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凝妹妹,你们这次三个人一起来寝宫来见我,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是不是宫+>之外除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情。”

“太后,不好了,那个崔文杰崔大人叛变朝廷了。”明月欣儿口没遮拦地脱口说了这么一句。

我的心里头猛地一沉,崔文杰崔大人叛变朝廷了,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可是这个崔文杰崔大人为什么要叛变朝廷呢,我一时之间为明月欣儿的这句话弄得心绪不宁。

冰凝一看我地神色不豫。知道我在担心什么。所以她笑吟吟地开口说道:“皇太后。你别听这个明月欣儿胡说。崔大人哪里叛变朝廷了。那是没影子地事情。太后事情是这样子地。昨天京师里头还好好地。不知道怎么地。居然在一夜之间京城地大街小巷就布满了流言。”

“哦。一夜之间京师里头居然布满了流言。这倒是一件稀奇地事情。”我微微颔首道:“冰凝。你继续说。这些流言到底说了一些什么。难道是一些对朝廷也有很大干系地流言么。”

“皇太后娘娘圣明。冰凝所听到地流言就是和朝廷中地几个大臣有关。不过其中地有些内容纯粹是荒诞经。冰凝也觉得有些太过于荒唐了。”

“哦。既然是有关朝廷地一些大臣。冰凝但说不妨。如今地朝廷就是多事之秋。又一些流言也不是怎么太奇怪地事情。”

“是。皇太后。冰凝听到地流言里头说朝廷地崔文杰崔大人要和袁震东大将军联手一起。。。”

“你说什么。”我听到冰凝地这句话。心里头顿时一惊。“什么。崔文杰崔大人和袁震东大将军联手。冰凝你是不是听错了。这样地事情绝对是没有可能地。”

“冰凝也认为此事绝无可能,不过人言可畏,皇太后不可不妨。”冰凝婉转的说了这么一句。

我沉思了一会,继续问冰凝道:“流言既然说崔文杰大人要和袁震东大人联手,这样的事情总是要有一个根据的,不知道你们听来地根据是什么呢。”

冰凝转过头来对着萧笑说道:“萧笑,这些流言都是你上街打听到的,我们三个人里头,你对这些事情最是清楚了,不如你给皇太后回话,这些流言的根据是什么。”

萧笑上前一步说道:“太后,今天早上,微臣听大街小巷里头的人都在说,昨天崔文杰大人轻车简从的去了贤良寺去拜访了在那里下榻地袁震东大将军,而且有人说崔文杰崔大人和袁震东大将军尽欢而散,崔文杰崔大人多喝了几杯酒,是袁震东大将军派他手下的一队侍卫护送地回到崔文杰大人的府上地。”

“就算事情是这个样子,也不一定说明了崔文杰崔大人和袁震东大将军联手。”我微微摇头说道。

“微臣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微臣以为这次地谣言居然能在一夜之间遍布京师的大街小巷,臣以为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而是有人别有用心的在其间故意造谣生事,以便有些别有居心的人能够从中取利。”

萧笑的这番奏对无疑是提醒了我。

“萧笑,你的意思是说有人在京师的百姓和朝臣面前故意弄这么一场戏出来,目的是使得京师的百姓和朝廷里面的官员都相信袁震东大将军和崔文杰崔大人两个已然结成联盟,嗯,这倒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我沉吟到。

“太后,依照我和萧笑两人商议的结果,我们认为这次京师里头的流言很有可能是袁震东大将军命人传播出来,目的就是太后刚才所说的那样,让朝廷里头的官员和京师的百姓都以为袁震东大将军和当朝宰辅崔文杰大人已然是结成联盟,以冰凝看来,袁震东大将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那些尚未归附自己的那些朝廷中的大小臣工们都认为袁震东大将军现在已然是朝廷中的一个不可动摇的人物,此次再好当朝的宰辅崔文杰崔大人结盟的话,那么袁震东大将军在朝廷中的地位自然是无人可及的了。”

冰凝刚刚说完,萧笑马上接过来说道:“这是其一,微臣以为还有其二。”

我听得萧笑说这件事情还有其二。便转过头去问萧笑道:“萧爱卿,你说的其二是指什么,可否为哀家细细到来。”

萧笑回答道:“微臣遵旨,微臣以为袁震东大将军这样做地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打击朝廷中的其他要员铺路。以微臣看来,以袁震东大将军今时今日在朝廷中的地位已然是无人可及地了

