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瑜把眼里的泪悄悄抹掉:“好了,说这些做什么,说了只会垂头丧气,你有一日就要活的开心一日。快过年了,是不是再宣召一些命妇带着女儿们进宫,好好地挑个太子妃出来?”陈枚握住她的手:“你是皇后,这事,全听你的。”

清瑜的眉一挑:“哎,可是也是你娶儿媳妇。难道你就全不操心?”陈枚瞧她一眼:“但娶儿媳妇回来是侍奉你啊,我可要离儿媳妇远点,省的到时候你吃无名醋。”清瑜伸手往丈夫身上扭一下,只愿丈夫在自己身边一日,就开心一日。

纯凌夫妻选在十一月初十离开京城,随行的行李比起上京时候要重了四五倍,除了赏赐给他们夫妇的,还有赏赐给卢隆全家的,这些赏赐都比往年加倍。再加上奉命护送纯凌回幽州的五百护卫,算得上浩浩荡荡一群。

对女儿离去,如娘是最伤心的一个,清瑜让宫女们比平日更小心地服侍她,正好宫中梅花盛开,又降下一阵雪,清瑜在梅林之中摆赏梅宴,让把如娘也请来,好让她说笑欢喜。

这次邀请来的命妇并不多,不过十来个人,这赴了差不多一年的宴席,众命妇随着这越来越少的人数,知道未来太子妃只怕就要在这几位次次出席的闺秀中产生了。

而来赴宴的闺秀们慢慢摸清清瑜的脾气,知道她不喜人太过拘束,那种精心装束也渐渐消失,代之的都是比家常装扮稍微端庄一些的打扮。清瑜见闺秀们每次来赴宴和上次打扮都不大一样,而且慢慢和自己喜欢的打扮相近,倒真心叹服,这样的察言观色,自己真是学一辈子都学不到。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清瑜从十六岁后,就渐渐不需要察言观色了。

、赏梅

梅林之中原本就有专门为赏花而建的楼阁,楼高两层,赏花宴自然摆在楼上,此楼四周都有窗户,可依窗赏梅也可走到楼外玩雪赏梅。

今日来的都是闺秀们,清瑜和她们说了会儿话就笑着道:“外面梅花开的正好,你们在这里面也拘束的很,去外面看花吧。”少女们应声退下,不一时梅林之中除了梅花,还多了少女们的身影,她们或三五成群,指点着那树花开的好,或独自一人靠着梅树,口中喃喃念诵,似乎是在吟哦诗词。

白雪红梅本就让人赏心悦目,再加上少女们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如娘不由叹了口气:“难怪人都爱喜新厌旧,看了面前这些少女们活泼灵动,笑语欢声,倒显得宫女们一个个太过循规蹈矩。”

清瑜只一笑没有回答,身边侍立的杜女官已经道:“贤妃娘娘素来仁厚,待宫女们也极好,只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宫女们谨守宫规是本等。若太放任活泼,到时难免会冲撞了人。”,如娘听杜女官这样说也笑了:“瞧瞧,我不过就这么叹一句,尚仪你就说这么一大套出来。罢了,我还是细细瞧瞧这些少女。”

清瑜转过眼对如娘道:“尚仪掌宫中礼仪,若纵容宫女,那不就成失职?其实贤妃你也不用太叹息,等淑儿的女儿大些,到时让她进宫陪着你,不就一样活泼灵动?”纯淑十月生下一个女儿,到今日还没满月,宫中虽赐下各种药材,又让女官在纯淑身边照顾,但毕竟比不得平常人家,能亲自去看望女儿。

清瑜倒罢了,如娘平日没多少事,此时就盼着能有个小孩在自己面前承欢。可毕竟纯淑不是如娘亲生女,如娘也不好越俎代庖说要去探望纯淑,听到清瑜这话,如娘笑道:“这是娘娘体恤妾,不过到那时候,只怕淑儿和驸马就舍不得了。”

说着如娘不免想到纯凌,不由叹了一声,清瑜拍拍如娘的手:“凌儿还在回幽州的路上,你这一天就念她数次,到时若念的多了,天气有冷,她着了风寒可怎么办?”清瑜甚少开玩笑,如娘不由敛眉一笑,这才抬头继续看着梅树下的少女们。

此时天上彤云密布,接着就是一阵风吹过,天有些暗沉,看来又要下雪了。宫女们忙把清瑜和如娘面前的火盆重新压上几块炭,又把窗关上几扇。清瑜见她们把窗都要关完,笑着道:“不必全关完,这屋里暖和,吹点风进来人也清静些,倒是请姑娘们都来阁内坐着,大家一起看雪喝酒。”

话刚说完就听见楼梯响,两个少女跑了上来,头前那个还用手捂着耳朵:“外面一下就冷起来,好在我跑的快,不然就淋了雪。”清瑜已让宫女给她们倒杯热酒:“喝杯热酒暖暖身子,是我的不是,只想着让你们去看梅花,倒忘了外面一时就冷起来。”

这少女是兵部尚书姜裳之女,已来赴过数次宴席,对清瑜已十分熟稔,笑眯眯地把酒喝完才笑道:“若不是娘娘让妾们出去,怎会看到这么好的梅花?妾家里虽也有几棵梅花,却没宫中开的这么好,也没这么多。”

