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拄着拐杖站了起来,先问宫女:“四公主呢?”

宫女神色一变,摇摇头。

太后叹气,先去西厢看娘家的侄孙。

景宜坐在床上,醒来看到床前的柳氏与淳哥儿,就知道她与萧霆并没能换回来,现在看到太后,景宜只能露出一个苦笑,准备起身行礼。

“坐着吧,别折腾了。”太后皱着眉头道。

淳哥儿傻乎乎的,柳氏从太后身上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儿,怎么觉得太后好像有点斥责儿子的意思?只是没等她探究,太后径自坐到床上,对柳氏道:“既然霆生醒了,你先带淳哥儿去看看景宜吧。”

“是。”柳氏不敢拒绝,带着疑惑走了,儿子生龙活虎的,身体不用她担心。

太后再撵宫女们出去,人一走,她回头就狠狠瞪了床上的少年郎一眼,恨铁不成钢地道:“亏我还以为你长出息了,骨子里还是那个纨绔!学不成枪就学别的,至于为了这点小事害景宜落水吗!”

肯定是侄孙求情了,四公主不愿意帮忙,侄孙就去湖边纠缠,一言不合动起手来,又把弱不禁风的四公主推到了湖里。护国公好不容易又肯为大周训练英才,被侄孙这么一闹,不收徒了怎么办?

徐广收徒是为了传承枪法,但朝廷可以重用他的徒弟啊,这是大大的好事。

景宜低着头,无心辩解,与太后这点误会比,她更头疼将来。

东厢那边,萧霆也醒了,睁开眼睛看到高氏,再看看身上,小脸顿时比昏迷时还难看。天杀的老天爷,到底在玩啥啊,他只是没出息,至于为了这点小事害他先公主媳妇也娶不成吗!

高氏见外孙女一脸伤心欲绝,心疼地不行,先委婉地劝走柳氏、淳哥儿,高氏抱住外孙女就哭了出来,“景宜你怎么这么傻,你外公只想逼三公子娶你,不是真的不想收他为徒,你怎么那么想不开……你这是要我跟你外公的命啊……”

三公子肯定是不愿意接受老头子的条件,进宫告诉外孙女了,外孙女被心上人拒绝,悲恸之下投湖自尽,再次被三公子搭救。想到这里,高氏哭得更厉害了,女儿这样,外孙女也这样……

萧霆本来也想哭,哭他荒唐的命,只是听到高氏的话,萧霆暗暗一惊,扶起高氏道:“外祖母,你刚刚说,外公不收三公子为徒,是想逼三公子娶我?”

高氏一边擦泪一边点头,想到那三公子不愿意娶就罢了,竟然还来当面拒绝外孙女,高氏不由怨愤道:“景宜别难过,萧家老三有眼无珠,外祖母再帮你比他好千百倍的!”

怪她看走了眼,误以为萧家老三是个君子!

“您别,三公子,三公子是进宫问我愿不愿意嫁给他的,我,我一高兴想送他玉佩做信物,不小心掉湖里了,我着急去捡才失足落水……”萧霆一边乱编一边撒谎,到后来说地就特别顺溜了,嘴角也高高翘了起来。

身体换不会来,光着急也没办法,既然徐广有心撮合他与景宜,不如先把婚事定下来,他先出宫日日与景宜厮守再说。景宜肯定也是心急嫁给他,才进宫尝试,成功了好名正言顺地出嫁。

一想到很快就能订婚了,萧霆彻底忘了之前的烦闷,拉着高氏问道:“三公子呢?”

高氏眨眨眼睛,确定外孙女春光满面不像要寻死的人,才大梦初醒般地道:“他,他比你醒得早,应该也没受伤……”

萧霆太高兴,高兴地只想立即见到景宜,不由朝高氏道:“外祖母,他,他又救了我,我想再跟他说几句话。”

高氏今日算是彻底领教外孙女对三公子的痴情了,想了想,劝道:“太后、萧夫人都在身边,你过去不太方便,景宜想说什么?外祖母替你传话。”

萧霆想亲口嘱咐景宜不用着急,只要成亲就行,谁骑马谁坐花轿不是问题,将来住在一起了,可以慢慢地再想办法。他也想亲口对景宜说这番话,但高氏的话很有道理,他现在是四公主,不能表现地太热络。