廷中还是有一些袁震东大将军也是忌惮的人物,如果是想要对付一个小人物的话,根本就不必做的如此费事,只要一个吩咐,朝廷中就会有很多的官员愿意为袁震东大将军奔走效力,所以微臣推想,此次袁震东大将军刻意于崔文杰崔大人结盟,可能是要为了对付如今朝廷中的其他大员。以微臣的推想,最有可能地是秦兰亭秦大人。一山不容二虎,袁震东大将军早就和秦兰亭秦大人有隙,如今袁震东大将军就要被太后和朝廷晋封为一字并肩王,权势之大,天下已然无人能出其右,袁震东大将军必然容不得秦兰亭大人。所以袁震东大将军很有可能布局要收拾秦兰亭秦大人。”

我听得萧笑如此一说,倒是觉得这番话很有道理。袁震东大将军如果想要篡权夺位,一定要先扳倒朝廷中的两个枢臣,这两个人就崔文杰大人和秦兰亭大人,而眼下袁震东大将军想要一并收拾道这两个朝廷的宰辅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袁震东大将军极有可能退而求其次,先收拾掉其中的一个。崔文杰崔大人在朝野极负人望,而且谨言慎行,机心深沉,不是一时之间能对付得了的。而另一个宰辅秦兰亭大人虽然智谋计略也与崔文杰大人在伯仲之间,不过为人偏狭,气量又小,在朝廷之中得罪的人不少,而且最重要的事情是,秦兰亭大人以前和袁震东大将军交恶,所以袁震东大将军此次想要先拿秦兰亭大人开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不过,秦兰亭大人是我的面前地重臣,袁震东大将军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使得我能够罢黜掉秦兰亭的那个宰辅的职务,所以袁震东大将军就想借着崔文杰崔大人的力量,希望两人联手,一起出头弹劾这个秦兰亭秦大人。

这样想来,这件事情倒是很有可能了,袁震东大将军令人在京师之中传播这样的消息,目的也很简单,一则让群臣相信他已然和崔文杰崔大人联手,所以如果谁想要为秦兰亭大人出头的话,最好先想个明白。另外的一点,也是接着这个流言,把崔文杰崔大人一块给绑上。这样子显然可以让这件事情进行的更为顺利一些。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对着冰凝他们几个说道:“这件事情,哀家已然知道了,不过以哀家看来,崔文杰崔大人应该不会袁震东大将军联手地,因为崔文杰崔大人此番去贤良寺是出于哀家的授意。”

“哦,原来崔文杰崔大人轻车简从的去贤良寺是出于太后的授意,那么冰凝就放心了。”冰凝一听原来崔文杰崔大人是奉了我的懿旨才去地贤良寺,明白了崔文杰崔大人此次前去贤良寺不过是为我打个前站,替我去探听袁震东大将军对朝廷的态度去了。

“太后,萧笑以为,三人成虎,虽然说这些谣言很有可能是袁震东大将军派人散布出来地,不过呢太后,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这种事情,太后还是要跟崔文杰崔大人讨一句明白话的,唯有如此,才能知道这个袁震东大将军打得到底是什么样地主意,我们也可以知道袁震东大将军的底牌,那么后边地事情也比较容易着手办理。”

萧笑显然是想要让我在召见崔文杰崔大人的时候好好的问明白昨日的情形,防止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太后,我也赞成萧笑的意见,虽然说崔文杰崔大人是朝廷的忠臣,可是这样子的事情如果不和太后说明白的话,那是会引起朝廷中其他人的疑心的。所以太后我也很赞成萧笑的意思,要将这件事情在崔文杰崔大人哪里打听明白。”

“这件事情,哀家自有主张,你们就不必费心了,你们此事来找哀家,就是为了这件事情么。”

冰凝看了萧笑和明月欣儿一眼,然后和我回奏道:“太后,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既然这件事情已然上达圣听,皇太后也有了区处,那么我和萧笑他们就出宫去了。”

“嗯,也好,宫里头的事情眼下还不急,你们眼下还是在宫外头为我好好的打听打听其他的消息,看看最近京师里头都出来什么样的谣言。”

“微臣明白。”

“冰凝知道了,既然如此,那么冰凝和明儿欣儿以及萧笑就先行告退了。”

“好,你们去吧。”

