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牛和胡荪加入战团,顿时劫匪们激动起来,纷纷呼喊着要灭了官兵。

桃颜甚是脸色凝重,他已做好大战的准备。眼前这些人虽身手不弱,却毕竟是草莽中人,等官兵缓过劲儿来整队,力求一擒而下。

他想战,那边却不肯打了。唐牛打了个唿哨,群匪开始训练有素的往后撤,且战且退,直到退到安全距离,才撒丫子开跑。

这边的官兵表情明显呆滞,谁也猜不透他们跑什么。

唐牛摇身跳到一棵树枝上,对着桃颜一指,大叫道:“呔,小子,今天有人救你,否则叫你小命交代在这儿。你小子福气好,被我妹妹看上了,你要好好待她…。”

他语未完,身形已钻入密林之中。

饭饭一听,忍不住掩住脸,心说,这叫什么什么话啊?她看上桃颜?唐牛是眼睛被屎糊住?可叹这小子满肚子坏水,临走还跟自己开个玩笑。

那厢桃颜也很纳闷,他何时认识个劫匪头头的妹妹了?

一众官兵这才了然,原来是押粮官碰上相好的了。

劫匪瞬间退干净了,桃颜也没派人追,下令让官兵们重新收拾粮车。

饭饭一直躲在左近,此时见没什么事了,便闪身退出来。她的马拴在一棵树上,正结着缰绳,却见树间钻出一个骑马的身影。

那人行的很慢,慢悠悠地挪到近前,然后笑出一朵大花,“猜你就不会干好事,老实说说,刚才做了什么?”

饭饭一呆。

她也算练过几天的,可为何桂花花出现,她竟然一点没察觉出来?是他走的太轻,还是她过于专注了?

“你怎么来了?”她冷声问。

“怕你出事就跟过来了。”

梅饭手颤了一下,她并不想让他,知道自己和草莽中人有接触。

“我也是刚来,你这儿好像已经结束了,不如你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桂花花在笑,似笑得颇有深意。

是她过于紧张产生的错觉吗?为什么觉得他这人很不一般?梅饭犹疑地仔细瞧他。柔弱的身体,没精打采的神情,完全一副弱质书生的样子。

看来是她想多了,一个文官而已。

“没什么。”她笑笑,翻身骑上马。

跟着桂花花一起往回走,路上他也没再追问她的行踪,饭饭乐得如此,也装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回到出发地,梅二和梅七正站在车外等得心焦,此刻见他们回来,忙迎了过来。

“小八,你也真是的,没事乱跑什么,刚才桂大哥都等急了。”梅七还没走近,就劈头盖脸地一通说。

桂大哥?饭饭疑惑地看向桂花花,这才多会儿功夫,他们就如此亲近了?

桂花花只是笑笑。

“妹妹没事就好,你再不回来,该让你姐夫去找了。”梅二柔柔地笑着。

说实话,对这位二姐,饭饭很有好感。她性子柔和,人又单纯,是个很好相处的人。最重要的是,她不会像梅七那样假装善良,而且她对她的关心也完全出自真心。

霁曾经说过,看人要看人的眼神,如果眼神诚恳,她所说的话就可以相信大半。不过这点对桂花花例外,他永远是诚恳待人,可又总让人觉得他捉摸不透。

桃颜的队伍可能重新开拔了,他们也忙上了车。马车嘚嘚而行,走到前面出事地点时,那里已被稍微清理了一下,不过依稀可以看出打斗的痕迹。

梅七吓得张嘴惊呼,她根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会儿又痛哭流泪,连说桃颜若死了,她也不活了。

亲生姐妹都不见她关心,却对个外人心念念之。梅饭恼她无情,不由对着她的后脑猛打虚拳。

桂花花却颇有深意地看她一眼,抿嘴轻笑。

§

由于梅七担心桃颜,一路上不停催促快走。他们晓行夜宿,十日后,终于到了青州城。

青州城依山而建,地势颇高,所以这里的灾情还不算严重,也就街市上,少有积水。而严重的是附近的一些郊县,大水一来,好多百姓的房子都冲塌了。庄稼被淹,道路也被堵塞。

梅六和桃颜比他们早到了几日,他们赶到时,那两人已去各处分发赈灾物资,准备赈灾事宜了。

据来接他们的仆役所说,梅御已到月余,他早就亲自下到县城,与灾民们同吃同住。

有这样一位爱民如子的官员,也难怪青州百姓对他爱戴有加。

第二卷 第五十四章 梅五凤约等于王熙凤?

