!”

宁皇后这几句话说的很严厉,这个弟弟小时候就无法无天,现在看好象没好哪儿去,五哥儿不得不放到他手里,她极其放心,又极其不放心,五哥儿不姓宁,他长大后不能象他这样无法无天、天大地天。

“知道了。”宁远从眉眼到肩膀一路耷拉下去,今天流日不利,不该过来!

“还有事吗?”福安长公主看的有意思,笑眯眯问道。

“有。”宁远犹豫了片刻,先斜了眼福安长公主,再看着宁皇后道:“皇上今天还说我的亲事,是你跟皇上提的?”

“不是我。”宁皇后眉头微蹙,真不是她,难道有人打上了小七的主意?要把哪家姑娘说给他?

“皇上说我老大不小该定亲了,我现在不想成亲,来前阿爹答应过我,等我回家再说成亲不成亲的事。”

“我不管你的亲事,不过皇上那边我可管不着。”宁皇后担忧的看着弟弟,她不是周贵妃,没有左右皇上的力量,皇上真要是觉得哪家姑娘好,开了口要定给小七,还真是件极其麻烦的事。

“从前母亲在的时候,最愿意张罗小辈的亲事。”福安长公主看着宁远,带着几分幸灾乐祸,可话没落音,幸灾乐祸就化成了凉意,她也是小辈之一。

“还有事吗?”宁皇后接着问了句,宁远整个人都灰了,摇了摇头。

“五哥儿寅末起,跟着翰林读一个时辰书,你辰正前后过去,带他练一个时辰功夫,不用教那些杀人的抬数,强身健体而已,巳正到午初练半个时辰字,下午再跟着翰林念一个时辰书,申正过后,你要是得空,就带他出去转转。”

宁皇后将五皇子一天的安排仔细说了一遍,交待宁远,又象是专程说给福安长公主听。

福安长公主专心抿茶,只当没听见。

“知道了。”宁远答了句,垂着头从宁皇后到李桐,“大姐,姐,妹子,我走了。”

宁远退出去,宁皇后也站起来,“多谢李姑娘的茶,后天的庆贺宴,李姑娘也来玩玩,我让人送张贴子给你。”

“不用贴子,她跟我一起,用不着贴子。”没等李桐答话,福安长公主先接道,宁皇后笑应了,起身告辞。

李桐送走宁皇后,回来重新坐回炕上,看着怔怔出神看着窗外的福安长公主。

“你看到了吧,她来一趟,就往前进一步。”好一会儿,福安长公主才收回目光,带着三分恼意,却有七分怅然道。

“长公主说的是御厨房的事?”李桐的反应敏锐而准确。

“嗯。”福安长公主往后靠在那堆靠枕里,显的十分寥落。

“今天这样的局面,长公主肯定早就想到了。”李桐看着因为寥落而显的十分单薄的长公主,“宁娘娘既然回到了宫里,眼看着又要广选贵女,充实后宫,她不把后宫拿在手里,怎么应付以后的事?”

福安长公主慢慢将杯子举到唇边,似有似无的啜着茶,看着窗外。

第四百七六章 焕新的局

“太后只有长公主和皇上两个孩子,从前太后在时,后宫是在太后手里,还是在长公主手里,只怕太后并不在意。太后之后,周娘娘大约不大理会这些事,可现在,就算宁娘娘还在离宫,那还有个太子妃呢,周娘娘那样的,也就周娘娘一个。”

李桐话音刚落,突然想起从前,一道旨意逼长公主出嫁这事,真是杨太后自己的主意么?

长公主吞金走后几十年,后宫一直紧紧的握在秦皇后手里,一直到赵贵妃进了宫得了宠,要心计有心计,要手段有手段,后宫硬生生被她借着皇上的宠爱橇出了缝,到后来,逼的秦皇后避居到这宝箓宫……

李桐后背冰凉一片,手心里都是冷汗。

“怎么了?瞧你脸色都变了。”福安长公主放下杯子,仔细看着李桐的脸色。

“没什么。”李桐露出丝极其勉强的笑,“我是想,要不是宁娘娘,要是换个人,换一种手段,比如逼着长公主……”

李桐顿住,她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说从前那些活生生发生过一回的事,“长公主应该知道,天底下有的是无知无畏,一顿王八拳打死老师傅的人和事。”

福安长公主脸色也微微发青,后背直挺,直直的盯着窗外,好一会儿才透过口气,一脸苦笑,“我懂了,多谢你,也就你肯这样跟我说话,往后,这后宫的聪明人就多了,我若不避开,早晚深陷其中不能自拨,我既然做了修行人,就该从红尘中超脱出去。让我想想,让我好好想想,咱们不该留在这里,这里不是修行的地方,宝林庵才是我该呆着的地方。”

……

开年头一天,吕相很晚才回到府里,进门下了车,就让人去看看宝贝孙子吕炎睡了没有。

吕炎其实已经睡了,听到这么一问,急忙爬起来回话:正在温书,还没睡呢。

吕炎重新穿戴好直奔翁翁的书房,吕相舒服的靠在摇椅里,看气色倒不怎么疲倦。

“开年头一天,还顺当?”吕炎坐到翁翁旁边,殷勤的捶腿。

“还好,别捶啦,不是轻就是重。”吕相嫌弃的抖了抖腿,吕炎忙缩回手,“那我给翁翁沏杯茶?”