我挥挥手,让他们都退了出去。

冰凝郡主他们退出去之后,我将这件事情前后思量了一阵子,觉得眼下最好的办法还是等早上召见大臣的时候,把崔文杰崔大人单独留下,跟崔文杰崔大人好好询问一下,昨日里头袁震东大将军和他究竟都谈了一些什么。

没过多久,我的贴身的宫女便走了进来,伺候我更完衣服。说道,太后今天要不要叫打起呢。

我一听之下,大为好奇,问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么,我怎么不记得了,为什么要召见那么多臣工呢。”

一听我这么说,脸色有些失悔的模样,又有些欲言又止的。

我很好奇的问道:“怎么了,难道昨天晚上你的枕头风发了么,怎么连句话都说不利索了。”

见我有见责的模样,连忙跪下来说道:“敢,我只是听总管太监说,秦大人刚刚召集了一般王宫贵臣,刚赶到宫门外面,吵吵嚷嚷的说要弹劾袁震东大将军。”

一听之下,我也大为惊奇,不过转念一想觉得此事在情理之中。袁震东大将军昨天一手泡制的那些谣言显然已经传到秦兰亭的耳朵里面,其他的事情先不要说,以秦兰亭如此偏狭的气量,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所以秦兰亭很有可能在袁震东大将军发动以前,就先下手为强,召集一些大臣,先弹劾袁震东大将军一下。想到这里,我对跪在地上的说道:“你起来吧,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跟总管太监说说,让他把他们都请道仪鸾殿去,我这屋子里头太小了,实在是站不下太多人。”

 

 正文 二百二十二回:纷乱朝中事(中)

跪在地上说了一声:“是,皇太后。”可是身子

我奇怪的看了一眼问道:“你怎么还不快去呀。”

“回太后娘娘,有过错,希望太后娘娘责罚。”

“你有什么过错,还要我责罚。”我望着跪在地上的又问了一句。

“在不应该在太后面前多嘴说朝廷里头的事情。”

“呵呵,这不怪你。这件事情怎么能够怪你呢。,你还是先去跟总管太监说一声我的吩咐去吧。”

“这就去,”说着站起身来,飞快的退了出去。

等我的软轿抬到仪鸾殿的时候,显然很多王公大臣都在那里等了好一会了。

一个太监拉开了尖利的嗓子喊了一声道:“太后驾到。”

这般三五成群的王公大臣匆匆忙忙的排好了班列,以秦兰亭大人领头,朝升上御座的我大礼朝拜。

“众位爱卿平身吧。”

我已然知道这些人今天集拢到一块地目地就是为了弹劾袁震东大将军。等跪在眼前地那般大臣都起身之后。我飞快地在他们脸色扫了一遍。果然不出我地所料。这些人大多是秦兰亭地门生故吏。或者是和秦兰亭有交故地朝廷中地官员。

“诸位卿家。今日大家进宫来递牌子求见哀家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呀。”

“臣等今日来见太后。是为了参劾袁震东大将军骄横跋扈。贪墨误国。”

一个人从秦兰亭地身后走了出来。我认得这个人是秦兰亭地门生。眼下是朝廷吏部地一个侍郎。

我微微看了这个人一眼说道:“既然你言参袁震东大将军骄横跋扈。贪墨误国。总应该有些证据吧。”

“臣有证据,”说着这个人从袖子里头拿出一份案卷来,翻开其中的一页。指着上面的东西说道,这个就是微臣的证据,袁震东大将军手下边字营地这些士兵已然阵亡,可是袁震东大将军报上了的花名册上,这些人还是赫然在目,朝廷早就对于军中吃空饷这样的名目三申五令,厉加禁止。袁震东大将军这样子做,这不是欺骗朝廷和太后么。如此胆大妄为,骄横跋扈不将朝廷的律令当一回事,臣以为朝廷应该下一道严旨,斥令该将军对于此事明白上奏。”说着这个人就把手中的账册一样的东西交给一名太监,那个太监随即把这个东西放到了我的御案上。

我伸手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花名册,里面都是一些人地名字。我翻看了一下,都是军中的士卒是否亡故的记载。很多页上都有朱笔圈注地人名,底下注明已阵亡,或者已亡故的注释。一册看下来,起码有一百五六十处这样的地方。

我看过一遍之后,伸手把花名册合上了。然后指着花名册对着站在下面地吏部侍郎说道:“花名册一事,作假极其容易,你份属于吏部,不知道军中的这份花名册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这,不敢满太后,这是小臣花了一百两的银子从兵部地一个主事手中弄来的。”

