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平可比她更清楚内宅里的阴私,脸瞬间冷下来:“表姑娘居得什么心,往您身上泼脏水。”说罢觉得不妥,顿了下道:“哎不是,我的意思不是沈公子是脏水,就她自己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儿,怕别人过的好!”

“无凭无据的不可乱说。”顾青竹抬头提醒道。

“哪里是没有凭据。”颂平想起早前听的传言,俯下身子低语道:“我从客院丫鬟那边听来的,平江府老家差人送信让表姑娘回去,可不是为那边太太病重,是她与人牵扯不清,家里头都乱成一锅粥了!”

顾青竹震惊的瞧着她:“这话有几分可靠?表姐可是为说亲来汴梁的,若真有此事,平江的长辈如何能让她走。”

颂平前后这么一捋,颇有信心的说:“应错不了的,您想想她年前糊里糊涂过来,单拿了家里老太太的手信,按理说,好歹有个只字片语的提前稍过来,咱们也方便招待,没准是求了老太太瞒着几位爷擅自上路的。”

顾青竹并非迂腐之人,成亲不是两家好就万事大吉,男女连面儿都没照过,还谈哪门子婚事,她本想私下查查,顾青荷为求亲事,假如她乐意,对方又是个能奋进对她好的,自己看对眼儿的又何妨?那王蒙若真有心,总归有办法大大方方去见。

可眼下老家再有一档子事儿,顾青荷所做就明知故犯了。

“和谁都别提。”顾青竹思虑再三,轻声细语的叮嘱说:“这两日府里忙的很,过了清明我找大伯母问问。”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京师本地人几乎都要出城扫墓游山,圣人更是重视,给官员们放了假,国子监也停课一日,顾氏家墓远在平江府,除去族中重要祭祀之日会派人回老家扫墓,像清明节般的日子,均是在家中祠堂祭奠一番。这日大清早,顾老太爷引着众人开了祠堂,平江府的两位表少爷也在,儿孙齐聚的场面近几年鲜少碰到,祭拜完,老太爷提议说去城郊踏青。

正是天气回暖的季节,柳枝上头的嫩芽愈发青翠起来,老太君的腰背每逢春秋交替都得痛上一阵,今年提前调理的有些日子,倒还没大碍,虽说如此,李氏也还操着心,远的人多的地方俱不敢去,最后定在了城南的南屏山,那边山好水美,又能在小仙居落脚,再合适不过。

昨日一别,顾青竹发现顾青荷明显避着自己,提前和四婶坐上了同辆车,待到山脚南屏镇众人下车开始爬山,她也有意慢腾腾的走在后头,竟比有孕不便的二伯母快不了多少。

明卓跟着其他几位哥儿跑在最前面,个个人小胆儿大,顾青竹得了祖母的话照看着他们,暂时将顾青荷的事儿放在一边,颂平借着和小丫鬟吩咐话的功夫,回头瞧上两眼,摇头叹道:“从前光觉得表小姐肚子里的弯弯绕绕多,人精明的很,却不曾想是这么个目光短浅的,要我说,姑娘不必费劲为她遮掩什么,直截了当的去和大奶奶通个气,家里自有人给她上规矩。”

“你怎么比我还操心?”顾青竹也就郁结一时,睁了眼便清清爽爽想的透彻,左右顾青荷在汴梁再呆不过半月,船到桥头自然直。

颂平张了嘴巴道:“我这不是为姑娘不值当么!您好心好意的待她,结果反过来遭人惦记。”

一旁的颂安破天荒点了头,要在平常,听见颂平编排主子们她定会去阻的,可眼下竟像同仇敌忾似的,劝着顾青竹道:“别的也罢,万不能让她把不好的心思打到您身上。”

顾青竹知她俩担心,笑了笑算是应下,脚下步子一点没慢,心情愉悦的道:“今儿暖和,咱们好好玩不想那煞风景的愁事,哪个先到山顶,我有这有彩头预备着。”

