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仍想辩解道:“姑妈,您相信我们,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啊。”

王老夫人却一点不像听到她再说话,怒声斥道:“你给我闭嘴。”说着又转头问裴氏和蒋氏道:“老大和老三呢,怎么还没回来。”这件事该怎么处置,她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老二不顶用,她得听听老大和老三该怎么办才好。

裴氏开口道:“老爷今日去铺子查账去了,三弟去了衙里。我已经让人去请他们回来了。”

裴氏的话音刚落,王老夫人刚点了个头,接着便听到外面的丫鬟禀报道:“大老爷和三老爷回来了。”

丫鬟的话音刚落,然后便看到大老爷和王清从外面走了进来,先是去给王老夫人行了礼,然后便站到了旁边。

王老夫人道:“你们回来得正好,你们说说如今事情该怎么处置。”

大老爷看着跪在地上的原氏和王椒,皱着眉头直摇头。王清却显得有些面无表情,不带情绪的道:“什么都不用做,好好给椒姐儿准备嫁妆,然后等着彭安侯府来提亲。”

彭安侯夫人对庶子没什么在意的,今日发生的事,彭安侯夫人为了挽回自己府上的名声,必回先主动提亲。到时候两家再找个借口将今日的事情遮掩过去,名声能挽回几分便是几分。

原氏听了,却不由震惊的抬起头来。

玉臶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彭安侯府的庶出,既不占长又不占嫡,身上也无功名,还是个死了老婆的鳏夫。怎么能将椒姐儿嫁过去给他一个庶子做继室。

原氏对王老夫人求道:“姑妈,我们椒姐儿好好的一个嫡出姑娘,怎么能嫁给玉五一个庶出少爷做继室…姑妈,椒姐儿可是您的亲孙女,您不能对她这么狠心。”

王椒也不由磕着头,一个劲的求道:“祖母,祖母,我不要嫁给玉五少爷,您不能将我嫁给她。”

王清看着她们,又开口道:“既然你们不愿意嫁到玉家,那这样吧,椒姐儿如今的名声在京里怕是不好找亲事,我让人去京外远一点的地方给她找户读书人家。”

这 是想将椒姐儿“远逐流放”?原氏不由“倏”的抬起头来看着王清,想到三房无论是王桢王楹还是王檀,个个定的都是好人家,如今却想将她的椒姐儿随便嫁了,原 氏不由有些愤恨的道:“三弟,你这是好偏的心。同是王家的姑娘,楹姐儿一个姨娘生的都能嫁给威北侯府的嫡出少爷,我的椒姐儿可是嫡出,凭什么只能嫁给庶子 或是穷读书人家。她虽不是你的女儿,可也是你嫡亲的侄女,你就这么看不得她好…”

二老爷站起来开口怒斥道:“你这是胡说什么话,还不快给三弟道歉。”

原氏说完之后,也不由有些后悔,无论如何如今她们母女二人都还要求着他,怎么能一不小心便将心里话都说了出来。

王清不由讥笑了一下,原氏永远都是搞不清楚自己的状况,什么都喜欢跟大房和三房比,什么都喜欢跟大房和三房争。哪怕楹姐儿真是庶出,他王清的庶女,也比她原氏生的嫡出要娇贵。

王清已经懒得跟她计较了,转头对王老夫人道:“母亲,您觉得这样如何。”

王老夫人叹了口气,然后道:“如今也只能这样了,便等着彭安侯府来提亲吧。”

原氏和王椒还想再求,望着王老夫人道:“姑妈,您不能这样对我们,让椒姐儿嫁给玉五,您这是将椒姐儿往火坑里推…”

王老夫人怒道:“若不想嫁,那你们母女两个就去庙里面呆着,省得丢我王家的脸面。”

原氏和王椒立刻噤言。

王清不由摇了摇头,然后对二老爷道:“二哥,你房中的事情本不该我多言,只是看到二嫂和椒姐儿如今的样子,我不得不多说几句。都说床前教子枕边教妻,二嫂和椒姐儿,你也该好好教一教了。”

二老爷被说得不由脸红,开口道:“都是我的错,让原氏和椒姐儿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三弟放心,我回去定会还好教育原氏和椒姐儿。”说着不由又拿眼瞪了原氏和椒姐儿一眼。

王清又道:“家族名声比金贵,我看以后还是少让二嫂去外面行走的好。”

二老爷又保证道:“三弟放心,我必回让人好好看着原氏。她若再敢出府,我打断她的腿。”

