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就罢了,到底想着朝政安稳最重要,顾全大局,让何逸之一步步高升。

他一天天看着那两个人琴瑟和鸣,因着心里有刺,求而不得,若干年后,终于再也忍耐不了。得了能够把何逸之满门抄斩的机会后,并不细审,直接把人投入监牢。

甚至于,连那两个人的手稿也不准留下。只因那两夫妻感情甚笃,为对方写了无数的情诗。字字句句情意绵绵。

君兰没料到会听到这样一番话。

以至于下一瞬,蒋妈妈端茶进屋的时候,她甚至于都来不及调整自己的表情。

“王妃?怎么了?”蒋妈妈把茶盏搁到旁边桌上,“可是哪里不舒服?”

这连番的关切问话让君兰骤然惊醒。

她忽然记起了自己肠胃不适这件事来,顺着蒋妈妈的话道:“是有点不舒服。”顺手拿了茶盏,小口小口抿着。

郭嬷嬷倒是还好。毕竟在宫里做事几十年,除去和武宁帝相关的事情会失控外,她平时倒也能十分自若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于,能让自己看上去淡漠不近人情。

所以蒋妈妈进屋后,只瞧见郭嬷嬷刻板面无表情的样子。即便眼圈儿有点红,想必也是眼睛里进了东西,揉了几下。

君兰慢吞吞地喝了一盏茶后方才心情平复了些。再看郭嬷嬷,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才好。

郭嬷嬷倒是神态自然,笑着说道;“刚才王妃和我说,想要尝一尝我今儿新做的点心。现下差不多已经出锅了,不若婢子端来给王妃看看?”

君兰抿了抿唇,颔首,“那自然好。”

因着想要出门透透气,君兰索性道:“不用端来了,我过去看看吧。”

郭嬷嬷躬身而立,请了她出屋去。

*

原本君兰还想要去各处看看走走。可是出了点心铺后,她思绪纷杂理不出头绪,实在没了闲逛的心情。索性拿了些点心就往回走。

回到宫里的时候,她先去了静明宫。却听闻潘太后现下不在宫里,而是去了皇后的永安宫。君兰脚下一转,又往永安宫行。

刚走到屋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欢快的笑语声。

那嚷的最大的男童声音,分明就是卿天宏。

听着孩子欢快的说话声,听着他隔了门板依然清晰可闻的眉飞色舞的描述声,君兰方才觉得心里积存的郁气消散了些。再往前走,步子好似也没那么沉重了。

“都在这儿呢。”君兰进屋后,向潘太后和董皇后行礼问安,笑说了几句后,把点心给了牛公公,“我刚才去了趟点心铺子,看有些新出炉的,瞧着不错,就带回来一些给大家尝尝。”

“哟?有好吃的?”潘太后心情不错,让牛公公端到她跟前看了下,从里头挑选了几块,让身边的小宫女拿了碟子单独盛着,“我可得好好尝尝。小九铺子里的点心,平时等闲吃不到。”

董皇后也道:“可不是么。”

“等闲吃不到?”君兰意外地道:“怎么会。”

潘太后撇了撇嘴,眼中满是笑意地道:“你不知道,小九这孩子,看着机灵,其实很多事情不太上心。平日里什么好吃的啊好玩的啊,就没见他想着旁人过。”

君兰想到九叔叔对自己体贴入微的样子,抿嘴笑了笑,没接话。

“母后,您这话可说错了。”董皇后把君兰的表情收入眼底,与潘太后道:“小九也就是想不到我们。对他这媳妇儿啊,可好着呢。”

噗嗤一声笑从旁传来。太子妃拿帕子掩着口,笑得眉眼弯弯。

君兰羞红了脸。

卿天宏见周围没人打理自己,悄悄地悄悄地挨近点心盒子,趁人不注意,抬手就要从盒子里拿。

太子妃捏着帕子轻拍了下他的手背,“洗了手再吃。看你急的。你瞧瞧你的手,脏死了。”

卿天宏眼巴巴地看着那些点心,哼哼着不乐意。

君兰道:“想不洗手?可不行。你不洗的话,我家点心不给你吃。”

“皇姑祖母好小气!”卿天宏扯着嗓子叫:“为什么旁人都能吃我不行?”