周围的小丫鬟们一听可来了精神,性子急的都开始问彩头是什么了,顾青竹卖关子不说,她们也不好继续打听,只埋头努力爬山,不过在场也没不知趣的人,踏青的妙处在于赏,若光顾着走路错失美景就得不偿失了。

汴梁城外颇具盛名又易于游览的山景只那么几处,再远的话乘车就得大半日,有空闲还好,像为朝廷效力的官员只能舍远求近,望山而兴叹了。故登了没多久,就偶遇好几波熟识,均是携家带口的许多人,老太君同她们寒暄一阵,在山腰处便有点儿体力不支,于是改道直接去小仙居休息,年轻点的继续往上游山,有两位熟悉山路的管事跟着。

南屏山延绵起伏,单一眼望去瞧得见的山头就四五座,游人常去的是临镇两个山峰,相对平缓些,山泉潺潺而下,饶是如此,顾青竹也没能一口气登顶,幽径旁有亭子石凳,能歇息的地方早被人占去,她寻了处平滑的四方石头,颂平从随身拎的竹篮子里翻出好几块布铺上,便在此坐着歇歇脚。

明元等不及想先往上走,顾明卓惦记长姐,犹豫了下拒绝道:“咱们稍等会和大家一路吧。”

“唉!你怕什么啊。”顾明元瞪着眼儿啪啪的拍胸脯道:“我先前问过了,再往上基本没岔口,顺着石阶就能上去,不怕迷路的,咱们先到了等也一样。”

顾明卓仍旧摇头,认真跟他解释:“我长姐年前才崴了脚,许久不敢下地,之前幸好有四哥和沈大哥在,眼下没人跟着,又是伤了后头回来山里,我不能走。”

二爷到汴梁时顾青竹刚能走动,顾明元不知晓,听后才一脸不好意思的挠着脑袋道:“你早点讲啊,我还以为你胆儿小怕迷路呢,那咱们必须得留着坐镇!”

第38章第三十八回

两个孩子一拍即合,便站在不远处的溪水边,顾青竹睨了好几回,见他们全然没有上山时兴冲冲的劲头,还以为是跑累着,让颂安把预备的蜜水儿罐子抱过去,喝点补补气力。

午后阳光晒的暖和,久坐居然有点儿困意,顾青竹正欲起身舒展下腰背,颂安随着扶了她,无意间发现有人正上山,不大确定的说:“姑娘看一眼,那是不是朱四姑娘家里的?”

顾青竹就着她胳膊上的劲儿起身,侧过脸望了望,果真有十来个丫鬟仆妇随了位姑娘往这边走,那姑娘披的朱红色斗篷在青山绿水间很是扎眼,身旁错后一步,跟着位身着国子监监生服的公子,时不时低头同她耳语,仿佛一对儿情到浓时的小夫妻。

溪水转弯处离得不远,以顾青竹的眼力,当即就认出了朱凤珊,另外那公子自然是她未婚夫徐淮,没想到刚过罢年,便能进国子监读书。

自元宵灯会后就没见过朱凤珊,对于她的消息,仅仅止于沈昙所说六月大婚,犯事之人被处置的不轻,谁走漏的消息仍不得而知,再后来的事儿顾青竹没去打听,依眼前所见,朱凤珊能拉下架子与徐淮好好相处,想必心里头经历过好番挣扎。

本不是一路人,顾青竹没指望过她因着上回事情有何态度上的转变,狼狈时被人撞见,心眼儿小的兴许还会更避讳些,于是自然的转过身子朝颂平她们说道:“像是,山道路窄咱们不用招呼,继续走吧。”

路上也不是没遇过其他人,有的互相点个头笑笑,也怕叨扰了人家,算不得失礼。

颂平会意的应了声,也装作没注意似得把其余几个丫头喊起来,催着赶紧上路,随身带的东西不多,眨眼便收拾妥当,不料想顾青竹还未上罢几层台阶,后头有人追了上前。那婆子身子浑圆壮实,看着就像个有劲儿的,边喊着‘小姐留步’,脚下生风的跑来,一步能顶人两步走。

