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女生存法则作者:苏鎏

文案

她的生母,被父亲赶出家门。

她的弟弟,被人视为野种。

她是这个家里最尴尬的存在。

顶着嫡女的身份,却过着连庶女都不如的日子。

这趟穿越,她好像抽到了一支烂签。

内容标签:穿越时空宅斗种田文豪门世家

搜索关键字:主角:宁娘┃配角:楚怀秋,二太太,朗哥,修哥,莹娘,萍娘,简姨娘

☆、归家

宁娘是让人抬进陆府大门的。事后想起这事儿,颇令她觉得有几分尴尬。

她身上的孝服在进门前已被除去,被人随便套了一件粗布夹袄。那衣服已经有些年头了,红色的布料颜色发灰,里面的棉絮隐隐地透了出来,已经不是簇新的白色,而是泛着一股暗黄。

这样的穿戴,别说是陆家的小姐们,就是各房屋里有头有脸的丫头,穿的都比这个要好。

宁娘当时却顾不上这许多。她整个人病得昏昏沉沉,额头上的伤口被包得严严实实,身上被压了两床棉被,屋里还点了个炭火盆。饶是如此,她还是觉得浑身发冷,身子止不住地发抖。

屋子里不时有人进进出出,偶尔有个怯怯的声音总在那里轻轻地喊她。她几次挣扎着想要发出点声音回应一下,但喉咙口就像火烧般灼热,微微一动就疼得厉害。加上她神智也不清楚,略微迷糊了一阵,又忍不住沉沉睡去。

这样醒了又睡,睡了又醒的日子,宁娘也不知道自己过了多久。只感觉身子是越来越暖了,醒的时候比睡的时候多了不少,喝进嘴里的药也知道是苦是酸了,让人扶着去净房的时候不再是云山雾罩,头晕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她知道,自己正在渐渐地好转。或许她与这具陌生的身体,也正在慢慢地契合。

只是对于自己目前的处境,宁娘依旧知之甚少。那些个丫鬟婆子每天来来回回,偶尔也会凑在一起闲聊几句。宁娘支着耳朵使劲儿地听,也不过是听到零星的几个词。

什么“四小姐”,什么“命苦”,还有什么“恶疾”“和离”之类的。宁娘听得不太清楚,她们声音太小,她精力也有限。把听到的这些在脑子里来回地折腾,也不过让她大概弄清楚了一件事情。

自己大约就是她们嘴里所说的“四小姐”,听起来她的命似乎不太好。想想也是,这身体的主人都闹得要撞柱寻死了,这命只怕真是糟透了。

每次想到这里,宁娘都恨不得立时睡过去,永远都不要醒来才好。这个时代与她格格不入,与她原先的生活相差太多,如何在这女人活得十分卑微的年代生存下去,宁娘一点头绪都没有。

想到这些,她头上的伤口就开始隐隐作痛。宁娘抬手揉按着太阳穴,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叹息。

房门却在这时被人从外面推了进来。宁娘心一凛,赶紧把手放回被子里,假装自己还在沉睡,耳朵却支起了仔细听着屋里的动静。

大约是两个婆子走了进来,一个声音爽脆得很,一进屋就开始抱怨:“太太也真是的,这大冷的天还让人修葺青罗居。这下可好,闹出了人命,那冯二一家老的老少的少,一堆人凑到大管事那儿去哭,大过年的,听着多晦气。”

另一个低沉的声音立马喝住了她:“我说庆生家的啊,你小声一点,这话可不能让四小姐听了去。”

庆生家的冷哼了一声,显然很是不屑:“哎呀芳林嫂,你就放心吧。我听四小姐屋里的小丫头说了,那大夫开的药都有宁神静气的功效,四小姐且能睡几个小时呢,哪那么快就醒。你也不想想,若不是这样,这些天咱府里能这么太平?就凭四小姐能在先头夫人的灵堂上做出那种刚烈的事情来,若不下点猛药,这几日府里早就闹翻天了。”

“唉,这四小姐说起来,性子就是硬了些。如今这般的情势,她也该识趣一些才是。若是还跟夫人闹个不休,往后的日子啊,只怕…”