“因为你的小手不干净。而我们都已经净过手了。”潘太后悠悠然道。

卿天宏扭着头不吭声。

君兰就让牛公公把盒子放到柜子里去。

卿天宏看牛公公真的把盒子拿起来了,这才真的心慌,嗷地一声叫道:“我洗。我洗还不成么!”催促着让宫人们端了铜盆到他跟前,麻利地净手。

君兰检查过,确认他的手真的干净了,方才点头。

卿天宏接过宫女捧来的一碟点心,吃得津津有味。偶尔手脏了,却不让太子妃给他擦,而是眼巴巴地看着君兰,让她给擦。

太子妃瞧着这一幕幕,笑道:“九皇婶可真是仔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能再添一个弟弟呢?”顿了顿,“堂弟。”

等到大家都含笑望过来后,君兰方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太子妃说的那个“堂弟”,指的是她和九叔叔的孩子。

看着大家善意开着玩笑的样子,君兰不知怎地就想到了九叔叔那句“你那么喜欢孩子,什么时候我们也要一个”。脸刷地下红透,不知该如何应对是好。

看到她羞窘的样子,众人笑得更开心了些。

这个时候,一块点心忽然出现在了低着头的君兰跟前。

“皇姑祖母,给你吃。”卿天宏拿着杏仁酥凑到她的唇边,“这个可好吃了。你也吃点。”

君兰刚要开口说自己没胃口,一张嘴,点心油腻腻的味道直冲入鼻中。让她忍不住犯恶心。

君兰忙扭过头,拿出帕子捂着嘴,侧身朝旁干呕不止。

许久后,她觉得稍微舒坦了点,方才直起身来,歉然地对众人道:“对不住。我近日来肠胃不适,所以吃不得这些东西。”

她说完后,屋里诡异地静默下来。

君兰后知后觉地发现屋内气氛不对,犹豫着问:“怎么了?可是哪里不妥?”

最先开口的是董皇后。

董皇后仔仔细细地打量着君兰,最后目光落在她的小腹上,语气颇为复杂地问道:“你确定只是肠胃不适么。”

第一一八章

其实君兰本来是很确定自己是肠胃不适的。但是别董皇后这么一看, 再专程询问, 她忽然有些不确定起来。

“应当是吧…”君兰犹豫着道:“只不过不思饮食而已, 难道不是这个问题么。”

看着董皇后严肃的样子, 她心里打了个颤,十分紧张的问道;“莫不是、莫不是什么大病症?”

听了她这话, 再看她紧张至极的样子, 旁边潘太后忍不住笑了。

“哪里是大病症。只不过像是害喜而已。”太子妃在旁说道。

“害喜?”

君兰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 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仔细思量了下,脸颊上腾地下飞上了红晕。

“怎么、怎么可能。”她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才好, 心里发慌,吞吞吐吐说道:“怎么可能。我就是有点不思饮食啊。”

瞧见她这模样,潘太后有些心疼了,说道:“是或者不是,叫了太医来看看不就知道了。不用担心。”

语毕,潘太后唤来了一名公公, 遣了他去太医院多找几个人来。

董皇后倒是舍得打趣君兰,在旁问道:“你说不像是害喜。那不如我们来打个赌。倘若是害喜了,你就听我的, 让我来给你安排饮食。倘若单单是身子不适, 那你就听母后的,让母后来安排饮食。你看如何?”

君兰下意识就要答应, 顿了一顿,察觉不对。再一思量,登时哭笑不得, “这可不成。娘娘这话差点把我绕进去。若我答应了,岂不是没的自己做选择做决定了?”

董皇后“哈”地一声笑,拊掌,“哎呀,这孩子不太傻啊。竟是反应了过来。”

君兰说道:“自然不傻。”

“快了快了。”潘太后道:“一孕傻三年。你往后三年里,怕是都要晕晕乎乎的。”

这接连的玩笑话,怎么都绕不开“有孕”的事情上。

君兰听着想着,心里愈发忐忑。隐隐的,生出一点点的期盼。

太子妃见到了她的不安神色,思量了下,说道:“或许是有孕。也或许是身子不适。左右等会儿见了太医就会知晓,莫要紧张。”

虽然君兰辈分大,可她年纪小。面对着年龄稍大的太子妃,听了对方宽慰的话语,心里到底踏实了许多。

潘太后朝董皇后使了个眼色。

大家就先说起了旁的话题,围绕着卿天宏的事儿讲了起来。

说笑着的功夫,有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三名太医陆续进到屋中,为君兰把脉。

待到全部把脉完毕,三人列成一队,齐齐笑着拱手道贺,“恭喜王妃,贺喜王妃。是喜脉。”

