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芷笑着轻点头说:“哥哥,你放心,我来给你做衣裳,你不介意我的针线活不太好,那我在布料上面跟母亲说,我做不好那些花色灿烂的衣裳。”

苏丰道瞧着苏青芷微微笑了起来,说:“你慢慢做,我不嫌弃。”

苏丰道出了院子门,他直接上了马车,如今他跟夫子说要参加举人考试之后,夫子就直接跟他开书单读书。

他的功课一天比一天重了起来,骑乘和射击方面一样不能放松。苏青芷这面,他还是不想放松,由着她虚度下去,只能跟夫子那般的开书单给苏青芷。

苏丰道在这一方面相信苏青芷,只要他吩咐下去的事情,苏青芷一向是尽心尽力去做。

苏青芷转身去了东园,唐氏吩咐常顺娘带着她去挑选布料。

等到她们两人把布料挑选放到她的面前来,她有些嫌弃的瞧着那些素雅的布料。

她皱眉头跟常顺娘说:“我记得有几块色彩灿烂的布料,正适合给道儿做衣裳,你去拿了过来。”

常顺娘一脸为难神色瞧着苏青芷,她在那里劝过苏青芷,只是她执意不愿意挑选那几块布料。

苏青芷在一旁跟唐氏平静开口说:“母亲,我问过哥哥,他说衣裳不要做得太过花俏。如今哥哥用心在学业上面,我想着,还是顺着哥哥的心意,做他喜欢的衣裳。”

唐氏打量着苏青芷,她的心里不太放心她的针线活,只是苏丰道悄悄跟她说,苏青芷这般年纪时,也应该学着做男子衣裳,他是兄长,由妹子给做衣裳,也是一种荣光。

唐氏听儿子那样的随意说话,她的心里明白太多,这个儿子面上瞧着还是象他的父亲,有一张温煦的面孔,然而骨子里的精明,却是象极了舅父们。

他不会随意提议什么事情,他这么一说,唐氏却拒绝不了。

唐氏想着儿大不由娘,苏丰道现在的外衣,都是由她身边的人,在她的注视下做。

如果由苏青芷来做,他们兄妹情深,苏青芷一定会更加精心。

何况苏青芷如今在苏家老夫人的安排下,正在跟那位老妇人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唐氏放心了许多。

苏青芷原以为唐氏多少会因为是苏丰道的事情,而多叮嘱她几句话,结果她冲着她只是轻轻轻摆一摆手。

苏青芷吩咐两个大丫头抱着布料回芷园,她手上拿着一块布料去了主院。

主院的门口,苏家二小姐在门边上眺望了好几次,总算是看到苏青芷的身影,她回转身子进房跟苏家老夫人说话。

“祖母,小九这时候来了,我瞧着她是来做衣裳,根本不是诚心来陪祖母说话。”

苏家老夫人笑瞧着她,说:“你啊,你要学一学小九,她虽说不怎么爱说话,可是说话的时候,从来不会带刺。”

苏家二小姐有些不大意思起来,她笑着跟苏家老夫人说:“祖母,母亲也说我这种随心说话的方式,有些不太对头,我总是犯同样的错。”

苏家老夫人还是喜欢这个孙女,她是聪明人,只是如今还不会把聪明劲使在正处。

苏青芷拿着布料进了房里,她给苏家老夫人行礼之后,她欢喜的瞧着苏家二小姐说:“二姐姐,我晚来了。”

苏家二小姐很是不客气的‘哼’一声,说:“你还可以再晚一些,反正我和祖母都没有盼着你来。”

苏青芷冲她笑了笑,她在入门的时候,已经听守门人悄悄跟她说了话,苏家二小姐出来张望了好几次。

苏青芷挨近苏家老夫人的身边去,跟她说:“祖母,这是我要给哥哥做衣裳的布料,我没有正式做过衣裳,我在祖母这边做,祖母,你帮我多瞧着一些。

祖母,等到我做得不错的时候,我再仔细的给祖母做一身衣裳,可好?”

