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个单纯的傻母亲,儿子不仅要当家,还要多操心。陆漫听了,又轻轻捏了捏何承的手,对他予以充分的肯定。

何承被姐姐如此亲热,又是开心,又是不好意思。红着脸,低着头,抿着嘴直乐。

陆漫笑道,“娘和弟弟也不是都靠我,那同仁堂的院子是何家的,改天把契书上的名字改成弟弟,每个月光租金也有五十两银子。”

她没有说填何氏的名字。何氏还年轻,陆漫希望她以后有自己的生活。

何承的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赶紧说道,“不要,那个院子是姐姐的嫁妆。弟弟没本事给姐姐挣嫁妆已经很内疚了,怎能再要那个院子。”

陆漫笑道,“仁和堂这个牌子也值钱,虽然现在改成了同仁堂,但人们都知道它的前身就是仁和堂,所以生意一直很好。它就算咱们共同的产业,等到以后条件允许,从同仁堂分一部分业务出来,就叫仁和堂,外祖家的衣钵也就由你传承下去了。那个院子是外祖留下来的祖产,本应由你继承。姐姐再想办法在那个院子旁边买一个或是两个院子…”

陆漫突然有了一丝灵感,以后想办法搞个医院控股集团,属下三个分公司,一个同仁堂,一个仁和堂,一个制药公司…最好再能弄个医科大。

最后一个愿望不容易实现,前三个应该没有大问题。

第二百二十九章 无礼

何氏觉得陆漫的提议不错,父亲生前一直想把何家的衣钵传承下去。但又觉得这样对不起闺女,十分矛盾。说道,“漫漫,这样你岂不是太吃亏了?不好的…”

陆漫笑道,“娘,仁和堂本就是何家的,我只不过是从小陈氏手里夺过来,再转交给弟弟。那个院子有价,可仁和堂和那些医书无价,女儿学的本事无价。再说,女儿现在不缺银子…”

这是陆漫的真心话,因为有了那一大箱子医书,她才能取得现在的成就。

他们一直到说到夜深,陆漫才劝着何承接受了那个院子,以及在东辉院多住一段时间。何承抄书的同时,还要跟着先生学习,以及跟着陆漫学习摸脉、施炙等医术。

王嬷嬷又一次劝道,“三奶奶,姑太太,舅爷,天很晚了…”

何承方起身回自己的院子,娘两个携手进卧房歇息。

第二天陆漫醒来,已经日上三竿。

她看到何氏正坐在床头,温柔地看着她。

“娘。”陆漫坐起身道。

何氏吓得一下扶住了她,嗔怪道,“哎哟,慢些,都是怀了孩子的人了,还这么毛毛躁躁。”又笑道,“你昨儿睡晚了,娘没舍得叫你,早上我和承儿跟展魁小兄妹一起吃的饭。哎哟,一看那对小兄妹,就知道女婿教养好。皇亲国戚,侯门公子还能这样有礼貌,少找呢。”

何氏小时候没少听何御医讲那些皇亲国戚、世家大族的孩子是怎样骄横跋扈,所以她看到小兄妹这样有礼貌,又是吃惊又是喜欢。

昨天都讲的是陆家,以及何氏在蜀中的事,还没有讲姜家和姜展唯的事。陆漫忍了几忍,还是决定先让何氏过一段时间的舒心日子,暂时不要把真实情况告诉她。

便说道,“娘以后就把展魁和小玖儿当晚辈看,那两个孩子仁义,记情,他们更渴望亲情…”

陆漫洗漱完,去西厢吃饭。来到外面,看见何承和姜展魁、姜玖正在树下说笑,豌豆黄、旗长、酥心糖在他们脚边跳来跳去。今天沐休,所以姜展魁这个时间也没有上课。

陆漫吃过饭,就招呼何承进了书房。何承把手中的一个布包裹交给陆漫道,“这里是娘带走的五本医书,姐姐也看看。”说完,就坐下抄书。

陆漫笑道,“刚来京城,玩几天再抄吧。”