王清不由再次摇了摇头,但却不再说话。

第129章

湘姨娘抱着二老爷的胳膊,一边往门外走一边叹气道:“…若是夫人知道妾身对老爷说这些话,只怕又要怪罪妾身了。”

二老爷拍了拍湘姨娘的手,道:“放心,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老爷我会护着你的。”

湘 姨娘拿着帕子按了按眼睛,做出感动状,道:“老爷明白妾身就好,平日夫人虽对妾身多有嫌隙,但妾身却万不敢为了私欲而将撺掇老爷将夫人送回金陵的。只是这 次关系到老爷和我们三房的前程,妾身便是冒着被老爷误会的风险,也不得不多说几句。夫人这次做下这样的事,连累了整个王家的名声,大老爷和三老爷怎么可能 没有不满。大老爷和三老爷虽然嘴上不说要处置夫人,不过是因为顾忌到老夫人罢了。我们二房以后要依傍大房和三房的地方多,若老爷也不做表示,只怕会冷了老 爷和大老爷三老爷之间的兄弟之情。”

二老爷道:“还是你想得周全,若不是你提醒,我还想不到这一层。”说着又对骂原氏道:“这个没廉耻的原氏,尽是给我招祸。”接着又对湘姨娘道:“放心,我这就找母亲说去,等椒姐儿的亲事一完,就将她送回老家的家庙里呆着,省得她再出来丢我的脸。”

湘姨娘又道:“其实老家有吃有喝的又有丫鬟伺候着,整个宅子又只要夫人一个主子,倒是也不委屈夫人的。”

二老爷握起湘姨娘的手,夸赞道:“还是你明白事理,她一个做主母的,还不如你一个妾室明白事理。”

湘姨娘道:“妾身只求能替老爷分忧罢了。”说着又笑道:“对了,老爷,你有几日没见涛哥儿了吧,我让丫鬟领来见见你。”说着又转头问身边的丫鬟道:“八少爷去哪儿了,快去将他领来见见老爷。”

丫鬟回答道:“八少爷听说八小姐院子里的葡萄熟了,一大早便闹着奶娘带他去八小姐院里摘葡萄,至今还没回来呢。奴婢这就去将八少爷带回来。”

二老爷却摆摆手阻止丫鬟道:“不用了,他既然跟檀姐儿院子里,便让他多与檀姐儿亲近亲近。”说着又对湘姨娘道:“我前几日得了一块不错的玉,正好可以给涛哥儿戴,等一下我让人给你送过来,你替涛哥儿好好收着。”

湘姨娘高兴道:“那我就替涛哥儿好好谢过老爷了。老爷这样疼爱涛哥儿,涛哥儿知道了必会感动,等他长大了定会好好孝顺老爷。”

这话让二老爷听得很是舒服,面上不由带上几分悦色。接着又对湘姨娘道:“好了,不用送了,你回吧,我这就去母亲院里。”说完背着手便出了湘姨娘的院子。

湘姨娘对着他屈屈膝道:“老爷慢走。”

等送走了二老爷,湘姨娘重新进了屋子坐到榻上,接着将自己的丫鬟紫儿叫过来,吩咐道:“你去告诉大少奶奶,一切如她所愿。”

紫儿道是,接着出去了。

湘姨娘坐在椅子上,不由轻哼了一声。做女人做到像原氏这样,连亲儿媳妇都见不得她好,真不知道是有多失败了。

这些年曾氏未有所出,原氏便一个姨娘一个姨娘的往大少爷屋里塞,曾氏理亏嘴上不敢言,心里只怕早就恨死原氏这个婆婆了吧。

不过说起来,大少爷一屋子的通房姨娘,也不见得她们能生出个当来。曾氏进门几年未有所出,状况尴尬,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应不至于会让妾室一个子都生不出来。看这情形,有问题的只怕未必是曾氏。

想到这里,湘姨娘不由有些幸灾乐祸起来。

再想到原氏在彭安侯府做下的事,又不由有些恼怒。

原 氏和王椒的作为,必回连累王家姑娘的名声。排行前头的姑娘,出嫁的出嫁,已定亲的定亲,对她们虽有影响却都不会太大。只有她的栩姐儿,如今十岁,再过两三 年也该是定亲的年纪了。栩姐儿是庶出,亲事本就比嫡出要艰难,如今再受王椒名声的连累,这亲事只怕会受影响更大。

没见过这么蠢的一对母女,偏偏还喜欢自作聪明。

这一边湘姨娘在心里大骂原氏和王椒,而另一边在寿安堂里,王老夫人从茶碗中抬起头来,看着二老爷道:“你说什么,你想将你媳妇送回老家去?”

