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哥儿和浩哥儿身体健康,能够读书科举,以后考了功名,再凭着他的人脉关系,不怕自己挣不下一份前程家业来。唯有涵哥儿,以后能倚仗的就只有他挣下的这份家业。更何况,长幼之序不能乱,乱了只会给子孙留下兄弟阋墙之祸,涵哥儿继承家业名正言顺。

但此时他看着涵哥儿的眼睛,却发现他对他的话却是并不相信的。

他再次道:“涵哥儿,我虽然疼你的两个弟弟,但我一样也是疼你的。”

涵哥儿却低下头并不说话,反而将手抽了回来,然后从椅子上站起来道:“父亲,孩儿不打扰您,孩儿先回去了。”

王清无奈,却也知道他们的间隙非一日之寒,要缝上那个间隙只能慢慢来,便点了点头道:“回去小心点。”

涵哥儿走到门口,却又突然停下脚步,仿佛还有话没说出来,转过头,又问王清道:“父亲,能让白术回来继续伺候我吗?”

王 清对此却皱了皱眉头,道:“白术犯了错,我已经将他打发出去了。”他早给府中下人下过命令,不许拿书给涵哥儿看,涵哥儿若偷看亦不许替他隐瞒。白术作为涵 哥儿的贴身小厮,却不顾命令替涵哥儿掩护,他这种看似忠心的行为却只会害了主子,他不会放心将他留在涵哥儿身边。想了一会,他又道:“你若是嫌你身边的其 他人伺候的不好,我另拔几个小厮给你。”

涵哥儿心中不乐,却并没有说话,转身又出去了。

王清原以为他这 是服软的意思,却没想到之后几天,他却开始通过不吃药来闹性子。他也没有再说让白术回来的意思,只是不吃药,无论谁来劝,只躺在床上不说话。王清觉得头 疼,又不能将药给他硬灌下去。他甚至不像檀姐儿,檀姐儿虽然也会背着他偷偷的倒药,但被他发现后,却总还会乖乖的喝药。

而最终还是他先妥协了,吩咐青铜:“你去庄子上将白术接回来。”

第41章 亲事1不顺

王檀扶着丫鬟的手从马车上下来,坐在后面马车的莲雾香橼等人已经人手提一个大包袱走了上来。接着,坐在另一辆马车的王楹也缓步向她走来,她身后的福年禄年亦是人手一个大包袱。

等她走近,蒋氏亦从马车上下来了,手整了整自己的衣裳,又抿了抿自己的头发,然后一手一个牵起王檀和王楹往威北侯府的大门进去。

威北侯府派来迎她们的是小杨氏身边的坤妈妈,蒋氏等人一进垂花门,坤妈妈便笑着迎了上来,行礼道:“大姑奶奶,表小姐,您们终于来了,侯夫人和二夫人都在等着您们呢。”

蒋氏侧身半避开了坤妈妈的礼,然后笑道:“有劳妈妈了。”

坤妈妈忙道“不敢”,然后领着蒋氏等人一起去了小杨氏的院子。

小杨氏所居的院子叫“素安堂”,素安堂是个三进的院子,第一进的庭院里面种了几棵樱桃树,此时正好是樱桃成熟的季节,上面挂满了红艳艳的樱桃。第二进的庭院种了海棠藤萝等花草,满园盈香。

小杨氏住在第一进。当蒋氏等人走近院子时,隐隐的可以听见正房里面有说话声传来,中间夹杂着一个少女温婉清脆的说话声,这明显是有客人来。

蒋氏还在疑惑来的人是谁,转眼却已经到了门口,门外的丫鬟对蒋氏等人行了礼,喊了一声:“大姑奶奶,表小姐。”然后撩起了帘子。

蒋氏牵着两个女儿从帘子下面进了屋子,又绕过一扇隔断进了内室,紧接着看到穿了一身家常衣裳的小杨氏坐在屋子里的榻上。小杨氏的左边的太师椅上坐着姜氏,姜氏旁边站了雯姐儿。雯姐儿见到王檀,还悄悄的对她挤了一下眼。

