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柏瑜沉声应下。

夏含秋回过神来忙又加了句,“天气热,死了这么多人怕生疫病,让大夫在这上面多费心,人也得以最快的速度埋了…不行,我得让三师兄去一趟,紫双,你回去一趟,转达我的话给三爷,请他以最快的速度过去支援。”

“是。”

一想到这一场大火给大梁带来的负担,夏含秋就恨得不行,那么多人没了住的地方,可能努力了一辈子才积攒下来的一点家业全付之一炬,吴国做孽,却得由大梁来解决那么多人的吃喝拉撒…

暗地里盘算一番大概所需的银两,夏含秋脸色更黑了,手里本就没那么松动了,现在更是雪上加霜,大梁起兵两年余,到现在家底终于也快要掏空了。

很快,以成江城为中心,大梁因成江城臣民不愿归顺而火烧成江城的事情就传遍了天下,这时候,真正信的没有几个。

大梁的声誉在夏含秋的倾力维护下向来很好,军队所经之处,不说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却也少有扰民之举,夏天防洪时他们会帮忙,冬天雪灾时也会看到他们的身影,不管是大梁的老城还是后来新夺下来的城都是如此,百姓对大梁很有好感。

大梁各处府衙自然也是马上贴出告示,称此事与大梁无关。

夏天热,东西晒得干,易燃,就算自然着火也是可能的,至此事态已经平息许多。

可紧接着就有一个传言传开:大梁王妃是预言者,吴国雪灾时尚能预言。为何成江城这么大的火灾却没有预言?是她本事不够还是因为这是人为,所以才预言不到?

一切就如夏含秋预料的那般。

疑义声渐盛,有吴国在暗处引导,竟然渐渐有人信了。本来不信的人也因为王妃的迟迟不作为而有了偏向。

然后又有消息传出,说大梁王妃自负为预言者,行事多有跋扈,将族中亲人幼弟安置在关键位置,掌大梁大权…

“说得好像我马上就要称皇了。”夏含秋听着外头的消息,都不知道要摆个怎样的表情好,“这么漏洞百出的话居然还有人信,他们没脑子吗?”

听着这话段梓易就知道秋儿是恼了,正要说话安抚,段柏瑜就从外匆匆过来。脚还在门槛外头就道:“婶婶,外面那些闲言碎语你别听,只要我们自己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就好。”

他本来在后院跟德子还有家宝商量事情,一听到这些传言就知道要糟,皇叔和婶婶那里向来是最快得到消息的。肯定比他们还早知道,马上丢下其他事情过来。

婶婶那人旁的都不在乎,就对家人看得极重,而他,也是在婶婶的维护名单当中的,这挑唆一般的话语婶婶听着肯定要难受。

过来一看婶婶的神情他就知道自己猜对了,赶紧又道:“婶婶要是有那个心思还能轮到别人来说。早成事实了,熟悉您的都知道您没有那个野心,您别往心里去。”

她还真是越活越活去了,遇事还得让个孩子来安慰她,不过听着这话,她心里确实平静了很多。“这安慰我收下了,心里都敞亮多了,你不用理会我,赶紧将事情安排好,狠狠打吴国的脸。”

“是。一定让婶婶满意。”

段柏瑜刚走,伏莹莹就过来了,然后陆续有人借着回禀事情的理由过来,明里暗里的表示他们相信王妃娘娘。

一场吴国的阴谋却让大梁的权力中心拧成了一团,夏含秋觉得自己虽然被泼了污水,却也值了。

她知道未必没有人相信这些传言,毕竟她手中权力实在太盛,就算她转了一部分回换之手里,又慢慢交了些给柏瑜,可她掌着衙门一半生力军是事实。

但是这种时候他们能压下心里的怀疑一致对外,她无法不高兴。

八月初六,一则消息震惊天下,将本就不甚平静的水面更是搅得起了三尺浪。

成江城原隶属吴国时没在火里送命,也没被刺杀成功的众官员站了出来,控诉吴国火烧成江城并且刺杀原城主等七位官员后嫁祸大梁。

紧接着,民间颇有声望之人皆出面承认此事,并称成江城全城上下承大梁恩惠,在着火之初大梁将士便全部参与救火,不少将士因此受伤,后续安置事宜也皆是由大梁出面,没饿着他们,下雨也没让雨淋着他们,受伤的被妥当治疗,死了的也是由大梁着人安葬,因这场火产生的孤寡生活皆有着落,大梁,当得起大国美誉。

话一一被证实,大梁沸腾了,他们的王妃娘娘不是做了亏心事理亏才不出声,而是在全力处理后续事宜,安葬死了的,安置还活着的,救治受伤的,这些事,比任何人说一千道一万都有用。

这就是他们大梁的王妃娘娘!

