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送行

时隔一年,青州县城的码头早已经完工, 如今看起来比去年更要热闹一倍不止, 来往的船只让青州的水都变得浑浊起来, 不过同样的, 他们带来的勃勃生机,让这一座运河之上的小城市也焕发出新的风貌来,码头之上叫卖的声音不绝于耳。

章元敬是来送行的,他家李师兄即将启程前往明湖府参加乡试,这次若是顺利的话,李子俊会在李承业的陪伴下直接前往京城,到时候他们怕是难以见面了。

六年的时间, 章元敬与李子俊在一块儿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家人, 这会儿禁不住有些不舍, 只是这样的分别永远不会是最后一次,章元敬努力将自己的酸意压下去。

李子俊原本是个粗性子,这会儿瞧着他眼睛都快红了,倒是有几分纳罕, 笑着说道:“小师弟, 你不会是舍不得我,这会儿要哭鼻子了吧。”

章元敬一听,那点酸意倒是一扫而空,他瞥了一眼师兄,开口说道:“师兄,京城不比青州, 到了那儿你还需谨慎小心,师弟在这里预祝你一招得中。”

李子俊把这话听进去了,不过还是宽慰道:“你真是跟爷爷似的,整日里操不完的心,放心吧,怎么说我也是在京城长大的,那儿的人是个什么德行,我可比你清楚。”

这话倒是实在话,再说这次还有李承业作陪,李子俊并没有那么担心:“且让师兄我先去京城打探打探,到时候你来了也有个准备。”

旁边的李承业听了,没好气的说道:“这乡试还没过呢,说什么大话。”

李子俊连忙反驳道:“爹,咱可不能说这个丧气话,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

李承业跟钱氏不大融洽,跟儿子的关系倒是极好,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发,却被李子俊躲开了:“爹,我都长大了,你别老弄乱我的头发。”

看着父子俩融洽的样子,章元敬心底有几分羡慕,不过到底是放心了一些,李子俊是李家的未来,李家自然是为他想的十分周到。

想了想,他把自己准备好的定胜糕拿了出来,粉红色的糕点散发着淡淡的甜香,“师兄,这是我让家里头专门做的定胜糕,你且吃着,博一个好兆头。”

李子俊一看,立刻捏了一个尝了口,略带余温,松软可口,可见做这个糕点还是花了心思的,他毫不推辞的收了下来,笑道:“那就多谢小师弟吉言啦。”

说完,他又看了眼余全,“你家小少爷是个没脾气的,不过你可得自己警醒着点,若是敢糊弄他,到时候看我怎么收拾你。”

余全自然连忙应是,背着人,李子俊还传授了一番教导下人的规矩,弄的章元敬哭笑不得。就是再舍不得,船却不等人,眼看着船头的身影越来越远,章元敬微微叹了口气,心中盼着李子俊能够一帆风顺。

刚被敲打过了一番,余全这会儿倒是机灵了一回,开口问道:“小少爷,李少爷已经走远了,咱是不是回去了,码头这边到底是风大的很。”

章元敬拉了拉衣襟,刚才没感觉,这会儿倒是真有几分冷,便转身上了马车,想了想说道:“先去书斋一趟,然后再回家。”

余全点了点头,直接驾着车走起来,不得不说,余全为人不机灵,有些死心眼儿,吃的也多,但在其他方面是无可挑剔的,就说驾车这事儿,他学了几次就会了,如今除非是惯例上学,不然章元敬也不让章老汉辛苦了,章老汉的年纪毕竟大了。

书斋的王掌柜一见来人就热情非凡,可见那本科考必备录让他赚了不少,县试刚过,之前牛明那事儿又带了一波人来购买,幸好王掌柜早有准备,就这样也差点卖脱销了。

看见章元敬,王掌柜笑的眯起了眼睛,乐呵呵的说道:“章秀才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章元敬也笑了笑,说道:“刚送了师兄去明湖,顺道过来看看掌柜的,也好看看这些日子可有进什么新书?”