与他们作揖道别,桂花花自去衙门报到,交官碟,换朝服,忙个不亦乐乎。从此后他在青州也能算上号人物了。当然,这是他自己吹嘘的说法。

和桂花花分开,女眷们沿着大街,开始奔梅府而去。

青州梅府,总体上说要比京城的府邸大得多,它西边为男女主人的居所,南面是下人们的生活区,北面是马场,西面是狩猎场和练兵场。

早在入府之前,就听梅七说起过,梅家有子弟兵三万,都是自己操练的。而整个青州城有一半都是梅家产业,大部分的居民不是梅家家奴,就是梅家雇工。所以,这哪里是尚书气派,根本就是一方的诸侯嘛。

来到府门,离老远就看见两个高耸的石狮子。古代人似乎都喜欢石狮子,有点身份的门口都摆上两个。威风凛凛自不必说,还镇宅辟邪。这两只狮子,狮头毛发卷做疙瘩状,那好像是叫做“螺髻”的东西。按规定,一品官员府第门的石狮头上可以有十三个疙瘩,称为“十三太保”。不过也有例外,在桃家大门前等候时,她曾数过,那不多不少却是十四个。

此时右侧门高开,一排青衣小帽的小厮,跪在门前迎众人进去。下了车,她们坐上大脚婆子抬来的小轿,进内堂去向夫人们行礼。

曾亲眼见识过皇宫和京城的桃府,梅饭的震撼远没第一次入梅府时深。她掀着轿帘,随心地观赏着府内的美景。

高大的砖筑院墙,墙檐下砌筑斗拱,古朴厚重的气息依旧。金碧辉煌的佛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重廊复殿,层叠上升。

整个府邸依山傍水而建,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建有两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这里美的就好像仙府洞地,只有仙人才能在此居住。

那么,是不是她在这里住,就会变成仙人了呢?这样想着,梅饭心里便美滋滋的,幻想着自己已经羽衣成仙,不再受世俗约束。

临近内宅时,轿子便不能行了。她们下了轿,在丫鬟的搀扶下走过玉堤桥,再往前就是一座宛如宫殿似的大堂。

进了堂门,一股古朴气息迎面扑来,房间摆设都和梅御的性格配合,尤其是堂上的家具,一水的黑檀木,显得凝重而气派。

梅家几位夫人正坐在堂上。大夫人上坐,二夫人侧坐,两位小妾则站在下首。在彩国妾室的身份是极低的,从来都是当家夫人走到哪儿跟到哪儿,地位也只比丫鬟好那么一点。

初次拜见,梅饭也不敢四处乱看,跟着梅二和梅七乖乖地行了跪礼,口呼,“见过母亲。”

“起来吧。”大夫人声音深沉,似乎是个很严肃的人。

梅二和梅七嬉笑着站起来,都迎向自己母亲。

梅饭却不敢动,早在来之前就做好心理准备,她知道第一波冲击这才开始。

“你就是梅饭?”大夫人冷声问。

她脸上没有丝毫笑容,似乎对她的出现没多大喜悦。本来就是,凭白冒出个女儿,还是老公跟别人生的,想必哪个当家夫人都不会太高兴吧。

梅饭心中喟叹,口中却答着,“是。”

“倒跟三妹有几分像。”大夫人侧头,这话却是对二夫人说的。

“大姐说得极是,三妹妹当年可是一等一的大美人,不知有多少王公贵族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二夫人笑道。

偷眼瞧这两位夫人,她们的样貌都很美,穿着也十足贵气,只是一个表情严肃,一个慈眉善目。可不管严肃的,还是慈眉的,似乎都没有为难她的意思,这让饭饭小小意外了一下。或者,她该理解成梅家是欢迎她的吗?

