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芝也不甘示弱,回嘴道:“姑娘受寒本来就脾胃弱,哪能用大鱼大肉这些东西?瞧瞧你那碗粥上的油星子,不得把姑娘腻恶心了?”

刘嬷嬷哪受得了这种气,撸起袖子就大骂盘芝。盘芝在阮氏身边跟了这么多年,不知道踩下去多少竞争对手,敌弱我强敌强我弱,一见刘嬷嬷吐唾沫星子大骂,她嘴巴一瘪,委委屈屈地哭诉起来。

两人越吵越凶,按道理主子面前哪有下人吵架的道理,可是程瑜瑾坐在一边不吭声,刘嬷嬷和盘芝都不是什么善人,骂起来越来越上头,完全忘了自己来干什么。最后,刘嬷嬷骂不赢盘芝,气得狠狠推了她一把。

这一动手就坏事了,盘芝不甘被欺负,两人很快扭打在一块。连翘见状心里一喜,立刻上前骂:“你们做什么呢,在大姑娘面前,胆敢放肆!”

锦宁院的丫鬟婆子接到指令,也一哄而上,将两个人分开。盘芝和刘嬷嬷被拉开时候头发都乱了,衣冠不整,十分狼狈。她们瞧见连翘横眉怒目,而程瑜瑾淡淡坐在上首,喜怒不辨,都吓到了。

刘嬷嬷冷静下来回神,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些什么。她心里拔凉,膝下的地砖冰凉又坚硬,那股凉意几乎让她半个身子都失去知觉。

刘嬷嬷不敢直视程瑜瑾,只敢虚虚看着脚踏和地砖。程瑜瑾坐在靠窗罗汉床上,刘嬷嬷打量着脚踏,脚踏是黑鸡翅木的,木纹整齐,被丫鬟擦的干干净净,上面堆叠着大姑娘的裙角,隐约在裙子正中看到一双流云鞋,前面缀着珍珠,纤尘不染,熠熠生辉。今日大姑娘的裙子是银蓝色的,虽然散落在脚踏上,但是依然整齐优美,自然堆叠出来的褶子如山峦又如流水,连绵起伏。膝阑处有一圈三寸宽的银色花纹,似乎绣着祥云山河,顺着山河向上,刘嬷嬷看到一双白皙纤细的手,交叠搭在膝盖上。

刘嬷嬷猛地醒过神来,她意识到自己逾越,赶紧收回视线,惶然低头。

程瑜瑾不紧不慢,说:“当着我的面打架,可见你们完全不把我放在眼里。你们是长辈的人,我管不了你们,拿着你们的粥各回各院吧,你们送来的东西,我消受不起。”

盘芝顿时急了,抬头道:“大姑娘,这是二太太亲手煲好的。奴婢做错了事,您要打要骂都可以,却不能辜负二太太的心意啊。”

“放肆!”连翘站在一边大喝,“姑娘面前,哪有你一个奴婢接话的份?”

盘芝被噎住,脸色变来变去,壮观极了。程瑜瑾伸手抚了抚裙子上的褶子,说:“二太太亲手煲粥,这份心意让人感动。可是二太太派来的人却当着我的面和其他院的人拉扯打架,我几次出言阻止都没用,大概是觉得我不配喝这碗粥吧。两位太太的好心我不敢染指,来人,送刘嬷嬷和盘芝出去。”

说着,程瑜瑾就站起身,头也不回地往内室去了。刘嬷嬷嘴里发苦,但是又知道面前这位是准太子妃,不敢辩解,怕惹了太子妃烦。

刘嬷嬷委实冤枉,她真的没听到大姑娘出声说话啊,要不然,借她三个胆她也不敢无视大姑娘的命令。刘嬷嬷办砸了差事,不敢回庆福郡主跟前复命,也不敢继续留在程瑜瑾的屋子里讨嫌,于是在院外找了个地方跪着,想说不定她在冷天里跪一会,大姑娘就心软了。

刘嬷嬷如此,盘芝也有学有样。程瑜瑾回来后,继续将剩下的几根簪钗挑完,然后坐到饭桌前,舒舒服服用了早膳。

程瑜瑾在洗漱盆里洗手,连翘捧着毛巾,侍奉在一边,低声说:“姑娘,那两位还在墙根下面跪着呢。”

“跪着呗。”程瑜瑾细细洗净了手上的灰尘,接过连翘手里的毛巾,将手上水渍吸干,漫不经心说道,“让他们换个利索的地方跪,别影响来来往往的丫鬟当值。”

连翘忍住笑,幸灾乐祸地应了声:“是。”

指望大姑娘心软,还不如找块风水宝地投胎比较快。

连翘扬眉吐气,说不出的得意。她早看这些人不痛快了,以前程瑜瑾要八面玲珑,连着对这些刁奴也是客客气气的,倒纵得这些婆子无法无天,真以为自己是太太身边的人,就可以无所顾忌了。杜若见了,悄悄提醒了她一句:“不要得意忘形,小心给姑娘惹麻烦。”

连翘斜了杜若一眼:“我知道,我还能连这点度量都拿捏不住?”