“夫人怕是没这么好的性子由着她闹。那冯二一家哭得再凶,夫人也不过就是打发二十两银子了事。这年头,人命贱如纸。虽说她是正经的嫡出小姐,毕竟身份有别。府里没有亲娘撑腰,就是在老爷面前,说话也不硬气。”

那芳林嫂就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四小姐本该过得比谁都如意,谁会想到能出这档子事情。不过说起来,四小姐带回来的修哥可要比太太屋里的朗哥大上几个月,若是论资排辈,二房的嫡长子只怕是要换人了。”

“瞎说八道什么。有太太在,谁还能越过朗哥去。再说了,那修哥是不是老爷的种还说不清呢,这也算是咱们大晋开国以来的一桩奇闻了。这男女和离本就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这和离之后还能生下儿子的,说出去只怕真要笑掉人大牙了。你且瞧着吧,夫人必定不会甘休,这个修哥说不好,便要被扫地出门。四小姐别说指望着修哥给自己挣脸子,求神拜佛别被他连累便是万幸了。”庆生家的越说越起劲,声音也大了起来。

“我看不至于,太太对四小姐还算不错,那青罗居本就是四小姐原先住的。她离家这些年,太太一直没让人动,如今还让人修葺一番再还给她住。只怕将来对四小姐,也不至于太差才是。”

“你这个人,看事情总是这般浅。太太那是要给自己挣脸子,省得担上个苛待继女的名声,传出去也不好听。不过就是一个园子罢了,咱们陆府这么大,区区一个园子算什么。它青罗居再大,还能大得过太太的正院?那都是做给人看的。”

“妈妈们这是聊的什么,这般有趣生动,倒不如也说给我听听。”庆生家的正说得起劲,冷不防一个清冷的女声插了进来,把屋里的三个人同时吓了一跳。

庆生家的声音一下子就变了:“原来是…芳草姑娘啊。我、我们没说什么,就是说太太让我们把这屋里的楠木太师椅给搬去青罗居。过几天四小姐搬过去后便能…”

“既然如此,妈妈便赶紧搬吧。搬完了也好向太太回话去。”芳草的声音听上去冷冷的,明显是听到了方才两人的对话。宁娘虽然没见着她的脸孔,却能从她的声音里感觉到这个人倨傲。

这应该就是大户人家的游戏规则了。混得好的,哪怕只是个丫鬟,也自有一股凛然之气,比如这个芳草。混得差的,哪怕是个嫡出的小姐,也能被人随意编排,这自然就是她这个所谓的四小姐了。

宁娘的头疼得更厉害了。朦朦胧胧间,屋子里的几个人什么时候走的她都没留意到。她没有料到,那竟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碰上庆生家的和芳林嫂两个人。在那之后,这两人突然就消失不见,阖府上下就像从来没有过这两个人,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宁娘从这件事情上,渐渐也悟出了陆府的一个原则。任何人,不管得势不得势,若是碍了那个二太太的眼,都不会有好下场。这个年头,人命不值几个钱,特别是这些家生的奴才。一个不留神丢了小命,连冤都没处诉去。

二太太是陆府的当家女主人,想要收拾两个乱嚼她舌根的婆子,实在是易如反掌。

只是这都是后话了。当时宁娘脑子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情。那个庆生家的和芳林嫂嘴里的修哥是何许人也。听上去他似乎与自己颇有些瓜葛,是个令二太太非常忌讳的人物。这样一个与自己关系密切却又身份特殊的人物,对自己到底是好是坏,宁娘一时也看不透。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的身子总算是一日日好起来了。过了腊月十五,宁娘已经能自己下床走动,屋里唯一的小丫鬟银红长长地松了口气,终于不用整日里提心吊胆了。

太太把四小姐交给她照顾,若是出了差错,自己只怕小命不保。更何况她原就是四小姐身边的老人儿,自然也是盼着自家小姐能一切顺遂。说到底,再怎么身份尴尬,嫡出的小姐总是比庶出的要好,太太再怎么看不顺眼,将来挑姑爷的时候也得顾着陆家的颜面。

银红的想法很单纯,跟着小姐跳离陆家,一起去到姑爷家,再由小姐做主找户人家嫁了,她这一生也就无所求了。她没那些大丫鬟的野心,什么通房什么姨娘,都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只要结束这种整日里提心吊胆的日子,就已经够了。

