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热闹不代表码头上的客栈和食肆生意好,毕竟附近村民什么的,多是当天往来,即使留宿村中,也有相熟的人家可以借宿,哪里用的上花钱?故而这生意对象基本全是往来客商。

看看这河上的船,大家就心里有数了,到底底蕴不够啊,知道的人太少,客户数量实在有限。至于食肆?到了如今,很多时候做的几乎是茶水铺一般的生意,卖茶水硬饼子,上个馒头稀粥,都比开锅做菜多了不知道多少去。

不过也因为这样,沈婆婆倒是高兴了,感觉自己十分的有用,能撑起家,养得活孩子了。只要守着那几个土灶炉子,时不时的添点水,偶尔让自家孩子来帮着洗个碗,砍点柴,凑一起就能稳稳的挣上一个月50斤粮食的口粮,比外头小工的工价都差不离。怎么能不乐呵?所以对着老肖自然也越发的亲近,不像是东家和雇工,倒像是自家亲戚一般热络。

瞧着老肖父子的船靠了岸,人还没走上河岸呢,这沈婆婆就开始一叠声的招呼着。

“怎么这个点回来?大郎,大郎,别砍柴了,赶紧的,去给村子里走一趟,喊几个人来,看看这船,必定装了不少东西。对了,都过了晌午了,吃了没?海涛啊,婆婆给你端碗粥吧?看看这小脸,才出去几日啊,就瘦了一圈了。”

这话说的老天爷都能闪瞎了眼,这一路吃的,明明肚子都圆了一圈,怎么愣是就能看出瘦来?这眼神是哈哈镜变得?

“路上吃过了,这会儿不饿,喝上一壶凉茶就行。婶子也歇着吧,这大热天的,动一动就是一身的汗。”

沈婆婆都五十多了,虽说身子硬朗,日常看铺子做生意都利索的很,可到底是老人,在这个七十古来稀的时候,这把年纪活成这样可不容易,老肖自然而然的不想太麻烦她,能少点事儿就少点。

不过人沈婆婆可不这么想,她呀,那是越是有用她这心里越是舒坦,所以啥时候都十分的积极,一听热着了,要喝凉茶,忙不迭的端过来两碗绿豆汤,一脸自得的说道:

“看看,这是什么,我就知道,这时候吃这个最是合适,又能当粥,又能当凉汤,卖的不是一般的好呢。赶紧的,这是我吊在井里镇国的。吃着正舒坦。”

老肖还没说话,一边的肖海涛一听井里镇过的,二话不说就开始往嘴里送,一边喝一边嘟嘟。

“明明船上有风,也不知怎么,就是不舒服。还是岸上好啊,有竹林,有棚子,还有绿豆汤,这才真舒坦呢。”

往日老人就爱看孩子吃东西,越是香甜就越是高兴,可今儿却没难得只是扯了扯嘴角,随即转头对着老肖说道:

“老肖啊,旁人这大夏天的都能歇着,你估计是歇不着了。哎,这生意好怎么感觉也恼人呢。”

恩?这是有什么事儿?听到什么消息了?

“昨儿,对岸的方树根过来找过你,听着他的意思,是想买点水泥,说是他媳妇娘家那村子想要学咱们这村子,在靠近深山的地方立起围墙。再有老安,也过来说想要再买点,说是想把他们那山路给整整,除了他们,北面几个村子也有人来,老肖啊,这要是都接下了,你这活可做到什么时候去?就你一个这么折腾,就是做到年前,估计也做不完。可别把人都给耗空了。”

“怎么一下子都要砌围墙了?开春的时候,那边村子出事儿那阵子,都没这么折腾啊?不是都张罗好了嘛?垒石头做栅栏的,这可没几个月。”

老肖也觉得奇怪了,当初这些村子听到了狼进村子的惨剧后,是紧张过一阵,一个个的把建立围墙什么的,很是放在心上,可就是那样,也不过是买了一点水泥,用在最关键的几个部位,其他的多是用栅栏和大石头垒起来凑的,那时候不是也感觉不错嘛?还得瑟的说省钱什么的。这会儿怎么就突然又想起要用水泥了?还有对面,他们那里猛兽比这边少,上次不是还说,有栅栏就成了嘛,怎么突然要垒墙了?