另一个少女是她表姐张莹莹,此时把身上的斗篷脱下才笑道:“表妹你们家的那几棵梅花已算很好的,似我家里,种树种花总种不好。”此时其余的少女们这才走回阁内,看见张姜两女在和清瑜谈笑,有几人面上微微变了变。

这变色并没逃过杜女官的眼,她暗地里记下,清瑜已让宫女们给这些少女也倒酒驱寒。此时窗外的风越发大起来,一阵小雪珠随风落下,这阵小雪珠之后,就有雪花飘下。

已有人道:“昔日谢家谈诗,曾有撒盐不如飘絮一说。可今日瞧这阵雪,该是撒盐之后方飘絮。”

清瑜顺着说话声望去,见是礼部侍郎朱怀之女朱颜,她是京中有名的才女,对这个才华出众的少女,清瑜一直举棋不定,是该把她放在名单上呢还是任她在宫外?此时听到朱颜这话,清瑜决定还是放她在宫外,毕竟这宫中太过拘束,这样的女子该为她择一个能互相唱和的好郎君,而不是让她进宫中来。

清瑜思忖时候已有人笑道:“朱姊姊果然不愧才女之名,此时梅花盛开,姊妹们齐聚,朱姊姊何不吟诗一首以记其事?”清瑜见说话的是王夫人长子的女儿王萼,再看见她眼虽然睁的很大,仿佛只是个普通提议,但双手却不自觉握紧。

清瑜的眉不由微微一攒,前几次来赴宴这姑娘还大大方方的,怎么今日就这样急迫,贞嘉皇后的侄女,怎么竟如此浅薄?朱颜没料到自己一句竟被人将了一军,眉也微微一皱,王萼身边的少女已经开口:“表妹你太淘气了,梅花入诗极难,你还要把我们都入诗,这不是出难题吗?”

王萼还待开口,这少女已经对朱颜道:“朱姊姊,沁灵在此代我表妹赔罪。”如娘已在清瑜耳边道:“这到底是故意做好的套呢还是当真解围?”清瑜只瞧如娘一眼:“数你心眼多。”但如娘说的话已经进到清瑜心里,见朱颜有些进退两难,清瑜微微一笑:“朱姑娘,历代吟梅花诗极多,你今日就做一首吧,只是有一点,今日虽全是闺阁女子,这诗却不能带出闺阁之字来。”

这和方才王萼说的背道而驰,王萼的脸上闪过一丝错愕,已抬头去看她表姊,她表姊原本面上已带上一派大方的笑,听到清瑜这话那笑不由滞了滞才对清瑜道:“娘娘果然和旁人不一样,妾等叹服。”

清瑜面上笑容不变:“历代女子做诗词,都往往为自身所限,或吟哦自身或悲伤自己身世,故此女子诗词少似男子诗词一样被四处传唱。但我认为,天地既生男女,一样秉灵气所钟,为何女子做诗词就定要带出闺阁字眼才叫女儿做的呢?”

众少女默默听着,尚无人说话时候,朱颜突然击一下掌:“娘娘的话如醍醐灌顶一般。”说着朱颜起身走到清瑜面前行礼道:“君臣有别,妾不敢认娘娘为师,这番话却让妾明白许多。天地这么宽广,人间如此大,妾为何非要拘泥于这四壁之中?学什么东西都不过是为博人称赞,却忘了自己本心在何处?”

说着朱颜不等清瑜说话就起身端起酒壶为清瑜满满斟了一杯酒端到清瑜跟前道:“这杯就当妾多谢娘娘一语解掉妾长久来的困惑,史上曹大家谢道韫皆能不以夫闻名,为何妾不能如此?”

方才朱颜起身时候,杜女官就想出言,但见清瑜没说话,也就停在那里,此时见朱颜说出这样的话,面上有些焦急,清瑜却已站起身接过朱颜手中的酒道:“好,朱姑娘果然和别人不同,我唯祝朱姑娘得偿所愿。”

朱颜的眉挑起,清瑜饮干杯中的酒朱颜又是一拜才退回到自己座位那里。方才朱颜起身时候,众少女们都不明白她要去做什么,等到朱颜回到座位,才有几个人长出一口气,从清瑜的话里判断,这太子妃的选择,朱颜已经彻底退出。

清瑜坐下方道:“我今日极欢喜,没想到天下灵气,竟不独钟于男子。”说着清瑜就唤宫女:“取我常用的笔墨一套送给朱姑娘。”每赴宴必有赏赐,但像这样用常用物品来赏赐的,次数是极少的,朱颜又起身谢过,清瑜让她坐下才道:“这送了你笔墨,你可要好好做首梅花诗给我听听,不然,这笔墨啊,我就要送别人了。”

朱颜敛眉一笑,此时宫女已取来清瑜常用的那套文房四宝,清瑜亲自送到朱颜手上才道:“你去暖阁里边写吧,我和她们再说说话。”

朱颜在宫女的带领下走出去,座中众人竟不知道是羡慕还是松了口气或者是别的极复杂的情绪。清瑜已经又开口了:“方才见你们在这园中赏梅,我突然想起一事,你们中有些也是经过当初那场大变的。我想问问,前朝因何而亡?”