那两个人没跪多久就灰溜溜回去了,程瑜瑾安心在自己屋里绣嫁妆,没一会,庆福郡主和阮氏就急急忙忙赶过来了。

刘嬷嬷和盘芝不敢说自己办砸了差事,于是都拼命往对方身上泼脏水,千错万错都怪对面那个贱蹄子。庆福郡主听了简直咬碎一口银牙,她才赶到院门口,就正好遇到了阮氏。

两人对视一眼,都目光不善。

程瑜瑾听到丫鬟禀报,放下针,笑着走出来:“母亲,二婶,你们怎么来了?”

她眼睛朝下一瞥,见程恩宝和程恩悲也在,他们身后还跟着小厮,怀里抱着文房箱子。

程瑜瑾看戏的心情顿时一路急转直下,她不喜欢麻烦别人,也最烦别人麻烦她。看庆福和阮氏的意思,莫非还打算长线作战,免费让她来看管她们的孩子?

程瑜瑾忍住发飙的冲动,告诉自己吵架最重要的就是占据道德制高点,一定要让对方打第一炮。所以她依然和和气气地笑着,说:“二弟和三弟也来了,快进来吧。”

程瑜瑾让丫鬟上茶,请庆福郡主和阮氏上座。庆福郡主的眼睛飞快扫过罗汉床上的针线篓,布角是红色的,上面绣了金线,可见,是嫁妆了。

金线,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普通人家即便买得起,用了就是僭越之罪。

庆福郡主心里顿时升上些难以言喻的感觉,她一直没把程瑜瑾当回事,这些年来周围人都捧着她,庆福郡主理所当然地对自己的身份充满优越感,她是郡主,她是皇族人,她是程家最高贵的人。程瑜瑾过继到她名下,人人都知道是程瑜瑾走运,占了天大的便宜!可是现在,程瑜瑾一跃成为太子妃,身份要比庆福郡主还高。

或者说,远超庆福郡主。

说到底,庆福郡主只是个长在藩地的郡主,和当今圣上的血缘已经很远了,放在普通家族,都足以降为旁支。只不过他们家姓李,代代受供奉,宁王只要不犯错,王位可以一直传下去。要不是庆福郡主嫁入京城,可能终她这一生,她也只能在宁王那一亩三分地上作福作威,一辈子进不了京师,见不了真正的天颜。

庆福嫁到程家后,程家外强中干,所以举家都捧着她这个高贵儿媳。可是反过来想,庆福一个嫡女郡主却和程元贤联姻,可见宁王在诸多藩王着实平平。宁王平日里不敢稍微行差踏错,生怕被皇帝猜忌。同为郡主,庆福这种远亲藩王之女和皇帝的亲侄女完全不能比,至于太子,那就更是开玩笑了。

把庆福郡主和太子放在一个比较平台上,本身就是在折辱太子。

程瑜瑾成了太子妃,庆福郡主着实又酸又不甘。一直比自己强的人越走越高,和本来不如自己、要靠自己施舍的人一朝飞升,这其中感觉可完全不同。前者庆福郡主连嫉妒都不会,但是后一种,便百味杂陈,如鲠在喉。

正是如今庆福郡主面对程瑜瑾的心情。

庆福郡主维持着微妙的酸,开口问:“大姑娘,你刚才在绣嫁妆?”

程瑜瑾坦然点头应了,看神态,毫无新嫁娘的娇羞:“是。”

庆福郡主和阮氏一时都没有接话,过了一会,阮氏笑道:“大姑娘果真秀外慧中,你刚生下来的时候不哭不闹,眨着一双大眼睛,就像能听懂大人说话一样,我就知道你必有福泽傍身。可见,我当初的料想没错。”

程瑜瑾轻轻笑了:“借二婶吉言。”

庆福轻咳一声,说起早晨的事:“都怪下人蠢钝,连送个粥都能说岔话,明明是好意,被她们说出来就让人误会。刘嬷嬷回来后已经被我骂了一顿了,现在还在院子里领罚呢,大姑娘可不要往心里去。”

阮氏听到也连忙解释盘芝的事,阮氏为了表态,咬牙将盘芝的惩罚说得极狠。庆福郡主一听自己被比下去了,连忙也补充惩罚。两人都被彼此逼着,咬牙狠狠罚了左膀右臂一顿。

程瑜瑾笑而不语,时不时添一句,庆福和阮氏之间的硝烟味更甚。她们几人一来一回地说场面话,大人们坐得住,小孩子却不行。程恩宝被庆福惯坏了,没一会就左右扭动,眼神乱瞟,脚有一下没一下地踢着凳子,很明显没耐心了。

