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威那边开始拼命鼓掌:“说的好!”

暂时没有利益瓜葛的其他学校的加油团也跟着一道鼓掌,附中的人可就不服气了。

反方相互看了几秒钟,在主持人的催促下,站起来一个人,其实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只能干巴巴地说道:“现实交友肯定比网络交友安全啊,毕竟是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的。正方说的情况,那更要走出来克服社交恐惧。之前正方说网络交友可以增长见识,我方认为只是聊天的形式不如多看几本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刘宇昂接过话筒,站起来说道:“现实交友需要在现实接触,也许危险性更大,而网络交友天南海北,我见不到他他也碰不到我,只是谈心聊天,现实交友却还需要辨别善恶,并不一定网络就是危险的。交朋友可以增长见识,他也许会和你说起许多你不知道的事情,在无形之中,你就是增长了见识。”

四个回合下来,双方握手结束,从台风来看,德威这边完全是脱稿的,偶尔看一下稿子,评委点评的时候,第一个评委就说了这个事情。

“正方举的社交恐惧症的例子很打动人,也比较让人信服,所以我认为正方的辩论比较能够让我信服。”第一个评委投了正方。

后面德威就欢呼起来,德威的四个人鞠躬。

第二个评委给了反方,附中的人也跟着欢呼起来。

来来回回,三比二,方知浓他们成功晋级四强。

附中的人可不服气了,直接嚷嚷起来有黑幕,德威的人也不服气,喊话说输不起别比,两方就在观众席上相互嚷嚷了起来。

主持人不断喊着肃静,比赛绝对公平公正。

两方的老师都过去调停了,场面才控制下来,下面第三组第四组继续进行,第四组开始的时候已经是将近中午,不是这两方的观众陆陆续续都要出去吃饭了,方知浓他们没办法,还得继续坐着看完比赛。

忽然之间有几个同学跑了回来,是找老师的,“不好了,打起来了!老师,陈旭阳和附中的人打起来了。”

德威的两个老师赶紧往外走,方知浓也立即跟了上去,一时间观众席上不少人也都听见了,也纷纷跑出去。

就在体育馆不远处,一群人都围着。

陈旭阳的校服都被扯开了,满脸通红,把对面一个男的摁在地上揍,两个人脸上都已经挂了彩,显然下面的更惨一些,还有几个男生也在纠缠着,脸上都挂了彩,付遇一个劲地拉住他:“旭阳,别打了,老师来了。”

德威的两个老师挤进人群里,厉声呵斥道:“都给我住手!”

方知浓和付遇合力把陈旭阳给拉起来,陈旭阳嘴角都青了,喘息着,还想用脚踢那个人,两个人赶紧把他拉走。

下面的那个人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还留了鼻血:“报警,我要报警……”

陈旭阳说道:“孬种,我看你一次打……”

方知浓大声打断道:“陈旭阳!”

她少有这么生气道时候,面色冷若冰霜,眼中还有失望,陈旭阳撇过头不说话。

附中的老师也很快赶过来了,场面混乱结束了,却也麻烦了起来,因为警察介入了,涉事的几个人都被带去了警察局,几个老师赶紧联系校方和家长。

第一个动手的是陈旭阳,他把人打得也最惨,是第一主犯,这无可辩解,但起因不是因为他,在场的女孩子说,因为对面挑衅,说他们只是仗着家里有钱,肯定给评委塞钱了,还说评论席上搞这么大的阵势妨碍别人,就是一群不做正经事的富二代。

他们听了一开始是想理论,后来争执之下,有人说了激怒陈旭阳的话,就打了起来。

他们还有比赛,没办法只能先回去,让付遇去盯着点,方知浓整个人都很着急,等剩下的四支队伍抽好签,去吃午饭的时候,大家直接赶往警察局。

警察局里也全是家长们。

“他们把我儿子打成这样,我们是不会私了的!一定要负责!”

“对,有钱了不起啊!”