“不用了,好好坐着,陪翁翁说说话儿。”

“是。”吕炎急忙端正坐好。

“墨相也刚回府。”吕相声音舒缓,“周贵妃没了,立了太子,如今的朝里,算是焕然一新。年前,墨相和我就商量了,照理说,中书门下一向是一正两副三位主官,这些年,皇上不愿意变动,墨相和我客客气气,没耽误过什么事儿,这一正一副就这样这么多年下来了,现在,不能再这样了。”

“要再推一位丞相了?”吕炎眼睛一下子瞪大了,这可是大事,这位副相,这位副相推出来,必定要空出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一层层推上去……

这简直是官场上的一场大地震!

“嗯。”吕相长长吁了口气,看起来十分轻松,“你说说。”

“是。”吕炎知道翁翁在教导他,急忙凝聚心神,“推举这位副相,是因为立了太子?这位副相,要由太子推出?”

“是,也不是。”吕相舒服的眯着眼睛,“墨相和我提中书门下缺一位副相,确实是提给太子看的,不过最后推出谁,那可说不定。你接着说。”

“如今不比从前,周娘娘一死,朝中如今算是三足鼎立,太子看似稳占胜局,其实危若累卵。”吕炎一边说,一边看着翁翁的神色,吕相点了点头。

“晋王不声不响,看似全无依靠,其实不然,有季天官辅助就不说了,晋王极似皇上,这是最大的优势,朝廷这二十来年,已经习惯了皇上这样的皇上。”

“说的是!”吕相况味不明的长叹了口气,“唉!就是这样,一群鼠目寸光,皇上只有皇上一个,晋王再肖似,他也不是皇上,你接着说。”

“五爷内有宁娘娘,外有宁远,又得翁翁倾力支持,只看五爷的脾气禀性了。”说到五皇子,吕炎格外谨慎。

吕相笑起来,“翁翁是支持五爷,不过可不是倾力,不错,你最近长进不少,有件事,你替翁翁办一办。”

“翁翁请吩咐。”吕炎两眼放光。

“明天一早,去寻趟李信,把朝里要再推一位副相的事告诉他。”

吕炎愕然看着翁翁,这事告诉李信干嘛?吕相斜了孙子一眼,“让他跟他那个妹妹说一声,让他妹妹转告长公主,再问长公主一句,她觉得谁最合适。”

“啊?”吕炎更加愕然,“问长公主?翁翁这是什么意思?这事能听长公主的?长公主不是说出家……”

话没说完,迎着翁翁斜过来的目光,吕炎急忙咽下后面的话,连点了几个头,“翁翁放心,必定不走样。可是,翁翁,长公主……她真要说了谁合适,翁翁怎么办?要推谁,翁翁肯定已经有主意了,要是……”

“这事你就不要多管了,等以后,若是有机会,翁翁再跟你说,好了,赶紧回去歇下吧,还有,春闱的主考已经议定了,是解尚书,今天晚上,他就闭门谢客了,这件事也顺便给李信说一声,从明天起,心无杂念,好好准备春闱的事,老解是个硬脾气,你考的好了他不会埋没你,考不好,谁的面子都没用。”

“是。”吕炎忙起来答应了,退出书房,回到自己院子里重新又睡下,还是没想明白,翁翁问长公主想要推举谁,这是什么意思?

……

还是一片熙熙攘攘的马行街上,季天官那辆和街上无数靛蓝布围子桐木青油大车几乎没什么分别的大车,顺着人流车流缓缓前行,在一个巷子口转进去,又转了两个弯,停在一处幽静大宅的角门前,车夫跳下车,拍了拍门,几乎立刻,角门从里面打开,季天官下了车,进了角门。

角门里的园子打理的十分精心,季天官看起来十分悠闲的赏着景,跟着小厮进了梅林深处的一间小小院落。

第四百七七章 举相

小厮在院子门口止步,微微欠身往里让了让,季天官看样子常来常往,脚步不停,进了灯光温暖的上房。

上房里,户部尚书楚怀贤一身家常旧衣,没束腰带,站起来迎到门口,亲自给季天官打起帘子。

季天官一身寒气进来,去了斗蓬,看着炕上摆着的几样小菜,一壶好酒,搓着手笑道:“这是那坛子陈年女儿红?我得多喝几杯。”

楚怀贤让着季天官在炕上坐了,从温水中取了杯子,给他满了酒,两人对饮了两杯,季天官先开口切入正题,“推举副相的事,知道了?有什么打算没有?”