苏家老夫人听她的话,她笑着连连点头说:“祖母不差衣裳,只是你做,祖母就会对欢喜的受着。”

第二百二十三章 忍

苏家二小姐在一旁冲着苏青芷轻轻‘哼’了几声,苏青芷当做没有听见一般的跟苏家老夫人继续讨论下去。

苏家老夫人经验老到,提议苏青芷给苏丰道做书生袍子,这样一来,她会做这样袍子,别的衣样,则是一通则百通。

有苏家老夫人和老妇人在一旁瞧着,苏青芷的胆子大了,她在布料上画线,抬眼瞧一瞧她们的神色,直接大着胆子动了剪刀。

苏家二小姐有心想劝阻一下,却见苏家老夫人和那位老妇人都是一脸不反对的神情,她只能屏气凝神的在一旁瞧着。

苏青芷初时是有些底气不足,然而动手之后,她渐渐的手上动作顺畅起来,一件袍子剪裁下来之后,她轻舒一口气。

苏家老夫人的眼光触及到老妇人那一处,见到她轻点头之后,苏家老夫人笑着跟苏青芷说:“初步瞧着还成事,你在这里做,我们在一旁会时不时的看一看。”

苏青芷笑着点头,她瞧着苏家二小姐闲散的样子,笑着提议说:“二姐姐,你也亲手给二叔做一件衣裳吧。”

苏家二小姐的亲事,虽说不是十全十美,到底苏家二老爷还是把他认为最好的人,定下来给了女儿。

苏家二小姐心里明事,所以不管苏家三小姐如何在她面前说,她一个嫡嫡女嫁给庶子,面上是高嫁,实际是低嫁之类的话,她的心气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苏家二夫人私下里跟她提过,那一位家中嫡母给安排了通房人选,却让他直接拒接,而且院子里如今也不用丫头们服侍,换成了中年妇人服侍日常起居。

苏家三小姐的那一位则不同,在家里只怕是已经有了通房。将来苏家三小姐嫁过去之后,有好些年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这些事情,都是苏家二老爷打听的仔细说给苏家二夫人听,而苏家二小姐则没有如苏家二夫人那样认为,苏家三小姐会在意夫婿身边已经有亲近人的事实。

相对苏家三小姐来说,握在手里的全是好的,能夺回来的也是好的,至于别人的真心与否,她大约是用不着。

苏家二小姐是真正在意过苏家三小姐的人,她瞧得清楚的事实,如今已经懂得不说出口来。

苏家二小姐经苏青芷提醒之后,起身立时要去二房寻苏家二夫人拿布料,给苏家老夫人阻止了。

她吩咐人去拿了两块布料出来,一块色彩沉稳的布料递给苏家二小姐,另一块色彩清淡的布料递给苏青芷。

她笑着说:“给你们练手用,世间万事万物,都怕一个字‘勤’。不怕做不好,只怕你们不肯用心做事。”

苏家二小姐和苏青芷恭敬的起身接受了苏家老夫人的教导,苏青芷瞧一瞧布料的色彩,恰巧适合给苏丰道用。

苏家二小姐在针线活上面还是有天分,她比苏青芷早完成衣裳。

苏家二老爷穿着女儿做的衣裳,很是在兄弟们面前张扬了一回。

苏镇磊知道苏青芷在男子衣裳,等到苏丰道穿着苏青芷做的衣裳时候,他想着苏青芷起手在做的第二件衣裳。

等到苏丰道再一次穿着新衣裳的时候,他方记起来,苏青芷从来不知道他衣裳的尺寸。

苏家三小姐闻风而动的给苏家三老爷做了衣裳,苏家小姐们一个个纷纷动手给父亲做衣裳。

苏青芷听苏家二小姐说了之后,她笑着说:“二姐姐,你开了先河,也应该给你母亲做一件衣裳。”

苏青芷这时候和她一块为苏家老夫人做过年时的衣裳,衣样繁复,处处需要小心翼翼。

苏家二小姐听她的话,笑了起来说:“我同我母亲说了,等到我和你完成祖母的衣裳之后,我再仔细的为她做一件衣裳。”

苏青芷笑瞧着她,再低声说:“那你再悄悄的给我那二姐夫做一件衣裳吧。”

苏家二小姐的脸红了起来,她其实悄悄的在给那人做衣裳。

苏家二小姐的神色,让苏青芷停下缝制来,她望着她笑了起来:“二姐姐,歇着时候,是在为二姐夫做衣裳?”