不少人为曾经对王妃娘娘生了动摇之心而羞愧,可心里自豪得无与伦比!他们从没有一刻这般为身为大梁人而骄傲!

吴国彻底安静了,那晚上不知多少人夜不能寐,今日吴王能牺牲了成江城的百姓,有朝一日是不是也轻易就牺牲了他们?当晚,就有人逃了,最开始外逃的是成江城的兵士,然后是其他各地的,其中有些已经凭着军功升了官,可这依旧挡不住他们的脚步,吴国用重典也没能刹住这股决心。

而做为事件之外的闽国这一回也聪明的保持了沉默。

就在这时,大梁大举进攻吴国,每到一城,抵抗力不足原先的十之一二,大梁将士所向披靡,不过两月时间就打到了吴国都城!

集结了最后也是最强兵力的都城只撑了一个月便城破,吴王杀尽皇室所有人,自尽于皇位上!

可即便是因为亡国而痛苦的吴人,也没有因此而抵触大梁军队,双方都很沉默,竟然没有出任何乱子便顺利接手了整个吴国!

何谓民心所向?这便是!

夏含秋用事实给段柏瑜上了一堂有关于民心的课。

得知战果后,段柏瑜沉默了很长时间,对已经是皇子妃的喻紫若道:“仁政的威力,我算是见识到了。”

喻紫若笑,“以前还有人暗地里说娘娘妇人之仁,婶婶用事实告诉他们妇人的仁,未必就比不得男人的刚强。”

也是自此后,段柏瑜学得比平时更用功许多。

当时没料到会有吴国闹的这一场,两人大婚那日虽然办得郑重,却称不上多热闹,新郎官忙,新娘子在家里坐立不安,段梓易和夏含秋掌着全局就更不用说了,忙得每天天黑才回家,可以说衙门里的所有人没一个不忙的。

喻家也理解,只要礼数全了,不让人觉得是他喻家贴上去了做作罢。

“马上就秋收了,今年是个丰收年,这本是好事,可是我们的银子不够了。”

夏含秋将帐册递出去,蓝玉将之送到段柏瑜手里,“现如今基本都种两季,百姓手里余粮就多起来了,以往都是我们将粮食收下来做为军粮,我手里虽然还有点银子,可得留着做为急用,这粮食,你们想想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喻紫若和段柏瑜坐在一起,两人凑在一起看了看帐本上的数字,看着那流水帐心惊不已,这两年婶婶到底是怎么撑下来的。

“能不能让大户出一些?”

“我一直都尽量杜绝朝别人伸手,要了别人银子总有要付出代价的时候,而他们图的,不外乎是天下太平后那空出来的许多位置,若是有才也就罢了,用了就是,可有些人当了官那就是百姓的灾难,要是不给他们好处,未免冷了人心,最好的就是不给他们张口的机会,以后才能每一个位置都放你觉得适合的人。”

说到底,还是在为将来做打算,而大梁的将来是他的,婶婶为的,还是他,段柏瑜张了张口,却说不出话来。

“好了,你就当我没问,别愁着个脸,现在就剩下一个仅剩七城的闽国了,你好好谋划谋划加把劲拿下来这天下就姓段了。”

“可是这军粮…”

“我来想办法。”夏含秋就算是最难的时候都没有为银子发愁过,这会要她想办法,她都不知道该往哪里着手,只是她掌着此事,原就该由她来解决的,“天无绝人之路,之前那么难都过来了,没道理到了现在反倒不行了。”

段柏瑜抿紧薄唇,脑子里闪过一个又一个主意,他不是弄不到银子,可他知道婶婶一定不会同意,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大梁形势一片大好,他不能在这时候搞破坏。

喻紫若犹豫了一下,从书案底下握住夫君的手,试探着建议道:“婶婶,您看能不能出个告示,从百姓手中借银,给每人打个借条,待天下平定后再还,我相信百姓应该会拥护,或者也可以从百姓手中借粮,您的名头好用得很,别人做不到的事您未必做不到。”

375章 天下平

夏含秋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也成了那能做大旗的虎皮了。

可仔细一想,却也可行,总归她再活一辈子也做不出那借债不还的事。

“紫若这主意不但能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还有另一个用处。”一边揉着酸涨的手腕,夏含秋一边道:“大梁是所有大梁人的大梁,在建设大梁时,他们如果从中出了一份力,以后对大梁的归属也就会更深,会更看重爱惜大梁的羽翼,以后便是有人要做对不起大梁的事,可能还不用官府做什么,百姓就已经将之收拾了。”