人都到跟前了,顾青竹想躲也躲不掉,就凭她咋舌的脚力,别说这小段路,几百级台阶怕也不费什么功夫。

“咱给顾小姐请安了。”那婆子满脸堆笑的和颂平、颂安见过礼,又朝顾青竹弯腰问安,话里带着南边儿的口音,规矩也显得生疏,约莫才从其他地方调进朱府伺候不久:“我们家小姐在后头,想和您见见,让老奴先来传个话。”

山路还有其他往来游人,停在半路叙话不方便,顾青竹讶异了下,想不通朱凤珊打什么主意,思忖片刻回道:“在这不好久停,劳烦和朱姑娘说声,转过前头找个宽敞点儿的地方,我在那候着她。”

离顶峰不远有处眺望台,天气晴好能眺到大半个汴梁城,景色宜人,顾青竹打发几个小丫鬟先上山,身边只留着颂平颂安,明卓两人如吃了秤砣般铁心跟着她,也就随他们去了。

过了会儿,朱凤珊悠然而至,印象中白皙的肤色暗淡许多,取而代之的敷了很厚一层香粉,脸颊涂的胭脂桃红如春,眼尾扫上抹橙红,倒衬托出高贵艳丽,妆容与身上的斗篷相得益彰,可明明面儿上的笑未曾落过,顾青竹却看的直蹙眉头。

“顾七姑娘身姿脱俗,我远远可就辨出了呢。”朱凤珊目光缓缓扫过她,启唇笑道:“气色好把这山色都比下去了,想必最近过的顺心如意。”

顾青竹暗暗警惕着,不动声色的回道:“许是年后日子过的清闲,养胖了几分。”朱凤珊过的怎么样,全汴梁城的人都晓得,她简单说完就止了话,少说少错,横竖这位今日像是来者不善。

要说朱凤珊以前娇纵,如今待人更忽冷忽热,莫名发火动怒的次数多了去,单屋里的大丫鬟就换了四个,最后朱家老夫人将自己院里的拨给她才算了结,可对徐淮却截然不同,一日不见就能急匆匆的寻上门去,两人眼看着要成亲,朱家长辈念在她刚经了难事,也都睁只眼闭只眼,好歹没再叨念着赵三公子,一颗心放在该放的人身上,算因祸得福。

徐淮知道那事的来龙去脉,轻抚了她的衣袖,对顾青竹感谢道:“顾姑娘恩情在下铭记心中,他日有机会必然相报。”

“徐公子不必如此,应当的。”顾青竹微微错开身,趁机给颂安递了个眼色,颂安拉着颂平又退后几米,照看着不让其他人贸然靠近。

“表哥总抢我词儿。”朱凤珊抬眼嗔怪道:“你先去那边等等,我和顾姑娘说几句话再找你。”

徐淮不疑有他,笑着对朱凤珊点点头,又嘱咐她们避开风口站,这才离去。

朱凤珊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的身影,良久,冷不丁的开口对顾青竹说:“从前倒是我小看了你,竟想不到顾七姑娘心机手段如此之深。”

顾青竹一怔,全然不明白她在说什么:“朱姑娘这话从何而来?”

“别在这装的一副好人脸,看得人恶心。”朱凤珊个子比她低上两指,扭脸抬起头,几近凶狠的瞪着,仿佛饿狼寻着生肉般,恨不得张口咬上去撕碎了才甘心:“千算万算,没想到你落井下石毁我声誉,怎么,敢做不敢认?你以为你目的达到报了仇?我告诉你,别做梦了!我是不会让你比我好过的。”

若说前半句勉强能懂,朱凤珊这是将走漏消息的罪过扣在她头上,但后面的话就真真儿空穴来风,顾青竹脑中理了下与她仅有的几次照面,虽均不大愉快,元宵灯会在状元楼差点起了争执,但因此说什么报仇显然不合情理,瞧朱凤珊的口气,两人如有天大过节似的。