苏家二小姐轻叹一声说:“我上次见到他,面上的衣裳还能见人,内里穿的衣裳,却显出旧色。”

苏青芷沉默下来,她越来越瞧不明白身边的妇人们。

她们大多数的人,年纪越大,仿佛越不太在意身边人有无妾室和庶生子女,反而乐意慈爱待着庶生子女。

如苏家老夫人这一种也只是待庶女冷淡,她待庶子瞧上去还算公正。

当然一方面苏家老夫人对苏家老大人是少了那份男女情意,另一方面,一个家里,男儿越多显得越发兴旺

苏青芷一直觉得唐氏对妾室和庶女的视若无睹是正常反应,然而苏家暗地里有声音,则说她还不够贤良。

苏家三小姐出嫁的事情,在苏家也算是大事。苏丰道以功课重,直接拒绝了做送亲人。

苏家三小姐知道之后,又砸了一房不值钱的物件。

苏家三夫人听说之后,她赶去见苏家三小姐,她有些生气的跟她说:“小三儿,虽说东西不在值钱,可也经不起你一次又一次添置。”

苏家三小姐气极吼道:“母亲,明明你和父亲跟我说,要我多忍下小九,道弟会答应给我去做送亲人。”

苏家三夫人听她的话之后,她心里伤心着,然而还是给气得笑了起来,说:“小三儿,你出嫁是事大,可是道儿的前途,与之相比,家里人自然是重视他的前程。

再说,你私下里如何待小九儿,你以为你能隐瞒得了道儿那个精明人?”

苏家三小姐伸手去想要捞东西,结果捞到一片空,她伸手能触及的东西,都给她砸得干净。

“苏家小九是小人,竟然在外面乱说话,她一心想要败坏我的名声,对她有什么好处?”

苏家三夫人失望的瞧着她轻摇头说:“小三儿,小九儿那样的性格,是不会在外面提及家里的事情。

你在家里做下的事情,家里有这么多双的眼睛,那用得着她去跟人仔细说。”

苏家三夫人面对苏家三小姐是失望,她想起她去唐氏面前,想要她帮着去苏丰道面前说一说话的时候,唐氏轻淡的几句大实话出口之后,她的脸是羞愧得红了又白,白了又红好一会。

第二百二十四章 边角

秋色深深浓浓,有一日,唐家派人来与唐氏说过话之后,来人走了之后,唐氏来到主院。

她跟苏家老夫人商量着把苏青芷送去唐家小住一些日子,苏家老夫人震惊不已的瞧着她,问:“唐家出了什么事?”

唐氏听苏家老夫人的话,她愣了愣之后笑了起来,说:“唐家不曾有什么别的事,只是家里的孩子们大了起来,家里人想要为他们相看人。

只是没有年纪小的妹妹,便想到芷儿这个年纪恰巧好。何况他们表兄妹一向相处得好,接芷儿过去,有合适的人,恰巧可以借机瞧得清楚一些。”

“过上几年,道儿年纪大了,我们家也要为他们的亲事仔细的相看起来。”苏家老夫人颇有些感叹的说着话。

唐氏在这时节却微微皱眉头跟苏家老夫人说:“母亲,我娘家的侄儿们一向待葙儿姐妹亲近,待芷儿是越发还要亲近,我有时觉得,他们没有当她是姐妹,反而有些象是当兄弟的样子。”

苏家老夫人听她的话乐了起来,笑着说:“瞎说,芷儿容貌俏美,那象是男儿的样子。”