“那么,如今这个兵部的主事,是否还在朝廷。”

“启禀太后,日前这位兵部的主事的父亲亡故,此人回家丁忧守制去了。”

“大胆,你竟敢欺瞒于我。”我一拍案台,吓得底下的那个臣子连忙跪了下去。

“小臣就算是长了七八十个胆子,也不敢欺瞒太后。”那个侍郎吓得面如土色,用颤巍巍地声音回答道。

我伸手拿起桌子上的花名册,把它掷到那个吏部侍郎地脚下,呵斥这个吏部侍郎说:“你身为吏部侍郎,总应该知道朝廷的规矩,那个兵部地主事父亲亡故,必然要在家中丁忧守制三年,一日也不可少,我怎么可能召他请来问他这件事情呢。就算朝廷要夺情起复,那也是对朝廷的大臣们来说地,这个小小兵部主事,根本就不够格,你居然找这么一个人来,联合欺瞒于我。你知罪么。”

这个侍郎没有想到居然弄出了这个场面,正瞠目不知道如何回到。

这个时候他后面的一个吏部的同僚,也是一个侍郎见他触怒了我,便出来替他分辨道:“太后息怒,这件事情原本不是这么简单就说的清楚的,这个兵部的主事眼下虽然已然回家丁忧去了,不过兵部还有其他的人在。可以派人去调阅一下兵部的案卷,是否属实。如此勘核,就知道这件事情究竟如何了。”

“嗯,你说的倒是有一番道理。”我便命令手下的太监拿起地上那份花名册放入一个匣子之中。

“既然这件事情现在还无法知道你说的是否真确,那眼下你也就不必再说它了。”我对着跪在地上的那个刚才被我呵斥的全身发抖的吏部的侍郎说的道“你还说袁震东大将军什么来的,贪墨误国,那么,袁震东大将军到底是哪里贪墨了,你给哀家说明白了。”

“微臣,微臣听到有人说。”那个吏部的侍郎的额头上都渗出了细微的汗滴,他也不敢擦拭一下。“微臣听得有人说,袁震东大将军这些年无论打下那座城池,都派兵把城中的那些豪门大户都给先抄没了,把那些大户的金银珠宝大部分据为己有,少部分拿出来分赏给了他的部下。”

“这种

是道听途说的,还是你亲眼所见的。”我追问道。

“是微臣听说的。”那个侍郎低下了脑袋说了一句。

“既然是道听途说的,那么就是没有切实的证据了,如果没有切实的证据那就是风闻言事,朝廷虽然关开言路,可是风闻言事这还是御史台的权力。你作为一个吏部侍郎,更应该识大体,如果没有切实的证据而诬告另一个大臣,那是多么严重的事情。

这个时候有人出列奏道

“太后,这件事情,并不是子虚乌有的,臣可以证明。”

我看着这个出列的人好像是隶属工部的一个侍郎,不过在京师里头已然呆了好几年了。

我便微微一笑地问他道:“你又如何证明,难道你是亲眼所见的么。”

“启奏皇太后,并非是臣亲眼所见。臣久居京师,根本没有去过其他的地方。”

“那你又是从哪里得知的呢。”我有些不解的问道。

“太后,是这样子的,臣的原籍隶属吴中,臣地桑梓的县城曾经被山匪所据,后来袁震东大将军带领着兵勇攻下了那个县城,说起来袁震东大将军对于桑梓的子民倒是有活命之恩地,不过臣的家人在给臣的信中说,袁震东大将军手下地一个将领纵兵抢劫了几家富户,而袁震东大将军自己好像对我们吴中的一些种植果蔬蔬菜的的大农庄稼很感兴趣,就让人把这些农庄地主人和家人都砍了脑袋,和那些被俘的山匪一起放到和囚车里头,假称他们都是一伙的土匪,已然伏法。就这样浩浩荡荡的送到京师里头请功,而那些农庄都被袁震东大将军以朝廷没收的名义霸占了。”

我想起了前不久袁震东大将军确实有过给朝廷进献俘虏的事情,不过里头竟然有这样曲折地事情我倒是没有听说过。

“恩,既然是造反,对朝廷这可是很大的威胁,所以如果是造反地人,一律都是要斩草除根的。袁震东大将军这样子做,也无可厚非。乱世自然是要用重点,如果不是这样子地快刀斩乱麻,事情肯定比现在要坏的多了。所以你说地这件事情,虽然可信,当时哀家以为将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军情如火,这样的事情袁震东大将军自己可以自己处理,不必上奏朝廷。所以这件事在哀家看来,也是没有什么大错的。”