何承摇头道,“弟弟着急呐。”

陆漫走出门,姜玖睁着亮晶晶的眼睛悄声跟她说,“嫂子,何大哥长得好好看哦。”

陆漫笑着捏捏她的小脸,说道,“以后好好跟何婶子和何大哥相处。”

陆漫又同何氏叙起了家常,姜玖则一直倚在何氏的怀里听着。

下晌午歇起来,王嬷嬷就把两套锦缎长袍拿来了。陆漫看了看,一套是茶色提花锦缎长袍,一套是宝蓝镶藏青色压边软缎长袍。

陆漫拿着宝蓝色衣裳和几个玉佩一个小荷包去了书房,何承正在认真地抄着医书。他见姐姐来了,才放下笔。

陆漫让何承站起身,亲自把新衣帮他换上,再把玉佩和荷包挂在腰带上。

真是美人如玉,这个词用在这个少年身上一点不夸张。

陆漫满意地笑道,“没有比我弟弟更好看的人了。”

何承的脸更红了,不好意思地说道,“哪里有这样夸弟弟的姐姐,人家听到要笑话咱们的。”

陆漫固执地说道,“姐姐说的是真话。”

申时,陆漫就领着何氏、何承,以及姜展魁、姜玖一起去了鹤鸣堂。带去的,还有一些蜀中的特产花椒,十斤干木耳,十只缠丝兔,五坛文君酿,十把蜀绣团扇,三件套粉瓷花鸟挂盘,一朵百年灵芝。

前几样是送府里的,最后一样灵芝是送长公主和老驸马的,酒、蜀绣团扇、挂盘和灵芝都是陆漫从自己私库里拿给何氏的。她已经想到何氏母子没什么钱,早些时候就让人出去买了蜀中特有的文君酿和团扇。

何氏之前送长公主的礼物是在省城绣楼买的镶珠抹额,那东西,别说长公主,就是钱嬷嬷都不可能戴。

何氏还给二夫人准备了一条抹额,陆漫也没让她拿出来。又从自己私库里拿出四方澄泥砚,让何氏改天私下送给姜展玉即可。

何氏还问,“二夫人是正经的亲家母,不单给她礼好吗?”

陆漫道,“那个府里是长公主当家,单送当家人就行了。二夫人清高,也想不到那么多。二老爷的想法是,只要谁对五爷好,他心里就高兴。”

今天休沐,长公主府所有人都坐在鹤鸣堂厅屋里了。

老驸马上午就闹着要去东辉院找孙媳妇和黄黄,被长公主劝住了。现在见孙媳妇来了,高兴地招呼道,“孙媳妇,你怎么才来?”看到一同来的何氏和何承,又道,“不是说你母亲来了吗,怎么母亲换成了姐姐?”

众人都笑道,他们站在一起可不就是像姐妹嘛。

陆漫笑起来。她拉着何氏和何承来到长公主和老驸马面前,介绍道,“这是孙媳的母亲,这是孙媳的弟弟承儿。”

何氏和何承上前给长公主和老驸马磕了头。

长公主让他们起来,指着三位夫人和大奶奶给何氏做了介绍,又请她坐下。

陆漫则牵着何承挨个给长辈们见了礼,得了见面礼,长公主又招呼何承去了她跟面。

她拉着何承的手上下打量着,眼睛都笑眯缝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好整齐的孩子,长得可真俊。”

下人先呈上来一个碧玉雕花笔筒,这应该是长公主一开始给何承准备的见面礼。因为喜欢何承,她又让人拿了一尊水晶莲花座送他。

老驸马也说道,“嗯,这孩子长得体面。”又从腰间取下一块极品玉佩件送给他。

三夫人和大奶奶也呵呵笑着附合,说何氏会生养,两个儿女都长得像她,俊俏。

长公主又道,“这孩子不只长得好,还眼神清明,气质颇佳,一看就是聪明孩子,将来准有出息。”又对姜展举、姜展玉、姜展昆、姜展勋、姜展鹏几人笑道,“怎么样,被比下去了吧?”