二老爷道:“娘,我知道您不舍得原氏。只是原氏犯下这样的大错,不让她受点惩罚,怎么都说不过去。再说,若让她再留在京城,以后还不知道要做出多少丢人现眼的事情来。等王家的名声都被她败坏完了,再来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王老夫人声音冷淡的道:“这话是谁跟你说的,湘姨娘?”

二老爷道:“自然是我自己想的。再说,我们这样一味的维护着原氏,只怕大哥和三弟哪里也要不高兴。”

王老夫人想到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他们对原氏不满,她哪里是看不出来。只是她维护原氏都成习惯了,原本打算像以前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翻过去就算了。只是现在想想,若她再护着原氏,只怕这两个儿子也要跟她冷了心了。

罢了罢了,原氏再如何,总比不上儿子重要。

王老夫人叹了口气,最终道:“罢了,由着你吧。”说着顿了顿,又道:“等椒姐儿出阁了之后再送她回去吧。”

二老爷道:“都听娘的。”但接着又道:“不过原氏这些日子实在不好再出来应酬了,不如就让她呆在自己的院子闭门思过吧,椒姐儿的亲事都托给大嫂和三弟妹来办。”

王老夫人犹豫了一会,最终点了点头。

而此时彭安侯府。

玉臻坐在书案前,正手拿着毛笔一笔一划的练字。

笔贴从外面走了进来,对着玉臻行过了礼。

玉臻放下毛笔,端起书桌前的茶碗喝了一口茶,然后才问道:“我娘去王家提亲了?”

笔贴回道:“是,刚刚出门。”

玉臻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我爹没说什么?”

他可是知道,昨天明姨娘可是跟他父亲闹了一整晚,吵着不愿意让玉臶娶王椒呢。

明姨娘心大,从前仗着有他父亲的宠爱,又有一个出息的长子,几乎事事都想压彭安侯夫人一头。从前他还小时,彭安侯夫人被这个贵妾,几乎压得喘不过气来。直到近两年,随着他长成,又渐渐有些出息,这才收敛些。

明姨娘一直是想给两个儿子找个强有力的外家,好给两个儿子提供助力。玉臹因为自己有些出息,结的的亲还好些。玉臶则是要身份没身份,要能力没能力,上一门亲事结得并不算太好。但自从宋氏死了之后,明姨娘却又重新打起了结个高门媳妇的主意。

真正算起来,玉臶一个庶子娶继室,能攀上尚书的嫡亲侄女,已经算是高攀。但明姨娘嫌王椒的父兄皆是白身,加上不喜欢王椒的性子,并不想玉臶娶这个媳妇。

不过让玉臶娶王椒,母亲怕会是很愿意的。

彭 安侯宠爱明姨娘和她生的两个儿子,彭安侯夫人时时担心彭安侯为了偏宠庶子,真会给玉臶找个高门的媳妇回来。而如今让玉臶娶王椒正好,王椒虽是王清的侄女, 但原氏和蒋氏一向不和,王清愿不愿意给这个侄女撑腰还未可知。更何况王椒和玉臶的名声一起坏了,将王椒娶进来恶心一下明姨娘也好。

玉臻低头沉默了一会,接着又问道:“孙麼麼呢?”

笔贴道:“如今还关在柴房里。”

玉臻点点头,然后又道:“看在她从小伺候我一场的份上,缴了她的银钱,将她打发到庄子上去吧。”

笔贴道是,接着出去了。

孙麼麼是他身边被原氏买通的人,除了孙麼麼,原氏还买通了他院子里的另外一个丫鬟。

只是那个丫鬟并不想孙麼麼这样鼠目寸光,当面答应了原氏,转头便将原氏要她做的事告到了他这里。在那日的事情未发生之时,他便已经知道原氏和王椒想打他什么主意。

他并不看得上原氏和王椒母女,再加上他后来知道当日母亲拒绝他与檀姐儿的亲事,便是在和原氏见过一面之后。他并不知道原氏更他母亲说了什么,但母亲会如此坚决的拒绝檀姐儿,原氏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所以当他知道原氏和王椒的算计,当她们让人想将他引道阁楼去时,他干脆将计就计,让人将玉臶引了过去。最后的结果,便是如后来发展的那样,原氏和王椒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他不觉得他是坏人,但也绝对不是好人。对王椒,他并不觉得有什么对不起的地方,便是后面她坏了名声,也是她自作自受。