“话不能乱说。”顾青竹坦坦荡荡,抿了嘴儿看着她:“我与你远无怨近无仇,朱姑娘心里有疑惑尽管直接问,但无凭无据,却不能随意污蔑于人。”

朱凤珊袖中的手紧紧攥着,嘴上冷笑一回:“远无怨近无仇?你既然知道了,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傅公子是我给六公主引荐的又怎样?!能入眼是他的造化,六公主金枝玉叶,在圣人面前说句好话就能把你夫君抢了去,你倒挺沉得住气寻了这么久机会。”

顾青竹初闻傅长泽的名字,脑袋空了空,一时间难以理解,随即问了句:“你向六公主引荐?”

见她表情终于有松动,朱凤珊才稍稍有种解气之感,可再想那铺天盖地的流言,恼恨的无以复加,添油加醋的将原由说了一通,字字挑着人痛处戳。

六公主对圣人给她选的几位名门之后不甚满意,免不得跟人抱怨,朱家老夫人是一品诰命,素日去宫里拜见的次数多,有时会带着朱凤珊,她同瑞和县主不对盘,总不能在李珠面前也讨不到好,故而有意与她套近乎,李珠说什么她都记在心里。听过两次,朱凤珊试探着问李珠心仪何种男子,李珠在宫中被捧惯了,向来看不上冷淡性子的人,要知情趣懂冷暖爱她护她才行。

“然后我就对她说啊...”朱凤珊讽刺的睨了顾青竹一眼:“别人不知晓,傅大人家公子对未婚妻体贴可人尽皆知,城中逛街买碗热甜粥,可以站着吹凉了给姑娘喝,六公主听罢上了心,拉着我认过傅公子一回,接下来你想必都知道,实乃良缘天成。”

顾青竹沉默几息,对朱凤珊如此行为觉得不可思议,冷了声音道:“朱姑娘说的当真?”

“怎么,你还不信。”朱凤珊哼了声,如此只顾狠狠赢上一成先解了心头气,哪儿还管的住以后,倒珠子似得一股脑将事儿全讲出来:“你顾青竹在汴梁城算的上什么!除了傅长泽那种上不得台面的,哪家勋贵公子看得上你?我却是掉以轻心了,没成想咬人的狗不叫。”

倘若四处无人,顾青竹不介意学次市井妇人,手脚并用的教训朱凤珊一顿。

不提旁的,单冲她这副做了有悖仁德之事依旧理直气壮,觉得全天下负她的样子,实在令人发指。李珠贵为公主,见过的出众儿郎不说如过江之卿,起码眼界不俗,相中傅长泽岂会像那般简单?朱凤珊在其中怕费了不少心思。

“俗话说宁毁十座庙不坏一门亲,我今日才真信了这话。”顾青竹受家中长辈教导多年,即使如此情形也很难恶语相向,舒了两口气与朱凤珊对视,眼中波澜已然平静:“我猜朱姑娘对六公主婚事上心,是怕她有意于赵三公子,求圣人赐婚,你就芳心无处可付了。”

赵怀信的桃花艳事都传到汴梁城外去了,东家姑娘西家小姐的,顾青竹听到些风声并不稀奇,朱凤珊自以为和赵怀信暧昧无人能知,没半分心虚,垂眼玩弄着新染的指甲,嘲道:“狗急了跳墙?”

“朱姑娘还是在宝珠寺后院时瞧着更像个姑娘家。”顾青竹仿若无人的整了整衣裙,轻笑着,仿佛将她羞耻之事看的一清二楚:“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注定无法称心如意,你信也好不信也罢,贵府流言并非我散布,你做的那些事先我也并不知情,即便知道,污人清白伤人名誉的勾当我是做不出的,言至于此,朱姑娘珍重罢。”

