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送走了卢兴业,丁修节一家也打算收拾一下休息了。

不过,还没有等关门呢,已经去了田里的米林又匆匆的回来了,见他一回来米氏便问:“是不是晚上太冷了?我给你弄点褥子去,虽然现在秋老虎还没有散,可是这晚上到底有些凉。”

米林一脸的着急:“姐啊,现在哪里还忙得赢睡觉啊!现在是有大事了啊!”

见米林那满脸的焦急,丁修节的心也提了起来,他问道:“这是怎么了?怎么跑得一头大汗的。”

“我觉得那玉米和土豆是不能在这样了,这两天白天黑夜的来转悠的人太多了!你看看我就是今天下午去了丁大姑家吃了一顿晚饭,这回去,我就看见玉米被人给掰了好个!”

丁修节的眉头也皱了起来:“那你说现在怎么办?”

“我估摸着反正这两天也算是成熟了,干脆就收了吧,与其全部在地里逗得大家眼馋,倒是不如收进自己家的仓库放心。”

在栽种玉米和土豆方便,米林算是熟练手,丁修节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既然现在米林这么说,丁修节也就大手一挥道:“好!明天我就去将家里的人都叫来,我们明天就收这玉米和土豆!”

当丁小桥得知家里要收玉米和土豆的事情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了。

吃早饭的时候,她看见丁修节一身的短打衣裤,不光光是他,家里的个男人不管大小,就连丁五郎还有丁七郎全部都是一身的短打衣裤,就连曹宿生也换上了干活的衣裤,不由得奇怪:“我们家今天收粮食?”

“今天收玉米和土豆。”丁七郎喝了一口粥,一边吃着刚刚出锅的白面大饼一边抽空回答了丁小桥一句。

虽然这个时间跟丁小桥估摸的时间还差天,但是如果全部都集中到一起收庄稼的话肯定是时间不够的。现在将收获庄稼的时间岔开其实是一件好事,至少不会再收稻谷和高粱的时候忙得人仰马翻。

不过丁七郎下面的一句话就让丁小桥的心提起来了,他说:“小舅舅说,昨天晚上有人掰我们的玉米了。”

虽然早就有这样的心里准备,这种种在田地里的庄稼,又没有人见过,被人顺手摸个是当然的,可是当听到的时候,丁小桥的心里还是很不是滋味。这就好像是自己家辛辛苦苦养了一个大姑娘出来,还没有等到给她找婆家,就被不知道那个登徒子给欺负去了,这种感觉简直太憋屈了。

所以丁小桥也积极起来,她脱掉了身上米氏才给她做的裙子,换上了干活的衣裤,找了一定斗笠扣在了头上,毫不犹豫的跟着家里人下地去了。

这一回丁家人收庄稼的目标可是在一天之内全部干完,所以,这任务还是很重的,除了米氏和罗氏这两个身体不好的在家做饭,送饭,就连丁八郎、丁小梁也跟着下地了。

大概是这玉米和土豆实在是太过稀奇了,丁家下地收获的消息自从他们下地开始就传开了,没有一会儿工夫,这一村子的人全部都跑到了他们家的菜地边上围着看,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弄得一家人实在是有点惴惴不安。

看着一家人收获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一起过来看热闹的里正总算出来说了句话:“哎呀,老三你可别怪我们,这不是稀罕嘛,你们这到底是从康国弄回来的什么种子,我们都等了一年了,现在好不容易盼到你们开始收,可不是要看看的看看。”

丁修节只能点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

这一村子的人自从春天这玉米和土豆的苗下地的时候就知道他们从康国弄回来了不一样的种子,所以这好奇心就出来了。就算他们是一些小老百姓,但是这消息也不算是闭塞,人人都是知道的,现在这附近的国家里,要说哪个国家的农业最发达,当之无愧的是康国啊。

康国不但收获的粮食多,而且他们的粮食品种也很多。

不过,就算知道这些也没有办法,毕竟这云通离康国山高皇帝远,这要弄到种子实在不容易,更不要说,这玉米和土豆两种种子在康国是根本不允许带出来的,就算去到那里想要得来也是不容易。