“这个副相,只怕谁都越不过太子,太子要推,只怕是高使司吧,他也算众望所归,担得起。”

“我打算推举你。”季天官抿了口酒,淡然道。

“我?”楚尚书微一怔神,随即笑起来,“咱们几十年的交情,我不摆虚假客套,要说入阁拜相,为百官之首,谁不想?读书做官,这是极致,可想归想,真能入阁拜相的能有几个?我可不敢多想,不过。”

楚尚书话锋一转,“季兄倒是大有可能,六部之中,虽说礼部是储相,可吏部最为要紧,入阁拜相的,历来是礼部和吏部最合适不过,礼部解尚书年纪太大,比吕相还大了几岁,他自己也早就歇了入阁拜相的心,这一趟点个主考,也就算圆满了,季兄是季老丞相独子,年富力强,又是状元出身,若是公正推举,季兄当仁不让。”

“楚兄坦直,我也打开窗户说亮话,楚兄若是入阁,你在中书,我掌吏部,这就是半朝之势,我要是进了中书,丢了吏部,那是得不偿失,所以,我才来找楚兄商量,你我联手,推楚兄入阁,大有希望。”

季天官挪了挪,靠近楚尚书,“太子举荐,确实有风雷之势,可太子现在大位已定,高使司和周枢密,就算高使司看得清楚,更加谨慎,可周枢密呢?你看看他,这个荆国公受的洋洋得意,他大概以为立了太子,就是功成业就,可以马放南山、高枕无忧了,这个入阁拜相的机会,他能不起心?就算他不起心,也要诱得他起心。”

楚尚书眉头微蹙,抿着酒没说话。

“宁娘娘这头,给杨娘娘升位,挑选贵女充实后宫,这几步棋走的确实好,宁家确实个个都是人才,可是,宁家最大的劣势,就是在京城一根支撑也没有,这会儿,就算宁娘娘和宁远想争这个副相之位,他们能推出谁?”

“吕相什么意思?”楚尚书谨慎的问了句。

“吕相最敬重的是我父亲,这你最知道。”季天官看着楚尚书,楚尚书点头,季老丞相曾经说过,最得他学问精髓的,就是吕芷岸。

“我以为,他力撑宁娘娘回宫,至少一多半是出于公心,并不是有什么倾向。”季天官转着手里的杯子,言语谨慎。

“父亲曾经说过,吕相思虑之深远,不亚于他。吕相年纪大了,只怕侍候不了新帝了,他几个儿子才具都平平,只有孙子吕炎很是出色,天下无百岁的天子,皇上也不算年青了,新旧之替,也就是十年左右,吕相只怕撑不了十年,可十年后,吕炎也不过三十岁,能做到什么地步?三十岁的三品,已经惊世骇俗了。”

楚尚书点了点头,轻轻叹了口气,一代富贵容易,这富贵要传承下去,真是太困难了。

“吕家这样的情形,实在不犯着搅进这趟新旧更替中去,他先是力举宁娘娘回宫,接着又提出推举副相的事,再就是将五爷开蒙这件大事,交到翰林院,却又没有指定到哪几位翰林身上。”

顿了顿,季天官露出笑容,慢吞吞道:“看着吧,吕炎必定要考庶吉士,到翰林院当值,然后这教授五爷的事,吕炎必定承担最多。”

“真是好思虑!”楚尚书忍不住赞叹,“就是这趟推举副相,只怕也要分责的打算吧,三位相公,吕相就能居中了,吕相几个儿子官位低下,吕炎又进了翰林院,吕家就能在这场大事中,表面上看起来三面不沾,若是五爷侥幸,吕炎不但能占了帝师这个名头,以吕家家风,这几年下来,吕炎必定能和五爷相交莫逆,觉得五爷信任。真是进可攻,退可守。”

“所以,吕相必定居中,既不会支持谁,也不会阻止谁,这一个,不提。”季天官将杯子轻轻放到桌上,“再说墨相,墨相二子可你户部侍郎,你若进了中书,升墨侍郎为尚书,顺理成章,理所当然,就冲这一条,墨相怎么会阻止你入阁拜相?”

楚尚书眉梢抖了抖,确实如此,他比墨侍郎大不了多少,墨侍郎要想熬到他乞骸骨,那可早呢!

