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于青杏之下,眼看着萧宝溶长袍广袖,在阳光下踩着白石的路面翩然而回。他那如玉的面庞光泽淡淡,半透明的白色更让他风姿清雅出众,恍如神仙中人。

“三哥,知道初晴为何不中意沈大哥么?”我倚着树,微微地笑。

佳期误,风雨杳如年(五)

萧宝溶口中不说,心里大约也正为此烦恼,立刻问我:“为什么?初晴和你说过了?”

我摸摸他线条柔美的下颔,笑道:“因为我的三哥容貌绝世,天下无双,任何男子和你站在一起相亲,都是必败无疑。初晴姐姐大约中意着三哥,就看沈大哥不顺眼了吧?”

萧宝溶闻言一笑,亲呢地提了提我的耳朵,轻叱道:“瞧你这丫头,越发不得了,又把玩笑开到三哥身上了!”

虽是叱责,他的神情间却无半丝不悦,一边携了我走向二门,一边叹道:“总算会开玩笑了,三哥就担心你一直如前些日子那般闷闷的,可让人心疼坏了!”

我不想再提起任何与那段经历有关的事,忙岔开话题:“三哥,你以往不是说初晴这般风流任性,怎么怎么地离经叛道,可喜欢的男子似乎一直不少啊!你瞧沈诃若这文武双全的世家子弟,不是一样拜倒在初晴姐姐石榴裙下?”

“这个……”萧宝溶为难了好一会儿,苦笑道:“大约很多男子更喜欢坏女人吧?这样的女人,降伏起来也有成就感。……嗯,不过三哥不喜欢这种女人”

“哦?有成就感?”我沉吟:“初晴……算是坏女人么?”

萧宝溶如工笔细描般美好的眉蹙起,淡然却肯定地回答:“当然。若天下女人都像她这般放荡,还学什么忠孝节义,说什么夫为妻纲?”

我抬起眼,直视着萧宝溶清明如水晶般的眸子,问道:“一个女人跟过几个男子,便算是坏女人了么?那我不也会是个三哥瞧不起的坏女人?我总不可能嫁给……嫁给……”

我哽住了。

拓跋轲是我的噩梦,也是我第一个男人。如果跟了几个男人便算是坏女人,我就还不能嫁给旁人了?

萧宝溶立时明白我的意思,他迅捷垂下眸子,浓密的眼睫覆住眼底所有的情绪,只是嗓音还是止不住的轻颤:“阿墨,你爱做什么便做什么,在三哥心里,你怎么样走自己的路,都是个好女孩。”

他牵着我的手骨格匀称有力,有细微的汗渍渗入我的肌肤。

我无法理解他对我和初晴的两重标准,也没把这种男人眼里的伦理道德放在心上,但我还是不知不觉地问出了口:“是不是很多男人,都对自己的女人是否忠贞十分在意?”

阿顼,甚至无法容忍我和旁的男子拉手。他绝对是个被夫子们用什么忠孝节义把脑袋洗过的笨蛋。

“如果是性情高洁的男子,他该在意的,是女子的心地是否贞洁。”萧宝溶出神了好久,才能回答我的问题,抬头望一眼澄明的天空,他又笑了笑:“或者,初晴在沈诃若眼里,便是个心地很明净的女子吧?”

心地贞洁?

我也望向了天空,几朵云絮缓缓飘荡,正将天穹衬得更是碧蓝如海,那样地明澈干净,让我想起了阿顼的眼睛。

佳期误,风雨杳如年(六)

回到自己房中时心思仍是芜乱,摊开的《尉缭子》更显字句晦涩,让我头大如斗。

不耐烦之际,我让侍女小落去问萧宝溶,何时把教我的先生找来,自己在屋中踱了片刻,吩咐另一名侍女小惜去传话,多多派遣侍从到各处客栈去寻找有没有一个叫阿顼的俊秀少年。

小惜疑惑问道:“这人姓什么?哪里人?有没有什么特征?”

“哪里有什么特征?不过是个傻傻的流浪剑客。长得倒是好看……可我记不太清具体的模样了……”我失神地叹息一声,忙又振足了精神,道:“你们只管找去,他这样的人,站在一堆俗人中再好认不过了!”