而丁家这种子也得来的很不容易,那可是米林乎搭上了自己的小命才弄回来。

就算是村子里面的人不知道中间的弯弯绕绕,光是看这些长出的玉米杆子上挂着密密麻麻的果实也是知道这些种子定然是珍贵的。

所以更是一个个都翘首以盼的等着丁家收获了,看看到底有多少的亩产,要是亩产高的话,明年就从丁家买点种子来种一下。

人人都是打着这样的主意,这就导致听说丁家开始收东西的时候,一村子人老老少少便围了上来。

就这样在密密麻麻的围观当中,丁家一家子便开始收玉米、挖土豆。

别看这地不大,人也挺多,不过,这收玉米和挖土豆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活,最后丁修节索性叫了个和自己处的好的汉子下地来帮忙。

多了四五个壮劳力,这收获的速度明显就快得多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这两块地里的玉米和土豆全部都收完了。

曹宿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了一个算盘来,又拿了一张草纸,和一支丁小桥平时里用的炭笔开始计数。那边丁修节从里正那里借来了村子里收庄稼时候用的大称开始对收下来的所有的东西开始过称。

其实不用过称,光是看见那堆在地里面跟两座小山一样的玉米和土豆,这围观的村民就已经激动的议论起来,不过大家现在还是很能按捺得住自己的情绪。虽然这两种庄稼看起来亩产不少,还不知道味道如何呢。

这边,村民正在眼热并且犹豫着,那边丁家的过称的速度一点都没有慢。

丁小桥也紧张的坐在曹宿生的边上,看着他一次次的在那张草纸上用炭笔记下了每次报上来的斤数。

对于计算亩产,最辛苦的就是称重了,虽然有那么多强壮的汉子帮着称重和装进麻袋,可是等地上这些玉米和土豆全部都称完的时候,天色已经被夕阳染成了金红色。

在这样的金色之下,所有人似乎都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们全部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曹宿生手里的算盘上。

曹宿生的算盘打得很溜,丁小桥没有办法想象,这样一个曾经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少爷到底在战场上经过了什么,才能将这下九流的商家算盘打的如此的熟练。

杂木的算盘珠子敲击在一起,发出了噼里啪啦的脆响,停在丁小桥的耳朵里就好像是珍珠落在玉盘里一样动听。这是属于丰收的声音,这是世界最美妙的声音。

曹宿生在很快的算完了一次之后,他的脸上露出了一种奇怪的惊讶的表情,这让丁小桥有点担心,连忙问:“曹先生,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曹宿生没有说话,只是摇摇头,然后继续的又开始拨动起算盘来。这一下子不光是丁小桥的心悬了起来,丁家人所有的心都提了起来,就连周围围观的村民们的心也高高的悬了起来,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居然让曹宿生还要再算一次。

那噼里啪啦的声音虽然动听,可是丁小桥却紧张的牙齿都抖了起来了。这里那么多人,她不好用阿拉伯数字来进行计算,而她的心算能力实在是不行,所以,就只有全部依靠曹宿生的算盘了。

很快,曹宿生又算完了一次,然后他看了看算盘上的数字,又跟上一次记下来的数字对比了一下,确认了两个数字是一样的之后,他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道:“我的妈呀,我还以为是我自己算错了呢!”

“怎么样!多少多少!”丁小桥急忙问道。

“这三亩的玉米总共收了三千九百四十六斤,平均下来一亩能有一千三百多斤呢!而这些土豆虽然只有一亩,可是也有一千一百六十了!”曹宿生乎是惊叫起来。

这个数字报出来,不光光是丁家人一片惊讶,就连周围的村民们也是一片哗然。

现在由于种子和种植技术的各种因素,现在的粮食并不能像是现代的杂交水稻一样亩产达到千斤,往往最好的年头,一亩谷子也只能收个八百斤,而现在这两种粮食只是随便种种,居然就能收获到亩产千斤以上,这怎么能叫人不激动。