王掌柜一听,笑道:“知道章秀才喜欢看游记,这次我专程带了几本回来,这些书在咱们青州县城不太好卖,就等着您上门呢。”

章元敬一听,果然十分感兴趣,低头去看王掌柜拿出来的书,看了几页确实是满意,索性就一块儿拿下来了,一共三本,一算银子就得五两,这还是王掌柜给的成本价,不然怎么都说读书是花银子的事情呢。

章元敬结了帐,到底是有些心疼,要知道以前他一个月的月钱也就是一两银子,这一下子花了五个月,也幸亏最近有些外快,不然可真的用不起了。

王掌柜倒是笑着说道:“章秀才,这银子到了我这边还没捂热,待会儿就得算给您啦,您还有什么好心疼的,这一年多时间,您可是赚翻了。”

章元敬顺道过来,可不只是为了买书,他们一个月结算一次,今天也是结算的日子。听了这话,他也跟着笑了起来,说道:“卖书的银子分成,那是我奶奶的,这怎么能一样。”

王掌柜还不知道章家的情况,笑道:“老太太还能亏了你。”

两人唠嗑了两句,王掌柜也不耽误,直接把这个月的银钱算了出来,章元敬一看倒是吃了一惊,下意识的问了一句:“这个月这么多?”

去年这书红了一波,到了年关的时候却已经降下来了,毕竟青州县城就那么大,销量实在是有限,书跟吃的用的不一样,它不是消耗品。

王掌柜笑的有几分得意,说道:“牛明考中了,那之前没买书的还不得心动,就是隔壁镇上的读书人,也托着关系来买呢。”

章元敬也是没料到这点,不过书能卖出去到底是好事儿,毕竟卖的多她们家也就赚得多,银子多了,许多事情就好办了许多。

等从书斋出来,章元敬又先去买了一些糕点才回家,进门的时候新来的门房红婆十分殷勤,忙上忙下的,倒是让余全都没事干了。

原本看门房的哑婆子年纪大了,冬天不小心滑了脚摔了腿,姜氏想了想就重新买了个人,只说让哑婆子好好养着,等她好了就去灶头帮忙烧烧火,其实也就是承诺了会帮她养老的意思,倒是得了哑婆子的满心感激。

新来的红婆看着四十多岁,其实才三十出头,只是以前活的太苦了,无儿无女的,当了寡妇被婆婆当牛马使唤,临了还被卖了换银钱,要不是模样差说不定还会被卖进窑子。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善心的主家,能吃饱饭的日子对红婆来说实在是太好了,故而更加的珍惜,恨不得将家里头的事情包圆了,好让主家知道她也是得用的,若能跟哑婆子似的能留下来养老就再好不过了,章元敬知道她的心思,也就生受了。

留下余全在外院,章元敬直接走到了姜氏房中,打开帘子一看,姜氏果然在收拾呢。

章元敬带着几分无奈,笑着说道:“奶,你怎么又自己干了,李婶小翠不都在外头吗?”

姜氏一见孙子就笑,不过还是说道:“奶房间里头多少好东西,下人毛手毛脚的,哪里有我自己收拾的精心,再说了,又不是什么费力气的事情。”

章元敬无法,姜氏平时是抠门,但她最抠的却是自己,章铃兰身边有小红,自己身边有余全,就是孙氏身边还有一个小翠在,偏偏老太太自己个儿就一个李婶子,李婶子还得管着灶上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时间服侍老太太,偏偏她万万不肯再买一个。

章元敬劝过几回,可惜老太太就这点听不进去,只说自己年纪不大,有李婶子就足够了,又说等着孙子出息了,由他来置办才更加好,说到底还是舍不得。

姜氏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想什么,笑着拍了一下孙子,说道:“怎么,觉得你奶奶老了,啥事儿都干不动了?连擦个桌子都不成了?”

章元敬无奈,连忙说道:“奶,我怎么会这么想,您还年轻着呢,对了,今日王掌柜那边结了钱,我顺道过去就带回来了,您数数看。”

说完直接把那袋子银子拿出来,姜氏一看果然顾不得其他,小心翼翼的倒出来数起来。

“这个月怎么这么多?”数完银子,姜氏也有几分惊讶,虽然这本书已经为他们赚了不少,但这次的银子都赶得上以前三个月的总和了。

章元敬耐心的解释了一遍,随后又说道:“过后怕就卖不了多少了。”

姜氏拿着银子心满意足,笑着说道:“有这些就足够啦,前前后后加起来,这都快要二百两了,可见卖书就是赚钱,哎,我家乖孙这才九岁,赚的银子都比你那死去的亲爹多啦。他若是还活着,看他还有没有脸说自己样样都好。”

随着章元敬一日日的出息,姜氏孙氏倒是不再对章明亭的事情闭口不谈,章元敬笑了笑,说道:“爹只要不觉得我丢了章家的脸就成。”

姜氏一听,冷哼道:“你哪儿哪儿都好,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走,咱给你爹上一炷香去,也让他知道知道儿子的出息,在下头也不会短人家面子。”

