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上一章:第 52 章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下一章:第 54 章

赵九福哈哈一笑,可不是吗,这可是放了灵泉的水,要说娶妻之后有什么不好的话,大约就是他不能肆无忌惮的使用系统了。

毕竟系统虽然存在于异次元不会被人发现,但取出来的东西总不是无形之物,幸好赵九福日常会使用的也只有灵泉,灵泉是水,正常人都不会怀疑水有问题。

等这次回到陈家村,赵九福是打算多买一些人参酒留下给爹娘备用的,长寿丹不是能够长时间服用的东西,但人参酒不同,它更加的温和,常年饮用对身体更好。

虽然喜爱自己的妻子,但赵九福却从未想过将系统的秘密分享,毕竟系统的存在太过于逆天了,他不想用一个巨大的秘密来考验他们的夫妻情分。

当然,不告知归不告知,赵九福却是不吝啬让妻子分享灵泉的好处,别的不提,一段时间的茶水喝下来,严玉华面色红润,看着比出嫁之前都好许多。

这段时间赵九福倒是悠闲了,不是陪老婆就是陪老娘,有时候还带着一家人游山玩水,开心的乐不思蜀,恨不得这样的时光更长一些。

但万亨却郁闷了,无他,自从离开了京城,赵九福的系统积分就停滞不前,不说进账了,每天还有消耗,这样的状态实在是让万亨不习惯。

有一次他忍不住提醒道:“阿福,你不考虑攒一点积分吗,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谁知道赵九福理直气壮的回答:“我一辈子的生存积分都够了,做人不能一直紧绷着,偶尔放松一下很有必要,再说了,我现在是进士,还是五品官,到哪儿才能攒到日常积分?”

倒不是他故意不作为,现在除非是官职比他高,或者学识比他更深的人才能给与日常积分,不然的话再多的问答也是白搭。

万亨彻底失望了,如果它不是无形的系统的话,恐怕都得焦虑的掉头发了。

赵九福无视了万亨的话,继续开心自己的返乡之旅,万亨无奈,苦中作乐的透过宿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这一看倒是让他紧张的心情也平静下来,大约系统也是需要偶尔放松的。

第159章 赵家陈家

不同于前几次,这次回乡人多行礼也多,赵九福一路上还在不断的采买东西,等到了新亭府的时候不得不雇佣了足足十五辆马车才把东西全部塞下了。

此次严玉华身边就带了一个大丫鬟蕙兰,这会儿蕙兰整理完东西回来,就瞧见赵九福在车里头跟自家小姐说笑,她十分识趣的没有进去,反倒是坐在车架上跟人说话。

其实赵九福这会儿说的都是正经事,之前在京城的时候,他就把家里头的情况略微的提了提,现在则是细细的说陈家村的事情。

赵九福虽然姓赵,但他从小在陈家村长大,他娘也是陈家人,他们与陈家村是密不可分的,再有一个,陈家村从村长到村民,这些年来对他们赵家也多有照顾。

严玉华蕙质兰心,但凡是赵九福提到过的人都能记住,甚至还能根据赵九福提到过的几件小事梳理出他们与赵家的关系如何。

这一次回乡与以往的都不同,赵九福是早早的送了信回来的,所以他们一行人刚到戴河镇的地界,就遇见赵老二派来守着的小二。

那小二忙不迭的回去报信,没等赵九福等人的马车进入戴河镇,赵老二就带着人过来接了,让他们奇怪的是赵老三居然也在,看见他们就咧开嘴笑了。

赵九福跳下马车,抱了一下两个兄弟,这才奇怪问道:“二哥三哥,你们怎么一道儿过来了?”

