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上一章:第 51 章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下一章:第 53 章

同样身为大丫鬟,蕙兰比兰心沉稳许多,听了这话就嗔道:“兰心,别瞎咧咧,待会儿让人听见了可不好。”

兰心噘了噘嘴不说话了,卢嬷嬷看着她们说笑,一边却体谅的问道:“小姐,你累不累?”

严玉华还未回答,新房的大门却忽然打开了,外头站着一个梳着发髻喜庆打扮的女人,卢嬷嬷眼精着呢,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女人出生应该不大好,不然的话手不可能那么粗糙。

很快她就认出来此人是谁了,连忙客气的喊道:“这是赵家大嫂吧,快进来。”

小陈氏这才进了门,说实话虽然眼前的是弟媳妇,但一来严玉华出身不凡,二来她入门的嫁妆也多的惊人,这难免让小陈氏有些没底气。

幸好弟媳妇带过来的奶娘和丫鬟都十分和气,说话做事也带着体贴,这才让小陈氏略微放心了一些,想起来自己要做的事情了:“弟媳妇,这是阿福交代我送过来的,都是容易吃进嘴的东西,你若是饿了就先顶一顶,前头的席面怕是没那么快结束。”

卢嬷嬷连忙接过食盒打开,却见里头放着的都是能有一口塞进嘴巴的小点心,还有一碗甜汤,可见这位嫂子也是花了心思的。

“多谢嫂嫂了,还让你专程跑了一趟。”严玉华柔声感谢,她虽然还没有摘下盖头,但谁都能听出声音里头的真诚感激来。

小陈氏听着也觉得高兴,暗暗想着这个未来弟媳妇虽然出身不凡,但看起来不像是难说话的人,她自己性格平和,在家里头跟丁氏邓氏就有些处不来,反倒是跟温柔的关系更好一些,如今多了一个弟媳妇,她自然也希望是个好脾气的人。

“那你先吃着,我就出去忙了,有事儿让丫鬟出来喊我一声就好。”小陈氏又交代了一句就匆匆忙忙的出去了,老赵家的女眷只有她跟老陈氏,都得出去招待客人。

等人走了,卢嬷嬷才笑着说道:“亲家大嫂看着倒是个和气的人,若是赵老夫人也是这般的性子,小姐以后倒是不用发愁婆媳相处了。”

严玉华其实是见过老陈氏几面的,不过都是上门商量亲事的时候,接触实在是不算多,不过听严老夫人提起过,老陈氏虽然不如小陈氏温和,但也不是那种无理取闹之人。

兰心的关注点倒是跟卢嬷嬷不同,笑着说道:“还是姑爷体贴小姐,怕您饿着才专程让大嫂子送点心过来,小姐,不如您吃一些吧。”

严玉华倒是没有拒绝这份好意,不过她如今上了妆,待会儿还得见新郎,自然也不肯多吃,不过是吃了两块点心垫垫肚子罢了。

外头的婚宴闹腾了许久,等赵九福再一次回到新房已经是夜幕降临之后,随着他一块儿进来的还有几个亲朋好友,都是打定了主意要闹洞房的。

赵九福几乎是被孙光宗推着进来的,后者一边推一边喊:“走走走,咱们去闹洞房,阿福,你得让我们看看新娘子漂不漂亮。”

赵九福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提醒道:“你这还没成亲呢,小心将来我闹回去。”

只可惜孙光宗是个不怕死的人,一个劲的闹腾,显然没想过将来自己也有成亲的那一日。

赵九福无奈的咳嗽了一声,这才在喜娘的提醒下开始掀开盖头,在挑开盖头的那一刻,赵九福不得不承认他的心跳都加速了一下,只因为那一双剪水秋瞳。

“新娘子太漂亮,这新郎官都看待啦!”孙光宗大大咧咧的喊道。

赵九福这才回过神来,他咳嗽了一声清醒过来,喜娘那边已经将合卺酒递了过来,在众人的闹哄之中,赵九福与新娘子一块儿喝了合卺酒。

刚喝完,喜娘又递了一碗汤圆过来,赵九福下意识的都接了过来,又把其中一碗递给自家新娘,严玉华笑着接了过去。

两人都吃了一口,脸上露出几分古怪来,喜娘却已经连忙问道:“枣子生不生?”