男婚女嫁,男方主动热情,才能衬托新娘子的好,萧霆当然要为景宜着想。

攥着被子思忖片刻,萧霆对高氏道:“太后她们可能也误会三公子了,三公子嘴笨,外祖母先帮他澄清误会,剩下的……”脑海里浮现在话本里看到的大姑娘出嫁的描述,萧霆低头,害羞似的嘀咕道:“剩下的,剩下的,景宜听您与太后做主。”

小姑娘羞答答的,高氏忍不住点了点外孙女额头,“你啊,比你娘胆大多了。”

萧霆厚着脸皮笑,又嘱咐道:“外祖母,您再偷偷跟三公子说句话,让他安心拜师习武,其他的先不用急。”

什么不用急?洞房花烛吗?

外孙女越来越直白,高氏老脸都热了,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故意咳咳,扶外孙女躺好,她心情复杂地去了西厢。太后、柳氏都在,看到她,柳氏站了起来,太后关切问道:“景宜怎样了?”

“挺好的,劳您费心了。”高氏细声道,说话时不着痕迹地打量准外孙女婿。

景宜已经换了一身衣服,对上高氏的目光,上前行礼,再搬出之前跟萧霆商量好的应对之词,“晚辈无能,没能帮公主找回玉佩。”

这孩子,是在自责丢失了外孙女的信物吗?

误会没了,高氏看少年郎又顺眼起来,笑着道:“不是什么值钱玩意,霆生无需自责,倒是你跟老头子求娶景宜的事,可同太后娘娘她们说了?今日事情闹得有点大,不如趁机传出去吧,免得外面的人不知内情,胡言乱语。”

景宜心头剧震,她何时求娶了?

高氏却丢下她,过去同面面相觑的太后、柳氏解释道:“霆生早就倾慕景宜了,拜师前曾向我们家老头子提亲,老头子把霆生当自家人看,所以另招了三个弟子,没把霆生算里面,其实是想把他一身本事都传给霆生的。”

婚事是他们先提出来的,但为了外孙女的颜面,高氏故意捏造了一些事,反正两个孩子都商量好了,三公子那么喜欢外孙女,应该不会揭穿。

高氏笑眯眯地看向景宜。

景宜从小冷静,眼下亲外祖母撒谎,她当外孙女的,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配合,只是心里却满腹疑窦。四公主两次落水,两次得萧家三公子相救,传出去绝对会引起非议,所以外祖母为了她的名声着想,才捏造事实的吗?

外祖母陪萧霆待了那么久,做决定之前,肯定征得萧霆同意了吧?

景宜垂眸。

换她是萧霆,在得知身体换不回来的情况下,肯定也会答应这门婚事,至少能离开这座冰冷无情的皇宫,能与家人团聚。罢了,既然萧霆做了选择,她这个欠债的,只能听从,而且,从今以后,她也可以名正言顺地亲近外公、外祖母了。

想通了,对上太后、柳氏震惊的眼神,景宜点头默认。

柳氏还有点懵,太后却露出了一个赞许的笑容。

两个孩子郎才女貌,本就是天造地设、亲上加亲的好婚事,更何况侄孙当了驸马,就能继承徐家代代相传的绝妙枪法,将来功成,大周就又多了一员猛将,或许大周的国运还能挽救回来。

“淳哥儿他娘,你说呢?”太后面带喜意看向柳氏。

柳氏是母亲,真正可以做主儿子婚事的人。面对太后、高氏、甚至儿子赞同的目光,柳氏不便表达任何看法,先敷衍道:“霆生顽劣,能娶到四公主是他的福气,只是,这么大的事,是不是得跟皇上商量商量?”

她是希望儿子拜徐广为师,但四公主那么冷的人,儿子跟她能过到一起吗?

