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二狗子!”

李青转过头笑容满面的看着他们,认真的点头说道:

“都很好听!”

第三十一章 逃啊逃啊(中)连庆已经和中年男人说完了话,回过身,笑着看着李青被几个孩子围在中间,眼里闪过片浓浓的黯淡来。

中年男人上前喝斥着孩子们,憨厚的笑着说道:

“这位公子,请屋里坐吧。”

李青笑着站起来,点点头,看着桑枝、木通把马和车子赶到了屋子后面。方拉了三丫的手,和郑嬷嬷、连庆一起往屋里走去。

屋里显得有些空空荡荡,东边靠墙盘着座大炕,西边靠墙放着几个半人高的竹篓,屋里只有炕上是能坐的地方了,中年男人有些窘迫的搓着手,往炕上让着李青,李青笑着走到炕前,脱了鞋子上炕坐到了里面,中年男人仿佛松了口气,三丫不顾父亲瞪着眼睛,挤到了李青身边坐着,二狗子看着父亲,有些畏缩的从炕角也慢慢的蹭到了李青身边坐下。大丫有十来岁了,靠着炕站着,傻傻的看着李青。

桑枝取了个包袱,木通拎着个黑漆盒子进来,郑嬷嬷上前接过盒子,连庆忙笑着对中年男人说道:

“王大哥,得跟您讨些开水,泡碗茶给我们公子喝一口。”

那王大哥忙叫:

“大丫,快叫你娘把锅刷干净,烧一锅开水端过来。”

大丫飞奔出去,李青招手让郑嬷嬷把盒子拿过来,打开来,取了包枣泥糕,一包莲茸酥和一包豌豆黄来,放在了炕桌上,笑眯眯的问三丫和二狗子道:

“喜欢吃哪个?”

三丫和二狗子死死的盯着桌上的点心,“咕咚”咽了口口水,渴望的看着李青开心的叫着:

“都喜欢吃!都喜欢吃!”

李青笑着搂了搂两个人道:

“那就一样一样的吃!”

回头又伸手把紧靠着炕,正伸头看着的大丫拉过来道:

“你也坐过来吃。”

大丫忙甩了草鞋上了炕,王大哥满脸通红,刚要说话,连庆拉拉他,笑着说道:

“我们公子就是喜欢小孩子,王大哥不要见怪才是。”

王大哥忙摆着手连称“哪里哪里”,连庆接着说道:

“王大哥能不能找几个小杌子给我们坐一坐?”

王大哥答应着,急忙出去,拿了几个小板凳进来,给连庆他们坐了,不大会儿,门口传来一声胆怯的喊声:

“他爹。”

郑嬷嬷忙起身跟着出了门,不一会儿,一个面色腊黄,瘦瘦的中年妇女背后背着个孩子,端着只大瓦钵跟在王大哥和郑嬷嬷后面进了屋,看见李青,有些局促不安起来,木通忙站起来,接过中年妇女手中的瓦钵,桑枝笑着让道:

“王家嫂子请炕上坐吧。”

王嫂子有些手足无措,李青直起身子,微微施了一礼道:

“王嫂子请这里坐吧,我看你面色不好,是不是生了病?”

“娘病了很多时候了,弟弟也病着,老也不好,娘和爹夜里哭了好几回了。”

大丫忙抢着答道,郑嬷嬷在旁笑道:

“那真是巧了,我们公子可是医林世家出身,别看年纪小,医术好着呢,正好,让我们公子给王家嫂子和小公子诊一诊。”

李青笑着招呼王家嫂子坐过来,王嫂子一脸不敢相信的看着王大哥,王大哥迟疑的看着连庆,连庆笑着让道:

“我们公子医术很好,说不定能治了嫂子和小公子的病呢。”

王大哥冲王嫂子点点头,郑嬷嬷上前帮她解下背上的孩子,抱到了李青面前,李青打开包被,是个一周岁左右,孱弱得仿佛不会哭的男孩子,李青把手指按在他脖子边上诊了一会儿,又解开衣服,仔细的看了看,王嫂子已经坐到了炕上,李青冲她微微笑着,拉了她的手仔细的诊了脉,片刻,笑着道:

