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权皇后 作者:秋李子

文案:

从乡间纯真少女成长为开国皇后,她的初衷,仅仅只是让世人知晓,自己的母亲才是原配而非别人口中的外室。

内容标签:豪门世家 女强

搜索关键字:主角:宋清瑜 ┃ 配角: ┃ 其它:

坟前

清瑜跪在,不知道跪了多少时候,旁边嘈杂的声音也没进她的耳朵,眼没有一瞬离开坟上立的碑,亡母楚氏之墓,下面是一行小字,孝女宋清瑜立。没有夫姓,没有曾经想要得到的本该出现在墓碑上的诰封字样。

嘈杂的声音离清瑜越来越远,不,不是越来越远,而是他们停下了说话。接着耳边响起一个声音:“侄女,你也不要难过了,现在你爹遣人来接你上京,以后你就是官家千金了,到时可要…”看见清瑜一脸无动于衷,还是盯着那个墓碑不放,旁边一个婆娘扯一下说话的人上前一巴掌拍在清瑜肩上:“我说清瑜,你也不要这么伤心了,说起来你娘只能算个外室,我宋氏一族能容得下她在这里十几年已算不错了,你快些收拾收拾,随着他们去吧。”清瑜这才抬头望着说话的人。

先前说话的人是宋氏一族的族长,清瑜的堂房大伯,当看到清瑜眼里神情时候,宋族长不由后退了一步,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绝望里还带有恨,如同当年楚氏看见休书,听到丈夫另娶时候一样的神情。

后面说话的是宋族长的婆娘,瞧见清瑜这样的眼神还有自个男人这样神情,这婆娘不由嘴一撇,没用的男人。婆娘把双手的袖子往上拉一拉就道:“清瑜啊,等你见了你爹,可要说…”不等她说完清瑜已经起身,瘦弱的身子又着了素服,越发显得娇小,只有一双眼里燃着熊熊大火:“你说什么,方才的话你再说一遍。”

婆娘的舌头不由打了个结,接着咳嗽一声:“我说,你见了你爹可要说我们是怎么照顾你们的,怎么说这么多年我们在族里也对你们母女多有照顾。”清瑜面上浮起一丝笑,这笑没有丝毫暖意,透着一股寒冷,声音更是透着冷:“你刚开始说的那句。”

婆娘也不由自主后退一步,但很快就抬起头对清瑜道:“我说什么了,不就是你娘只能算个外室,若没有我宋家容着,她…”啪的一声,婆娘面上挨了一巴掌,婆娘大怒,她嫁过来这么多年,也算横着走的,今日竟然被个小辈打了一巴掌。婆娘伸手就要往清瑜脸上打去:“好啊,都说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人,那样女人难怪生出这样的人。”

清瑜并没回避,只是盯着婆娘,眼里的寒冷越来越深:“这巴掌,是为我娘打的,她若早一些知道你们是什么样人,也不会那样死去。”这样的话让婆娘不敢把那巴掌打下去,往后退了两步,讪讪把手放下:“看在你没了娘的份上,我不和你计较,不然…”

后面的话没有说完,清瑜也没有去听,毕竟是十三岁的孩子,虽然已经想了很久很久,但一说到自己娘的时候,清瑜开始颤抖起来,抖的如同风中树叶,自从娘死后一直没有流的泪也流了出来。

娘,您若早告诉女儿实情,是不是现在就不会因为无颜见到女儿而死去?娘,您何必说爹只是在外辛苦才不得归家,而实际是他已休妻另娶?娘,您怕女儿知道实情会对爹怨恨,可是娘,您难道不晓得纸是包不住火的?

清瑜觉得身子撑不住,身子晃了晃,手碰到了什么东西顺手撑住才没让自己倒下,低头去望,手撑住的是娘的墓碑。娘,您也担心女儿撑不住吗?您放心,总有一日我要让宋家的人都承认您才是爹的原配正室,绝不是他们说的什么外室,爹这个负心人,一定会被众人唾弃,娘,您放心,不到您洗清冤屈那日,女儿不会倒下。

清瑜口里十分苦涩,眼神又开始发痴,仿佛见到娘在笑,就在五日前的早上,娘还在那说,是大姑娘了,该学着理事了,不然嫁出去旁人都会笑。可是五日后,就已是天人两隔。清瑜的眼看向站的稍远些的那个管家模样的人,是他,全是他,若不是他带来爹的信,说要把自己带进京,娘怎么会因真相揭开而旧病复发死去?林家的人,全无一个好人,而最坏的?清瑜的手紧紧握成拳,就是那个抢了自己爹的林氏。

林管家已整一整衣衫上前对宋族长拱手道:“大老爷,这边的事差不多完了,天色已经不早了,小的还要带瑜姑娘往京城赶呢。”

面前这位林管家可是出身尚书府,服侍过老尚书的,宋族长对着他可摆不起什么架子来,连连点头:“说的是,虽说侄女孝心可嘉,可是三弟妹现在才是她的嫡母,悲伤过度可是不好的。”

那刚被清瑜打了一巴掌的婆娘听到丈夫文绉绉的话,用手摸一下脸,嘴一撇就道:“也不是我说,就侄女这样脾气,当着众人都敢给我这个伯母吃耳光了,等进了府,三婶婶必要好好管教她才是,不然岂不坏了官家千金的名声?”

