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季康不在,于丽英还要在厂里看着,她现在也没有什么事,就每天给工人们做饭,厂里每天提供一顿午饭,方知浓也就要被带到厂里,有时候被两个叔叔带到办公室玩,有时候被叔叔阿姨们轮流抱一圈。

她不怎么哭闹,生得又像画报上的小福娃娃,谁见了都不忍不住抱一抱。

方季康一去就是一个月,一个月里厂里就接了两个单子,关于工厂生意不好的传闻笼罩着整个厂,两个技术骨干也只会做技术工作,关于工厂的管理经营真不是太懂,也一直期盼着方季康早点回来。

不光厂里压力大,方家人的压力也很大,于丽英每天晚上要很晚才能睡得着。

方季康回来的时候,方知浓即将满一周岁。

他还带回了一单大生意!

第007章

方季康就带着线缆的样品,在广州各大工厂工程里游说,这一个月里,他大概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帮同学承包下了一个建筑工程,他在其中拦下了电线的供给,并且和同学做好了长期合作的规划。

接下工程以后,就好似打开了局面,原本游说的那些家电厂立马同意了签单。

方季康算了一下,大概能够工厂忙活半年,广州那边的人也过来考察,亲自考察之后正式签订了合约,规定了多久交货。

线缆厂的员工们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了,自从不归政府管后,他们不是吃公家饭了,也都害怕厂开不下去,那他们就真的失业了。方季康接手工厂之后,也开了许多次动员大会,一点一点分析利弊,让他们知道只有工厂好了,大家才会好。只要他们好好努力工作,工厂才会好。

一下子厂里的所有机器都开始彻夜运作起来,方季康就回过一趟家,匆匆拿了几身换洗的衣服就住在厂里了。

厂里分了三班,彻夜不眠地在加班加点,方季康和其他几个技术人员严格把关质量,有质量问题的当场就要回炉重造。

等到一周后,第一批货上了货车,方季康终于回了家。

方知浓刚好满一周岁,方主任和沈老师还是打算办个周岁酒,方季康有些愧疚连自己女儿周岁都忘记了。

于家人也从县里赶过来,县里的孩子少见乡下这么宽敞的房子,还有这么大一个院子可以随便玩,于丽英结婚的时候,于眉来过一回,但那个时候太小了也记不得事,于明南更还是个吃奶的娃娃。

一堆孩子比什么都吵,一会儿满院子的跑一会儿到楼上的阳台上去,还好方凯文已经懂事了,可以很好地照顾弟弟妹妹们。

方家全是男孩子,除了方知浓,也就于眉和杨芸芸是女孩子了,她们两个玩起了方知浓的玩具,方季康从深圳回来的时候带回来的,谁知道方知浓不是特别喜欢,应付性地玩一玩就放一边了。

今天是她的周岁宴,她肯定是主角,在无数人手里转了一圈,厢屋里摆了三桌,请了附近做菜好的厨子过来烧个三桌菜,自家也就轻松点。

王芬和李丽芳嘀咕:“丽英她婆婆也长得也太年轻了吧,比咱妈还大个一两岁呢,瞧着多年轻。”

“做老师的,又不用下地干活,能不年轻吗?丽英她公公也是做办公室的,排除这在乡下,丽英嫁的是真不错。”

可不嘛,方家的配置和于家还不一样,方家的男人做菜比女人好,像沈老师年轻的时候一个人教两个年级,都是方主任做菜做饭的,大一点了,三个儿子自己也会了。

于丽英当初答应方季康,还是因为她生病的时候,方季康连续送了好几天的营养粥营养汤,她当时就觉得,会做饭做菜的男人肯定是有点责任担当的。

李丽芳这个时候就不懂丽英两口子怎么想的,多好的日子呀,两口子不用和公婆一起住,住着八十平的单元房,公公婆婆人好不说,还不需要花钱花心思,日子只会越来越好,突然就不干了,图什么呢。

哪像她,于老太本就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要照顾他们不说,还要忍受他们偏心于老二家。

方知浓被沈老师抱着喂肉吃,一周岁了,可以开荤了,沈老师特地准备了点肥肉,好克化。

方知浓许久不吃肉,竟然觉得这么没什么味道肥肉竟然也是这么香,抿着小嘴,砸吧砸吧,逗乐了一桌大人。

沈老师笑得一脸高兴,其实几个孙子她反而没带过这么久,反而退休以后,才全心全意带了方知浓,这小妮又乖又不闹腾人,沈老师比孙子还疼。

“好不好吃?还要不要了?”沈老师问道。

于老太笑着说:“这么小知道个什么,这肉烧得有味道,小娃娃都要好吃死了。”

方知浓朝着沈老师点点头,张开嘴巴。

于丽凤:“哎呦,还真知道呢?”