当下,就有很多人就要跟丁家来订种子了,可是在丁修节说话之前,曹宿生先就摇摇头说:“大家先不要着急,因为这种子的来头跟上头有些关系,所以,现在我们也做不了这个主,得先报上去才行。”

曹宿生这话本来就说得半真半假,不过丁小桥也是极为赞同这个说法的,毕竟他们的种子来路并不正,算是非法进口,这要是被查出来,会不会被这个上面的人惩罚就不好说了。

丁小桥不了解现在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既然曹宿生已经说了这个话,他们一家人也全部顺着曹宿生的话,拒绝了众人。

第236章 玉米和土豆

收拾了东西装进了仓库之后,时间已经到了掌灯时分。一家人就在丁修节家里用的晚饭。

正是因为今天将所有的玉米和土豆都收了回来,所有人心里都放了下来,吃饭的时候格外的香甜。

而丁小桥早就在玉米和土豆收回来了第一批的时候,就佯装不知道怎么吃的样子问过了米林之后,就立刻捡了不少两种作物用小竹筐背着送回家去了。

这玉米才刚刚收了回来,用来煮是最好的,虽然稍微的有些老了,可是那玉米中间香浓的味道让丁小桥在掰玉米叶子的时候就已经口水要落下去了。

至于土豆的吃饭就更多了,不过今天人多,丁小桥还是选择最常用的方法,将它们统统的削了出来,然后和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炖在一起,做成了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一些便做成的炒土豆丝。

全世界人民都喜欢吃土豆,所以,对于土豆吃法的研究也是十分深入的,而在现代的时候,丁小桥也是极喜欢吃土豆的,现在一想起那些曾经吃土豆,她就觉得肚子饿得要命。

晚上吃饭的时候,才一上桌子,大家就已经被桌子上的菜色吸引了。当然,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那一个个煮出来的玉米,他们被放在了一个小筲箕里面,每一个都颗粒饱满,呈现了深黄色,带着一种淡淡的清香。

“就是玉米?”丁修节首先先拿起了一个看向了米林,带着一种好奇的询问。

“嗯,这就是玉米,先尝尝!在康国的时候我可是经常是这个东西,不过在我们庆国还真是头一次呢!”米林搓了搓手也拿起了一个,他一脸垂涎欲滴的表情大大的愉悦了丁小桥,“想想看可真是馋的慌啊!”

丁小桥背回来大概三十个玉米棒子,米氏罗氏全部都给煮了,这一人一个轮了一圈下来,就一大半都没有了。

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将这玉米往最里面塞了进去,那种玉米特殊的味道既陌生,又带着粮食特有的温暖和安宁立刻就充满了所有人的心,充满了所有人的胃。

所有人乎都异口同声的感叹道:“真是太好吃了!”

特别是丁小桥她激动得都快哭了,真是太不容易了,能在这个时代吃上了香喷喷的玉米。康国的那位前辈,那位老乡,我可是真心真意的谢谢你啊!

除了玉米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之外,更让大家觉得神奇就是这土豆了。说起来,土豆本身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可是土豆有一个最为特别的特点,那就是无论和什么食材弄在一起成菜,它都能吸收了对方的味道,可是又不会喧宾夺主的盖过对方的味道,真是一道万能的配菜啊。

土豆块和红烧肉炖在一起,长时间的炖煮,让它那些被刀切过的棱角变得模模糊糊,在灯光下一看,它已经完全吸收了肉汁和酱油的颜色,格外的刺激食欲,而那一颗颗沙状的土豆粉末则晶莹剔透,像是细腻的沙粒一般。

土豆是肉食最好的载体,那已经被肉汤熬煮的绵软的土豆放进了嘴里,用舌尖稍微的一碾压,就已经变成了一片杂糅着肉汤的糊糊,再加上土豆本身的质感,那味道简直是让人不能抗拒的。

除了炖煮红烧肉里的土豆,还有一片炒土豆丝。

在大铁锅里被翻炒得喷香的土豆,跟别的菜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似乎越吃越香,越吃越想吃。不过是最平常的个家常菜,在增加了玉米和土豆这两种新的粮食之后,变得非常抢手。