这边的事历来都是林管家在照管,宋族长两口子是什么脾气他是清楚的,呵呵一笑就道:“这是自然,府里已预备下了教养嬷嬷,县君也早就发过话,瑜姑娘能归府是大好事,一应吃穿用度和府里大姑娘没有两样,只是县君既是她的嫡母,到时这教养之责也不会轻易让人说。”

宋族长哈哈一笑,他婆娘瞧向清瑜的面上有些得意,还敢打老娘,等进了府,落到那后娘手里,你才晓得什么叫厉害。

猛不防几人耳边已经有个冷冷的声音响起:“我娘她不是外室,那人也不是我的嫡母,我的娘,只有一个。”不知何时清瑜已经走了过来,面上的悲伤依旧,说出的声音依然冰冷。宋族长嘴巴张大,他婆娘瞅他一眼,嘴一撇就道:“侄女,晓得你心疼你娘,可是这情形就是如此,你口口声声你娘如何,她也没上我宋家族谱,你能得弟妹收留是大好事,该当感激涕零视她为亲母才对,不然你何曾见外室之女被嫡母收留的?”

清瑜一双眼盯着她,冷冷地道:“大伯母,数日之前你可从来不敢在我娘面前这样说。”这婆娘被说破,面色红了红又道:“呸,我不过是念在都是女子的份上对她多有看顾叫声三婶婶罢了,论起来,她还不配。”

不配?清瑜低下头,心里是满满的恨,从娘说出真相那刻起,这样的恨就开始溢满全身,当娘支撑不住倒下时候,还不忘拉着自己的手让自己不要怨爹,说他一个人在外做官,总要有人帮衬,这些年他也从来没亏待过自己。可是怎么能不怨、怎么能不恨?

清瑜眼里的恨落在林管家眼里,林管家的眉不由皱起,这样的恨,只怕面前这姑娘不好对付,可是随后看见清瑜那瘦弱的身子,林管家又释然,再如何也不过是个十三岁的乡下丫头,再聪明能聪明到哪里去?不说旁的,就说现在,毫不掩饰自己的恨,难道不晓得这样最容易被人栽赃陷害?

林管家心里一松,眉松开上前对清瑜恭敬地道:“瑜姑娘,时辰也不早了,您今早说的只是来坟上一别,可现在都快午时了,还请快些登程,今日还要赶六十里路呢。”

清瑜像没听到他说话一样,只是看着楚氏的墓,娘,女儿走了,留在这里是为您辨白不了的,只有出去才有机会。林管家正欲再次催促的时候,清瑜已经转身望着他往前踏了一步。林管家松了口气,正打算让车边的婆子上来扶清瑜,清瑜已经又跪下去,在坟前磕了三个响头这才起身,望也不望那坟一眼就直直往车那边走。

车边的婆子忙上前来扶清瑜,清瑜的眼里已经满是泪,不能再回头瞧娘的墓,不然就舍不得走。婆子扶着清瑜上车,四月的阳光已经有些炎热,可是清瑜只觉得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是冷的,没有了娘,再温暖的阳光都没了作用。

“清瑜”耳边传来唤她的声音,清瑜循声望去,看见不远处跑来的两个中年男子,大舅二舅,清瑜停在那里,张嘴欲喊,旁边的婆子已经拉住她:“瑜姑娘,您的舅舅们在京城,楚家那头,哪是什么亲戚?”

林管家已上前拦住楚大舅,对他们林管家没那么客气,当年说的清清楚楚,楚家也是收了银子的,平日不用管,可现在都要进京了,楚家还当是从前吗?

楚大舅是个老实人,对林管家连连作揖:“林管家,就让我们和外甥女说句话吧。”林管家不说话只是瞧着他,楚二舅恨的牙咬却不敢上前,十三年前没能护住姐姐,任由她被宋家欺负,十三年后也只得如此,恨只恨胳膊拧不过大腿。

清瑜瞧着两个舅舅,低头,泪滴在衣襟上,牙一咬就要上车。楚二舅已趁人不备冲了过来,把一包东西塞到她手上,不等甥舅俩再说什么,林管家已经让人把楚二舅拉开。

清瑜捏着那包东西,里面硬硬的、又分成数块,像是包碎银子,舅舅们定是怕自己进了京没有银子使用被人欺负。林管家已经上了马,车也被人赶上路,清瑜能听到大舅伤心的哭声,似乎是在恨护不住妹妹也护不住外甥女。

过了好一会,清瑜才把帘子掀开往外看去,还能看到大舅蹲在地上,二舅站在那不知道说些什么,清瑜想再看仔细些,马车拐了个弯,再看不见他们了。

入府

离开家乡的第五天,马车就到了京城,一路上清瑜都很平静,离京城越近清瑜越平静,这样的平静让贴身服侍清瑜的张妈妈有一点发憷,夜里都不离开清瑜半步,怕的就是一个不小心清瑜寻死,这差事没办好,回到府里,虽说他们都是林氏的心腹,可少不得也要被罚一顿落得同伴们笑话。