清瑜这话让少女们面色大惊,都是大不到十五的姑娘,这样的话又不属于姑娘们可以议论的范畴。清瑜见少女们个个变色,眉挑一下才道:“唐太宗有云,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今日我们就当议论一桩旧闻,我绝不会迁怒于你们中任何一个。”

虽然清瑜这样说,座中少女还是一个也不敢开口,清瑜见状眉又挑起:“其实,要真说起来,不过是起于当时的何王之争罢了。可何王为何相争?”终于有个坐在最边上的少女很迟疑地开口:“照妾看来,只怕是一点不甘心。”

清瑜看向说话少女,记得她好像姓潘,但叫什么名字给忘了,之所以列她进这次赴宴的名单之中,是因为她是唯一的一个外官之女。见清瑜看向自己,潘姓少女面上微微有些赧色:“当日王氏本为昭告天下的太子妃,但安乐侯即位后,因何氏为顺安皇后亲侄,顺安皇后不甘心后位旁落别家,竟不以太子妃为皇后。按礼法上来说,太子妃为妻,贵妃为妾,以妻为妾已不合礼法,众大臣竟无一人出来劝谏,而只知道谄上,此乃…”

潘姓少女见座中众人都看着自己,面色不由更红,顿一顿方道:“普通人的不甘心,尚且还能家破人亡,更何况顺安皇后当时为太后,她的不甘心就危害更大。照妾瞧来,娘娘问这个,只怕是想告诉我们,有时,一些不甘心就不该出现。”

清瑜面上浮起赞许的笑:“你说的不错,但是人总有私心,若连私心都没了,岂不无趣?”

、品定

潘姓少女毕竟年纪还小,听到这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眼眨了眨,清瑜很耐心地等着她,中间还不忘和如娘说一句今日的炙肉不错。如娘也笑吟吟应了,顺着清瑜的眼看向潘姓少女,此时座中各少女虽已不看向潘姓少女,各自低头对着面前食物,但个人神色都不一。

如娘扫过一圈又回到清瑜这里,此时潘姓少女重又开口:“娘娘说的是,做人总有私心,但做人总要分个轻重缓急,若在危急时候还以私心为重罔顾大局,那就会误事甚至,”潘姓少女顿一顿才把后面的话说出来:“甚至让自身灭亡。”

说完潘姓少女已觉得浑身是汗,喉咙中十分干涩,清瑜面上的赞许越来越深:“你今年多大了?”潘姓少女有些奇怪,但还是恭敬答道:“妾今年七月刚满十二。”清瑜点一点头:“十二的少女就能明白这些道理,很不错。”

得到这个评价,潘姓少女这才长出一口气行礼道:“妾…”清瑜让她坐下:“说了不过是闲聊,你坐下吧。”众少女在听到清瑜赞扬时候,已有人心提紧,是不是这太子妃之选就落在潘家?可听到清瑜后面的话少女们又松一口气。

少女们的神色清瑜看的很明白,微微一笑就道:“诸位都来自各户高门,从小都被教育要做名门淑女,日后各自定亲,嫁的也是一样的人家。方才潘姑娘的那几句话虽则稚嫩,却有可取之处,做人总是各有私心,这也无可厚非。但要记得,在大是大非面前,只提私心甚至认为人有私心是很平常的,却忘了私心之外尚有大局。于家则有乱家之相,于国,”清瑜的声音顿一下才道:“于国,则是灭国之局。”

后面一句话说的众少女不由汗出,但依旧起身行礼:“妾等谨遵娘娘教诲。”清瑜让她们坐下:“什么教诲,不过是和你们说几句闲话罢了。历代人们只当这一家一户的富贵尊荣要男子去博来,却不知道若家里妻子不好,不会教育孩儿,让家中争闹不休,所谓富贵尊荣也不得长久。你们久居京中,这些事想来听的不少,不需我再多说。”

王萼的表姊已经起身:“娘娘这话,对妾等无愧醍醐灌顶。”清瑜看着面前少女,此时因天色暗已经掌起灯,少女姿容俏丽,笑意盈盈,能够很快醒悟也不是笨人,可惜自己心意已决。

不过清瑜面上并没表现出来,只是轻声道:“你们都是很聪明的孩子,所谓响鼓不用重捶。”没有得到意料之中的赞扬,这姑娘心里不由有些失望,但还是坐下。

清瑜看一眼外面,此时已近傍晚,宫女们已趁着下雪时候往梅花上挂了角灯,从高处望去,树上角灯星星点点,映的梅花越发好看。

清瑜不由笑道:“也不知朱姑娘的诗写好没有,趁这个时候,天上飘着小雪,出去赏梅花再吟诗,是十分舒畅的事。”话音刚落,朱颜就走了进来,恭恭敬敬呈上写就的诗,还笑着道:“妾因方才王妹妹的话,深恐四言八句不够描写,故此吟的古风一篇。”

清瑜接过这张纸往上面看起来,看完点一点头:“果然写的好,只是方才你还说,全为自娱。”朱颜面上不由一红,轻声道:“是,妾着相了。”清瑜又淡淡一笑:“小女孩家,好胜些也是常事,走吧,我们就出去外面赏梅,顺便让你吟诵下这首诗。”

朱颜敛袂一礼,清瑜起身,众少女依次跟在她身后,刚踏出楼阁,一阵寒风吹来,清瑜伸出手:“这一阵风吹来,倒让人轻松一些。朱姑娘,我们就从这里,绕这园子一周如何?”朱颜遵旨随清瑜而去。

