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英白了他一眼,听得懂个鬼。

方季康把她放床上给了她几本图画书和卡片,让她自己去玩。大抵是没见过比他闺女更省心的孩子了,很少哭闹,给点玩的就安安静静地坐着,完全不用大人费心思。

“不过你还别说,浓浓对别的玩的没什么特别喜爱的,就喜欢看这些书,这小人,话还不会说,倒是会像模像样地看书,也不乱撕乱扯的,以后读书应该读的出。”

读的出,方言表达,成绩好的意思。

于丽英想着,若是像方家这边,读书想来不会差的,方家四个兄弟姐妹,最差的也就方仲伟初中毕业,方伯勇和方小琴都高中毕业,方季康更是大学毕业的。他们于家也就仗着祖上在县里,做了个县里人,家里能揽个工人当当,真论什么文化,还真是没有的。

方季康亦是自豪道:“我们家的孩子怎么读不出书,我和你的基因摆在这儿,像谁都不会差。”

于丽英:“你这是夸谁呢,自卖自夸。”

“夸你呢,要不是我娶了这么聪明漂亮的媳妇,哪里能给我生这么聪明漂亮的闺女。”方季康抱住于丽英,于丽英破功而笑,推搡他,嗔怪道:

“一边去。”

“哪边都不去……”

夫妻两旁若无人地打闹起来。

方知浓面无表情地合上书,幼稚!

第005章

年前,于丽英带两个孩子去县里买过年的衣服,即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是这一代父母的共同认识。也许从小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而如今正赶上生活条件飞跃的时代,对孩子总是予给予求,宁可亏待了自己也要供着孩子。

这些年也是宽裕的生活过惯了,于丽英对过年衣服还是有些要求的,往年都是县商场里头买的,今年她妹妹妹夫开了个衣服店,都是从广州那边淘来的,款式新颖,于丽英也照顾自家人的生意,今年大部分衣服都是从他们那边买的。

于丽英的娘家就在县里,父母都是工人,兄长和弟弟顶替了父母的职位,妹妹也是嫁给了县里的人家,她上头有哥哥,下头有弟弟妹妹,打小要照顾弟弟妹妹,大了一点自己也知道家里的好处肯定是轮不到自个儿的,自己努力考上了卫校,分配回县医院做了个护士。

婚后,也和娘家关系紧张了一段时间,她和方季康是自由恋爱,方季康是农村人,县里又没房子,虽然工作好,可在于家人看来,嫁给一个农村人,那就是低嫁,而且八十年代开始已经减少了分配房。若非于丽英坚持,也没有现在了。后来,方季康买了房,日子越过越好,关系才缓和。

于丽英自知自己从来不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四个孩子总是有长短,父亲最疼大哥,母亲最爱小妹,弟弟总归是男孩子,总能继承一点家业。她从认清事实那一刻起就明白她得靠自己,在婚姻的选择上,她也坚定地没有听从家里的安排,而是选择了她认定的方季康。

事实证明,她的选择并没有错,方季康负责又顾家,公婆明事理又不麻烦。在这样一个越过越好的档口,选择抛下一切重新来过,是需要勇气的。

于家父母就是传统型的父母,喜欢掌控儿女的一切,而于丽英从来不是任人摆布的人,也导致她和父母的关系一般,在辞职时,于父于母劝解无果之后,又是一次僵持。

出了月子就回了乡下,于丽英也没怎么管娘家怎么想,临近过年,却不好一直这么僵着,总是得给个台阶下。

沈老师准备了一篮子鸡蛋和一只土鸡,让她给娘家送去。沈老师多明眼的人,如何看不出儿媳妇和娘家的间隙,只佯装不知,却是准备充分。

有时于丽英也不得不服婆婆,婆婆为人处事外人无不称好,于下面三个儿子媳妇,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半点不沾,想想亦是这般知进退懂分寸才能养出四个成器的儿女,这成材率算上她这一辈人都没有的。

于家住的还是七十年代造的家属楼,一家就四十平,后来八三年厂里又建了一次分配房,家里头才宽敞些。但八五年的时候广电通讯厂和建筑公司合伙建了单元房,悔得肠子都青了,就差个两年,就是筒子楼和单元房的区别。虽然贵了点,可凑一凑,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方季康把母子三个送到丈人家,他要去办置年货,见见老朋友。