皇太后都开了金口玉言说袁震东大将军如此做没有什么大错了,那么再和太后争执下去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所以这个工部侍郎便很见机的给我磕了一个头,然后站起来退回了朝帮之中。

秦兰亭一看在自己授意之下的这几个人都没能够把皇太后给说通,知道今天事情可能不能想自己想的那么顺利。所以就出班列对着我奏道:“太后,如今事情大都没有查清楚,固然不宜对朝廷的大将军有所羁留,不过袁震东大将军自恃对朝廷功高,所以在朝廷中骄横跋扈,有失国体,朝廷的体制所关,似乎应该对袁震东大将军稍加抑止。这样才可以使得君臣有序,上下均停。”

“秦兰亭大人,哀家以为你这番话倒是有些问题,你所要对袁震东大将军有所抑止,可是你见过袁震东大将军在哀家和皇上面前不磕头行礼了么,照着你的说法,君臣有序的话,袁震东大将军对哀家和皇上是有过大不敬的过失了,可是袁震东大将军在哀家和皇上面前一直都是恪守礼节的,根本没有逾矩的情事,哀家怎么可以拿这一条来责罚朝廷的袁震东大将军呢。”

“这,太后,微臣失言了。”显然秦兰亭大人从我的话语里头已然洞察到了我眼下还不想对袁震东大将军大动干戈,秦兰亭知道眼下要弹劾袁震东大将军还是有些操之过急了,这样子的事情,如果太后不首肯的话,反而会坏了大事情。所以他很见机的继续说道:“太后,臣这番不过是鄙陋之见,太后所言甚是,袁震东大将军对于太后和皇上确实没有什么逾矩的举动和情事。”

“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先回去吧。”我对着地下的臣子们说了一声,那些人一见我的态度就明白今天就算继续在朝堂上说袁震东大将军的坏话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大家跪下去磕了一个头之后,便在秦兰亭大人的带领之下都退了下去。

我等到这些人都走掉之后,看了一眼案子上面的那个黄匣子,吩咐太监摆架回到我的寝宫。回到寝宫之后,我便吩咐去门户外面瞧着,如果看到崔文杰大人递过牌子来求见的话,马上带他来我这里。

答应了一声就出去等候崔文杰崔大人去了,我自己取过那个黄匣子,然后把其中的那本花名册拿出来,细细的看了一番。这本花名册面色有些残缺,纸页有些晕黄脆话,从封线这些地方看,应该不是最近假造的。

我翻开花名册细细的看了一遍,其中近二百多个名字都是被朱笔圈过的,看来这些名字里头都是有猫腻地。

我也听说军中有很多的花样,可是这样吃空饷的事情朝廷已然是三申无令了,可是眼下看着这些统兵的大员还是根本不要这些事情当成是一回事,他们觉得吃点空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此说来,我们的袁震东大将军也是如此,或者这不是袁震东大

己的意思,而是袁震东大将军手下地人瞒着他做的。要治他一个治军不严的罪名。我也知道,朝廷如今在这些统兵大员里头地威信没有以前那样子的高了,可是朝廷的体制还是要顾地,如果朝廷的统兵大员个个都不把朝廷的体制放在眼里头,这样子的事情肯定还是层出不穷地。所以我认为如今要是好好整顿一番,才可以让这些朝廷中的统兵大员们对朝廷的律令有所忌惮。可是我转念一想,这都要要靠实力说话的,朝廷如今的兵权大都掌握在袁震东大将军这一派的人手中,朝廷根本就没哟什么办法能够制约地住这些统兵的大员。而且这些人都依靠这袁震东大将军结成了一伙,动了其中地一个都不是那么好收场的事情。朝廷地威信当然要讲,可是朝廷的脸面也是要地。如果万一哪个蛮横的将领根本就不把朝廷的律令放在眼里,受了朝廷的斥责反而大骂朝廷一顿,这样子的事情传了出去,传到了市井之中,那朝廷的脸面可就算都毁掉了。

正当我对着那本花名册发呆的时候,带着崔文杰崔大人进来了,崔大人一进来,马上就给我跪下来磕了一个头说道:“崔文杰恭祝皇太后金安。”