沈老师笑容中带着自豪,骄傲地说:“听得懂,跟她慢慢说,她基本上都懂,就还不怎么会说。”

于老太夹了一点肥肉,要喂给方知浓吃。

方知浓想想这是她吃过的,可不要吃,扭头到一边。

“肉肉呀,外婆这里也有肉肉。”于老太哄诱道。

于丽英看得难受,她讲究卫生,老太太这嘴里能干净到哪里去,还抿一抿再夹菜,饭桌上的肉调料也加得多,不适合小孩子吃,但这么多人于丽英也不好说她。

方知浓指了指沈老师手里的碗,抬起头朝她啊啊啊。

“哎呦,就要吃这个碗里的,小娘鱼还挑呢。”

于丽英忙道:“我们桌上的肉调料太多,对孩子不好。那碗里的是特地给她煮的。”

还好她婆婆讲究点卫生。

于老太也没了喂的心思,嘀咕道:“就你讲究,小孩子哪里用得找这么精细,以前饿了还不什么都吃。”

于丽凤道:“现在和以前道哪里能比,以前那是没得吃,现在咱们国家富起来了,谁家就那么一两个宝贝蛋。”

于丽凤刻意地看了一眼于老太,让她少乱说,在人家家里呢还当着人家奶奶的面说这种不上道的话,相比之下,她姐的婆婆修养就高多了,也不愧是文化人,于丽凤心里感叹着。

沈老师喂了四五勺也就不给她吃了,凡事不能过。

他们吃的时候,方知浓就被放在红色塑料盆子里,里面垫了软软的底,这是家里头小孩子洗澡的盆。

小孩子基本上没吃几口,就要下来玩闹了,尤其是这种孩子多的时候,就更加闹腾了。

城里的孩子周围都是楼房,家家户户都住得窄,少见这么宽敞的两层楼房,都高兴坏了,还能躲猫猫,从这个房间躲到另一个房间,玩得满头大汗地被大人们捉回来喂饭。

杨芸芸小脸红扑扑的,脆生生问道:“妈妈,为什么大姨家这么大,我们家这么小啊,小姨家有两层呢,我们家连一层都没有。”

于丽凤正给她喂饭,好笑道:“那你给你大姨做闺女去,正好妈妈也喜欢小妹妹,你们换一下,你就有大房子了。”

杨芸芸抱住于丽凤的胳膊:“不要不要!”

王芬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说道:“你个傻妮子,当然县里好。”

邓霞撇了撇嘴,好什么,住的这么挤,转个身都没地方,但真说不羡慕,也不可能,做个城里人就是那个年代的人内心的向往。

方知浓暗想,现在都想往城市走,以后想转回农村户口都难,像方季康,因为户口已经转到县里了,乡下的地基也就分不到了。

于家还要回县里去,晚饭吃得就很早,赶晚上最后一班车回了县里。

女人们把餐桌收拾一下,剩饭剩菜分一分,男人们还桌子还椅子,刷锅洗碗,把家里头恢复成原样才泡了几杯茶,坐下来休息闲聊。

“国务院的审批已经下来了,咱们W县已经就是县级市了,最近上面都在忙着改称呼,跟我们镇上关系不大,改天我得去县里开会,上面邮局说要改动。”方伯勇说道。

“大哥,你说着改市了,这嘴里还叫着县里,现在得叫市里了。”方仲伟纠正道。

方伯勇笑了笑:“这一时半会儿还真改不过来。”

邓霞插话道:“那季康和丽英以后可不就是市里人了。”

“市里人也就是个虚的头衔,真要是什么饥荒,先饿死的还不就是城里的。”于丽英说道。

“季康那房子可就买得值了。”

“哪有什么值不值,房子就是用来住的,总不能卖了。”方主任抿了口茶,看了一眼二儿媳妇。

他自认为对三个儿子都没差,大儿子夫妇自己能分配到房子,他就出了点钱,他自己的就给了二儿子,三儿子他也出了钱,当时季康的户口都转县里了,要是不在县里买房以后回乡下也没办法起房子。

邓霞还是不敢惹公爹的,公爹年轻时也是个能耐人,他们现在住的房子的产权证上还写着公爹的名字。

夜里头,沈老师带着眼镜看书,方主任又深深叹了口气。

沈老师合上书,摘了眼镜,也叹息一声:“你说你这一晚上叹了多少次,我这书也看不下去了。”

“这儿子养得多果然也不好,我和你这还没老的,就想着谁占的便宜多,要不是我和你年轻时积点家业,现在哪里够他们分。”方主任说道。

沈老师把书和眼镜放床头柜上,说道:“我跟你说你也别不信,仲伟小时候就是被你妈带的,我怀季康的时候,她老和仲伟嘀咕,你妈有了弟弟不疼你了,我当时和你妈吵,你还说我小题大做。仲伟这爱计较的毛病,就和你妈没两样。”

