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也挺爱这一口, 笑着说道:“可不是吗, 难得吃一次倒是觉得香的很,没想到青河旁的野菜这么嫩,吃着爽口的很。”

姜氏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吃吃吃,就知道吃,这馄饨里头多少白面多少猪油下去, 当然觉得香,这要是吃上十天半月的野菜粥你们就不会觉得好吃了。”

章铃兰连忙低下头不敢说话,孙氏脸上也露出几分尴尬来,大概是最近姜氏太好说话了,以至于她都差点忘记这位婆婆向来不太好伺候。

眼看饭桌上的气氛僵持起来,章元敬站起身用勺子兜了一个馄饨,举着小手递到姜氏嘴边:“奶,你吃吃看香不香,这可是平安亲手挖的野菜。”

对着最疼爱的孙子,姜氏一秒钟变脸,笑眯眯的吃下了这一只馄饨,似乎吃着什么山珍海味似得,乐呵呵的说道:“不错,不错,确实是香的很。”

章元敬松了口气,姜氏在家里头就是说一不二的脾气,平时还好,今日因为李老的缘故心里头有些不痛快,自然看孙氏俩个不顺眼了。

缓解了家庭矛盾,章元敬笑着说道:“那奶奶多吃一些,奶奶喜欢吃的话,我以后还挖给奶奶吃。娘,姐姐,你们也吃。”

孙氏和章铃兰这才放松了一些,章元敬又站着给他们都挖了几个馄饨,姜氏咳嗽了一声,淡淡说道:“行啦,都自己吃吧,平安也坐下吃,待会儿都被我们吃光了。”

这场还没起来的家庭风暴算是过去了,孙氏也习惯了婆婆时不时发火,章铃兰看着胆儿小,其实是被骂着长大的,伤心的时候是真伤心,一眨眼也确实是过去了。

一家人就一块儿吃了一顿野菜混沌,倒是让章铃兰惦记起来,时不时就要缠着孙氏出门挖野菜,弄得孙氏烦不胜烦,最后只好带着她去了一次。

姜氏原本是信心满满的,谁知道等了几日也不见李家那边有动静,心中难免嘀咕起来,一边庆幸自己没有满天下的去说道,一边暗骂李老先生是个没眼光的,还安慰自家乖孙说:“那老东西看不上你是他没眼光,回头奶就送你去学堂,咱不怕没老师。”

章元敬心里头自然也是失望的,倒是也不至于到难过的程度,他在去之前尽自己的努力准备了,回答每一个问题也细细思考过,要是还不成的话,他跟李老也就没有师徒的缘分,这种事情也不是他强求就能来的。

章元敬和姜氏不会知道,李老先生一回到家中,果然让人去打听河边的祖孙来,他的夫人章氏见他一副兴冲冲的模样,忍不住开口问道:“这是怎么了?”

李老先生在屋内转悠了好几个圈子,又坐下来喝了口水,对着结发妻子忍不住说道:“你可知道我今日在河边见着了谁?”

章氏不给面子的翻了个白眼,坐下来给他又倒了杯茶水,问道:“不就是一群酸臭书生,还能有谁,难不成还看见神仙了不成?”

李老先生喝了口茶,笑着摸了摸胡子,故意卖关子说道:“虽不是神仙,却是个金童。”

章氏一听,倒是好奇的问道:“怎么,是个孩子?莫不是很聪慧,才让你这般激动。”

李老先生继续摸胡子不说话,章氏无奈,只好好声好气的说道:“老爷,说话可不待这样只说一半的,这要是不弄清楚,今晚我饭都吃不下了。”

李老先生这才把在河边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最后摸了摸胡子说道:“无论这首诗是不是孩子自己做的,光是答辩的这份机智就十分难得。”

章氏也点头说道:“可不是吗,这份急智怕是少有,大人能答得这般好的也少有。”

李老先生点头说道:“今日忘了问那孩子家门,只好等查到了再说。”

话虽如此,章氏对老夫了解的很,自然知道除非有天大的不妥,不然他必定是要把那孩子收归门下了,顿时笑了起来:“看来我得准备当师母了。”

李老先生见猎心喜,催着下面的人去查,不一会儿就有人得信来了,一说章家,章氏倒是带着几分惊讶说道:“姓章,家里头只有奶奶和娘,上头有一个姐姐,那不是三嫂子家吗!”