小惜看我一眼,到底不敢分辩,无声地退出传话。

一时我的屋中一片静寂,玉鸭香炉中烟气袅绕,焚着辛香微寒的龙脑香,本可提神,可我眼前晃动的烟气里,都是那个少年并不十分清晰的俊秀面容,桃花瓣形状的双眸,飘一点淡淡的墨蓝,那样真挚而纯净地向我凝望。

我向萧宝溶要的先生很快找来。萧宝溶带我前去相见时,他正在书房里抚着萧宝溶的那张万壑松风古琴,旁若无人漫声吟歌:

竞功名有如车下坡,

惊险谁参破?

昨日玉堂臣,

今日遭残祸。

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

(注:元?贯云石《清江引》)

若是以前,只凭他用惠王的古琴,我便会将他赶走;只凭他唱的这首词,我便可断定他是自命清高的迂腐文人。

但经历了这番磨难,我早对所谓的富贵荣华看淡了不少,再不会以为自己天生贵胄,注定一世快活了。

“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说得还算轻了,我这个大齐公主,差点便是北蛮野鬼了。

连生死都无常,何况身外浮名虚利?

再细看此人时,年纪约与萧宝溶相若,不过三十上下,容貌很是端正儒雅,眸心却一片空茫,毫无焦点,竟是个双目失明的男子。

萧宝溶待他一曲罢了,方才上前引见:“阿墨,这是东山隐士端木欢颜,人称清凤先生。从此你的学业,便由他教授了。从此好好学着,再不许任性了。”

“清凤先生?”我随手拨弄了几下琴弦,笑嘻嘻问道,“既要避风波,为何入惠王府?既要在安乐窝,为何入是非地?这天底下可有一生安乐窝?可有一生欢颜人?”

端木欢颜蹙眉叹道:“惠王府乃是非地,欢颜乃是非人。是非人入是非地,哪里寻安乐窝?哪里能展欢颜?”

萧宝溶轻淡而笑:“先生一身高才,郁郁山中,难不成真将满腹谋略带入黄土垅中?阿墨虽顽劣,但天性聪明,慧根不浅,他日若有所成,必定不忘先生教授之恩。先生放心,宝溶必定令人好好照顾令母,不教她受半分委屈。”

我一惊。

听萧宝溶口吻,难不成这人是萧宝溶捉了*,胁迫来教我不成?

佳期误,风雨杳如年(七)

果然,端木欢颜叹道:“王爷素以多才闻名,冲淡蕴藉,天下皆知,就不怕今日所为,坏了一身磊落风骨么?”

萧宝溶眸子迅速黯淡下来,如乍然间浮云遮月,清澈通透的光芒尽被掩去。他扶着额,由着自己天青色的绉纱软袖飘落地间,涩然而叹:“再磊落的风骨,若连至亲之人都不能护住,要它何用?”

端木欢颜沉默片刻,颔首道:“王爷说的是。母亲病重,还请王爷多费心。”

萧宝溶微笑,英姿神秀,清逸如画:“先生既知宝溶性情,当知宝溶言出必诺。老夫人那里,必有最好的大夫,最好的医药,最好的侍仆。”

端木欢颜点头叹道:“功名如粪土,富贵如浮云。但若连至亲之人都不能护住,要它何用?”

恰与方才萧宝溶之语相呼应,颇具玩味之意。

二人各自微笑,可唇角却各自一番苦涩。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隐居东山的清凤先生端木欢颜,和北方隐居薄山的鸣凤先生慕容采薇,并称南北双凤,正是出了名的饱学之士,极富谋略。南朝北朝的皇帝都曾几度征召他们入朝为官,都被婉辞拒绝。后来北朝拓跋轲曾数度亲自前往薄山寻访鸣凤先生,据说言谈甚欢,对他后来统一北方很有助益,但到底这鸣凤先生不曾入朝为官,也不知在那深山之中,一身才学“鸣”给谁看。

南朝永兴帝相对庸懦,数度征召端木欢颜不至,也便罢了。倒是萧宝溶素性潇洒,几次青衣萧萧,一人一骑,带上一壶好酒前去拜望,谈禅论道,彼此惺惺相惜,并不因身份悬殊有所隔阂。这次萧宝溶有心掌控大权,见端木欢颜借口母亲病重不肯相助,遂遣人将其母亲接入宁都医治,迫得端木欢颜不得不随之而来。

我并不觉得一个双目失明的人能具备多大的才识,毕竟他自己连阅读书写都成问题,怎么来教别人?但端木欢颜是萧宝溶费尽心思特地为我找来的老师,我又下定决心想学些自保之道,只得硬着头皮随他在书宜院里一处特地为我辟出的书房学习兵法谋略。

数日下来,我总算明白拓跋轲为何与那鸣凤先生谈论几次,便觉大有裨益。

原来真正的学习,不是死读兵书,生搬硬套,而是靠悟的!