小杨氏右边坐着的则是一个穿鹦哥绿潞缎褙子的贵妇。那贵妇看起来大概四十岁,梳了双刀髻,头上插了几支赤金佛手提篮簪。贵妇的旁边站了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女,穿着一身粉橙绣梅花的对襟褙子,头梳倭堕髻,绾了几支金厢倒垂莲簪。明眸皓齿,清波流盼,容貌很是出彩。

那贵妇见到蒋氏等人进来,站起来向她们走了几步,笑盈盈的道:“您便是我们表姑奶奶的大姑子吧?”说着对蒋氏行了一礼。

蒋氏对她回了礼,但因为并不认得她,一时不知怎么称呼,显得有些为难。

姜氏走过来为蒋氏引荐道:“这是我外祖家的四表嫂,她从前一直住在泉州本家,你怕是不认得。”

蒋氏连忙道:“原来是应四夫人,失敬失敬。”

应四夫人笑了笑,接着又望向王檀王楹,又道:“这两位长得跟天仙似的姑娘,想来便是贵千金吧。”

蒋氏道:“正是小女。大的是楹姐儿,小的叫檀姐儿。”说着又让王檀和王楹上前去给她行礼。

应四夫人将福身行礼的王檀和王楹扶了起来,道:“两位小姐客气了。”说着从身上拿了两个玉坠给她们做见面礼,王檀和王楹道了谢。

应四夫人又将一直跟在她身后的少女拉了上来,对蒋氏道:“这是我的长女,名叫倪姐儿。”

倪姐儿连忙上来给蒋氏行礼,吟吟笑道:“夫人好。”

蒋氏赞道:“真是个标致的姑娘。”说着也拿了一个碧玺玉手串给她做见面礼。

蒋氏领着两个女儿去给小杨氏行礼,等蒋氏等人行完礼后,应四夫人走过来挽着蒋氏的手亲热道:“妹妹与我一道坐吧。”说完便拉了蒋氏的手到一边的太师椅上坐下了。又看到旁边的女儿,又指了指王楹与她道:“你与楹姐儿年龄相近,你与她一道玩儿去。”

倪姐儿便乖巧的上来拉着王楹的手,笑道:“楹妹妹,我们站一处儿说话。”

王楹被她拉着站到了应四夫人和蒋氏的后边,倪姐儿又小声问她道:“楹妹妹平日在家中做什么?”

王楹答道:“做针线,偶尔看看书。”

倪姐儿又问道:“妹妹喜欢看什么书?”

王楹又答:“《女四书》《烈女传》,偶尔也看《论语》一类的书。”

倪姐儿道:“我也爱看《论语》,《女四书》《烈女传》一类的书我倒是不爱看,只是被我母亲逼着,却也看了一些。”

王楹点了点头,接着两人又小声的聊着其他的话。

小杨氏看到站在一起交谈融洽的王楹和倪姐儿,心里却不由叹了口气。而姜氏则是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姜氏身后的雯姐儿看到王檀,却有些坐不住了,低头凑到姜氏耳边说了些什么,姜氏点了点头,接着雯姐儿便高兴的走过来站到了王檀的旁边,然后小声与她道:“知道你今天要来,我可是早早来祖母这边等你了。”

王檀捏了捏雯姐儿的手,也小声道:“知道你想着我。”

雯姐儿弯着嘴角笑起来,又道:“诶,你晚上与我住一个院子吧?”

王檀道:“这得看外祖母怎么安排。”

雯姐儿道:“那等一下我跟祖母说去。”

王檀道:“这些事等一下再说吧。”说着便不再说话。雯姐儿看到旁边大人们在谈话,便也站直了身子去听大人们说话。

女 人们的话题总是很多的,从衣裳首饰可以聊到丈夫儿女,而且话题过度极其自然。屋里主要在聊的是蒋氏和应四夫人,蒋氏脸上表情愉悦,偶尔说到什么好笑的话题 时,还会笑出声来,而应四夫人则要矜持一些,遇到想笑时还会用帕子捂捂嘴角,但脸上也是极愉快的表情的。很明显,她们二人相谈甚欢。

两人的话题已经从儿女又过度到了京城最近的八卦,说的是继远侯世子娶亲的一件事。继远侯府在京城算得上是一等的门第,现在的继远侯是户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长。