李老先生一听,忙问道:“怎么,你认识?”

章氏笑了笑,摇头说道:“倒也说不上认识,我跟你在外几十年,这边的人都忘得差不多啦,再说了,亲戚关系也离得远,以往碰过面也不记得了。”

“只是上次族内来了人,聊天的时候倒是说起这一家子,也是个可怜的,三嫂子命不好,三哥早早的就去了,因为守孝儿子就耽误了科考,偏偏媳妇正怀着老二的时候,独子也一场急病就去了,幸好留了后,不然可不是绝户了吗!”

李老先生也跟着叹息了一番,又问起章明亭的事情来,章氏对章明亭倒是还略有些印象,笑着说道:“明亭这孩子我还见过几面,也是个乖巧懂事的,那时候三嫂子带着上门来,说话的机灵劲都让人羡慕,可惜,这孩子走的这般急。”

章氏自己生的孩子不成器,说得好听是老实本分,说的难听就是榆木脑袋,也不知道他们夫妻俩都是聪明人,为何生出这么个儿子来。故而她分外喜欢聪明人,看见人家的机灵孩子就眼馋,想起当年见过的章明亭忍不住有些感叹。

李老先生一听,便道:“可不是,那孩子也是个机灵的,可见是父子相承,哼,那姓赵的还说什么设局骗人,这么大人了一点儿心胸都没有,还不如咱儿子呢。”

他们儿子虽然蠢笨了一些,但胜在一个本分,从来也不会嫉恨别人。

章氏也跟着说道:“这么小的孩子,哪能设局骗人,要说他们提前打听到你要去,故意在那儿变现我是相信的,但这也是人之常情,孤儿寡母的多不容易,无需芥蒂,但若说设局,他们家哪有那个本事。再说了,就是大人有想法,小孩儿不机灵也得记得住啊。”

因为是同族,自己当年还抱过孩子他爹,章氏的心就偏了,一门心思的为章元敬说了好话,不说别的,相公的弟子是她娘家人,总比都是不相识的人要好一些吧!

“听那孩子的答辩,真不是寻常孩童能做到的。”章氏又说道。

李老先生心里头也这么觉得,想到赵姓书生那嫉妒的嘴脸,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低声说道:“以后让那姓赵的别上门来,这么大人了,文不成武不成,欺负一个孩子倒是来劲,可见人品低劣,当初就不该看在县太爷的面子上松口。”

原来那姓赵的是县太爷的侄子,读了许多年书也没长进,县太爷也是碍于兄长的名字,所以才上门来求李老收下。李老先生原先打算考量一段时间,那姓赵的看着倒是挺殷勤,谁知道这次一出门,对着个三岁孩子也收敛不了嫉妒,可见这些年读不出来也是正常。

李老先生好歹在官场浸淫了二十多年,对这种心胸狭隘性情急躁的人最是看不顺眼,在他第一次抢先插嘴的时候就已经不痛快,谁知道后头还接二连三的发生,在回来的时候已经决定让姓赵的滚蛋了。

章氏一听,倒是略有些担心的问道:“这,不太好吧,若是现在就让他别来,县太爷知道了会如何作想?再有一个,若是他私底下为难章家怎么办?”

李老先生却比她看的通透,摇头说道:“县太爷若是真喜欢这个侄子,何不自己来教?他难道不是三榜进士出身?他自己不教,反倒是推给我,可见是知道这个侄子什么德性的。”

“哼,我就算是把人退回去,县太爷也绝对不会多说什么。”李老先生看透了县太爷的行动,把人推到他面前不过是碍于家里头的压力罢了,如今他把人退回去,县太爷说不准还觉得高兴,松了一口气呢!