每日相见,端木欢颜并不多话,先弹上一曲散淡冲静的琴曲,等我听得沉下心来,便娓娓谈些帝王将相的逸事,只是这逸事必与谋略相关,待他尽数讲完,才知他讲的,正是似曾相识的某种攻略,却将单调攻略中可能有的种种变换方式零散述尽,若不留心,会觉得他的故事中废话太多;若细加推敲,分明在讲述天时、地利、人和任一变化可能带来的整个局势的微妙变化。

这章比较枯燥一点,大概因为某皎总喜欢加点背景或史料以增加整篇文的厚重度吧,有时读着并不十分顺爽,而我自己写着反而是最累的。已经不少人向我提了这个问题,所以后面情节应该会改进一点。换言之,会加强情节的连贯性,适度减少环境及与主线无关的赘述。

亲们如果对皎的写作有什么建议欢迎提出来哦,我很喜欢听好听的话(星星眼~~),但更欢迎善意的拍砖(口水~~),以不断提高自己(向往中~~)。

(关于情节,先悄悄地说一句,南朝宫斗是比较解气的章节,但之后会埋下大伏笔,然后,嘻嘻,本文会越来越好看!)

佳期误,风雨杳如年(八)

比如他明明讲的是诸葛先生退司马兵的空城计,却从前朝一位李将军画地退敌讲起。说是某处城池受围困,派人向邻城求援。邻城兵力不足,这位李将军遂潜入受困城池,将城中兵力悄悄带出,插上临城的旗帜,装作援军,在打探虚实的敌军前比划战阵布局,终于让敌兵以为援兵众多,怕被里应外合击溃,不得不退兵。

讲述过程中,端木欢颜对各方的地形、兵力、心理都做了精当的分析,然后让我自己将大略的舆形图画出,问我某一方某一要素略有变化时,对于整个战局有何影响,等我想好回答了,他又会提出我思虑中的不周详处,然后继续问我另一处变化会引起的后果。

不过一个小小的攻守之战,他竟能和我从早论到傍晚,最后秉烛而谈时,他才说出,这其实也是空城计的一种,不过灵活地变了种形式而已。

我素来讨厌那些干巴巴的说教之辞,也猜不出他这般抛开书典看来随意传授的方式,是不是特地针对我而设,但我的确从中受益极多,并且能一整天陪他坐在书房不知倦乏。

数日后,我和萧宝溶说了,令人将*接入惠王府与端木欢颜同住,一日数次让太医前来请脉下药,所有药材,都选的寻常人家用不起的极品。

我也没再让端木欢颜每日在书房中等我,很勤奋地每天一早亲自去他住处接了他同来书房,至晚间又令人打着灯笼在前面引路,亲自扶了他回房。饮食服饰例行赏赐更不必说,无一不是最丰厚的。

礼贤下士是端木欢颜教我的第一课,我不想第一课便让他失望。何况,他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若得他倾囊相授或全力相助,雪耻报仇才能事半功倍。

于是,惠王府上下人等,再无人敢因端木欢颜是个盲人便轻视小看他半分。而端木欢颜也没有因为放了*自由便提出离去,并且告诉萧宝溶,说我真的很有悟性,且性情柔韧,偏有男儿所不及的刚性,将来必成大器,只可惜是个女子。

我从来没什么远大志向,也不想成什么大器。虽然史上有过当皇帝的女人,可我不觉得我可以去承受那种压力。我只要报我受辱之仇,同时,我要和三哥一起掌握属于我们的权势,确保下一次我不会被当成货物一般随手送出。

我一定要维持住我做为一名公主的尊严,然后才能考虑和以往那般,自在地四处游耍玩乐,走马打雀。

派去找阿顼的侍从全都空手而返,回道:“这一两个月来京城并不太平,外地客人临时投店的并不多,挨个客栈都找过,半个多月前并不曾有过那等俊俏的负剑少年投过客栈。”

佳期误,风雨杳如年(九)

我虽疑心他们没有好好找,可再往细处想,那样骄傲的少年,受了那样的侮辱,只怕比打他一百鞭子还厉害,多半不会再记挂着我。——便是还记挂着,我也不是那个天真纯净什么也不懂的小丫头了。