唐氏想着想着也同样觉得有些乐了起来,她笑着说:“母亲,经你这么一说,我想着芷儿要是男装出行,只怕是让人瞧着她,只觉得她女子气浓厚。”

婆媳两人都有些乐了起来,苏青芷常与唐家表兄弟出门,然而却不曾有这方面的闲话传出来。

婆媳两人都猜测过,只怕是苏青芷易装而同行。

两人仔细瞧过苏青芷的面色,瞧着就是不曾对人生过情淡如水的模样。

苏家老夫人是不反对苏青芷去唐家小住,唐家那条家规近亲不许婚嫁,让她的心里很是安心不已。

苏青芷给苏家老夫人传来说话,听说要去唐家小住一些日子,她其实还是乐意,正好可以跟着表兄弟们常出门去听说书。

只是她想着为苏家老夫人做的衣裳,便跟苏家老夫人和唐氏说:“祖母,母亲,外祖家不急,那我就晚一些日子过去吧。”

苏家老夫人满脸欣慰的瞧着她,她笑着跟唐氏说:“你娘家那边不着急,就由着芷儿缓些日子去吧。”

唐氏笑着轻点头,说:“我看着是不太着急,如果有急事,一定会让我嫂嫂身边人过来说话。

一会,我让常顺娘去一趟唐家说一说。”

唐家自然是不会急在这一时,也不过是唐家表兄弟听苏丰道随口说了苏家三小姐针对苏青芷的事情,表兄弟们在各自母亲面前说了说。

唐家的夫人们都瞧得明白,苏青芷面对表兄弟们的时候,她的眼神清亮有神,瞧着他们的眼神,就跟她瞧着苏丰道的时候差不了太多。

相比她们各自娘家的侄女对唐家兄弟怀有的小心思,她们反而欢喜苏青葙姐妹常来唐家,也认为到底是唐氏的女儿,为人处事有唐家人的风光大气。

她们因此也想起自家孩子的年纪不小了,到了相看亲事的时候,然而唐家此时没有恰巧合适年纪的女子。

苏青芷的年纪和身份,正是最为合适的人,她可以帮着她们在与小女子们相处当中,把各人品性瞧得清楚明白一些。

她们把实话和想法跟各自的孩子说了说,换来他们哄堂大笑的反应。

他们一个个笑着说:“母亲,芷儿的性子根本不象是姐妹,她象是我们的兄弟。”

唐家夫人们立时明白各自儿子的话,她们好气又好笑的说:“她只是为人大气,那能当你们的兄弟,明明是你们的好姐妹。”

只是她们心里转而想得明白,苏青芷如不是这样的天性,有一对苏镇磊这样的父母,足以让一个女孩子有一颗歪曲的心。

而苏青芷一直明朗的行事,才会让唐家的人,时时忘记她经历过的事情。

唐家的夫人们歇了让苏青芷打探的心思,反而认为如果愿意靠近苏青芷的女子,那一定是同样品性的女子。

越是快到冬天,各家越是喜欢举行宴会什么的,唐家年轻男子们有许多机会赴宴,却不见得有机会见到合适年纪的女子。

如果是女子兄弟特意安排的相会,唐家人又会认为那人家行事太过轻浮,自然是会早早推拒开去。

唐家兄弟们的亲事不难,难的是寻到他们心里的合适人。

或许是有唐氏的事情,唐家的人,在为家里年轻男子挑选妻室方面,越发的顺着他们的心意行事。

这样一来,自然是事事琐碎,而且是良缘难求。初见两两钟情的事情,有没有?