程恩宝的表现无疑非常没规矩,尤其是旁边程恩悲安安静静坐着,对比之下程恩宝尤其没正形。庆福郡主脸色沉了沉,阮氏目露得意之色,而程瑜瑾就像什么都没瞧见一样,眼风都不扫一下。

庆福郡主呵斥了程恩宝一句,然后对程瑜瑾说:“大姑娘,恩宝被我惯坏了,总是静不下心读书。我三十多岁才有了他,这辈子估计再生不了其他孩子,我不忍心管教他,倒把他纵的无法无天。他谁都不怕,唯独怕你,这段时间你不方便出门,时间也清闲,不如替母亲教一教你弟弟。”

阮氏听到,也连忙接腔:“正好恩悲也有空,恩悲早就说过仰慕大姐姐才学,大姑娘和太子殿下学过字,笔墨想必是极好的,不如也顺便抽空指点指点恩悲。恩悲这个孩子勤奋安静,不会吵到大姑娘的。”

这话说的,清闲无事这种话理当程瑜瑾来说吧,帮忙教导熊孩子也是情分而不是本分,庆福和阮氏一口一个“反正你没事不如来教一教你弟弟”,是什么道理?

程瑜瑾闲,能管好孩子,就该替她们管儿子吗?

程瑜瑾心想,不给这些人一个教训,恐怕她们还意识不到程瑜瑾已经是准太子妃了。想要找她帮忙就拿出求人的态度,少用一副“这是你应该做的”的嘴脸来恶心她。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周末快乐!

感谢 30290684、妖妖灵、没记性、莲蓉x4、薄荷、秉烛、胖胖熊、桃衣、小屁 的地雷

感谢 小屁 的手榴弹

感谢 你好凶喔!、如清 的火箭炮

☆、绝情

程瑜瑾笑着看向庆福郡主和阮氏:“我笔墨倒也还行, 但是我没有教人经验,恐怕不如二弟原本的夫子。二弟既然勤勉又静得下心,那就去和夫子学吧, 想必能一日千里, 跟着我才是浪费了二弟的天分呢。”

阮氏笑容发僵,她带着程恩悲过来, 哪是真的为了学写字, 分明是为了培养程瑜瑾和程恩悲之间的姐弟感情。毕竟, 他们俩人才是亲姐弟, 可比程恩宝这个隔着肚皮的亲多了。程瑜瑾日后成了太子妃, 不提携亲生弟弟,还能提携谁?

然而程瑜瑾却仿佛听不懂般, 完全不接腔。庆福郡主嗤笑了一声, 看笑话般瞥了阮氏一眼, 可是还没等庆福郡主笑完,就听到程瑜瑾说:“至于三弟还小, 学什么规矩,就这样天真可爱、无拘无束的才好呢。三弟都不喜欢读书, 为什么要逼他呢, 反正他还小,玩就是了。”

庆福郡主的笑容也裂了,阮氏微妙地觉得扳回一局,瞬间心态平衡了。

庆福郡主有口难言,说道:“宝儿也不能一直玩下去, 总归还是要读书上进的。你对他严厉些,好好拘着他读书写字。”

程瑜瑾一本正经地说:“母亲,若是严厉,你对他严厉去,我可不舍得。我对宝儿连说句重话都不忍心,怎么能管住他读书呢。要是母亲真有心思,不如去外面找一个严格的夫子?”

庆福郡主想都不想一口否决。那种古板迂腐的夫子最惹人厌,宝儿背不会诗文,居然还会打手心,这怎么能行。

程瑜瑾见庆福回绝,自己也摇头:“那我就没办法了,我自己是绝对不忍心打骂宝儿的。若是母亲真的放心我,那我出面去请一个严格的夫子回来?”

程恩宝听到程瑜瑾温温柔柔地说“不忍心打骂宝儿”,竟然生生打了个冷战。程恩宝用力拉庆福的衣袖,坚决不肯留在程瑜瑾这里。

庆福内心极其无力,和程瑜瑾这种人交手最恶心了,软硬不吃,套话套不过她,耍阴招耍不过她,连摆大道理都摆不赢她,临了还能给你反扣一顶大帽子,生生把人逼自闭。庆福郡主沉默了好一会,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体面的借口,只能没皮没脸地说:“那就让宝儿在你这里玩吧,你过不久就要嫁人,让宝儿趁现在多和你相处一段时间。毕竟,你们才是亲姐弟。”

庆福郡主想,她现在完全不要脸,程瑜瑾应该没辙了吧。只见程瑜瑾笑了笑,说:“我要给太子殿下绣衣物,准备给陛下、太后娘娘、皇后娘娘,以及宫中诸位嫔妃的孝敬礼。给陛下和太后娘娘准备礼物何其庄严,宝儿在这里玩,母亲觉得没问题吗?”