虽然刚才心里有了一点点的准备,但是当真确认下来后,心境截然不同。

欢喜有,紧张也有。更多的,却是忐忑。

——在她不注意的时候,在她没有防备的时候,一个小生命居然出现在了她的身体里。

这种奇妙的感觉,让她不知该怎么去描述。

…可惜九叔叔现在不在这儿。

君兰的心里忽然有些失落。生怕旁人担心她,强笑着没有说出来。

浑浑噩噩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了住着的宫殿。

君兰坐在院中的躺椅上,很小心,很小心地慢慢躺了下去。而后望着满院的落叶,视线往上挪移,定格在一片从空中飘落的枯叶上,心中空空的,好似什么都没在想,又好似想要记起什么,只是思绪懒懒的不想去活动。

在她倦懒着休息的时候,蒋妈妈和盛妈妈却是高兴得很。

“竟然,竟然是有孕了吗?”蒋妈妈震惊着,又欢喜起来,“哎呀,这可真是太好了!真是没有想到!”

君兰的孕期反应不算强烈。

蒋妈妈当初有孕的时候,反应比这大得多,看到君兰这般轻微的不喜食物,就没往有孕上面想。

至于盛妈妈,在浣衣局待了那么久,她早已忘了主子们怀孕时候是什么状况了。再者她自己也没有经历过生育,对这些当真是不了解。

“这可是大喜事!大喜事!”盛妈妈说着,就要和王府的侍卫说声,“我告诉他们去,让他们和王爷说一声!”

蒋妈妈也道:“我去找蒋辉。”

君兰听闻,赶忙手撑着藤椅扶手坐了起来,扬声唤住了她们两个,“我暂时不打算把消息告诉王爷。”

这话让两人同时停了步子。

“王妃怎么这么说?”盛妈妈不解。

君兰把身体绷直坐好,笑道:“王爷在外忙着呢。又不是要待很久,不差这一时半刻的。不急。等他回来了再说。”

她主意已定,两位妈妈就不好再多说什么。

但是,不只是两位妈妈,还有其他人想要急着让卿则尽快知道这个大好消息。

比如,潘太后和元成帝、董皇后。

之前君兰刚刚得知有孕的消息,神色有些茫然。

潘太后和董皇后看卿天宏想要缠着君兰,生怕刚刚怀了身子的她再有闪失,就让蒋妈妈她们扶着她先行回去。

待到安顿好卿天宏后,也不需要君兰出院子去永安宫了,潘太后和董皇后直接亲自去了君兰那儿一趟。

与她们同行的,还有刚刚得知这个好消息的元成帝。

不怪元成帝这样紧张。

他那个九弟弟,脾气怪得很。二十多岁的人了,莫说是娶妻了,就连个通房都没有。一直挨到了今年方才成婚。

身边没有人,自然没有子嗣。

可子嗣对皇家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清王爷不急,元成帝替弟弟急。偏偏清王爷把这些事儿都不当回事,压根不放在心上。即便元成帝有心想催一催他,清王爷也是左耳进右耳出。直接没仔细考虑过。

元成帝记得火烧火燎的,可拿他没辙,就只能这样暂且算了。

谁知现在峰回路转,事情有了巨大转机。

小九媳妇儿竟然有了孩子。

元成帝喜出望外。知道消息后就去寻了皇后。见到太后也在,听闻婆媳两个都要去看小九媳妇儿,元成帝就一起跟了过来。

听到公公的高声唱和声,君兰都来不及起身行礼相迎,三人就已经在宫人们的伺候下迈进了院子。

君兰急忙起身。

董皇后赶紧让牛公公去扶她,焦急道:“可使不得。怎么能猛起来?一定要慢慢的来。怀孕时候最忌讳这样动作快。”

潘太后看着君兰脸红红的羞涩模样,喟叹了句:“如果小九在的话就好了。”

“可不?那就差他一个了。”元成帝知道自己将要有小侄儿了,开心不已,一看到君兰就合不上嘴角,乐呵呵地道:“让他赶紧回来。陪着你和孩子。”

说着,他又有点不放心,叮嘱君兰:“你可小心着点。这头一胎啊,特别是前三个月,万分关键。什么事儿都等着三个月够了再说。这些天你好生养着,差什么吃的什么喝的,和你皇嫂要。”

潘太后瞧着这一幕笑眯了眼。

董皇后睨了元成帝一眼,哼道:“看你婆婆妈妈的。哪就需要你来说这些了?哦,敢情你一个大男人,还能比我们懂?”