那样的大梁太美好,夏含秋说着说着自己也笑开了,“当然,不可避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事做文章,可那又如何?我们的网铺得够大,功劳分摊到各人身上已经微乎其微了,便是他想利用,又还能起到多大作用,众人拾柴火焰高,这火大起来了,谁也不能将那功劳独占。”

喻紫若忍不住想,她和王妃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本来以为靠近一点点了,自己有一点用了,可一对比,悬殊立现。

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她只是想着这个方法可能行得通,王妃的名声撑得起这件事,但是不过眨眼间,王妃已经考虑得这么远,人和人,真是不同的。

段梓易拍板,“可行,柏瑜,这事你去办。”

夏含秋在一边加了句,“紫若,你在一边辅助,趁着这个机会让百姓知道皇子妃是谁,我要先将成江城的事管起来,辛苦你了。”

这分明是赚尽名声的事,做好了不说在百官中要露一大脸,就是在民间也要名声大盛,可两人却是想都不想的就将之拱手让出…

段柏瑜已经知道皇叔和婶婶这是在慢慢从众人的视线中淡出,也不说多余的话,爽快的应下来。

事情进行得比他们预料的还要顺利。

百姓听说是为了前方将士筹粮。待秋收后,除了留下刚刚够家里人用的口粮,其他的全送到了官府,只是在拿借条时出了点问题。

“借条上要盖我的官印?”夏含秋哭笑不得。“我哪里有什么官印了,平时官文上不都是签上我的名算数,我总不能什么都不干了专门去签字。”

“最先反馈上来的是会亭,我以为只是特例,没想到兰石城和新乡城几乎同时送来官文,所书意思都差不多,这风声一传开,其他地方肯定也会提同样的要求。”

段柏瑜又一次见识到了婶婶在民间的声望,可见识过后就无奈了,就算真有个官印。百姓的借条得有多少张,盖得过来吗?

段梓易开口道:“以秋儿之名公告天下,这事会由麒王府管到底,如果到时官府不认帐,麒王府定会出面。百姓要的不过是个安心,而能让他们安心的不是官府,而是秋儿,足可见官府有多不让人信服,这不是好事。”

“皇叔说的是,官府名声算不得好,以后我会在这上面多用心些。”

此公告一出。百姓才纷纷拿了借条回家,待具体数目呈上来后,衙门一众官员才意识到大梁现如今竟然有如此余力,明明这两年战争不断,荒了的田地不可能少,更是家家户户都被抽了壮丁。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还比往年时候要好。

双季稻占了大功劳!

凡是被大梁占下来的城镇安稳也是重要的原因。

“不用送到会亭来,就近送到军队里去,这事得专人管,别被人钻了空子,当官的在这方面向来无师自通。”

“婶婶放心。我亲自抓这事,也会派官员出去监管。”

夏含秋又低头看了眼那个总数目,心里美滋滋的,有这么多余粮至少说明饿肚子的人不多了不是?

“对了,我曾在书上看到过,在极热的地方粮食是可以种三季的,待南方安稳后不妨试试看,若是能种三季,以后税收可以适量提高,国库也能充盈些。”

段柏瑜大喜,没有一点怀疑的满口应下,“要真是如此,百姓饱了肚子,以后乱子都要少生许多。”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先划个地方少量种植试试。”夏含秋担心他要问是什么书,忙转开了话题,“成江城绊住了小舅他们的脚步,这不妥当,这些日子应该也拾掇得差不多了,现在正是农闲的时候,离天冷也还有一个多月,我打算从周边几城征调百姓去营建成江城,大梁起兵至今算得上是善待百姓,就算有徭役也绝对算不上苦役,想来应该不会引起反弹,要是可以,我希望可以在入冬之前平定整个北方,最迟明年六月,天下归梁,当然,要是他们能在那之前就完成此事我会更高兴,我也好松口气,一年下来耗费的军需太大了。”

“要是今年能平了北方,不用到明年六月事情就能成。”段梓易将手中的一张战报递过来,“不久前呈上来的,喻长弓和木靖兵分两路围了闽国,一步步蚕食,要是立容他们能尽快平定北方调兵往南去,闽国有可能撑不过明年三月。”

“要真如此就最好不过了。”每天回去抱着儿子就满心愧疚,她和换之在早早身上花的心思都太少了。

看她神情黯然,段梓易哪会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叹了口气转头对侄子道:“除了后勤军需这块,你尽快将你婶婶手里的其他事接过去,以后再有什么事我会让他们直接送到你那里去,由你自行决断。”

“皇叔…”

“别废话,你还真想做个傀儡不成。”

傀儡自然是不愿的,只是习惯了有两个人可以给他依靠,突然间这份依靠就没了,他下意识的觉得有点不安。

不过,他是该长些出息了,婶婶给的温情在其他时候享受就好,这大梁,终归是他的,他自己得有这个认知,天下臣民。也该有这个认知!