庆福郡主一噎,居然说不出话来。哪一个未出阁的大闺女好意思将未来公婆、太婆婆挂在嘴上,程瑜瑾竟然能面不改色地说出这些话,她的脸皮也太厚了吧?

不要脸的怕更不要脸的,庆福郡主比不过,支吾了两声,说不出话来。

阮氏见庆福郡主都败北,对自己根本不抱希望,但是她又实在不甘心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等程瑜瑾入宫,她们连见程瑜瑾一面都要递牌子,像程恩慈这种半大男孩基本见不到程瑜瑾了。现在不让程瑜瑾加深印象,以后,她怎么能记住要提携哪一个弟弟?

阮氏不甘心,试探道:“大姑娘,你看恩悲聪慧又听话,绝不会吵到你…”

程瑜瑾都懒得听阮氏说完,她拿起一个绣了一半的盘龙锦囊,无意般开口:“听说皇太子大婚是国之重典,太子的聘礼单子是要进国史的,不知道太子妃的嫁妆单子用不用。”

阮氏像是被人掐住了嗓子一般,突然哑声。因为她刚刚想起,程瑜墨出嫁那会,她借口时间紧、来不及,骗过程瑜瑾的嫁妆。

最后自然也没成,阮氏记得分明,当时她们正在逼程瑜瑾,程元璟突然带人进来了。程瑜瑾的礼单,还是程元璟亲自带人写好的。

程元璟,不就是太子么。

现在想想,许多事都透露着诡异,太子到来的时机太巧了,简直像是,专门来替程瑜瑾讨回公道的一样。

细想极为恐怖,阮氏脊背瞬间出了一层汗,庆福郡主也收敛了神色,身体不由绷直了。

程瑜瑾将绣了一半的盘龙锦囊放到小茶几上,瞪得铜铃大的龙眼正正对着庆福和阮氏。程瑜瑾看着她们,突然颔首笑了笑,说:“母亲,二婶,我要忙着绣嫁妆,既没时间教弟弟,也没时间和无关人等闲扯。以后,我不想大清早被人打扰,母亲和二婶不必再为了我煲粥。对了,如果您二位能约束着你们的下人,以后不要再来我的院子里,影响我绣嫁妆的心情,那就更好了。”

“母亲,二婶。”程瑜瑾含着笑,缓缓扫过这两个人的眼睛,“你们听懂了吗?”

从前程瑜瑾一直以柔克刚,凡事先示弱,庆福郡主和阮氏慢慢以为程瑜瑾的行事风格就是这样。但是现在她们知道,并不是。

程瑜瑾以前迂回,只是因为她没有足够强硬的后盾罢了。一旦她有了,比谁都绝情寡义,六亲不认。毕竟她是准太子妃,绝对的权势压制下,为什么要怕两个妇人?

即便一个是她的养母,一个是她的生母。

庆福郡主和阮氏被当面下脸,两人都非常尴尬。同时她们也彻底死心了,她们这两天对程瑜瑾抱有的幻想都太过天真,程瑜瑾是不会养弟弟的,更不会无怨无悔供娘家吸血。

程恩宝也好,程恩慈程恩悲也好,他们只是弟弟,并不是儿子,程瑜瑾完全不觉得自己有责任提携他们。

想吸程瑜瑾的血可真够心大,不被程瑜瑾反过来吸血就很不错了,她们哪来的勇气算计程瑜瑾?

阮氏从没遇到过这样的难堪,顿时再也坐不下去,拉着程恩悲灰溜溜走了。程瑜瑾觉得庆福郡主也该离开了,可是庆福郡主明明都站起来了,想了想,竟然让奶娘将程恩宝抱出去,自己又重新坐到了程瑜瑾对面。

程瑜瑾抬眉,笑道:“母亲还想说什么?”

“既然和你说情分没用,那我们来谈笔交易。”庆福郡主收回了曾经高高在上的嫡母姿态,露出一份势在必得的骄矜,“我毕竟是皇家出身,知道的消息比外人多多了。你既然野心勃勃想要当好这个太子妃,最开始的亮相就非常重要。皇家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你若是不知道,难保一开始会吃亏,损失了众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我给你内幕消息,你以后护持着宝儿,你看,这个交易怎么样?”

“不论感情,只论利益,这倒是干脆。”程瑜瑾笑了。庆福郡主见状露出尽在掌握的笑容,她就知道,程瑜瑾抵抗不了这样的诱惑,程瑜瑾终究还是有求于她。

然而程瑜瑾不紧不慢,补完了剩下半句话:“但是,我只和筹码差不多的人谈交易。母亲说的这些,我完全不在乎呢。”

庆福郡主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

“母亲向来以郡主身份自傲,但是您所谓的皇家规矩,我迟早也会知道。你用一个有时间限制、并且我本来就拥有的东西,换我一辈子护持程恩宝,这笔买卖,母亲算的真好。”