其实继远侯世子娶亲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如果加上“豪门”、“继母”、“继子”、“爵位”等一系列元素,那就很有发展成一部类似于现代以“车祸”“绝症”“失忆”“父母恩仇”等为元素的八点档狗血偶像剧的潜力了。

应四夫人道:“…那继远侯世子原不过是庶子,不过是因为被记在嫡母名下,才被请封了世子。但嫡母过世,继母进门,继远侯爱重后妻,世子位摇摇欲坠,这不知道是该说他幸运呢还是不幸呢。”

蒋氏道:“那先头的侯夫人就不该抱养妾室的孩子,要是我,我是宁愿一辈子没儿子也不要帮别人养儿子的。不过那孩子也可怜,说是身份高贵,他是妾室所出,说是身份卑贱,他又被请封了世子,身份不尴不尬的。对了,那孩子的生母好似就是前侯夫人的族妹吧。”

应四夫人道:“可不是,说起来她们的娘家桑氏一族还是先帝太子的外家…”然后继续巴拉巴拉巴拉的…

王檀听八卦听得正欢,正蒋氏和应四夫人的谈话却被外面丫鬟传来的一句话打断:“二少爷来了!”紧接着穿着一身佛头青菖蒲纹直裰的蒋霈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蒋霈进来后往屋中望了一圈,最后在王楹和倪姐儿所在的方向上顿了一下。王楹对上他的眼,略有些不好意思的底下了头,而倪姐儿亦以为他的在看自己,也是不好意思的红了脸。

蒋霈只稍稍顿了一会,接着便上前去给小杨氏,姜氏,蒋氏和应四夫人等人请安。

姜氏看着儿子,笑着道:“还有你几个表妹在,也去问候一声。”

蒋霈便上前走了几步,先是看着王楹笑着喊了一声“楹姐儿”,然后才又对倪姐儿道:“倪表妹。”

王楹福身行了一礼,算作应答。而倪姐儿看着蒋霈的脸,眼神有些熠熠生光的,福完礼后喊了一声“霈表哥”。

蒋氏来回的看着蒋霈和王楹,越看越觉得两人登对。而此时应四夫人亦是在打量着蒋霈,打量了几眼之后不由的点了点头。

两 人都还沉浸在“丈母娘看女婿”的状态中,但突然却被姜氏的声音所打断:“霈哥儿有许多年没见过你倪表妹了吧,难得你还能一眼认出她。”说着她又望向应四夫 人的方向,笑着继续道:“我倒是想起他们小时候常一处玩的情景,那时几个表哥表嫂看他们,个个都说是金童玉女一般。”

姜氏的话音未落,蒋氏的脸色一凝,突然就冷了下来。她就是再傻也听出自己这个嫂子的话是什么意思了。金童玉女,她和王清小时候就常被人说成是金童玉女。金童玉女这个词可不是随便乱用的。

王楹抬头看了蒋霈一眼,跟着低下头,脸上亦是有微微的黯淡。而小杨氏对姜氏的话亦是皱起了眉头。

应四夫人自然发觉了周围气氛的变化,她本就是玲珑的心思,转眼间就能想明白其中的关系。想来怕是蒋家的这位大姑奶奶想将女儿嫁回娘家,她这位表姑奶奶不乐意,但偏偏碍于婆母的关系,又不好直接拒绝,便拿了她们做筏子。

怪不得表姑奶奶会邀她们今日过来,应四夫人有种自己被人坑的感觉。

应 四夫人对姜氏不由有些生气。她只有一个女儿,姜氏说想要结女儿亲家,她本来是极看好霈哥儿的,家世好,没有纨绔公子的一些坏毛病,又能念书。他与倪姐儿又 是小时候见过的,倪姐儿对他有好感,且姜氏是自家亲戚,女儿嫁进来不会吃婆婆的苦头。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一门好亲事。但姜氏今日的做法却有些过了,显 得太不尊重她们,让她怎么都觉得心里有郁气。