清瑜虽年纪小,却也能瞧出张妈妈怕自己寻死拖累,心里不由冷笑一声,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活着才能给娘洗脱一切,只是不晓得那个从没谋面的爹是什么样的?清瑜叹了口气,那个爹,只怕也没什么好指望的,若真心疼自己,怎会十三年来每年只捎来一两封书和二十两银子,数匹绢,信上也只有寥寥数言。哪似娘给他写的回信,每次都要写满数张纸,恨不得把自己在家的大小事情都说个备细。

张妈妈听到外面传来小厮的声音,那声音里透着欢喜,出门二十来天,终于可以到家,哪个不欢喜?清瑜的叹气声也传进张妈妈的耳里,张妈妈不由对清瑜道:“姑娘你有什么好叹气的,县君对人极好,家里那几位庶出的郎君姑娘,县君从没亏待过。”

自从上了马车,这还是张妈妈头一次对清瑜提起那家里的事,清瑜的眼不由眨一眨,微微哦了一声:“庶出?”或许是即将到家,张妈妈感到这件差事要做完,心放松很多,况且这家里的事总要告诉清瑜让她晓得,于是笑着道:“老爷还有两位姨娘,一位姓朱,生了今年七岁的二郎君,另一位姓陈,去年生下了三姑娘,瑜姑娘你进了家门就知道了,我们县君,那为人是怎么都没话说的,她既能容得下那几位,您,她自然也能容得下了。”

张妈妈的笑容看在清瑜眼里有几分刺眼,清瑜不由冷笑:“我?一个外室之女吗?那位县君就是这样说的?是非黑白怎能如此颠倒?”张妈妈听到清瑜的话并没生气,依旧往下说:“瑜姑娘,你这眼瞅着就要进家门了,难道不晓得胳膊是拧不过大腿的,况且家里还有大姑娘和大郎君呢,这两位是县君亲生的,虽有长幼之序,嫡庶之别是要分明的。”

清瑜的眉微微皱了皱:“妈妈的意思,我进了这家,不但要认你们县君为嫡母,还要敬着嫡出的弟妹们吗?”张妈妈点头:“不是要您敬着大姑娘和大郎君,毕竟您是他们的长姐,而是要记得嫡庶之别,这长姐的架势休要摆出来。要知道这里比不得乡下,行事都是有规矩的,况且县君已经备下了教养嬷嬷,姑娘随后就知道了。”

清瑜垂下眼,并没有接她的话,嫡庶之别,胳膊拧不过大腿吗?张妈妈晓得说这些也差不多是白说,打了个哈欠,掀起帘子瞧瞧离目的地还有好几条街,总还有半个时辰,再闭会儿眼睛。

张妈妈的眼刚闭上,就觉得马车被什么东西撞了下,外面有女子惊慌的声音,但很快就听到她把马拉住,林管家的声音在外响起,大概是在和那女子说话。

接着女子清脆的声音响起:“哦?宋少监的家眷?露妹妹我也是见过的,怎么,露妹妹不想见我吗?”说话时候,车帘被掀了起来,一张笑眯眯的脸出现在车门口,马车被撞上都毫无知觉的清瑜此时抬起头,和这人看了个正着。

瞧见车内的人不是自己认为的露妹妹,女子啊了一声想把车帘放下,可是又抵挡不住好奇心,已经开口问道:“对不住了,我还当是清露妹妹呢,没想到竟是个脸生的。”

女子说的是官话,可清瑜却觉得她口音像是自己家乡那边的,还在细细分辨的时候张妈妈已经道了个万福:“原来是平县君,小的们是奉家主人的命令,去家乡接家眷的。”平县君哦了一声,那眼并没离开清瑜身上,清瑜在初时的慌乱之后也镇静下来,瞧着那女子。

女子看来不过刚二十出头,面容俏丽,笑容甜美,见清瑜打量着自己,又是一笑:“原来是宋少监家乡的家眷,那和我不也是家乡人了?”这后面一句已经变成了乡里声口,离开家乡才几日,清瑜乍闻乡音竟发现自己对家乡有无限思念,竟觉得眼里有热气氤氲。

平县君刚想再和清瑜说两句家乡话,竟见清瑜眼里好似有泪,眉头微微一皱:“怎的?离开家乡想念的紧?我也是呢,都数年没回家乡了。”见平县君叹息,清瑜的心更加安定,眨一眨眼让眼里的热气消失,轻声道:“还不曾请问这位县君家在哪个地方?”

平县君觉得站在车下说话不大方便,又难得遇到家乡人,把车帘掀得更大些,想要上车叙话,见她打算上车,张妈妈的嘴张大了些,想劝阻可也晓得这位县君的脾气最是性情中人,遇到个投机的,管是在哪里也要和人说半天,她怎会听自己的话?