王萼看着前面朱颜和清瑜相携而行,面上有些微微的红。她表姊却很淡然地对一边的潘姓少女道:“妹妹辩才极佳,可惜少了些文才,不然此时娘娘身边的该是妹妹才是。”潘姓少女正看向红梅,听到只浅浅一笑:“无妨,我于诗词一道的确没多少天分。你听朱姊姊这首诗,确实好的很。”

王萼的表姊见潘姓少女没有发怒,眼往她手上看去,见她手也没发抖,刚要再说,耳边已经响起徐畅的声音:“你们只在这闲聊,娘娘已经往前面去了。”看见徐畅,王萼的表姊不由喊了声姑姑,接着才道:“我在这和潘妹妹说话,倒没注意娘娘往前面去了。”

徐畅的眼往自己侄女身上扫了眼,又看向潘姓少女对比一下才道,难怪娘娘会看中潘姓少女,十二岁的少女就能这样恬静大方,这样一比,自家侄女倒有些落于下乘。不过仔细想想也是,徐家已经不是原来的徐家,对太子妃的渴望,徐家更甚于别人家。

只可惜,太过渴望往往就容易失望。王萼的表姊已经又问:“姑姑今儿怎么不在东宫?”徐畅藏起心里泛起的那丝感伤,笑着道:“殿下说今日下雪,梅花应开的极好,知道娘娘今儿开赏梅宴,他吩咐只来摘几枝梅花就是。我想着许久没见你了,就顺路过来看看,没想到才一进园子就看见了。”

太子,徐姑娘的唇不由微微张开,见潘姓少女已往前面去,徐姑娘攀下一支梅花:“姑姑,你看这枝梅花如何?”徐畅从身后的宫女手上拿过剪刀把那枝梅花剪下:“是不错,可是还有别的更好。”徐姑娘不由咬一下唇,叫声姑姑,话里已经带上委屈,虽然这个侄女出生时候徐畅已经出嫁,和她并不算太亲热,但总是徐家人,徐畅轻轻拍一下她的肩,没发一言就带着宫女继续往前去寻梅花。

徐姑娘的眼圈顿时红了,叫了声:“姑姑,您可是我亲姑姑。”徐畅已经又剪下一枝梅花:“正因为你是我亲侄女我才提醒你,娘娘曾经说过,想要荣华富贵,就该男子们在外苦挣,靠别的,算什么?”徐姑娘低头不语,只有跟在徐畅身后继续在这梅林中穿行。

耳边已经传来清瑜的声音:“徐尚宫当日在闺中时,也有才女之名,方才我听了朱姑娘的好诗,还想请徐尚宫也和上一首。”徐畅把剪刀递给宫女才上前行礼:“什么才女,不过是姊妹们说笑罢了,方才进园时候,正好听到朱姑娘后面两句,真是让臣叹息江郎才尽。”

清瑜笑道:“徐尚宫又自谦了。今日梅花也赏了,酒也够了,诗也听了,就该趁兴而返,免得兴致过了,就徒叹奈何了。”众少女们忙行礼告退,清瑜唤来宫女送她们回去,这才对徐畅道:“你让她们把梅花送回去吧,我和你好好说说话。”

徐畅遵命,陪着清瑜往昭阳殿那边走,走了一段清瑜才开口问:“如何?”徐畅知道她问的是谁:“不错,只是娘娘,只怕群臣会嫌门第低了些。”清瑜踏上汉白玉的阶梯,回头看着徐畅:“天下门第可有高过天子的?”

自然没有,徐畅展眉一笑,清瑜站在昭阳殿门外看向远方,昭阳殿位置高看的也远。想到丈夫的伤,若在平日,选择一个门第高的皇后也无可厚非,但凡事都有两面,门第太高,身后的人就更多,短时间或者能让太子得到帮助,但时日一长,未免会有尾大不掉之势。

潘父此时不过五品官,能教出这么一个女儿,潘父想来也不错。清白家教好身后没有庞大家族,在这个时候,是太子妃的上好选择。

清瑜主意一定,就和陈枚说了,陈枚在这件事上是听从妻子的,既然妻子这样说那就点头。不过清瑜并没让陈枚立即下诏聘太子妃,而是要等两月之后。陈枚知道妻子还要耐心观察,自然允许。

京中本以为清瑜赏梅宴一过就能定下太子妃的人选,但是等了一日又一日,聘太子妃的诏书并没下达,宫中也没有任何风声透出来,仿佛从来没有过选择太子妃这件事。这样的平静让人以为是不是皇后对这些少女都不满意,如果这样的话,或许等到二月一到,就会下诏让官宦之家尚没定亲的年龄相当的女儿入京应选了。

不过现在要紧的还是过年,算起来,这也是陈枚登基之后没有战事的第一个年,现在幽州那边没有任何异动。纯凌早已到达幽州也传回消息,称一切都好。

京城上下宫里宫外,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之中,大年初一众命妇们入宫朝贺,清瑜见到了好几个月没入宫的襄王妃,襄王妃还是和平日差不多,但清瑜能感到她面上的那层冷漠似乎渐渐消失。