庆福郡主被戳中心思,心中不由恼怒。程瑜瑾说得对,庆福知道的那些潜规则,程瑜瑾很快也会知道,庆福郡主只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差,想算计程瑜瑾一把,无论成与不成,庆福郡主都没有损失。这笔交易无本万利,庆福郡主当然乐意极了,反观程瑜瑾,其实没什么好处。

但是谁让程瑜瑾不敢拿未来冒险呢,杨皇后和杨太后本来就不喜欢她,如果程瑜瑾刚嫁过去时因为不懂规矩做错了什么事,对太子和程瑜瑾的处境可不太好。庆福郡主就是拿准了这一点,知道程瑜瑾不敢冒一点风险,所以才敢坐地起价。

但是程瑜瑾不接腔,却让庆福郡主意外了。

庆福郡主以为程瑜瑾被立为太子妃后飘飘然,看不清局势,心底嗤笑了一声,说:“大姑娘,你现在虽然被赐婚为太子妃,但是你当真以为,以后就可以仗着太子妃的身份作福作威了?你只是太子妃,上面还有皇后,再上面还有皇太后,离你真正做主的时候还远着呢。而且,焉知太子不会有其他宠妃。不是当了正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的。”

庆福郡主见程瑜瑾没有说话,以为她被自己吓住,于是故意又说:“大姑娘,你毕竟在我名下养了十五年,我把你当自家人,所以才和你说些掏心窝子的话。你别看你被立为太子妃,但是太子失踪了十四年,一朝突然回来,哪里有那么容易服众?而且,二皇子勤勉好学,十分孝顺杨太后,太后和首辅都十分喜欢二皇子。二皇子一样是嫡出,只比太子差了个‘长’字,历朝历代君主有多少是嫡长子出身?这些话再说下去便是犯忌讳了,但是我的意思,大姑娘应该能听懂吧。”

程瑜瑾点头,庆福郡主这些话说的没错,李承璟的太子妃除非是杨家女当,否则无论换了谁,都是去受罪,而不是享福的。

见程瑜瑾点头,庆福郡主以为她听进去了,于是志满意得地笑道:“我就知道大姑娘聪慧,一点就透。朝堂毕竟是爷们的世界,我们只说内宫,光伺候婆婆这一点,门道就有很多。不说远的,只说我们府上的姑奶奶,二姑娘嫁到靖勇侯府,我们家也是侯府,二姑娘还是平嫁呢,嫁过去之后还不是要天天立规矩,被婆婆磋磨的如履薄冰,大气不敢出。再说姑太太,从侯府嫁到公府,算是高嫁,她只是个次子媳妇,不承爵不管家,压力比长媳少了很多,但是你见她说在徐家过得轻松吗?”

庆福郡主长篇大论说完,拿起茶杯润了润嗓子,才慢慢说出了真正的结论:“公侯之家都如此,规矩比天大的宫廷,又该是什么样呢?你去给皇家当儿媳妇,要伺候两重婆婆,远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光鲜亮丽。当太子妃,那可是很难的。”

程瑜瑾低头不语,听到这里,她轻声接腔:“对啊,太子妃很难。”

庆福郡主神情一喜,随后就看到程瑜瑾抬头,对着她温温柔柔笑了一下:“既然这样,那就更要我去当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自然没有资格救世治国,可是为他人排忧解难,还是我应当做的。太子妃担子这么重,处境这样难,我怎么能忍心让别人去受这份苦呢?自然是要我来。”

庆福郡主完全没料到这个走向,整个人都被噎住了。她瞠目结舌瞪了一会,还是比不过程瑜瑾的厚颜无耻。庆福郡主干巴巴的,放出杀手锏道:“皇家规矩和民间不一样,你若是想借鉴程瑜墨、程敏等人的经验,那就大错特错了。皇后娘娘贵为一国之母,怎么可能亲自动手做些为难媳妇的事,她仅仅是派一个管教姑姑下来,就够你受了。”

“我知道。”程瑜瑾笑的十分诚挚,“皇后娘娘派姑姑来教我规矩,这是为了我好啊,我怎么会不愿意呢。”

庆福郡主阴沉下脸,说:“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好心来帮你忙,你休要和我装傻充愣。深宫里的那些嬷嬷手段非凡,不知道多少宫女妃嫔在她们手上吃了亏。你只要护我的宝儿一生无忧,那我就倾囊相授,助你避开宫中嬷嬷的整治。你当真不和我做交易?”

“母亲,您自己生的儿子,那就自己去教,既然不舍得打骂,那就做好孩子一辈子走狗偷鸡、一事无成的打算。你自己既不舍得管教,又不想让儿子越过越糟,便将责任转移到我的身上,这是何道理?”