附中的家长们愤恨地说。

第47章

这些年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大,方伯勇的位置越来越高,和家里稍微有些关系的,这样的机会肯定不想放过,没有发请帖的,也要腆着脸过来送红包,又是加了好几桌。

方仲伟和邓霞也是脸面有光,来得人越多,得好处的也是他们,这一场大学酒,他们夫妻两就是只进不出,得的礼钱也是自家的。

于丽英不痛快也不会和孩子过不去,还是摆出高高兴兴的样子,帮忙招呼客人。

方知浓和方如初在一边躲清闲,和宋俊凯一起玩玩游戏机,周围围了一圈小孩子。

方毅也叫了高中同学,现在名牌大学生还是比较值钱的,大家也很乐意保持联系,以后读大学出来还是要回到家乡的,大学里天南海北的,倒不如初中高中的关系用处大。

隔得远的也过来了,天湖镇现在可比以前发展得好多了,镇上有大酒店了,街道也多了不少,主要还是围绕着住宅区,太湖边上还搞起了观光台,别人来玩也有个能走走看看的地方,一到夏天,太湖边上都是游泳的人,现在污染还没有那么严重,近处的湖水非常干净。

这也得益于这些年天湖镇的经济发展,围绕着光电产业,镇上出现了许多小工厂,一开始只是家庭作坊的形式,招几个人,然后逐渐发展起来。

吃晚饭的时候,他们和邓霞的娘家人坐一道,男人那边应酬多,家里的女人都不愿意和他们坐一桌的。

邓家老太太和邓霞的嫂嫂外甥女就和他们凑了一桌,邓家老太太是个有点胖胖的老太,笑得时候有个豁牙,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嘴皮子利索得很。

邓家不是天湖镇人,天湖镇在江浙交界处,隔壁就是湖州,天湖话反而更偏向湖州话,和真正的苏州话还是有不同的,邓家是湖州那边村子的。

“亲家母,还是你家人丁兴旺,这孙子孙女坐一圈,豁,多热闹,哎,就我不争气,只生了雯雯她爸爸一个儿子。”邓家老太太笑眯眯地看看方知浓又看看方如初。

沈老师笑着说:“现在一个就挺烦人了,我家来了五个,小时候可别提多烦人了。”

五个?邓家婆媳脑子里还卡顿了一下,哪里来五个,看到宋俊凯,才意识到沈老师这是把外孙也给算上了。

这邓家要是算上外孙也不少,邓老太当年生了四朵金花才生了个儿子,邓霞是小女儿,这要是算上外孙,邓家可不少。

邓老太可就羡慕人家儿子多,可惜这计划生育,下面只有个孙女,没得挑,但老人就是自家和别家观念很强,女儿家的儿子和儿子家的闺女,那还是后者更重要的。

沈老师就不觉得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女儿还是自己女儿,所以方小琴和几个哥哥嫂子更亲近。

邓家嫂子说道:“诶,小时候哪有不烦的孩子,这大了就是回报了,您看看这几个孩子,都聪明机灵的,别人家出一个一本高材生就高兴死了,你们家一个接一个,如初高几了?”

“高三了,俊凯也是,明年我们家两个高考生。”于丽英接话道。

邓家嫂子捧场地说:“你们家孩子都是读书的料,基因摆在这儿呢,如初他爸当年就是大学生,如初中考不是考了全市第三吗?我们家雯雯能给我考个全校第三我就乐疯了。”

邓依雯撒娇着说道:“我也有考过啊。”

方小琴道:“就是啊,孩子都这么好了,要求不要太高,雯雯刚上高一吧。”

“下半年高二了。”

邓依雯也是个能说会道的,饭桌上妙语连珠,总有种极力表现自己、套近乎的感觉,方如初和宋俊凯说游戏说得起劲,完全不care,就算被cue,也就瞟一眼。

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总有一些小心思,然而碰到方如初这样的,注定是幻灭的。

“听说你们村要拆迁了啊?这能分多少钱啊?”邓老太问道。

沈老师保守地说:“还不知道的,具体的文件还没下来,但拆是肯定要拆了,可能就是赔块地,赔点钱吧。”

“那也很好了,这还有钱呢……”

邓家嫂子说道:“放你们家就划不来了,这别墅才几年啊,建得这么好,就要拆迁了,多心疼啊。”