每个人都在低头吃饭,筷子飞快,生怕自己吃的太慢了,这桌子上的东西都没有了,直到等到所有人都吃了个半饱之后,大家才抽出了空开始聊天。

丁修节问:“米林,你不是说这两种东西都可以当成粮食吗?我看看现在也就那个玉米勉强可以当成主食,这个土豆实在是算不上主食啊。”

米林却笑:“这是因为做法不一样啊。”他先说着玉米:“这个东西我们现在是刚刚从庄稼地里收回来,自然是煮着吃最好吃了,可是要是吃不完的,就要放在太阳下面晒干了,在从这玉米棒子上面搓下来,接着放在磨盘里碾成了玉米碎,就可以当粮食吃。玉米碎可以和大米搀和在一起煮成干饭,也可以煮成稀饭,还可以跟高粱、豆子煮成粥,而这种东西搀和在一起煮可就相当顶饿,别看是粥,吃了这东西就算是下地干活也是很有力气的。”

“要是将玉米碎再碾成玉米粉就更好了,我们可以用来搀上一点的白面来贴饼子还能做馒头,还可以跟高粱混在一起做成窝窝,那个味道真是叫一个香!”

米林的介绍让桌子上所有人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明明都已经吃得挺饱的肚子怎么好像又觉得有点饿了呢?

“不过这东西里面有个玉米棒子,玉米水分也挺多,虽然现在亩产有一千三百多斤,我估计去掉这两项,亩产也只能有一千斤多一点。”

“一千斤还能怎么地!你还嫌少咋地!”丁修节一拍大腿,“现在最好的地最好的年份最好的肥料最好的庄稼汉子一亩地种出来的谷子能有八百斤就谢谢老天了,一般也就四百多斤五百斤,顶多六百斤,现在这玩意能多出了尽一倍来你还嫌少吗?”

米林嘿嘿一笑,接着又说那土豆:“这个土豆也是个挺奇妙的东西。这玩意我在康国见他们主要是用来当成菜吃,不过,这个东西也能直接下锅用水煮熟了便可以当粮食吃。按道理这个产量不会只有这点的,主要是我带回来的种子实在是太少的,我便只能稀稀拉拉的种,明年选好的种子种下去,我估计这产量就算不多翻一番,多个五六成那也是可能的!”

“这东西也可以当粮食?”米氏惊讶的瞪大了眼睛,今天这土豆是她切的,也是她削的,那刚刚被丁小桥拿回来的土豆一个个就跟灰老鼠一样,根本就看不出来什么特别来,根本就没有想到它们的味道这么好,不仅仅如此,而且这东西还可以当成粮食,实在是让米氏不敢相信了。

“可不是,这玩意可是要比红薯顶事,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吃下去不放屁啊!”米林哈哈的大笑起来。

这些话上不得厅堂的粗鄙的话在农家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大家谁也没有当成了一回事,反而全部都跟着大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之后,丁修节终于想起来了最重要的事情,他转头看向了曹宿生道:“老弟,今天那么多乡亲都管我们要种子为什么你不给呢?”

曹宿生微微一笑:“不是不给,这东西能产那么多粮食怎么可能捂得住,也不可能只让我自己一家来种,不过,我们私下给了乡亲跟通过官府给了乡亲可不是一回事。”

这个到底谁都明白,可是之间到底有些什么不同就不是每个人都明白的了,至少米氏罗氏这些一点世面都没有见过的妇人就是不明白的。

丁风儿因为给大户人家当过小妾,所以这些里面的事情多多少少的明白一些,现在听见曹宿生这么一说,她就略微有些明白了,她道:“曹先生的意思是?”