第39章第三十九回

顾青竹轻轻拎起裙摆径直走回山道上,颂平颂安见状赶忙跟了上来。

另一头,朱凤珊满脸惊色的张嘴想问个清楚,又怕在这地方争到鱼死网破的地步,惊动了徐淮。她是记得宝珠寺和赵怀信私会时,有人闯到院门那里,当时以为人没进来,且赵怀信办事向来不留后患,怎知偏偏被顾青竹撞倒。

自从元宵夜被歹人绑走后,朱凤珊夜不能眠,闭眼净是自家丫鬟被无耻之徒压在身下作践的画面,她是被人堵住嘴横抱着进宅子的,歹人隔着衣裳将她上上下下的便宜占尽了,每每想了就忍不住发抖恶心。早先回府时,朱凤珊知道赵怀信间接救了自己,还抱着些许幻想,后见他连句探望的话都不曾带过,就彻底死了心,好在徐淮待她如初,朱凤珊只能紧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山顶春风徐徐,统共不大的地方,苍木茂盛,一角处斜斜长着棵初露红妆的杏树,花瓣如霞云般铺满了枝杈。

先到的丫鬟手挽手的坐在树下,还有的闲来无事,从地上找了大小差不离的石子儿抓着玩。顾青竹记起彩头那茬,打着精神把腰间的荷包解下,里面装着几颗浑圆光滑的珍珠儿,透着粉色,煞是好看。

圆圆脸的丫鬟欢喜等在旁边,对顾青竹说道:“姑娘,我们是一起到的呀,能不能都有赏。”

颂平拉她一把,皱了眉头:“还懂不懂规矩了?”

“不妨事。”顾青竹对院里的小丫鬟们向来和颜悦色,也不再挑选,囫囵个将荷包递给她:“你们自己分分去。”

丫鬟谢了又谢,捧着珍珠儿欢天喜地的去了。

大好山色不愿辜负,顾青竹也不知哪儿来的力气,和众人足足游览近两个时辰,连体力向来不错的颂安都气喘吁吁快要跟不上,方回到小仙居。

小仙居依山而建,除却正堂厢房正经住人的地方,其他的观景茶舍都是用厚厚许多层秸秆做屋顶,有种山中茅庐的仙气,一股山泉从中流过,泉水清冽甘甜,烧水煮茶最为合适,老太爷和顾家大爷坐在竹塌上下棋,老太君则喊厨房打来新鲜的水,煮起五味茶来。

“瞧这一身的汗!”老太君笑着伸手各摸过顾明卓和明元的脑门,对于妈妈道:“让人把炭盆子端来,给俩哥儿暖和暖和,山里落了汗就凉,顺便再倒几碗茶给青竹她们备着。”

男孩摸爬滚打的玩半晌能直接抱着茶碗喝,顾青竹却不行,找了间屋子简单梳洗过手和脸,颂安用桂花头油帮她把乱发压下去,这才又回到正堂,在老太君身旁坐了抿五味茶。

“年轻孩子就当多在山里跑跑。”老太君手中拨弄着佛珠,慈爱的看着她:“听明卓说,路上还遇着不少人?那朱家丫头也进山了。”

顾青竹脊背微微僵了下,不知明卓的话传了几分,想了想笑着回说:“凑巧了,朱姑娘喊上我说

两句客套话,祖母您也知道,我和她不大熟悉,就没久留直接上山了。”

老太君虽未见过朱凤珊,但那些个传言心里有数,怕自家孙女儿被人随意拿捏,才特意有此一问,接着点了头道:“你啊就是太少出门子,以后遇见能说到一块的就多走动,其他人碰见了打个招呼,不失礼便行了。”

“我听祖母的。”顾青竹低头喝了口茶,甜香四溢。

游山还是累人的,尽管有朱凤珊的‘直言相告’,心里头痛快不得,顾青竹脚下使的劲儿却够足,下山也未乘竹轿,跟着顾明卓几人赶到山脚时天色已昏暗许多。

这夜睡的极不安稳,时醒时梦,她思绪纷杂的在被里躺着,后半夜才不知不觉入了眠,次日清早起身,眼皮子水肿的不像样,待如意把油灯点了看清楚后,惊呼道:“姑娘眼睛是怎么了,肿的像核桃般大小!”