宁娘跟银红几日接触下来,也有些摸透了这丫鬟的脾气,知道她不是个好高骛远的性子,人比较踏实稳重,很对宁娘的胃口。这屋里时常就她们两个人,其他的丫鬟婆子们在她醒的时候一般不进这个门,像是有意避着似的。听银红说,她们都是临时被二太太派来这里照顾她的,以后的去向还不清楚。宁娘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她们是怕与自己走得太近,到时候就真被送到她身边来当差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哪怕是下人,也都寻找着高枝儿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她这里显然不是什么有前途的岗位,没人愿意来也在情理之中。

宁娘也不介意,只是每日里跟银红闲聊,想从她嘴里多套些信息出来。从前的事情,她自然是不记得了,银红倒也没大惊小怪。小姐本就伤了头,又失了至亲,一下子想不起以前的事情也是有的。宁娘问什么,她便说什么,一点儿也没藏着掖着。

“我前儿个听人说,有个叫冯二的被派去青罗居,不知是出了什么事儿,闹得他们家人来府上哭闹?”宁娘坐在窗前的矮几边,手里翻着一本银红不知从哪里弄来的册子。那上面歪七扭八地写了不少诗词,显然是有人在抄写前人的诗作。宁娘费力地扫着上面的字,说话的语气却很平静。

银红一听这话儿,话匣子便开了,先是叹了一声,随后便解释道:“太太说小姐回来了,让人把青罗居修缮一番。偏偏这瓦工府里的人做得都不太顺手,便从外头雇了个散工冯二来。这不一进腊月便是连日大雪,那冯二爬上堂屋除雪的时候不小心一脚踩空跌了下来,不巧摔着了脖子,人便这么没了。听说他家里只得一子年纪尚右,他媳妇领着孩子父母上大管事那儿哭去了,闹得太太好不高兴,原说要给冯家五十两银子的,当时便改成二十两了。那冯家原是想哭一场能多要一些的,没成想…”

这个传说中的二太太,看来也不是个大方之人。宁娘不禁替那个冯二感到可惜:“说到底,还是我害了他,若是不修青罗居,便不会有这事儿了。”

对待人命,宁娘可比古时候的人重视得多。

“小姐怎么说这种话,是那冯二运气不好,与小姐有什么关系。”银红端了杯清茶过来,这屋里要什么没什么,连茶叶都得省着点喝。银红将青瓷蛊搁在一旁的矮几上,扫了一眼那本册子,劝道,“小姐身子还没好全,这书不看也罢。”

“无聊乱翻翻罢了。你这是从哪儿得来的这书?”

“记不清了,想是哪个哥儿从前用来练字的,用过便扔进杂物堆了。我也是前几日在耳房整理东西,才理出这些来的。”

不要的东西都堆到她屋后的耳房里,瞧她这“嫡出”的小姐日子过的,可够寒酸的。宁娘自嘲地撇了撇嘴,继续这个话题:“是哪个哥儿,朗哥吗?”府里有几个哥儿她并不清楚,但除了修哥外,她只知道还有个朗哥。

银红一听这话,脸上笑意便浓了起来:“那自然不会。朗哥书读得极好,一手字也写得漂亮。我听太太屋里的胭脂姐姐说,朗哥那一手字,就连先生都不住夸奖,说是极为难得呢。”

宁娘有些意外银红的表现。平日里提起太太那边的人或事来,银红总是一副小心翼翼又隐忍的模样,鲜少像今天这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看起来,年轻的哥儿对姑娘们,总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宁娘装作不经意地翻了一页纸,语气平淡地问道:“银红我问你,修哥这几日人在哪里?”眼下宁娘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人的去向了。前几日那个怯怯的声音大约就是修哥的,只是这些天她身子渐好,反倒不见这孩子的踪影了。

银红一听她问起修哥,方才一脸的霁色立马消失无踪,整个人变得有些无措,喃喃了半天才勉强道:“小姐,太太说,您这几日身子不好,不让修哥来打扰您。暂时把修哥留在了…”

“哪里?”