邓老太后知后觉,忙道:“对,你家这房子,就吃亏了。”

说实话,沈老师的确也心疼这房子,当初造的时候也花了大价钱,才住了多少年就要拆掉了,可不心疼嘛。

刘翠如道:“这也没办法,还是要看上面怎么说,别家肯定是想拆的,总不能因为我们家就不拆了,伯勇也去问了,上面说出的条件不会差,村里头还是安置到一块的。”

乡下拆迁不像城市,很少会赔商品房的,一般是另外给一块地再给钱,村里一起造房子,造价还能划算一些。

当然对于一般人家拆迁还是比不拆迁好的,因为在拥有了新房子的同时,还是会多一点钱的,起的房子还可以的是小别墅。

果然拆迁户也是要看地方的。

吃过晚饭,一般饭桌上剩下的菜会挑一下好的带走,主家会分给关系亲近的人家,但方家人不爱吃隔夜菜,也不是有钱了以后的习惯,就是乐意每天劳烦一些,做新鲜菜吃也不愿意吃隔夜的。

沈老师就让邓霞给方家其他的亲戚都分别拿一点,毕竟这么多桌,一家拿一只蹄膀回去也是好的,他们家又不爱吃,这么多好菜拿回去干嘛,所以沈老师拿了一个蹄膀以后就婉拒了邓家婆媳热情的邀请。

眼瞧着大家都要走了,也没见邓霞让方家的亲戚倒点菜回去,反倒是邓家的亲戚都倒了起来,于丽英瞧着搓气,挨个到桌上和方家的老婶婶们说,让他们倒点菜回去。

就一条,这钱是他们家出的,于丽英就有这底气。

邓霞也没敢说什么,方仲伟也是不要吃剩菜剩饭的,所以她自己也没有倒多少。就她几个姐姐家还有娘家倒得最多,于丽英就恼怒,他们家花得钱,她娘家拿也就拿了,就只顾她娘家了,方家这边的亲戚就不是亲戚了?

婆媳几个都挺看不过眼的,把远一点的亲戚都送回去,邓家那几个亲戚,也就当甩手掌柜了,男人们都喝酒了,只能女人开车,邓家四个姐姐一个兄长,五家人全都要接送的,于丽英和刘翠如把家里远一点的亲戚送回去以后,就打道回府了。

邓老太两手提着油乎乎的菜,问道:“小霞,你嫂嫂和你弟媳呢?怎么没车了?”

邓霞也喝了点酒,刚让厂里的司机送了大姐二姐一家回去,三姐和老娘一家都还等着,这饭店里已经没有人了。

“我给她们打个电话,喂,丽英,你送好了吗?还在送啊,你什么时候好啊,我爸妈还没回去……翠如姐呢?也在送啊,凯文呢?他不是也会开车吗?”

“凯文还在实习期,夜路不好开,你娘家有点远,还是不要让他开了。不是有厂里的司机吗?”于丽英挂了电话以后,心情突然有些美妙了起来。

有时候她都不知道为什么要为这样的人生气,这么多年了,又不是不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

邓霞弄到了十点种才回到家里头,方仲伟酒都醒了,问道:“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邓霞气呼呼地说:“我爸妈等到了九点多才有人来接,我还是走回来的。”

“跟你说,把家里的车也开过去。”

“家里头这么多车,我们又要喝酒的,开过去干嘛。还不是丽英和翠如,送人送人,送送就不回来了,就厂里的司机一辆车。”邓霞埋怨道。

方仲伟唔了一声:“今天人是有点多,又多了三桌人。”

邓霞瞪着眼,连说下去的欲望都没有。

第48章

大学酒过后,他们待了两天就要回上海了,方知浓软磨硬泡才让方主任和沈老师同意去上海住一段时间,主要是照顾他们,方季康和于丽英都忙,方如初要上课。

此次回来方伯勇也问起拆迁的事情,方主任和沈老师不会愿意跟他们去市里生活的,这老家一定要搞搞好,他们老了也要回来养老的。

新的宅基地就不会给耕田了,就给块菜地,不过这两年开始,种田的人家开始变少了,很多人家的地都租出去了,有的做鱼塘有的建工厂了,可能拥有的地还没有以前多了,以前还会有猪圈羊圈。

方伯勇道:“上面跟我们说,安置在哪里还不确定,可能要往桥东面搬,我觉得那里离镇上有点偏。”

刘翠如嗑着瓜子白了他一眼:“难道还能让你往镇政府边上搬?”