“崔文杰大人,你快起来吧,你我之间,就没有必要行此大礼了。”

崔文杰崔大人一边谢恩,一边站起身来说道:“太后,朝廷的体制所关,礼不可废。”

“嗯,崔文杰大人说的有道理,,你去拿张凳子来,伺候崔文杰崔大人坐下来。”

“是,皇太后,马上就办。”

掀开帘子,走了出去,没过一会,便取来了一个凳子,让崔文杰大人坐下。知道今天崔文杰崔大人和我商量的事情不是她现在可以与闻的,所以很快的就退了出去。

我等到崔文杰崔大人坐定,看着退了出去之后,连忙向崔文杰崔大人开口相询道:“崔文杰崔大人,哀家托你做的那件事情如今办的怎么样了。”

“托太后的洪福,这个人眼下还没有反叛的迹象。依照微臣看来,此人对于朝廷的恩命还是很看中的,何况此次朝廷的恩命,恩出格外,如此荣宠,想来那个人还是认为朝廷对他是没有其他的心思的。而且那个人以为朝廷这次对他的恩命,完全是太后的功劳。”

“哦,是么,他是怎么说的,你细细说来我听。”

“他说朝廷此次的恩命,他粉身碎骨,也无以报答太后和皇上的恩泽的万一。”

“他是如此说的,如果那个人也能如此做,那我这个太后就不用操那么多的心了,可是依照哀家看来,这些话他最多也不过是嘴巴里面说说而已,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说不定他会把宝剑驾到哀家和皇上的脖子上。”

“微臣以为,太后在此事上确实考虑的比较周全,这个袁震东大将军的话确实不可信。”

“哦,崔文杰崔大人是怎么得知这个人的话是不可信的。”

“应为袁震东大将军想要把微臣灌醉,微臣看出他的意图之后,便装醉了,结果这个袁震东大将军看到微臣醉了,居然附耳问微臣太后回宫的那天召见微臣和秦兰亭大人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

“哦,你是如何作答的。”

“微臣说太后召见我等进宫是为了违反祖制给袁震东大将军晋封王爵一事。”

“袁震东大将军他相信了么。”

“他相信了。”

“袁震东大将军相信了,那就好了。”

“微臣也以为这个朝廷和太后的福分,只要这个袁震东大将军如今放下心头造反的念头,自然可以好好的替朝廷出力。”

“这倒是一件大好事,不过袁震东大将军是否还愿意为朝廷出力,这样的事情哀家也能肯定。”我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微臣以为,这一点太后倒是不必担心,只要袁震东大将军同意接受朝廷一字并肩王的封爵,肯定是愿意为朝廷效力地,这一点微臣可以担保。”

“对了,崔文杰崔大人,昨日你去贤良寺探访这个袁震东大将军,具体的情形如何,能与哀家说一说么。”

“皇太后既然能够垂问此事,微臣就一一道来给太后娘娘听。微臣昨日按照娘娘的吩咐轻车简从的去了袁震东大将军行辕所在的贤良寺,结果在贤良寺外面见到了朝廷好多的一二品的大臣,都是有事求见袁震东大将军或者是给袁震东大将军致贺地。微臣的轿子却给袁震东大将军手下的一个侍卫给拦了下来。“

“哦,居然有人敢把崔文杰崔大人地轿子都给拦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我追问了一声。

“是因为那个侍卫看我的轿子很是简素,所以便把我的轿子给拦了下来,如今这样地事情也很常见,听这个侍卫说,袁震东大将军吩咐,他只接待朝廷二品以上的那些人的致贺。可是以微臣冷眼旁观,在贤良寺外面等候的大臣冠盖相属,估计大半个京师里头地大臣都跑了过去,想来去贤良寺的贺客位数定然不少。如此一来,微臣只好将自己的手帖递了出去,结果那个侍卫一看是微臣的手贴,连忙就将微臣给迎接了进去。结果微臣就进入了贤良寺