“留在了芳姨娘那里。”

这个芳姨娘,宁娘听银红提起过。她本是太太的陪嫁大丫鬟,因性子柔弱容貌却出众,被太太做主让陆二老爷收了房。听说那芳姨娘是府里一等一的老实人,修哥在她那里,日子应该不会太难过才是。

只是,她来府里已多日,醒着的时候却一次也没见过修哥。若非这孩子天性凉薄,那只能说是二太太想着法子要将他们两人拆开了。宁娘从那天庆生家的和芳林嫂的交谈里,多少猜出了一些。这修哥只怕是与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但他现在身份尴尬,尚未得到陆家的承认,在这个家里的处境,只怕比自己更难熬。

想到这里,宁娘便叹了一声:“也不知何时能与修哥见上一面。”

“快了快了,再过几日便可以了。太太说,年关之前要把这事儿给定下来的。”银红见宁娘情绪低落,急于安慰她,一不留神话便冲出了口。

“定什么事儿?”

银红一张脸胀得通红,紧张地朝窗外看了一眼,然后伸手将窗户严严实实地合了起来。她本不想再多说什么,但见宁娘一脸认真地盯着自己,知道这一桩是躲不过了,只能凑到宁娘耳边,轻声道:“太太说,要赶在年前…滴血验亲。”

作者有话要说:太久没写文,有点手生了,笑。

☆、二太太

这玩笑可开得有点大!

宁娘几乎要露出一个不屑的笑容,但她还是硬生生地忍了回去。她突然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年代,滴血验亲并不是什么可笑的事情。这既不是一个玩笑,也不是一场闹剧,而是令人深信不疑的一种手段。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DNA是检验两个人是否有血亲关系的最好方法。滴血验亲之类的法子,不具有任何科学性,准确率也相当低,几乎不能用来判定两人之间是否是血亲。

但DNA技术,也不过就存在了几十年。在如今这个出门还靠马来拉的年代,似乎只有滴血这一种方式。而且人人对它深信不疑,得出的结果几乎就是板上订钉。

宁娘突然有些紧张起来。拿这么不靠谱的一个法子来决定一个孩子的前途与未来,这简直就是一场赌博。修哥的身份如此特殊,即便验出他真是陆二老爷的亲生子,往后在府里的日子也是举步维艰。若是验出不是,只怕二太太转眼就会杀人灭口。

留着修哥在,早晚是个祸害!

宁娘虽然还没与二太太正面接触过,但从银红的字里行间已经能感觉到这个女人的行事做派。她既生育了嫡子朗哥,又怎么会让任何人成为朗哥继承家业的绊脚石。宁娘虽然初来乍到,对这个年代的东西知之甚少,但她对人心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当威胁到自己利益的人或事出现时,人往往会变得很疯狂。

现代社会里那些个子女争产夺利的事情,难道她还见得少吗?往往一套小小的三居室就能让几个儿女打得头破血流,别说是陆家那么大的财产家业了。多少人眼红,又有多少人想来分一杯羹。汤就这么多,喝汤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陆二老爷官居浙江按察使,是个正三品的大员。他既出身名门,累官多年家产必然颇丰,除了他们目前住的这套占据了整条街的宅院外,手里何止良田百顷、商铺林立。这样的一份家产,放在谁眼里,都不能做到视而不见。

一时间,宁娘也有些没了主意。她与修哥虽素未谋面,但她毕竟占了这具身体,是他名义上的胞姐,眼看他陷入如此境地,自己怎能不出手拉他一把?

可要怎么拉,宁娘却是没了主意。滴血验亲这种事情,她连见都没见过,何况是想法子破解。也不知现在再念几遍经有没有用。好歹得闯过了这一关,才能思量后面的事情。若连立身之本也没有,哪里还能谈别的。

银红见宁娘脸色不太好看,忍不住宽慰她道:“小姐莫要操心,这滴血验亲只怕也是走了过场儿。听说老爷在先夫人临终前已认下了修哥,想来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了。”

哪里有那么简单。宁娘心里长叹一声,古人对血统相当在意,修哥若是女子倒还好说,二太太或许咬咬牙将来赔点嫁妆便是了。偏偏修哥是个男子,又是前头的陆二太太所生,若是承认了他,将来分家时可是要伤筋动骨的。要不然她又怎么会想出滴血验亲这种法子。若是二老爷真的对修哥的身份没有怀疑,又怎么会同意二太太这么做?