清瑜原本还怕看错,等众命妇散了之后才把自己两个妯娌留下:“我们三妯娌也许久没见了,该说说话才是。”平王妃掩口一笑:“嫂嫂只怕是想和四弟妹说话吧?说起来还有件喜事呢,我家那小子,总算要娶媳妇了。”

这是清瑜没想到的,不由哦了一声:“是哪家的姑娘,怎么之前都没听过?”平王妃笑了:“这叫哪里来的缘分?还是个熟人,就是杜家弟妹娘家的侄女。嫂嫂你还记得杜家弟妹原来常说,要樾妹妹嫁她的娘家弟弟?就是他家的女儿,今年十五了,也是那日在街上遇到说起。可惜杜家弟妹没了,不然我早该想起还有这门亲。”

杜娘子在陈枚登基不久就因病过世,她去世后和她娘家几乎就没了来往。清瑜听到提起杜娘子,不由微微一叹:“不知不觉,就剩下我们这些了。”平王妃也不由微微一叹,但还是拍一下襄王妃的肩:“这外甥侄子都一个个成亲了,四弟妹你呢?”

作者有话要说:我估计都记不得杜娘子和杜桉了

、定

襄王妃的眉微微拢一下并没回答平王妃的话,清瑜在旁看见刚要解围,襄王妃已经开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事,不知不觉间已经有了很深的隔阂,不过,”襄王妃的头微微一侧才笑了:“有些事,不迈出第一步,怎么知道后面会有什么呢?”

清瑜重新坐直身子,平王妃的唇微微张了张才道:“要依了我的性子,那个什么柳姬,就该拖出去打一顿,哪有仗着宠爱就不把主母放在眼里的妾侍?”襄王妃微笑一下才道:“没有柳姬,也会有朱姬王姬,我和襄王之间,并不是因为某一姬妾才出现这种隔阂,而是早在之前就有隔阂。”平王妃叹一声,清瑜刚要开口说话,襄王妃已经又道:“况且,柳姬的那些手段,比起这宫中人所用的手段,实在是太…”

这宫中,从来都不缺少渴望一朝飞上枝头成凤凰的,其中所用的手段也是花样百出。清瑜和平王妃都看向襄王妃,襄王妃微微顿一下才道:“况且还有名分,没有名分的宠爱,什么都不是。”襄王妃声音清冷,清瑜和平王妃都不由愣了下,过了会儿平王妃才开口:“四弟妹,我们并不愿你和四弟之间成为怨偶。”

襄王妃这才抬眼看向平王妃笑了:“二嫂,我知道,我也不会和他成为怨偶的,他毕竟是我的丈夫。”清瑜握一下襄王妃的手:“我们并不是要你…”襄王妃已打断她的话:“我知道,我所求的,也不过是和他做一对普通夫妻,而不是各自冷落相对,既做普通夫妻,那普通夫妻该面对的,该遇到的,我都要想到。”

平王妃叹了声,清瑜嗯了一声就对襄王妃道:“那个柳姬现在有孕,若…”襄王妃笑了:“嫂嫂,这种事何必担心,就算是儿子也不过是个庶出子,如果女儿那就更好。”听着襄王妃这轻描淡写的话,清瑜和平王妃对看一眼,襄王妃长久的沉默倒让大家都忘记了,她也是从小生长在这京内的女子。

襄王妃已经又笑了:“嫂嫂,我知道你不爱听这种话,可是我不是嫂嫂,襄王也不是大哥二哥,天下千万对夫妻就有许多千万种相处之道,我不过是在寻一种最合适的相处之道罢了。”清瑜看着襄王妃过了很久才道:“不管是哪种相处之道,四弟妹,我只愿你不要受委屈。”

襄王妃笑了:“这是自然,我是皇家女儿,又是皇家媳妇,怎会让自己受委屈?”接着襄王妃话锋一转:“况且,我还有两位嫂嫂护着我,比起别人来已幸运许多。”平王妃还想再说但终于没有说出来,襄王妃面上的笑容没变:“真的,两位嫂嫂,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你们无需操心,我和他,当初在一起算个错误,但我不会让结束的时候变成另一个错误。既嫁了,既遇到,又何必再让自己困在一些事情里面呢?”

清瑜深吸一口气才道:“既如此,我和你二嫂倒再无可劝你的话。四弟妹,我们是愿你和四弟之间虽不能举案齐眉,也要和和美美,夫妻恩爱才好。”襄王妃点头:“我知道,嫂嫂,我晓得之前我错在哪里,现在就该让襄王知道错在哪里了。”

清瑜没再说话,平王妃已经拍一下襄王妃的手:“哎,到了今日,才觉得四弟妹是真正真正我们的妯娌了。”此话中的深意襄王妃怎不明白,低眉一笑没有再说话。清瑜也笑了,或者数年之后,也只有这几位妯娌和那几位小姑能陪伴说话了。

想到小姑,清瑜就想起陈樾了,不知在外孤身一人过年的她,心里会有什么想法?失去丈夫儿子远在京城,甚至连琴娘都离她远去。即便陈枚往凉州赏赐的财物再多,也弥补不了多少。但清瑜又知道,这件事无法怨陈枚,唯一可做安慰的,只是凉州还算陈樾的故乡。