老肖觉得自己好像脑子有点不够用,实在是太奇怪了。关键是居然还凑到了一起,隐隐的老肖好像摸到了什么脉络,只是一时还没看透。好在这事儿不用浪费精神去猜。现成的咨询对象,接待生意上门的关键人物沈婆婆就在这里呢,见到老肖疑惑,立马就给他说透了。

“还能怎么的,还不是因为水泥这个东西?他们也不知道从哪儿听说的,说是这方子要被朝廷收走了,不能随便买卖了,还有人听说是有什么大户要买下这方子,以后做高价的只卖给大户了,更离谱的,好说这是什么前朝将作监难得秘方,兵部要收回什么的,反正乱七八糟的,说什么的都有。弄到最后,好些人都有点慌了,感觉要是不赶紧的,趁着方子还在,你还能做着卖,把要拾掇的都拾掇了,那以后这样比糯米方便便宜的好粘合物,可就没处买,没处寻了,你说他们急不急?”

瞎,自己办这事儿刚回来呢,这风言风语的居然都已经传到河对岸去了?什么时候,这个时代的信息流通这么快了?不对,这消息只怕不是自己这边的人传出来的。算算时间,再算算城里的那些人家。老肖明白,只怕这是那些眼红这水泥的人抛出来的试探性进攻,想要看看自己的反应。或者也是有给点无形压力的意思,若是自己支撑不住,或许轻而易举的,他们就能用低价得到这秘方了。

想到这些,老肖的嘴角露出了几许嘲讽的笑。转头看看沈婆婆,想了想,随即不带半分烟火气的说道:

“他们就是瞎想,就是真的国家需要,我这送上去了。那好歹也是我家传的东西,还能不让我自己做?不让我零碎着卖?这是朝廷,又不是强盗。那些官总不至于蛮狠的不讲理,不要脸吧!至于卖方子?这样能留给后世子孙的东西,若不是能往上换点实在的,若不是套上什么国家大义,我能为了几个钱就松手?又不是傻子,不知道长远。”

老肖这么说,沈婆婆听着十分的在理,所以自然是跟着点头的。

“可不是,城里就是个卖酱牛肉的都知道要收紧了方子,那才挣几个钱?水泥又是什么价?在不懂的人还能看不懂银子?在没有随便卖的道理。至于官府朝廷?海涛爹啊,若是真来人要,你且记得,胳膊不能和大腿比力气,你还有媳妇孩子呢,啊!”

看样子,沈婆婆大致上也琢磨出来了,果然,老人经历的多了,这心眼就是透亮啊,这劝人的话说的也十分的恳切,就是软弱了些…

“婶子,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再说了,好歹我这在大营里也是有告身文书的,再不济不还能往军营里躲嘛,难不成他们还能冲击大营不成?”

“告身文书?海涛爹,你…真有这个?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

沈婆婆眼睛都瞪大了,老肖啥时候成了有告身的人了?那可是官啊!自己居然是给官老爷做事儿?她怎么不知道?还有啊,村子里好像也从没听说过啊!这,这,这,难道自己真的那么老了?耳朵不成了,脑子也不成了?听过忘了?不该吧!沈婆婆觉得自己的世界有点崩塌。

“咦?我没说过这个?难不成当时忙忘了?就是你们刚来的那阵子啊!算了,知道不知道的,也就那么个事儿,我又不到营里去,和退役也没差。最多就是混个没人欺负而已。”

知道了外头人的心思,知道了有人再打自己的主意,老肖第一时间就立马将自己刚得的身份放了出来,想借着沈婆婆,和这往来的各地山民,消无声息的开始往外传,想来这个不知真假的身份,应该能吓住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几日,只要他们迟疑了,缓了动作,那么等着上头验证完毕,送到了京城,万事成了定局,就尘埃落定了。

东西到了国家手里,到了武人手里,用到了边防军事上,寻常的商户地主哪个敢伸手?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事关国家大事,伸手立马就是被剁。至于老肖?一个人纯手工满满做,一日不过三五十斤的量能干啥?就是走私都没可能,周边还有这些老兵保护,监视,保证方子不外流,没人偷,自然依旧能慢慢的玩自己的。

所以啊,这些村子你挣我夺的抢一时半刻的时差,实在是没必要。不过这话和这些人说是说不通的。都不是什么有大见识的,看东西也不指望长远,所以老肖,忙碌已经成了必然。

第130章 纷纷来

肖海涛在自家老爹和沈婆婆说话的时候已经和在码头边下鱼篓子的小伙伴们集合了,围拢在一处,叽叽喳喳的说着箱子里的书本如何如何,引来一众的羡慕,这年头的书绝对是奢侈品,不是寻常人家能有的,就是如今在杨七郎那里读书,九成九的人依然没书,全靠自己的脑子记,靠着在地上,沙盘里划拉认识几个字。只有几个家里条件还算是可以的,在老肖这边的杂货铺弄了点毛边纸和最简陋的笔墨,小心的将先生提供的书本抄写下来一些。权做自己的书本。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肖家居然买回来一箱子书,这举动简直就是惊世骇俗了。怎么不让孩子们眼红。

