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囧囧少女穿越:抗旨王妃上一章:第 32 章
  • 囧囧少女穿越:抗旨王妃下一章:第 34 章

天色尚早,萧遥决定带颜迟去郊外一片绝世的紫藤花林,那是叶城西郊的一处荒宅,那里有一株几十年的老藤花树,藤蔓爬满荒宅的断垣残壁,枝蔓间结满一串串紫色的藤花。

远远望过去是一片华丽的紫色花林,藤花随风飘落,繁花遍地。

唯美又苍凉。

那时她寻觅到这片藤花林,就怀着浪漫的想法。想着将来找个俊美的大侠当夫君,和自己做一对神仙眷侣,仗剑遨游天下,然后累了,他们就在这片紫藤花树旁,建一座房子共度余生。

怎料世事变幻,自己莫名其妙的被选太子妃,抗旨后又封为公主,然后又遇上这个妖孽。

虽然曲折离奇了点,结局总归是完美的。

所以她想带颜迟到那里,和他一起看闲花飘落,这是属于她的浪漫。

两人合骑着马,悠游慢行在山间。

萧遥拿着一根芦苇甩着玩,她好奇问:“妖孽,我很好奇你是天下首富,那么咱们家有多少财产?”

听到她说“咱们家”,颜迟更紧搂住她的腰肢,唇边的笑意越来越深,他靠在她耳边说了个数目。

萧遥惊得差点从马上滚下去,颜迟及时扶稳她,调侃道:“不是自称胆大如牛么?这也把你吓到,小笨蛋。”

萧遥慢动作转过头,星星眼盯着他,就好像他是块金光闪闪的大金条。

“富可敌国,咱家贼有钱啊,哈哈,傍上顶级富豪的感觉就是爽。”萧遥仰天长笑。

“财迷丫头。”颜迟看她得瑟的表情,无可奈何笑了。

萧遥又问:“咱家都经营些什么生意,每年能赚那么多?”

“最主要是贡瓷、贡茶、钱庄、丝绸、木材、盐田,还有一些小生意。”

“颜家的生意涉足的领域真多,都是能赚大钱的生意。”在现代这种多领域的企业就是横向发展企业,需要拥有庞大的实力和流动资金,不过这种生意模式也是最赚钱的。

第251章:枪打出头鸟(2)

“颜家的生意遍布天下,这叶城也有我们家的生意。”

“庞大的产业,很辛苦吧。”萧遥叹息道。

即使下面有无数的掌柜处理事务,重要的账目、事务还是必须由他来处理,要把整个家业打理得有条不紊,生意蒸蒸日上,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首富也不是那么好当啊,他应该算是模范青年企业家。

颜迟搂住她,下巴靠在她肩膀上,可怜兮兮道:“是很辛苦,你看我都熬瘦了,所以遥儿以后要给我生多点孩子,让他们来打理家业,我们就可以轻轻松松坐着数银子。”

萧遥翻了个白眼。

晕…男人都是色狼,怎么扯着扯着又扯到生孩子上?

萧遥狠狠掐了把他的手,轻哼:“看你的表现吧!”

“为夫一定会表现很好的。”颜迟轻笑,吻住她一缕青丝。

“颜家以前也是经营生意的吗?”

“嗯,颜家祖上是以经营丝绸生意起家,后来因为贡瓷一举成为风国四大皇商,到先祖父那代颜家出仕,先祖父在沙场建功立业,被封为世袭王爵,自此起颜家一直兴旺到今日,这些年我开拓了货盐生意,颜家的生意日益鼎盛。”说起家族的兴起,颜迟难得展露出骄傲的笑意。

不知为何,萧遥想起盛极而衰的历史规律,就像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在最繁华时开始急速衰落。

她不禁紧张抓紧他的手:“树大招风,盛极必衰,颜迟我总觉得不安。”颜家掌握着盐路,钱庄、木材这些敏感而暴利的生意,影响力巨大,关乎风国民生,有点意识的统治者都会防备。风洛暄不可能对颜家的一家坐大视而不见。

颜迟拍拍她的手,安慰道:“我知你在担心什么,颜家的生意渗透到风国各行业内,牵一发而动全身,颜家一倒,与颜家错综盘结的其他商家也会败落,给风国的整个商业带来巨大的动荡,皇上现在不会对颜家下手。”

“现在不会?那就是将来还是会下手,你知不知道自己早成了皇兄的眼中钉,还优哉游哉。”

萧遥更紧张了,所以说无论做生意还是为人处世,必须坚持中庸之道。枪打出头鸟啊,这个道理他怎么就不懂。

第252章:枪打出头鸟(3)

颜迟怜惜抱紧她,脸色并无半分惊慌:“我当然知道皇上看我不顺眼,不只因为我富可敌国的财富,还有你,皇上喜欢你,他并不甘心让你嫁给我。”

萧遥略感错愕,他怎么突然说起皇帝喜欢自己,居然连他也注意到这细微的事。

她傻傻问:“你怎么知道?”

