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君1+将君2《将君》/行烟烟

《九州·将君》系列

名扬后世的“名将之血”叶家的始祖,在成名之前,不过是个不起眼的斥候。

乱世的局面,却是名将的试炼场,千金难求的闪亮舞台。

看叶家五代,如何开拓不世功业,征服倾世红颜,克服不可更改的早夭命运。

名将之血,将中帝君——

《将君》,一部惊才绝艳的战争爱情史。

第一部

【一】

元光五年十二月十七夜。

裂时二刻。

天穹黑如泼墨,菸河两岸血光冲天。

战线跨河横亘十余里,二军厮杀之声响震四野。

水流湍悍,河上浮桥尸骸塞道,成百上千的均军筏子自南岸渡河,将血色菸河压出一片密密麻麻的黑影。隔着脉脉夜雾望不清其首尾,只闻其间马嘶兵喝之声混同河水激浪一齐叠涌而来,肆然震动着北岸的淳军大营。

最暗的夜,最冷的水。

淳军重过百斤的弩机沿岸一字排开,连番发射的硕重弩镞向着对岸力图渡河急攻的均军铺天盖地地落下,一波波河浪急震怒涌,迎来的却是均军益发不计伤亡的如虎攻势。

战局从第一只均军铁蹄踏上北岸的那一刻起便开始全面倾倒。

淳国二面临海,素以其水军为傲,然而一旦失了河上防线,纵有千舟万楫也难敌怒马长槊的均军步骑大军。

·

裂时六刻。

随海螺号破天一声呜呜长鸣,正于菸河北岸力战抗敌的淳军兵马急速集阵,纷纷沿河放排退走。均军虽靠渡河强攻跷胜一时,然其将兵多不谙水,待到返身上船、逆流而追已是煞费周折,又因忌惮淳军水上防势,耽慢之间已让淳军人马顺河退走大半。

冬夜寒风刺骨,卷着岸边粗砺的沙粒呼啸而过,将四周沉凝着的浓厚血腥味猛地剖散开来,如尖刀利刃一般割过北岸一名沿河策马疾行的淳军斥候身周。

风挟杀声入耳,马蹄落地,血浆迸溅。

远处淳军主帅的镶金白底黑纛大旗早已歪倒在岸,被血水染得不辨字色。嘶喊声中,最末一军压阵在后的淳兵人马且战且溃,黑压如蚁一般朝岸边聚排之处蜂拥而去,急乱之间自相踩踏,马倒人翻,哭号恸地。

他眼皮微微一跳,勒缰止马,回首逆风定睛去望,晃身却见数名银甲亲兵浴血疾驰而来。为首一人来不及收缰便翻身滚马而下,脸上不知是泪还是水,一大步上前攥住他的马辔便急喝道——

“可是冯将军麾下的斥候?速去追禀冯将军,三殿下身中流矢、已为梁隐部下生擒,眼下生死未卜!可着冯将军速速分兵来援……”

话音被一支啸鸣而至的短镞截断,不过一瞬刹的工夫,人便在他面前倒了下去。

旁边几名亲兵尚未来得及反应,他却已纵身跃下马背,抽刀挎腰,弃马朝与溃兵后撤相反的方向疾速跑去。

“你疯了!”一名亲兵率先反应过来,拍马便去追他,却被迎头一阵箭雨逼得滾身落马,踉跄之间差点摔倒在地,但又被他转身一把拉起。

风嘶箭啸声中他脸色平静,松开手,重新握住腰间刀柄,开口道:“冯将军已于河上令人锁筏连船近百艘,待这一军人马放排退走,便沉锁两岸,断河道以阻均军进击之路。”他停了停,又继续道:“莫说当此节骨眼上冯将军不可能分兵来援,纵是能来,待救得三殿下亦已迟了。河道既断,如何能退避均军追击?”

“放你娘的狗屁!”亲兵闻言大怒,扬鞭指着他的鼻子便欲大骂,然而话未出口,就见他已无声转身、正欲继续往前方岸边箭阵密集处冲去,不由飞快扯住他的胳膊,怒声问道:“既如此,你又为何不要命地往回跑,莫不是想去送死!”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我本是奉冯将军之令至阵后赍报以闻三殿下,殿下既是未死,那我自当找到殿下,以成冯将军之令。”说罢,他抽过胳膊,再也不看亲兵一眼,自溃兵人马间隙中横穿疾奔而去。

亲兵怔了一怔,随即低头啐骂一声,冲身后几人做了个手势,便跟在他的身后大步狂追上前,在他身旁喘喝道:“你若有法子能救三殿下,我便集未亡亲兵百人随你一道赴死!”

疾进间,他眼风一扫亲兵的脸,却道:“我不是去救三殿下。”

亲兵乍然间又作怒,足下险些绊倒,未待发作又听他低声慢道:“我是去杀梁隐。”

——果真是疯子!