程瑜瑾说完,直视着庆福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不愿意。”

庆福郡主从心底里升上一股怒意,她的宝儿活泼好动,虎头虎脑,程瑜瑾竟然敢这样说宝儿?但是庆福郡主心底里有另一个声音无力又绝望地说道,这是真的,程瑜瑾说的都是真的。

她的宝儿,以后可能真的只会吃喝玩乐,走马斗鸡,和他的父亲程元贤一样,一事无成。可是程元贤有一个好爹和好女儿,前半辈子有爹为他铺路,临死将侯爵交到他手里,后半生又有女儿撑着,有程瑜瑾在,程元贤作为太子妃的父亲,无论如何都不会被人轻慢。

程元贤一辈子没什么能耐,唯独命好。可是,庆福的儿子要怎么办?宜春侯府的侯位到程元贤是最后一代,日后如果没有圣上开恩,程恩宝连祖宗的功劳簿都吃不了。至于宁王,那更是想都不必想。藩王不能回京,宁王这一辈子,恐怕连程恩宝这个外孙都见不着,谈何为程恩宝安排前程。

庆福郡主想来想去,发现她唯一能指望的,竟然只有程瑜瑾这个过继养女。世事真是讽刺,庆福郡主唯一的救命稻草,竟然是阮氏那个贱人的女儿。

然而庆福郡主抛弃了骄傲,拉下脸来找程瑜瑾求助,程瑜瑾却想都不想拒绝了。程瑜瑾并不愿意提携着程恩宝。

庆福郡主感到茫然,程瑜瑾她怎么敢?姐姐不补贴弟弟,出嫁女不补贴娘家,程瑜瑾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情?

程瑜瑾听庆福长篇大论说了半天,早就听烦了。她端起茶杯,说:“母亲,人和人之间都是等价交换的,如果程家以后帮不到我的忙,那我也不想帮程家的忙。我们彼此,都自求多福吧。”

端茶便是变相的赶客之意,庆福郡主脸色僵硬,蹭的一声从座位上站起来,快步朝外面走出去了。

阮氏和庆福郡主相继灰溜溜从程瑜瑾这里离开,之后好几天,果然再没有人敢来打扰程瑜瑾。

没过多久,程老夫人也得知了程瑜瑾的态度。程瑜瑾虽成了太子妃,但并无帮扶娘家的意思,甚至她已经将话说的非常明白,程家帮不了她,那她也不会管程家死活。大家公平交易,谁也不要欠谁。

能说出这样的话,简直是铁石心肠。程家人张着嘴只管吃的幻想破灭,一个个明显安分下来,再无人敢惹程瑜瑾。

真是可笑,程瑜瑾原本没有撕破脸的时候,程家众人一个个又无赖又理直气壮,等程瑜瑾说出绝情的话后,这些人反倒更敬畏她。

这就是人性,讽刺又可笑。

宜春侯府难得度过了一段平静安宁的日子,各房谁都没作妖。

三月,春暖花开,礼部和鸿胪寺亦在宜春侯府举行了隆重的纳采礼。仪仗队从奉天门蜿蜒到程家,一路乐声庄严,观礼之人夹道。随着皇家礼物一起送来的,还有四位宫廷嬷嬷。

杨皇后观望这么久,终于出手了。

☆、女官

宫廷门庭深, 规矩大,每个皇妃进宫之前,总会有宫里派嬷嬷下来, 教她们学一学宫中礼仪。这项传统即便是入宫的低位嫔妃也不能例外, 程瑜瑾身为太子妃,皇家的脸面, 天下女子的典范, 要求比旁人更严格, 也合情合理。

这个道理程瑜瑾明白, 杨皇后明白, 负责教规矩的女官姑姑也明白。

四位女官中以郑氏为首,她其实才三十多岁, 但是所有人见了她都要称呼一声姑姑。

郑女官未曾婚配, 终身侍奉宫廷, 负责教导新进宫的秀女学习宫廷规矩。她年龄并不算很大,然而因为常年绷着脸, 脸上皮肉显得刻板,看着非常不好接近。

她的声音也一如她给人的印象, 一板一眼, 毫无感情:“程大姑娘,您是圣上钦赐的太子妃,按理您是主,我们是奴。可是奴婢奉了皇后娘娘的命,前来指导程大姑娘礼仪, 以正皇家礼法。为了避免将来太子妃丢了皇家的脸面,奴婢等人教导您规矩时,必尽心尽力,无有藏私。无规矩不成方圆,奴婢等人都是为了姑娘好,一会教起规矩来,姑娘可不要记恨奴等。”

程瑜瑾颔首:“我自然明白。谢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的恩典,臣女必铭记在心,时时自省,片刻不敢忘。”

郑女官皮笑肉不笑地扯了下嘴角:“那就好。程大姑娘,我们这就开始吧。”

程瑜瑾欣然应允。郑女官已经教导过四五批秀女,在她手下被整治哭的宫女不知道有多少,像程瑜瑾这样的贵族小姐,她更是见过太多了。妃嫔们刚入宫时,个个如程瑜瑾一般,自信骄矜,身上带着被捧出来的公卿小姐架子。她们都觉得自己的礼仪已臻完美,断不会被女官跳出错来,可惜,在郑女官的戒尺下,还不是都敢怒不敢言,只能低头。