赵老三笑着说道:“这不是想着你们也快到了,我在家都待不住,就索性时不时过来看看,这次也巧了,刚到二哥家喝了口水,就听见小二过来说你们到了。”

那头赵老四也已经跳下马车,兄弟两个又去拜见了父母,才说道:“走吧,咱先回家再说,你二嫂得了信也带着孩子回去了,待会儿都能见着。”

丁氏以前挺看不上赵家的,如今态度却截然不同,不说其他脸上的热情就带着几分真心,此次一听赵九福他们到了,她一边让赵老二赵老三出去接人,一边麻利的去接了还在上学的赵丁顺,甚至将已经嫁出门的两个女儿连带着女婿都喊上了,这才回了陈家村。

她这么一回来,村里人便知道赵九福肯定是回来了,结果没等赵九福的车子进村,就在村口的地方就被人堵住了。

赵九福看了看外头的人不得不先下了车,下车之前倒是交代了一句:“你们先坐车上吧,待会儿到了家里头再下车也不迟。”

严玉华露出一个笑容来,却拉住赵九福的手说道:“夫君,我同你一块儿下去吧。”

赵九福犹豫了一下倒是也没反对,他是体谅新媳妇,但对于新媳妇来说这会儿露面也不算是坏事,于是两人一前一后的下了车。

看见赵九福本人,周围的村人反倒是不好意思起来,一个个话也不说了,车上的东西也不看了,显然赵九福虽然是他们看着长大了,但当了官之后在他们眼中已经截然不同了。

最后还是赵九福带着严玉华做了一个揖,笑着说道:“各位叔叔伯伯、嫂子大娘,父老乡亲,我此次回来还得住一段时间才走,随后请大伙儿进家门来慢慢说话。”

赵九福一客气,周围的村人就不好太闹了,一个个笑着说道:“那成,到时候能跟官老爷说说话,咱们的祖坟也能冒青烟啦。”

也有人喊道:“行了,散了散了,让赵大人先回去休息休息,老赵夫妻俩还在车上呢。”

村人一个个散去,最后留下来的都是老陈氏的娘家人和老村长,前者是亲戚,后者是村长,这会儿还有话要跟赵九福说。

赵九福也没再上车,扶着严玉华上去之后,自己就陪着村长领着马车慢慢往回走,老村长年纪越发大了,这会儿却红光满面的样子,背脊挺得笔直,似乎走在赵九福身边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笑容都止不住。

一边走,老村长一边说道:“你的状元牌坊早就造好啦,瞧着怎么样,若是哪里不好就说出来,我盯着他们去改。”

赵九福自然觉得哪里都好,老村长一路嘀嘀咕咕说了不少事情,最后又说道:“等你休息几日,我再来找你们说祭祖的事情,这事儿可不能轻忽了,不只是赵家的事情,也是整个陈家村的大事儿,各家各户都得出一把力。”

赵九福也答应了下来,虽然按理来说祭祖只是跟赵家有关,但实际上赵家和陈家是扯不开的,老村长这话虽然有把他归入陈家的意思在,但他的祖宗又不会变,让陈家和赵家变得更加亲密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一直到了赵家门口,老村长才说道:“成啦,我回家去了,你们自家人慢慢说话。”

赵九福也没有留人,只是说道:“过几日我再去拜访您。”

于是听见这话的老村长就满意的走了,留下来的除了赵家人就是实在的亲戚,一个个不用人说就伸手帮忙收拾行李。

不得不说幸亏有这么多人在,不然的话光是将十五辆马车上的行礼卸下来就是大问题。

赵九福被拉着说话的功夫,严玉华已经让蕙兰收拾出一大包的糖果来,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的送给帮忙的亲戚,口中客气说道:“这次多谢大家伙儿了,稍后几日再上门拜访大家。”

老陈氏见状满意的很,就是她娘家嫂子也忍不住说道:“你这个小儿媳妇做事情倒是面面俱到,看着也没有大户人家的傲气,确实是比咱们村里头的姑娘强多了。”

老陈氏笑着说道:“这个自然,这可是我千挑万选的儿媳妇,身上再没有一点不好。”

东西也收拾好了,糖果也分了,新娘子也看了,这些亲戚才纷纷告辞,少数几个想要凑热闹的也被家人拉着走了,毕竟赵家人千里迢迢的赶回来还没喘口气呢,哪有那个时间和功夫来招待他们,这会儿没眼力见留下来那不是遭人厌吗。