“傻丫头,你呀总是迟钝得要命。我是喜欢你的男人,有个如此强大的情敌环绕在你身边,我能毫无感觉么?整天担心得要命,怕你被其他男人勾走。”

这丫头无论对自己还是风洛暄都是迟钝,不肯认清感情。她的潇洒让他钟情,她太过粗线条又让他气恼,对着她总是又爱又恨。

原来他也担心自己喜欢上别人,萧遥得意摇着他的手:“那你明知皇帝是你的情敌,你也不怕?莫非爱惨了我?”

颜迟神色柔情万分,动情道:“喜欢上了,就顾不得怕,何况不是你先把我拉下水的吗?我只能舍命陪君子。”

“好吧,我也舍命陪君子。不过咱们该怎么办,这天下首富位置着实坐得不安慰,老是被皇帝算计着这肥猪什么时候该宰的感觉很不是滋味。”

人怕出名猪怕壮,太有钱就成了统治者的目标,得想办法自救。

颜迟阖上眼沉吟片刻,睁开眼后瞳色一片清明释然,唇边掠过一丝决然。

“天下首富也不过是个虚名,得又如何,失又如何,争名夺利终归过眼云烟。现在我有了更重要的人需要守护。皇上看我不顺眼,不过是怕我生意脉络太深,影响风国商业的平衡。我便如他所愿,急流勇退,慢慢从这个漩涡中抽身。”

“你不当首富了?”萧遥听了心里反而高兴,天下首富这个封号就意味着要走在风口浪尖,被有心人觊觎,一个大浪盖过来就会翻船。

颜迟放开心怀,反觉一身轻松:“不当了,反正最高的名利荣耀我都享受过,滋味也不过如此,以后就陪着你好好游山玩水。”

——————————————————————————————————————————

今早上有事来不及码字,不过今天还是保持十更。如无特殊情况,以后每天十更。

第253章:冷漠(1)

以前他野心勃勃,争夺世子之位,使尽手段心机,最终如愿以偿。成为北祁王后,他的野心又转到经商上,利用自己的权利暗箱操作,买通盐运使衙门上下官员,夺得了运销食盐特权,从中攫取巨大利润,一举跃升天下首富。

野心一一满足后,心中的空虚感越发浓烈。

时常午夜梦回,怅然若失。

现在有了她相伴,心下一片安宁幸福,倒觉得自己开始活得像个人。

萧遥安心下来:“游山玩水自然是好,可是这么庞大的生意,也不是说想抽身就能抽身。”

颜迟把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给我几年时间,我先放手运销食盐特权,皇上对我这几年从销盐中攫取的暴利,一直惦记在心上,货盐巨利一直被我操纵手中,难怪他不安心,我放手他会领悟我一心隐退的态度。钱庄、贡茶、木材这几样,我也会慢慢放手,让各地掌柜把业务清点整理。贡瓷、丝绸是祖上遗留下的产业,这两项正生意不足以影响全局,留下也无妨”

“好,我陪你。”

萧遥喜欢他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态度,一个在商界叱咤风云的巨头,事业正如日中天,要隐退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和魄力。

享受过权利和金钱带来的巨大好处,更多人是沦为权财的奴隶,能清醒认识到真正追求的人太稀少。

两人迎着夕阳的霞光,慢悠悠走在青草小路上。

芳草斜阳外,留下一双斜斜的丽影。

……………………………………………………

第二天一大清早,风洛暄一行人继续出发,他们绕道北上,打算从叶城先到安顺县再折往灵州。

一路上看多不少衣衫褴褛的流民,甚至有饿殍倒在路边发臭。

看到这种凄凉的景象,大家心里都不好受,尤其是风洛暄,眉头紧锁,脸色沉郁。

萧遥知道无论哪个帝王,看到自己治理下的国家出现这种惨况,心里肯定不好过。

第254章:冷漠(2)

马车里只有她和风洛暄,风洛暄浑身透着冷气,让她觉得室内的温度骤降几十度。

为了避免冻坏,萧遥只好发挥女性治愈系的天赋,宽慰他:“皇兄,这不是你的错,你才登基两年,而灵州水患早就积弊成疾,你能亲自来灵州为百姓解决问题,百姓一定会很欣慰有你这样关心他们疾苦的好皇帝。”

风洛暄闻言抬眸,冷冰冰的脸色结了层冰霜,唇边噙着刻薄的笑:“好皇帝?你认为朕是好皇帝?”