有丫鬟搬了凳子,扶她坐下,就在大夫人身旁。看看梅二和梅六两人坐的都很偏远,这似乎算是对她的优待了。

早在梅御刚到时就已经叮嘱过,他虽不到场,但认祖规矩照旧。

看看时辰也差不多,大夫人便侧身问管家,“都准备好了吗?”

“都准备好了,就等您令下了。”那管家四十来岁,看起来一副很精明的样子。

二夫人似在等人,眼不停地向外瞅,此时对丫鬟道:“你去瞧瞧,怎么这半天了老五还没来。”

她话音刚落,就听外面有人回禀,“五小姐来了。”

“快请进来。”大夫人一听,立刻笑着站起来。

自一进来,从没见她笑过,此时一听是五小姐倒乐成一朵花。只看表情就知道她想必是极疼这位小姐的。只是五小姐的亲娘应该是二夫人吧?

二夫人倒没大夫人那么夸张,不过身子也微微倾起,一脸期待地样子。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听到一个脆生生得女音。

这时候人人皆敛声屏气,梅七那么咋呼的人也变得恭肃严整,好像对来人有几分惧怕。

此时门帘掀起,走入一个彩绣辉煌,恍若仙子的女子,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身后一群的媳妇丫鬟围拥着,行走之间环佩叮当,似乎比大夫人还要气派。

饭饭忽然想起槿秀曾说过的话,“如果真要比第一美人,梅五小姐可是能拔得头筹。”这么一看,这位小姐当真是个风流人物。

“怎的来迟了?”大夫人轻问,顺势把她揽在身边坐下。

梅五笑道:“刚放了月钱,听说妹妹要来,就让丫鬟们准备了准备。”

“还是你想的周到。”大夫人咪着眼轻拍她的手,宠爱之心难以言喻。

二夫人也笑,“你们娘俩别亲热了,先见过你这八妹妹吧。”

梅五携着梅饭的手,仔细打量后,仍送到座位上坐下,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好熟悉的台词啊。饭饭心想,莫不是这五小姐还有个小名叫“凤哥”吧?

“这是你五姐姐。”二夫人笑着介绍,“你还有个妹妹,小九,这会儿子还在书院呢,一时半刻也回不了家,不过以后还是有机会见的。”

第二卷 第五十五章 梅家祖宗

梅饭忙站起重新见礼,口称:“姐姐万福。”

梅五笑容灿烂,拉着她手不停地问:

“妹妹几岁了。”

“可读过书?”

“到了这府里可就是到家了,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都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她一面说着,一面又问婆子们,“八小姐的房间可准备好了?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

越听,梅饭越冒冷汗。这位五小姐热情是真热情,可不知为什么却让人听出点“凤辣子”的辣味儿。看她的神态气度,应该是梅府当家的,若真如王熙凤那般心狠手辣的人尖子,还是提防着点好。

她正寻思时,那边五小姐已和大夫人商量着祭祖的事宜。

“梅家每年祭祖虽是盛大气派,可今日只是女儿认祖归宗,若弄得太繁琐,恐被族人们笑话,还是以简单为尚。”

“都按你说的办吧。”大夫人频频点头。

这时有丫鬟过来,扶起她向外走去。一众女眷也皆跟在其后。

§

对于祭祖之礼,前世的苏饭无聊时,曾查过资料,说,祭祖之礼以崇礼致和达到“治人”目的,它有鲜明的特点,就是强调血缘之亲与等级秩序。换句话说,就是告诉受压迫的人们,他们这些当主子的,是多么的高贵。虽然对于它的目的饭饭并不赞同,不过从未见识过古代祭祖场面的她,还是有些小小的期待。

坐上软轿,沿着梅府右侧往西去,直走了一射之地才停下来。下了轿,又行几步才到了宗祠。

梅家的宗祠共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是两丹墀内,皆是花团锦簇。

大夫人亲手持钥匙,随着“吱嘎”一声响动,宗祠大门轰然敞开。

拾阶而上,但见正门匾额上题着“功名贯天”四个大字,抱厦以及正殿上的匾额、对联,也大都是“星辉辅弼”之类的词调,字里行间无不表明“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