“五郎虽然只念了一年,但是他的悟性好,平时里又肯下工夫,我觉得今年秋闱的时候可以去考考童生。不管能不能考得上,如果这个时候家里面有了这样一件的脸的事情出来了,对于五郎和家里都是极好的。”

丁修节他们一辈子都是跟徒弟打交道,就算是出去当了六年兵,那也只是上阵杀敌,根本就不是玩这种心脑子的人,何况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们想也想不到,现在听到了曹宿生这么一解释这才恍然大悟,然后忍不住拍着曹宿生的肩膀说:“老弟啊,这种事情真是要不是有你在,我们这些人一辈子都想不到的。”

曹宿生前一段时间也收了丁八郎做徒弟,现在他的目光在三个男孩子的脸上扫了过去之后,笑了笑:“这人孑然一身,没有什么牵挂,可是有了这三个徒弟,自然是要为他们好好打算的,不然的话,也枉然听他们叫我一声师傅。”

曹宿生的话是发自肺腑,除了让三个吃饭的孩子立刻就放下了碗筷,站了起来,退后一步冲着他深深的作了一个揖,异口同声的行礼道:“谢师傅!”

同时也让丁修节和丁修义分外感动,人却什么都不说,只是端起了酒杯,便开始大口的喝酒。

那边个义结金兰的兄弟在喝酒说话,这边米氏和罗氏已经手脚利索的将厨房给收拾好了。做完了这些活计,米氏给丁修节使了一个眼色,丁修节冲着她点点头,她这才朝着米林的子里去了。

米林今天算是最累的人,除了帮着收粮食之外,他的心还一直悬着,生怕这些东西收来并没有他在康国听到的那么好,又担心有人从中偷偷的顺走一些,现在这粮食全部收回来之后,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吃完饭也就没有跟丁修节他们继续喝酒而是自己去专门用来洗澡的子里好好的洗了个澡,换了一身衣服就准备早早的睡了。

第237章 接待

对于米氏的到来,米林显得有些诧异:“姐,还有事儿?怎么这么晚还过来?”

米氏过来自然是有事情的。更多精彩小说请访问她最是心疼这个弟弟,不但小小年纪就被父母赶出了门去自谋生路,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娶媳妇的意思。现在爹妈不管的事情,她这个姐姐自然是要管的。

只不过,经过了上一次米老爹带着米森来的一场闹,让米氏这个包子脑袋也开了窍,她想就算是她要帮助米林娶媳妇,这个事情也不能她自己出头做,如果是她自己出头的话,一定会被米家老爹给借题发挥。

原本这父母健在的时候,儿女的婚事就应该由父母来操办,要是自己这个时候手伸得太长的话,只怕会被米家老爹将事情闹大,而这个事情要是闹大了,估计就没有像是上次弄地的事情那么好了结了。一个搞不好,米老爹还会将上一次的事情一起加起来要挟自家一番,那真是太倒霉了。

当然,米氏也不可能真的放开米林的婚事让他自己去操持,虽然上明面上是不会对于这件事做什么,但是私底下一定会在米林置办房子地产的时候好好的周全一番,要让米林像像样样的娶上媳妇,她这个做姐姐的才算是能真正放下心来。

米林看着米氏,有点奇怪,不知道是不是米氏还有什么事情在刚才吃饭的时候没有交代好,于是问道:“姐,咋了?出啥事了?”

米氏摇摇头,进了子关上了门,也没有跟米林多绕圈子,就直接拿出了二十两银子总共四个五两的银锭子放在了他的床上说:“林子,这一年,为了这玉米和土豆你忙里忙外都没有好好的歇歇,这是按照去年的时候说好的你的工钱。”

米林看着那炕上的四个银锭子,眼睛都瞪大了,然后立刻摇头,将银子都推了回去:“姐你这是干嘛!就算当时已经说好了要拿银子也不是那么多啊,我就干了一点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啊,怎么用得完这么多!”

