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墨懒得和他打交道,道:“父亲正和大伯,三叔父说话呢,你快进去看看吧!”

宋同春“嗯”了一声,领着儿子宋钥进了内室。

宋墨招待大家喝茶。

宋翰悄悄地拉着哥哥的衣袖:“哥哥,父亲为什么不让我们侍疾?”

他大大的眼睛无邪地望着宋墨,让宋墨心里像刀割似的。

“大哥年纪大一些,行事稳重些,”他安慰着弟弟。“等你大些了,父亲才会渐渐把些重要的事交给你做。”

宋翰乖乖地点头。

茶房的窦昭立刻就知道了内室里发生的事。

她坐在那里想着心事。

宋宜春怕宋墨害他,防着宋墨,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可为什么连续宋翰也不相信呢?

※※※※※

不过两天的功夫,大家都知道宋宜春病了,亲戚朋友不免要上门探望。

宋墨始终守在宴息室里,几次宋宜春当着客人的面让他顺颐志堂。让陶器重帮着待客,宋墨当着客人的面都唯唯应是,等送走了客人,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气得宋宜春有一次直接朝宋墨的脑袋丢了个杯子,宋墨闪身躲过,有了客人来,不以为意地继续待客区。

而客人在面对宋墨和陶器重的时候,谁会脑子不清醒地把陶器重当成主人。

偏偏又客人是一批一批的来。宋宜春就是待宋墨再不满,也不能客人进门就告诉别人不用理睬宋墨。所以宋宜春继续发他的脾气,宋墨继续招待上门探病的客人,陶器重继续像个下人似的跟在宋墨的身后,情况一点也没有改善。

反而有自认为和宋宜春交情很好的客人委婉地劝宋宜春:“砚堂好歹也是正三品的大员了,就算是他一时有不让你满意的地方,你也不能这样不顾他的颜面。”还有甚者摇着头劝起宋钦来:“你是做大哥的,这个时候不劝劝你二叔父。怎么还跟着在时面搅和不清。你这孩子,平日看着行事很是老成,怎么到了关键时候就糊涂了。”

宋软郁闷不已。却一句话也不敢说。

那些和宋宜春不熟的则不停地赞宋墨孝顺:“平日里看着那么冷清的一个人,不管国公爷怎么发脾气,都温声细语的。这‘孝’字最难的不是顺从,而是颜色。难道,难道!”

话传到宋宜春的耳朵里,病情刚刚有些起色的宋宜春吐了口血,病情更重了。

窦昭在茶房里偷笑,趁着没客人的时候,让婆子们在宋宜春的窗前闲言碎语:“…你听说了没有,窦家给夫人添了十几万两银子的陪嫁,夫人全交给了世子爷打理,所有以十三行的钟大掌柜才会来和窦家的人对账的。”

宋宜人听了,直骂宋墨是逆子。

窦昭这才让人送信给窦家,说宋宜春病了。

窦家也有人听说宋宜春病了,但窦昭一直没有送信过来,他们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就一直没有动静。知道宋宜春病了,出于对窦昭看重,不仅窦世英和窦世横来探望宋宜春,就是窦世枢也一起来了。

宋宜春却气不打一出来。

自己病了这么长时间,做为亲前,你窦家才来人,是碍情面不过?还是告诉自己两家的关系不过如此?

可他却不摆脸色给窦家的人看。

毕竟别人礼数周到,说话客气,你总不能因为窦家的人探病的时候比旁人晚,就说窦家怠慢他吧?

宋宜春脸色铁青。

窦世英以为宋宜春是在病中,劝他:“砚堂这么能干,你有什么事交给他去办就是了。我的女儿我知道,也是个听话懂事的,这些天一直待在茶房里,亲自帮亲家翁煎药…你好好养着,应该很快就能好了!”

宋宜春闻言汗毛都竖了起来。

窦家的人一走,他就拍床叫了陶器重来:“我的药,一直是夫人在煎吗?”

“是啊!”陶器重总不能说是落雁在煮,夫人不过是坐在旁边看着。

他顾不得头昏眼花,跳了起来:“你怎么能让她给我煎药,你是不是嫌我死得还不快啊?快,快让她给我滚蛋!你亲知帮我煎药!不,把所有的药材全都丢了,重新再买!”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他只顾防着宋墨了,却忘记了这个在他面前总是沉默寡言像不存在似的媳妇。

第三百二十七章 想法

陶器重望着暴跳如雷的宋宜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觉得再这样下去,宋宜春还指不定会闹出什么笑话来。

良药苦口。

他也顾不得许多,低声道:“国公爷,您冷静点!世子就算是有什么不孝的念头,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以这种方式——给您看病的,可是太医院的御医,您的药,也是从太医署抓回来的,出了什么事,可都是有证可查的。世子爷不是七、八岁的孩子,又在皇上面前当了这几年的差,肯定知道太医院用药的规矩,决不会做出自掘坟墓之事来的。您尽管放心!”

有句话他没有说,说出来怕让宋宜春的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