那几位笑着连连称是。姜展勋看何承简直是惊为天人,觉得比戏班里的小采和还要漂亮,不自觉地看呆了。

对于他的无礼,陆漫气得脸通红,狠狠瞪了他一眼。

第二百三十章 迟钝

对于姜展勋的无礼,陆漫气得脸通红,狠狠瞪了他一眼。

姜展勋年纪不大,今年才十二岁,却不学无术,又喜欢捧戏子,还男女通捧。大老爷打他打断过几根棍子,可还是我行我素。

姜侯爷看到儿子的这个样子,也气得重重咳嗽了一声,姜展勋方才不情愿地低下脑袋。

大奶奶又笑道,“哎哟,看看,祖母拉着人家孩子稀罕,就不撒手了。”

说得众人一阵笑。

长公主本来就特别喜欢何承,又想给陆漫一个面子,就拉着何承在她旁边坐下。

何承先还不敢,陆漫笑道,“坐下就是了。京城所有人都知道,我祖母最稀罕整齐孩子。”

又说得众人一阵笑。

长公主又说,何氏和何承两个孤儿寡妇,无依无靠,以后就让他们一直住在东辉院,方便照顾。

对当家人的表态,陆漫还是比较感激,便把何承的意思讲了。

长公主还想挽留,三老爷却笑道,“这孩子有想法,靠人不如靠己。这样有志气和主意的孩子,他以后无论做什么,都会有出息。”

长公主人老成精,刚才已经看到了六孙子的无礼,这对母子的人才太过出挑了。他们若单独住在外面,真的容易出事。她喜欢陆漫,自然不想让这个孙媳妇挺着大肚子还要操心母亲弟弟的事,何况她也喜欢何承这个孩子。

便问大奶奶道,“我记得咱们府的东北角有一个小院,是专门用来调教下人的?”

大奶奶忙道,“是,那是榆青院。只要府里新买了下人,或是有下人不守规矩,都会去那里受训。”

长公主又道,“调教下人另找个院子。把榆青院收拾出来,把通往府里的小门堵上,再在东墙边开个小侧门,就让亲家母子住在那里。他们离展唯媳妇近,方便互相照顾,展唯媳妇也放心。”又拉着何承的手说道,“不要拒绝本宫的好意,你们住在那里,只是省了租房子的钱,其他开支都由你们自己支付。”

陆漫和何承都是一喜,这样最好。

何承和何氏又给长公主磕头谢过,陆漫也起身万福感谢。

大奶奶答应了,又笑道,“那个小院就是有些小,只有一进,亲家夫人、何小哥不要嫌弃。”

何承忙给大奶奶躬了躬身,说道,“已经非常好了,大奶奶客气了。”

几位老爷又问何承读过什么书,将来有什么打算,何承都一一答了。他们也知道何承若要当何家后人,就不可能考功名。见他这么好的人才丰姿,学业也不错,心里都挺为他遗憾。同时也很佩服这孩子的气节和孝心,并没有因为前程就生出转投陆家的想法。

晚上回到东辉院后,陆漫悄声跟何承交待,那边府里的人除了大夫人和姜展勋,都不错。其他人只淡淡相交即可,而姜展玉却可以深交。特别注意的是一定不要跟姜展勋有接触,那孩子不妥…

何承点头允诺。

第二天上午,何氏和何承、吴婶急不可待地想去同仁堂看看。陆漫坐轿,其他人坐车,再带着许多下人护院,浩浩荡荡出门了。

何氏和王嬷嬷一辆马车,王嬷嬷还不许其他人上来,又瞪了一眼想跟着她上马车的闺女王小娟。

她现在才有单独跟何氏说话的机会,悄声说道,“姑太太,李掌柜到现在还没娶媳妇。”

何氏一惊,说道,“李师弟还没娶媳妇?他今年应该有三十岁了吧,没有人给他张罗吗,王嫂子也该帮帮忙才好。”