年很快就过完,正月十六这日,陈枚下诏,聘潘家女儿为太子妃,令当朝首辅和礼部尚书为正副使前往潘府行聘妃礼。这道诏书也免去了京中众人对太子妃人选的猜测,不过在前往潘府恭贺时候,还是有人十分好奇,潘氏性情相貌家世在进宫的十数位少女之中,都不算是突出的,为何花落他家?当然实际原因,很多人都猜不出。

清瑜正在宫中接待潘夫人,潘氏的相貌和潘夫人有七八分像,而且潘夫人看来也是个十分从容的人。清瑜仔细打量过才笑道:“难怪有其母,才有这么好的女儿。”潘夫人又行一礼:“娘娘谬赞了。”

清瑜抬起手请潘夫人在一边坐下;“说起来我们是亲家,夫人还是别太拘泥于礼仪,不然这亲家就不好做了。”潘夫人笑了:“娘娘果然是妾从没见过的宽厚慈和。”清瑜掩口一笑:“什么宽厚慈和,打量我不晓得,现在宫外都有人笑话陛下是怕婆天子。还编了无数的笑话呢,我闲了时还让她们学给我听呢。”

潘夫人此时的笑容才算从心里发出的:“帝后恩爱本是社稷之福,妾的女儿此时得配储君,惟愿妾的女儿和殿下之间,也能似娘娘和陛下一样恩爱。”清瑜点头一笑:“天下做母亲的,都是这样想的。”

宫女已走上前:“殿下到了。”说话时候陈煊就走进来,潘夫人忙起身侍立,清瑜等陈煊给自己行完礼才招呼他:“煊儿,你也该拜见你的岳母。”陈煊早知道潘夫人此时进宫,过来昭阳殿也是要来见见自己的岳母,听说女儿都肖母,如果岳母不错,自然妻子也是不错的。

听到清瑜这话,陈煊已上前一步给潘夫人行礼,潘夫人后退一步道:“妾怎敢当殿下的礼?”清瑜已让宫女紧紧扶住潘夫人:“当得当得,你生了个女儿,好容易教养大就嫁人,难道不能当得你女婿的一拜。”

潘夫人被宫女紧紧扶住,没法再推辞,只得受了陈煊一礼。陈煊起身之后就仔细往潘夫人面上看了看,岳母长的不差,那自己的妻子定也不难看。而且行事也很大方,那妻子的教养也会很好。

清瑜看着陈煊悄悄地打量着潘夫人,又想笑出来,但碍着潘夫人在此并没笑出来。等陈煊离开,清瑜又和潘夫人说了些家常,潘夫人也就告退。

等潘夫人离开,清瑜就让宫女把陈煊叫来,但宫女才应是还没转身就看见陈煊走进来。清瑜看着儿子露出笑容:“就知道你跑不远?方才去哪儿了?”陈煊径自走到清瑜旁边坐下:“方才去看了弟弟妹妹们,还被二弟开玩笑,他再这样,以后不让他娶小叶子。”

清瑜见长子这一瞬间就变成孩童样,伸手拍拍他的脸:“过了年已经十三了,现在定了亲,再过几年就娶媳妇了,以后还要承继你父亲的天下,还这么孩子气?”

陈煊伸手抓住清瑜的袖子:“母亲,儿子只有在您面前才这么孩子气,在弟弟妹妹们面前,我可是大哥。”说着陈煊挺一下胸脯,自从陈枚回京,已经在有意识地加速培养陈煊,陈煊所要学的东西远远超过弟弟们,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清瑜看着儿子抓向自己袖子的手,伸手拍一拍:“煊儿,娘会陪着你的。”陈煊嗯了一声接着就道:“父亲还春秋正盛,其实儿子还可以再多学几年。”,清瑜在这一刻很想告诉长子,他的父亲已经没几年好活的了,但告诉儿子这件事,不过就是徒增他的烦恼,只是轻轻一笑。

陈煊突然道:“娘,儿子都已经选妃了,阿义哥哥比我大两岁呢,怎么娘不为他挑一个?”阿义自从跟钟修回到江南,每年清瑜都派人送去礼物,阿义也有信来,地方官的奏折上有时也会提到阿义的近况。

虽然不管是给清瑜的信也好,还是地方官的奏折上都说阿义很好,祖孙两隐居的山上也无人敢去打扰。但清瑜的心里还是十分挂念这个在自己身边长了十年的孩子,但当日是答应过钟修,终阿义这一世,都不入仕,也不能诏他入京,再多的思念也只能埋在心里。

听到陈煊这一问,清瑜努力压下心中的思念才道:“阿义有他外祖父,他的婚事自然是钟先生做主。”陈煊叹了一声,清瑜拍拍他的脑袋:“你想你阿义哥哥了?”陈煊点头,清瑜低头看着儿子:“煊儿,即便是帝王,有些事都不能做的。当初母亲是答应过钟先生,终阿义一世,都不能让他入仕也不能诏他入京。”

陈煊已不再是凉州的那个孩子,清瑜这话里的意思他很快醒悟,接着就抬头:“但钟先生也没说过您不能去看阿义哥哥啊,等以后儿子可以微服私访,到时娘就可以去看阿义哥哥了。”

清瑜敲他脑门一下:“还微服私访,你戏文看多了?”陈煊摸下脑袋:“不是戏文看多了,娘,是每次出门所花的银子太多了。”清瑜这下是真笑了:“户部尚书又在你父亲面前哭穷了?”

