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站起来,理了理衣服,笑着吩咐郑嬷嬷:

“外面冷,嬷嬷就不要跟着去了。”

边说边往帐外走去,门口侍立着的婆子忙上前一步掀起帘子,丁三正笔直的站在门外,手里捧着件衣服,见李青出来,满脸笑容的弯下腰,恭敬的禀道:

“小姐,爷说了,外面冷,让您穿了这件大氅再过去。”

婆子忙上前接了,抖开来,给李青披在身上,这是平王的大氅,隐隐散发着一股马革的味道,衣服很长,拖到了地上,李青用手往上提着大氅,跟在丁三后面沿着帐篷往前走去。他,让她住他的帐篷!让她穿他的衣服!李青的心一点点往下沉,脸色也渐渐难看起来。

转到帐篷前面,雄雄燃烧着的火把的光晕下,跪着两个人,李青觉得有些眼熟,脚步顿了顿,停下来,转头仔细的打量着跪着的两个人,两人听到声音,抬起了头,是杨元峰和丁一,李青突然开心起来,倒霉的原来不是她一个!满脸笑容顿时如花儿般绽放,松了大氅,冲两人挥起了手。杨元峰和丁一看着裹在大氅里的李青,看着她花儿般的笑容,挥舞着的双手,愤然而哑然而默然,转过头互相看了看,垂下了头,这姑奶奶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更不愿意惹了她,她高兴了就好。李青挑衅般的挥完了手,心情大好,笑吟吟的继续往前走,不料一脚踩在了大氅上,趔趄着向前扑去,婆子急忙扑过去扶,丁三脚尖一点,窜过来拉住了她,李青站直身子,轻轻的咳了两声,理了理衣服,重新提着大氅往前走,帐篷前的护卫紧绷着脸,忍住笑掀起帘子,李青进了大帐。

大帐最后面挂着幅巨大的地图,平王背对着门,正仔细的研究着那张地图,李青放肆的转着头,打量起帐篷里的陈设来,地图前面放着把铺着白虎皮的扶手椅,据说吴三桂就喜欢坐在这种白虎皮上,后来……嘿嘿,李青恶意的想着,椅子前面放着张长案,上面垒着满满的文书和笔砚,案子前面放着两排小些的椅子,帐篷左右两边各支着个架子,上面放着烧得旺旺的碳盆,只有两个,刚才她呆的帐篷里可是足足放了五个!这里是比她那个帐篷冷得多了,李青把大氅裹得紧了些。

平王转过身,看着正四处打量着的李青,面色过于苍白,人也太瘦了些,那双眼睛,笼在长长的睫毛下,和他上次看到的一样眼波盈盈,如水般静谧。衣服太大了些,握着衣服的手细长白皙,粉红的指甲仿佛有些透明。年纪比他想象中还要小些,还是个……孩子!莲花峰晓风院里那股温柔的风穿过千山万水,吹进了军帐中,平王脸上的线条柔和了许多。

李青转过头,平王正腰背挺直、面色冷峻的看着她,李青立即敛了眼神,温顺恭敬的曲膝福了一福,低眉顺目的站在旁边,他倒是比在寒谷寺见着时胖了些,气势也比那时强盛得多了,当然,那时,他是病人,她是医者,现在,他是王爷,她是他的奴婢。平王皱起了眉头,半晌方开口道:

“这次就算了,若再有下次,哼!”

李青立即温顺的上前曲膝答道:

“是!谢王爷!”

第三十四章 条件(下)平王眉头拧得更紧了,绕过长案,走到李青面前,李青微微垂着头,温顺的看着平王的鞋子,用同色丝线绣着暗纹,是用了心思做的,可惜看不清楚绣的是什么纹样。

“这世间,只有本王,能护得你周全!”

头顶上传来平王傲然的宣布,李青忙曲膝应道:

“是,王爷!”

平王微微窒了窒,脸色沉了下来,伸手托起李青的下巴,李青垂下眼帘,并不看他,平王的眉头微微舒展了些,脸色也缓和起来,慢慢的说道:

“爷和你也算是有了肌肤之亲,你是我的女人!这天下,我,才是你的周全之道!”

李青抬起眼帘,安静的看着平王,微微笑着答道:

“我不做妾!”

平王脸上寒意骤升,眼神阴冷的盯着李青,李青微微笑着,迎着他的眼神,双眸如幽深的潭水般静谧安然,不自由,毋宁死!平王突然嘿嘿干笑了两声,双手背到身后,转过身,干脆的说道:

“好,本王三媒六聘娶你为妻!”