董皇后拉了君兰的手,声音不高不低地道:“别理他。咱们说咱们的。他只知道个皮毛,我和母后懂得才是最多。要我说啊,听他十句话还不如我们一句。”

元成帝不服,不过,也没甚能反驳的,只能重重叹了口气,自己找棋盘去下棋了。

元成帝自己和自己对弈的时候,潘太后与董皇后落了座,好生与君兰商议一件事情。

“…既然有了身孕,清王府又没有修葺完毕。倒不如就留在宫里慢慢养着,回府的事情往后再说。旁的不讲,单就这吃和行的事儿,你在家里头,一个人就是搞不定的。倒不如在宫里住着,有太医看诊,保胎养胎。无论去哪儿,都有人看护着,绝对不会出差错。不像那清王府,都是大老爷们在,没几个伺候人的。”

潘太后说完,董皇后接了上去:“小九平日里忙得很,镇日里不着家。你一个人在王府里冷清得很,还不如在宫里热闹轻松。”

她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可是君兰更喜欢在清王府里。那里是九叔叔和她的家,在那儿,她和九叔叔可以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在一起。

倘若到了宫里,二人相处的时间势必少很多。因为有皇上在的地方,九叔叔就要和皇上商议很多的事情。根本顾不上其他。

然后也就顾不上她。

其实君兰平日里没有这么想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孕了的关系,不由自主就往这个方向瞎想起来。

君兰赶忙阻止这种念头的疯长,笑着谢过了潘太后和董皇后:“我再想想。”

九叔叔不在身边,她心里的失落是遮掩不住的。

董皇后发现了,就道:“是得好好想想。你若是觉得宫里呆不惯,倒是也能回王府去。等小九回来再谈吧。”

潘太后一心想让君兰留在宫里照顾着,不愿意听到董皇后这样说,就想要把话题扳回来。

董皇后回头看了看她,不动声色的摇了摇头。潘太后这才把打算按了下来没有提及。

*

头三个月是关键。得好生养着,万不可乱动。

依着风俗习惯,在很多大户人家里,女子坏了身孕后,头三个月并不对外告知,只有几个极其亲近的亲人晓得。待到胎儿满了三个月后,坐稳了胎,方才把有孕的消息放出去。

如今君兰怀有身子一事,董皇后就和知情的几人下了命令,不许外传。

因此,这事儿还真的没多少人知道。

君兰自然是希望她和孩子都健健康康的,不然,九叔叔回来后,她也不好交代。因此,现下她就听从了潘太后她们的建议,窝在院子里,等闲不出来。

自打那天起,潘太后就日日遣了人来问她的状况。吃的,喝的。有甚喜欢,有甚不喜欢,都要分的清清楚楚,然后让御膳房记下,力求让君兰能够多吃点。即便吃不下,也要营养补充足够。若是君兰不舒服,哪怕是有一点点的不妥当,也不行,需得赶紧让太医过来看诊。

一晃好几天过去。

原本卿则说,去冀州要不了几日就会回来。可是现下好多天了,还没有将要归来的消息。君兰就有些坐不住了。

好在宫里有人前来,所以,让她暂时转移了注意力,放到了这个上面。

君兰这日正在屋子里看一本书。眼睛有些酸累,她搁下书册放到桌上,正想着一会儿闲来无事去花园里走走,就听宫人们来禀,说是慧成郡主带着女儿进了宫。现下正在太后娘娘那儿。

慧成郡主?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孕后反应会迟一些。君兰想了一想反应过来,那不就是丁淑眉的娘亲么。

她和丁淑眉也有好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了。宫变之后,各家各户都忙得很。她又一直待在宫里没有搬回王府。因此,两人想要见一面也是很难。

丁淑眉是君兰少数的几名好友之一。

更何况,丁淑眉和她算是远房的堂姐妹。这份亲情关系,虽然随着以前的她故去后而不再存在,但她知道这事儿,依然把丁淑眉暗暗地当做自己的姐妹。

听闻丁淑眉在宫里,原本君兰还有些困倦,懒懒的不想动弹。现下瞬间情形,再顾不得其他,急忙换了身见客的衣裳,就往静明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