自然是有,可不是人人都能遇见到那样的美事。

大多数的良缘,都是再见生情,再见见有情。

然后男女情意能有多深,那就看各自是否遇见合适的人。

唐家人不着急,苏青芷和苏家二小姐用心完成苏家老夫人的冬衣时,正是冬天到来的那一日。

苏家老夫人手抚着衣裳,笑瞧着两个孙女,说:“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

苏家二小姐和苏青芷都脸红起来,她们自然明白她们做的衣裳,还是抵不过经年的绣娘那般细致无暇。

苏家老夫人自上了年纪之后,她身上的衣裳都是她身边老练的绣娘亲手所做。

衣裳捧了上来,只要眼尖的人一对比,就能瞧出做衣裳的人,那略有些生涩的手法。

然而苏家二小姐和苏青芷还是尽了力,姐妹两人同心协力完成一件衣裳。

当然苏家二小姐专注绣花,苏青芷则是做边角的事情。

苏青芷笑眯眯的瞧着苏家老夫人说:“祖母的衣裳,二姐姐做了大半的事情,我就是起了一个吆喝的作用。”

苏家二小姐则在一边说:“祖母,这衣裳样式,是我们商量着剪裁,这花样的画本,是小九和我商量一次又一次后,由她画了出来的。”

姐妹两个争着把功劳分出去,苏家老夫人越发开怀起来,说:“好,好,你们姐妹都用了心。”

苏家老夫人让人把她年青时的饰品拿了出来,她拿了两样给两个孙女。

苏家二小姐和苏青芷都推拒不了,只是苏家老夫人执意要赏赐她们两人,她们只能接受。

第二百二十五章 释然

冬风吹拂得人脸红,唐家表兄弟们欢喜来接苏青芷去唐家小住。

在马车上,他们提及家里人对苏青芷的安排,各房都抢着让苏青芷去住,最后唐家老夫人拍板下来,苏青芷跟她和唐家老大人住一院。

苏青芷听着表兄弟们的话,见到他们还是不放弃的劝说她,她笑靥如花的瞧着他们。

“我和外祖父外祖母住在一处,你们空时,我还是能跟你们一块出去听说书。”

唐家表兄弟们皱紧眉头,唐家老大人夫妻可不是那般好忽悠的人,只怕日后他们每一次要出门,都要细细的报备行程。

苏青芷瞧着苦瓜脸一样的表兄弟,她笑了起来,她的心里面,唐家老大人夫妻慈爱好说话。

唐家老大人自从退下来之后,他其实与从前在朝中为官时还是一样的作息。

只是把上朝的时辰,改成入书房的时辰。

然后唐家老大人亲手接手过管教辈的责任,当然苏丰道也给他顺手接管过去。

苏家老大人是乐见到唐家老大人接手管教孙儿的责任,他这一天到晚喜在外面流连忘返。

苏家老大人的老友们,如今大部分闲置下来,他们重拾少年时的交情,相对那时节的纨绔,如今他们也不过是以老顽童姿态的活给家中人看。

唐家老大人不觉得苏家老大人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好,只是他是喜欢清净生活的人。

苏家老大人曾经表示过,想把另外几房有出息的孙儿也送来让唐家老大人瞧一瞧。

唐家老大人不客气的拒绝,他直言:“我只指正我嫡亲外孙们,旁的人,旁家的事情,我是不会理会。”

苏家老大人听后,对此也没有什么失望的地方,如他这样的人,当年也能发奋为官。

他的孙儿们有出息的人,自然会寻找一条合适的人生大道去走。

苏家老大人一直觉得亲家唐家老大人实在是一个放不下的人,如今就是退下来在家里,他还要自寻麻烦去惹一堆事上身。

苏丰道给唐家老大人教导过一次之后,就知道原来唐家老大人只会对孙女辈亲善,他对孙子辈一向是严厉要求指正。

唐家表兄弟们和苏丰道都不会跟苏青芷说明一番,而苏青芷感受的最浓是唐家老大人待她的祖孙之情。

苏青芷认为唐家老大人实在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他的心里面能够容纳得了所有的儿孙们,从来不会厚薄任何人。