王嬷嬷叹道,“怎么没帮忙,老奴给他说了好几个姑娘,可他都不同意。”又道,“李掌柜长得俊俏,又是掌柜,许多姑娘都爱慕他。哎,他一直不娶亲,或许是心里一直有人吧。”

她不好说的是,那些爱慕李掌柜的姑娘中,也包括了她的女儿王小娟。她从心里喜欢李掌柜,想着若女儿真能嫁给他,倒是女儿的福气。可大年初二三奶奶请李掌柜来东辉院玩的时候,她才发现李掌柜心里或许一直装着姑太太,所以才没成亲。

她想到何御医之前一直想在他的几个徒弟中选个后生,让女儿招婿,或许李掌柜那时就有这个想法了吧。虽然姑太太的身份要高些,但她已经有了一双儿女,而李掌柜还没成过亲,他们两人若都有意,也算般配。

猜到李掌柜的想法之后,王嬷嬷便告诫王小娟,不许她再想着李掌柜…

何氏又说道,“以后王嫂子再试探试探他,若他心里有人,帮着牵牵线。”

王嬷嬷见自己说得这样明显了,何氏还没有想明白,也不好再往下说。她看看一脸懵懂的姑太太,过去了这么多年,不止月岁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多少风霜,她也依然没长多少心眼。还好三奶奶和承少爷都不肖母,否则这日子可怎么过。

王嬷嬷只得敷衍道,“好,老奴改天问问他。”

到了同仁堂,李掌柜、黄老师傅、陈大夫、贺大夫都来到后门迎接她。他们都是仁和堂的老人,跟儿时的何氏十分熟悉。

何氏下了车,由何承扶着走进院子。看到熟悉的景,熟悉的人,何氏痛哭失声。黄老师傅和陈贺两位大夫也都红了眼圈,李掌柜则是跟着她一起哭出了声。

众人劝了一阵,何氏和何承参观了一圈同仁堂后,去陆漫的“办公室”歇息。李掌柜几人也来了,几人又叙了一番别情。

晌午,李掌柜让人去酒楼里买来饭菜,坐了两桌,吃完饭后,他们继续说着。

虽然何氏说的话不多,但对李掌柜几人的话却听得非常仔细,并多次感谢李掌柜及王嬷嬷一家对陆漫和仁和堂的不离不弃。

说到抱琴偷契书换姨娘的身份,气死了老李掌柜,还离间陆放荣和陆漫的关系,何氏气得又是一场哭。

抱琴和吴婶当初都是何氏的丫头,但抱琴长得好,脾气好,又会说话,何氏更喜欢她一些。觉得她聪明,能更好地护好女儿,所以才把她留下。

吴婶是个火暴性子,本就个子高,再加上在乡下种地十几年,风里来雨里去,看着更是孔武有力。她昨天就气得大骂不已,今天的气仍然没消。听了这些话,又卷着袖子骂道,“那个贱人,肠穿肚子烂的烂人,臭不要脸的东西,改天我一定要去会会她,不把她的嘴抽烂,我就不是人!”

第二百三十一章 心凉了

那几人在叙着旧,陆漫则是又站去那个大柜子前,把柜子打开。看似在翻找着东西,实际上是到处检查着,找了半天依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实在不行,就把柜子拆了!

陆漫腹诽着。这事还是等到她生下孩子以后再说吧,若真有情况,那时也好做事。

众人说到暮色四合,才起身回家。

晚上,何氏去针线房找了一些布头,准备给宋默和李掌柜做鞋子。她说,“李师弟这么大岁数了还没成亲,没个女人张罗,也不知道这些年他的日子是怎样过来的。哎,都是娘有眼无珠,若不把抱琴留下,仁和堂不会被小陈氏谋去,老李掌柜不会气死,李掌柜也不会受这么多年的苦。”