征徭役并没有引来不满,根深蒂固的一些观念没有因为大梁的宽厚而忘记,世世代代下来,徭役都是存在的。只要在能忍受的范围内,他们都会承受。

而夏含秋的期望,不管是夏靖还是陈辰亦或是副将彭将都是不想让她失望的,在第一场雪下来之前,三人组成的大杀器彻底平定了北方。

大梁将士战力强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主要是因为北方原先大都是吴国的城,吴国都已经灭亡了,除了两个城有人称王死守,拿下来时花了些时间,剩余的其他五城都没有遭遇任何抵抗。

留下两个副将善后。三人直接领兵去了南边。

次年二月二十二,夏含秋收到战报,闽国都城破,至些,天下归梁。

五年动乱。终于落下帷幕。

两年的准备,三年的辛苦帷幄,总算没有白费。

夏含秋抱着啾啾看着战报上的每一个字,突然落下泪来。

她只不过是个有些特殊经历的女人,几年下来背负着所有压力,撑过一桩又一桩事,差点搭上自己的性命。害得儿子早产,最终换来美名扬天下,身后一众拥趸,不能说不值。

可是她明明家庭和美,丈夫疼爱,还有天下医术最好的大夫替她调养身体。可她身体却始终没有好起来,便是孕时也只剩一个肚子大,身上哪里都没肉,那么多人的性命掌握在她手里,压在身上山一般的压力让她不能不殚精竭虑。

她觉得自己是有资格说累的。

身体落入温暖的怀抱。夏含秋转身投入男人怀里紧紧抱住,眼泪浸湿衣裳。

段梓易轻轻拍着安抚,让她痛痛快快的哭一场。

收到战报下意识的往这里跑的段柏瑜看着屋里相拥的两人和隐隐传来的抽泣声停下了脚步,然后回过身去走到廊下,抬起头看着天上没什么热度的太阳,鼻子莫名有点酸。

“王爷…”

听得声音,段柏瑜忙回头,看到皇叔抱着婶婶出来边走近边问,“婶婶这是…”

“睡着了,衙门里的事你看着。”往前走了一步,段梓易又停下,“后面的事,如果不是非得我们出面的我们都不会管了,这几年,你婶婶没过一日清闲日子,杜仲前不久和我说,因为这几年的辛苦秋儿要短命十年,就算他想着法的补也没有补上,以后我不想她再如此费心了,要一个女人如此付出,段家的男人都该抹脖子。”

段梓易走后,段柏瑜站在原地好一会没有动弹,脑子里始终回荡着四个字:短命十年。

夏含秋这一睡就好长时间没起得来。

“她这是之前几年累得狠了,人也很少生病,这下子天下平定,心下一松懈身体就绷不住了,昏昏睡睡会有一段时间,精神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愿不会再有其他症状,现在也没有非得她出面才能行的事,大破大立,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给她调养应该能养回去一些。”

杜仲反常的没有黑脸,他是一路看着小师妹走过来的,一个女人能走到这个地步,便是最昌盛时的武朝也无人比得!

心底,他也骄傲。

“我之前便猜到了情况会这样,已经着手准备了不少好药材,你库房锁匙给我,我去看看有没有能用的。”

“东西都在秋儿那里,紫双,你去找来。”

紫双麻利的将锁匙找出来递过去,眼巴巴的看着杜仲,生怕漏听哪怕一个字。

“还有需要的东西你和我说,上天入地我也给你找来。”

“那是自然,小师妹是为了你们段家才吃这苦头,还能放过你不成。”

ps:

有没有感觉到完结的气息!!

376章 病来山倒

夏含秋病倒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衙门。

每日抽空登门看望的不少,便是男人不方便的也会让家中女眷前往,可真正能见着人的不多。

“娘娘,舅太太来了。”

夏含秋神情恹恹的,对进来的伏莹莹笑笑,口里的话却是对喻紫若说的,“我师兄不是说了我只需养着就没大碍吗?你还要天天在这里守着我不成,好不容易将你教出来可不是让你来侍候我的,去柏瑜身边给他分分忧,恩?”