“海涛,你家本就有书,怎么还买这么多?那几本先生不是说,已经够认字了吗?这样贵的东西,太浪费了。”

“书本怎么会浪费?我爹说能传家的,书本传家可有档次了。”

“海涛,以后我们能来你家抄书不?我也想多弄点书放家里。”

“咦,是啊,这个我们也能行,买不起,总能抄的,海涛还真是要麻烦你了,先生那里我们可不敢去。”

“对了,海涛,你家有做木匠的书不?我爹会做木匠,不过就只会一点点,要是有书,那以后说不得就能做很厉害的东西,就能靠手艺挣钱了,那比种地轻松,你知道的,我爹腿脚不好。”

这叽叽喳喳的和一群鸭子一样,说的肖海涛都没有插话的空隙,好容易能轮到他说了,还是抄书的事儿,这自然是一万个点头的。要估计上进嘛,当然这也不排除肖海涛心里的那么一咪咪傲娇自豪的心思。顺带对自己以前考完一门丢一门书的所作所为暗自羞愧了一会儿。

“你们来抄吧,只是先说好了,我这里书还不全,又多是科考上的书,未必有你们想要的,不过我爹已经托了人,去寻人家书铺的旧书了,那样的便宜些,只是一买就是一堆,未必能自己条件,这样一来估计书籍种类也杂,到时候你们可以来帮着整理,说不定能寻到合适的。”

肖海涛想要什么书,基本都是直接从天淘里选,偶尔几本最便宜的,最简单的才是从书铺里买的,用来遮掩家中书本的来处,他这么说其实已经是准备为有需要的提供专业书籍了。毕竟这些小伙伴们也不容易,多是继子,想用这样的方式讨好继父,为家里出力,以保证自己在家的生活不至于太尴尬,作为勉强算得上穿开裆裤一起长大的他怎么也不可能干看着。

“真的?那太好了,海涛,以后你们买书回来我们就来帮忙,我们能干很多事儿的,整理,晒书都行,对了,我今儿捉了两只螃蟹,你最喜欢吃这个了,给,你拿回家吃吧。”

“我也捉到了,给你,有三个。”

“我有两个。”

“我有鱼,看鲫鱼有一斤多重,很难得的,你拿回去,让你娘做汤,你爹一定喜欢。”

虽然都是小孩子,可他们也不是那种不懂事的,知道自己这是占了大便宜,不由的下意识就想要给肖海涛点好处,生怕肖海涛平白做主,让老肖知道了挨揍。用点好东西好嘟嘴。这样质朴的心思其实十分的明显,就是肖海涛也看出来了,他真是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就这么不顶用?连让他们抄书都做不得主?不过也不能退却他们的好意。毕竟有来有往才正常对吧,老话说的好啊,升米恩斗米仇,凡事都要有个度才长久。

“这可好,我这刚回来,连着晚上的菜都齐全了。对了,你们在这里,那保柱呢?怎么没过来?”

别看村子里的孩子因为年纪,因为住的远近,好像也有一个个小团伙,并不一定都在一处玩耍,可只要是来河边弄吃的,那保柱那小子就十分积极,不管是哪个小团伙都愿意凑过去,这里头或许也有他生怕自己白吃白喝的缘故,或许也有老肖娶了新媳妇,生怕惹得新伯娘不喜的原因,反正每次都十分卖力。

可奇怪了,今儿这河边足足有二三十个孩子,基本村子里大些的近半都在了,怎么他反而没来了?

“山药来了,他爹带来了好些东西,说是要寄卖,这会儿估计保柱和山药他们在杂货铺清点东西呢。”

老肖和肖海涛出门,这杂货铺也一样照常开,一般都是村子里谁闲着就谁帮着看顾一二,这都快成惯例了,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算什么,连着开店都能敞着门,每个主人都能做生意,这才是太平盛世,才是读书人嘴里所谓的理想之国的模样。只是这所谓的桃花源一样的盛景,文人多的地方倒是未必能见,而在这山村反而出现的那么理所当然,真不知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的缔造者。

当然老肖和肖海涛不在,有人来寄卖,这自然就不是没人就行的事儿了,故而方言作为家里的男丁,出面一起清点东西,收拾铺子也就十分的顺利成章了。

“哦,山药来了?那估计是又收了不少好东西。”