“太子自家争斗相残,墨相、吕相至少坐观,你我联手,推楚兄入阁,不说举手之劳,也是大有可为。”季天官分析完,捻着胡须,微微的笑,楚尚书却又迟疑了。

季天官明白他的意思。“楚兄不必多想,楚兄要做的是心中只有君上的纯臣,这我知道,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这个位置,一来楚兄最合适,二来,楚兄入了阁,至少不是一心针对晋王爷和我的人,那就行了。”

“季兄,你真拿定主意了?”楚尚书有几分忧虑的看着季天官。

季天官没直接回答楚尚书的话,“楚兄,从公这一面说,晋王虽说才具略差,遇事有些犹豫不决,可他天性温和慈悲,自知才具不足,很能听得进良言,相比太子,不说天渊之别,也差不太多。到于五爷,他才七八岁,脾性未定,宁家一向杀伐气极重,他身上带着一半宁氏血脉,又几乎完全成长于宁氏之手,未来如何,谁知道呢?”

半晌,楚尚书轻轻点了点,长叹了口气,守业皇帝若是杀伐气重,对臣子和天下万民来说,可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第四百七八章 临危不惧

“是啊。”季天官一声长叹,“从私来说,晋王脾气温和,才具一般,极似皇上,楚兄也看到了,若不是皇上脾气温和,才具一般,哪来的墨相和吕相这二十多年的平安丞相?再说,晋王算是孤身一人,杨家这样的外家……”

季天官轻笑一声,没说下去,说到这里,楚尚书已经极其明白了。晋王这样的脾气才具,这样的处境地步,没有人家来分润利益,可五爷就不同了,就算宁家不伸手,宫里那位宁皇后,只怕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何况,宁家伸了手……宁远来了。

“季兄深思熟虑。”楚天官沉默片刻,冲季天官举起杯子,季天官也举起杯子,两人轻轻碰杯,一饮而尽。

……

宁远穿过园子,跳过女墙,提起斗蓬角掸了掸,放下去再拂几把,整理好咳了一声,潇洒转身抬起脚,差点撞上托着托盘,大睁着双眼瞪着他的水莲。

“你!你怎么在这儿?”宁远吓了一跳,水莲虎着脸,“这话该我问您吧?”

“也是……哈!你这丫头不错,临危不惧,我就知道,你们姑娘身边几个丫头,个个都不错!果然是有其主必有其仆,你去忙,我自己过去就行。”

宁远步子往旁边一斜,绕过水莲就往前窜过去,水莲跟在他后面,“绿梅,快给姑娘禀一声,又来了!”

宁远几步窜到西厢房门口时,李桐掀帘出来,站在上房门口看向他,宁远回身长揖一礼,站起来一边推门,一边拧着身子和李桐说话,“咱们进屋说话,外头冷。”

李桐轻轻唉了一声,沿着游廊走到西厢房门口,也推门进去。唉,难道北边的人就是这么不怎么拘礼?

李桐推门进屋,宁远已经甩了斗蓬,在上次的那张椅子上坐下,看到李桐跟在他后面进来,扭头先看了眼李桐上次从上房耳屋穿过来的那扇门,“外头冷,照理说开春了不该这么冷,你这屋里真暖和。”

宁远扭着头肩,拧了几拧,舒服的叹了口气。

水莲托着托盘进来,将两碗莲子茶放到几上,宁远不用李桐让,伸手端过一碗,几口吃了,连声夸奖,“这莲子茶做得好,你这几个丫头真不错。”

“嗯,回头我替你一人赏五两银子。”李桐端起莲子茶,慢吞吞接了句,水莲噗一声笑出了声,转身示意绿梅准备沏茶。

宁远有几分讪讪,伸手往怀里摸,“今天不用,我带银……”宁远的手在怀里摸了一趟,再摸一趟,李桐抿着莲子茶,斜看着宁远那只在怀里摸来摸去的手,转开话题,“卫凤娘呢?有一阵子没见她了。”

“噢!”宁远见机极快,立刻缩回手,认真回答李桐的话,“皇上说要召大姐回来那天,我就让她去五哥儿身边守着了,她当了几十年贼,特别警觉,身手又好,不瞒你说,我没担心过大姐,你别看她柔柔弱弱的,其实凶残得很,杀人不眨眼,小五不行,我就担心小五,有卫凤娘在他身边,稍稍能放心一点点。”

水莲和绿梅对视了一眼,一起冲宁远撇了撇嘴。

“当了几十年贼……你当着她的面也能这么说?”李桐对卫凤娘印象相当好,忍不住挑剔了句。

“不是我当着她的面这么说,是她当着我的面这么说,当了几十年的贼,这是她很得意的事。”宁远笑起来,“以后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