“就是日日在这里守着紫若也是愿意的,若非外面事多,殿下又到底是男子多有不便,他都想亲自来侍候您。”

喻紫若轻声慢语的说着,不论是婚前的喻家小姐还是婚成成了皇子妃,她对王妃,现如今她的婶娘都佩服得紧,现在更因为身份上的便利更好亲近,她也一直都是真心将娘娘当成尊长在敬着的,便是殿下的娘娘的敬,也绝对不会比皇叔少。

夏含秋拍拍她的手,“我知道,只是柏瑜是你的夫君,你也要心疼心疼他,王爷基本不再管事了,再加上我这一撂手,事情就都全压给他了,你去帮帮她,只是…”

想了想,夏含秋还是酌情说了几句,“以前便有女子不得干政一说,虽然经过我这么一通闹腾,女人的地位比之前高出不少,但是除非有女子称皇,不然以后到底如何还是要取决于皇位上那个人,你平时要多注意,若是看出柏瑜不喜你插手,你便少管些,只是完全退回以前的位置我又实在有些不甘心,总之你要掌握好度,说不得以后女子地位如何还是要看你的。”

喻紫若咬唇点头,将这番话牢牢记下,她忍不住想。若是登上皇位的是皇叔,母仪天下的是娘娘,是不是就不用担心那些了…

“快午时了,给柏瑜送饭去吧。”

这回。喻紫若没再坚持,避开不受伏莹莹的礼离开。

“你这侄媳妇还真没选错。”坐到床沿,伏莹莹看她的神情忍着没有说出其他话来,谁也不是铁打的,她哪年不得小病几场,可秋却少有头疼脑热的时候,这一集中发作,怕是要吃苦头了。

更何况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说亲耳听到王爷说因为这几年劳累,秋要减寿十年,只是听着她心里就一阵的难受。她和秋亲近,最是知道她这几年累到了什么程度。

只是啊…

掩嘴打了个呵欠,苍白的脸配着一脸疲倦,就连神情都比平时软了不少,“她要不好我也不会挑她。她这个位置不好坐,不会比我过得轻松,你怎么过来了?这个时辰不应该是在衙门的吗?”

“事情不多我就先回来了,你想想都多久没放过我们休沐了,还不许我早退不成,若不是我拦着,她们差点都要跟过来。”

“让她们高抬贵手。我现在这模样可不想见人,每天我娘不知道得招待多少人,她们就别来凑热闹了,我们之间不用来那些虚的,什么时候我好一点了再请了她们来府里坐坐。”

“行,我带话给她们。”

看她又打了个呵欠。哪怕明知道她刚醒来不久伏莹莹还是嘱咐了几句告辞离开了。

夏含秋像是多少年没睡过了,伏莹莹还没跨过门槛她就已经靠着床头昏睡了过去。

蓝玉蓝蝶见状,忙上前轻手轻脚的将人扶着躺下去,摸着被子里不甚暖和,赶紧去灌了个汤婆子放到脚边。

对望一眼。蓝蝶指了指外面,无声的道:“药快好了,我让人先去温着。”

蓝玉点头。

三爷早就说了,若是王妃在睡着就让她睡,什么时候睡醒了再吃药也无妨。

就在这时,段梓易牵着早早带着一身寒气从外进来,蓝蝶在门口碰上,忙让至一边行礼。

走到床边看人又睡过去了,段梓易暗了眼神,他就是看秋儿醒了想着去带儿子过来陪陪她,哪想到这么一会竟然就又睡过去了。

早早巴在床边不愿离开,他知道娘亲生病了。

“爹,早早想留在这里。”

段梓易没有多犹豫就点了头,儿子虽然还小,可懂事得早,有他看着也不会扰了秋儿,秋儿醒来看到早早在这里一定很高兴。

他一直都知道秋儿想要的简单,一个温馨的家,丈夫疼爱,儿子懂事,她也明明都拥有,却一直没有时间好好享受,从今以后,他给她补上,双倍,无数倍的补上。

虽然没有刻意宣扬,可王妃病重的消息还是传开了,王府的门不是谁都能进,于是各处的庙宇这几日香火格外旺,他们做不了别的,只能这样表达一下他们的心意,但愿菩萨能听到他们的祈祷,不要让王妃受苦受难。

杜仲把这当成笑话说给夏含秋听,夏含秋愣了很久。

想着,其实她并没有做什么,从事实上来说她还是个剥削阶级,她做的每一件事最后都是段家人得利,而她,冠夫姓也是姓段,明明自私自利,却被如此爱戴,想想心里都亏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