这位母亲真是个迟钝的女人。

陆漫已经注意到,今天虽然李掌柜刻意不敢去多看何氏,但每看一眼她,眼里的怜惜掩都掩不住。他的意思,不单陆漫和王嬷嬷看出来了,或许在场的人都看出来,唯独何氏还傻傻地没看出来。

陆漫觉得,李掌柜在小仁和堂坚守十几年,守的不仅仅是这间铺子,更是心爱的女人和她年幼的女儿。他之前绝对想不到何氏有回京城的一天,肯定是打着一辈子不娶的主意。

何氏受过伤,人又单纯,嫁给深爱她的李掌柜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陆漫笑道,“娘,你觉得李叔这个人怎么样?”

何氏边做活计边说道,“当然好啊,脾气好,心细,良善,也聪明。娘从小就跟他熟悉,你外祖也喜欢他…”

她一抬头,看到女儿眼里的笑意和探究,终于明白女儿的意思了,不觉脸一红。嗔道,“想些什么呢。”

陆漫搂着她的胳膊说道,“娘,我和弟弟都大了,你还年轻,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何氏摇摇头,眼里又涌上泪水,说道,“男人,唉…当初你爹说得多好,说他会永远对我好,说他永远是我爹娘的亲儿子,哄着我忤逆我爹拚死嫁进了陆家。为了让你爹高兴,娘还拿出嫁妆贴补家用。哪怕陆老太太的胃口越来越大,我也不再乎。想着只要你爹高兴,只要他对对咱们母女好,将来生了儿子依诺过继给何家,我就感激他…可是,后来又怎样呢?你外祖出了事,娘想得到老太太会想办法休弃我,但千算万算,没想到你爹会那么绝情。老太太把娘休了,他回京没说想办法寻找一下娘的下落,却听话地娶了小陈氏,居然还纳了抱琴当妾。啧啧,娇妻美妾,日子过得多乐呵。我更没想到,他会事事听抱琴的,对你一点不上心,你是他嫡嫡的亲闺女啊…”她擦了眼泪,又讥讽地摇摇头,说道,“其实,这世上又有几个情深的男人呢?卓文君那样貌美多才,最终还不是被抛弃了。还有陆大老爷,刚刚当了官,就急不可待地纳小妾…”

陆漫的眼前又浮现出姜展唯的身影。拚死要嫁的男人都不过如此,那强扭在一起的合约夫妻更应该不堪一击,亏自己曾经还对姜展唯生出那么多心思,蠢的够可以。

不过,她还是相信世间有痴情男子,有美好的爱情。只是她和她两世的母亲命不好,没遇到而已。

不对,这一世的母亲遇到了,就是李掌柜。试想,一个男人默默守护一个女人十几年,这个女人还远在千里之外。这份痴情,得有多重,得有多浓!

她说道,“娘,我觉得李叔肯定是个好男人。他跟你青梅竹马,彼此了解,又等了娘这么多年,肯定是真心的…”

何氏羞得脸通红,嗔道,“胡说什么呢,快住嘴。”又拍拍陆漫搂着她的手,说道,“哎,娘知道闺女是为了娘好。不过,娘的心早就凉透了,不想再嫁人了。何况,你李叔是个好男人,他值得更好的女人。娘配不上他,只把他当兄弟,希望他能有段好姻缘。”

然后,就低下头做活计。

看到何氏这样,陆漫也就不好再说了。随她吧,只要她过得开心。以后,若她改变了心意,自己还是支持她寻找美好的生活。只是可怜了李掌柜的一腔痴情,不知他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五日后的下晌,陆漫笑眯眯地站在廊下,看老爷子和姜玖、姜展雁在院子里跟一猫二狗玩着。

早春料峭,虽然阳光灿烂,依旧有些寒冷。

陆漫感觉有些冷了,正准备进屋,看见何氏和王嬷嬷、吴婶从后院走来,吴婶手里还端着一个托盘。

老驸马几乎每天下晌都会来东辉院玩,何氏为了感谢长公主的厚爱,每天都会亲自去厨房做一道点心,或者酸奶,孝敬他吃。这些东西当然是陆漫或王嬷嬷教她的,由她亲手做出来孝敬老人家,更能体现她的诚心。

今天做的是奶香糯米球,主要原料是红薯和糯米,因为没有椰蓉,用的是蜜渍桂花代替。

老驸马一看何氏来了,乐呵呵地迎上前去,笑道,“亲家太太,今儿做的什么啊?”