可若不劝阻她,到时主母知道清瑜没进家门就和这京里贵妇有了牵扯,这差事就是真正办砸了。张妈妈还在为难,已经有个童音响起:“娘,您在瞧什么?让我也瞧瞧。”

平县君停下要上车的动作,伸手往后一捞,手里已经多了个三四岁的男娃,把男娃往车里一放:“炎儿来瞧瞧,这里有个姨姨。”男娃一双眼亮如点漆,模样长的和平县君有几分相似,眼睛睁的很大地仔细瞧着清瑜,不等清瑜露出笑容要逗他,这男娃已经转头对平县君笑着说:“娘,这个姨姨长的没你好看。”

清瑜不由笑了出声,这笑声传进平县君耳里,她一边把男娃抱紧一边对清瑜一扬眉:“我还当你会恼呢,谁晓得你竟会笑,我家这臭小子,这脾性和他爹一样,除了自己娘和妹妹,旁人长的再美都说不好看,为了这,也不晓得挨了别人多少的骂。”

男娃依偎在平县君怀里,依旧笑嘻嘻地瞧着清瑜,那样的笑能让人的心都融掉,清瑜眼里数日来的冷漠渐渐消失,对平县君道:“您长得的确很美。”平县君的眉毛似乎都要飞起来了,男娃见有人同意自己的看法,张嘴嘻嘻笑了。

张妈妈见他们还预备说话,急得掀起帘子对林管家做手势,林管家在发现撞到自家车的马是平县君那时就觉得事情可能有些不好办,再到现在已经有了主意,打个手势让张妈妈不要着急,整一下衣衫就上前对平县君道:“县君,我家姑娘方从家乡赶来,路上劳累异常还要回家休息一时,还请县君体谅一二。”

平县君的嘴轻轻一撇,面上带了沮丧之色,但林管家说的话又有道理,把怀里的男娃抱紧就对清瑜道:“等你在家歇好了去寻我啊,我家就在永庆街,都不用打听的。”说着平县君也不等清瑜回答就跳下马车,那男娃还不忘说一声,姨姨再会。

清瑜想叫住她,但不知道该用什么理由叫住她,旁边的张妈妈松了口气,瞧着平县君重新戴好纬帽上了马,她的仆从簇拥着她往前走这才把车帘放下,瞧一眼身边面上有失望神色的清瑜道:“瑜姑娘,您听我一句话,是好话,今日遇见平县君的事您还是忘了,不然对你没什么好处。”

车帘重新被放下,马车继续前行,方才降临到清瑜身上的活力又消失了,清瑜低垂着头坐在车里,很久之后张妈妈才听到清瑜开口问:“那位平县君,是什么人?”

张妈妈撇一下嘴:“瑜姑娘,您以后也见不到,又何需问?”清瑜的声音没变:“平县君,到底是什么人?”这几日张妈妈也算见识了清瑜的固执,嘴又撇一下:“不过是个武夫的女儿,运气好嫁给了凉州节度使的二公子,她的夫君现在是武威将军,不然就一个武夫的女儿,哪能出入我们这样的人家。”

清瑜的眼还是低垂,这几日从没有一刻忘记怎样给娘洗冤,可是究竟怎么做清瑜只觉得千头万绪都理不出来,而方才张妈妈的一席话,也让清瑜知道,进了京城那个家门,想再出来只怕很难了,见不到人,林氏又是贤名在外的,自己该怎么办呢?

马车在清瑜重重思绪下再次停下,这次是到了,张妈妈跳下马车,等在那里的仆妇已经上前迎接:“瑜姑娘到了吧?县君都快等急了,遣人问了数次。”伶俐的小丫头在车下安放好了踏凳,清瑜被扶下马车,瞧着面前这和家乡完全不一样的宅院,进了这扇门,到底是什么情形?

不等清瑜细看,仆妇们已经簇拥她往里走,地上铺的都是青石板,走在上面不沾半点尘土,和家乡院子的土路全不一样,偶有丫鬟路过见到,也急忙退让一边。

这里,完全不一样,清瑜只是低着头,手紧紧握成拳,娘,您一定要护着我,我一定不会给你丢脸,那个所谓嫡母,我绝不会认。

耳边有轻笑声:“是瑜儿来了,算着你们晚饭前就该到了,谁晓得会到这时。”瑜儿,叫的真亲热,清瑜抬头瞧着面前的妇人,她大概三十四五年纪,面皮白净,衣着虽简单,但那料子就算是清瑜也能瞧出不便宜。这就是林氏了,清瑜原本以为她会是个绝美的女子,谁晓得长的也不过平常,倒微微愣住。

张妈妈已经上前磕头,林氏温言问了几句就让她起来,已有丫鬟上前放下拜垫,对清瑜道:“瑜姑娘,还请先拜过县君。”林氏刚打算说话,清瑜已经开口:“要拜,还请县君先去我娘面前认过姐妹我再行礼。”

父女

此话一出,满室皆惊,林氏唇边的笑凝固在那里,身子微微前倾看向面前少女。清瑜把话说出之后就站在那里,竭力地把背挺直,不能认,怎么也不能认,认了就再也不能回头。心里虽这么想,但安静的室内还是给清瑜带来一种压迫感,特别是面前林氏的眼神,那眼里已经从初时的微微震□成带上嘲弄。

那样的嘲弄,不同于清瑜在乡间时看到那些妇人吵架时的嘲讽,而是高高在上的人看向普通人时那种毫不掩饰的不在乎。这样的目光之下,清瑜觉得口渐渐干起来,后背已经有了汗水,但那背依旧挺的笔直,只是看向林氏。