“说什么呢,就光光你从康国将这两种东西的种子给带出来就已经是挂着脑袋的事情了,这点钱也只能是姐姐姐夫表示一点心意,还能算得了什么。”

于是,两个人开始推辞,一个坚决不要,一个坚决要给,这样推来推去,最后还是米氏板起面孔,搬出来了作为一个姐姐的威严,才算是让米林终于将钱收了下来。

最后米氏说:“这钱你得好好收着,以后用来娶媳妇用。我本来想从我这边给你娶媳妇的,可是,你也知道我们家……”说道这里米氏叹了一口气,有那么一个父母兄长,这种为难就算米氏不说出来米林自己也是能够体会的。

“你娶媳妇这个事情我考虑过了,最后还是得靠你自己的,当然找个什么样的人我会给你好好寻摸,可是到以后出来置办的这些事姐姐是不能出面了,这些钱你可一定要自己收好,否则,这媳妇可就娶不上了。”

米氏苦口婆心的这些话虽然听起来有点不中听,可是米林知道这些都是要紧的事呢,虽然他自己觉得一个人单着也挺好,可是总不能一直这么一个人吧,他总得让姐姐和姐夫放心,于是慎重的点点头,不过想了想,他还是将银子推了回去说:“姐,这钱,你还是给我收着吧,我这个人本来就手大,拿着这么多钱,我怕什么时候就被我用掉了。”

米氏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最后也只能将钱收回来,讲明这些钱等到米林娶媳妇的时候再给他。

第二天,曹宿生本来想找个日子带着丁修节和丁五郎还有米林上镇上去找县太爷说说他们这个玉米还有土豆的事情,可是又怕县太爷给贪了功劳,他们辛苦了一年什么都落不下来,正这样苦恼着,杜开霁无精打采的来找丁小桥了。

这倒是让丁小桥觉得有些意外,毕竟在丁小桥的心目中,杜开霁这个家伙无时不刻都是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跟打了鸡血一样,这样的人好像从来没有什么烦恼,更不要说有什么难过的事情了。

可是今天的杜开霁实身上着实散发着一种浓浓的负面情绪啊,这太让人觉得奇怪了,毕竟,杜开霁这个家伙是那种开朗到被杜老财揍到躺在床上三个月都还能笑得出来的家伙,今天实在是太意外了!

很快,丁小桥就知道了杜开霁不开心的原因了。

“你说什么!那个十里公子要住在你家!”丁小桥的嗓子都一下子拔高了,那瞪大的眼睛,充分的说明了她的不相信。

“对啊,你也觉得不可思议是吧!”杜开霁蔫蔫的看了丁小桥一眼,然后又叹气说:“你说嘛,他一个兴国的王子,就算是到了我们庆国做质子吧,那也是王爷一层的待遇对吧,不管怎么样也轮不到住到我家来吧!”他揪了揪自己的头发又愤愤不平的说:“你说我家也就是在上河村看起来还不错,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个土财主,怎么能容得下王爷一样的大佛!”

这个倒是,就算十里是一个质子,不过那可是王子啊,就算是为了面子,这上面也不会随随便便给他这个地方住。按道理就算是过来做监工也是应该重新盖房子啊,不可能住在杜老财家,这真是奇怪呢。

对于丁小桥的疑问,杜开霁给了详细的回答。

原来宁王,也就是现在辅政王是要给十里重新给盖个地方的,但是十里还是拒绝了,虽然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但是他的借口很好,那就是不想扰民。辅政王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干脆就让当地的县官给找个既能距离工地近的地方,又不算是扰民的地方。

最后,选来选去,就选到了杜老财家了。

当然,也不可能真的住在杜老财家的后院里,只是在杜老财家现在的房格局上又加了一个很大的院子,在那里修建了看起比较平常其实是很华丽的一院房子,用来接待十里。

当然,钱不是杜老财家出的,可是,光想想看自己家以后要住着这么一尊大佛,杜开霁这个心理就欢喜不起来。

“你说我是不是很憋屈?”杜开霁用手托着腮帮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现在我爹娘都忙不赢管我了,天天就在给那个什么十里公子给布置房子,其实不光是我爹娘,我家现在所有的人全部都是围着他再转啊!现在人都还没有到就已经成这个样子,要是以后他来了,我家还过不过日子了!”