说到底,二老爷心里也没底。宁娘想起前些时候庆生家的说的那番话。修哥是生母与二老爷和离之后才有的孩子,这是谁的种还真说不好,会让人怀疑也在情理之中。如今她只盼到时候滴血时真能有神明保佑,只要两人的血相融,修哥便还有转机。不然…

一连好几日,宁娘的心情都有些阴郁。滴血验亲的日子定在了腊月二十,那一日一大早,宁娘便让银红给自己梳妆一番。二太太让人送来了几套半新不旧的袄裙,她还在孝期,不能穿红着绿,便挑了件宝蓝的穿上,又让银红给自己挽了个单螺髻,早早地就去了二太太那里请安。

验亲之事由二太太主持,二老爷据说府衙里有事,晚些才会来。宁娘听到这一安排,心里总算舒了半口气。至少在二老爷的心里,对修哥这个儿子还是比较认可的,即使有所怀疑,也只是人之常情。他既敢放心大胆让二太太去试,自己只是走个过场,那便是认定了修哥就是他的儿子,不怕会闹出什么见不得人的结果来。

若宁娘真是个古代女子,在得知父亲这般的态度后,心情想来会大好。但她既知滴血验亲的荒谬,又哪里高兴得起来。一路上由银红陪着去正院请安,脸上的表情一直绷得有些紧。

银红以为她是对二太太心有怨忿,不由劝她道:“小姐好些日子没见着太太了,一会儿请安的时候多陪着太太说会儿话吧。”

“嗯,我知道了。”宁娘随口答应了下来,也不便跟银红解释更多。她倒不怕二太太嫌她话少,只怕二太太也不愿意跟她多说些什么。要不然她回府这么多天,二太太一直没传她去说话,借口她身子不好,连早晚的请安也给免了。说穿了便是不想见她。今日因是与修哥有关,这才唤了她去旁观,也算是做足了规矩,绝了她借题闹事的机会。

宁娘心里有些乱,只能借着去看路两边的风景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陆二老爷的这套官邸占地极广,从她临时居住的偏院到二太太住的正院,少说也有好几百米。她绕过一片冬青树林,又走过荷塘上的一座石桥,拐过好几个院子,穿过数不清的垂花门和抄手游廊,直走得她头晕眼花,几乎要迷失在这亭台楼阁间,才最终停在了正院的大门前。

也不知是今日情况特殊还是怎样,正门前竟还垂手立着两个婆子,原本表情肃穆含胸低头,一见宁娘她们二人到来,这两人便立时活了过来,急巴巴地迎了过来。一个圆脸的婆子向宁娘微微一屈膝,算了行了个礼,随即便道:“四小姐来了,太太正在屋里等着您,快随我进去吧。”

她说这话的时候,另一个瘦高个的婆子便去拉银红,显然是得了二太太的令,只许宁娘一个人进正院。

连个丫鬟都不让带,还真是什么“武器”都不给,打算让她赤手空拳对付她那“大炮火器”?

人在屋檐下,宁娘很识趣地没有争辩什么,客气地冲那婆子笑了笑,开口道:“那便有劳妈妈了。”

府里的人大约都知道了宁娘撞柱寻死的事情,也都知道她自醒了之后脑子便不大好使,从前的事情都忘了个一干二净。那婆子一面往前引路,一面便自我介绍:“奴婢是太太屋里管杂事的,夫家姓何。四小姐大约是不记得了,从前的时候四小姐来给太太请安,白日里总能撞见一两回的。”

宁娘便掏出个帕子擦了擦额角,露出了抱歉的笑容:“我近日身子不大好,一时记漏了,何妈妈莫见怪。”

“哪儿的话,四小姐离家多时,记不住老奴那也正常。”

“是啊,一晃这么些时日过去了,好在终究是回来了。”

何妈妈的脚步一滞,回过头来望着宁娘,像是有些猜不透宁娘的意思。宁娘冲她微微一笑,也不催促,倒把何妈妈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讪笑了两声又回过头去继续领路。她略一琢磨便明白了宁娘的意思。