第69章 喜讯

李子俊一走,章元敬就更忙了, 以前还有一个不省心的师兄来消耗李玉山的精力, 这会儿老爷子只剩下一个徒弟, 自然是集中火力好好的教导他, 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盯着他。

章元敬虽有成年人的心理素质,有时候也难免觉得枯燥,李老先生的高强度盯人可真不是那么好度过的,他这会儿倒是明白,为啥以前自家师兄总有几分厌学情绪了。

幸好他不是真正的小孩儿,也知道李玉山的严厉也是为了他好,深深吸一口气也就忍了, 只是以前那种学并快乐着的情绪多少散去。

余全看着上了车就有些瞌睡的小少爷, 眼中带着几分心疼:“少爷, 你靠着我睡会儿吧。”

章元敬确实是有些累,不过还是打起精神来,笑着说道:“就这么点时间,睡也睡不好, 还不如回家吃完饭再歇息。”

余全又说道:“李老先生布置的课业也太多了, 少爷回家还得做好久。”

章元敬笑了笑,索性坐在他身边看着外头的风景,虽说看了许多年,但每次这幅天然的古老画卷都让他心中安定:“老师也是为了我好,这要是在书院里头,想让老师用点心都难。”

再说了, 他家现在条件好了,再苦能比他上辈子当孤儿的时候苦吗,那时候苦汁里头他都能泡出成绩来,没理由现在条件好了有人关心了反倒是不成了。

余全听了也就不说话了,牛车哒哒哒的到了章家门口,章元敬一跳下车,却看见一个意料之外的身影,看见他就热情万分的迎了上来。

章元敬挑了挑眉头,笑着问道:“丁大哥,你怎么会在这儿?既然来了怎么不进门?”

来人正是章铃兰的未婚夫婿丁聪,几个月未见,丁聪依旧是那副心宽体胖的模样,整个人乐呵呵的,看着颇有几分弥勒佛的影子,虽说略胖了一些,但是并不痴肥。

丁聪显然跟章元敬很熟悉,走过来说道:“方才已经拜见过祖母了,只想着你也该回来了,就特意在这边等着,没想刚出来你果然就回来了。”

章元敬对丁聪还是极为满意的,虽说这位胖了一些,爱吃了一些,有时候说话不经大脑了一些,但却是个能听人话的,在家听老爹的,出门在外也愿意听他们的话。

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从订了亲,丁聪对未过门的媳妇倒是十分上心,虽说未婚男女不好见面,但时不时就要上门来送些东西,着实也把人放在了心上。

就是孙氏一开始不太喜欢这个胖胖的女婿,这会儿正应了那句话,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差点没把章元敬都排到了后头。

章元敬一听,连忙说道:“哪里用得着在门口等着,这会儿天气还冷,要是着凉了可不好。”只是抬头一看,大概是有些胖的缘故,丁聪一点儿也不怕冷,这会儿脸色红润的很。

丁聪嘿嘿一笑,低声说道:“我就是在屋里头待不住,祖母老拉着我说话。”

章元敬一听就明白了,他家奶奶的唠嗑功夫可不是谁都吃得消的,他笑了笑,拉着丁聪进了家门,又问道:“丁大哥,怎么这会儿过来了,莫非有什么事情?”

古代人做客有讲究,一般都是要上午登门的,越早越有诚意,到了黄昏时分就不太合适了,毕竟这年头没电灯,总不能让主家摸黑招呼吧。

丁聪一听,果然一拍脑袋说道:“哎,我光顾着热闹了,差点忘了正事儿,大弟,为兄还得在这儿先恭喜你了。”

章元敬听了觉得奇怪,他好端端的有啥喜事,见丁聪只是喜上眉梢也不解释,只好继续问道:“丁大哥,这没头没尾的,我何喜之有?”

丁聪这才回过神来,笑道:“哎,瞧我,是你师兄李子俊,方才来的消息,他中了乡试解元,榜单才刚出来呢,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啊。”

章元敬听了也是心中一乐,李子俊一去就是一月,这年头通讯不畅,这边是半点消息都没有,老师虽说能有七分把握,但这事儿到底是没有实在的把握。

“此事当真?”不怪章元敬奇怪,他才从李家回来,那边都还没接到消息呢。

丁聪点了点头,说道:“我爹刚从明湖回来,他亲自带回来的消息。”

就丁聪自己而言,是想不到报喜这事儿的,毕竟他未来的小舅子是章元敬,又不是李子俊,但丁老爷多精怪的人,在他看来自己多一事,倒是能给李家卖个好,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去李家,到底是以前没啥交情,不好贸贸然上门。