“我看见了狐狸皮,好漂亮的皮子。”

“山药爹要买水泥,我听他们在那里说,好像是要修山道。”

孩子人小,到处乱窜偷听,大人们也往往不怎么在意,不重视,故而这些孩子的消息往往十分的灵通,妥妥是做小间谍的苗子,看看,这会儿连着人家带来什么东西都知道,来干嘛都清楚,还一脸八卦的和肖海涛分享。

倒是肖海涛一听又是水泥,忍不住眼睛往自家爹那里看了一眼,心下暗暗的对自家老爹将方子送出去多了几分赞赏,还好送的及时,若不是这样,即使外头那些人这会儿不知道,随着那么些用上的人的口口相传,只怕也遮掩不了多久,时间长了,也免不得被惦记。到了时候在惹来什么事儿,还真是说不得会成祸患呢。还是如今这样一了百了的干净。这样一想,原本心里那点子不舍好像也淡了。

正在这时候,那边沈婆婆家的大孙子已经喊了人过来了,七八个汉子,手里还拿着绳子,棍子,一看就是来抬箱子的。而这些人里头就有老安,等着老肖他们将书箱子抬回了家,众人喝了水,其他人都走了,这老安就说起了水泥的事儿。

“栅栏修了三层,从山脚往上,安全上倒是没问题了,只是这山道还是差了些,前些日子,就有老人差点摔死,所以想着重新修缮一下,村子里如今日子过得好了些,手里都有些余钱,凑了二两银子,想买了水泥,把几处不妥当的地方都收拾的结实些。”

依然是不怎么爱说话,会说话的样子,可到底挣了点钱,比以往底气足了好多,如今也算是能正紧的和人交流情况了,说起事情来,也不再是三棍子打不出个屁,看看,连着买水泥,也能说出一二三来,可见钱是人的胆啊。

“二两银子?那就是要十三袋了,可算准了?”

“差不离就是这个数吧,几个山道拐角用石头家水泥,应该够坚固了。”

老肖听着又掐算了一下自己的库存,皱起了眉头。

“我这里倒是只剩下六袋,不够啊,要不过上几日吧,这几日我在做上一些。”

“我先拿六袋就是,后头的过几日再来你看怎么样?”

咦,这么急?老肖忍不住抬头看了看显得有些不安,有些不好意思的老安,有些好笑的问到:

“怎么着,这是怕我不给?有生意我为什么不做?谁还能和钱有仇?”

他这么一问,老安也忍不住笑了,搓着手说道:

“来的时候,老村长说,北面几个村子也想买,说是想把村子的围墙修一修,还有人说,你这东西估计让人看上了,说不得啥时候就把方子卖了大钱,以后咱们没处买了,这不就急了嘛,就想着,趁着这会儿早点买了早点安心。”

他倒是老实,不但说了,还把老村长给卖了,听得老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半响才回到:

“放心,再怎么也不至于我自己没了买卖的资格,大的供应不上,小的还能不成?只要不开作坊,顾着人手大干总是成的。”

这是变相的告诉老安,这东西估计真有人看中,有人要了,只是这要不影响他自己这里小作坊出产就是,这让老安一下子也来了八卦的心思。

“真是要卖?这可是传家的东西,卖了可不划算,再说,你不就是为了这个躲这里来的,若是这样,岂不是白白的耗费了这么些年?苦了家里?浪费了多少家产?”

到底是老交情,即使八卦,这说起话来也是向着老肖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为老肖不值,可见他是真心和老肖亲近,不然估计也说不出这么些来。

“已经害了家里一回了,这是非根,总要想个妥当法子处置,不然以后说不得还要为了这个吃苦呢,哪怕是为了海涛以后不受牵累,也要想法子办好,放心,我心里有数,已经有了妥当法子了,保证不吃亏,也不会便宜了那些黑心肠的就是。”

这么一说,后头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子自然老安就不好问了,知道只怕这会儿不好说,他也不是没眼色的,自然知道适合而止,忙想着自己能帮上的地方。

“那可要我和其他人说说?免得一股脑儿都过来,你忙不过来。”

“这是一定的,顺带的,你若是有空,索性在我这里住上几日,帮着做点力气活儿,我这也好弄得快些,你也知道,家里就我和两个半大小子能用点大力气,偏偏他们如今还不顶用,就我一个还不知道忙到什么时候去呢。”

“这行,你信得过我,我就多住几日。”

“怎么信不过,我还要找陆大郎帮忙呢,说来村子里人士不少,人也都靠得住,可如今地里的事儿多,山里的事儿也不少,都是一个人要养活一家子的,不好太麻烦他们,只能拖着你了。”