说到底,这里毕竟是宁娘的家。二太太再怎么当家得势,这个家也姓陆,四小姐也姓陆。这一笔写不出两个“陆”字,二太太不喜欢四小姐,怎么糟践她那是主子们的事情。但她一个小小的婆子若也想趁势踩她两脚,那还得问问自己的后台够不够硬。

今日修哥若是认成了亲,将来四小姐在府里的地位便会水涨船高。即便修哥没认成亲,四小姐总还是老爷亲生的,老爷怜她生母早逝,又在外吃苦多日,想来也会对她多为照拂。

一时间,何妈妈后背冷汗直流。好在自己刚才点到即止,没说什么太过头的话。若是一个不留神说多了,难保日后四小姐不会记在心上。六十年河东六十年河西,只要是主子,谁还保不准没个翻身的机会。陆家的荣华富贵除了靠儿子去挣去拼外,女婿们也同样关键。

若是老爷做主将四小姐嫁了个好人家,回过头来给她撑腰的话…何妈妈越来越不敢往下想了,想多了总觉得渗得慌。任何时候,安分守己这四个字牢记心中,总是没个错的。

她这么琢磨着,人正好就走到了堂屋门口。早有穿着缃色短袄的小丫鬟走上前来,要给宁娘掀绒布帘。何妈妈却抢先伸了手,掀了帘子冲宁娘道:“四小姐快请进吧,外头凉。”

宁娘冲她略一点头,不紧不慢了踏了进去。一走进屋里,一股暖意便迎面而来。这外头天寒地冻的,湖面上都结了层薄冰,屋子里却是春意融融,这身袄裙穿在身上,倒觉得有些捂得慌。

迎面一个身形高挑的少女走了过来,一件碧色的小袖对襟褙子穿在她身上,显得很是端庄。不知怎么的,宁娘看到她,立马就猜到了她是谁。

那少女脸无表情冲宁娘点了点头:“四小姐请随我来,太太正在里屋用茶。”

她一开口,宁娘更确定了她的身份。这般冷冰冰的人,配上这个声音,必定是那天来屋里教训庆生家的和芳林嫂的那个芳草。这人看上去在二太太面前有些得势,不苟言笑的态度虽让人无法亲近,倒也不招人讨厌。

二太太屋里的人,对她笑得过分殷勤的,反倒令宁娘不安。倒不如就像这芳草一样,敬而远之才好。

敌人在明好过在暗。

宁娘随芳草往里屋走,透过那长长的绣金薄纱,宁娘只看到一个女子的身影端坐在那里。她似乎正低头品茶,待到芳草掀起纱帘,她便正好抬起了头,与宁娘迎面撞了个正着。

传说中的二太太,原来竟是这般模样。

宁娘忍不住在心里腹腓了一下,却不及多想,快走几步上前,冲二太太盈盈地施了个礼,口中柔声道:“女儿宁娘,见过母亲。”

二太太极有涵养地点了点头,指了指她下首的一张檀木椅:“坐吧。”又吩咐人给她上茶。早有机灵的丫鬟捧了茶过来,放在宁娘旁边的小几上,轻手轻脚地退了下去。

屋内虽然和煦如春,气氛却极为紧张,像是一根绷到了极限的弦,微微一用力便能扯断。

宁娘谢过二太太,捧了茶蛊在手,细细地用茶盖去抹面上的浮茶与泡沫,眼睛一直盯着面前的青石地面,没往二太太那里看一眼。

从头到尾,她也只在掀帘的一刹那,看清了二太太的几分长相。没想到,二太太竟生得如此之美,与宁娘想像中的形象千差万别。

她前世读各种古代诗书,印象中的官太太大约都是眉目平常神态端庄,谈不上有多国色天香,顶多也就是五官端正罢了。所以那些老爷们才会纳一房又一房的妾氏,宠着那些个绝世美人,而把正妻冷落在一旁。

可眼前这位按察使夫人,容貌真是少见的出众。听说她为二老爷生有一儿一女,想来年纪也近三十,却是看着如二十出头的少妇。宁娘喊她“母亲”的时候,着实有些为难。想想她真实的年纪,也未必比这二太太小多少,不过是托生在了这具十二来岁的身体里,才勉强能称眼前这妇人一声“母亲”。