“没什么大病,不过是受了些小风寒,一直郁结在心里,没发出来罢了,我找些丸药,你吃几次就能好了,这孩子,也没大碍,不过是因为嫂子身子不好,奶水差了些,孩子吃不好,又哭得有些伤了心脉,我留些药,吃上半个月也就能好了,只是嫂子的身体太过亏损着了,这个冬天得补一补,你身子好了,奶水好了,孩子自然也好了。”

桑枝忙出去取了个包袱进来,李青找了一大一小两个青花瓷瓶子出来,给了王家嫂子,又向连庆说道:

“庆叔取二十两银子给王大哥,这个冬天,每两天买一次大荤,母鸡、猪肉、羊肉都行,一次至少两斤,炖得浓浓的汤,让嫂子吃上这一冬天,嫂子和孩子就都能好了。”

王大哥接过银子,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王嫂子,又看看郑嬷嬷,看着李青,李青示意他把银子收起来,笑着继续说道:

“王大哥可千万不要吝啬这银子,嫂子和孩子的身子才最要紧!”

王大哥拼命的点着头道:

“公子爷放心,放心,俺知道心痛媳妇孩子,俺知道。”

门外路上传来一阵零乱的马蹄声,连庆“呼”的一下站了起来,李青脸色有些发白,强自镇定着示意木通出去看看,木通很快出去又进了屋,冲李青点了点头,李青直起身子,笑着和几个孩子说道:

“我们玩不说话的游戏好不好?等会儿,谁说话谁就输了,输了的可再不准吃点心了。玩不玩呢?”

几个孩子忙着点头,李青抬头,目光复杂的看着连庆,连庆冲她点点头,拍了拍王大哥的肩膀,拉着他出了门,郑嬷嬷坐到了王家嫂子身边,和她低低的说着闲话。

门外传来护卫客气的问话声,在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连庆恭敬的答着话,他们是昨天就借宿在这家的,因老太太不大舒服,准备晚点再上路,护卫说的人没有看到过,王大哥憨厚的声音在旁边印证着,门被推开,一个护卫探了半边身子进来,李青俯下了身子,几个孩子围着炕桌好奇的看着护卫,郑嬷嬷神态安祥的坐在炕上和王嫂子说着话。那护卫笑着问道:

“你们看到过一个小姑娘没有?“几个孩子也不说话,一起摇着头,护卫笑了笑,回身出去了。不大会儿,马蹄声远去了。

李青长出了一口气,看着王家嫂子有些疑惑的眼神,也不解释,只笑着说道:

“嫂子这病,只是亏损着了,也算不得病,所以这治病的话,请嫂子就忘了吧,如果有人问起,万不可提起。”

连庆已经和王大哥进了屋,王大哥听了李青的话,郑重的说道:

“公子放心,俺们知道轻重,知道好孬!”

李青起身下了炕,拱手谢了王大哥,回头吩咐连庆道:

“我们吃些东西就上路吧。”

小半个时辰后,李青一行人又回到了往玉山镇的路上,这一路上竟再没碰到过盘查的人。傍晚时分,到了玉山镇外,连庆吩咐桑枝先进玉山镇去探听情况,桑枝进了镇子,仔细察看着、打听了,并没有什么异常,心下安定了些,到镇上最大的一家客栈,福祥老号订了三间上房。连庆得了回报,压着行程,直到暮色浓重,看不清楚人影时,才进了镇子,到了客栈。

黑暗中,晕暗的灯光下,李青隐在郑嬷嬷和连庆、木通身后,悄悄的溜进了客栈,躲到了屋里,郑嬷嬷寸步不离的守在屋里,连庆不停的跟客栈掌柜和伙计抱怨着老太太的身体和老太太的脾气,告诫着伙计不要去招惹他们家脾气古怪的老太太。