面对女婿外孙,于老太的冷脸也崩不住,等方季康一走,立马数着鸡蛋往自家的篮筐里放,神色渐渐好转:“你婆家养了几只鸡?过年的时候还要请你嫂子家。”

于丽英知道她娘得寸进尺的毛病,可从来不惯她:“我们家难道不用请客了?妈,您要看不上这么点,我就拿回去自己吃。”

于老太气得不行,人家养闺女都说是贴心棉袄,她养的就是个刺头似的,冷哼一声:“拿你点东西比要你命还难,果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大嫂和振国媳妇要是把家里的鸡都拿回娘家去……”

“她们敢!”于老太说完才觉失言。

于丽英当真无言,天底下哪有这般好的事情,儿媳妇拿进来,女儿也拿回来,敢情这天底下的便宜都让你占去了。

方知浓是第一回 来于家,于老太拿了点糖在她嘴巴上涂了涂,方知浓舔了舔才知道是糖,作为一个婴儿的味觉,难怪小孩子都爱吃糖。

于老太瞧着雪白可人的外孙女,倒是生出那么几分疼爱,却也抵消不了失去两个公职的惋惜,说道:“阿二叫什么?”

“知浓,浓浓。”

“生得像季康,你婆婆给你甩脸色吗?”

于丽英奇怪:“为什么要甩脸色?”

“为着生个闺女,连公职都没了,你公婆没给你脸色看?”于老太觉得农村人可最重男轻女了,生个儿子倒也罢了,还生了个闺女。

于丽英暗道那是你自个儿这么想吧,把方知浓放膝盖上坐好,给她两根磨牙的小饼干,摸了摸乖巧的脸,道:“没,浓浓一直是她奶奶带的,比谁都疼。这一代就浓浓一个姑娘,她伯母姑姑都稀罕得紧。”

于老太想想方家一溜儿的孙子外孙,说不艳羡是假的,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总是有点重男轻女的。

“你说你们这好好的工作,为了养个小二子,损失多大。”于老太现在想想还扼腕叹息,多好的工作啊,尤其女婿,都已经是个小领导了。

于丽英看看方知浓,现在孩子小听不懂,但大了难保她妈嘴上没个门把在孩子面前乱说,正色道:“妈,我和你说过了,我们不是因为浓浓才辞职的,我们本来就有辞职的想法,正好有了浓浓。我的工作有时候夜里还要加班,家里都顾不上,季康想出来自己办厂,现在已经买下镇上的线缆厂。你少在孩子面前说这些,现在听不懂,以后难道还听不懂。”

于老太的关注点立即转到线缆厂上去了,惊讶道:“啥?买下了线缆厂?你们这不声不响的,哎呦,我女婿还成老板了啊?”

于丽英可怕她出去乱说,解释道:“和政府谈了两个月,几个人一起干的,什么老板啊,现在还有十来万的债。”

她也没有夸大其词,就实打实和于老太说了,省的她听三不听四,在外头乱说。

于老太听着那十万的债,心都要跳出来了,十万是什么概念,现在买个房子也才一两万,十万啊,也不知道干一辈子有没有十万。

“你们脑子瓦特了!”