陈煊点头,接着就道:“不过仔细想想,宫中的花费的确不少,再说圣人也说为人要节俭,所以儿子要厉行节俭,不能浪费。”清瑜看着儿子浅浅一笑:“好,等你媳妇过了门,你再和她说说这番道理。”

又提到自己那位未来太子妃,陈煊不由有些害羞,母子俩说会儿话,陈煊也就告辞回东宫,孩子总是会长大,到那时就要把这一切都交给他和他的妻子。

而那时的丈夫已经…,想到丈夫的伤,清瑜不敢再往下想,而是擦掉眼角的泪重新站直,不管怎样,日子都要努力过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可以说这句话了,欢快地往结尾奔去。

、兄妹

从发下诏书那刻起,潘氏的身份就发生改变,和别的待嫁女儿不一样,她身边多了两个女官和八个宫女,这十个精挑细选的人是宫中专门送来教导服侍她的。虽然特诏潘氏依旧住在府内,父母兄弟姊妹也如常相聚。

但身份的改变很快让潘氏感到父母对待自己时和平日有些许区别,兄弟姊妹的日常相聚亲热中也带上恭敬,至于平日随母亲出门做客或者家里有客上门这种事情,就此和潘氏绝了踪迹。要学的东西还很多,除了礼仪规矩要从头再学,针线厨艺这些被停止之外。宫中还赐下大批书籍,除了常见的女戒之类,竟有不少的经、史。这样的书单让潘氏隐约感觉到为何清瑜要选相貌才学都不算最出色的自己为儿媳。

看着清瑜写下的书单,陈枚笑着道:“你是想培养出个德才兼备能做宰相的皇后吗?”清瑜放下笔,看着自己丈夫十分认真地道:“一个好皇后,远胜过一个好宰相。”若论才华美貌,胜过潘氏的人很多,但在清瑜看来,这些美貌才华远胜过潘氏的女子,拘泥于自身是女子,见识多不超过那四方墙。做主母是够了,但做皇后还缺一点心胸手腕,做皇后,要有能容下天下人的心胸,要有大事杀伐决断的手腕,而不是拘泥于一家一人的得失,如此才能做皇后。

当日清瑜在席上问何王之争,为的就是如此,查验她们的心胸和胆量,这是比美貌和贤良,更能让一个皇后做好的品质。

陈枚听到清瑜这话,伸手把清瑜的手包在自己手心:“得你,我胜得一良相。”清瑜看着丈夫刚要说话,陈枚就又咳嗽起来,清瑜忙起身给他捶背又端过水让他喝了两口,陈枚喝了水才道:“今年春来的好像有些晚,都快进二月了,这天还这样寒。”

清瑜低头,不是今年春来的晚,而是丈夫的身子慢慢开始坏了。陈枚说完话又伸手握住妻子的手:“还有好几年呢,我和你还能看到儿子娶太子妃,要运气好,说不定还能见到孙子,我这条命已经是捡回来的,能多活一日就是多捡得一日?”

清瑜嗯了一声才抬头:“既知道这个,那每日的雪耳百合汤你都不喝,昨儿我还瞧见你逼内侍把这汤给喝了,就那么小的一碗,你至于吗?”陈枚的眼眨了眨,接着就无奈地道:“你也知道我不喜欢吃甜的。”

清瑜白他一眼:“不喜欢吃甜的,你也要喝,这润肺,免得你又怪今年春来晚。”陈枚咳嗽两声,但这次的咳嗽是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尴尬,看着丈夫这样,清瑜无奈地摇头,唤进宫女把拟就的书单拿走让他们预备好了送到潘府,这才对丈夫道:“做错了还不许我说?要不是我昨儿恰好看见,还不晓得这每日的雪耳百合,竟没有进你肚子。”

陈枚拉住妻子的袖子摇了摇:“头两日我还是喝的,可到后面着实喝腻了,你换个成不成?”清瑜的头也摇了:“不成,太医说了,这个润肺最好,不然我就让膳房给你每日煮那个油腻腻的猪肺汤,你自己选。”

陈枚的脸色变的愁苦,清瑜见他这脸色又笑了:“不就是一碗汤吗?我让他们少放些糖就是。”陈枚脸色这才变好看一些,清瑜迟疑一下才道:“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樾妹妹和炀儿这样长久分开也不好,你选吧,要不把炀儿送回凉州,不然就让樾妹妹回京城。”

陈枚的下巴抽紧,看向妻子:“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你知不知道…”清瑜的眉一挑:“我当然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也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是你忘了,樾妹妹是你亲妹妹,二十多年来,难道你还不明白她的脾性吗?你难道还要用防臣子的手段防她吗?”

清瑜的反问让陈枚说不出话,他索性转身要走出昭阳殿,清瑜一步踏过就站在他面前:“阿枚,你是个男人,承认自己做错了有什么难?炀儿还不到九岁,一个人孤零零住在那所国公府里。是,你的确可以吩咐保姆下人服侍好他,也可以让我经常诏他进宫,可他还是个孩子,我对他再好也比不上他的母亲。阿枚,那是你的亲妹妹你的亲外甥,难道你就这么忍心看着他们母子分离?”