半夜时分,外面一片喧嚣,李青一下子惊醒过来,郑嬷嬷也睁开了眼睛,把李青搂在怀里,轻轻的拍着李青,李青把头埋在她怀里,没有言语。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伴有开门关门的声音,几个男人粗声粗气的呵斥声,客栈掌柜一迭连声的保证,往这边移过来。

很快就到了她们门口,李青听到了连庆陪笑的说话声,几个男人仿佛客气了些:

“兄弟也是没有办法,上头下了令,要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片子,不光我们玉山镇一家,这方圆百里的镇子都得象过筛子一样的过上一遍,上头说了,要是查出来,是从我们玉山镇走了或是伤着了一星半点,我们兄弟这命就保不住了!掌柜的见谅则个,无论如何也要查看清楚才行!”

第三十二章 逃啊逃啊(下)门从外面打开了,李青紧紧的贴着郑嬷嬷后背,埋在被子里,一动不敢动,连庆陪笑说道:

“大人您看,就住了老太太一个人不是,进来的时候,这客栈的掌柜和伙计都看着呢,我们三个人侍候着我们老太太,再没旁的人了。”

客栈掌柜和伙计在旁附和着,杂乱的脚步声退了出去,门关上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趁着晕暗,李青裹得厚厚的,在木通和桑枝的掩护下,偷偷的溜出上房,悄悄的上了车,连庆大声的抱怨着这越来越冷的天气,抱怨着老太太的早起,边抱怨着边出了客栈。出了玉山镇,慢慢的往界碑镇方向去了。

李青坐在车里,仔细想着这一天的情形,心里安定下来,这一天来碰到的都是在找她,并没有人提到过、关注过连庆、郑嬷嬷、还有木通、桑枝,看来那丁一知道她是木先生,但并没有仔仔细细的查过她所有的根底,也不知道她的计划,更不知道她有人接应!这就好办,这车连庆早就让人做了夹层,只要自己躲起来,就不会有人注意连庆这一行人,自己就能顺利的混出金川府,赶往桃仁码头。唉!早知道丁一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她又何苦多做那么多安排?直接从客栈出来跑路就是,现如今,万一丁一和那个杨元峰查到那几个窑姐儿,查到威远镖局,岂不是倒要牵出连庆和木通来?这是不是就叫作茧自缚?!

算了算了,不能再多想了!如果不是自己之前想得太多,这会儿已经离了临甸城,出了金川府了!今天在界碑镇住上一晚,界碑镇离临甸城只有小半天的路程,明天起个大早,穿过临甸城,临甸城可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停留的,直接赶往庆国,进了庆国地界,就能稍微松口气了。

申初刚过,他们就进了界碑镇,连庆在客栈院子里指挥着伙计喂马、洗车、搬东西,发着脾气,大声抱怨着,说东说西的指摘着客栈的不周到,几个伙计被他一个人抱怨、指挥得头晕,桑枝和木通侍候着老太太,李青小心的夹在三人中间,悄悄的进了上房。

进了屋,李青长长的松了口气,郑嬷嬷开了窗子,小心的往外看了看,关了窗户,又把房间看了一遍,方松了口气道:

“这窗户离街近,倒也方便听动静。”

李青正要开口,就听到窗户外面传来一阵沉闷急促,却透着整齐节奏感的马蹄声,震得屋子仿佛跟着摇动起来,李青脸色有些发白,只有受过严格训练的骑兵,才会有这样的马蹄声,这是谁的军队?金川头人?庆军?还是韩地?郑嬷嬷侧耳听着,面色也阴了下来,担心的看着李青。

过了不大会儿,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连庆在门口叫道:

“老太太,是我。”

李青忙闪到门后,郑嬷嬷上前开了门,连庆回头看了看,闪身进来,关上了门,郑嬷嬷着急的问道:

“外面怎么回事?”