教训一个涉世未深的小丫头片子而已,郑女官有得是自信。而教训的人是未来的太子妃,这就更让人有成就感。

郑女官不紧不慢,打算看好戏,然而三天过去,郑女官的心态崩了。

程瑜瑾到底是什么情况?这几天她们四个女官眼睛都不眨地盯着程瑜瑾坐卧、行走、说话甚至睡觉,但是程瑜瑾每一个动作,竟然精准的像是有一把尺子比量一样,郑女官存心挑错都挑不出来。

郑女官入宫二十年,头一次对自己生出浓浓的怀疑。

若是宜春侯府的情况传到宫里去,必然会被杨皇后大骂,以为郑女官收了程家好处,故意放水。

郑女官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若是换一个人,郑女官也觉得是在放水,可是当事人是她,郑女官十分清楚,她完全没有。甚至后面为了挽回颜面,她盯得更加仔细刻意。

然而就是如此,程瑜瑾的举动都没有丝毫不规范、不文雅的地方。

郑女官大受打击,忍不住怀疑人生。好在昨日晚上回房之后,和她同住的另一个女官也脸色难看,两人试探着交谈,才知道她们的内心想法一样。

对方也完全挑不出错。实在是太标准了,甚至换成她们自己,也做不到如此精确。

找到了同伴,郑女官内心的焦灼顿时减轻一半。她们两人偷偷合计,一致觉得是程瑜瑾得知宫里要来人,特意临阵恶补,提前纠正过仪态。但是临阵磨枪撑得了一时,撑不了一辈子,她们慢慢磨,总能等到程瑜瑾装不动的那一天。

于是四人更加用力地盯着。郑女官心想,人又不是木偶,只要是肉体凡胎,就总有松懈放松的时候。她们一直盯着,程瑜瑾还能一天十二时辰时时刻刻保持完美?

谁知道,还真能。

人总有放松的时候吧,但是程瑜瑾似乎不需要。她吃饭、喝水,甚至睡觉,都规规矩矩,腰背挺直,手腕抬起的高度一分不多,一分不低,标准的仿佛从礼法簿子上拓下来得一样。

郑女官让程瑜瑾练习行礼,她特意让程瑜瑾维持着半蹲的动作,她们四人围在旁边,手中戒尺已经蓄力,等程瑜瑾稍微晃动她们就用力打上去。

这一招不知道成功整治过多少妃嫔宫女。除了杨皇后这种后宫是自家的天之骄女,其他所有妃子都经历过这番噩梦。郑女官眼睛都不眨地盯了许久,程瑜瑾竟然一动不动,一丁点摇晃都没有。而且程瑜瑾脸上的神情还很轻松,似乎只要她们不喊停止,程瑜瑾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郑女官没有办法,只能让程瑜瑾起来。挑不出错,自然没法指点,宫里心照不宣的整人阴招,竟然一项都使不出来。

郑女官又换了跪拜礼,空首,叩首,肃拜…每一项都是如此。程瑜瑾顺顺畅畅地做,四个女官围在两边看,彼此面面相觑,谁都说不出话来。

郑女官原本不以为意的心,慢慢紧绷起来。这位年轻而横空出世的太子妃,似乎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简单。

这份耐力和忍性,别说杨皇后,就连以规矩傍身的郑女官,都做不到。

最开始得知失踪多年的皇太子找回来的时候,举宫皆惊,连带着对那位尚未露面的太子妃,都一下子涌到了风口浪尖之上。皇太子的事他们不敢说,但是对于太子妃,其实宫里人都是不怎么在意的。

尤其是众人听说,这个女子还被退过婚。退婚之事最近已经没人提起了,但是女官们心里还是生出微妙的鄙夷,一个家境普通、声名普通,连宫都没进过的侯门闺秀,太子妃的位置能掉到她头上全是家里走狗屎运。这样一个人,有什么资格和时常在宫里小住的窦小姐比?

郑女官出宫的时候甚至怀疑,这个土包子太子妃,指不定还不知道宫礼要怎么行,跪安时要先退左脚还是右脚呢。

但是现在,郑女官一行人被深深打脸。四人努力绷着脸,谁都不敢说话。

程瑜瑾自从订婚之后,不再每日去程老夫人面前请安。但是自从宫里四位女官来了之后,她突然变得极其孝顺,程老夫人和庆福郡主谁都不落。今天也是如此,程瑜瑾抄了一会内训后,径直放下笔。

郑女官在一旁盯着,立刻冷冷地喝止:“程姑娘,你今日两遍内训尚未抄完,不得出门。”

“我知道。”程瑜瑾放下笔,笑着看向郑女官,“孝者,人道之至徳。必也恪勤朝夕,无怠逆于所命,祗敬尤严于杖屦,旨甘必谨于餕余。我抄至这一节,心有所感,想去向祖母、母亲请安。”

郑女官紧紧皱着眉,程瑜瑾若是出门,路上一来一回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而且在外面,总不如在屋里一样好管教。可是,程瑜瑾搬出内训的内容,她若是说不行,岂不是和内训对着干?