陈枚的下巴再次抽紧,知道自己说服不了妻子索性绕过清瑜要走出去,清瑜已经先行一步走到殿前把门关上,接着就站在门口看着丈夫。这下陈枚再也走不出去,索性走回桌子那里坐着不说话。

他不说话,清瑜也不开口,殿内陷入一片沉默之中,过了会儿陈枚才闷闷地开口:“清瑜,你对樾妹妹太好了。”清瑜差点又笑了,但这一笑就落入丈夫的圈套,清瑜的声音还是和平日一样:“因为她是你的妹妹,我对你好,才会对她好,若她不是你的妹妹,我又怎会对她那么好?”

这话让陈枚的眼多了些亮光看向妻子:“真的?”清瑜握住他的手:“当然是真的,阿枚,我嫁了你,是你的妻子,你的弟弟妹妹也是我的弟弟妹妹,怎忍心看着他们母子分离?我知道,你此时已经是皇帝,可是天家也要有情。况且,”

清瑜的声音放低一些:“况且,若樾妹妹真要对你有什么怨气,一个炀儿,能够阻止住她吗?你是知道樾妹妹这样脾气,才敢这样对她。可是你这样对她,可想过对她公不公平?你的弟弟妹妹本来就不多,大妹妹三妹妹都在你身边,四弟更是恣意妄为,为什么要最辛苦的那个母子分离?”

陈枚沉默不语,只是坐在椅上,清瑜站起身拍拍他的肩:“我知道你是不肯承认你错了,那好,我是你的妻子,夫妻一体那我就来认错。过两日把炀儿送回凉州吧。”陈枚点头同时却用双手捂住脸,清瑜张开手臂抱住丈夫的肩膀,能够感到丈夫肩膀的耸动,他在哭泣,清瑜知道这个结果但并没有开口劝他,有时候,男人也需要哭一哭。

余炀要离开京城回凉州,陈煊并没说什么,纯煜却跑来找清瑜:“娘,表弟要回凉州?那我也跟他回去。”清瑜用手按下额头:“你跟你表弟回去做什么?现在爹娘哥哥弟弟妹妹全在京城。”

纯煜的眼珠转一下就道:“那是故乡啊,娘,先生不是常说人要思念故乡?那我思念凉州也是很平常的。”清瑜伸手点儿子的额头一下:“什么思念故乡,就是想出去玩。不许去,这么老远,等到了那里还要麻烦你五姑姑派人送你回来,这折腾的。”

纯煜的小嘴撅起:“可是这宫里当真不好玩,连骑马都不能好好地骑,哪像在凉州的时候。”儿子已经许久没有这样,清瑜又笑了:“你啊,也不小了,下面有弟弟有妹妹的,怎么不像你大哥一样稳重?再说你弟弟也没说这宫里不好。”

纯煜摇头:“那不一样,弟弟进京的时候还小,还在吃奶呢,更不会骑马,哪会记得凉州?”清瑜这下笑的更厉害:“还编排你弟弟,他那时都两岁了,早不吃奶了。就你这么调皮,真拿你没办法。”纯煜不能再像小时候一样爬到自己娘的膝上坐好,只有赖在她身边:“难道娘不想凉州?”

清瑜拍儿子的肩一下:“想啊,当然很想,可是娘嫁给了你爹,他在的地方就是娘的家。等你以后娶了媳妇,你和媳妇在一起的地方就是你们的家。”纯煜嗯了一声才小心翼翼地问:“那姑父葬在京城,为什么姑姑不回京城呢?”

这背后的原因清瑜是不会告诉儿子的,只是捏一下他的脸:“你姑姑从小在凉州长大,嫁了人也没离开凉州,那你觉得,是京城是她的家还是凉州是她的家?”纯煜不吭声了,清瑜拍他一下:“你表弟还有几日就走了,我许你出宫去和他住几日,免得以后老想着。”

纯煜发出一声欢呼就冲了出去,清瑜看着他的背影摇头一笑,只有孩子才能真正无忧无虑。

很快纯煜身边的女官就前来求见清瑜,听到女官列出的纯煜出宫要带的东西,清瑜倒愣住了:“不过是去小住几日,况且国公府里什么都有,也不过就是带个衣服包再让两个小宦官跟过去服侍就是,你还要连笔墨纸砚都带上?”

女官恭恭敬敬地道:“娘娘,二皇子身份贵重,国公府的有些东西定是不够他用的,所以臣才要带这么些东西。”清瑜这下眉皱的更厉害了:“什么那些东西不够他用,到处讲排场,难怪连太子都说,出门一趟就是花钱如水。罢了,你也别排什么仪仗了,让人送煜儿去国公府,带个衣服包和两个小宦官就好。”

女官顿时目瞪口呆:“可是娘娘,这不合规矩,再说若二皇子在国公府里出了点差错,臣怎么有脸来见娘娘?”真啰嗦,清瑜又想扶额,但还是耐着性子道:“他就是去个亲戚家,自然不用大张旗鼓,再说也有人跟随又不是孤身一人还怕出什么事?就照我说的去做。”

女官还想再劝两句,可也知道清瑜的性子,只得行礼退下。清瑜呼出一口气,难怪会说皇家人出个门就花钱如水,这到哪里都要讲礼仪讲排场的话,那也只有乖乖在宫里待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