听银红说,二老爷纳了好几房妾氏。有这样的美丽佳人陪伴在侧,竟还不忘左拥右抱,这个二老爷真可谓是个典型的旧时男子。

一时间,宁娘倒有些同情起这位二太太来。女子再美,生错了年代也是惘然。就二太太这模样,若是晚生个几百年,只怕多少男人会蜂拥而至,何至于还要困在内宅里与其他女人斗到死。

宁娘一面拨茶一面胡思乱想,就听得二太太继续说道:“你身子还没好透,本不该找你过来。只是今日之事与修哥有关,又事关陆家的体统,故我差人把你叫了过来。几位姨娘一会儿也会来,人多也有个见证。你也顺便见见她们与几个姐弟。你离家这么些日子,只怕已是不记得他们了。多与姐妹们处处,对你身子有好处。”

她的声音有着显见的疏远,不出宁娘所料,二太太相当不待见她。连这面子上的功夫也懒得做,说起话来一板一眼,丝毫没有亲近感。

宁娘只当没听出她的疏离,轻轻放下茶碗,站起来微微行了个礼,始终没有抬头:“母亲说的是,女儿记住了。”

二太太又伸手令她坐下,刚待开口说点什么,何妈妈便进来道:“太太,修哥来了。”

宁娘终于忍不住抬头,向门口望去。芳草领了个刚过她腰的瘦弱男孩走了进来,还没说什么,那男孩便挣脱了她的手,直直地冲宁娘跑了过来,一头扎进了宁娘怀里,嘤嘤地哭了起来。

“姐姐,我,我害怕。快带我离开这里。他们,他们都要害我是不是?”

作者有话要说:

☆、验亲

这话问的,简直让宁娘不知该如何回答。

即便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二太太想要除掉修哥,可当着二太太的面,她哪里能承认呢?修哥却还是孩子心性,两只手紧紧地攥着宁娘的衣袖,片刻也不敢放。一双眼睛不住地往二太太那里瞄,每看一眼就往宁娘怀里扎进一寸,就像二太太不是个美艳少妇,倒似个吃人的老虎似的。

宁娘摸了摸修哥的头,轻声安抚了他几句,起身向二太太告罪:“母亲不要生气,修哥自小养在屋里,身子又弱不怎么出门,见着面生之人便会害怕。回头我会好好管教他,请母亲不要与他计较。”

二太太倒是没有变脸,不管听着什么,都是一副平和的表情,只是拿眼角的余光扫了修哥一眼,眼神瞬间隔凌厉了几分。只是这凌厉一闪而逝,她随即又恢复常态,甚至还冲宁娘微微一笑。虽然这笑明显只浮在脸上,但好歹算是全了大家的面子。

“我听说修哥有不足之症,想来姐姐对他多有宠爱,不妨事。”这是宁娘进屋以来,二太太第一次提到二老爷先头的夫人。按照大晋的律法,宁娘的生母与二老爷和离后,二太太才进的门,算起来两人是平妻,地位不分大小。二太太既不是妾,也不是继室,而是明媒正娶的夫人。只是这“元配”二字,她终究是用不得了,提起宁娘的生母时,少不得也得唤人一声“姐姐”。这种尴尬的身份多少也令宁娘清楚,二太太无论如何也不会拿他们姐弟视如己出。要怎么处理好这微妙的关系,宁娘颇为头痛。

她只能顺着二太太的话头继续道:“娘因修哥早产,对他是娇惯了些,宠得他有些使小性子。”

这些事情都是宁娘自己琢磨出来的,看修哥这瘦弱娇小的样子,就知道他必定不是足月出生。再看他眉宇间的怯弱胆小之色,可以想像得到,他自小一定是整日被关在屋里,鲜少与人接触。

不过被修哥这么一闹,宁娘倒觉得未必是个坏事。修哥表现得越不成器,越不出众,对二房的嫡子朗哥的威胁便越小。只怕这些天二太太也摸透了修哥的性子,知道他是个胆小幼稚的,一颗悬着的心多少也该放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