“生!”赵九福发誓,自己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脸颊肯定是通红的,而坐在身边的新娘子更是面如桃花,羞怯的不成样子。

他们的羞涩看在周围人的眼中,自然就成了趣味,幸亏闹洞房的人都是有分寸的,很快就放过了赵九福,当然,这也是进来之前赵九福用自己酿的人参酒威逼利诱,让他们悠着点。

闹洞房的人离开之后,卢嬷嬷又招呼两个丫鬟端水给小夫妻俩洗漱,蕙兰手脚麻利的给严玉华卸掉了妆容和发髻,三人对视一笑连忙离开了房间。

房门再一次关上,这一次屋子里头就只剩下他们两人了,暧昧的气息慢慢蔓延,赵九福清咳了一声,一时间竟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话。

说起来这辈子他跟女人相处的经验实在是不多,除了家中母亲和嫂子几乎等于零,也难怪他现在有些坐立难安了。

不过毕竟是大婚之夜,他总不能让一个姑娘主动吧,想了想就问道:“玉华,你渴不渴,要不要喝点水?”

“哎,小叔他行不行啊?”外头忽然传来一个声音,不用说肯定是赵顺昌的。

又有一个人压低声音提醒:“别这么大声,待会儿里头听到了。”

赵九福看着脸颊炸红的新婚妻子,走过去就要给窗下的人一点教训,却忽然听见一个声音喊道:“阿昌,你拉着你四叔干嘛呢,赶紧回房休息去,你小叔面子薄,要是害得我孙子孙女出来的晚,看我不收拾你。”

不管赵顺昌是不是甘愿,老陈氏出马一人当俩,很快新房就彻底清净了。

老陈氏甚至还贴心的敲了一下窗户,提醒道:“阿福,你放心,外头没人了。”

赵九福脸颊也变得通红,只得厚着脸皮倒了两杯热水,两人面对面喝了才算是好一些,不得不说这会儿喝水都觉得甜。

严玉华瞧着这样的赵九福倒是觉得有趣,以往的时候,她眼中的赵九福向来都是沉稳如山的,而现在有些孩子气,有些害羞的赵九福,在她的眼中变得分外的可爱起来。

也许用这样的词语形容自己的夫君有些不对,严玉华心中暗暗想着,眼睛却不着痕迹的打量着身边坐着的男人。

不得不说兰心的话说得不夸张,新郎官打扮的赵九福越发的出色,往哪儿一站就能吸引无数人的眼光,更难得的是他目光清正,有谦谦君子之风。

严玉华忽然想起了一首诗,口中已经顺其自然的念了出来,一直到念完了,她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脸色灼烧的几乎要沸腾起来。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赵九福先是微微一愣,随机却反应过来,婚礼之前,他曾经担心过未来的妻子并不喜欢自己,那样的话即使他努力,恐怕两人也只能相敬如宾。

但是现在看来,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赵九福心中也有几分愉悦,忍不住伸手握住严玉华的手,低声说道:“一堂缔约,良缘永结,看次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赤绳早系,白首永偕,花好月圆,欣燕尔之。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严玉华一直低垂着的眼睛第一次抬了起来,她的眼中有无数的期望和奢求,她直视着赵九福,似乎在看他说的话是否真心,在看他发的誓是否诚意。

然而在赵九福的眼中,她看到的永远只有一腔真诚,并无半点虚假,无论将来如何,此时此刻,她的夫君是珍爱着自己的妻子,愿意与她盟白头之约的。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严玉华忽然露出一个笑容,她卸妆之后略有几分寡淡的容貌都变得艳丽起来,那是一种从灵魂升起的快乐,是心灵带来的美貌。