角的一个庭院里头,侍卫去通报以后,袁震东大将:接了出来,微臣和袁震东大将军绸缪了一番之后,不出太后的所料,袁震东大将军对于当日朝臣在太后面前争辩是否可以晋封这个袁震东大将军作为朝廷地一字并肩王的王爵地情形很是清楚,想来他已然和当日在场的一些朝廷地亲贵大臣口中了解了当日的情形。所以袁震东大将军对微臣一再致意,表示要感谢微臣当日在朝堂之上为他说话地情事。微臣只是道这次袁震东大将军能够晋封王爵都是太后的意思,微臣根本就不敢居功。微臣说道此处的时候,袁震东大将军的侍卫便将安排好了菜蔬和酒水弄了满满一桌子过来,袁震东大将军便开始给微臣劝酒,微臣不胜酒力,袁震东大将军就让微臣多吃素菜,袁震东大将军还特意亲自给微臣夹了一些吴中的一个地方出产的什么菜给微臣吃,微臣尝了几口,果然鲜滑嫩爽,袁震东大将军见微臣很是喜欢,就说可以每个月给微臣的府上供应一百斤这样的小菜。微臣觉得袁震东大将军如此刻意交好与微臣,想来必然是有其他的目的。所以微臣谦让了一番便接受了这个袁震东大将军的这番好意,果然不出微臣的所料,这个袁震东大将军和微臣酒过三之后,便提到了秦兰亭秦大人。”

“哦,他提到秦兰亭秦大人什么事情。”我很注意的问道。

“袁震东大将军说他自己得到消息,秦兰亭秦大人在朝廷之上不容于他,所以纠集了一班的王公大臣准备好好的弹劾袁震东大将军一番。”

“那么袁震东大将军对于此事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

“这,微臣不敢说。”

“崔文杰崔大人,此处只有你我二人,你有话但说无妨。”

“微臣听袁震东大将军的意思,他是想要和这个秦兰亭秦大人在朝廷之上一决雌雄,绝不姑息。”

“你的意思是袁震东大将军要和秦兰亭秦大人撕下脸面,要把秦兰亭秦大人赶出朝廷么。”

“是的,袁震东大将军的意思是要微臣和大将军脸上,迫使太后将秦兰亭秦大人赶出朝廷的枢钮之地,然后将他罢黜归乡。”

“这就是说,袁震东大将军根本就不想和秦兰亭秦大人同朝为官了。”我的心下一沉,萧笑所推测的事情果然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微臣看袁震东大将军的意思就是如此。”

“那后来又怎么样子了呢。这个袁震东大将军后来是怎么来试探你的。”我微微的问了一句。

“袁震东大将军亲自把掌酒壶,给微臣倒了好几杯的酒,试图将微臣灌醉,微臣一时觉察出了袁震东大将军的意图就故意将计就计,装作不胜酒力的样子,伏在酒席之上睡着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微臣刚才和太后禀奏的一样。袁震东大将军以为微臣喝醉了酒,便小心翼翼的附到微臣的耳朵旁边,询问太后刚才边疆回来宫的那个晚上,就召集微臣和秦兰亭秦大人入宫商议事情,究竟是商议何种的事情,微臣装着酒意,说太后就是为了违反祖制晋封袁震东大将军为一字并肩王这样的王爵的事情来找微臣和秦兰亭秦大人商量,就这样骗过了精明的袁震东大将军。袁震东大将军听到微臣如此说之后,便命人将微臣的轿夫和家丁找了过来,然后让这些人把微臣抬上微臣的轿子,然后命令他手下的一对亲兵亲自护送微臣回到了微臣的府邸。”

“哦,你这么说来,日间京师传言,袁震东大将军派了一对兵勇亲自护送你崔文杰崔大人回府的传闻是真的了。”

崔文杰崔大人不知道我这么说究竟是什么用意,便含糊的说了一声:“是的,这是却有其事的事情。”

我沉吟了一会,突然想到崔文杰大人刚才所说的袁震东大将军用吴中的菜肴相待,那么这件事情俨然可以和早上那个工部侍郎所奏的事情前后呼应,严丝合缝。所以我就询问道:“袁震东大将军说每月送你一百斤的菜,他袁震东大将军又不是种菜园子的,袁震东大将军究竟是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菜的。”

“据袁震东大将军所说,他攻打下那座城池的时候,并派兵把这些菜园子或者什么著名的食肆都给保护了起来。这些东西应该都是这些地方来的。”

“派兵保护,呵呵,这不过是袁震东大将军的一面之词,想来不是仅仅是派兵保护这么简单吧。”

崔文杰崔大人踌躇了一下,回答说:“这就不是微臣所能够揣测的了,不过以太后的圣明,太后心中所想定然不错。”