原来,他竟是对的,那个时候,我果然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小丫头。

虽然,那个时候,才只过去了一两个月,在我,已是恍若隔世。

萧宝溶日渐忙碌,有时候都顾不得带我去应酬。比如那个萧彦,不管是敌是友,不管他有何居心,我都很想瞧瞧这个前后打败了北魏两任皇帝的征西大将军是怎样的三头六臂,可萧宝溶几次去见萧彦,都不曾带我同去,或是见我正与先生谈得高兴,没有叫唤,或是忙得忘记了,我居然一直不曾有机会见上一面。

永兴帝在萧彦领了八万兵马驻扎京畿后,宣其入京见驾,却不许他带兵马入城。丞相吴鑫从中斡旋,来回城内外协调数次,最后令他带了两千兵马入城。

他们入城那一天,萧宝溶和我在城楼附近包下的酒楼默默观望,虽只两千兵马,却是旌旗飘展,甲胄生光,帅旗下一中年男子青鳞大甲上披一袭明红大氅,眉目清隽而气势凛然,连前去相接的吴鑫等人都收了一贯的趾气高昂,对其笑面相迎。而劝服萧彦出兵的惠王萧宝溶反被排斥于迎接诸臣之外,再不知是吴鑫的主意,还是永兴帝的意思。

萧彦身后的青年男子深黑甲胄,玄色大氅,浓眉深目,神色冷峻,正是曾在江北救过我的宋琛。

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宋琛果然在江北袭击了大败后的北魏军,拓跋轲被迫放弃了广陵,退回青州。萧宝溶虽未提,而端木欢颜曾向我分析,说萧彦军本可一鼓足气,连青州并江北十八城池一并收回。

有北魏在不远处虎视眈眈,齐帝自是不敢拿这位唯一有能力制住北魏的萧大将军怎样了。

“此人虽救了大齐,可未必对朝廷忠诚。”端木欢曾这般淡淡地评价,“不过惠王既敢用他,想必也早有了应对之策了吧!”

我深知萧宝溶此举很是行险,也不想多作催问,白让萧宝溶担忧,只在萧彦进京时,悄悄站在萧宝溶跟前,留心观察他的神色。只见他半倚朱窗,迎风袍袖飘飘欲举,气度安闲清逸,世所罕见,引得禁街上不少人抬头注目,连萧彦经过酒楼时,都向我们这边望来。

萧宝溶似已薄醉,眉目微漾,素袖轻扬,含笑提起酒盏,向萧彦方向示意,然后一饮而尽。

虽是相隔较远,看不明晰,但我总觉得那一刻萧彦也微微地笑了,并且……似乎在向我而笑?

他并不认识我,正如我从不认识他一般。大约是我看错了吧?他看的,一定是我那英姿如仙的三哥萧宝溶。

佳期误,风雨杳如年(十)

薄醉的三哥,那举手抬足的绝世风韵,连府中最漂亮的女子也及不上。

但萧宝溶又似没醉。

萧彦兵马才过,他的眸子便已清明如水,却凝着微寒的冰质。

“走吧,阿墨。该咱们出手了。”

他抬手,将酒盏掷出,当啷一声落在地面,碎成千百片。

“出手?”我不解。

萧宝溶淡淡笑道:“吴鑫这老贼总在牺牲他人,这一回,也该他们牺牲了吧?”

他的言语狠厉,但语调极平静,眉目更是安谧,仿若说的只是寻常吟的一首诗,论的一句禅,甚至带了依约的萧索。

其实我的三哥不该和这些事沾惹上。

正如我也不该沾惹这些事一般。

但我却冷笑道:“三哥,还有吴皇后,以及太子。光只吴鑫倒了,吴皇后和太子日后反扑,第一个倒霉的,便是我和三哥。”

萧宝溶背着手,天青色的袍袖无声垂落,眼底若有风云变幻。许久,他才道:“阿墨,吴皇后和太子背后,是永兴帝。这样的混乱局势,若是动摇了太子之位,引得人心惶惶,民心不定,永兴帝更加势孤力单,怕影响了大齐国势。翦除吴后羽翼,我们便有的是机会,不用急着对付吴后。”

“可我不甘心!”我紧攥起拳,在牺牲我换回她儿子时,吴皇后还能那样无耻地狠狠打着我耳光,让使臣不顾我的生死凌虐我,在魏帝面前栽污于我,让我受到那样的羞辱……

我怎能甘心?