林氏眼里的嘲弄已经收了起来,垂下眼帘她身边一个侍女已经笑着道:“瑜姑娘只怕是赶路累了,你们快些扶着瑜姑娘给县君行礼,事完了好坐下来歇息。”这侍女的话一出口,就有丫鬟上前来搀扶清瑜,清瑜甩开她们的手,声音微微提高一些:“请县君先去我娘面前认过姐妹。”

虽然清瑜声音提高一些,可尾音还是有些微微颤抖,林氏的眼没有抬起,唇边露出一丝嘲讽的笑,这样就能让自己害怕了吗?果然是孩子。林氏平复一下心情,抬头时候一支手也抬了起来:“既然瑜姑娘不肯认我为母,我也不敢以她的嫡母自居,你们以后只当她是个远处亲戚来投的就成,来啊,请瑜姑娘回去歇息。”

方才说话的侍女已经明白林氏的意思,应是后就高声道:“都听到了吗?以后瑜姑娘不是这家里的人,不过是个远房亲戚。”远房亲戚四个字咬的很重,张妈妈面上不由露出笑容,瞧向清瑜的眼里有几分轻蔑,要和县君斗,她还太嫩了些。

室内仆妇正待齐声应是,已经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什么远房亲戚,我竟不知道家里什么时候来了个远房亲戚。”这个声音,清瑜那紧握的双手不由松开一些,难道就是从来没见过的爹爹吗?

林氏已经起身迎接,室内众人都在行礼,只有清瑜呆呆站在那里,看着这个从没谋面的男子。他长的很好看,是清瑜从没见过的好看,脸上带有的笑容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娘真的没有说错,爹爹是这个世上长的最俊俏的男子。

宋桐走进室内,示意下人们起身,瞧向林氏道:“谁是远房的亲戚?”林氏已经笑了:“老爷,方才不过是我和瑜儿话不投机,你是晓得我性子的,这一急就口不择言,说出什么远房亲戚的话。”

瑜儿,宋桐转向清瑜站着的地方,看见清瑜的第一眼,宋桐涌上心的是很久没有的愧疚,清瑜长的那么像楚氏,除了一双眼,口鼻脸庞和楚氏一模一样,只是因为年纪还小,面上有些稚嫩。随即对上林氏的目光,那丝愧疚又变成不明的情绪。如果没有当年和楚氏的那段婚姻,是不是面对林氏的时候就更理直气壮一些?

宋桐把那种不明情绪抛开,瞧着清瑜露出笑容:“瑜儿来了,这么多年你在乡下,苦了你。”和煦的笑容、温和的问话,清瑜顿时感到鼻酸,忘了这一路上想的见到宋桐该说什么,张开双手想扑到父亲怀里,刚一动就意识到这是父亲不是娘,清瑜生生收住脚步,行礼下去:“女儿见过爹爹。”

宋桐已经扶起她,手放在她肩上,说出的话依旧温和:“你竟这么大了,记得…”刚说出当年两个字宋桐就停住口,沉浸在欢喜里的清瑜并没听出什么不同,伸手比划一下:“女儿是七月十六的生辰,还有几个月就满十三。”

七月十六,宋桐轻轻念了一下这个日子,旁边的林氏面色有几分不自然,宋桐已经对林氏道:“七月十六,露儿是正月十六的,她们姐妹正好差了半岁。”林氏又是温柔一笑并没说话。

宋桐拉起清瑜的手把她送到林氏面前:“瑜儿,这是你的嫡母,你还有几个弟弟妹妹,等晚饭时再行相见。”嫡母?这个词出自宋桐口中,让清瑜满心的欢喜全都散去,她怔怔地望着宋桐。

宋桐并没看她,而是看向林氏:“清瑜是我的女儿,自然也是你的女儿,是这家里的人。”林氏看向清瑜笑的十分慈爱,那话却是对宋桐说的:“这是自然,你我夫妻一体,你的孩子我从来视若亲生。”

说着林氏就去拉清瑜的手:“以后你就是我女儿,只要你把我当母亲,我绝不会视你为异出。”林氏话里的意思宋桐怎能听不出来,他只哈哈一笑就对清瑜道:“瑜儿,快些来拜见了你娘,一家人必要和和气气的。”

娘吗?清瑜瞧着宋桐,眼移向林氏,接着又回到宋桐脸上,喃喃地问:“爹爹,你让我认她为母,那我的娘呢?”此话让宋桐脸上的笑容凝结,但很快宋桐就开口:“瑜儿,爹爹只有一个妻子,就是你面前的人,你也只能唤她为娘,旁人,再不要提起。”

再不要提起,清瑜觉得全身又开始寒冷,不由自主颤抖起来。林氏面上笑容更加慈爱,对宋桐道:“老爷,瑜儿她这一路疲累,又逢新丧,您和她说这些不是让她伤心吗?况且楚氏总照顾了她十来年。”

宋桐嗯了一声,清瑜发上还戴了白头绳,身上所着也是麻衣,腰间系的也是素色,还是重孝打扮。宋桐望了她一眼就对她道:“瑜儿,楚氏虽是你生母,但现在进了京和在家乡时不一样,按了礼法你只有一个娘,楚氏那边再休提起。”说着宋桐又指着她身上的衣衫:“等过了百日,这身孝服就换掉吧,你母亲还活着,这样重孝总是不吉利。”

如果说方才清瑜感到全身寒冷的话,那么现在清瑜连骨头缝里都透着凉气,面前这个人真是爹爹吗?