太后点点头,“皇上那边我去说。”

大事商量完了,高氏、柳氏与景宜、淳哥儿一同离宫,出宫路上,高氏委婉地对柳氏道:“我们家老头子有点顽固,想等霆生、景宜完婚后再正式传授霆生徐家枪,一个女婿半个儿,届时老头子多教霆生几招,其他弟子也没什么羡慕抱怨的。”

言外之意,是希望早日完婚,在徐广夫妻看来,公主府或将军府,都比皇宫强。外孙女出了宫,便是脱离苦海。

因为婚事是儿子主动求来的,柳氏只能赔笑:“是这道理,正好霆生父亲快回来了,我们好好合计合计。”

高氏满意地上了徐家马车。

柳氏上了萧府马车,然后把准备骑马的儿子也叫了进来。

“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一直瞒着娘?”柳氏真是气坏了,狠狠点儿子脑袋。

景宜疼,试探道:“娘,您不赞成我娶四公主?”

柳氏对四公主没有太大偏见,她最不喜的是,儿子的婚姻大事,她竟然是最后知情的。但现在抱怨儿子隐瞒也没用,柳氏叹口气,纳闷地盯着儿子:“四公主冷冰冰的,你喜欢她什么啊?”

景宜:……

“四表姐好看。”

就在景宜不知该如何回答时,坐在两人中间的淳哥儿突然嘟起嘴道,说完埋怨地瞪兄长,“四表姐喜欢我,还亲我来着,我也想当她驸马!”三哥真是太坏了,明知道他喜欢四表姐,还跟他抢。

淳哥儿委屈,赌气挪到母亲另一边坐着,不想搭理三哥了。

景宜目瞪口呆。

柳氏忍俊不禁,歪头逗小儿子,“四公主什么时候亲你了?”

一个喜欢小孩子的姑娘,按理说应该不会太冷,或许,外人只是不够了解她?

这样的话,柳氏目前对四公主唯一的不满,也没了。

第23章 ▼023

三月初九,威远将军萧伯严奉命回京述职。

父亲归来,一大早上,萧御兄弟四个就骑马出城去迎了。萧御抱着淳哥儿走在中间,萧崭、景宜一左一右,四兄弟并肩而骑,一个比一个俊,街上百姓跟见了神仙似的,拿包子的忘了拿包子,付钱的忘了付钱,无论男女老少,都盯着他们看。

“大哥,他们看咱们干啥?”淳哥儿迷惑地问兄长。

萧御笑而不语。

萧崭逗弟弟:“淳哥儿好看,他们都想把你抢回家当儿子呢。”

淳哥儿立即绷起小脸,谁看他他就瞪谁。

萧崭哈哈大笑。

景宜唇角也翘了起来。

出了城门,兄弟几个继续向北走,大概一个时辰后,终于看到远处有一支十几人的马队,领头之人一身灰袍,头上玉簪偶尔映出几点耀目光芒。萧御目力最好,认出那确实是父亲后,立即提速,当先策马冲了过去。

景宜、萧崭紧随其后。

“爹爹!”

随着淳哥儿一声兴奋的喊叫,两伙人同时勒马,萧家兄弟陆续下马,淳哥儿双脚一着地就朝对面高大冷峻的男人奔了过去,“爹爹!”

来接将军爹爹,男娃特意穿了一身小银甲,跑起来像一块儿银灿灿的元宝。边疆形势严峻,萧伯严上次回京还是去年春天,隔了一年再见幼子,萧伯严不禁上前几步,一把将胖儿子高高举了起来,声音清朗,“淳哥儿又长个子了!”

淳哥儿咧着小嘴,低头看日思夜想的爹爹。

抱够了小儿子,萧伯严才看向另外三个。老大、老二去年一直在边疆历练,年前才回京,父子分开时日不长,目光从二人身上扫过,很快就定在了最让他头疼的老三身上。妻子信中说老三奋发图强专心练武了,哼,每年妻子都这么夸,萧伯严纯当耳旁风,他此时最在意的,是老三怎么跟四公主凑到了一起。四公主怎么样他不知道,但萧伯严不想任何一个孩子尚公主,凡是驸马注定低公主一头,谈何夫纲?