“你……!”亲兵口中吐出一字,生生咽下了在喉间滚过的后半句,脚下却不由自主地随他跑得更快。

去河百丈间俱是尸骸,待避过三波箭雨,他已冲到了均军集兵渡河最汹之处,身后渐次地跟上来越来越多受召而来的银甲亲兵。

远天透出一点白,却又转瞬被乌沉沉的流云吞灭。

他停下,喘了两大口气,然后重重地俯身卧进岸边沙草丛中。

·

填时一刻。

远处的战声小了许多,然而菸河南岸却有层进不穷的均军人马沿河而下,河浪被乌压压的一片船筏激得愈高愈猛,击打河岸的声音犹如惊天怒雷。

十张木排,一百个人,无声无息地伏在岸边浅滩中,尽沐在混杂了硝烟血尘味的菸河水中。

“方才未顾得上问,你叫什么?”紧随他一路狂奔至此的亲兵口中咬着干草茎,声音含糊地冲他耳侧道。

他一动不动地盯着河对岸,眼底冷光淬黑,半晌不发一言。

“我叫许闳。”亲兵久等不耐,拿胳膊肘轻撞了下他的肩,又道:“倘是一会儿要并肩赴死,好歹留个姓名。”

他这才回头,默然片刻,方道:“若是要死,还留名作甚?倘能活着,再让你知晓我的姓名。”

【二】

河水拍打船舷的声音劲健有力,浪波一层层翻滚上来,将整个船板打得湿透。

左腿胫骨处传来火烧火燎的痛,一次比一次更汹涌。

孟守文闭了闭眼,咬牙发力,再一次试图挣脱均军用来将他捆附在舷边的麻绳。

却又是再一次徒劳无功。

左手五指间满是自己粘稠的血液,膝上的箭伤与背后深浅不一的刀口无时无刻不在警刺他的神经,气力虽因失血过多而绵软,可越来越尖锐的疼痛却令他变得愈发的清醒。

远天隐约有曦光现出,船荡了几荡,再望时,又回复了不见星点的墨黑。

看天色,应已过了填时。河上战声越来越小,想来冯徽早已携兵马沿河退走、沉船落锁,只不知跟着自己的那数百名亲兵是何着落。

他侧移了一下身子,想要看清船后均军的动向,可一动便又拉扯到伤口,不由咬牙轻嘶一声,慢慢地靠回船舷。

耳边传来舱内均军将兵们若有若无的说笑声,想来他们定是满意于今夜的战果——能够生擒淳王第三子、淳军河北行营大都统孟守文,便是纵放淳军败兵沿河退走而不追,对梁隐之部而言只怕亦是赏赠无数的一役。

想着,他的嘴角不由扯开一点。事行至此,他竟还能如此自嘲,却不想想今夜败役一朝报抵毕止,国中那帮老臣们定又会如前次一般掀起一波力持议和称臣的风潮来。

两个月前自毕止挂帅南下的那一幕犹历历在目,父王那清矍的目光在此刻忆起是火一样的烫,初抵河北大营前的触目惊心令他无一夜得以安枕,便是心中曾存有的豪情在眼下也是显得那般可笑。

他闭上眼,微微攥住拳,心头滚过一阵阵不甘。

身为淳王三子,挂帅出征,未立一功却为敌所擒,生死不论,这兵败辱国四字便如骨刺,叫他怎能甘心!

倘再给他一次机会,倘再叫他选择一次,倘使今夜得以重演,他一定不会败得如此难看——

·

远处忽起一簇火色亮光,遽然将这血腥夜色横撕开了一条裂口。

火焰随波涌动,随风疾行,不多时便膨燃如球,直冲船头而来。

夜空虚渺,整座船在这一瞬都变得寂静无声。

时间似是凝止,流风静滞,就见那簇火球越燃越烈越行越快越来越近,火焰如同张扬舒展的巨翅一般在浪波上腾踔飞涌,眩目狰狞直扑而来,然后只听轰然一声巨响,船板瞬间震了两震,立在船头高高扬展的“梁”字帅旗已被火色吞噬,嘶啦啦地燃烧起来。

船上的均军将兵们这才陡然反应过来——

“操!是淳军伏兵!”

有人率先怒骂一声,船舱内外的均兵们纷纷操起刀戈,边骂边向船头跑聚,然而未待他们站稳脚跟,整张船板又是重重一震,船尾亦遭火筏冲撞,料草屯积之处顿成一片火海,火势沿风急速蔓延,弹指之间便侵向船头。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船上的均兵们慌了阵脚,任谁都没料到在淳兵已撤军放排退走的情况下,竟会在此处遇着敌人的埋伏;而若非是经精心筹谋,淳兵又怎会如此精准地袭中均军主帅梁隐的帅船。

火烟迷蒙,河上四周的均军筏子亦已看见了此处情景,皆纷纷驰近意欲增援,然而不远处又有一簇簇火光骤然亮起,数只燃烧的木筏横冲直撞突闯而来,硬生生地隔断了船筏之间的水道。

船头一群被火苗燎到的均兵们惊惧地高声大喊,慌乱之中纷纷跳船入水以图自救,另有从船尾张惶逃来的一批将兵,推搡之间不知又有多少落入船下,一时间整座船上哭号声塞耳,血火之景犹如暗狱。

一片大乱中,一个貌若将领的人站在当中怒声厉喝,试图整肃军纪、安稳乱兵,然而挟风而至的一枚冷箭却端端正正地没入了他的颈后。

均兵们看着他倒下,瞠目静默了半瞬,又哗然躁乱起来,惊惶四窜,惟恐被在暗处的敌兵冷箭射中。

·

孟守文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在乱势中自船尾浓烟中攀舷而上的年轻士兵。

火烟之中,那人的身影半隐半显,动作矫捷刚健,在船板上站稳的下一瞬便反手开弓,俨如行云般流畅,肆浮的血腥味愈发衬出这一箭的沉静冷厉。

这一场变故同样令孟守文感到讶异万分。

眼见梁隐帅船大溃,身上的伤痛仿佛已感觉不到,取而代之的是浑身血液沸腾燃烧的热辣快感,人已兴奋得仿佛就要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