赵九福显然更加喜欢眼前的妻子,他伸手温柔的抚摸着她的脸颊,然后用最体贴的姿态,温柔的态度,和煦的印下他们之间的第一个吻。

第157章 堂前拜舅姑

粉黛弛落,发乱钗脱,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昼骋情以舒爱,夜托梦以交君。

虽说是新婚之夜,鸳鸯绣被翻红浪,但赵九福的身体已经养成了生物钟,到了时间还是醒了过来,只是这一次他并未急着起身锻炼。

躺在婚床上,百子千孙账上的图案映入眼中,让他再一次意识到自己已经成婚了,在他刚满十八岁的时候,而躺在身边的就是他将要携手一生的妻子。

比起赵九福来,严玉华显然还处于熟睡之中,想必昨晚上定是累了,赵九福第一次有机会细细的打量自己的妻子,严玉华的样貌确实不能说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但却是那种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会儿脸色红润,殷红的唇瓣看得人想要再次轻吻。

赵九福连忙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心中暗骂自己刚开苞色心太过,索性小心翼翼的起身出去锻炼,左右也已经醒了,躺着也是浪费时间。

“老爷,您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刘嫂子刚起来做饭,看见赵九福打拳的身影惊讶了一下,这可是他们家老爷的新婚之夜第二日,打拳这事儿也不能放下?

赵九福挥了挥手,比了个小声的手势,笑着说道:“你去做早饭吧,今日人多,多做一些,若是来不及的话就让老刘出去买一些也可。”

“来得及来得及。”刘嫂子连忙说道,自从家里头的人越来越多,她总是怕自己会丢了活儿,每天恨不得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

院子里头第二个醒来的却是卢嬷嬷,卢嬷嬷是严玉华的奶娘,她自己亲生的儿子年幼的时候就夭折了,家里头丈夫靠不住,这些年便一心一意的照顾严玉华。

虽说姑爷看着是个和气的,但新婚之夜对于女人来说太重要,卢嬷嬷心中总有百般的担心,一晚上也没能睡得踏实,听见外头有声音便赶紧爬起来了。

等看清楚院子里头的人是赵九福,卢嬷嬷心头吓了一跳,连忙想要去喊自家小姐起身,赵九福却叫住她:“卢嬷嬷,让玉华多睡一会儿吧,我爹娘他们也还没起来呢。”

卢嬷嬷有些为难的说道:“姑爷,这不合规矩,小姐得起来给全家做饭呢。”

赵九福一听就笑了,说道:“刘嫂子已经去做了,再说了咱家也没这个规矩,让她多睡一会儿,待会儿起来给爹娘敬茶就好了。”

卢嬷嬷见他说的真心,只得先答应了,心中却有几分不赞同的,虽说大户人家婚嫁,新娘子起来做饭这事儿也少,但一般都得早早的起来去敬茶,不然就得被人挑刺。

赵九福知道卢嬷嬷心中的担心,不过他们老赵家真没有这些规矩,别的不说他娘就从未让几个嫂子站过规矩。

现在他说了也于事无补,等将来相处的时间多了,严玉华便能知道赵家人的习惯了,到时候自然也不会执着于那些面子上的事情。

卢嬷嬷等了一会儿,眼看天也两了,赵家夫妻屋子里头也有了动静,还是忍不住去叫了早,严玉华意识到自己睡晚了果然有些慌张,连忙在丫鬟的服侍下洗漱起来。

赵九福洗漱完毕回来的时候,就瞧见自家娘子在画眉,他下意识的问了一句:“娘子,要不要我来帮你画眉?”