想到这里,应四夫人对姜氏不由有些淡淡的,并没有顺着她的话继续说。

蒋霈听到母亲的话,先是看了王楹一眼,见她低着头并不看他,怕她误会,便连忙转过头来对姜氏道:“这不过是表叔表婶们的玩笑话,哪里能够当真。”语气里略带了些责怪。

等到下午告辞回府,姜氏送应四夫人出门。应四夫人的表情并不愉悦,整个路上都没有与姜氏说话,直到垂花门外正准备上马车时,应四夫人才想到什么似得,转过头来对姜氏道:“表姑奶奶,倪姐儿和霈哥儿这门亲事,我想我还要再考虑一下。”

姜氏拉住应四夫人的手,道:“今日之事是我做得不恰当,我向表嫂道歉。但我是真心喜欢倪姐儿这个孩子的,亦是真心想让她来做我的儿媳妇的。表嫂怪我,我受着,但万不能为此耽误了孩子们的亲事。”

应四夫人被她最后一句话所触,转头看了眼站在下一辆马车旁边,此时正望着她们的倪姐儿,心里不由叹了口气。接着也不再多说话,直接上了马车。

第42章 委屈

素安堂里,蒋氏坐在榻上,拿着一把仕女游湖图的宫扇一下一下的摇着,表情有些郁郁的。

坐在榻的另一边的小杨氏看了她一眼,问道:“还在生气?”

蒋氏低着头,有些委屈的道:“我们楹姐儿有什么不好,长得漂亮人又聪明。”

小杨氏叹了口气,然后才道:“儿女亲事,本就是你情我愿的事,你看楹姐儿千好万好,不等于别人看她也如草中看花,这世上又哪有能得全部人喜欢的人。”

蒋 氏仍有些不服气,接着又有些怨道:“那不喜欢我们楹姐儿直说就是,难道我还会求着她不成,还非得绕着弯当着外人的面来拒绝。还有娘也是,嫂子就算了,你可 是我亲娘,楹姐儿的亲外祖母,也跟着嫂子这样来下我和楹姐儿的脸,你没看到楹姐儿刚刚的脸色有多不好。你疼不疼楹姐儿的?”

小杨氏道:“这次是我和你嫂子做的不对。”她开始并不知道今日应四夫人和倪姐儿会来,但儿媳妇直接就将她们母女带来见她,大家都是都是亲戚,她总不能不见。这次是儿媳妇做的不地道了,但她却不能将事情全都推到姜氏身上去,免得女儿恨上儿媳造成她们姑嫂隔阂。

她和侯爷的年纪在那里,还不知道有几个年头可活,等他们一走,说到底女儿还是得靠兄嫂给她撑腰。姑嫂有了隔阂,最后吃亏的还不是女儿。

小杨氏已经道了歉,蒋氏便也没了话,但心中仍还是有些怨气的。整个人气闷的坐在榻上,手指一下一下的抠着扇柄。

蒋氏又道:“楹姐儿虽不能嫁给霈哥儿,但你放心,我以后自会给她找个好人家。”转头看女儿时,见她仍还是无动于衷的抠着扇柄,又解释道:“不让楹姐儿嫁进家里来,不是因为我不疼楹姐儿。只是你嫂子不同意,以后进了门若婆媳不和,害的还是楹姐儿。”

蒋氏道:“娘放心吧,嫂子不乐意就不乐意,难道我还会拿着热脸去贴她的冷屁股,我们楹姐儿又不是嫁不出去。”

小杨氏点了点头,又道:“也别为此怨上你嫂子,你自己选儿媳妇还要挑挑拣拣呢,难道还不许她挑儿媳妇了。”

“知道了,娘。”虽然不能怨,但要像以前那样与她亲近却是不可能了。

小杨氏又劝了她一会,最后道:“好了,天快暗了,你先回去吧,免得回去晚了又让你婆婆说你。楹姐儿和檀姐儿留在我这里住几天,等她们回去时我自会送她们回去。”

蒋氏便从榻上站起来道:“那娘,我先回去了。”

小杨氏点了点头。

屋外的灯笼在轻风中一晃一晃的,里头的烛火忽明忽暗的跳跃着。

姜氏坐在自己屋里的一张榻上,榻中间的黑漆小几上点了一支拇指粗的蜡烛,她就在灯下持着针线,手上极快的在锦缎上穿针走线。

过了一会,她的丫鬟从屋子外面走了进来,对她行了礼后,道:“夫人,老爷去了吕姨娘的屋里。”