她们既然敢算计他,就该承担算计不成的后果。

第130章 及笄

彭安侯夫人上门亲自替庶子求亲,两家再对外找了个“两家早有结亲的意思”为借口,马马虎虎就将王椒和玉五那日在彭安侯府发生的事遮掩过去了。

王椒与玉五的亲事定得很快,不过几日便换了庚帖过了小定。

到了九月,闵三小姐进门,做了王檀的五嫂。

十月,王槿出阁。紧接着,为了平息王玉两家的流言,王家急急忙忙也将王椒送出了门子。

王椒出了门之后,原氏在二老爷的提议下被送回了金陵老家。与原氏一起被送回去的还有月姨娘。

月姨娘在三房基本上就是个小透明,除了提供衣食住行,蒋氏基本上不大管她。月姨娘好似也知道蒋氏并不喜欢她到正院去碍她的眼,所以一直以来也很少出自己的院子。以前王桢还未出阁的时候,她倒是还会常常去王桢的院子探探王桢,或者陪王桢做做针线,给她做做吃食等。

但此次月姨娘却不知道在哪里惹到了王清,令王清亲自发话要将其也一起送回金陵老家。

只是在原氏和月姨娘出发后的半个月,送原氏和月姨娘回金陵的管事则送了信回来,月姨娘在半路上突然得了重疾,药石无医而亡,管事信中问王清,月姨娘的尸骨该如何处置。

王清提笔回信,月姨娘不过是妾室,加之无生育之功,令管事在当地买口棺材找块地将她的尸骨敛了,无需带回金陵安葬。

王椒出阁,原氏被送回老家,蒋氏顿时觉得府中亲近了不少,连心情都好了几分。

#

日子就这样慢悠悠的流淌过去,转眼便到了第二年的二月。

王檀在自己的院子里试着明天及笄礼上要穿的衣服,旁边站着蒋氏和王楹。

衣服的上身是一件朱红色绣浅粉色海棠花的褙子,下身是一件宝蓝色的综群,裙摆上同样绣着一圈浅粉色的海棠花。王檀穿着衣服在房间里转了一圈,问蒋氏和王楹道:“如何,这一身可行?”

蒋氏细细的打量了一番,然后点了点头,道:“嗯,不错,明天就穿这一身。”

王楹走过来,一边帮王檀整了整衣裳,一边道:“檀姐儿肤色白,还是穿红色的衣裳最好看。”

母女几人正说着话,闵氏带着两个丫鬟撩了帘子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穿着一身新衣的王檀,不由笑道:“檀姐儿穿这一身衣裳可真漂亮,跟画里走出来似的。”说着上前来给蒋氏和王楹行礼。

蒋氏看到儿媳妇进来,笑着道:“你来得正好,也帮着看看檀姐儿还缺不缺点什么。”

闵氏进门虽不足半年,但闵氏性子乖巧伶俐,很得蒋氏的眼缘,婆媳两个相处得还算融洽。而王檀喜闵氏的性子可亲,姑嫂两个亦是和睦。

闵氏笑着道:“还缺一根及笄用的簪子,不过这簪子如今已经有人送了来了。”说着便转过头,从身后的丫鬟手上接过一个酸枝木的黑漆匣子,递给王檀道:“这是周二少爷刚刚遣人送来的。”

王檀不由有些好奇的将匣子接过来打开,里面放着的是一根镶宝石的桃花玉簪。簪头是四朵错落有致的桃花,花瓣由淡粉色的琉璃做成,每朵桃花里面镶嵌着一颗莲子米大小的粉色宝石,而簪身则是温润的羊脂玉所制。

簪子静静的躺在红色的绸布上面,显得流光溢彩,光彩夺目,令人移不开眼睛,便是蒋氏见了都有些惊叹。

闵氏又继续道:“周二少爷让人带了话,说娘这里定也已经替檀姐儿准备好了及笄用的簪子,只是这簪子却是他的心意,若是娘同意,他想让檀姐儿及笄的时候,插上他送的这支簪子。”

蒋氏听了并不说话,只是小心翼翼的将簪子拿起来瞧了瞧,王楹也跟着用手摸了摸,啧啧称奇道:“这像是翠玉坊黄师傅的手艺,也只有他能做得出这样的精致的首饰出来。只是黄师傅这几年以眼睛有疾为由,已经不大出来做活儿了,倒不知道周世瑛是怎么请动他出山的。”

闵氏半看着王檀,半打趣的笑着道:“看来我们的未来八姑爷为了讨好檀姐儿,可是费了不少的心思。”