这一喊不得了,本欲往厨房那头张罗早膳的颂安推门进来卧房,看见顾青竹也是一咯噔,遂担心的问:“身子可有不舒服?”

其实与朱四娘碰面后,自家姑娘瞧着就不大高兴,颂安以为她不喜与朱凤珊客套罢了,毕竟朱四姑娘那种性子,不怎么招人待见。

“没有,大约昨儿睡前茶水喝多了。”顾青竹伸手用指腹在眼睛处轻按两下,除了酸胀其他都还好,只是好端端的像哭过似得,去祖母那里请安倒平添她老人家担心,于是吩咐颂安道:“你晚会儿亲自去趟祖母那里,就说我昨日爬山累着腿了,想多休息会子,过完晌午再去。”

颂安心下觉的有蹊跷,顾青竹的脾性她不说了若指掌,了解个七七八八还是有的,睡觉最为稳当踏实,也不若别的姑娘细皮嫩肉多喝几口水就显在脸上,这摆明是有心事,只碍于如意在场,并非询问的好时候,答应下便出门了。

“我给您多备个冷帕子,交替着敷敷眼。”如意风风火火的从厢房取过棉帕,端着凉水在桌上摆好,替换着让顾青竹捂在眼睛上,如此三四次方作罢。

用过午膳,顾青竹小憩过后对镜端详了番,已不大明显,于是准备往长松苑去,颂安摇摇头说:“听前头说有客到,老祖宗和大奶奶在正堂招待客人,姑娘不如晚膳再过去。”

屋里呆了大半天,顾青竹寻思着去房后竹林摆弄下花草,也当换换心境,结果没稍一个时辰,老祖宗那里派了贴身的姑姑来请她。

******

长松苑这边,王老太君坐在红木圈椅中,盯看着手里的帖子,实在闹不明白吴家夫人口中说的是真是假。

这位吴夫人在城中很有名气,因为嘴巴利落喜好交际,促成过不少良缘,好些有脸面的官家夫人都愿意寻她来帮忙,说起亲来也锦上添花。要说李氏与吴夫人私交不错,从前大女儿青澜成亲时,也有她一番牵线功劳在里头,故而递上帖子拜访不觉奇怪,甚至觉得可能是年前提过打听程家姑娘的事情有眉目了。

欢欢喜喜将人迎进府中,吴夫人落座也没多客气,笑吟吟的对李氏道:“贵府保不准要好事成双了。”

“程家可是对明宏还算满意?”李氏先是一喜,顾明宏的亲事她头疼多年,已快成了心头病,能成自然再好不过,但又转念,却不知剩余一喜从何而来,继而问说:“夫人这‘成双’是指?”

“你家明宏一表人才,程家哪里有看不上之说,他家老太太满意极了,只挑个时候给孩子们通通气,安排见上一面,他俩若愿意,那还不是转眼的事儿!”吴夫人先将八字有一撇的说了,然后睨了眼旁边伺候的丫鬟,李氏会意的挥手让她们退下,这才打开话匣子笑道:“我今儿来还为着贵府七姑娘。”

李氏见提起顾青竹,面儿上也带了好奇,顾青竹的婚事年内是要提上章程了,多个人选考虑总是好,且吴夫人素来周到,不沾边的人她不会应承帮忙,于是笑一声说:“难为你尽想着,今个定要留下来吃顿席才能好好表我这谢意。”

“可别费那心。”吴夫人爽朗的摆手回道:“我家那儿媳妇这几日要临盆,我想着再晚怕走不开了,和你说完就得赶回去。”

女人生孩子是大事,家里没个主心骨坐镇不成,李氏关心上两句没再挽留,想着随后多预备点儿贺礼过去。

吴夫人继续说道:“托我来问的是王栋王大人,他家幼子王蒙今年十五,人我见过,是个清秀文雅的孩子,才学不错,这轮秋闱正要下场,据说绘画十分了得,我家那儿子还求过两幅山水图回来。”