岁数也这么大了,沈老师说起以前也没有当时那么气了,可仍也有些后悔,她生季康的时候忽视了仲伟,等大一点发现了,这爱计较的毛病就落下了,什么事情都要计较个一二三四。

方主任也没话反驳,盯着天花板:“他计较也就罢了,怎么就配了个一样计较爱占便宜的家主婆,一天到晚就觉得就他家吃了亏,也不算算他们不花一分钱就得了一套房。”

“现在说有什么用,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两个人一起计较也行,夫妻也算同心,我们现在也没什么好给的,今年年底你就退休了,啥也别管了,带带浓浓,养养花草。”沈老师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是一阵平稳的呼吸声。

这边在说着,那边也在说着。

“季康的厂里看来现在生意可以,你就早点把我们家的一万块要回来。他在县里的房子买的时候就好几千呢,今天没听丽英她娘家人说吗,现在都上万了。他那厂,也不知道以后怎么个样子,别到时候我们的钱打水漂了。”

方仲伟不置可否,道:“季康才刚有起色,你急成这样是怕他们看不出来你怕他还不起钱?”

邓霞无话可说,半天憋出一句:“那就过一段时间,咱们家的店面太小了,转不过身,我早想换个大一点的了。”

方仲伟没有回应。

方知浓满周岁,方季康请了个照相师傅到家里来拍个照,一家人拍了一张,方知浓单独拍了一张,兄妹俩一张,沈老师和于丽英抱着方知浓分别拍了一张。

方知浓看着照片里喜庆的白胖团子,肉嘟嘟的怎么看都很有喜感。

大人们还有模有样地点评:“这张拍的好,笑得多好看。”

方知浓:她觉得笑的跟个二傻子……

从今年开始,方主任上班的日子就少了,他今年就已经开始交接工作了,一天到晚没什么事情做,一周也就去个两三回,基本上上午去坐一坐,下午就回来了。

刚开始闲下来还真是百般不自在,把自家的菜地除草洒水施肥都弄了一遍,方家的菜地已经都租给别人种了,说是租给别人种,其实也就是收一点自家吃的米,家里头现在真没人可以种地的。

穿得逐渐少了,方知浓也愿意自己走路了,说话也会迸出一两个字眼。

方季康忙,于丽英也跟着忙,现在工厂就这么点人,也没办法再招人,只有用有限的人力去办更多的事情,她就在厂里做监工。

方知浓一周岁后也就断奶了,每天由沈老师带了,有时候他们回来太晚了,摇篮都放沈老师他们房间里了,方如初每天的接送也交给方主任了。

方如初再一次得到父母要加班的消息之后,失落地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回自己小房间去做作业了。

方知浓步履蹒跚地跟着他一起进去,小孩儿坐在书桌前,闷闷不乐,方知浓进来以后,扯了扯他的衣服,把手里的小零食递给他。

方如初没客气,拆了就咔嚓咔嚓地吃了起来,还往她嘴里塞了三片,“浓浓,你想爸爸妈妈吗?我都一个礼拜没见过他们了。”

方知浓也很想他们,但作为一个成年人,她肯定更加理智一些。但看着小孩这么落寞,她又心疼,很想告诉他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们想给你好的生活条件,牺牲的就是陪伴。世界上永远没有空闲多,报酬还高的工作。

时间就是金钱,所以陪伴和金钱总是矛盾的。在金钱面前别谈什么子女的教育就是最好的财富,有了钱才能谈高质量的教育,不然都是生存。

方季康和于丽英也是为了他们才那么打拼,如今创业阶段,忙是肯定的,只希望快一点度过最艰难的这一段时期。

第008章

方知浓十五个月以后,吐字清楚一些了,沈老师觉得可以听得懂大部分话了,每天会教她认卡片上的东西,给她讲故事。

沈老师觉得这个孩子真的是坐得住,有回她想看看看看报纸写写字,把她放在自己旁边,也给她几张报纸一只笔,原以为会在纸上乱涂乱画,或者会撕来撕去,却没想到那小人儿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像模像样的看,还会翻页。

等沈老师回过神来,她一张报纸都看完了也没被打扰。

方知浓当真是喜欢沈老师给她报纸看看,他们给她的书都是小孩子认字的图画书,报纸好歹还能看点实事政策,好让她明白这个时代到底什么情况。

沈老师还奇怪着呢,把报纸放下来,把她抱在自己腿上,摸了摸她白嫩的小脸,道:“你说你个小人儿,看得懂什么。”

方知浓气鼓鼓地扬起头:“懂,懂。”