“再者......”李老先生一甩手,冷笑道,“我李玉山的弟子,难道还怕被人欺负了去?在这个青州县,谁敢欺负,谁能欺负?”

李玉山李老先生说这话的时候颇有几分自负,章氏无奈的一笑,心中却暗暗想着回乡果然是个好主意,在京城的时候他们家老头子哪里敢说这样的话,一家子都得憋屈的过日子,青州县虽然是小地方,远没有京都的繁华,但胜在日子过的舒坦啊。

夫妻俩就把这事儿定了,章氏想了想,问道:“要不要派人去那边说一声,说你同意了?”

李玉山摆了摆手,十分淡定的说道:“去什么,哪有上赶着收徒弟的?等着吧,过几天他们自然会带着礼上门来。”

章氏一听只好作罢,心中却吐槽这老爷子死要面子,到时候不来的话看他怎么下台。

第26章 上门

既然已经看准了弟子,李老先生也不赶着出门了, 每日就捧着一壶茶悠哉悠哉的等待着, 他一边琢磨着未来的弟子家境似乎不好, 也不知道上门礼会不会觉得为难。

第一日第二日, 李玉山都镇定如常,就是喝的茶水多了一些,晚上总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连带着章氏也闹了个心烦意乱。

到了第三日,李玉山忍不住将管家叫了进来,开口问道:“这几日有没有生面孔来拜访?”

老管家琢磨了一下,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疑惑的说道:“倒是有几个, 都是些商户人家, 上门来说要拜访老爷,我照旧收下了帖子,礼物没收就让人回去了。”

李玉山摸着自己的山羊须,皱了皱眉头, 又问道:“都是商户, 会不会你看漏了?比如很远的姻亲人家,或者街坊邻居,或者读书人家?”

管家不明白他什么意思,但还是仔细想了想,才说道:“说起姻亲人家,倒是真有一户。”

李玉山眼睛一亮, 心中叹了一声,就说怎么等等还不来,果然是下面不长眼的下人给拦在外头了,他慢悠悠的喝了口茶,但淡定的问道:“说说看,那是谁家来着?”

老管家连忙恭敬的说道:“是少夫人娘家那边的亲戚,关系离得有些远,当时我也禀告了少夫人,她言下之意留下吃顿饭就打发走便是了,就没再禀告老爷。”

李玉山皱起了眉头,紧跟着问了一句:“是少夫人的亲戚,不该是你家夫人的吗?”

管家摇头说道:“老奴记得清楚,确实是少夫人的远房亲戚,要是夫人这边的亲戚的话,寻常都有走动的,自然不会随便就把人打发回去了。”

李家这位少夫人也算是青州县人,但只是祖籍在这块儿罢了,向来以京城人自居,对这边的亲戚十分看不上眼,来了这边之后向来也不往来。

因为她这般的态度,管家对着那边的客人也是应付了事,谁知道老爷子今日会问起呢!

李玉山自然不关心媳妇的家事儿,他撇开这户亲戚,又问道:“你仔细想想看,就没有别人家了吗,说不定有人来了,你看人家孤儿寡母的就狗仗人势给赶走了!”

一听这话,老管家就叫冤了:“老爷,别人不知道我李三您还不知道吗,我是有点儿势利眼,但这些年也是勤勤恳恳的,哪儿敢随便把家里头的亲戚往外头赶啊。”

这话倒是实在,这位老管家年轻时候就跟着李玉山了,是他身边的书童,熬了这么多年才算是有些体面,平时小毛病虽然多,但有一点好就是对李玉山忠心耿耿,有眼力见,不然的话李玉山也不能让他在管家的位子上一待就是好多年。

李玉山其实也知道这点,当下无奈说道:“那你说,我徒弟怎么还没上门?”