苏青芷的心里是欢喜着能陪着唐家老大人夫妻生活一些日子,随着年纪的增长,她的心里不安感越发的强烈起来。

她担心自己将来护不周全身边人,也担心她将来无路可走的时候,她要自立的时候,方发现她的骨头早软了,已经立不住在这个人世里的生存。

这样的担心,她无人可以倾诉一二。

苏青芷面上有着放松的笑容,唐家表兄弟瞧着她的神情,只觉得生为男儿,其实也有不好的地方,至少在祖父祖母的面前,都不如家中的姐妹们来讨喜。

苏青芷住进唐家老大人夫妻主卧侧边的院子,仿佛自从住进这个院子之后,苏青芷所有的不安,都能放下来。

唐家老大人夫妻笑着迎外孙女来小住,瞧着她面上愁容消退许多,两位老人家的心稍稍定下来。

唐家老大人叹息着跟唐家老夫人说:“芷儿的心思太重,遇见难题,只怕她不会轻易寻人帮助,而会慢慢的去解开它。

她在家的日子,你多和她说说话。说到底,我们有些对不住这个孩子。

玉儿现在的心结是开了,可是母女之情也只能这样。“

唐家老夫人却没有唐家老大人这么多的想法,她笑着说:“芷儿一向心胸宽广,由着她去和表兄弟在一处玩耍吧。

谁在年少的时候,心里对未知的事物,都会有许多的纠结。她正是少女初识愁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她就会大气的活着。”

唐家老夫人记起她少年时期,也是各种各样的小心思。

等到成亲过日子的时候,她一日日忙碌起来,那还会有那些小心思小想法。

唐家老大人想一想点头说:“是啊,年少的时候,她多吃一些苦。或许她将来成亲之后,遇事心不慌,慢慢就能把日子过了起来。”

苏青芷早晚和唐家表兄弟们一起给唐家老大人夫妻请安,白日里,也跟着表兄弟们去书房里听从唐家老大人教导。

唐家老大人教导儿孙方面,那是比苏家老大人花费心力许多,他是针对孙儿们不同性子来教导人。

唐家老大人安排苏青芷看一些偏向史书类的杂书,书内里的内容对人情世故说得最多,而史实里也是借着讲故事娓娓道来。

苏青芷瞧着那些故事,她总觉得唐家老大人不会让她看不靠谱的杂书。

只怕这些书里的内容,还是有八九成的真实。

苏青芷壮着胆子问了问唐家老大人,他笑着摸一摸胡子说:“历史是由人记传下来的,是与不是,你要学着自问之后,学习前人的经验,然后放下内里的纠结不解。

只是不管前事如何,你要记得你活在当下,你现在活得心安理得,将来活得心安理得,就是我们长辈对你的期盼。”

苏青芷有一种顿悟的感受,她何必担忧未来之事,将来纵然会过得不好,世间这么多女子都是如此的淌过人生之路,她一样也能自在的走过去。

苏青芷眉眼的开怀,让唐家老大人心安不已,他过后跟唐家老夫人说:“芷儿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她比玉儿的心胸要宽广许多,她不会轻易给自己设陷井。

玉儿啊,这孩子一辈子都一心想要争一个黑白分明,这世间那有这么多的黑白分明,她如今这样的过日子,我这心里面也是难受,她才多大的年纪,就释然放下。”

唐家老夫人则已经想得明白,她觉得唐氏如今这样的过日子,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苏镇磊既然这般的扶不起来,唐氏也不必在他的身上继续浪费下去。

有儿有女,唐氏看开之后,她一样能把日子过得舒服起来。

男女之情,遇见难得对的人,那是重要的事情。如果遇见不对路的人,早些放下,早些安然。

第二百二十六章 平常

唐家老大人夫妻平和心性,唐家的生活气氛轻松安然。

这些年,苏青芷在苏家总是顾忌这忌讳那的不安情绪,在唐家受到安抚弥补。

苏青芷的面上,渐渐泛起的笑容多了起来,她那眼里也没有那偶然闪现的防备锐利神色,她总算有些象是这个年纪女子的样子。

唐家老大人夫妻瞧着她的变化,越发觉得要把苏青芷多留在唐家小住一些日子。

唐家老大人叹息着跟老夫人说:“玉儿,这是对造了孽,生下了孩子,却迁怒与无辜的孩子。

现在她是想明白了,只是芷儿只怕是习惯父母如此的态度。

唉,我们两人没有教导好女儿,趁着能弥补的时候,就多补一补边角吧。”