严玉华手头的动作微微一顿,柔声说道:“夫君若是愿意的话,自然是极好的。”

于是赵九福就兴致勃勃的走过去开始画眉,他自认为画画的技术还不错,给自家娘子画眉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结果一上手才知道毛笔好画,眉黛难为。

看着赵九福如临大敌的样子,严玉华扑哧一笑,自然的接过他手头的眉黛,笑着说道:“夫君,不如今日我自己先来,以后夫君再慢慢画。”

赵九福讪讪的摸了一下鼻头,笑着说道:“行吧,等我以后好好练练,肯定能画的很好。”

旁边的兰心蕙兰都忍不住偷笑,卢嬷嬷一贯严肃的脸上都露出几分笑意来,暗道这位姑爷确实是喜欢小姐的,不然不会提出画眉一事。

等小夫妻俩收拾好,赵九福才带着严玉华往正厅走,他下意识的牵着严玉华的手,后者微微一犹豫还是没有挣脱开,反倒是回了一个盈盈笑眸。

卢嬷嬷心中倒是有些担心,毕竟有些亲娘可不喜欢看着儿子媳妇太要好。

赵家不大,几步的功夫就到了正厅,这边已经摆好了敬茶的东西,老赵头和老陈氏坐在最上头都是喜笑盈盈的,而赵老大夫妻和赵老四也已经坐下了。

“儿媳妇来啦!”看见门口出现的身影,老陈氏就带着几分欢喜叫道。

“娘,儿媳来迟了。”严玉华连忙开口说道,出门之前严老夫人交代过,第一日敬茶越早越好,只是她却睡过了头,反倒是让长辈们等她。

老陈氏却哈哈笑着说道:“不迟不迟,娘就喜欢看你们睡得迟才好。”

这话后头的意思就明显了,赵九福咳嗽了一声,无奈说道:“娘,不如咱们先敬茶?”

老陈氏这才反应过来,让小夫妻俩跪下敬茶,大周朝的人面对君王的时候都很少跪拜,但新婚第二日面对父母的时候,是肯定要跪拜的。

老赵头喝下了一口媳妇茶,脸上也露出笑容来,将一个红包递到严玉华手中,交代道:“以后你们夫妻俩要相互扶持,举案齐眉。”

老陈氏喝下媳妇茶,笑得满脸都是褶子,连声说道:“好好好,都是好孩子,这以后的日子你们夫妻俩要有商有量的过,一辈子和和美美,子孙满堂,我这当娘的才能放心。”

之后便是赵老大夫妻和赵老四,他们都是实在人,别说是为难人了,看着他们行礼反倒是不好意思,满口都是祝福的话。

作为唯一一个在京城的赵家小辈,严玉华将早就准备好的礼物递给了赵顺昌,那是一块小小的玉佩,看着并不算特别奢华,但也绝不是随意糊弄人的。

赵顺昌得了见面礼高兴得不得了,一口一个小婶子,叫得别提多亲了。

因为人不齐,敬茶的环节倒是迅速结束了,刘嫂子很快就把早点端了过来,她听了赵九福的话做了满满的一桌子,不过看着都不算特别精致。

严玉华下意识的站到老陈氏身后想要站规矩,按理来说大户人家,就算是再和善的婆婆第一天也是会立规矩的,毕竟他们一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严玉华一动,小陈氏也有些不知所措的站了起来,暗暗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该过去。

倒是老陈氏反应过来,拉着严玉华的手说道:“阿福媳妇,咱们赵家没有这些规矩,你就坐下来吃吧,你们吃得好,吃得多,我心里头就高兴啦。”

严玉华抬头看了看赵九福,见他只是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头才彻底放下了,笑着坐下来说道:“多谢娘体谅,这是媳妇的福分。”

老陈氏哈哈一笑,又说道:“什么福分不福分的,只要你们小俩口安安稳稳,开枝散叶,我这个当娘的就没啥不满意的。”

赵九福笑着夹了一块甜糕放到亲娘碗中,说道:“知道了娘,你可是世界上最好的亲娘和婆婆,来,吃一块特意让刘嫂子做的甜糕,看看口味合不合胃口。”