他目光悠远,像想起什么,促狭冷道:“以前不总是一口一个伪君子叫嚷着?”

萧遥讪讪抿抿嘴:“皇兄,你记性真好。”

那时被他捉来解毒,对他恨得紧,自然是口无遮拦。时过境迁,现在对他也消淡了当初的怨怼。

风洛暄一动不动坐在她多面,久久后,幽冷凝视她:“你说过的每一句话,我都不会忘记。”

萧遥尴尬咳了声,踩到地雷了,早知不出声。这几天皇帝对她冷淡少话,今天皇帝更奇怪,往常他不会把话说得这般直白,这令她颇感不安。

“我说的话又不是金玉良言,记住有何用,皇兄脑袋还是装些更有价值的东西为好。”

“或许在我心里金玉良言也抵不上你一句话。”

“呵呵…皇兄,你太高看我。”萧遥打哈哈想故作不在意。

风洛暄疲倦脸容在马车内看不清晰,他仿佛笑了下,眉下闪动的眸子显得黯冷寂寥。

这段日子政事繁忙,又不断为灵州的事忧心,他已经疲倦不堪,眼见她和颜迟感情突飞猛进,自己只能神伤在一旁看着她的心越走越远,无力挽回。

或许他该放弃,做回一个无心无情的皇帝,也会比现在这种焚心之痛好。

她不属于自己,自己为她做的也永远入不了她眼里心里。

他突然嘲弄转动眼珠,冷哼:“你说得对,朕以前太高看你,你根本不值得朕如此优待,你不识好歹,无才无德,一无是处的野丫头,怎值得朕放在心上。”

第255章:冷漠(3)

天涯何处无芳草,他想要什么美女都可以,为何他屈尊降贵迎合她,得来的是这种耻辱结果。

何必再对她另眼相看,就把她当做普通的女人对待。

何必一再纵容她,让她把自己的尊严践踏。

风洛暄唇边的笑冰冷渗骨。

萧遥愕然回眸看他,不知他情绪怎么突然尖锐起来。

此刻他靠着软垫,暗黑眸色冷厉如刀锋,轻轻一瞥就叫她心里发寒。她总觉得这样的风洛暄极其陌生,让她无所适从。

她呐呐开口:“我是不值得皇上放在心上。”

风洛暄突然一把捏住她下巴,冰冷的气息从他嘴里吐出,他抬起她下巴,逼她对上自己的视线:“你知道就好,朕不会再纵容你,你好自为之,不要挑战朕的底线。”

……………………………………………………

当萧遥他们到达安顺县事,安顺已经变成一座瘟疫城。

安顺的县官是个有良心的清官,见灾民流离失所、饿死、病死不计其数,心下恻隐,一咬牙决定不顾州府的命令,开仓放粮,给灾民布施粥饭。

于是大量的灾民蜂拥而至,挤满了安顺城。

水灾过后往往容易发生疫情,大量的流民中不少患病,入城后引起瘟疫大爆发。

现在安顺城到处是发病的病人,每天官兵运出城外埋葬的尸体与日俱增,全城愁云惨淡,哀嚎痛苦的呻吟声无处不在。

莲柘是有名的御医,以前地方发生疫情,也是派遣他去总领救治工作。何况风洛暄带他前来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发生重大疫情。

而萧遥也要求留下帮助莲柘救治病人,她再现代时为了照顾病重的外婆学过一些护理课程,自信比那些什么都不懂得平民百姓更能帮到病人。

颜迟怎能放心让她呆在这种死亡率极高的病疫之地,气得几乎想打晕她带走。

第256章:分离(1)

萧遥只好一再向他保证自己能给莲柘带来极大帮助,也懂得保护好自己不受传染。一再哀求下,颜迟才无可奈何皱眉答应。

自从那天风洛暄奇奇怪怪对她说不会再纵容她后,态度越来越冷淡,见她坚持留下,也没说什么。

于是风洛暄、颜迟等人继续往灵州出发,她和莲柘留下帮助县城里的医官治理瘟疫。

莲柘出示的身份证明,县太爷证实后,立即把临时建立的医务署交由莲柘领导。

“先生,求求你救救我的儿子。”一位布衣短袄的妇人冲进来,蜡黄的脸色着急中带着惶惶惊恐。

她冲过来抓住正给病人诊断的莲柘的衣角,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跪在地上,眼泪鼻涕都流下来,哽咽:“先生,我儿子就快不行,求求你快去救救他,”