“我还有三个条件!”

平王话音未落,李青立即说道,语气依然恭敬温顺,平王猛的转回了身,微微俯身看着李青,眉头高高扬起,李青仰头笑着看着他的眉毛,继续说道:

“一、我不住王府,如果王府有闲着不用的别院,给我住住就好,如果没有,我自己买个宅院住住也可以;二、不主家事,我自小无双亲长辈教导,不知规矩不懂事理,理不得王府家务;三、我不是医家,除了王爷和我自己的人,我不医治任何人!”

平王的眉毛落了下来,目光深沉的看着李青,李青依旧是安然静谧的笑着,看着他,半晌,平王点点头道:

“爷都答应你,平阳府东面有个逸梅庄,是王府的产业,你以后就住在那里吧。”

李青曲膝谢了,平王眼神复杂的看了她半晌,继续说道:

“明天让丁一送你回平阳府,既然要做本王的王妃,就得有个合适的出身,一切都由本王安排,你只安心养好身子,等着嫁进王府吧。”

李青曲膝答应着,笑着请求道:

“王爷,我想见见连庆,有些事要吩咐了他。”

平王皱起了眉头,盯着李青的眼光渐渐冷洌起来,李青笑着解释道:

“母亲给我留了二十六间铺子和三个忠仆作陪嫁,铺子被人卖了,三个仆人死了两个,母亲留给我的陪嫁,就只剩了庆叔一个了。”

平王微微有些动容,“那两个小厮是什么人?”

“是我买来给自己准备的陪嫁,一共四个,木通、桑枝、半夏和苏叶,这次跟着来的是木通和桑枝,半夏和苏叶留在京城主持庆余堂,庆余堂是庆叔帮我开的陪嫁铺子,还有两个陪嫁丫头,秋月和琉璃,寄养在寒谷寺。”

平王突然笑了起来,李青眼前一花,这笑容似阳光般灿烂,笑起来的平王没有了煞气,竟露出些孩子气的天真来,“一个陪嫁嬷嬷、一个管事、四个小厮、两个丫头,还有铺子,嗯,你还拿了我一万两黄金,这样看来,你给自己准备的嫁妆还不错,那我就不用给你预备嫁妆了?你那两个丫头,我会派人给你接过来。”

李青笑吟吟的点着头,除了一万两黄金,她的陪嫁里还有张身契呢!

“我想和庆叔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用这些金子在平阳府城外买两个庄子,再开几间铺子。总能挣些脂粉点心钱,也好帮王爷省些银子。”

平王收了笑容,怔了怔,奇怪的看着李青问道:

“你挣钱,怎么就成了给我省银子?”

“我自己挣了钱买脂粉点心,王爷不就可以少给我些家用,这不是就帮王爷省了银子嘛。”

平王脸色阴沉下来,重重的“哼”了一声,恼怒的说道:

“爷的女人爷还养得起!”

李青忙曲膝垂目温顺应承,你养得起就好!平王恼怒的看了她半晌,挥挥手吩咐道:

“早点回去休息,明天一早启程回平阳府!”

李青没敢再提见连庆的话,告了退,提着大氅回了居住的帐篷,郑嬷嬷正焦急万分的在帐篷里转着圈,见李青掀帘进来,忙上前接进来,李青解了大氅递给她,郑嬷嬷接过大氅,疑惑的翻看着,李青歪到了床上,懒懒的说道:

“不要看了,是平王的大氅。”

郑嬷嬷身子僵了僵,一把丢了衣服,回身奔到床边,推起李青,手忙脚乱的查看她的衣服,李青哭笑不得的推开她,“嬷嬷,你想哪儿去了!”

郑嬷嬷长长的松了口气,双手合什念了句“菩萨保佑”,走过去拣起衣服,胡乱拍了两下,扔到了衣架上。

帐篷外传来丁三恭敬的禀报声:

“姑姑,奉爷的令,小的带连管事来见小姐。”

李青一下子翻身坐起,笑容从眼睛里溢出来,这个平王,还不错!忙示意怔着的郑嬷嬷去领了进来,郑嬷嬷掀起帘子,连庆低头进来,跪倒磕头请了安,李青忙叫郑嬷嬷扶他起来,连庆站起来,仔细的看了看李青,舒了口气,李青笑吟吟的任他打量,看他面色舒缓了下来,方开口问道:

“木通和桑枝没事吧?”