这话说的老安心里舒坦,虽然他家日子还比不得这村子里好些人家,可谁让他家有老爹,有弟弟呢,壮丁比这些人家富裕多了,这样一想,只觉得自家也有别家比不得的好处,心里那个高兴啊,自觉腰背都直了几分。

“我正好早点拿到东西,值。”

喝,这老实人如今也能说笑了?这进步的可够快的。

第131章 忙

接下来的日子,老肖那个忙啊,人就跟陀螺一样,虽说他已经借着老安和沈婆婆的嘴,往外宣传了一下,说明自己这里水泥不会断绝销售,可老百姓,特别是底层老百姓抵抗风险的能力弱,胆子也小,所以总觉着这样的保证不保险,感觉只有自己买到了才安心,所以这买水泥的事儿依然是络绎不绝,反倒是另一边,那些有心思的商户们,安静了下来,没有了其他动作。

作为士农工商最低等的他们,虽然平日对着寻常百姓依然自觉高人一等,有些还性子霸道嚣张了些,对利益也更看重,可同时他们对于一切有可能和官府搭上关系的事儿都比较谨慎。第一时间就先放下了原本的打算,将心思放到了怎么探听消息上去了。这本就给了老肖不少的安生。

而他们能探听消息的方向能是哪里?作为有钱人,符合他们档次的自然是方队正这样的人,事情到了方队正这里,那还有什么可说的?作为自己的连襟,作为自己也得益的事情,他能怎么说?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先将老肖的身份给做了肯定,这本来就是事实,没什么可含糊的。至于水泥?方队正也是个厉害的,愣是含含糊糊的将这些人给吓了个半死。

你道怎么的,他愣是引着这些人将这水泥往军用物资上想。这年头军用的东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碰的,看看那能制作成皮甲的牛皮是个什么待遇?虽然不至于说外头一件半件的都难寻,可稍微多点,就容易出事儿啊,别说是藏着几件了,就是贩卖牛皮都有可能获罪,在这么一个实例下,他们会怎么想着水泥?一个个都觉得,哪怕是自己真的谋算到了这方子,只怕也就只有藏在家里发霉的份,没什么机会拿出来生钱了。这样的东西,就是高官显贵都没有例外,更别说是他们这样的商户了对吧,所以瞬间都安静了下来。

即使有几个不甘心的,贪婪的,这会儿也寻思着想先看看情况,毕竟这会儿到底没听说这水泥用在了什么地方,说不得是糊弄他们呢,等着过上一阵子没有消息,自己在想法子应该也成。

还有些对着这水泥在军事上的应有有些不解的,倒是对此兴趣越发的大了,原本只是以为是修房子,起围墙的好材料,不想还有其他大用处?到底用在哪里?有心探究一二,甚至琢磨着,若是民生和军事上都能得用,那自己是不是也买点来试试?反正这会儿不是还一点点的在往外卖嘛。自己若是研究研究,谁知道会不会开发点新用途?再不济,将自家抹一抹,好像也挺时髦的。

不管是哪种想法吧,反着老肖这里是太平了,这是真的,唯一的麻烦就是生意太好。周边村落似乎一个个都有钱没处花一样,都来定这东西。甚至好些都不认识,不知怎么也直直的寻到了这里,让老肖连个喘息的功夫都奢侈了。

“爹啊,这么多单子,可做到什么时候去。”

肖海涛和老肖两个用厚厚的口罩兜着脸,在那原本做铁匠铺子的茅草间里,轮换着搅拌着桶里的水泥。忙乎的眼睫毛都发白了。没法子啊,这磨粉,煅烧可以托给其他人,让几个信得过的帮着打下手,可这混合比例什么的,老肖却没法子放出去,哪怕是他自己不怎么在意,信得过那些伙伴,那些人自己为了避嫌也不肯插手啊,再说了这如今方子可是递上去了,哪怕是为了为未来官府作坊保密也不能随便传出去不是,所以自然是只能靠着他自己和儿子两个。

“总能做完的,过上一阵,这风过去了就好了,这会儿不是正心慌嘛,一个个生怕来不及赶不上而已,等着上头完事儿,正紧的有了章程,咱们就能轻省些了。”

“对了爹,那个做活的要用口罩,这个你写了没?咱们要是漏了,这以后会多多少尘肺病。太造孽。”

“我还能漏了这个?没看见连老安他们我都给配上了嘛,这东西好用是好用,可这污染也大,好在这年头都是手工制作,产量小,不然我都不知道这做的是对还是不对了。”

“老肖,老肖,门口的三十袋已经出货了,你这里今儿还能有多少出来?到明天够不够一个村子的?”