老陈氏一听果然更加高兴,咬了一口甜糕满口说道:“香甜,刘嫂子的手艺不错,这才学了几天,就把娘一辈子的手艺都学会喽。”

赵九福笑着又给身边的妻子夹了一块松糕,比起甜糕来这个清淡一些,他觉得严玉华大约是更偏爱这种口味的,嘴中却说道:“那样不也挺好,以后娘想吃什么就喊她做。”

一顿饭吃的和和乐乐,不得不说老赵家的人确实就是泥腿子出身,除了赵九福之外的人吃饭的姿势都有些不雅,但也不是那种西里呼噜不爱干净的。

相比起来严玉华虽然慢慢放松下来,但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可不是那么好改的,即使是吃东西也带着几分优雅,与身边的人分外不同。

但老陈氏并不介意媳妇吃东西慢条斯理,严玉华也并不觉得赵家人粗俗,这一顿饭下来双方反倒是更加熟络了一些。

官员结婚有三日的婚假,赵九福还有两日可用,等吃完了索性就带着严玉华在院子里头转转熟悉一下,其实赵家的屋子不大,实在是没啥好熟悉的。

不过两人一道儿慢慢走说说话,赵九福也能把赵家上上下下的人介绍给她,知道每个人的脾性之后相处起来就不难,严玉华自然听得十分认真。

说了一会儿,赵九福又说道:“之前你的嫁妆送来之后,都堆在了西边的小厢房里头,放不下的都放在了屋后头,这几日你带人收拾一下,实在是放不下的放到外头院子里头也无妨,爹娘不会在意的,我也不在意。”

严玉华眼睛微微一动,又听见赵九福继续说道:“赵家的底子薄,原本家里头也没啥东西,不过我那儿倒是还有一百多两银子,除此之外就是远在戴河镇的山地,待会儿我把这些东西都交给你管着吧?”

严玉华一听,忍不住问道:“这样不大好吧,娘心里头会不会不高兴?”

虽说严老夫人看中赵家,其中一点就是觉得她嫁过来就可以当家做主,但严玉华本人却不急,毕竟赵家老夫人还在这边,她急吼吼的管家算什么事儿。

赵九福一听,倒是笑道:“放心吧,爹娘向来不爱管成家的儿子,再说他们也不会在京城久住,早晚都是要交给你的。”

严玉华皱眉问道:“爹娘不留下来吗,是不是怕我…”

赵九福连忙解释道:“跟你无关,我之前也劝爹娘留下来,只是他们惦记着老家的鸡鸭田地,又想着老赵家的根在陈家村,我那些侄子侄女也都在那边,在京城住着浑身都觉得不舒坦,舍不得老家那边的父老乡亲,所以才会想要回去。”

赵九福在看见亲爹亲娘的时候,其实是有想过让老赵头夫妻俩长久的住下来的,但是别说他们不适应这边的生活,就是适应心里头也放不下老家那边的事情。

老赵头夫妻俩是最疼赵九福,但那边的孙子孙女也放不下,再说了,在京城住着哪有在乡间舒坦,他们都在陈家村住了一辈子了,若不是因为赵九福的婚事,恐怕都不会乐意上京。

再有一个,老赵头夫妻看的明白,他们夫妻俩啥都不懂,留在京城还得儿子反过来照顾,这一日日的下去岂不是给孩子添乱吗。

反过来,他们留在陈家村吃得好,住得好,出门就有人能说话聊天,其余的儿子孙子都在身边,甚至连县太爷都卖他们一个面子,可不比在京城舒坦多了。

严玉华见赵九福说的明白,心中才微微松了口气。

事实上在相处一日之后,严玉华反倒是有些喜欢赵家人,虽说他们不是什么世家出身,但为人真诚,老赵头话不多,但并不是那种执拗的性子,老陈氏虽然念叨着开枝散叶,但并不经常拿着话敲打她。