爹爹在娘口里,是天上地下长的最俊俏的儿郎,是学问最好的男子,对妻子温柔体贴,对家人十分关爱。面前这个男子虽然长的也很俊俏,可是他说出的话怎能如此无情?楚氏楚氏,他提起娘的时候话里没有半分留恋。清瑜摇头:“不,我的娘只有一个,她已经死了,再不能活过来,任凭爹您再娶多少个,也越不过她去。”

说着清瑜伸手去拉宋桐的袖子:“爹爹,娘的闺名,您真的忘记了吗?娘当日送您上京赶考时候说的话,爹爹您全忘记了吗?”清瑜话里带有哀求,那泪止不住地往下落,已经打湿宋桐身上所着的厚厚的织锦袖子。

当着林氏宋桐被清瑜这样追问,面上现出几分狼狈来,林氏面上的笑容没变,但手也悄悄握紧。当初宋桐提出要把清瑜接来的时候林氏就有几分不同意,毕竟清瑜和那些庶出子女不同,虽然林家也好,宋家也罢,都说林氏才是宋桐的原配正室,可当日楚氏是三媒六聘进的宋家的门,虽有宋桐的休书,但当时瞧在她腹中孩子的份上,这么十几年也并没有离开宋家,依旧住在那里。当初宋家可是说过不管孩子也好,做娘的也罢,这辈子都不能踏入京城一步。

现在宋桐突然要接这么个人来京城,林氏怎能同意,可是平日言听计从的丈夫在这件事上却不肯听她的,还搬出许多的大道理来,说父女天性,这孩子也是该议亲的时候了,乡下地方也没有什么好人家,来京城议亲也好。

林氏平日都有贤名,丈夫执意如此,她也不好再过分反对,只得应了。为此林氏还遣人回娘家问了娘家大嫂,她大嫂说的,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又在乡下长大,这样的人没学过什么规矩,见面时候必会顶撞,到时先把她粗鲁名声传出去,最好让他们父女离心,然后再让教养嬷嬷们好好教教,让她吃些苦头才晓得是在谁手上讨生活,过个一两年教的差不多,那时再出来见人,也好择个女婿。

林氏依计而行,虽然清瑜的表现和她想的差不多,可是清瑜左一个楚氏右一个楚氏还是让林氏觉得头有些疼,见到宋桐面上的狼狈神色,林氏扶一下他就对宋桐道:“老爷,瑜儿还小,况且方才失母,有些转不过弯也属平常,等在这里住下,让嬷嬷们好好教教就是,您又何必急在一时。”

宋桐嗯了一声,林氏话锋一转就道:“露儿今儿中午还嚷着说等您回来要给您做道羹呢,也不知道她做得了没?”想起漂亮聪明活泼大方的清露,又看着面前依旧倔强的清瑜,特别是她那酷似楚氏的长相,让宋桐不由叹了一声,对清瑜道:“你也不小了,你妹妹比你还小半岁,现在京中谁不夸她,原先你在乡下,既然你母亲安排了教养嬷嬷,你就好好学着,别辜负了她的一片心。”

清瑜的手又紧紧握成拳,接着颓然放下,自己怎么忘了,和父亲从没见面,而林氏和她的子女们和父亲是朝夕相处的。清瑜面上的颓色宋桐瞧的清楚,毕竟她方失母,一丝怜惜涌上心头,况且还有…宋桐扶一下清瑜的肩:“你初来有些事情也不知道,你母亲做人最好,瑜儿,我是你的父亲,是不会害你的。”

清瑜努力把眼里的泪忍住,抬头瞧着宋桐:“我只有一个娘,这孝,你许我戴也好,不许我戴也罢,必要戴足三年。”说完清瑜瞧也不瞧他们就冲出房门。

教导

宋桐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林氏努力掩盖住自己的笑意对丫鬟们道:“还不快些去拦住瑜姑娘?”丫鬟们忙出去拉清瑜,林氏扶了宋桐坐下,给他端上杯茶:“老爷休要生气,今儿才是头一遭见面,她孩子家转不过弯也平常,再说她在乡下过的日子和在京里全不一样,慢慢教就是。”

林氏笑容越温柔,宋桐对她的愧疚就更多一些,接茶时候拉着她的手坐下,柔声道:“还要劳烦你对她多操心一些。”林氏笑的更加温柔:“老爷,你我夫妻,你的女儿就是我的孩子,说这些客气话做什么,只是我之前也没想到,这孩子怎么会这么倔?也不晓得是不是别人和她说了什么?”