老管家一听,无奈问道:“老爷,您,您这不是还没收徒弟吗?”

一边问着,老管家心中觉得自家老爷可能是老糊涂了,是不是想徒弟想疯了,待会儿要不要去请回春堂的大夫过来扎几针。

李玉山没听见老管家的腹诽,不然的话非得让他从管家的位置上滚下去不可,他哎了一声,无奈的摆了摆手说道:“行了,出去好好守着门,有人上门的话就告诉我。”

老管家也没在意李玉山让他守门的事儿,麻溜儿的就跑出去了。

到了晚上,李玉山又忍不住问章氏了:“你说那孩子怎么还不上门,莫不是改了主意,不想要拜我为师了?不应该啊,不想拜师的话他们为什么去河边?”

章氏被他烦的不行,只好说道:“你让我回去一趟问问不就得了。”

李玉山却又道:“不好,不好,你回去的话倒显得我上赶着要收徒弟。”

章氏听了十分无奈,问道:“你这两天茶不思饭不想的,难道不是在想徒弟了,既然是好苗子,你主动点也不算什么,再说了,章家那边说不定摸不准你的意思不敢上门呢。”

李老先生一听,果然问道:“你说的这话倒是不无可能,你说,章家是不是没得到我的话,所以拿不准我会不会收下这孩子,这时候贸贸然上门的话似乎确实不好,万一我不收,那不是面子里子都丢的干净。”

章氏也说道:“可不就是这样,你想啊,你也没说喜欢不喜欢,听了人家小孩儿的诗就走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不喜欢呢,既然知道你不喜欢,哪里还会上门来自找没趣,所以啊,你早该让我回去透透口风,这样章家就知道如何做了。”

李玉山在屋子里头转来转去,好不容易才打定了主意,对自家夫人说道:“也有道理,不如这样,你回去一趟漏个口风,但也不要说的太多,既然是拜师,太主动总是不好。”

章氏翻了个白眼,直截了当的说道:“就是你们读书人事情多,怪不得都说酸书生,这想的也忒多了,都是瞎讲究。”

当年还在京城的时候,普通人家出生的章氏没少被那些的太太小姐们讽刺,对的那套作风十分不喜欢,这会儿连带着老爷子也受了抨击。

李玉山也不跟她计较,似乎看到了乖徒弟上门的场景,乐呵呵的去书房练字去了。

章氏也不耽误,第二天就回了一趟本家,她父母都已经过世,下头倒是有两个弟弟,不过相互间的关系不算太好,不过是维持着表面的关系罢了,相比起来,章氏更乐意来族长家,至少族长看得透侧,族长夫人也是个聪明人,知道利害关系。

出去了一趟回来,还没等章氏坐下来喝口水歇一歇,李玉山就忙不迭的过来问道:“怎么样,他们怎么说,是不是明天就来?”

章氏故意卖关子,喝了口水才说道:“得了你,就那么喜欢那孩子?”

李玉山摸了摸胡子,笑着说道:“良才美玉,吾见之心喜。”

章氏呸了一声,说道:“酸不可耐,成了,族长夫人一听我话里头的意思就明白过来了,今日必定回去三嫂子面前说,到时候你的乖徒弟可不就得来了。”

李玉山听了果然很高兴,当天美美的吃了一顿,晚上连完字破天荒的没熬夜看出,上赶着催章氏早些休息,就为了给未来的徒弟一个好印象。

就像章氏猜测的那样,她前脚刚走,后脚族长夫人就把话跟族长原原本本的重复了一遍。

章氏族长一听,拍着桌说道:“不错不错,以前就觉得平安那孩子是个机灵的,果然如此,咱们青州县有多少人想要拜师,但李老先生一个都看不上,偏偏瞧上了这小子。”

族长夫人却有些酸溜溜的,闷闷说道:“哎,咱家孙子也不差啊,还特意带过去让李老看过呢,偏偏他就是看不上,哎......”