“父亲。”景宜恭敬行礼,对这位在百姓眼中威名仅次于外公的大将军,她同样敬佩。

萧伯严面无表情,儿子皮相好,装模作样看着也像个人。

“父亲,你捏捏三弟胳膊。”看出父亲对三弟的质疑,萧崭拽住景宜手腕将她拉到父亲面前,三弟刻苦训练也有他一半功劳,萧崭颇为自豪。

景宜神色平静,与萧伯严对视一眼,便垂下了眼帘。

萧伯严伸手,一捏儿子结实的手臂,眼神终于变了。妻子的信可以作假,儿子这身板却是真的。

“爹爹,三哥天天举石锁,刚开始手心都磨破了。”淳哥儿靠在爹爹肩膀,也替三哥说话,早忘了三哥跟他抢驸马的事。

“先回去吧。”萧伯严什么都没说,将淳哥儿放到马背上,他翻身而上,直奔京城而去。

萧崭鼓励地拍拍景宜肩膀,三兄弟也上了马。

将军府里,姜老太君、柳氏早就等得望眼欲穿,待萧伯严抱着淳哥儿大步流星地走进来,姜老太君喜得热泪满眶,柳氏没哭,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阔别一年的丈夫,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想。

姜老太君是个慈爱的婆婆,问问儿子起居,就让萧伯严先去换身衣服。

柳氏去服侍丈夫沐浴更衣,在浴房服侍了足足一个时辰,江河晃荡,事后被萧伯严抱回内室。柳氏软软地趴在丈夫胸口,媚眼如丝,把最近几个月家里发生的事一一说给丈夫听,末了轻叹道:“当驸马就当驸马吧,不管四公主如何,能继承护国公一身本事,已是霆生的造化,而且霆生第一次救了四公主才迷途知返,或许两个孩子真的有缘。”

“我怕你受委屈。”萧伯严顺着妻子乌黑的长发,亲她额头道。他常年在外,妻子替他孝顺母亲抚养孩子,还要为他担惊受怕,对妻子,萧伯严又爱又愧,就怕娶了公主儿媳,妻子在金贵的儿媳妇那里受气。

柳氏都没他想得多,闻言笑道:“听太后、淳哥儿的意思,四公主以前只是不爱笑,人还是挺懂礼数的,现在护国公夫妻都认她了,四公主性子也活泼起来了,哄得太后天天叫她过去陪……就算她有公主脾气,也是住在公主府,我不往她跟前凑就是。”

萧伯严点点头。

下午萧伯严进宫面圣。

君臣先谈边疆形势,得知匈奴暂且没有异动,延庆帝便将话题转移到了两家的婚事,“徐家枪法轻易不外传,护国公的意思是,霆生与景宜成婚后他才会正式传授霆生武艺。朕思量再三,霆生十七了,这个年纪习武已经算晚,不如趁你在京,下个月就把婚事办了吧,早点拜师学艺。”

萧伯严四月中旬就得离京,虽然觉得婚事办得太仓促了,但男婚女嫁通常都是女方嫌男方准备不足疑有轻视之心,既然延庆帝这个嫁公主的皇帝爹愿意尽快成婚,萧伯严便痛快应了,低头道:“臣会安排下去,只是婚事仓促,恐有不周之处,还请皇上见谅。”

延庆帝笑道无碍,“咱们亲上加亲,不用太计较。”跟着摸摸胡子,沉吟道:“老太君年纪大了,淳哥儿又太小,霆生他娘一个人操持全府上下,恐怕忙不过来,就让景宜住在将军府吧。你们父子英勇善战为大周立下汗马功劳,景宜虽然是公主,也该尽普通儿媳的本分,算是替朕慰劳你们了。”

“皇上言重了,臣父子习武便是为了报效朝廷,征战多年未能让边疆安稳,皇上未曾降罚已是恩遇,臣一家不敢再委屈四公主。”萧伯严神色惶恐地跪了下去,至于心里是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朕意已决,伯严安心筹备喜事吧。”延庆帝绕过来,扶起萧伯严道。

萧伯严看着帝王身上的龙袍,略加思索,很快就明白了延庆帝真正的目的。边疆军饷一直不足,户部总以国库空虚为由再三拖延,可能是借口,但国库银两紧张肯定是真的,延庆帝安排四公主入住萧家,是想省下一笔修缮公主府的银子?