萧宝溶默默携住我的手,低声道:“那……咱们再看机会吧!”

他轻轻飘过的眼神如天边的云絮,柔柔的,软软的,宠纵地将我包围,让我不觉地更是委屈,伏到他的肩头呜呜地哭。

萧宝溶怜惜地抚着我的发,愧疚无奈的叹息,如游丝般萦在耳边。

或者,萧宝溶说得有理,一下子翦除太子和吴相一系,永兴帝会地位不稳。

可这样一个不顾我生死的哥哥,地位不稳与我何干?

他如此庸懦无能,大齐由他治理,还远不如由萧宝溶来治理妥当。

萧宝溶携着我下楼时,我这样想着,有一刹那被自己的念头惊住。

可萧宝溶来当大齐皇帝,又有何不可?

论才学,论胆识,论御下有方,我这三哥不知比永兴帝强多少倍,连父亲明帝在位时都曾动过这念头。

永兴帝唯一比萧宝溶占优势的,就是他乃正宫所出,才受到了那不得废嫡立庶的破祖制保护。

这样的祖制,也该废除才是。

回到惠王府时,我径去见端木欢颜。

端木欢颜正在抚琴,低低吟诵:“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先生,我想知道,古往今来,最快令皇后太子被废的方法是什么?”我打断了他的隐逸情思,问的很直接。

琼枝秀,几曾识干戈(一)

以端木欢颜的敏锐和智慧,我想达到的一贯目标根本瞒不过他。我并不认为他对永兴帝有多少的好感,更不认为他会为了永兴帝而背叛我和惠王。

端木欢颜止了琴,一对无神的眼睛清清浅浅,不见半点光泽,连声音也平淡得听不到半丝波澜:“阿墨,任何事,如果你不能确定你是对的,最好不要去做。身处高位者,最忌心浮气躁,意气用事。”

我沉默了片刻,道:“我算是身处高位的么?”

直到被捆在惠风殿的那一天,我才明白,我只是个名义上尊贵的公主,可没有实权的公主,甚至没有实权的惠王,都只是任人宰割的绵羊,随时可能沦为最微贱的牺牲品。

端木欢颜轻笑:“惠王的高位,就是你的高位。”

是的,惠王在,我便在。

惠王一系已趁着战乱以及惠王以往的声望,迅速在朝中掘起,而我是无可争议的惠王一系。

如果救出我的不是惠王,已经在朝中掌握一定势力的惠王,说不准永兴帝和吴皇后又将我困入蕙风宫,预备什么时候打不过人家了,再把我捆过去求和。

“我知道了。”我深深地呼吸着,勉强压下心头的恨意,缓缓道:“我不会胡来,可我还是想知道,有没有办法,可以令皇后太子一败涂地,再也无法翻身?”

端木欢颜叹气,然后轻轻道:“巫蛊。”

“巫蛊?”

“帝王最是多疑,却深信天命。所以皇家兴盛佛学,禁绝巫蛊。即便是南北统一之际,后宫巫蛊魇胜也是谁也不敢沾惹的忌晦。连最兴盛时的陈皇后、卫皇后连同戾太子,都曾因此迅速败亡,何况如今天下危困,朝中党争渐起?”

没错,我的其他几位哥哥各有实权,反而表面不理政事的惠王最受永兴帝厚待,可见他对自己的兄弟都深怀戒心。如今惠王自成一派,原来权倾天下的吴相权势受到挑战,方才去拉拢掌握军中重权的萧彦。

若吴鑫能成功笼络住萧彦,太子和吴家地位稳固,自然不会有异动;如果笼络不住,或者萧彦反和惠王联手呢?

当日萧宝溶在宫中离去搬救兵时曾说过,他知道萧彦不肯发兵的原因。虽然后来萧宝溶没有和我具体提及,但我相信,萧宝溶应该与萧彦达成了某种协议。

萧宝溶只想先对付吴家,却心慈手软,不想动吴后和太子……

要动吴家,何必斩草留根?

此时战乱初定,时局未稳,军权最重,诸将都与惠王相交,惠王想立威揽权,正是时机!一旦错过,再度受人所制,到时后悔莫及!

我振衣而起,向端木欢颜道:“先生,阿墨想结束朝中的党争。”

“阿墨,你太年轻了。三思而行罢!”端木欢颜微微蹙眉,浅淡无光的瞳仁似更黯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