一直到吃饭的时候,于老太神色都还没有缓过来,晚饭是于丽英做的,她都怕她妈吓得分不清盐和糖。

于家两房吃饭还是一起的,于老头虽然退休了,但还在厂里做些零碎的小活,也能赚点钱,于老太在家里做饭。

于家老大名振兴,现在已经是车间主任,妻子李丽芳是供销社的,生了个女儿叫于眉。于家老二于振国夫妇都是普通工人,生的是个儿子。

于家这一辈唯一的孙子,于明南也是老头老太的心肝,烧了半只鸡,腿一上来就夹他碗里,于眉撅了撅嘴,李丽芳也默不作声地把鸡翅放她碗里,算是安抚她。

方如初在别人家向来不挑什么,于丽英给他夹了点菜就让他下桌去吃,小方桌最多也就坐八个人,小孩子只能端着饭碗下桌去。

三个孩子岁数有些差别,于眉最大,已经读三年级了,于明南和方如初差个两岁,于眉肯定和他们玩不到一块,倒是对方知浓很是喜欢,绕在于丽英身边,逗方知浓玩。

方知浓也很给面子,小姑娘可比臭男生好多了,捏她手的时候都轻轻柔柔的。

于家还陷入那十万元的震惊当中,哪还有什么做老板的喜悦,完全就是惊吓。如今才九十年代,改革是改革了,可人民的思想还是保守的,个体户仍旧是不受尊重的群体,那个年代也并非遍地黄金,而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这,这十多万的债,怎么还啊!这做一辈子也不知道有没有十万,季康啊,你这咋想的?”于老头愁得脸都皱起来了。

方季康耐着性子解释道:“爸,这个债不是我个人的,是整个厂的。我买下了这个厂,等于也接手这个厂的债务。”

于老太心直口快:“欠了这么多债,这厂还能赚钱吗?”

李丽芳立即圆话道:“季康自己心里肯定是有底,妈就是太替你们着急了。”

方季康笑道:“也正常,我爸妈也一天到晚替我急上火。现在也是刚接手线缆厂,明年重新开工,钱也都投进去了,也就拼一把。”

于振兴抿一口老酒,语重心长地说:“季康你太冒险了,你现在这有儿有女的,你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两个孩子想想。现在虽然不说投机倒把了,个体户也不好听,也不知道盈亏,老了也没国家养老,你可别不听劝,你以前的单位别人挤破了脑袋都想进,国企多好,国家在后头做担保,怎么亏也会有一份工资。”

于振兴坐上了车间主任之后,官腔也越来越严重,方季康只听不记,心中不以为然,面上却不愿多争执,随意应付过去,国企现在的普遍收益不好,也正是大有这样心态的人,国企停滞不前,生产积极性不高,创造力也下降。

在广州深圳,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从那里开始的,政企分离是最基础的,另外还需要自负盈亏,国家是没办法填补那么多个无底洞的,也是响应市场经济建设。自己出来干有一个原因也是方季康如今并不看好国企的未来。

吃过晚饭,方季康就带着妻儿告辞了,再待下去怕是要没完没了了。

夜里风大,方季康背着方如初走回家,于丽英也把方知浓裹裹紧,方如初坐了一上午的车又玩了一下午,被背着一颠一颠地就睡着了。

“有些国企的收益越来越不好了,我今天下午去杨秘书那里坐了坐,杨秘书说,明年我们县有可能升为县级市,不少国企要和政治管理体制分离,要自负盈亏了……”

“县级市?这和国企有什么关系?”于丽英政对政治经济没有太多的了解。

“说有关系也有关系,没关系也没关系,我们县发展比较好,所以能升县级市。上面已经放出消息,明年国企改革就要开始了,我们县如果升了市,上面为了做业绩,只会更严格,到时候怕是不好说。明年,也许就是我们机遇了……”方季康呼出一口热气,眼中熠熠生辉。

夫妻两在灯光昏黄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

第006章

于丽凤的服装店开在县里最繁华的地段,她原本是在工厂里做些轻松的临时工,没有转正,嫁人生过孩子之后就不想干了,婆家小有资财,丈夫是个小领导,她婆家有个亲戚在广州那边打工,寄了点新潮的衣服,夫妻两就有了想法,拖亲戚帮忙从广州淘了点衣服,开始在县里卖了起来。

一开始就摆个摊子,发现生意很好,就租了个店面,正式做起了衣服生意。

于丽英上午去的,于丽凤才刚开门,是人最少的时候,听说要去买衣服,方如初高兴得一大早上就爬起来了。

于丽凤不光卖女人的衣服,还卖小孩的衣服,小小的店面挂了三面墙,中间的桌子上还摆满了。她到的时候于丽凤和她婆婆在收拾衣服,最是生意最好的时候,过年了大家都很舍得,每天要忙到很晚才回去,也没空收拾,也只能让她婆婆一起来帮忙。