等人都走了只剩下老赵家的人,院子里头才总算是清净了一些,不过光是老赵家的人也不少,丁氏能把女儿女婿都带回来,赵九福的两个姐姐自然也在。

邓氏这次倒是有眼力见,带着三个女儿烧水倒茶,只是家里头的茶碗也不够,最后隔壁家的都借了过来,小辈的也是没能喝到。

老赵头老陈氏一瞧人到的很齐全,索性就笑着说道:“阿福,趁着今儿个人都在,你带着儿媳妇认认人吧。”

赵九福自然不会反对,带着严玉华一个个认过去,幸亏除了父母之外都不用下跪磕头,不然这么多人的话还真的考验他们的体力。

赵老大夫妻他们是见过的,不过几个孩子都未曾见过,其中还有已经成亲的赵顺德,他娶妻之后甚至已经生了一个孩子,算辈分那其实是赵九福的孙子。

这时候辈分高的坏处显露出来了,新人见到小辈都是要给见面礼的,幸亏严玉华早有准备,男孩子就是小小的玉佩,跟赵顺昌那块差不离,男孩子就是鲜艳的绣花帕子。

若是还有小一辈的人,就送一颗花生银裸子,这样的见面礼对于大户人家来说其实是简薄,但在陈家村这边却十分丰厚。

严玉华原本准备的还要更好一些,但赵九福见了之后与她商量了一番,还是给了这般的见面礼,他自己觉得这般的才是最合适的。

一连串的人见下来,严玉华对老赵家的人总算是有了个清楚的印象,她脸上一直带着盈盈笑意,但是看得人对新娘子分外有好感。

见完人之后,老赵头老陈氏就露出几分疲意,赵老大连忙说道:“我们各自回家去吧,也让爹娘好好休息,有啥话明天再说也不迟。”

他是赵家老大,一开口下面的弟弟妹妹也无话可说,就算是有一肚子的话也只得憋着。

不过一离开赵家,他们倒是忍不住议论起来,从赵老大他们上京一路上的见闻,到老赵头夫妻俩的打算,一直到新娘子的事情,无处不可说。

邓氏方才乖巧的很,进了家门就开始抱怨起来,揪着自家儿子的耳朵说道:“你看看,让你成亲你不答应,现在连见面礼都比别人少一份。”

赵顺昌特别不乐意听他娘说话,飞快的挣脱开就跑了,邓氏无可奈何,又开始问几个女儿:“你们的帕子呢,拿来娘给你们藏着,过几日去镇上卖了还能换好几两银子呢。”

几个女儿面面相觑,赵老三先不乐意了:“你行了吧你,咱家缺那么几两银子吗,闺女喜欢就让她们留着,以后当嫁妆还新鲜。”

邓氏听了愤愤不平,他们家是不缺银子,但银子从来不在她的手里头啊,她缺银子都很,每次回家都被老娘嫂子抱怨不能补贴娘家。

另一头丁氏也欲言又止,赵老二对婆娘倒是耐心多了,就开口问道:“你怎么了?”

丁氏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咱家阿顺眼看着是有读书的天分的,你说这次要不要让他跟他小叔亲近亲近,到时候让他一块儿跟着去京城?”

赵老二一听就叹了口气,无奈说道:“阿顺才八岁,正是离不开爹娘的时候,你舍得让他一个人上京?”

不等丁氏说他们可以跟着一块儿去,赵老二又说道:“再说了,阿福当年在戴河镇能一路考出去,高中状元,可见有天分有本事的话,在哪儿都能成的。”

丁氏抿了抿嘴不说话了,倒不是她认可赵老二的话,而是她也实在是有些舍不得儿子,但他们俩也跟着去投奔弟弟的话,赵老二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其实不只是邓氏丁氏,赵九福这次回来可算是搅动了陈家村的一片湖水,连跟她关系不亲近的两个姐姐也有自己的考量,更别提其他人了。