连庆点点头,笑着应道:

“都很好,行李也是一样没少,小姐放心就是。”

顿了顿,连庆疑惑的问道:

“刚才那个丁三让收拾好行李,说明天一早就启程去平阳府?”

李青“噢”了一声,有些尴尬起来,这个,要如何说起?李青脸上泛起些红晕来,咳了两声,解释道:

“那个,是这样,平王说要娶我,我答应了。”

郑嬷嬷瞪大了双眼,不可置信的看着李青,连庆一口气噎在了喉咙间,帐篷内一时寂静无声,片刻,郑嬷嬷颤抖着声音问道:

“姑娘答应了给他做妾?”

“噢,不是做妾,嬷嬷知道,我是不给人做妾的,是娶,三媒六聘的娶。”

连庆理顺了气息,满眼焦急担忧的看着李青,“小姐……”

李青看了看连庆,垂下眼帘,“我和他约了三个条件,一是不居王府住别院,二是不理家事,三是除了平王和我的人,不医治其它任何人。”

连庆长长的出了口气,脸上渐渐的浮出笑容来,柔和的看着李青说道:

“小姐嫁给他做这样的正妃,倒是个绝好的……归宿,这天下,没有比他更硬的靠山了,有了这身份,我们再小心些经营着,小姐想过的日子,指日可待!”

郑嬷嬷不满的看着连庆,抱怨道:

“姑娘怎么能提这样的条件?不住王府,不主王府家事,姑娘以后如何立足?这王妃不成了个空架子?王爷百年之后,姑娘又该怎么办?”

李青有些啼笑皆非的看着郑嬷嬷,连王爷百年之后的事都想到了,她甚至觉得明年都很遥远,无法把握,一年前,她哪会想到今天会在韩地?就算昨天,不,就算刚才,去见平王前,她也没想到过会嫁给平王,去做这个王妃!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嬷嬷,我们是没有根基的人,平王后院里侍妾众多,现在主持王府中馈的文氏,是王爷母亲文老夫人的娘家侄女,又生了长子,我们怎么去争?只怕还没争出点什么来,命倒没了!”

第三十五章 新身份郑嬷嬷黯然叹了口气,带着几分不甘的看着李青,咬咬牙问道:

“姑娘知不知道,一个不得宠的女人,日子有多难过?!”

李青和连庆都笑了起来,李青站起来,拉了郑嬷嬷坐到床边上,拖长了声音撒娇似的说道:

“我知道嬷嬷疼我。”

顿了顿,声音微微低了些,“嬷嬷,有了平王妃这个身份,庆叔又是个极善经营的,我们就不会缺了钱用,有了钱,日子就好过,我们躲在城外,就远离了王府,任事不管,又远离了是非,这样清清静静的过过舒心日子,多少好!”

郑嬷嬷满眼宠爱的看着李青,眼角滚下几颗泪水来,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难道姑娘就这样象个清修的姑子一样过一辈子?嬷嬷总觉得太委屈姑娘了,嬷嬷心痛呢,姑娘这样的人品,这样的才情……”

李青眼里闪过丝黯然,连庆扭过了头,抬手仿佛擦了擦眼角,李青靠在郑嬷嬷怀里,撒娇似的说道:

“嬷嬷,我就想过这样的日子!这天下,没有哪个男人能让我看得上的!”

郑嬷嬷忙拍着李青的后背,连声说道:

“好、好、好,姑娘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就过什么样的日子!姑娘哪天想搬到月亮里住着,嬷嬷也侍候着姑娘去!”

连庆笑了起来,李青也直起上身,笑着说道:

“这成亲的事,王爷自会安排,我们不必理会,我们自己的事,庆叔,得好好的用心安排了才行……”

连庆郑重的点点头,三人又商议了一阵子,连庆才告了退出来,丁三依旧笔直的站在离帐篷不远的地方,笑着冲连庆微微点头示意,抬手叫了名侍卫过来,连庆恭敬的拱手谢过,随侍卫回去了。

第二天卯正时分,李青就睁开了眼睛,郑嬷嬷已经悄悄起身,正在收拾铺在李青床前的被褥,见李青醒了,忙过来笑着问道:

“姑娘睡得可好?”