小辈们都笑了起来,方伯勇摸了摸凸出的肚腩,道:“这不是爸妈年纪大了,住得远多不方便。”

方主任说道:“我们又不是老得走不动了,桥东也不远,看政府怎么安排吧。”

方主任自觉还没老到一点路都走不了,方季康好几回都想给他们请个保姆,他们就是不要。

方知浓哄孩子似的说道:“爷爷,我们就是担心你们安全,桥东隔得远,你们平时要上街不方便,我们又不在你们身边,你让我们怎么不担心。”

方主任怼儿子得心应手,可软软糯糯的孙女方主任这语气就软和了下来:“怎么会有事呢,爷爷身体好着呢,以后咱们村的还是住一块,也能相互照应的。”

方季康皱着眉头说道:“爸,你们身边没个人照顾我们怎么放心。其实我们康明年有意建公司福利房,明年正好是康达十周年,有些员工甚至不止十周年,老员工不容易,公司现在发展这么好,有他们一份力,所以想明年买块地,建福利房,要是拆迁,我们就不要地了,自己建吧,给的地有限制。”

(注:94年以前为线缆厂,94年才正式成为康达)

对于老人来说,离开了故土,去哪里也就没有什么讲究,总归去哪里都不是故乡了,对于方主任沈老师这样衣食不愁的人,对拆迁得到的利益并不在意,但村里人在故土和现实利益中还是会选择现实利益。

得到村里要拆迁的消息,除了一些老人,年轻人都很高兴,拆迁就等于金钱,老人们也没法说出不想的话,在过得好和故土回忆中,让家人过得更重要。

方伯勇便道:“这不错啊,到时候给我们家也留一套。”

“股东也有的,我想着要造就造别墅,现在还在商量怎么分,正好我们几家也造一块儿,我是想着问一下大爸他们,要是愿意,就也出个员工价,造我们几家旁边,爸妈也有伴。”方季康说着,看向方主任和沈老师。

方主任就怕给几个孩子添麻烦,不耐烦地说:“寂寞什么呀,我和你妈会自己找乐子的,这么麻烦干什么。”

沈老师道:“我们随你们,就别老觉得我们过得没劲,好着呢,你爸搓搓麻将,我跳跳舞,挺有乐子的。”

方知浓也觉得她爷奶挺乐呵的,要是寂寞早跟着他们跑市里去了,就是觉得两个人过得不错,才一直乐意待在乡下,方主任和沈老师就不是那种围绕着儿子孙子转的老人,喜欢过自己的日子,方知浓觉得挺好的,没必要强行给他们找伴。

方如初也说道:“我看爷爷奶奶这日子可比我们快活多了,大爸,爸,你们怎么就一直觉得爷爷奶奶寂寞呢?打打牌玩玩麻将,时不时出去旅游一趟,多好啊,总觉得没了你们爷爷奶奶就活不好似的。”

刘翠如和于丽英笑了起来,“听见没,别给你们脸上贴金。”

方主任神清气爽:“如初说的对,我们又不是没了你们就活不好,你们能有多重要啊,要不是看在浓浓和如初凯文的份上,城里市里遇我都还不乐意去呢。”

兄弟俩只能对视苦笑,碰上这样的爸妈,真的是有钱也没处花。方主任和沈老师的退休工资很丰厚,要不是兄弟俩一直塞钱,两个人从不和子女要钱的。

方主任和沈老师去上海照顾三个孩子,方季康让原本在家里烧饭打少卫生的阿姨最近不要来烧饭了,就也隔几天来打扫一下,两个老人愿意过来就是为了孩子,要是一点事情不给他们做,会无聊的。