第160章 赵家媳妇

在赵九福高中状元的消息之后,有一个大消息席卷了陈家村,让这个平时还算宁静的村子彻底的热闹了起来,那就是这位状元郎,现在的赵大人带着新婚妻子回家探亲了。

村子里头看着赵九福长大的人,都想要看看这新媳妇配不配得上他,年龄差不多的,有的是抱着比较的心思,有的又是羡慕,比赵九福小的那些孩子,就纯粹是看热闹了。

不管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思,人来了赵家,赵家就客客气气的招待着,左右即使是不懂看人脸色的,如今也不敢在赵家赵九福面前犯浑。

当然,除了一开始几日赵九福亲自带着严玉华拜访了家中亲戚和村中长辈,其余的时间不是特别熟络的亲戚,赵九福也是不乐意应付的。

回到陈家村之后,赵九福只离开家两次,一次是去拜访自己的启蒙恩师胡秀才,胡秀才看着老了很多,但精神头却不错,看见自己的爱徒朗声大笑,还拉着他喝了一顿好酒,那酒就是赵九福送过去的人参酒。

第二次则是赵九福去拜访了戴河镇的知县大人和诸多官员,虽说现在只论官职的话,他甚至还要高上好几阶,但实际上这边是人家县太爷的地盘,赵家人要想在这边安安稳稳的扎根下去,少不得这位的照顾。

赵九福虽然是官场新人,却熟知这些事情,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路过新亭府的时候去拜见当地知府,而回到戴河镇也愿意去拜见比自己官职低微的县太爷。

事实证明赵九福的拜见效果不错,那戴知县几乎是受宠若惊,别说照顾赵家了,就是照顾整个陈家村都没有问题,他十分乐意卖这个人情。

不过家里头的这些人就不同了,有些甚至是其他村子只是听闻过他名字的人,压根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他自己倒也罢了,总不能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让严玉华也整天待在家里头跟压根不知道哪来的人说话吧,还得应付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

不过赵九福不乐意,家里头却有人乐意的很,比如邓氏,她这几日恨不得日日带着几个女儿留在老赵头夫妻俩这边,同样的话对不同的人,说上一百遍她都不觉得腻味。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赵九福避之不及的事情,在邓氏眼中可是个好差事。

可不是吗,她每日过来不过是坐一坐,陪着人说说话,说得还是她乐意说,高兴说的事情,三个女儿时不时就能拿到一点见面礼,东西虽然不多,但积攒在一起也不少。

当然,这并不是邓氏的主要目的,她带着三个女儿每日出现的主要目的,还是因为她有两个女儿都到了待嫁的年龄,甚至大女儿赵桂花已经有些年纪偏大了。

之前邓氏总觉得能再挑一挑,给女儿挑到一个条件最好的,能疼人,也能容忍女儿扶持娘家的,但这一年年的过去,眼看着女儿年纪都大了,邓氏心里头也不是不着急的。

这一次上门来的人不少,许多人家的条件都不错,有一些不知道带着什么心思还带着少年少女上门,邓氏自然是要抓住这样的机会的。

大约正是因为这个,老陈氏才对邓氏每日出现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媳妇到底是媳妇,孙女也是亲孙女,婚事没着落她也有些着急。

有邓氏分担了这部分任务,赵九福的时间反倒是空了出来,索性就带着严玉华出门走走。

他们回来一些时日之后,村人倒不像是一开始那么热情了,虽说走在路上还是会有人不断打招呼,但围着不让走的情况却少了。

赵九福好脾气的与路上的人打了招呼,严玉华还从随身带着的荷包里头取出糖果来,送给时不时跑过来的孩子,倒是弄得孩子们开心不已。

两人一路走到了山脚下,这边都是老赵家的山地,自然看不到其他的村人,赵九福这才笑着说道:“我看你的糖再这么发下去,村里头一般的孩子都得蛀牙了。”

严玉华扑哧一笑,捏出一颗糖来给赵九福:“那不如夫君也尝一口,看看是不是太甜了。”