陆大郎的大嗓门,人还没过来,这声音就已经从院子大门口过来了,那大大的口罩愣是没阻碍半分,也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

“知道了,明天一早估计能出五十袋。你们这里怎么样,别累着,这活全靠力气撑着,最是累人,你们别忘了多轮着来,反正你们有十个人呢,做多了,我这里也来不及。”

这一次因为实在是赶,老肖基本上把几个关系好的都扯来当帮手了,一人一天给30文,还包一日三餐,每餐还有村子里猎户那里买来的肉食,这待遇,不知道眼红了多少人。不少村中老兵暗暗的自责,往日和老肖关系处的不够亲近,生生少了这么一个挣大钱的机会。还有几个机灵的,知道了老肖有军营告身的,自觉和老肖成了自己人的老兵,不知道是为了以后也能得个活,还是纯因为老肖身份提高的缘故。忙不迭的去打猎,将猎物送上门来给老肖送方便,连收钱都往少里要,嘴里一个劲的客气亲热,弄得老肖都有点摸不着头脑的诧异,自己啥时候这人品好的,全村都稀罕自己了?

不管人家是什么心思吧,在自己这最忙乱的时候,这村子里的人不但没有因为这银钱的事儿说嘴,还一个个的积极提供方便,就是为了这个,老肖觉得,在提高全村GDP上,自己也该多用点心,所以啊,这不是,立马南面石山脚上,老肖又让挖了个煅烧的半嵌入式土窑,用了好些人做工,散出去些工钱。采买猎物菜蔬,也让大家伙在他这一次的挣大钱的事件中得了些好处。

只有杨七郎是村子里最不高兴的,这不是,陆大郎这里和老肖话还没说完呢,他就来找老肖了。等着被引到正堂坐下,说起话来那是没有半点的客气。

“海涛这孩子,读书上基础很不错,如今都学到了四书了,若是这样努力,过上一二年,只怕都能开始慢慢的学着作文了,这样的好苗子,你怎么就不上心呢,这样的匠人活计也带着他做,莫不是将来就让他一辈子靠着这个吃饭?不是说还有想让他去试着科考的嘛。老肖,你这可不能为了一时的挣钱,就毁了孩子的前程。看你给孩子买书的大手笔,你不该是这样没有长远眼光的人啊。”

作为先生,这一次上门那绝对是负责任的。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学生,好好的有财力,有智商,有能力更进一步的学生就这么荒废了。而他这些话说到了老肖这里,老肖能说啥?除了一脸的无奈和惭愧,真是没第二个表情了。

不管是哪个年代,对于孩子的教育上,国人永远都十分的舍得下力气,十分的重视。即使老肖明知道自家儿子心里有数,也不例外,所以只能满脸不好意思的对着杨七郎说到:

“是我的不是,只是若非实在是忙不过来,也不至于让孩子插手。好在这事儿时间不会长,等着外头那些单子做完,基本上周边的那些人也就消停了,即使以后再有需求,也不至于这么一股脑儿的过来,让我没个周旋的余地。到时候自然用不着孩子搭手了。我估算着,也就这么十日上下了。再有,家里毕竟还有方言那孩子在学堂,他们兄弟也有成算,每日那孩子回来,总是会和海涛说学里的功课。海涛也要强,晚间总是会将这些自己学一遍,白日里做活空隙,也常背诵书本,不会耽搁多少。等着这事儿过了,还要麻烦先生在多费心,给把把关,免得漏了什么。”

听着自己这得意的学生没有因为家里的事儿忘了学习,这杨七郎的脸色也好看了些,神色松缓下来,只是想想刚才看到的,那孩子带着大大的口罩,满身灰尘的模样,心里又有些心疼,总觉得自己这学生太苦,忍不住又说到:

“我知道,你这里忙不过来不寻别人,只用海涛也是没法子,毕竟这是家传秘方,不好随便让人知道,只是你这样实在不是办法,就这么一个丁点大的孩子,能有多少用处?有这功夫,还不如从别处想法子,将这生意往后拖延一二,不但是海涛不用这么辛苦,你也能松口气。”

“我哪里不知道这个吗,可我不管怎么解释,怎么说,他们都不听啊,或许心里多少是信的,可看着别人买了,又怕自己轮不到,旁人在说点着急的话,一个个的,哪里还能等?都是吃亏吃多了的缘故。”