族长瞪了她一眼,低声说道:“你知道什么,李老那可是进过翰林院的,只要咱们族里头有孩子能拜他为师,不想状元榜眼探花,进士总能熬出来一个吧,到时候,章家在青州县可就是第二个李家,不管是谁,姓章的那就是我章家人。”

这年头宗族的意识浓厚,更别说章元敬一家子还是直系,论关系真不能算远,他要是出息了,就算最坏的情况不乐意提拔家里人,靠着这颗大树,他们章家在青州县的地位也有了。

族长把眼光放到下一代身上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族里头那位举人已经五十有二,虽然还在坚持科举,但能考中进士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说真的,族长其实宁愿这位老举人不继续苦读,能分出心思来教一教组内的孩子们,这样说不定还能教出几个好苗子来。

但问题是人家愿意读书,家里头也乐意供着,这些话他就不好说,说了平白惹人厌。

想到这些,族长又看了眼夫人,说道:“你注意这点,以后跟那边多走动走动,不图多要好,一定要让小平安知道,咱们族里头对他也是花了力气的。”

族长夫人心里头还是有些不乐意,但却说道:“成了,我还能不知道这个利害关系吗!”

交代完自家夫人,族长也坐不住了,收拾了一下就往章家去,一进门就道了恭喜,倒是让姜氏吓了一跳,忙问道:“什么风把你给出来了,这恭喜,喜从何来?”

族长笑了笑,摇头说道:“我说嫂子,您这还瞒着我呢?这可是咱们全族的大事儿,您也不跟我透个风声,哎,是我的不是,那时候也没答应,不然倒是不用费这番功夫了。”

姜氏听的云里雾里,等族长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她才总算是明白过来了,当下大笑道:“我就说,那李老先生一看就是有眼光的,怎么可能看不上咱们平安,原来都等在这儿呢。”

族长也笑着说道:“哎,早知道李老不在意孩子年纪大小,那时候就该带着平安一道去。”

姜氏也跟着笑,心中却暗骂这老狐狸,靠着章氏那边的关系,章家那时候可是带着好些孩子上门让李老看,那时候她也上门去问过,结果一句年纪太小就给打发回来了,哼,最后带过去的人还不都是族长这一脉的人?

不过姜氏也是个聪明人,放下这话不再提起,毕竟他们关起门来都是章家人,闹掰了对他们也没啥好处。她只是乐呵呵的说道:“李老答应了,也不枉费平安这孩子会说话就开始背书,哎,这些年我盯着让他背,可不就有效果了。”

族长也是跟着笑,又问道:“可不是,平安那孩子呢,怎么没看到,莫不是还在背书?”

姜氏一听倒是笑道:“哎,小孩子,再聪明的也坐不住,这不去隔壁找元冲那几个耍去了,要不我去让人喊回来?”

族长倒是拦住她,笑道:“算啦,以后读书可就没工夫玩耍了,现在也别去喊他了,嫂子放心,这拜师礼族里头会准备,你啊,就安安心心的等着平安出息吧。”

姜氏笑了笑,倒是也没有拒绝族里头送上门来的帮助。

第27章 一日为师

章元敬第一次到李家是跟着族长一块儿去的,姜氏和孙氏两个都是寡妇, 又是妇道人家, 显然不适合拜师这种事情, 出门之前, 姜氏还是忍不住感叹了一句,若是明亭还在就好了,能送儿子去拜李老为师,不知道那孩子会多高兴。

只可惜逝者已逝,活着的人最多也就只能感慨一声罢了,看着族长抱着章元敬上了马车,孙氏扶着姜氏, 背着人偷偷拭去眼泪, 笑着说道:“娘, 今天可是好日子,平安出息了,不用我们操心就能找到好老师,说不定将来还能给娘挣来一个诰命呢。”