王檀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心里却是感动的。

蒋氏将簪子放回匣子里,对周世瑛为女儿费的心思,也是满意的。而心里对他的偏见和不满意的地方也少了几分。

蒋氏对王檀道:“我原本也替你准备好了及笄用的簪子,只是我准备的反不如这支出彩,明天便用这支簪子吧。”

王檀的及笄礼举行得很是盛大,京中几大公侯伯府和有些交情的人家都被请了来观礼。而王檀未来的夫家继远侯府自然也来了人,来的是继远侯夫人白氏和继远侯的两位千金。

正宾请的是永宁侯夫人陈氏,赞者则由王楹担任。

及笄礼成之后,宾客被请去花厅中用午膳,而王檀则回了自己的院子换衣裳。刚换完衣服从内室出来,却看到泓哥儿正拿着一个匣子从外面进来。

王檀看到泓哥儿,不由有些奇怪道:“五哥,你怎么来了?”

泓哥儿笑了笑道:“替人送样东西给你。”说着便与王檀一起坐到了榻上,然后将手上的一个楠木匣子递到王檀面前,道:“这是玉臻让我送给你的。”

王檀看着匣子,顿了一会,才将匣子接了过来,然后将匣子打开。匣子里面放着的是一串珊瑚手串,再普通不过的东西。

王檀不由松了口气,倘若玉臻送的是簪子之类的东西,她可能还要为难一番。及笄礼送簪子自然是最为适宜的,但发簪束青丝,送簪子有相思之意,此时若玉臻再送她簪子,却又并非适宜。而如今送的珊瑚手串,她倒是可以放心的收下来。

泓哥儿道:“玉臻让我恭喜你及笄,这手串是他请高僧开过光的,望它可以保你一生无灾无难。”

王檀道:“你替我跟玉六哥道个谢。”

泓哥儿笑了笑,过了会,又问道:“他如今就在外院,你想不想亲自见一见他。若是想,我让他进来。”

王檀摇摇头道:“没什么特别要跟他说的,不用了。”

泓哥儿点了点头,便不再说什么,心里却不由叹了口气。玉臻和檀姐儿是一块儿长大的,一直以来玉臻对檀姐儿也很好,他本希望檀姐儿能跟玉臻走在一块的,至少他相信,若嫁给玉臻,玉臻会一辈子对檀姐儿好的。但没想到,两人最终却会因彭安侯夫人而错过。

泓哥儿有心想问一问王檀,对与玉臻的错过是否会有遗憾,但接着想想,就算问了又能怎么样呢,如今檀姐儿就快要跟周世瑛成亲,而玉臻也已经跟应家的大小姐定了亲,问了也不过是给檀姐儿徒增烦恼。

泓哥儿在归田居里坐了一会,然后道:“我还有事,先出去了,等明日我再过来跟你说话。”

王檀点点头道:“嗯,五哥慢走。”

泓哥儿笑了笑,又对她道:“还有,恭喜我们檀姐儿终于长大了。”说着摸了摸王檀的头,然后才从归田居里离开。

到了晚上,王檀一个人坐在炕上发呆,却突然房间的窗户吱呀一声,接着一个身影从窗户跳了进来。

王檀看着来人,不由道:“你干嘛老是正门不走走窗户啊?”

周世瑛笑了笑,走到炕的另一边坐下,道:“我是偷偷进来的,本只是打算来看你一眼,跟你说几句话就走。若是走正门,少不得闹得长辈们都知道我来了,到时候还得一一去跟长辈们请安,麻烦。”

王檀听了点点头,便不再理他。

周世瑛看了看王檀的脑袋,见她发髻上只简简单单绾了两支梅花簪,不由问道:“我送你的簪子呢,怎么不戴?”

王檀道:“那簪子太贵重了,及笄礼完了之后,我便将它收起来了。平常在家里也用不着戴这么贵重的簪子,等以后出门应酬的时候再戴着。”

周世瑛拉过王檀的手,笑道:“有什么好贵重的,这样的东西你以后只会有多不少,便是在家里戴着又有什么关系,我喜欢你戴着我送你的东西。”

王檀道:“知道了,等以后在你面前,我就只戴你送的东西,这样总行了吧。”说完便又岔开话题道:“对了,你要找我有什么事?”

周世瑛道:“跟你说几句话,第一是,恭喜小豆芽终于及笄了,你长大了,我很高兴。”

“第二是想问一问你,还有不到半个月我们就成亲了,你紧不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