姜氏轻轻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但并不说话,手上的动作不停。

丫 鬟以为她这是伤心狠了,毕竟二老爷不是贪色之人,这些年对姨娘更是越发没了心思,几乎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歇在了正院。这一下子二老爷又去了姨娘的院子,夫人 定是会伤心的。丫鬟心里自以为猜中姜氏的心思,便劝道:“夫人,姨娘不过是给老爷解闷的玩意儿,老爷还是看重你的。”

姜氏拿了剪子剪断手上的线,放下针线筐,然后才与丫鬟道:“我知道了,你去吩咐厨房,让她们做一桌酒菜往吕姨娘的院子送过去。”

丫鬟以为听错了姜氏的话,哪有送好酒好菜给姨娘好让她讨好老爷的,便犹豫道:“夫人…”

姜氏却再次命道:“去吧。”

丫鬟这才有些不甘愿的退下去了。

丫鬟走后,姜氏将手扶在小几上,深深的叹了口气。心里却想,他哪里又是重新看上了姨娘,他这是为她今天做的事情不满,故意给她警告呢。

这些年来,他们夫妻相处融洽,在外给她正室的尊重,在内也没荣宠小妾来伤她的心,她不想失了丈夫的心,但让她妥协让楹姐儿嫁给霈哥儿,她却也是不愿意的。

女人这辈子,靠的不仅仅是丈夫,还有儿女。她做不到为了拢住丈夫就对儿女的婚事妥协。

算了,不管怎么样,她的家世摆在那里,且依着他的教养也做不出宠妾灭妻的事情来。他就算为了警告她让小妾生出儿女来又如何,她的儿子都这么大了,难道还怕了几个庶出的儿子不成。

另一边,王楹躺在床上睁着眼睛一动不动看着黑漆漆的帐顶,不一会儿之后,她就觉得眼睛胀得疼,接着便有一层水雾蒙上了眼睛。

她轻轻的抽了一下鼻子,接着伸手去抹掉眼角的泪,又转了个身躺着。

值夜的福年听到动静,移了蜡烛走过来,撩开帐子瞧了瞧,见王楹眼睛未闭,便道:“小姐,您还没睡?”接着又见烛光下,王楹头下的枕头有一片水痕,连忙又惊呼道:“小姐,您哭了?”说着连忙将手上的蜡烛放到旁边的长案上,又将床上的帐子勾起来。

王楹从床上坐起来,对福年道:“你小声些,这里是外祖母的院子,若引了人来,让外祖母知道了为我担忧,反而不美。”且府中许多下人是知道母亲想把她嫁回娘家的,今日二舅母刚表示出想与另一家结亲,晚上她就在床上掉金豆子,那些人知道了,还不知道编排出什么事情来。

福年不说话,站在床边有些心疼的看着王楹。王楹见了,便又解释道:“我不过是因为眼睛盯着一件东西盯得久了,这才流了眼泪,并不是哭了。”

福年明显是不信的,看了王楹一会,问道:“小姐,你是不是喜欢二表少爷?”

王楹连忙厉声制止她道:“你在胡说什么,你这话要是传出去,你家小姐还要不要名声了。”说着又怕她语气太过凌厉吓到了福年,便又放缓了语气道:“这种话不要再说了。”

福年连忙道:“对不起,小姐,是奴婢失言了。”。

王楹又道:“好了,你去绞条手帕来,让我净一下脸。”

福年依言去兑了热水绞了手帕,帮着王楹净过脸,之后又帮她将床上的枕头换下来。等做完这些后,王楹对她道:“你去睡吧,不用服侍我了。”

福年道是,接着帮王楹放下帐子,又移了蜡烛出去了。

王楹重新躺回床上,想着刚才福年的话。

喜欢二表哥吗?

或许是喜欢的,毕竟二表哥对她很好,且母亲说想要将她嫁给二表哥时,她并不觉得讨厌,甚至是有小小的高兴的。可是她流眼泪却不是因为二表哥。

她在想,倘若不是嫌弃她的出生,倘若她是正正经经的嫡女,二舅母还会不会这样反对她与二表哥的亲事?