延庆帝确实是这么盘算的……

但翌日召见高氏时,延庆帝又换了一番说辞,为难道:“威远将军镇守边疆,萧御、萧崭兄弟俩也常常带兵出征,威远将军担心霆生搬到公主府后,老太君面前没有子孙尽孝,故恳请朕恩准景宜入住将军府,国公夫人意下如何?”

高氏当然不愿意。除非极其不受宠的公主,一般公主出嫁都会造公主府,公主无需孝敬公婆,自己当家做主,想多逍遥就多逍遥,就算收两个男宠,驸马家里也不敢吭声。高氏对萧家人没意见,但她希望外孙女得到一个公主该有的风光。

“按理说,景宜的婚事皇上做主就是,民妇不该插手,只是既然皇上问了,民妇便斗胆说两句。”微微低着头,高氏不卑不亢地道,“威远将军的担心是有道理,但那只是眼前,等将来大公子、二公子、五公子都成亲了,妯娌一多,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景宜在宫里有皇上、皇后、太后宠爱,单纯懵懂,怕是不习惯普通官家妯娌间相处……”

延庆帝暗暗皱眉,看对面的布衣妇人越看越不顺眼,但他用得上徐广,只好道:“国公夫人言之有理,朕再想想。”

高氏行礼告辞,去甘露宫看外孙女,打发了宫女,高氏忍不住唠叨几句,又提醒外孙女,“皇上不想花银子给你建公主府,却还想要脸面,真是……他说服不了我跟你外公,八成会来哄你,景宜千万不能答应,没有公主府,咱们就不嫁了!”

老人家一脸戾气,萧霆心虚问道:“住在将军府,有什么不好吗?”

他就想住在将军府,继续跟家人在一起,孝敬母亲,逗逗弟弟。

高氏一看外孙女这胳膊肘往外拐的缺心眼模样,顿时急了,小声讲了一堆道理,譬如柳氏可能摆婆婆的谱要儿媳妇晨昏定省,将来萧御、萧崭媳妇可能不好相处,夫妻吵架萧家人会偏帮萧霆……诸如此类。

“三公子不是那种人,萧夫人也挺好的。”萧霆低头争取,不停地攥着手指头,心里也挺为难的。他想早点成亲,早点出宫,可高氏说的有道理,他肯定不会欺负景宜,但有座公主府,景宜嫁的也风光。

萧霆不想委屈自己的公主媳妇。

“外祖母,这样如何。”想到一个办法,萧霆抬起头,跟高氏商量道:“我这边先与三公子成亲,然后让父皇赐我一座公主府,慢慢修缮?婚后萧家人对我好,我就在萧家住,他们欺负人,我再回公主府,不然只有我跟三公子住在那儿,空荡荡的没意思。”

“万一皇上赐你一座破宅子,再故意拖着不给你修缮呢?”高氏仍然担心。

萧霆眼波一转,笑了,望着高氏道:“不修更好,那我直接搬去跟您住。”

高氏眼睛一亮,突然觉得此计可行。

看着高氏嘴角欣喜的笑,萧霆却下定决心,婚后他不但要自己对景宜好,还要劝母亲多疼爱景宜,绝不给景宜搬去护国公府的理由,至于大哥、二哥还没影的嫂子们,谁敢欺负景宜,他先替景宜欺负回去!

再说了,他跟景宜先成亲,没准大哥二哥娶嫂子时,他儿子都会帮忙护着娘了……

第24章 ▼024

顾忌徐广夫妻,也碍于帝王的名声,延庆帝最终还是同意了封赐四公主一座公主府,与太后商议后,选了距离护国公府只有一刻钟步行之遥的旧宅,先慢慢修缮,在那之前,四公主暂且住在将军府。

公主府选好了,赐婚圣旨紧随其后,婚期定在四月十一,黄道吉日,宜嫁娶。

只剩一个月筹备时间,礼部、将军府上下忙成一团,萧霆这个待嫁“公主”,同样忙碌了起来。尚衣局的女官领着绣娘来为他量尺寸,光是量就量了一天,等嫁衣、陪嫁的十六套四季衣裙做好了,还得他一一试穿,稍有不合身就得修改,改好了再试穿。

一日忙完,萧霆看到红色的东西都想吐了,瘫在床上懒洋洋不想动弹。

“公主,淑妃娘娘来了。”明心在外面通传。

萧霆诧异地挑挑眉。

淑妃膝下没有公主,只有一位已经成婚的昭王,太子病逝后,昭王与丽妃所出的三皇子恭王是延庆帝仅有的两位皇子,储君肯定会从二人当中选一位。昭王文武双全,恭王风流容貌酷似延庆帝,母妃又是宠妃,在朝廷上都有一批拥护的臣子。

只是,淑妃过来做什么?萧霆进宫两个多月了,淑妃可是第一次来。

萧霆现在特别累,真心不想去应付淑妃,但万一将来昭王登基,淑妃记仇怎么办?