一旁打下手的萧遥抽身扶起妇人,细心安慰她:“大婶,别急,等莲大夫替这个大叔写完药方,立即就去看你家孩子。”

此时的萧遥戴着自制的口罩,蓬头垢脸,衣服上溅满血迹也来不及换。

城里得病的人数不胜数,寥寥可数的医官都忙不过来,连萧遥这种略懂一二的赤脚医生,都被病急乱投医的病人当神医看待。

太多太多的病人在哀嚎,她跟着莲柘马不停蹄从一家到另一家救治病人,连饭也来不及吃,每天只能休息两个多时辰,立即又被家属哀求着去看病。即使如此,仍有不少得不到及时救治的人死去,他们也无能为力。

萧遥在这里体会了一次所谓的人间地狱,看着一条条生命死于瘟疫,她分外想念起颜迟,如果他在身边,自己累了他会抱着她柔声安慰,现在自己只能咬牙撑着。

莲柘写好药方,她收拾好医具,跟着大婶转到一个小院子里。

屋里阴暗潮湿,飘荡着发霉、呕吐物的味道。

“大婶,快把窗帘拉开,空气不流通,加快病菌滋生,病人病情更严重。”萧遥连忙叫那位大婶把门窗打开,大婶半信半疑去开窗。

第257章:变身神医(1)

这里的人都怕病人病重时受风,所以总会把病人的房间弄得密不透风,岂不知这正是使病人更严重。

莲柘走到床前,拉开发黄的帐子,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正死气沉沉躺在床上。

萧遥一看,那少年人手和脸都黑了,眼睛陷下去,四肢发抖,嗓子沙哑,舌苔发紫,大汗淋漓。

这几天萧遥看多了病人发急病,这种症状正是病危情况。

大婶在一旁抹着眼泪,着急向莲柘描述着儿子的症状:“我儿昨天早上就开始剧烈呕吐整天不停拉出米泔样大便,他说浑身都痛的抽搐,手脚都干萎了。”

莲柘拉起那男子的手,为他把脉,他脸无表情放下手:“脉象已经无,熬不了多久,断气后立即送到运尸车送出城焚烧。”

那大婶一听委顿在地上嚎啕大哭,拉扯着莲柘衣摆,猛磕头:“大夫,求求你救醒他,要了我命无无所谓,我孤儿寡母,他去了我活着有什么用?大夫你是活神仙,治好那么多人,为什么不救救我儿,我给你磕头。”

大婶咚咚咚把头磕在石板地上,磕得额头上红肿出血。

莲柘冷冷道:“没有用,他暴病到极限,已经救不回来,你放手。”

萧遥看到此情此景,心里万分难受,问:“莲柘,真的不能试一试吗?我看有些病人病情很重,你也能救回来,为什么不救他。”

莲柘不耐烦道:“他不同,他的症状不是城里流行的肠辟,而是严重触恶,十年前东郡柴县发生触恶瘟疫,全城最后只剩十分之三的人,这种病本来就无力回天,无谓浪费时间。”

经过这几天的实战,萧遥现在已经搞懂所谓的肠辟是指痢疾,触恶是指霍乱,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治疗霍乱的好方法,患上霍乱等于死亡。

等等,其它病她不懂,如果是霍乱,她倒是知道些治疗的方法。因为她外公以前得过霍乱,她专门查阅了霍乱的资料。

她眼睛一亮,既然莲柘也没办法,她就死马当活马医,或许能救回大婶的儿子也说不定。

第258章:变身神医(2)

凭着回忆,她对大婶道:“大婶,我从医书上看过一个古方是治你儿子这种病,你去准备黄苓,栀子,黄连,竹茹,薏苡仁,半夏,蚕矢,芦根,丝瓜络,熬好冷服。”

大婶一听还有希望,连忙磕谢煎药去。

莲柘根本不相信她的药方有效,只以为她不忍大婶失去希望,胡乱开出药方。

他没有干涉,收拾好东西赶往其他病人处。

直到第二天两人在医署和其他大夫商讨最近新出现的霍乱该如何处置。

有大夫提议:“这病十有八九治不了,现在我们还是尽力救治肠辟病人,还能救回一些。患上这病的人,还是请莲大人下令把他们集中到城外的帐篷,给他们留些药,听天由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