都这样了,老肖还能从这些人的角度去想,替他们寻借口,可见老肖人有多实诚,多心软了,杨七郎听着也不由的叹息,倒是不好多说什么了,反而顺着开始帮老肖想法子,作为一个读书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读书人,他脑子比老肖自然是好的,不过是一会儿的功夫,就出了一个不是主意的主意。

“这样,我让人去传话,就说这东西产量少,是因为从头到尾的制作需要五六日,十分繁琐,这样他们应该能心定些,毕竟只要看到那煅烧的地方有东西在做,就知道五六日后还能有货,脑子活络些的,就会想到,哪怕是头一天有消息说不做了,那也能保证之后五六日内的货源,就这些小村落的需求,一个村子一天的量来算,也能有五六个村子,这样一算,他们应该能心定些。”

哈,用时间差来安稳人心?这还真是个法子,想来即使这些人想不到,这杨七郎派出去的人也能帮他们想到,这样的引到确实比单纯的解释更让人相信,关键是这说话的不是老肖,也不是老肖这村子里的人,这样对外头和老肖不熟悉的人来说,更少了忽悠他们的可能,确实更容易让人相信。

“若是这能这样,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往日我一日不过是出一袋子不到,如今每日要做四五十袋,虽然说是用了这么些人,可这活计重的晚上都抬不起胳膊了,只要能减缓些,哪怕是只少上两成呢,那也是轻松不知道多少了。”

关键是,老肖更知道,单纯按照数量来算,这几日的货,周边几个村子哪怕是修路估计都能够了,更不用说只是抹墙修围墙了,这里头只怕还有近半都是那些商户人家过来买的。既然是商户,那么脑子自然比村民更快些,这样的说辞想来更容易接受和相信。这么一想,老肖只觉得苦日子瞬间看到了尽头。

“来,先生,吃茶,还是你们读书人脑子快啊,看看,我就想不到这些,所以呢,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啊,对了,方言在学里可好?”

“好,那孩子也是个用功的,基础虽然不如海涛,可那孩子够勤奋,想来将来也是个出息孩子。”

老肖这夸读书好,实在是对杨七郎的胃口在,再加上这家里两个孩子也确实争气,是学里读书最用工的几个孩子之一,这让杨七郎对上老肖,态度也更亲和些,两人说起话来,也显得分外的亲近。

另一头,被送到兵部的方子,如今也正在不断地被实验的档口,严格按照老肖方子上的提示,带着大大的口罩的几个老工匠,还有几个管事这会儿正小心的看着一边被大铁锤敲击过的水泥石块,一个个都是满脸的惊喜。

“果然,这方子上说的没错,比石头都硬些,若是用到边疆的屯堡,那这防护上咱们可是立马就能上去好些强度。草原上的骨箭,怕是连个印子都留不下了。”

“可不是,这东西就一个不好,就是要带着这个叫口罩的东西,做起活来,实在是太不顺气。”

“得了吧,那是为了你好,保命啊,你没见那方子上说了?这发明这个的人,就因为没防护好口鼻,最终可是咳嗽咳死的,还说是病重的时候,胸口疼不算,还感觉肺部结石?说明啥?说明这东西毒着呢。”

“对对对,这事儿可不能马虎,人家这是负责,生怕这方子送上来,咱们的工匠不知道害了性命,多好的人啊。看着这就知道是个心善的。”

“听说这是咱们老兵里头的人给的?这可真是给咱们武人长脸。”

“我也听说了,是什么军备上的人,都退役了,还想着边疆同袍的安危,这才献上了祖传的方子。”

“那就是咱们匠门的人了,这可不容易,说不得就是前朝的秘方呢,只是以前怎么没听说过这样的东西?”

“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前朝后期有多乱,人家就是有了方子,做出来了,估计也不敢显出来,不然那不是惹祸嘛,那时候权贵什么的,看上好的,那可是明抢啊。至于开国那段时间,那时候南征北战的,谁知道活到啥时候,谁有这心思?也就是如今天下太平了,这才肯放心拿出来了。”

“都不容易啊,说来,这事儿咱们都未必肯,这能拿出来的人,真是舍得,不知将来能挽救多少人的性命呢。”

“他也不会吃亏,听说上头已经准备给请赏了。只是不知道给啥,若是能给个官职,那才合算呢。”

“给点田地传家也好,不至于少了这么个出息日子不好过。”

“只要给赏就成,朝廷就是再小气,给出的东西也不至于太抠唆,好歹要给人看的。这样的人不赏,都能让人笑死。”

老肖不在这里,若是在,听到这些人这么说,不知又该是什么样的表情,他有这么伟大?他自己怎么不知道?