“宫里跟随太子的王大人?”李氏对王家知之甚少,平时也少有交际,猛然间云山雾罩的。

“可不就是。”吴夫人接过话茬把知道的又面面俱到的讲了,最后添上几句:“平心而论呢,王家门第是稍低,不过我知你们府上不重那劳什子的东西,王蒙我印象不错,但凡事有利弊,说句不外传的话你好有个数,王家老太太算个明白人,但王夫人却是个不怎么聪明的。老太太与我商量时,她在旁边还说起王蒙和七姑娘有交情,像吃准的能定下一般,若非看在孩子面子上,我可不帮着说。”

李氏眼皮子跳了跳,吴夫人隐晦的意思很明白,王蒙优秀还倒其次,重要的是王家人觉得自家儿子与顾青竹互相有意,这才找人打探来了。小年轻有心思不打紧,可长辈出面还能如此没忌讳的说给旁人听,就实在没规矩。

两人细细说半晌,送走吴夫人,李氏扭头就往老太君屋里回禀了,才有先前疑惑那一幕。

顾青竹踏进门便瞧见祖母和李氏脸对脸的坐着,边儿上也没个端茶伺候的,李氏抬手给她倒了碗糖梨水,再从碟子里拿两片山楂放进去,询问说:“青竹腿怎样了?上回虽没动着骨头,但也伤了筋,可得仔细点。”

老太君从晨里就惦记这事儿,点点她训道:“你这丫头啊,还道你省心懂得节制,夜里用红花配着姜片多泡会儿脚,能活血解乏。”

“我知了,祖母便放心。”顾青竹接过碗放在桌上,捏着搪瓷勺搅了两下,笑了道。

王家说亲的事李氏没先开口,而是看了看老太君。

“来,往祖母这边儿坐坐。”王老太君同她招了手。

顾青竹瞧出她俩欲言又止,虽不知晓原因,仍巧笑着挪凳子过去,还不忘把盛糖梨水的碗抱在手中:“祖母有话直接问罢,青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不能连您都瞒。”

作者有话要说:修改乱码一次!

第40章第四十回

老太君对于李氏口中转述的话不怎么信,并非她偏颇,自家孙女脾性温吞慢熟,不是肤浅于表面的姑娘,近两月出门次数算多的,即便如此,一双手都能数的过来,如府上求学的沈家大公子,那般出色的郎君还相安无事,王蒙好在哪里,让顾青竹几个照面就有了心意?

“青竹也大了,有些话祖母也不忌讳。”老太君思量着开了口:“你大伯母前脚刚送罢客,太子少詹事家公子想同咱们说亲,先让熟识的夫人来探探口风,儿孙自有儿孙福,祖母只盼着你平安顺心,自个儿的意思最为重要。”

顾青竹反映了会儿,才想起太子少詹事是哪家,顿时愕然道:“是王大人家的三公子?”

“应排行第三没错。”李氏一看还真认识:“也是幼子,单名一个蒙字。”

名字对得上总不会错,顾青竹翻江倒海的想了一阵,即使王家上门提也应对着顾青荷,万扯不到她头上,可话说出来就成了问题,全然不说又留有后患,因而斟酌了下道:“怕是王家弄差了,我同王公子统共见过一回,上次在种养园,玉怜姐和他们还算相熟,介绍着仅打了招呼,连客套话俱不曾有。”

老太君和李氏面面相觑,顾青竹从不在这方面扯谎,瞧着也不似腼腆害羞的托辞,果真如此的话,就和吴夫人口中‘相互有意’有了出入。

“不然明个儿你再去问问吴夫人看。”若和青竹无关,老太君可不能让事情不清不楚的,传到别有用心的人耳里,指不定折腾出什么幺蛾子来。

顾青竹话在舌尖绕了圈,到底心软没能说顾青荷的不是,只看着李氏便笑:“大伯母仔细同吴夫人核下,保不准是青荷表姐的好姻缘,中间赶巧问错了呢。”