姜氏一听, 果然也喜笑开颜, 难得温情的拍了拍孙氏的手,笑着说道:“等平安长大了,出息了,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年轻时候的苦不是苦,你且看着吧。”

孙氏笑了笑, 又看了眼依依不舍看着弟弟的女儿,心中也是暖洋洋的,是啊,熬吧,等熬到儿子长大了,她的日子就舒心了,这辈子也就值得了。

相比起祖母母亲的忆苦思甜,在马车里头的章元敬倒是新鲜的很,他们青州属于南方,马本来就少,章家自然是养不起的,普通人家出门最多也就是牛车,这还是他第一次坐马车呢,自然带着几分新鲜和好奇。

族长看着笑了笑,原想着这孩子自幼早慧,如今看来还是有小孩子的样子,再看章元敬两只眼睛乌溜溜的盯着外头的街道看,倒是笑着说道:“平安,是不是还没好好逛过青州?”

章元敬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是啊,奶奶不放心我出门。”

族长向来知道姜氏多疼爱这个孙子,这年头小孩夭折的多,她们家不敢随意让孩子出门也是正常的,便说道:“以后你每日要去李府读书,有的是时间逛,不过读书最重要,可不能因为贪玩误事,不然别说你奶奶,就是我可也要教训你的。”

章元敬自然是答应了,心中十分无奈,他要是那种自制能力很低的人,能顶着一个小孩儿的身体勤学苦读吗,要抓住任何读书的机会,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明白。

族长却很满意他的懂事听话,笑着说了一些李老的忌讳和喜好,见他听得认真更满意了。

古代做客得赶早,拜师自然也是,他们从家里头出发的时候天都没亮,为了表示诚意早早地就往李府赶,到地方的时候人家才将将打开大门。

因为李老早有嘱咐,门房不但不为难反倒是十分热情,连忙把人迎了进去。

到了二门,却是李老先生的独子李承业带着孙子李子俊在那儿等着,从这俩位的名字不难看出当年李老爷子从满怀希望到绝望的心情。

李承业虽然读书不行,为人倒是十分实诚,看见他们就露出一个笑容来,“舅公,这位就是以后我的小师弟吧,看着果然机敏过人。”

“见过师兄。”章元敬也是个打蛇上棍的,见李承业如此和善便笑着说道。

话音未落,站在他身边的李子俊就发出一声嗤笑,李承业脸色一黑,回头瞪了儿子一眼,这才客客气气的说道:“这位是犬子子俊,不懂事儿,惯会调皮捣蛋,以后一块儿读书,他若是欺负你的话尽管跟我说,看我不打他个屁股开花。”

话音落下,李子俊的脸色都黑了,狠狠的瞪了一眼章元敬,似乎已经把他恨上了。

刚入门就得罪了未来老师的孙子,章元敬的内心也是崩溃的,忍不住琢磨这位师兄是真的憨厚还是假的腹黑,要不然怎么这么像是挑拨离间呢。

族长一见这是要结仇,连忙岔开李承业的话:“瞧你说的,子俊聪明过人,乖巧懂事儿,没见过你这么诋毁自家儿子的,走吧走吧,咱进去吧,别让老爷子久等了。”

李承业这才说道:“也对,老爷子可是盼了好多天了。”

得,在黑了儿子一把之后,这位又黑了自家老爹一把,还乐呵呵的把人往里头带,一边走一边还特别热情的介绍李家,似乎对这位师弟十分欢迎。

章元敬自然不知,李承业是真心欢迎啊,实在是这位被老爹逼着读书读伤了,巴不得老爹多收下几个徒弟分散分散注意力,这样就没工夫揪着他耳朵骂人了。

章元敬跟着他们的脚步走,一边是李承业的热情非凡,一边是李子俊冰冷的目光,完全就是冰火两重天,他抬头看了看咧着嘴笑容满面的李承业,又去看走在他左边的李子俊,正巧看见李子俊猛地转过头去,用行动表示了对他的不喜。