李青点点头,郑嬷嬷叫了婆子进来侍候着李青洗漱完毕,吃了早饭。

李青披着平王的大氅,出了帐篷,丁一和丁三正站在帐篷外的一辆四轮马车旁,低声说着话,见李青出来,两人上前请了安,丁三满面笑容的递了只手炉过来,恭敬的禀报:

“这是爷吩咐给小姐准备的。”

李青笑着谢了,郑嬷嬷上前接了过来,丁一微微垂着头,垂手侍立在车子旁边,李青转过头看了他一眼,带着笑意上了车。

车子里非常宽敞,铺着厚厚的坐褥,放着熏炉,烘得车厢里很是温暖,郑嬷嬷跟着上了车,李青脱了大氅递给她,刚把自己放舒服了,就听到外面丁一恭敬的询问是否可以出发了,李青点点头,郑嬷嬷将帘子掀起条缝,吩咐了下去,车子轻轻晃动了一下,缓缓的动了起来。

李青将车窗帘子掀起一角,往外看去,连庆和桑枝、木通已骑上了马,跟在了车子后面,围在车子周围的,是黑衣黑甲的护卫,李青放下了帘子。

一路上走的很慢,晚出早歇,住宿吃饭都安排得很是精心周到,走了有七八天,一行人到了平阳城下,李青掀起车窗帘子,望着远处灰蒙蒙一片,高大到仿佛需要仰视的城池,这城如同平王般,让她有种压抑的感觉。

快到城门口了,黑衣卫停了下来,准备返回金川府。郑嬷嬷掀起车帘,满脸笑容的抬手招呼丁一,丁一忙下马将缰绳扔给旁边的小厮,快步走到车前,郑嬷嬷递了个荷包给丁一,李青在车里吩咐道:

“把这个拿给你家王爷,告诉他,入了腊月,上次那张方子就不要用了,改用荷包里的这个,每三天喝上一次就行了。”

丁一怔了怔,忙伸手接过荷包,单膝跪地施了一礼,转身走到黑衣卫头领身边,把荷包递了过去,又俯在他耳边低低的说了几句话,黑衣卫头领惊讶的抬起头,小心的把荷包放进怀里,看着车子,突然举起左臂,做了个手势,黑衣卫立即整齐的翻身下马,抬手至胸,冲着车子行了个军礼,李青从帘缝里看着行礼的黑衣卫,眼底渗出些笑意来,目送着那些黑衣卫们翻身上马,如风般离去,方放下了帘子,不知道平王一共有多少这样如狼似虎的侍卫,这次竟派了四十个送她到平阳府,不放心她还是不放心金川府?

丁一恭敬的在前面引导着,一行人缓缓的进了平阳府城门,沿着宽阔的街道,往城东走去。路两边越来越安静,不多时,来到了一处朱门大户前。

李青掀起车帘,仔细打量着,朱红大门五间五架,上面挂着黑底匾额,写着安远侯府四个溜金大字,李青眉头微微皱了起来,郑嬷嬷也仔细的看着外面的府门,轻轻的问道:

“姑娘,这安远侯府是哪家?”

李青沉默了一会儿,才郁郁的答道:

“文家,是平王母亲文老夫人和王府现主持中馈的文氏的娘家。”

郑嬷嬷愕然的看着李青,半天才恨恨的说道:

“这平王把姑娘送到文府,是个什么意思?这可是文氏的娘家!”

李青眉头皱得更紧了,是啊,平王这是什么意思?给她安排个新身份,竟然安排到了文家!

丁一在侯府门前翻身下了马,有两个门房飞奔进了二门通传,其余七八个门房蜂拥而出,迎了上来,牵马的牵马,请安的请安,恭敬而热闹的招呼着丁一,丁一笑着问道:

“老太爷在家吗?”

门房头儿一边殷勤的用衣袖给丁一轻轻掸着并没有什么灰尘的衣襟,一边满脸媚笑的答道:

“回丁大爷的话,老太爷在家呢,小的们已经进去禀报了,丁大爷您请!”

丁一笑着点点头,转身回到车旁,恭敬的禀报道:

“小姐,到文府了,小姐先在二门暖阁里歇息片刻,小的这就进去见文老太爷禀明了,再来接小姐进府,可好?”

李青面无表情的点点头,郑嬷嬷满脸担忧的看着李青,掀起车帘冲丁一点点头。车子被拉进二门,外面有婆子打起帘子,放了脚踏,郑嬷嬷小心的扶着李青下了车子,丁一低头垂手侍立在旁,一直等到李青进了暖阁,看着婆子送了茶水进去,方转身往后面正堂去了。

文老太爷的贴身小厮双喆已迎到了二门外,一路殷勤的奉承着接了进去,丁一也不理他,面无表情的快步往里走着,文家老太爷虽没有聪明也没有才干,却胜在对王爷惟命是从,可他那两个儿子,嫡子无能,好歹总还算能守着些本份,文氏那个同母兄长,那个庶出长子,就有些提不起了,偏偏这样的人,还一直觊觎着安远侯的爵位,爷这会儿把那位姑奶奶送进文府,是个什么打算?