赵老大夫妻就更不错了,严玉华想着,若是前头几个嫂嫂都跟小陈氏这般,她倒是不用担心妯娌关系了,虽说不需要住在一起,但大家和和睦睦自然比斗鸡眼强。

当然,等不久之后严玉华见着其余的几位嫂子,就知道一样米养百样人,老赵家的媳妇有小陈氏温柔这样的,自然也会有丁氏邓氏那样的。

等到第三日赵九福送了严玉华回门,这刚回来老赵头夫妻就提出回乡的事情,倒是让赵九福也有些触不及防,毕竟他虽然知道爹娘要回去,但怎么也得多住一段时间。

但老赵头夫妻却坚定的很,这边婚事也结束了,算算他们出门都半年了,再不回去的话连秋收也赶不上,他们留下来也没有其他事情,还不如早早的回乡呢。

第158章 衣锦还乡

赵九福劝不住爹娘,想了想索性与严玉华商量,能不能直接陪着他们一块儿返乡。

按理来说殿试得中,确定好入朝为官的职务之后,官员是可以请一个回乡探亲的假期,短则半个月,最长则是两个月,按照距离赵九福就能请两个月,他至今还未请过。

古代做官在外地的多,官场也并不是完全不通人情,其中便有规定官员省亲制度,其中官员父母离官员任职地三百里之内,三年探亲一次,假期二十天;如果官员家中无父母,五年给探亲假一次;去探望家族中的其他尊亲,时间为十天。而父母若是在三百里之外的,那个探亲假就能有三十五日,中进士之后的第一次,则最长能有六十日。

虽然如此,但实际上距离超过三百里之外的,就算是有三十五日的假期想要来回也不容易,许多外地为官者依旧多年不得还家。

所以大部分人都会抓住第一次机会,毕竟这一次之后再想要回家,就得看你就任的地方远不远,能不能在探亲假期间来回了。

其实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开始陆陆续续的请假还乡了,只是那时候赵九福正在商量婚事,老赵家的人也说好了要上京,赵九福就暂时没提这事儿。

如今赵家人要回去,赵九福琢磨着自己若是请假回乡的话,一来是可以带着严玉华见一见家乡的亲戚,二来也能顺路送爹娘回去,更能安心一些。

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严玉华自然不会反对,甚至她还希望能快些走,这般一来她就不必勉强自己去参加严玉婷的婚事了。

虽说她不在乎禄国公府的婚事,但每次看着那母女俩得意洋洋的样子,她心里头也腻味的很,还不如回去夫君的家乡看看他从小生长的地方。

严玉华不反对,赵九福利索的就把请假的事情办了,等快要出门才反应过来那边严玉婷的婚事就在眼前,这个不怪赵九福记不得,实在是严家并未大张旗鼓的通知过,显然默认严玉华会传话,白氏就把赵家给“忘了”。

这次回乡与以前都不同,赵九福不但带着内眷,还得带上许多礼物,毕竟到时候光是给侄子侄女的见面礼都不少。

不过幸亏此次压根不用他操心,严玉华对料理家事十分有心得,干净利索的就把东西整理的妥妥帖帖,连老陈氏都暗地里夸道:“不愧是大户人家出来的,这能干的劲头比我都强。”

知道赵九福的担心,严玉华笑着说道:“夫君,您放心吧,我们俩不去妹妹的婚礼爹娘都不会怪罪的,早前爹就说过,还是送公婆回乡比较重要。”

赵九福不明就里,只以为是老丈人粗心也体贴,但严玉华却是明白,因为有换亲的尴尬在,禄国公府那边可不希望看见她出现,所以她爹才会“委屈”她。

不过严玉华一点儿也不觉得委屈就是了,相比起一场热闹,无数的应酬,有那个时间她宁原陪在夫君的身边说说话,或者跟婆婆和大嫂一起做做点心,这样不用勾心斗角的日子是她心之所求,她甘愿的很。