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幸好李家并不很大,很快就到了李老住的地方,章元敬看了看栽种在院子里头的青竹,眼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

坐在厅中的李玉山一双眼睛朝着章元敬看去,带着浓浓的审视。

章元敬知道最后一关到了,他挺直脊背,拱手行礼:“小子拜见李老先生。”

李玉山见他虽然年岁还小,但口齿清晰目光清正,更难得的是带着一份灵性,心中更多了几分喜欢,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笑道:“不错不错,起来吧。”

旁边的章氏更是伸手招他到身边,细细的看了一遍,笑着说道:“长得像你爹小时候,果然是玉雪聪明,可惜如今我才第一次见着你,不过以后有的是机会。”

李玉山听她叨叨的没完没了了,皱眉说道:“先做正事儿吧。”

章氏噗嗤一笑,只好说道:“是,老爷,咱不能耽误了好时辰。”

正事儿自然是要拜师了,李玉山笑了笑,看着眼前的孩子,一时间又有些遗憾起来,若这孩子再大几岁就好了,他还能看的久一些,他原本正要开口收徒,却见孩子已经跪了下来。

章元敬哪能等老师先开口啊,他结结实实的跪了下来,噗通一声听着就肉痛,但他脸色丝毫不变,恭恭敬敬的磕头说道:“李老先生,小子无才,愿服其劳,请先生收我为徒。”

李老先生原本打算顺口答应,却忽然有了个主意,开口问道:“何人可为师?”

章元敬显然也愣了一下,这才说道:“师者,解惑也,知吾不知者,皆可为师。”

李老先生一听,倒是哈哈大笑起来,摸着胡须说道:“不错不错,不是那种光会拍马屁,很不得把我夸上天的浮夸之人。且呈上你的拜师礼吧。”

听见这话,一旁的族长也松了口气,连忙把早就准备好的拜师礼呈上来,统共六样,分别是芹菜,连心,红豆,枣子,桂圆和腊肉。

其中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李老先生原本也不在意束脩,不过见章家准备的齐全也是满意,满意的笑了笑,旁边的管家把早就准备好的茶杯端了过来,章元敬都不用起来,行了跪拜之礼,双手敬茶以示恭敬。

李玉山施施然的喝了茶,这才笑着说道:“好孩子,快起来吧。”

说完让管家将一个盒子递过来,亲手放到章元敬的手中,章元敬并未打开来看,只是又行了谢礼。对着章氏也是如此,只是章氏的礼物可给的直接许多,一块温润的玉佩直接挂在了章元敬的腰间,她满意的看了看,笑道:“果然合适。”

等拜完了师傅师母,李玉山才说道:“这是你师兄,白长你二十多岁,如今还不是个明白人,他的话,你听听就是,别当真。”

章元敬自然不会把这话当真,恭恭敬敬的加了一声师兄,一副尊敬的模样。

被亲爹这么吐槽,李承业倒是也无所谓的样子,大概是被骂的多了也就习惯了,他笑了笑,抬了抬头说道:“师弟不必多礼,师兄没别的东西,这个就当是见面礼了。”

说完直接递过来一个荷包,里头居然还是真金白银。

李玉山一看,差点没气歪了鼻子,冷声骂道:“庸俗,俗不可耐!”

李承业也不在意,呵呵笑道:“反正我也不如爹有学问,也就不跟你争了。”

说完看了一眼自家儿子,倒是乐呵起来,笑道:“这下可好,元敬比咱子俊还小几岁,倒是成了师叔了。这可真是有意思。”

李子俊完全不觉得有意思,脸色都黑了,要不是在爷爷面前的话说不定就要发作。

李玉山瞥了他一眼,不理解他儿子在幸灾乐祸什么,说实话,这年头差了辈分是常有的事情,别说是小几岁的师叔了,小几岁的亲叔叔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