为了找她,他们几乎把整个南金川翻了个底朝天,爷竟然孤军深入金川府直至临甸城,冒了多大的风险!

他和杨元峰在帐篷外跪了一夜,爷对她,却连句重话也没说,爷亲自带她回营,把大帐让给她住,吩咐丁三给她找衣服、找沐桶、找侍候的婆子,熬红果汤,准备车子,准备手炉,用了四十个黑衣卫送她回平阳府,虽说她是木莲大师的传人,她救过王爷,没有她那方子,进入金川府,他们会因为伤寒死上不少人,可是,爷对她还是……耐性太好了些!丁三说的对,爷对她,耐性好到让人瞠目!

爷让他留在平阳府侍候着,是看着这个姑奶奶,别让她再闹出逃跑的事来,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不管怎样,在爷腊月二十二回来之前,这二十几天里,他得确保这位姑奶奶平平安安,一根头发也不能少了。

正堂门口,文老太爷红光满面的站在台阶上,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里“咣当咣当”的转着两只铁胆,丁一露出一脸笑容,几步上了台阶,上前打了个千请安,文老太爷忙用一只手拉了他起来,哈哈笑着,一边拉着丁一往正堂进去,一边底气十足的说道:

“大丁就不要跟我客气啦,快进屋快进屋,我刚得了包好茶,你真是来得巧!双寿,快泡上我刚得的云雾,给你们丁大爷尝尝味儿。”

丁一笑着连称不敢,文老太爷把丁一按到东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自己在上首坐了,双寿送了茶上来,丁一端起来掀开盖碗看了看汤色,笑着赞道:

“老太爷果然是爱茶懂茶之人,这茶真是上品中的上品。”

文老太爷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丁一回头看了看双寿和双喆,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下去,双寿和双喆轻手轻脚的退了出去。

第三十六章 文府(上)丁一回头看着文老太爷,带着笑容说道:

“老太爷,小的这次到来,是奉了爷的令,顺便送位亲戚到您府上。”

文老太爷一脸茫然,怔怔的问道:

“亲戚?什么亲戚?爷不是在上岭关吗?那里怎么会有我的亲戚?”

丁一有些尴尬的干笑了两声,端起茶喝了一口,才回答道:

“老太爷家里的亲戚,爷必定是清清楚楚的,爷说是,那就必定是了,老太爷,您说呢?”

文老太爷恍然领悟过来,忙说道:

“大丁说得很对、很对!爷说是,那必定是的!爷的话,从来就没错过!”

丁一低头喝着茶,眼里都是笑意,王府里的文老夫人和文府的文老太爷的人生信念是一致的:王爷说得都是对的!

“爷说是老太爷的远房外甥女,叫李青,今年十四岁,带着几名旧仆来投奔文府的,爷吩咐小的顺路送了过来,现在二门的暖阁里候着呢。”

文老太爷满眼迷惑的点着头,“爷说得对,说得对,可不是我那外甥女来了!多亏大丁给送了来!我这就让人领她进来,让老二媳妇好好安置了。”

边说边叫了小厮进来,吩咐了下去。丁一又喝了杯茶,就告辞了。

李青带着郑嬷嬷随着个婆子进了内院,穿过一个小花园,来到一处宽敞的花厅前,门口侍候的小丫头冻得鼻头有些发红,掀起厚厚的墨绿色织锦缎棉帘子,李青进了花厅。

厅里四角放着烧得旺旺的炭盆,烘得屋里非常温暖,正面榻上端坐着位约莫三十岁左右的女子,戴着大红抹额,穿着玉色素绒绣花袄,大红色绉纱银鼠皮裙,面容姣好,双目炯炯,显得人很是精干,嘴唇略有些薄,带出几分严厉来。

婆子笑着对李青说道:

“这是二奶奶。”

李青忙曲膝福了一福请安道:

“给二奶奶请安。”

二奶奶眉头微微皱了皱,转头看向那婆子,婆子笑着上前给二奶奶行了礼,禀报道:

“这位李青姑娘,是老太爷的远房外甥女,来投亲的,老太爷吩咐,请二奶奶好好安置。”

二奶奶扬了扬眉,转过头打量着李青,过了一会儿,方带着几分笑,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