“是呀,如果只是派兵保护,这样袁震东大将军怎么可能弄来如此多的菜品,你知不知道今天有人跟哀家说,这个袁震东大将军派人打下吴中的这个县城之后,将县城里头的几十户的富户都纵兵洗劫一空,更为可恨的是居然让人把那些农庄的主人连同一家老小,全部都斩杀了,挑选了一些头颅,冒充是作乱的山匪,然后像朝廷进献俘虏的时候一同请功。这样的事情居然发生在天日昭昭之下。”

正文 二百二十三回:纷乱朝中事(下)

文杰看我动了怒气,连忙对着我启奏道:“太后娘之怒,太后万金之体,千万不可有所损伤。”

“崔文杰崔大人,不是哀家愿意发怒,只是这样的事情居然发生在哀家眼皮底下,哀家能不生气么。这个袁大将军如此胡闹下去,朝廷的威信迟早有一天会断送在这个袁大将军的手上,朝廷到了那个时候如果还是不能晚会这些的影响的话,那么民心自然会丧失殆尽。

到时候国家分裂,江山社稷不保,你让我这个太后何以有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太后圣心远虑,这些事情当然都是要解决的,不过眼下最大的问题还是手握兵权的袁大将军,此人不除估计朝廷永无宁日。”崔文杰崔大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一听崔文杰是这样的态度,对于崔文杰崔大人原本持有的一点怀疑的念头便一扫而空了,我对着崔文杰说道:“崔文杰,哀家知道你对朝廷社稷显然很忠心的,如今朝廷之中能够有你这么忠心的人呢是不多见的了,我这里头有份花名册,是袁大将军麾下的边字营的兵勇的名册,今日在朝堂之上有人拿出了这个东西来弹劾袁大将军,说他的将这些已然阵亡的士兵的名字依然登在那个那些个军队的花名册上面,欺瞒朝廷,显然是大钻朝廷的空子。”

说着我便把那本册子交到了崔文杰崔大人的手中,说道:“这个册子上红笔圈注的名字,显然都是已然亡故的,可是袁大将军报上来的花名册中,这些人却还依然健在,这件事情我希望崔文杰崔大人能够给哀家暗暗的查一查。”

崔文杰崔大人接过我手中地册子然后很是用心的看了从头翻看了一遍。然后抬起头对我说道:“太后,这种吃空饷的名目是朝廷明发上谕,三申五令,明令禁止的。袁大将军如果真的纵然部下如此,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打击袁大将军的机会。”

我扫了崔文杰崔大人一眼,慢慢的说道:“崔文杰崔大人,哀家不止是要打击一些袁大将军,哀家要的是一击而中,一下子就将袁大将军打倒了,永无翻身地机会。你也知道袁大将军是出了牢笼的猛虎,如果打不死,那是会伤人的。”

崔文杰连忙跪下来说道:“太后的意思,崔文杰明白。微臣绝对不会轻举妄动,如果没有合适的时机,绝不会去动袁大将军的一根寒毛。只有有了机会,能够致袁大将军于死地,那么微臣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好,崔文杰,你有这样地态度,哀家很是欣慰,如今朝廷的局势已然到了这种地步,你我都要如履薄冰,好好的把局面给撑持下来。也许三五个月,也学是一两年,或者可能时间更为长久一些,你我都要好好地熬下去,等待能够击倒袁大将军那一天的到来。”

“微臣明白。太后地意思是微臣不妨在表面上迎合袁大将军。使得袁大将军对微臣失去警惕地意思。获取袁大将军地信任之后。能够掌握住一个时机。对这个袁大将军一举进行打击。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就可以从袁大将军地掌握之中挣脱出来。而且能够反制这个袁震东了。这样子太后和皇上就可以安心了。朝廷和宗国社稷也可以好好地保全了。太后你是这样子地意思么。”

“不愧是崔文杰崔大人。一点就透。哀家就是这样地意思。”

“太后。恕微臣直言。微臣以为袁大将军此次来京。却不来觐见太后和皇上。是心中对朝廷还怀有疑虑。故而远避在京师地贤良寺。微臣以为若要打消袁大将军心中地这个疑虑。最好地办法是朝廷示之以诚。”

“那么依崔文杰地意见。朝廷到底要如何才能够对袁大将军示之以诚呢。”

“朝廷不妨派遣王公大臣前往京西地贤良寺去延请袁大将军入朝。这样子必然能使得这个袁大将军克日就来朝见太后和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