“外面已经贴出了告示,说是因为这一带匪患过于猖獗,连平王府家眷都受了惊吓,平王生了气,命沈凌山沈将军带人到这界碑镇一带肃匪来了,原来镇上的守军说是有通匪的嫌疑,现都被缴了兵器,关起来了。”

连庆边说边担忧的看着李青,李青皱皱眉头,想起进入金川府前的急行和进入金川府后反常的缓慢,还有杨元峰和丁一的松懈,是不是如果她不逃跑,他们也会安排一场“抢劫”,好让平王名正言顺的“生气”,然后“肃匪”?

李青轻轻的挫着牙,眉头皱在了一起,平王到底是真找她还是假找她?这局面看起来好象对她并没有太多不利,不管怎样,小心为上,想了想,李青问道:

“外面都是韩地的兵在管着了?会不会影响我们明天的行程?”

“嗯,都是韩地的兵,今天晚上宵禁,倒没说不能出镇子,明天,我们还是稍微晚点,跟着这客栈里其它人一起出去,也安全些。”

李青点点头,连庆皱着眉头想了想,交待道:

“万事小心总没有错,今天夜里大家都警醒些,小姐更要万分当心才行。”

李青点点头。晚上,李青贴着郑嬷嬷睡下,听着窗外不时传来的急促奔跑的马蹄声,心里总也无法安定下来。子时刚过,李青迷迷糊糊正要睡着,突然听到客栈里一片节奏整齐的跑步声,有人吼道:

“所有房门全部打开!快!快!”

李青吓得一个激灵,睡意全无,郑嬷嬷立即翻身坐了起来,拍拍李青,仿佛在安慰她,李青小心的蜷成一团,靠在郑嬷嬷脚边上。

门“哐”的一声被人从外面推开,一阵靴子声进了屋里,停了停,又出去了,没有人关门,脚步声远去,又回来,在走廊上来来回回的往返着,李青闭着眼睛,贴着郑嬷嬷,就听天由命吧。

好象过了很长很长时间,门口传来连庆低低的安慰声“老太太,人走了,我给您把门关上,您休息吧。”

门“吱”了一声关上了,郑嬷嬷跳下床,去栓了门,回来搂着李青低低的安慰道:

“没事了,没事了,姑娘睡吧,睡吧。”

李青惊魂不定,直到快天亮时,才勉强迷糊了一会儿,辰初时分,连庆来敲了门,禀报道:

“老太太,天亮了,我们要出发了。”

桑枝和木通来回跑着,掩护着李青到了后院,上了车,钻到了车厢内的夹层里。一行人和其它往临甸城去的车队一起,在韩地骑兵的层层检查后,出了界碑镇,往临甸城去了。

一路上,不停的有韩地的军队设卡检查,几个人提着心,郑嬷嬷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来,李青干脆就坐在了夹层里,听到木通的警告声,就趴下让郑嬷嬷盖上车厢板和垫子,检查过了,郑嬷嬷再掀起垫子和车厢板,李青就坐起来舒展一下,透透气。

一直到未正时分,他们才到了临甸城下,临甸城外城里也驻满了韩地的兵,他们跟着商队,过了韩地军卡的检查,进了城,不敢停留也不敢走得太急,小心翼翼的穿城而过,出了城,慢慢走了二刻钟,回头看不到韩军的关卡了,连庆脸上表情一下子轻松起来,木通和桑枝满脸喜色,郑嬷嬷忙着把李青扶出夹层,笑容满面的给她理着衣服和头发,李青长长的松了口气,掀起帘子,笑着吩咐连庆道:

“庆叔,快些赶路吧,赶紧出了这金川府!”

连庆笑着应了,和桑枝骑着马一前一后,木通一声响鞭,四匹马飞奔起来。

跑了快一个时辰,李青心里越来越轻松,先前她真是想得太多了,平王是个做大事的,哪会把她这个小医家放在眼里,他要的不过是个借口罢了,想想,拿了他这一万两黄金倒真不算多,在莲花峰,她救了他的命,才让他能借机借势夺了陇平府,把奚地做成了嘴边的肉,现在,又借了她这一逃,“生气”占了金川府,便宜都让他占了,她不过只拿了一星半点银子罢了。

太阳已经偏西了,红通通的斜斜挂着,一点也不刺目,只让人觉得一片喜色,远处的山脉仿佛水墨画一般充满了诗意,路边枯黄的茅草被落日余辉渡上了一层金边,李青笑眯眯的欣赏着这金川府的冬色,进来的时候倒没留意这里竟是如此之美!