宋桐手里的茶并没放到唇边,林氏话里些微的抱怨他当然能听得出来,楚氏的脸又浮现在他面前,他微微一叹:“说起来,春芳也是个温柔贤惠的,只怕是族里有些小人见瑜儿要进京享福,难免有些吃味,会在她面前说些我的不是也是有的。”

宋桐话里对楚氏有维护之意,这让林氏有几分不悦,但这种不悦并没表现出来,只是笑一笑:“老爷说的是。”听着林氏温柔的话语,宋桐方才因清瑜倔强而起的不悦完全消失,林氏虽生的面容平常些,年岁也比自己大那么两三岁。但这贤惠能干上面真是楚氏拍马也赶不上的,况且她还主动为自己纳了两房美妾,同僚之中提起来,谁不羡慕自己有这么一位贤内助?

当年自己做的选择并没有错,不但得了一房贤惠的妻子,在仕途上也算顺利,宋桐握紧林氏的手:“你教养这个孩子,定是辛苦的,教养好了不但我宋桐要谢你,我宋氏全族都会谢你的。”

这样的话宋桐已经说了数次,林氏越发奇怪:“老爷,教养孩子本是我分内事,只是这宋氏全族怎会谢我?”宋桐张口欲要把话说出,猛然想起当日那道人可是说过这是天机不能泄露,到口边的话又咽了下去:“似夫人这般贤惠的人世间难寻,你为宋氏一族争光,宋氏一族怎会不谢你?”

这样的话一听就不是实话,林氏还是低头一笑,张妈妈已走了进来:“老爷、县君,瑜姑娘不肯进来,丫鬟们又不敢拉扯,到底要怎么办?”不等林氏站起宋桐已经站起:“等我出去瞧瞧。”

说着宋桐低头对林氏道:“夫人,她虽性情倔强,想来我这个当爹的话她还能听进去几句。”林氏起身送他出去,等宋桐一出门面上笑容就凝固在那里,身边的侍女扶她坐下:“县君,这姑娘就算再争,老爷再疼,也不能越过大姑娘去。”

林氏用手扶一下额头,叹道:“果然是人心难测,我对老爷这般好,为他生儿育女,仕途之中我林家对他也多有助力,一块石头也该捂热了,谁知还有这样的事。”侍女给她捏着肩膀:“县君,再怎么说,老爷也不过说她是外室所生,日后的婚事也罢,嫁妆也好,又怎能和大姑娘比?”

林氏当然晓得这些,可是做为一个女人,无法接受自己的丈夫对不是和自己所生的孩子百般疼爱,虽则…林氏摇头,那些都是往事了,什么都无法改变现状。

宋桐走出去的时候看见几个丫鬟婆子围着清瑜在劝说,清瑜紧紧抱着一根柱子不肯挪动半步,这样的她看起来倒十分孩子气。宋桐不由摇头一笑,快走到女儿面前,伸手摸摸她的头:“瑜儿,快别闹脾气了。”

闹脾气吗?清瑜抬头望着父亲,眼里有泪,瞧起来没有那么清楚,但清瑜还是摇头:“不,我不是闹脾气,我只有一个娘,为娘守孝三年这是做女儿应做的,谁说不能?”宋桐看着面前女儿那张酷似楚氏的脸,她眼里那种倔强竟没有半点消失,宋桐努力用最温柔平和的声音开口:“瑜儿,宋氏族谱之上,夫人才是我的原配。”

宋桐的话很轻描淡写,见清瑜的反应没有方才那么大,宋桐接着道:“瑜儿,你已进了京,再不是当日在乡下了,京里的规矩就是如此,你要过好日子,就要随着他们的规矩来。”

清瑜瞧着宋桐,声音清亮:“如同你当日一样,明知娘已有孕在身,也一纸休书休了娘,好别娶吗?如果这样才能过好日子,那我宁愿永远过苦日子。”四月的天气已经炎热,清瑜的话一出口,宋桐却像起了一阵寒风一样,面色顿时暗沉,旁边的丫鬟婆子没有人敢说出一个字。

这样的话,从来没有人敢当着宋桐的面提起,宋桐的拳头握了又握,看着面前倔强依旧的女儿,十三岁的孩子怎能说出这样的话?清瑜咬住下唇,这样的话已经在清瑜心里藏了很久,从知道娘原来被爹休了时候清瑜就想寻人问,但寻不到,现在终于说出来。

但看着宋桐暗沉的脸色,清瑜觉得这比村里脾气最坏的三叔发脾气还让人觉得害怕,清瑜下意识地想去寻娘,随即看见自己身上的孝服,娘已经没了,再不会出来保护自己。清瑜把怀中的柱子抱的更紧,瞧着宋桐的眼。

宋桐的拳头松开,接着轻声道:“瑜儿,你还小,内里的情形你不明白,你先住下来好好学,这声娘,你什么时候愿意叫再叫吧。”说完宋桐瞧着清瑜身上的孝服,迟疑一下又道:“这孝你就先戴着,只是…”

看着宋桐的欲言又止,清瑜没有说话,抱住柱子的手渐渐有些松开,有丫鬟眼尖,一捞就把清瑜拉了下来,清瑜虽然放开柱子,但那脚步还是一动不动,宋桐瞧着她:“虽不叫娘,毕竟也是长辈,你也不能…”