唐家老夫人先前也不曾想这样日夜与苏青芷相处过,她一直认为苏青芷是天生心粗的女子,如今年纪小,还感应不到父母的心思。

现在相处这些日子下来,她反而觉得苏青芷只怕是早已经瞧得明白,只是人在屋檐下,她不得不低头装傻挨日子。

唐家老夫人跟唐家老大人说:“芷儿这个孩子心性不错,跟她的祖母的心性差不多,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能保持住本心的纯良。”

唐家老夫人是佩服苏家老夫人的心性和处事,她觉得大多数的妇人,做不到她那种待庶子公正,待庶女温和。

苏家的庶子虽说在仕途方面,都有些不太成气,可是在同僚之间人脉还是不错。

他们一个个的品性不错,同僚们也愿意与他们结交。而且他们的身上也没有平常庶子那些小心眼和小心思。

苏家的内宅里,嫡庶兄弟的关系相对来说亲近。

苏青芷在唐家小住起来,唐家大舅母瞧她几日之后,发现她也不是那种贪玩的人,便有心提携她一些。

唐家大舅母把这心思跟唐家老夫人提了提,唐家老夫人笑着点了点头,说:“那孩子性子安静知礼节,你带着她瞧上几天,能成事,你就多带她几天。”

如同天上掉馅饼一样,苏青芷听见唐家大舅母让她每天上午来陪伴她的时候,她满眼都是懵懂的神色。

唐家大舅母瞧着她的神色,感叹之后笑了起来,说:“芷儿,你的年纪不小了,而大舅母年纪大了,有些事情,不如年轻人反应快。

你跟在一旁瞧一瞧,有不到位的地方,记得提醒大舅母。”

苏青芷如何不明白唐家大舅母的好意,大表嫂如今已经开始能接手分担一些内宅事务。

唐家大舅母这样的跟她说,只是借一个机会来教导管理家事的本事。

苏青芷瞧得明白,唐氏所有的心思全用在苏青葙的身上,她无心也无余力来教导苏青芷的管家理事。

苏青芷满脸感激神情瞧着唐家大舅母,她低声跟她说:“其实姐姐未嫁之前,也教过我管家理事。”

唐家大舅母听苏青芷的话后,她的眼神更加的温和起来,说:“你的兄姐待你很好,芷儿,那你日后也要活得很好,这样才不会让他们担心你。”

苏青芷自然是想要好好的活着,她笑着轻点头说:“大舅母,我会好好的活着。哥哥说,人,要活得心安理得,天地才会宽广。

姐姐跟我说,不亏别人不亏自己,活成人的样子出来。”

秋天的时候,粱启明这一房跟着大家一块搬出粱家祖宅。

原本是用不着这么早就搬迁出去,只是众人如今闲居在家中,反而让长房在用食方面更加的尽心起来。

时日久了,粱家其他各房有心想补给一些,只是粱家长房的认为分家的时候,他们占了大头,如今各房在家中再如何居住,也不住了多久,宁愿独立支撑下去。

听说,粱家长房是努力挽留了众人多住一些日子,只是大家互相体谅着长房的不容易,而没有那一房留到下一个年再搬出去。

大家全认为粱家老大人夫妻在天有灵,只怕也会乐见他们如此平和的早早迁居出去。

苏丰道和苏青芷代表苏家的人,去了苏青葙的新家。

庭院不大,却显得比粱家旧宅要多一份安静生活气氛。

苏青葙的面色红润迎进弟妹们,她笑着说:“等到明年孝期过后,我们再请家里人上门瞧一瞧。”

粱启明在家中读书,听闻苏丰道兄妹来了的消息,他也赶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