赵九福顺着她的手指吃了这颗糖,尝了一口顿时说道:“唔,娘子给的糖果然很甜。”

严玉华笑得更加开心,其实她知道自己有些举动是过格了,至少在大户人家讲究端庄的地方,是不适宜的,但幸亏她的夫君并不在意,甚至是欢喜的。

赵九福咯嘣的嚼碎了糖吞了下去,说实话他并不是很喜欢吃甜食,但自家娘子喂的自然得吃完,吃完之后两人已经到了山脚下,赵九福忍不住说道:“咱们来的时节不对,不然这边漫山遍野都是桃花梨花,看着也十分美丽。”

严玉华想象了一下那种风景,心中倒是也有几分憧憬:“将来会有机会看到的。”

赵九福笑了笑,忽然看见了什么,开口说道:“现在虽然没有了花儿,但早桃应该已经能吃了,娘子,你且等一下,我去去就来。”

没等严玉华阻止,赵九福就飞快的走进了桃林,他的速度极快,几个步子之后严玉华就看不到人影了,心中难免有些担心。

虽说赵九福每日练习拳法,但在严玉华的眼中,自家夫君可不算是多么强壮的人,这会儿贸贸然闯进了林子,谁知道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呢,万一有野兽也不成啊。

严玉华等了一会儿,几乎要控制不住进去找人的时候,才看见赵九福兴冲冲的走出来了,他长褂的下摆被挽起做成了围兜,里头可不就放着几个粉嫩嫩的桃子。

“果然已经熟了。”赵九福显然没注意到自己吓到了妻子,笑盈盈的说道,“走,我给你去洗一个尝尝看,这些桃树可是我亲手种下去的。”

这话严玉华不相信,她笑着反问:“真的吗,我怎么听娘说过,当年种树的时候你硬是要帮忙,但他们舍不得你受累,最后只让你帮着浇水。”

赵九福哈哈一笑,辩解道:“这你就不懂了,对桃树来说浇水才是最重要的活儿。”

可不是吗,没有他撒下去的灵泉水和金坷垃,这漫山遍野的果树能长得那么好吗,看看后头赵家蜜饯生意起来之后再一次买下来的山地就知道了,那上头也种满了果树,但不管是味道还是产出比这头都远远不如。

在回来之前,赵九福倒是想过要不要把他系统里头漫山遍野的金坷垃拿出来使用,但一来他回来的时间不长,光是陪陪家人走走亲戚拜访老师就花光了,二来是金坷垃这东西比较逆天,现在陈家村土地肥沃吃喝不愁,甚至比周围都富裕,用在这边效果不算好。

说话的功夫,赵九福已经把桃子洗干净递给了严玉华,笑着说道:“直接吃吧,这么吃虽然有些不雅,但味道绝对比切开吃更好。”

说完他自己拿着一个啃了,早桃的味道偏酸,不过酸中甜味也浓,吃起来反倒比水蜜桃更有几分风味,这边的桃树是浇灌灵泉最久的,味道也十分好。

严玉华学着他的样子咬了一口,只觉得味道确实是十分不错,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桃子是夫君亲手摘的,亲手洗的,她吃起来觉得分外的香甜。

两人就站在那儿一口一口吃完了桃子,吃完之后相视一眼,纷纷都笑了起来。

赵九福拎着一兜子的桃子,准备带回去给家里人也尝尝看,虽然他们不缺桃子吃,但他亲自摘回去也算是一份心意。

不过他们也没急着回去,赵九福带着严玉华慢慢走,一边走一边说起小时候的趣事,说实话赵九福小时候的日子十分无聊,不是读书就是读书,但相比起住在深闺的严玉华,那些偶尔下河摸鱼上山捉兔的事情也颇有几分味道。

严玉华听得认真极了,她早就发现自家这位夫君特别会讲故事,明明是平平无奇的事情,到了他嘴里头也能讲出几分趣味来,更别提本身就好玩的事情了。

一直到午饭时分,赵九福才带着新婚娘子回家去了,没进门就瞧见这次来拜访的人告辞离开,他们等人走了才走进门。

“爹,娘,三嫂。”赵九福笑着叫道,又把自己摘的桃子拿出来给他们吃。

邓氏笑嘻嘻的拿了一个桃子做做样子,家里头果子多,她这会儿倒是不小气了,只是说道:“这可是状元郎给摘的桃子,我带回去给阿昌尝尝。”

说完这话邓氏就急急忙忙的带着女儿走了,赵九福心中觉得奇怪,就问了一句:“娘,三嫂这是怎么了?”