她不知其中细节,一句话出来倒让老太君和李氏醍醐灌顶,可不是么,顾家适龄年纪的姑娘余顾青竹没错,可客院还住着位表姑娘,王家长辈混淆没甚不可能。

老太君笑容淡了些,顾青荷难让人省心,要真是有心所为,安排她回平江府看来迫在眉睫了。

次日,李氏赶早拜访吴府,吴家少奶奶还未生产,礼单拟了老参、补身子的药材、南边运来的红方糖等物什,长命锁之类给孩子用的留做日后再送。

吴夫人得到消息吃了大惊,当即腾出手要去探听明白,这提亲弄错对象可要贻笑大方的,王府老太太口口声声说顾七姑娘,她特意确认了遍,决计没听错,中间如果有差池,也是在王家那儿出的问题。

兜兜转转一圈,隔天王家老太太亲自登门解释,里面确是误会。

那日,王蒙送顾青荷回府,归家后被王夫人发现,春寒料峭的城中早早宵禁,府里各房俱熄灯歇下,在她眼中已然晚的离谱,少不了耳提面命一番,王蒙老实站着受了,临时起念笑着说:“半路遇见位熟知的姑娘,天黑路难走,便顺道拐弯送过一程,方误了时辰。”

王夫人顿时高兴起来,询问哪家闺秀,王蒙则打了个马虎眼说顾英顾大人家,顾府除了七姑娘还能有谁?虽说去年除了婚约,可错处不在顾青竹,世人分得清是非,加之顾家名声摆着,王夫人如撞了头彩般嘴都合不拢,连连说好,恨不能当即张罗东西提亲去,王蒙后头嘱咐的话,她一概没往脑子里记。

因为此事老太太狠狠数落了她,气的拍着胸口顺半天都过不来,请来吴夫人话都说出去了,偏偏王夫人还多那句嘴,如今明晃晃打自个儿脸是轻,得罪顾家才是关键。

王家老太太赔过礼,按规矩正儿八经的问起顾青荷,心意也诚恳。挨边坐的王夫人笑的尴尴尬尬,顾氏祖籍一脉比大多数官家要强上些,顾青荷身为嫡女,按理他们家能娶顾青荷当儿媳妇也门当户对,不过眼瞧着能招进门只精贵凤凰,阴差阳错换成了孔雀,感觉落差仍大的很,孩子都是自家的好,王夫人自以为王蒙配顾青竹没甚不合适。

“青荷要随她兄长回平江府。”老太君两手摊了摊,面儿上挂着无奈:“府上姑娘少,我也想留她在身边,可婚姻大事父母之命,我这做祖母的也越不过她家父母。”

话合情合理,王家老太太不疑有他,沉思片刻,笑呵呵的说道:“老姐姐说的没错,我们尽按着您的意思办,依您瞧着,先派人捎信去平江府可妥?”

事情推到老家那边便好办,总有法子借口推脱过去,老太君应承下,和和气气将人送走,另一头让于妈妈知会顾青荷,两日后随顾明敬回平江府,要带的东西得操持起来。

顾青荷正拿着王蒙送来的玉簪把玩,整个人都懵了,好生生哪里会提前四五天,计划好的事儿全乱套,顿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在屋里走动。

柳叶还捧着刚从炉子上热的牛乳出神,顾青荷捉急就拿她撒气,指了她鼻子恨道:“你家小姐眼瞧着被赶出汴梁,你倒好,还惦记着吃食!那碗里到底是金汤银汤,把你魂儿都迷住了?”

“我没有。”柳叶委屈的把碗放回柜上,她也是惊着了,满心满眼居然想的是以后怕再见不到沈大公子,心头酸溜溜的很:“我也在替小姐不平,一时愣神呀!”

顾青荷哪有心情受她这拍马,眉头纠在一起,不耐烦的挥挥手:“还不收拾东西去,别再这碍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