地面微微有些震动传来,李青怔了怔,连庆拉住马缰绳,急忙掉转马头往后看去,李青也掀开车窗帘子,探头往后面看去。

后面仿佛有一团黑云飞快的压过来,转眼间,竟已能看清楚人影,李青怔住了,这速度这视觉,让她恍惚中仿佛回到了那高速路上,那呼啸着扑面而来的车队……几十个人黑衣黑甲,骑着马疾驰而来,一股肃杀之气直扑到李青身上,李青只觉得喉咙发紧发干,不过几十个人,却比千军万马更让人压抑!

转眼间,已有几匹马奔到了连庆前面,勒马回首,那马高高的扬起前蹄,直立了起来,几乎是眨眼间,他们已经被黑衣人团团围住。一个同样黑衣黑甲,却没有戴头盔的人闪了出来,盯着车子,伸出手,紧跟着他的黑衣人立即把一杆长枪送到了他手中,他接过枪突然刺向马车,车子应声破碎四散开来,李青和郑嬷嬷滚到了地上。

等李青昏昏然爬起来,破碎的车子中间只有她一个人了,李青扶扶帽子,抬起头,转着身子,看着围在她周围的黑衣人,她看到了丁一,丁一紧紧的抿着嘴,垂着眼帘,并不看她,丁一是平王的小厮!她再移过去些,果然看到了平王,正满脸寒霜,拧着眉头,眼神凌利的盯着她,他是碰巧遇到的她,还是专门来捉她的?丁一来捉她就行了,其实不用他亲自来。李青双肩软软的垮了下去,功亏一溃!

第三十三章 条件(上)平王策马往前走了几步,到了李青面前,举起马鞭,打飞了她的帽子,伸出鞭子托起她的下巴,居高临下的打量着她,李青眯起眼睛看着他,落日的余辉从他背后照过来,刺得李青眼睛痛得想流泪,平王盯着她看了一会儿,冷冷的说道:

“看看你的样子!”

突然俯身抓起她的衣领,提起来扔到了马上,李青惊叫一声,就被头朝下脚朝下的挂在了马背上,李青拼命的伸手抓着平王的裤子和大氅,拍打着他,大声喊着:

“我的行李!我的药!我的金子!”

马几乎直立起来,然后飞奔出去,李青的头重重的磕在了平王腿上,又磕在了马肚子上,一口气噎在喉咙里,晕了过去。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青仿佛从沉睡中醒了过来,睁开眼睛,郑嬷嬷正眼里含着泪,坐在旁边看着她,见她睁开眼睛,忙站起来俯身仔细的看着她,关切的问道:

“姑娘,觉得怎么样?可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的?”

李青皱着眉头,看着郑嬷嬷,支起上身,疑惑的问道:

“嬷嬷,怎么是你?我好象做了个梦,被人捉住了,这是在哪里?”

郑嬷嬷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上前坐到床边,托着李青的后背,轻轻的拍着,黯然说道:

“姑娘没做梦,是平王把我们带了回来,这里是王爷的军帐。”

“连庆他们呢?”

李青急忙转过身问道,“他们都没事,没事,姑娘放心。那些人对我们很客气。”

李青松了口气,平王要用的是她的医术,倒不犯着和下人们为难。李青环顾四周,这是间巨大的帐篷,地上铺着厚厚的毯子,她躺的大床放在帐篷中间偏后些的位置,床后挂着厚厚的帷幔,帐篷边上依次支着四五个架子,放着烧得红红的炭盆,烘得帐篷里暖意融融,她又低头看看,自己身上只穿着贴身的衣服,李青微微皱皱眉头,问道:

“嬷嬷,谁给我脱的衣服?”