程瑜瑾见状,轻描淡写地加了一段:“既笄而有室家之望焉,推事父母之道于舅姑,无以复加损矣。女子如何孝顺父母,才能推断出其出嫁后如何孝顺公婆。女官阻拦我,岂不是拦着我向皇后娘娘尽孝?”

郑女官彻底说不出话来,只好硬邦邦地说道:“程姑娘伶牙俐齿,极会活学活用。但是凡事要紧的是行为,光逞口舌之能,恐怕会对未来不益。”

程瑜瑾哪里听不出郑女官在威胁她。现在程瑜瑾耍花招,进了宫之后,郑女官只消和杨皇后提上一嘴,有的是程瑜瑾好看。但是还是那句老话,仇恨值一百和仇恨值五十没什么区别,杨皇后本来也不会善待她,那何必让自己难受呢?

程瑜瑾笑着,说:“我记住了郑女官今日的话了。我们之后的日子还长,有些礼法我研究的不透彻,以后有的是机会和郑女官讨教呢。”

威胁人,谁不会。郑女官眉头皱得更紧,她用杨皇后威胁程瑜瑾,程瑜瑾接近着就又威胁回来。程瑜瑾毕竟是太子妃,杨皇后明面上不会对她怎么样,可是郑女官却只是一个小小的宫人,程瑜瑾想捏死她,还是非常轻松的。

郑女官被噎得不轻,偏偏程瑜瑾语言功夫极好,威胁尽在不言中,但是从话面上,却揪不出一点错处。郑女官目光不善地瞪了程瑜瑾好几眼,程瑜瑾置之不理,舒舒服服地换衣服出门。

现在已经四月了,府中上下都换上轻薄的春装,行走在府中花红柳绿,清香阵阵,穿着春衫的丫鬟在花木中往来穿梭,瞧着就让人心情愉快。程瑜瑾端着工整的步伐,身后领着四个女官、众多丫鬟,浩浩荡荡朝寿安堂走去。丫鬟下人们瞧见程瑜瑾,远远就给她让开道路。

程瑜瑾的阵仗极大,程老夫人一早就接到下人报信。程老夫人听说大姑娘带着那四个宫廷女官又来寿安堂了,头疼地连水都喝不下去。

那四个女官掌戒律,往那里一站比金刚还吓人。虽然她们主要盯着程瑜瑾,但是程老夫人之流和程瑜瑾共处一室,怎么可能不受影响。程瑜瑾天天往来跑,搞得程老夫人这几天也绷着神经,不敢吃不敢喝,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

程老夫人都如此,下面的丫鬟婆子更是如临大敌。几天下来,寿安堂上下都苦不堪言。

他们只是被余波扫到,就已经如此疲惫,那程瑜瑾每日处在漩涡最中心,该如何难?

程家的女眷们越发觉得太子妃果然不是人干的事。最开始有许多人嫉妒,不甘心这种好事落到程瑜瑾头上,叫嚣自己来会比程瑜瑾更好。可是宫廷专属婚前培训才进行了几天,就再没有人说类似的话。就连如今她们看向程瑜瑾的眼神,都不见嫉妒,只剩敬畏。

然而感慨归感慨,程老夫人虽然心疼程瑜瑾,但是一点都不想再跟着程瑜瑾受训。庆福郡主还可以借口管家、串门,往其他地方躲,而程老夫人作为侯府老封君,实在拉不下脸面避而不见。何况,荣安堂就在这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程老夫人还能躲去哪儿?

程瑜瑾进门后,笑吟吟给程老夫人问好。四位女官跟四大天王一样镇在后面,程老夫人不得不挺起腰杆,坐的端正。而其他侍立的丫鬟媳妇,也不得不挺胸沉肩抬头,收起放松嬉闹之态,一个个拿出头上顶碗的姿态来。

程老夫人特别想告诉程瑜瑾以后不必来了,可是程瑜瑾却非常孝顺,表明每日晨昏定省是她该做的,她绝不会因为自己成了太子妃,就疏忽孝道。程瑜瑾的心就是如此质朴,有福不一定同享,有难一定要同当。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

程老夫人一拳打在棉花上,简直糟心透了。

作者有话要说:可能有加更,但是不敢保证,大概会很晚。

很久没有发红包了,今天抽80个正分评发红包~

*

孝者,人道之至徳。——孝经

必也恪勤朝夕,无怠逆于所命,祗敬尤严于杖屦,旨甘必谨于餕余。——内训

既笄而有室家之望焉,推事父母之道于舅姑,无以复加损矣。——内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