沈老师好笑,安抚道:“好好好,我们浓浓懂,奶奶说错了。”

“奶,看,宝宝……看。”方知浓希望以后沈老师能多给她看看报纸,以沈老师爱书的情结,应该是不可能给她看书架上的红楼三国散文集的,只希望她表现好一点,沈老师可以舍得一点。

“宝宝真乖,会和奶奶一起看报纸,以后我们宝宝肯定是个爱读书的。”沈老师很欣慰,她做老师这么多年,第一回 这么深切地感受到言传身教。

沈老师看了看时间,感觉可以去做饭了,把她放在学步车里面,厨房门一关,也不怕她跑出去。

五月份已经有些热了,这几个月都只有祖孙四个人吃饭,也不用做多少菜,方主任爱喝点小酒,准备个下酒菜就行了,沈老师做了个凉菜,炒了个荤腥,炖个蛋也就凑合了,方知浓也可以吃点烂一些的米饭面条。

做好菜,沈老师等方主任接方如初放学,等了很久,很快就到家了,今天比以往迟了。

沈老师嘀咕:“难道被老师留下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方如初在幼儿园的表现很不好,经常调皮捣蛋,方主任被叫去了好几次。沈老师也奇怪,如初以前一直很乖的,他比同龄人聪慧,总是很受欢迎。

方主任骑着自行车迟迟而返,一回来就大着嗓门喊:“如初回来了吗?”

“没有啊,不是你去接了吗?你没接到?”沈老师大惊。

方主任急了起来,道:“我在校门口等了很久,大家都走光了他还没出来,我就进去问,老师说他早走了。”

“这孩子走哪里去了啊?路上找了吗?有没有去同学家?”沈老师忍不住乱想起来,会不会在路上被什么人拐走了,会不会出什么事情了,急得眼睛都酸了。

“我去找季康,看看他有没有跑厂里去。你去伯勇家看看,有没有跟凯文一起走。”方主任话刚落下,脚一踩自行车就走了。

沈老师把方知浓抱怀里,门一锁,赶紧往镇上走,她走得很急,方知浓被抱得也不舒服,但她如今也顾不得这么多,九十年代是拐卖儿童最猖狂的时代,道路上又没有监控,受科技条件限制,找回的可能性都很小。

镇上离得很近,方伯勇家分到的福利房在镇政府旁边,沈老师抱着方知浓又走得快,走到镇政府边上就气喘吁吁了,但一想到方如初下落不明,就不敢放慢脚步。

好不容易爬上方伯勇家的三楼,沈老师都有些头晕眼花。

“妈,你怎么来了?”刘翠如打开门惊讶地说道。

沈老师气虚都不稳了:“如初,在不在你这儿?”

“如初?如初不在啊,妈,妈你这是怎么?”

沈老师又急又累,得到这样一个消息,都站不稳,方知浓还在怀里就往前倒,刘翠如赶紧扶住她,把方知浓抱过来,喊方伯勇:“伯勇,快过来,咱妈晕倒了。”

方知浓忍不住哭了起来:“lailai,奶奶~”

宋凯文先跑出来,扶着沈老师到屋子里坐下,方伯勇端了杯水,拧了条毛巾。

刘翠如给方知浓擦擦眼泪,哄道:“不哭不哭,浓浓不怕,伯母抱抱。”

“锅锅,找锅锅……”方知浓真的怕方如初遭遇什么不测,心里急得不行,恨死现在这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沈老师喝了杯水,感觉大脑的眩晕好一些了:“伯勇,快,快去找如初,如初不见了,你爸去季康厂里了,你再去一趟学校。”

“如初不见了?妈,你别急,伯勇你快去看看!再在镇上绕一绕,看能不能找到。”

方伯勇赶紧出了门,方凯文也跟着一起去。

沈老师刚好一点就要出去找,刘翠如也知道这个时候还是找到孩子要紧,抱着方知浓一起去找。

把该找的都找了一遍,通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人还没找到,于丽英急得都快要哭了,所有出去找的人都回来了,都没有找到,于丽英真的忍不住哭了起来。

方季康还冷静点,他们问了老师,老师说方如初是提前走的,他水杯撒身上了,说他爷爷已经在外面等了,老师一想离放学也没多久了,就同意了。方季康猜测可能是方如初自己走的,应该不是被拐走的。

“我们往外围去找一找,丽英,你和妈就留在家里,浓浓还没吃晚饭,我们骑自行车去找快一点。大哥,你往行军村那个方向找,我顺着环太湖路找……”

于丽英哭得颤抖,抱着方知浓抱得紧紧的,方知浓也哭了好几回,眼睛都红红的,她的小手轻轻地摸掉于丽英脸上的泪水,小脸贴紧她湿漉漉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