第132章 赏

水泥的实验很成功,不管是在用在砌墙上,还是铺路做台阶上,都十分的便利,甚至有些脑子好的还开始用这个实验做水渠,堤坝,由此可见,这个时代的工匠们思维其实很活跃,只要给他们打开一扇窗,他们自己就能撬开一扇门,走出一条路来。

而这水泥既然已经被证实确实是个好东西,那么作为献上方子的老肖自然是要奖赏的,可惜啊,他是武人一边的,又是做的是属于工匠的东西,在讨论奖赏的时候天然的被文官们抑制了,商量了半天,不过是给了200两银子,就这还不是朝廷直接出钱,而是直接从将作监备用金那里划,另外嘱咐了当地县衙,拨200亩官田给老肖,这就算是奖赏过了。真算起来,朝廷那是一分钱都没出,就平白得了这么一个好东西。老实说,这样的奖赏实在是少了些,听着都让人觉得小气。

“都是那些文人,说什么如今天下太平,用处不大,最多不过是修缮城墙道路,算不得什么关碍民生的大事儿,不该奖赏太过,以防形成什么不好的风气,这算什么不好的风气?是大大的好风气才是,要是天下的路都好走,要是天下的城墙都坚不可摧,要是天下的河堤都冲不跨,那能多活下多少人?”

方队正对着这些奖赏是十分的不满意的,当然这不是不满意从哪里划钱,这个他管不着,能拿到手管他从哪儿划拉的对吧。他不满意的是,怎么连个官职都没有提,这算什么奖赏?按照他所想,怎么也能让老肖混个八品那才差不多,有了官职,以后那可就能有俸禄,能免税了,这才是大好处。就是家里孩子也能称的上是官家子弟,前途更光明了。

可这到底不是他的奖赏,他也插不上手,想闹都没有个身份,除了事后骂上几句,其他的还真是做不了什么,甚至还在对着老肖的时候十分的不好意思,感觉自己没出上力,大话说出去没能兑现,感觉武人的脸让文官打了。

只是老肖对这个奖励却很是满意,他本就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也不指望天上掉馅饼,若是那样他还担心被人惦记呢,所以忙扯了站着转圈,一脸不平的方队正安抚的说到:

“也不错了,好歹他们也算是明白,我这上缴了方子后,这营生上会受到影响,这不是,就给了200亩田嘛,以后哪怕是只靠着收租子,一年怎么也能有不少钱,去了佃户和税赋,小地主的日子也就是这样了。别以为我不知道,这官田一般可都是上等田,一年出产三石都是有的,去了佃户的那份,怎么也能有300两租子可以收,再去了一亩五斗的税,嗯,200亩,我算算,那就是100石,按照麦子算,那就是50两银子,哎呦,我一年能收250两啊,这可不是什么小数字。要我说,什么都是假的,就是这,能传家下去的田地才是正紧的好货色。就这些,我以后都不用担心家里孩子的生计了,哪怕他们不成才,没本事呢,靠着这个,就是败家都能够他们吃用好些年了不是。”

这对于老肖这样的人家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小数字,在20两能过一年的情况下,这收入妥妥入小康,只是这样的数字在方队正这里都显得寒碜,他这样的一年没有个500两都觉得日子艰难,那在那些朝廷大佬眼里呢?那更是和蚊子腿一样了。若是这样想,确实他们是小气了,可转头看,也许也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老肖这样的给这点已经能打发了,所以才不担心给出这些会引来反弹吧。

看着这样的老肖,方队正还能说啥?只能是叹口气,拍了拍老肖的肩膀,

“还是你想的开啊,咱们小胳膊小腿的,也没和这些人掰扯的本事,除了自己想开点,还真是没什么法子了,好在这县令也算是厚道,知道咱们的关系,又有将军打了招呼,划分的田,就在这渡口不远的地方,二百亩最好的水浇地,虽不能和南面那样一年种植两季,可这一亩三石确实能做到,收成不错。此外因为你的事儿,咱们大营,咱们府城,县衙都受到了赞赏,官员们考评都上去了一阶,所以除了这二百两,各级的县衙另外给了点银子,凑一起也能有一百两,将军觉得你给咱们挣了脸,又帮着再那二百亩边上又买了一百亩,算是赏给你的,这么一凑,老肖啊,你家这水浇地可就有了300亩了,银子也有了300两,虽然依然不怎么多,可…唉不说这个了,将军说了,以后你要是有事儿,就来找我,咱们自己人,可千万别客气。”

瞧着方队正这一脸抱歉的模样,老肖笑着点头,一个劲的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