不是他背后说人,而是邓氏最近恨不得整天都住在这头,从早到晚都不带回去的。

老陈氏的心情倒是不错,笑着说道:“桂花的婚事有着落了。”

赵九福一听倒是也高兴,问了几句见老陈氏也满意,便把这事儿放下来,邓氏虽然不是多靠谱的人,但老陈氏却靠得住的很,有她把持大局总不至于有差错。

第161章 回京

赵九福带着严玉华尽可能的在陈家村多留了几天,但实际上他们总共也只住了十几天,没办法,路上来回太花时间,得把回程的时间留出来。

实际上以后除非意外,他在陈家村停留的时间都不会太久,一直到告老还乡才会结束,赵九福心中也不是不留恋这个成长的地方的。

以己度人,在快到京城的时候,赵九福私底下也就对严玉华说道:“等回到京城之后,你要不要回严家住几日,不说别的陪一陪祖母也是好的。”

这话若是别人说的,严玉华恐怕还会想一想里头的意思,是不是想让她回去与严家打好关系,但从赵九福口中说出来,她却明白赵九福的意思是怕她思念娘家人。

陪伴在赵九福身边越久,严玉华越是喜欢这个男人,在她看来赵九福别管在外多么才华横溢运筹帷幄,但对着家里人却有着一颗柔软的心。

这其实是十分难得的,就像她的亲生父亲严波,在外没啥能力,在家里头却是专横独断的,不说对她的亡母,就是对现在的继室白氏又能有几分看重。

严玉华欢喜赵九福的这份体谅,即使严家并不值得留恋,除了严老夫人之外的人怕也不会期待她回去,但她还是笑盈盈的应下来了,严家的琐事并不值得让夫君分心。

虽说夫妻俩许久不在家,不过有卢嬷嬷在家主持大局,赵家的屋子还是被收拾的干干净净,即使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但屋子里头每天都会摆上凉茶以防万一。

如今倒是派上了用场,赵九福刚进屋子就舒了口气,笑着说道:“还是卢嬷嬷细心,这天气喝凉茶刚好,这还没进七月呢,天气就热的让人受不了。”

戴河镇依山傍水,天气自然比京城这边舒适许多,导致赵九福回来之后反倒是不适应了,进门之后就连续灌了好几口的凉茶。

被夸了一句的卢嬷嬷也笑了,尤其是在看见自家姑娘虽然晒黑了一些,但人却精神奕奕,看着似乎还比出发前丰裕了一些的时候,心中更加乐意起来。

若不是她年纪有些大了,出发之前又恰好生了病,卢嬷嬷肯定是不放心严玉华身边只带一个蕙兰的,毕竟蕙兰是懂事,但也是个未出嫁没经过事儿的姑娘家。

这段时间卢嬷嬷茶不思饭不想的,生怕自家小姐不适应陈家村那边的日子,又怕那边的几个妯娌不好相处,如今一颗提着的心倒是放下了。

“老爷喜欢就好,不要凉茶虽好也不能多喝,老爷若是还觉得热的话,就让兰心给您打扇子吧。”卢嬷嬷笑着建议道。

几杯凉茶下肚,赵九福其实已经觉得好多了,毕竟他的身体远比一般人好,说寒热不侵夸张了,但也比一般人耐受许多:“我就不用了,让兰心给玉华打打扇子吧。”

卢嬷嬷一听更是喜笑颜开,忙说道:“还有蕙兰在呢。”

赵九福是实在不习惯一个大姑娘给他打扇子,还是坚定的拒绝了,转而问道:“这些日子家里头可有什么事情?”