不想因为一点小事得罪人,萧霆强颜欢笑出去迎接。

“景宜脸色怎么这么差?”淑妃进门,看见面带疲惫小脸发白的四公主,她惊讶地问,景宜二字唤得亲切又自然,仿佛她与四公主多熟似的。

“刚刚尚衣局拿了几套衣裳让我试。”萧霆苦笑道,规规矩矩朝淑妃行了一礼,“娘娘怎么来了?”

淑妃怜爱地拉起小姑娘的手放到自己手里,感慨着叹道:“一眨眼景宜就要楚家了,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每次看到我都要我抱,可惜我身子骨不好,没精力哄你,等我渐渐好了,景宜却不爱去我那边走动了。”

萧霆在心里撇撇嘴,他跟景宜都不记得小时候的事,谁知道是不是淑妃瞎编的?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景宜收下吧。”松开手,淑妃示意宫女过来,然后将一个紫檀木首饰匣递给萧霆,并柔声嘱咐道:“景宜是公主,公主不同寻常人家的儿媳妇,只要景宜想回宫,随时都可以进宫探望我们,一家人别生疏了。”

“多谢娘娘,景宜都记住了。”萧霆双手接过礼物,道谢的模样特别真心。

淑妃很满意,继续坐了会儿,叮嘱萧霆一些为人妻子需要注意的事,这才离去。她前脚刚走,丽妃也来了,还带了三公主一块儿过来,也送了萧霆一盒首饰,说了不少亲近的话。

“公主,淑妃娘娘、丽妃娘娘怎么突然对您好起来了?”

甘露宫只剩自己人了,明心不解地问。

萧霆慵懒地靠在床头,身边摆着两个首饰匣,淑妃送的是一套红宝石的头面,丽妃送的是赤金镶蓝宝石的,都是难得的好东西。把玩够了,萧霆将手里的红宝石凤簪丢回匣子里,丹凤眼扫向沉默的明湖,“你可知道?”

他观察过了,景宜身边的这两个大宫女,明湖更聪明。

明湖看看明心,低声揣度道:“现在宫里都传开了,说三公子娶了公主,就能拜护国公为师,尽得徐家枪法真传,真要是学成了,三公子就是大周未来的第一猛将,两位娘娘……可能是想拉拢三公子。”

萧家是荣妃的娘家,但荣妃膝下只有一位五公主,所以淑妃、丽妃都想争取萧家的支持。

萧霆赞许地点点头。他没玩过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但身为京城最受延庆帝、太后偏宠的贵公子,想巴结他进而往上爬的官家公子能绕将军府一圈了。女人会耍心机,男人也会耍心眼,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利,哪分什么男女。

萧霆虽然纨绔,不喜读书习武,但父亲有句话他一直谨记在心,那就是跟谁混都可以,就是不能跟昭王、恭王搅合到一起。

“收起来吧。”最后看眼两匣动机不纯的礼物,萧霆冷笑道。

平时不闻不问,临时来示意小恩小惠,当他的四公主是要饭花子?

等他出宫了,买更好的首饰送她。

淑妃、丽妃别有居心,太后、皇后对四公主却是有几分真心疼爱的。出嫁前夕,皇后送了不少绸缎首饰添箱,太后更是亲自来甘露宫,单独与萧霆说了很多话,除了提点萧霆为妇之道,当然免不得暗示萧霆劝护国公出山。

萧霆左耳进右耳出,心里没有任何波澜。

直到太后离去,却派了一位指点她人事的女官来。

当女官神色平静地在他面前打开一本小册子,萧霆登时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