豌豆黄和酥心糖跑得比老爷子还快,一个抓住何氏的裙裾,一个抓住吴婶的裤脚,一个“喵喵”叫,一个“汪汪”叫。

它们猴急的样子,把众人都逗乐了。

何氏呵呵笑道,“做的是奶香糯米球,香着呢。”又道,“进屋吃,莫在外面喝了冷风。”

老驸马又道,“若是好吃,再给我留半盘,我拿回去给长亭吃。”

何氏笑道,“有多的。这东西凉了不好吃,我已经让人送了一盘去鹤鸣堂。”

几人进了厅屋,托盘放上桌子,里面有一个大盘,一个小盘。老驸马几人和二狗一猫吃大盘里的,何氏又亲自拿着小盘去了前院。她是给姜展魁和先生拿去的,她听了小兄妹的遭遇后,更心疼他们了。

不一会儿,大奶奶遣婆子来告诉陆漫,那个榆青院收拾好了。婆子还说,大奶奶不仅让人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了,还让人把屋子重新粉刷了一番。

第二百三十二章 找上门

陆漫笑着谢过,又让丫头给了婆子一个荷包。

心道,那韩氏的面子活从来都做得好。花的是府里的钱,不仅陆漫要记她的情,长公主也会夸她会办事。

陆漫便把何氏和正在书房里抄书的何承叫上,一起去看新房子。老驸马和姜玖、姜展雁听到了,也闹着要去。

于是众人就浩浩向后院走去。

从东辉院的侧门出去,便是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路。另一面,是平国公府长长的院墙。

这条路很僻静,少有人走。

陆漫一行人走的是东辉院的后侧门,再往北走了半里多路,到了长公主府的后院墙,也就到榆青院了,两个院子的确离得不算远。

榆青院是长公主府东北边的一个角。北边一条宽阔的道路,再过去就是下人住的一大片院子,这里就是人们所说的后街。

这条街的南北泾渭分明,南边干干净净,高墙大院,寂静无声。而南边,远远望去,就是一些普通的民房,还有一些下人的孩子在笑闹着。

榆青院的小门开在东墙,进去就是东厢房的侧边。院子不大,地下铺着青石坂,院中央有颗光秃秃的老榆树,上房四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被重新粉刷过的房屋看着很新,只是没有井。

何氏和何承非常满意榆青院,笑得满脸灿烂。

听到陆漫说没有井,不方便,何氏笑道,“你是富贵日子过惯了,怎么知道穷人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在乡下,你吴叔和吴婶每天都要走一里多路,去村头的井里挑水。”又道,“这里离东辉院近,让他们去那里挑水便是。”

几人参观了屋里,商量了一番买木头请木匠做家具的事宜,这些事就交给王伯和吴叔去做。

陆漫已经跟何承说好,屋里的一切家当由她出银子置办,以后他们过日子,就用自己的钱好了。另外,她已经让人去把同仁堂那个院子的地契换成了何承的名字,还给了他三百两银子的租金。

同仁堂赚的钱暂时没分。因为先期陆漫个人投了很多钱进去,除去院子租金和大夫月钱等成本,赚的钱不多,主要还是靠同仁蛤蜊油和同仁益母膏赚的,而且以后还有大投入。

只有老驸马嫌弃地看了看房子,说道,“这里不好,又小又简陋。亲家母和何小郎还是住去我们府吧,我们还有好些空院子…”

陆漫截住他的话笑道,“我娘和我弟弟又不是姜家人,怎么好住去长公主府。”

几人把榆青院前前后后看了一圈,才满意地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