卢嬷嬷想了想就回道:“顾老爷那边来过两趟人,都是问老爷夫人回来了没有,除此之外只有一位孙老爷来找过您,看着似乎很着急的样子,但听说您还没回来没留下话就走了。”

“孙老爷,是孙光宗还是孙耀祖?”赵九福奇怪的问道,孙家是知道他回乡的,出发之前孙光宗还托他带了信给孙老爷,他拜访胡秀才的时候顺便走了一趟。

卢嬷嬷自然是认得这两位的,“是孙光宗孙老爷。”

赵九福点了点头,也不知道他是因为什么事情着急,就喊道:“青竹,你劳累一下现在跑一趟孙家,告诉一声我回来了,免得光宗真的有什么急事。”

青竹刚才也已经灌了一肚子的凉茶,听见这话一抹嘴就出发了,赵九福暂且放下这事儿,陪着严玉华说说话,打算明日就去拜见顾行之,然后再去衙门销假。

谁知道没一会儿,青竹满头大汗的回来了,跟在他身后的还有胡子拉杂形容疲惫的孙光宗,他脸色看着实在是不好,一进门就喊道:“阿福,你回来了!”

严玉华见事情不太对,连忙起身避开,只是让蕙兰留下来给两人倒茶。

等严玉华离开之后,孙光宗才露出几分羞愧的神色,却还是开口说道:“阿福,我求你帮帮我哥吧,他真的是被冤枉的。”

赵九福刚到京城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问道:“这是发生了什么,耀祖大哥出了什么事情,你先慢慢与我说。”

孙光宗抹了一把脸,眼中还带着几分颓丧,这才说起在赵九福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害的孙耀祖陷入牢狱之灾。

赵九福不过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他的暂时离岗对大周朝这个庞然大物自然造成不了什么影响,一定要说的话,大概就是冷淮川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反倒是多了。

孙耀祖身上发生的事情与他毫无关系,这事儿要从孙耀祖的职位开始说起,他是顺天府的通判,这个官职说大不大,在京城这地方压根不起眼,但说小的话也不小,至少责任不小。

所谓通判,掌管的是一个地方的粮运、家田、水利以及诉讼等事项,对长官还有监察的责任,但实际上谁都知道,在顺天府的通判也就是负责一下民间的诉讼而已。

说到底顺天府这地方是天子脚下,别说一个小小的通判了,就是顺天府府尹也有很多不能为,更多的时候都是打打圆场的事情。

孙耀祖这些年来,做的最多的就是民间鸡毛蒜皮的诉讼案子,但比起上头大人们的官司,他还宁愿在鸡毛蒜皮里头打转,至少不会出事。

但孙耀祖小心翼翼的没出事,这一届的顺天府府尹却出了一件大事,据孙光宗所言,这位府尹大人故意为难从外地回京诉职的官员,从中谋取利益。

回京诉职的官员多少都要出血,不管是吏部还是顺天府的人员都需要打点,这是朝廷上下都有的默契,一般来说为难会有,但绝对不会过分,毕竟闹大了谁都好不了。

若真是你情我愿的话,这位府尹也不会倒了大霉,他本是按照惯例来,谁知道偏偏遇到了一个愣头青,这位闽南过来的知县铁青松铁大人,偏偏是个宁折不弯,威武不能屈的人。

这位府尹也不知怎么昏了头,遇到这么个硬骨头不但不避开,反倒是来了劲儿,闹到最后铁大人心一横,乌纱帽也不要了,直接敲响了宫门口的登闻鼓。

于是原本的小事变成了大事,原本的潜规则变成了赤裸裸的威胁勒索,这位铁大人挨了一百大板,也拼着在皇帝面前告了御状,认证物证俱在,顺天府尹不倒霉才怪。

皇帝惊天一怒,把顺天府尹下了大狱不说,还直接把顺天府上上下下收拾了一遍,孙耀祖天降横祸,也被一同关了进去,罪名就是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