清瑜原本瞧着自己脚尖,很快就抬头:“她既是这宅里主母,我也何当拜见,只是这孝,我是必要穿足三年的。”能让清瑜答应拜见林氏已经不错,宋桐伸手去拉女儿的手:“你既有这样孝心,我也不好强求,只是在这宅里规矩和在乡下时不一样,你总要多学些。”

清瑜后退一步,宋桐的那支手停在半空,风吹起宋桐的衣角,他没有再说话,只是转身往前走。

拜见林氏时听到清瑜口中那句见过县君,林氏不由微扯下唇角,但当着宋桐,林氏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笑着道:“大家都是一家人,那么客气做什么?”清瑜没有答话,只是木然站起,宋桐知道短时间内,自己设想的让清瑜如同侍奉楚氏一般对待林氏是不可能的,但看着林氏面上笑容,宋桐觉得最起码林氏会对清瑜很好。

等到清瑜被教养成一个名门淑女,那时就该把自己计划对林氏说出了,她一定会帮自己的,一定一定。

清瑜年纪毕竟还小,又嚷了那么半天,起身坐下之后就觉得疲倦异常,原本等候在外的教养嬷嬷被林氏唤了进来,这位教养嬷嬷姓莫,今年总有五十了,是林氏母亲的陪嫁丫鬟。

莫嬷嬷进来先见过宋桐夫妻,对她宋桐历来很客气,林氏笑着对莫嬷嬷道:“嬷嬷,这就是瑜儿,日后你要多担待了。”莫嬷嬷一双眼很亮,走到清瑜面前作势要行礼:“小的见过姑娘。”

莫嬷嬷的礼在这宅里没几个人敢受的,清瑜一来疲倦,二来也不晓得这些,竟没出声拦阻,莫嬷嬷结结实实行了个礼,虽然被宋桐当即叫起,可莫嬷嬷那张脸顿时有些许不好看起来。

林氏忍住笑意,对莫嬷嬷道:“瑜儿她方从乡下来,规矩礼仪还有些不懂,还望嬷嬷多费心。”莫嬷嬷对林氏所在方向一点头:“是,小的知道。”

宋桐也觉得清瑜这样实在不通礼仪,用手捂住嘴咳嗽一声才道:“瑜儿也困了,嬷嬷带她下去吧。”听到可以走了,清瑜起身就要走,莫嬷嬷叫住她:“姑娘,该给老爷县君行礼后才能走。”

清瑜行礼时候,莫嬷嬷在旁看的有些摇头,不过总算比那种刚进宅子的小丫鬟好一点点。行礼出门,清瑜撒开步子就想跑,莫嬷嬷这次没有叫住她,而是站到她面前,让她去瞧那些丫鬟们是怎么走路的?

清瑜见丫鬟们走路都是细步不出声,眉头皱起:“这样走路不累吗?”莫嬷嬷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被人这样问,随即决定第一课现在就要开始,莫嬷嬷沉声道:“食不言寝不语这是基本,再次走路要端庄典雅,方为上人。”

端庄典雅?清瑜眉头并没松开,莫嬷嬷瞧着她又说一句:“姑娘,此时已不在乡村,种种皆不同,以后休要说以前我是这样的话。随小的来吧。”说着莫嬷嬷在前带路,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清瑜眼里又有几分酸楚,看着沿路遇到的丫鬟们眼里偶尔闪过的好奇。

清瑜把眼泪憋回去,娘,女儿一定不会给您丢脸,绝不会再让旁人说你的不是,娘,您一定会保佑我的是不是?

莫嬷嬷回头见清瑜面上神色,倒愣了一下,这姑娘不见那种初进宅邸的畏缩害怕,就不知道这样人教出来,是什么样子?

家人

林氏给清瑜安排的住所并不远,出了上房转一个弯就有一道小小角门,推门进去能看见一个小院子。进得院子就有几个丫鬟上前迎接,走在最前面的丫鬟十四五岁的样子,面上笑容恰到好处带着人给清瑜行礼:“奴婢见过瑜姑娘。”

这样的热情让清瑜不自觉后退一步,莫嬷嬷面上有微微笑意,清瑜在短暂的失神后轻声道:“起来吧,你们都叫什么?”领头这丫鬟笑着道:“奴婢名唤茜草,县君吩咐以后就由奴婢贴身服侍,她们两个是专做些琐事的,一个叫夏月,一个叫夏云。”

见自己名字被唤道,夏月和夏云又重新给清瑜行礼,清瑜还待细细瞧了,莫嬷嬷已经开口:“姑娘,这里日头大,还是进去吧。”茜草已经在前引路,过了一棵香椿树,踏上三级台阶,夏云挑起帘子,清瑜低头进了屋子。

这屋里的陈设一眼瞧去十分别致,屋中一张圆桌,桌边数把椅子,在上方摆了几榻,以供主人闲坐,墙上挂了张琴,琴下有书架,上面磊了满满的书,书架旁就是窗,能看到青翠竹叶。

几旁有一花架,上面摆了盆月季,此时正是花季,几朵月季争着吐艳。见清瑜打量这屋子,茜草笑道:“这是专供姑娘起坐的,内里才是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