“小姨,阿婆。”方如初脆生生地喊道。

于丽凤抬头就看到她姐,忙放下手里的衣服:“姐,你回县里了啊?怎么也不和我说一声,如初又长高了,哎呦,让小姨抱抱。”

方如初笑眯眯地随她抱,于丽凤最疼爱的就是这个外甥,她姐教的好,有礼貌不怕生。

“昨天下午刚到的。阿姨,您一大早就来帮忙啊。”于丽英笑着问候道。

“快过年了,这不忙嘛,阿凤一个人忙不过来,这你家小二胎吧,我瞧瞧。”

方知浓头一回上街,眼睛正看得稀奇呢,这小小的店铺挂满了衣服,在她看来,款式都是比较老旧的,冬天的衣服还特别厚,几乎都是花花绿绿的大袄子。

她目光落在对面烫了个大卷的女人身上,这个人应该就是她的小姨了,她到现在才弄清楚家里的一些状况,也是因为现在大部分人都说方言,增加了她的理解难度。

她爸爸这边两个哥哥一个妹妹,妈妈这边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妹妹,总得来说人口还是比较多的,六十年代的时候政府计划生育还不紧,到了七十年代才真正严格实施。她小姨和她妈一点也不像,于丽凤大眼睛圆脸盘,于丽英小双眼皮趋于内双,瘦瘦的

在这个时代,于丽凤的模样更符合这一辈的审美,但于丽英身上的气质和韵味,小姨还是差上几分的。

陡然间,她就被那矮胖的妇人抱了过去,于丽凤放下方如初,凑上去。

方知浓看着这个看看那个,眨了眨眼睛,最后看向于丽英:“啊?啊?”

“像姐夫,果然女儿像爸。”于丽英上次见到方知浓还是她满月的时候,现在都八个月了。

方知浓不是很喜欢老太太身上的味道,伸出手要回于丽英那里去,嘴巴一瘪,眼睛就水汪汪了。

方家人都要干净,沈老师每两天就要把房间打扫一遍,于丽英做护士的更是洁癖十足,方知浓身上也一直是清清爽爽的。

杨家老太身上的衣服估摸着大抵有一段时间没洗了,方知浓一靠近就闻到了不是太好闻的味道,油烟夹杂着饭菜。

于丽英也诧异呢,浓浓向来不认生,怎么今天突然就认人了,也忙抱回来:“估计是今天早上被闹醒了,没睡好就嗲。”

“小孩子都这样,浓浓,认不认识小姨呀?”于丽凤随手拿件衣服,隔着衣服,跟她玩捉迷藏。

方知浓笑着露出两个梨涡,可把于丽凤给甜坏了,满脸姨母笑地望着她。

杨老太就逮着如初问话了:“如初,你喜不喜欢小妹妹呀?你爸爸妈妈有了妹妹就不稀罕你了,你要不来你小姨家,你小姨稀罕你。”

于丽英笑得毫无察觉,方知浓却是扭了个头看向方如初,没有人比她更清楚大人口中那些“不要你了”有多伤人。

方如初扯着于丽英的衣摆,倔强地说:“我爸妈稀罕我的!”

“咋稀罕了?要了妹妹你看你爸妈啥都不要了,不疼你了,到阿婆家去,阿婆疼你。”

方如初再聪慧也还是个小孩子,眼睛里倔强的泪水在那里打转,就是死活不哭出来。

方知浓忽然就要往下拗,于丽英差点要抱不住,“锅,锅……”

方如初内心正天人交战着呢,一方面他肯定是知道爸妈不会不要他的,另一方面他也觉得小妹妹出生以后,爸妈更多地关注妹妹了。

“哎呦,这是在叫哥哥啊?”杨老太诧异地问道。

方如初愣怔地抬起头,方知浓要下来,于丽英就放她下来了,也不免惊讶:“没想到第一个叫的是哥哥,浓浓平时就喜欢粘着如初。”

方如初反倒有些不知所措,其实他平时不怎么和妹妹一起,妹妹虽然不哭闹,可也不好玩啊。

方知浓难得愿意走几步路,捉住方如初的手,装作笑成二傻子,演技要从娃娃抓起。

方如初脸慢慢红了起来,用另一只手摸了摸方如初的小脑袋,像小大人一样说道:“我也喜欢妹妹。”