她很明白,不会的,王家虽然比不上威北侯府,但父亲是状元出身,得太子看重,以后前程大好。二表哥要走的是科举之路,以后要仰仗父亲的地方有许多,两家又是亲戚,知根知底,以二舅母的性子,她不会不赞成这门亲事的。

但二舅母今日的行为就像一根刺,挑破了她一直想隐藏的身上最不堪的地方,刺得太痛了,让她想装糊涂都装不了。你看,无论她再如何努力学着做一名端庄娴雅的贵女,都改不了她的出生其实是见不得人的,改变不了别人看她的眼神里的轻视。

她 想起了小时候,那时候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庶女。她养在蒋氏身边,蒋氏对她极好,她也极喜欢蒋氏,甚至比喜爱自己的姨娘还要喜欢,仿佛她们两人天生就是亲近 的。有时候她甚至会觉得愧疚,蒋氏虽然是嫡母,但刘姨娘才是她的生母,她怎么会比喜爱姨娘更喜欢她呢。直到有一天,她去正房找蒋氏,偷偷听到蒋氏对父亲说 的话:“…我对不起楹姐儿,她本该是娇贵的嫡女的,现在却顶着庶出的身份。我生了她,却没有好好照顾她,我对不起她…”

她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只觉得晴天霹雳。怪不得她会想要亲近蒋氏,怪不得蒋氏会对她那么好,怪不得丫鬟会说她们看起来就像是亲母女…这么多的怪不得,引出来的也只是这一个真相而已。

她告诉自己,不能责怪,不能怨恨,他们将她带到这个世上来,这已经是对她无上的恩德。若没有他们,这个世上甚至不会出现她,她应该对他们感恩和孝顺。且她这样喜欢她,做她亲生的孩子,总比做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强。

但 心放得再宽,她有时候也会觉得委屈,特别是为了隐瞒秘密,为了她们的名声着想,她只能像那些庶女和继女一样称呼她为“母亲”的时候。明明她就是她的亲生母 亲,为什么她不能像别人称呼自己的亲母那样称呼她一声“娘”,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告诉别人她们就是亲生的母女,甚至为了隐瞒这个关系,反而要做出各种遮 掩。

第43章 小杨氏劝子

蒋二老爷穿好了衣服从内室里出来,外面吕姨娘正在摆早饭,见他出来,连忙温声道:“老爷,夫人让人将您的早饭送来了,您可要在这里用早饭?”

蒋二老爷道:“不用了,你自己用吧。”

吕姨娘又道:“那我让人将您的早饭装好,让小厮帮您提上。”

“不用了,那些早饭就当赏了你,你若吃不完就赏给下人们。”

吕姨娘道是,然后送蒋二老爷出了门口。等蒋二老爷走远后,吕姨娘转身又回了屋子。她的一个丫鬟连忙上来对她恭喜道:“恭喜姨娘,重新得老爷喜爱。”

吕姨娘轻笑一声,什么重新得老爷喜爱,她从前芳华俱在的时候都不见老爷对她有多喜欢,现在人老珠黄了难道还会做白日梦了不成。更何况昨天晚上他们不过就躺一张床上一起睡罢了,老爷连她的手都没有碰一下。

吕姨娘没理那丫鬟,直接走回桌子前看了看,上面各种早点满满摆了一桌子,有粥,有包子,有饺子,有糕点,有鸡蛋等。粥、包子、饺子、糕点等又细分了好几种。

这上面都是二老爷的份例,做得自然要比她们这些姨娘的要丰盛精致。吕姨娘让人拿了一个食盒出来,将上面的一锅燕窝粥,一碟水晶虾饺和一碟玉子豆糕装进食盒,递给身边的丫鬟道:“你将这个送去给二小姐,就说是老爷赏她的。”蒋二小姐蒋雪是她所出。

丫鬟屈膝道是,接着提着食盒出去了。

吕姨娘又从桌子上给自己挑了一锅山药粥,一碟玫瑰糕,一碟豆沙包子,其他的都让身边的丫鬟分吃了。

蒋二老爷从吕姨娘的院子里出来,接着直接去了小杨氏的院子。蒋二老爷走进素安堂时,小杨氏正与王檀和王楹两人一起用早膳。

小杨氏见儿子进来,放下手中的筷子奇道:“咦,你今天怎么这么早来娘这里,你吃早膳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