虽说古人“显扬先祖”是为了“崇孝”,可这里不愧是钟鼎之家,梅府先祖的显赫声势早从这什么圣公之手、先皇御笔的匾额中显示出来。有这样无比尊荣的先祖,其感召力、亲和力自是不小。当然最多的还是一种天生的自傲感,因为有这样的祖宗,她以后可以荣贵一生…。只是荣贵一生,却并不等于幸福美满,这里虽极尽奢华,却少了人情味儿。

梅家在青州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祖宗神位也是极壮观的。那一排一片的灵牌往那儿一摆,看着还真有几分渗人。或许是阴气太重,也可能是少见阳光,祠堂里空气非常潮湿,虽是夏日,却有一种“嗖凉”的阴森感。

正抬首仰望时,却见一队青衣乐工走入。他们手持乐器奏起了轻乐,随着典仪的唱和,三献爵,拜盥毕,焚帛,奠酒,…向祖宗告祭,并把梅饭的名字写进了族谱。

从今日起,她就是正牌的梅府小姐了。

礼毕后,乐工鱼贯走出。典仪喝一声,“拜。”紧接着就是近支族人的拜祭。

虽说是一切从简,可礼数还是要全的。来拜祭的也不只是正支家人,还有些旁支的亲戚也随侍在侧。一说跪,乌压压的下去一片。

大夫人捻了一炷香,拜了祖先,并亲手插在香炉里。接着丫鬟又燃了一炷递到梅饭手中。

梅饭捻着,跪在蒲团上。她诚心下拜,心中默念;梅家的祖先啊,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投身在这里,但如果这是上天的意思,请遵天旨,好好护佑我吧。她念完上了香,又深深再拜。

拜完祖先灵位,接着是对每位祖先的画像上香。

随着众人在宗祠中浏览了一圈,饭饭才知道梅家的祖先一共四十八位,而排在第一位的居然是个女的。问过典仪才知道这是梅家的创始人,唤作梅虹,曾是一位响彻天禧的传奇女子。

细看墙上画像,画中之人容色绝美,欣长苗条,垂首燕尾形的发簪,优美的娇躯玉体,身着浅绿色的罗衣长褂,通身弥漫着仙气,淡然自若,清逸脱俗,犹如不食烟火,天界下凡的美丽仙女。

只是不知这样一个貌似柔弱的女子,又是如何创立这一片梅家祖业?当年八仙平定天下的故事令人神往,后来的八个家族也显赫异常。四季展颜,桃李槿荷桂薇梅,七大家族的发家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还有神秘莫测的缥家,又是怎样一个所在?

有太多的疑问压在脑中,只觉心里沉甸甸的,越发不明白自己因何而生。

祭完祖,当着列位祖先的面,大夫人郑重宣布,“梅饭,从今以后你就是梅家的人了,老爷既然没说要改名,名可以不改,不过梅家的规矩却是要守的,明日开始就由王嬷嬷教你规矩,你要熟记于心。”

梅饭表面答是,心里却在想不会是女戒,女则之类的“妖书”吧?

典仪完毕,她便被小轿送到为她准备好的房子。那是一个独门小院,屋前种植着几株相思竹,还有几盆盛开的杜鹃花。或许是年久而失修,屋瓦有些破旧,不过环境倒是清幽典雅,里面的摆设也是全新的。

她一进门,两个丫鬟、两个婆子,四个小厮已侯在左右。

“见过八小姐。”他们齐齐跪地磕头。

饭饭微微一笑道:“以后就麻烦各位了。”