这个接待上头的人就是这么麻烦。

丁小桥虽然没有亲眼见识过接待皇帝是怎么样的盛况,可是当年看红楼梦也知道接待贵妃是个什么样子的情况啊!那可是为了贵妃回来半天的时间,就修了那么大的一个园子,而现在杜老财家接待的虽然不是贵妃,只是一个质子,那也不得了啊!

看看那天那个架势,看看那人前人后伺候的人,就只是修建一个大大的院子供他居住,这也算不得什么了。

“干嘛不过日子?”

“看现在这个样子,以后他住在这里我家不是要天天围着他转吗?我们家不是要人前人后的伺候着吗?”说到底,这才是杜开霁最在乎的事情,他从小就是被杜老财和俞氏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什么时候在别人面前伏低做小过,又什么时候伺候过别人,现在猛地来了一个这样的人物,情势一下子就倒过来了,他心情怎么可能好得起来呢?

丁小桥想了想忍不住笑了起来,她总算是知道了杜开霁这个小屁孩在纠结什么了,她说道:“人家怎么说也是兴国的王子,那人前人后还能少了伺候的人?还需要你们家嘛?说不好听点,就算你家有人想往别人跟前凑,别人说不定还嫌弃你们家是乡下人不愿意呢!”

“我稀奇!”杜开霁虽然从来都是以乡下人自居,不过现在听到丁小桥这么说他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痛快。不过,嘴巴上发泄了句之后,杜开霁的心里也是痛快了起来:“你说得没错,我们家一个泥腿子,人家怎么可能会希望我们往跟前凑着,最多就是第一天的时候去见个面,以后估计就再也看不到了。”

望着杜开霁的脸上的笑容又重新聚集了起来,丁小桥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她问道:“你知道那个皇家的庙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建吗?”

杜开霁了头发:“具体的我不知道,不过那天听我的爹娘说,应该是要等这个十里公子住下了才能开始吧,不管怎么说也得过了秋收。”

“为什么?”

“虽然说这个给皇家修庙宇都是来的全国的能工巧匠,但是这背石头、背沙子干苦力的肯定都是就近招人啊,现在都是农忙,上哪去找人去!所以指定是过了农忙才能开始干活呢!”杜开霁如是说。

丁小桥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一时之间也想明白了为什么那两个人走了之后就没有消息这件事了。

第238章 意外之喜

停了一天电,刚刚来电不久,才赶出来的一章,还有一章,一会奉上!见谅!!

这一次古代政府办事情的速度很快,没有过天时间,就听里正来挨家挨户的通知,三天后就是十里公子来到他们上河村住在杜老财家的日子了,所以,那天要是大家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不要到处出来晃荡,如果因为什么不妥当的举动被侍卫给起来的话,那就是通天乏力,没有人有办法给捞出来。

丁小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跟着一家人,将入库的玉米全部都给抬到了粮仓的房顶上铺开晾晒。

这个设计也是当时丁小桥很隐晦的跟关田提了一下,关田立刻给改成的。主要是因为一到了秋收的时候,这村子里的人都在抢打谷场啊,现在他们家的地距离打谷场很远,如果要去抢,一定是抢不到好地方的。

而且,打谷场上那么多人等着,往往还不能等你将这粮食晒透了就会有人催着你收了腾地方了,倒是还不如在自家弄一块这样的地方来晒粮食。

一开始这晒谷子的地方是想弄在院子里的,可是,光是弄这么一块空地出来实在是不好看,最后还是丁小桥“灵一动”提出来弄在房顶上。

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关田选择来选择去,最后选择了粮仓的房顶上作为晒粮食的地方。

不过这个决定可是给当时修建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毕竟这个时候是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想要在一个土木建筑的房顶上弄出一个平地来,那就只能用青砖,可是这青砖的重量要比瓦片的重量重多了,这顶的重量一多,就很容易压垮,更不要说还有粮食在上面。

虽然这些问题丁小桥看起来很是头疼,可是关田毕竟就是干这一行的,没天工夫就给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一直到现在丁小桥也没有弄明白关田解释的那些关于建筑力学的答案,但是她明白一点就行了,这房子很牢固,现在足够可以晒粮食。

将玉米全部铺满了房顶,米氏对于这个房顶上晒粮食的主意很是满意,她翻动了一下玉米说:“别说啊,这杜老财家确实有个能耐人,你说那个杜小少爷的小厮都能琢磨出这么实用的房顶,真是不得了啊!”