于丽凤有些羡慕:“还是姐姐你好,儿子女儿都有了,以后兄妹俩也还能相互照顾,这一代就一个孩子多孤单。”

于丽英瞧了一眼杨老太,道:“这不还有堂兄弟表姐妹的,养两个也有的烦呢,大了不得读书娶媳妇嫁人。”

“这倒也是。妈,你回去做饭吧,看看芸芸在干嘛。上午生意少,姐,中午去我家吃个。”

杨老太邀请道:“对啊,大姑姐,来我家吃顿便饭。”

于丽英笑着说:“不了,季康在家里做饭呢,我们菜都买好了,改天吧。诶对了,今年年初四,阿婆和丽凤一起来我们家啊。”

于丽英除了买衣服也是跟他们确定吃新年饭道时间,要是有冲突还能提前改日子。

杨老太走了以后,于丽凤才拿出放好的衣服,老太太小气,要是看到她白送外甥衣服什么的,又得有话说了。

于丽英自己买了条外套和裤子,里面就省省了。

“这个款式好,有点小西装的样式,我特地给如初留的,你给如初套套看,别看着它看起来薄,里面夹袄的,里面再多穿点,不会冷的。”于丽凤说道。

于丽英一抹就知道这肯定是好料子,里头配的毛衣还有个假领带,可爱得不行,立即带如初去换了,如初站在镜子前也是一脸兴奋,趴在镜子上直看。

“这谁家的小帅哥啊?让小姨瞧瞧,多俊啊。”

方丽英也觉得很不错,没必要再试了,“就这套吧,这套不错,这么冷的天换衣服也麻烦。浓浓这么大的有吗?”

“不多,你给她买件外套什么的就行了,毛衣什么的,芸芸小时候的还在呢,都是我织的,都还好着呢,比外面暖和多了。”于丽凤利索地拿出几件小女婴的外套,基本上都是大红大粉的。

现在日子才刚刚好过,舍得给这么小的孩子买衣服的真不多,都是穿上面哥哥姐姐剩下的。

方知浓看着这么多红,有些绝望,果断利落地抓了一件不是红的那么可怕的枣红色,攥在手里,朝着于丽英咿呀咿呀。

于丽英好笑:“你这么小,还知道自己选衣服呐。”

“这件颜色有点老气,太暗了。”

“给她套套看。”

没想到原本暗淡的枣红色套在她身上还挺好看的,显得皮肤很白嫩,于丽英就给她买下了,付钱的时候于丽凤怎么说也不要,说给外甥外甥女几条衣服还要什么钱,于丽英扔下一百就带两个孩子走了。

于丽凤的公婆不好相处,她也不想让她难做。

方知浓今天开口叫了人,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了,方如初得意洋洋地炫耀妹妹第一个叫她名字,方季康抱着她一遍一遍教她爸爸,待回了镇上,沈老师和方主任也不放过她了。

方知浓却还是装作只会叫哥哥的样子,可把方如初高兴坏了,更多了几分做哥哥的样子。

方知浓展现出对方如初的依赖,在方季康和于丽英逗她玩的时候,她会去找方如初。

她无比清楚那种被忽视的感觉,也许明知道他们不是故意的,只是更关注小的,无意识地忽视了大的。但那种身为局外人的感觉,小孩子不懂,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去吸引大人的注意,恶作剧、调皮捣蛋只不是在不成熟的大脑下最直接的反应。大人以为小孩子很好玩,你是捡来的,爸妈不要你了,在那样脆弱的内心下又是深深的一道痕迹。

连方主任都称赞:“如初越来越有做哥哥的样子了。”

方如初对方知浓也越来越好,以前他觉得妹妹除了吃就是睡,也不能陪他玩,可能还要吵闹,现在方知浓这样依赖他,他就好似感受到一份做哥哥的责任。

今年过年的时候,W县要升县级市的消息就穿了开来,大家都很高兴,说明他们W市发展好。

刚过年初十,方季康的工厂就开工了,他们对原本的电缆做了升级,方季康拿了样品往南边去做推销,他正好是要去深圳一趟,顺便看能不能谈点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