这些看着排场,其实不过是梅家小姐的制式。一个小院,下人各数,月钱二两,四季的衣衫是每月两套,饭菜是四菜一汤,自去大厨房取来,管饱不管好。

这些规定都是梅五告诉她的。

想想这位五小姐还真是个千面人,当着大夫人的面对她是百般体贴,尽显大方之态。私下里却冷言冷语,虽没当面喝骂,却也不怎么亲热。

不过她是过惯了苦日子的,只要不太过分,她也不会在意。只心下希望未来的生活平平安安,日子过得舒心、舒适。

第二卷 第五十六章 两个郁闷的人

老天爷每天都很忙,要行云布雨,普济众生,所以不可能什么都按某一个人的心意办。饭饭刚安顿好的第二天,不舒心的事就到了。

而事实证明,女戒、女则都不算什么,跟眼前这本比起来,那都是小菜一碟。

见过辞海吗?这本书比辞海还要厚,见过甲骨文吗?这本书里的字比甲骨文还要难懂。

次日一早,梅饭刚一睁眼,就有一个长得很像容嬷嬷的女人来到卧室。那女人自称王嬷嬷,是府里的教习嬷嬷。她站在她脸前,叽里咕噜地教训了她半天,先是说她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后又指责她说话做事礼数完全不对,穿衣打扮也全无章法,长得也土气,简直就是乡下野丫头一个。

就在梅饭觉得忍无可忍,准备发作时,她就给了她这么一本书。

“这到底是什么?”梅饭翻了半天,手腕都快翻断了,居然发现自己认不出一个字。

她前世也算个大学生了,后来又跟着天下第一才子的霁,学了十几年的学问。对于读书识字方面虽不算个状元之才可,也不至于变成一字不识的大老粗吧?

这到底是本什么鬼东西?

“这是梅府的规矩,你好好背过?”那女人冷笑着把书摔在她面前,仿佛青石砖一样的块头儿,好险砸了她的脚面。

梅饭吓得跳了几步。她一抬脸,突然发现这位嬷嬷长了一双好像老鼠般的眼睛,而且尖嘴猴腮,若贴上几根胡子,整个一个老鼠精。这样想着,不禁“扑哧”乐了出来。

“小姐笑什么?”王嬷嬷的脸更冷了几分。

梅饭微微一笑,“没什么,就是忽然觉得嬷嬷说的都好对。”

她冷哼一声,小声嘀咕了一句,也没听太清,大约是“真不懂事”之类的话吧。

看梅饭一副不怎么上心的样子,她又道:“大夫人吩咐的,一定要背过,到时会有人过来检查你。”

“我看不懂。”梅饭老实招了。暗地里大吐舌头,这就是梅家规矩吗?我的妈呀,大清律也不过如此吧。

“谅你也看不懂,这是南夷文。”王嬷嬷一撇嘴。

其实梅家祖先并不是真正的彩国人,他们是南夷后代,几百年前才迁到彩国,并与彩国人通婚,不过一些旧式风俗,却还是保留着。

对于这本南夷文,王嬷嬷也没指望她会看懂,只是叫她知道些梅家的历史而已。而真正的被译本的梅家规矩,还在后面。此时,她轻轻拍了几下手,紧接着几个丫鬟抬进一个很大的箱子。

看着一本本从箱子里拿出的书,梅饭开始头痛了。那书多得都可以给她当枕头了。

曾几何时,她还被逼着读书?快四十的人了还要看这些东西,这跟用钝刀子杀人有什么区别?

“限你三月之内全都背过。”王嬷嬷毫不留情地下令。

听完这句话,梅饭当场晕倒了。

可晕倒并不代表不用学,这个王嬷嬷每天都会前来监督,想跑都跑不了。如此过了两三天,她已近崩溃的边缘。

或者梅饭的郁闷还不算什么,梅府里有个比她更郁闷的,那就是梅二。这位二小姐一到府里,不招人待见的程度,几乎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她虽然是梅家二小姐,又被大夫人亲手养大,算起来却不是大夫人亲生的。当年大夫人的陪嫁丫鬟百灵心幕梅御,曾设计与他一夜风流。后来百灵怀有身孕,却离奇的在生产时死掉了,只留下梅二,一个没有亲娘的女婴。

大夫人怜惜孩子,便把她带在身边教养。并对她百般疼爱,千般呵护,虽说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只是后来因为她宁死也要嫁入荷家,既违背了父亲的意思,也和大夫人有了分歧,还因此大吵了一架。

梅二的性子倔强,只要自己决定的事,无论别人怎么阻拦也不会改变。大夫人大为恼怒,曾发誓今后再不见她,也说过从此不让她再入梅家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