郑嬷嬷轻轻笑起来,“姑娘放心,是嬷嬷给你脱的,那个平王把你带到这里,就让我过来侍候了。”

李青松了口气,眉头舒展了些,既然没跑成,日子总要过下去,以后也许还会有机会呢,实在不行,就在韩地开个医馆,也不见得就一定不好不是,毕竟,平王还是很看重她的医术,可是,到底有多看重呢?这个倒是要试试才好,李青转着眼珠,笑着吩咐郑嬷嬷:

“嬷嬷,你去找人要些热水来,我脏得难受,要好好洗个澡,洗洗头发,还有,让他们找些衣服来给我穿。”

郑嬷嬷有些怔神,看了李青半天,李青冲她眨眨眼睛,郑嬷嬷一下子明白过来,失笑道:

“看来姑娘是真没事了,我的姑娘就是这点最好!我去找人!”

郑嬷嬷掀帘出来,就看到一个黑衣护卫打扮,十八九岁,面目清秀的少年正笔直的站在帐篷前,看到郑嬷嬷出来,忙上前拱了拱手,笑吟吟的问道:

“小姐醒了吗?姑姑有什么吩咐?”

郑嬷嬷怔了怔,立即笑着曲膝福了一福问道:

“军爷是……?”

那少爷忙回礼道:

“姑姑客气了,我是王爷的小厮,姑姑叫我丁三就是了。”

郑嬷嬷含着笑打量着丁三,客气的说道:

“是丁三爷,我们姑娘醒了,想沐浴,能不能麻烦丁三爷让人送些热水来,还有换洗的衣服。”

丁三立即点头答应着:

“爷已经吩咐过了,都准备着呢,我这就让人送了过来,爷还让人熬了红果汤,等小姐醒了就送过来。”

郑嬷嬷有些愕然,连忙笑着点头谢过,转身回到帐篷中禀了李青,李青惊讶之余有些茫然起来,这行军中洗澡不易,何况平王这一次应该还是急行军,她这试探,倒象探在了虚空中,李青皱着眉头正思量间,帐篷外传来恭敬的禀报声:

“姑姑,奴婢们送东西来了。”

郑嬷嬷看着李青,李青冲她点点头,郑嬷嬷到了门口,伸头看了一眼,掀起了帘子,两个婆子一个提着个小小的红漆食盒,一个捧着个大大的包袱,垂着头恭敬的进了帐子,李青仔细看去,竟是使团中侍候过她的两个婆子,李青有些无奈的垂头叹了口气,她这费尽心机的安排,到现在,竟象是演了出闹剧一样!郑嬷嬷上前打开食盒,取了只白瓷盖碗出来,打开看了看,回身递给了李青,李青沉默的接过喝了。

不一会儿,外面禀报说热水准备好了,郑嬷嬷和两个婆子侍候着李青转到床后,后面帷幔围着个小小的净房,一个崭新的大木桶里热气萦绕。

李青洗了澡,洗了头发,只觉得清爽无比,换上干净的亵衣,穿上白绫小袄,葱黄绫棉裙,李青长长的舒了口气,舒服的坐到了床上,郑嬷嬷站在床边帮她绞起了头发,刚绞到一半,一个婆子进来禀报:

“姑娘,王爷要见您。”

郑嬷嬷绞头发的手一下子停了下来,身子微微有些发抖,李青知道她肯定是被平王,和平王的那些黑骑吓着了,转过头笑着安慰道:

“嬷嬷不要怕,没事的,也不用急,慢慢来,把头发绞干,再给我编两个辫子就行了。”

“姑娘!”

郑嬷嬷带着些抱怨般的喊了一声,李青笑着,平王又不会怎么样她,不过就是留在韩地当个医者罢了,她身如浮萍,在这世间,所求的不过是一份平静舒适些的生活罢了,如果平王能给她,留在韩地也没什么不可以。李青转过脸,不再理她,郑嬷嬷绞得快了起来,很快就绞干了头发,仔仔细细的给李青绾了个松松的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