方知浓回来以后给自己报了一个速成的素描班,她的要求不高,能够把物体画立体了就行,乔治和伊丽莎白给的两本建筑学的入门书她已经看完了,建筑学学得很杂,说是工科,但涉及人文类学科也很多。

她渐渐明白为什么乐高只能是思维创意,因为真正的建筑要考虑的不仅仅建筑本身,而是包括环境历史在内的一个整体。

今年暑假过得很快,游学之后那一个月跟飞似的,很快就开学了,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方知浓真的挺烦的,学得是她会的,周围都是一群孩子,丝毫没有一点挑战。但德威不一样,即便是学过的东西,被那些老师上得也会让她觉得新鲜,而且还有丰富的活动课让你选,方知浓反而期待起开学。

德威基本上不怎么会分班,因为有很多公选课和活动课,完全不需要担心学生社交上的问题,除非班级出现了重大的矛盾,不可调和,才会重新分班,一般情况下到高中才会重新分班。

所以还是老同学,相处一年,方知浓也很喜欢班级的氛围,暑假的时候大家还会约着一起玩,虽然会有几个不爱学习不求上进的,但谁也没有瞧不起谁,也能玩到一起。

初二方知浓还是选择芭蕾,摄影课换了一门素描,初二的课程难度陡然增加,兼顾学业和兴趣真的不是容易的事,但去麻省游学之后,大家都收齐了的骄傲,在上海,作为德威人,他们内心是有一股骄傲所在。

这一群天之骄子在碰到另一群“天选之人”才能感受到什么叫井底之蛙。

有时候受点打击也是不错的。

方如初十月份的时候就要考雅思托福了,他重点考托福,主要是有的学校要求雅思有的学校要求托福,方如初申请的学校要求托福的居多,他主要申请美国方面的学校,第一个申请的就是MIT,另外还有斯坦福、普林斯顿和爱丁堡大学。

他申请的专业是人工智能,这几所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在全球排名靠前,方季康让他考虑清楚,方如初还是想试一下。

方季康没办法给予他帮忙,只能全力支持他,在年前这一段时间里,等雅思托福成绩出来了以后,就要把申请材料寄出去,一般在来年的三月分就可以收到offer。

申请材料里包括一到两封推荐信,一般是请有些权威的人士写的,方季康想起了钟维渡,维渡读的是哈佛大学工商管理,今年暑假研究生毕业,已经开始接管家里的生意了,方季康和钟家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钟运铮也终于可以退下来了,他今年就想回国内来过年,已经提前和方季康打了招呼,钟维渡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都很优秀,比起钟家,方家的底蕴还是差太多,连找个像样的写推荐信的人都没有。

方季康就联系了钟维渡,让他帮一下忙,再指点一下如何写申请材料,钟维渡耐心地讲解,建议他们另一封推荐信最后是学校里的老师或者校长来写,写点成绩、表现,更具代表性。

康达确定要建公司福利房,奖励在公司工作八年以上的老员工们,消息一经放出,天湖镇的老员工们都高兴坏了,具体怎么分配还不知道,但八年以上的老员工基本上是稳的。

方季康和高层讨论了很久,主要方案就是八年以上的老员工部长及以上的,免费分得一套别墅,部长及以下,按照员工优惠价购买,主要这个价格不好定。首先要买一块地皮,地皮的钱肯定就算公司了,所以公司是想让员工就出一个造价,别的就公司来,造价也就个十几万一栋,允许分期还贷。

最后的方案将在年会上公布,明年十周年的庆祝会,这十年走得不容易,公司今年刚研发光纤,已经有些眉目了,方季康也以此来激励新员工,只要你们长久地跟下去,公司是不会亏待老员工的。

康达的五险一金永远是最齐全的,这也是现在的工薪阶层最在意的。

确定要建福利房以后,康达已经开始联系政府选地皮,联系建筑公司规划设计了。

方季康最近一直在联系建筑公司,方知浓一直很想去建筑公司,问道:“爸爸,我可以跟你一起选新家的样式吗?”

方季康想着自家的房子肯定是不和福利房建一样的,到时候他和兄弟姐妹们的肯定要另外设计,亦是欣然同意,反正是自家的房子,孩子要是有想法也可以。

第4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