等终于踏上归程,老赵头和老陈氏也忍不住念叨起来:“也不知道家里头怎么样了,那些鸡鸭我托你三嫂看着,她那个人懒的很,也不知道有没有给我喂好了。”

赵九福听的哭笑不得,笑道:“娘,三嫂就是自家的不喂,也不会忘了你的那些。”

老陈氏又开始惦记几个孙子,一个个的念叨过去,还拉着严玉华的手说道:“到时候让你见见家里头那几个小子,一个个都调皮的很。”

严玉华自然都说好,其实论人丁兴旺的话严家也不遑多让,他们旁支的人加起来可足足有上百人,所以她心里头倒是不怕这个。

船只缓缓前行,每到一个地方,赵九福总是愿意带着家人下去转转,不但带着爹娘,即使是新婚妻子他也愿意带着,并不忌讳抛头露面的问题。

卢嬷嬷一开始倒是劝过几句,但严玉华心中却喜欢极了,在她印象之中,自己出了回金陵的那一次之外,从未好好看过大周各地的风景。

赵九福能玩,会玩,如今还有一个严玉华能帮忙打理庶务,一群人自然玩得更加的高兴,不提玩疯了的赵顺昌,就是老赵头夫妻俩也觉得自己涨了见识。

一直到了金陵附近,赵九福才偷偷问严玉华:“这边距离你祖籍不远,要不要多留两日,我陪你回家去看看家中亲戚?”

严玉华听了心中感动,却还是回绝道:“多谢夫君,不过我娘葬在京城,在这边也没有多少熟悉的长辈,就不需要专程跑一趟了。”

赵九福点了点头,没有多问既然没有熟悉的长辈,当初严玉华为什么会需要专程回来祭祖,只是笑着说道:“说起来我们第一次相见就是在此地,也算是定情之地。”

严玉华见他忽然提起这话,脸颊微微泛红,瞪了一眼他不说话了。

赵九福走过去轻轻搂住她,笑着说道:“那时候我还在想,这姑娘看着倒是厉害,年纪轻轻却能将一船人料理的有板有眼的。”

严玉华听见这话忽然有些紧张,抿了抿嘴角问道:“我这般厉害,夫君是不是不喜欢了?”

她忍不住想起当年白氏说过的话,无非是咱家大小姐厉害是厉害了,但也未免太厉害了一些,将来嫁了人那姑爷可怎么受得了。

赵九福没看见严玉华的脸色,还以为她在打趣自己,顿时笑着说道:“自然是特别喜欢,没有娘子在身边的时候,每次出门都觉得跟打仗似的,不是这个丢了就是那个拉下了,有时候又觉得东西太多不好带,这次倒是好,只管放心把自己带上就成了。”

说完这话,赵九福又说了一句:“不过娘子也要注意休息,可别把自己累着。”

严玉华微微一笑,方才的那一丝担心都散开了,她就知道自己的夫君与其他男人截然不同,他不会觉得女人理所当然要做这些事情,也不会觉得能干就是性子厉害不近人情。

“我哪里会累着,能为夫君做这些,玉华乐在其中。”严玉华柔声说了一句。

赵九福哈哈一笑,觉得自己的小妻子可爱的很,他忍不住将脑袋靠在她头顶蹭了蹭,笑着说道:“玉华这般能干,可是要把我宠坏了。”

严玉华勾起嘴角笑道:“我乐意。”

两人在船舱里头你侬我侬,赵家人但凡没事也不会来打扰,毕竟老陈氏盼孙子都盼红了眼睛,恨不得时时刻刻让他们两人自己待着,谁要是没眼力见的话是要被她揪着耳朵骂人的。

吹了一会儿凉风,赵九福就坐下来开始泡茶,严玉华就坐在旁边看书,两人倒是各自得宜。等赵九福泡好了茶请她一块儿品尝,严玉华又满口夸道:“夫君泡茶的功夫一等一的好,每次喝都觉得清新可口,芳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