丁修节同样是很满意的:“这个法好,原来就是没有想过,你说原来没分家的时候弄了那么大的院子不就是为了晒粮食嘛,现在倒好,直接省了,在房顶上晒。”

米林则看了看那些玉米说:“在晒个就天就可以了,我们就能打把玉米剥下来了。”

一提可以剥玉米了,跟着干活的孩子们,都开始七嘴八舌的提起了那玉米面做出的食物是什么味道,说起吃的东西,总是能让孩子们兴奋。

就在这个时候里正来通知了三天后的事情,里正走了之后,大家又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起了这个十里公子。

曹宿生忽然说道:“我觉得我们种的这个玉米和土豆的事情应该能跟这个十里公子说说看。”

曹宿生说的是上次一直没有能成行县城之行,眼看着这些玉米都要晒干了,还没有找到门路去县城里说这个事情,他这些天可真是火焦火燎的,跟热锅上的蚂蚁差不多了。

丁小桥一想,确实,跟十里公子说这个事情是最方便也最直接的。

毕竟在云通镇县太爷那里他们可是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将这事情报上去也就成了县太爷青云直上的那阵清风。而十里公子则不同,他是质子,对于在兴国做官的事情没有兴趣,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是可以直接跟辅政王说得上话,那么这样对于他们家的能得到的实惠就是最大的。

想通了这一个关系,丁小桥倒反十分的盼望着十里公子的到来了。

十里公子来的那一天,可真是上河村自有记载的那一天开始,来得最热闹的一天了。毕竟自从上河村有这个村子开始也从来都没有来过这么大的人物。

虽然里正早早的就已经跟各家各户的打过招呼了,让他们不要冲撞了贵人,可是对于连县太爷都不常见的上河村村民来说,怎么可能会错过这样看热闹的会呢?他们早早的就已经等在了去杜老财家的路边,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等着看那了不起的大人物。

当然,十里公子是坐在关得严密的华丽庞大的马车中,就算是窗棱上都挂着名贵的窗纱,要是没有长一双x光的眼睛,谁也别想能从外面看见在马车里的十里公子是个什么样子。

倒是外面华丽而繁复的仪仗让所有人都看花了眼睛。

跟以往看热闹那大家都喜气洋洋的不一样,这一次因为仪仗中有很多的兵马,马背上哪一个个穿着银甲红缨的冷酷将士看得人心生寒意,居然少有的没有人大声的喧哗,而是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站在两边,只是偷偷的看着这长长的仪仗,瞠目结舌。

那一天丁小桥也跟着去看了,不过想也知道这一天是不会有会跟十里公子说上话的,所以,一家人只是看了看热闹就回家去了。

回到家之后,倒是来了一个意外的人物。

居然是刘杨。

他的声音跟打雷一样,笑得哈哈的整耳欲聋,他跟丁修节勾肩搭背的称兄道弟,只是说这次他这里估计好长时间都不走了。

一问之下才算是明白了,这朝廷已经让钦天监看好了日子,就是在十天之后,这皇家的庙宇就要破土动工了。

“我算是先来探路的,不过,这不是没地方住嘛,十里公子那里我可不敢去打扰,镇子里倒是准备了住的地方,可是也未免太远了些,这偶尔走上一次倒还不错,天天这么个时辰的走,实在是太耽误工夫,所以我想来想去,这天就干脆叨扰在老弟你这里了,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太唐突?”

丁修节本来就是一个好客的人不要说这一面之缘印象很好的刘杨了,就是一个普通人过来借宿也是不会拒绝的。

于是,大大方方的就给刘杨安排了下来。

当天晚上吃的是农家饭,而白天的时候,苍术和茯苓才从磨坊里把五十斤的玉米面给背了回来,这晚上自然就是吃这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