章元敬很快反应过来丁老爷让丁聪过来的意思,李家在青州县城地位斐然,丁家是他姐姐未来的夫家,若是能结交自然也是好事儿。

当下,章元敬也不耽误,直接带着丁聪往李家走了一趟,能够早几日得知李子俊高中解元的消息,李老先生果然高兴异常,连带着对丁聪也和颜悦色起来。

考中解元之后,李子俊并未回乡,直接在李承业的陪同下上进赶考,从明湖上京,顺利的话也得两三个月,若是走走停停的话半年也不止,这时候上京也不算太早。

李家在京城是还留有宅子的,当年李老先生没卖为的就是如今,李承业李子俊都在那儿住了许多年,如今回去倒是不怕适应不了。

章元敬是真心实意的为了自家师兄高兴,在这个年代普通老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就这么几条路,科举是其中最为便捷和安全的,李子俊寒窗十年,终于到了验证结果的时候。

李子俊虽然上了京,倒也并没有断了联系,甚至没忘了还在家中的师弟,送给老爷子的信还夹着给他的一封,顺带着的还有乡试的卷子,倒是让章元敬感动了一场。

其他的章元敬帮不上忙,考前心理辅导倒是有几分经验,趁着李老先生要往京城寄信,章元敬也写了一封随带着一块儿去,只希望对师兄能有几分帮助。

临到会考时期,就是一向淡定的李老先生也淡定不起来,连带着上课也没了心思,只让章元敬把前些时候的功课拿出来复读。

章元敬对他的担忧心知肚明,笑着安慰道:“老师,师兄的本事您还不知吗,这次定能高中进士,您就放心吧。”

李玉山却叹了口气,到底是说道:“你师兄惯来是个心高气傲的,只怕他一帆风顺,到时候反倒是不美了,若是不中说不定也是一件好事。”

李玉山也不知自己是盼着孙子中还是不中,若是中的话,他不免担心孙子走的太顺,以至于将来失了分寸,若是不中的话,再等三年之后孙子的年级却不小了,这婚事又是麻烦。

算算年纪,如今李子俊虚岁十八,他生日大,周岁也有十七了,李老先生压着他的婚事,心中也是有几分计较的,再等三年不是不可,却拖得有些晚。

章元敬一听就知道老爷子的担心,笑着安慰道:“老师,还有承业叔看着呢,来信不是说师兄已经沉稳了许多吗。”

以前他也喊李承业师兄,等他们中了秀才之后,李承业自己个提出来不能这么论排行,硬生生给自己提了辈分,成了章元敬的叔叔辈。

李老先生一听,倒是哈哈大笑起来,摇头说道:“这会试如何,也不是我们能定的,罢了,好好等着就是,中与不中都是子俊的运道。”

让李老先生没料到的是,李子俊的运道显然十分不错,第一次会考就高中了,名次还十分不错,二甲前十,只要不出意外妥妥的就是进士老爷了。

李家还没消化完李子俊中进士的消息,殿试的消息再一次传来,原来李子俊因为容貌出色,才华出众,当庭作诗一首深得皇帝喜爱,居然直接点了探花郎。

至于传言之中这一届的考生年级偏大,几乎都是三十以上,青州县这边是不管的,他们只知道李老先生不但自己考得好,连带着教出来的徒弟也考得好,一个小三元,一个探花郎。

一时之间李家门庭若市,就是惯来谨慎的李老先生也忍不住有几分得意,他儿子虽不是个能读书的,但挡不住孙子徒弟都出色啊!看谁还敢笑话他后继无人!

就连钱氏试探着想要摆流水席,李老先生也是大手一挥没有反对。

作为李老先生的弟子,章元敬自然也得跟着应酬,只觉得一波波的人见下来比过年的时候还要多,还要累,那些变着法子的夸奖简直听的人脸红。

等终于宴席散去,章元敬的脑袋也变得晕乎乎起来,走出门冷风一吹才终于清醒了一些,回头看了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李家,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余全自然是更心疼自家少爷,忍不住说道:“少爷,先喝点醒酒汤吧,今日何必急着回去呢,老爷子不是留少爷先住下吗?”

章元敬喝了口汤,眼神微微一闪,他不留下来倒不是跟李家疏远,而是一来李家还有李子琳在,虽说当年婚约未成,但能避嫌就更好,再有一个他也明白钱氏对自己的不喜。

喝了口汤压了压,章元敬笑着说道:“我年纪小,也没喝几杯,走吧,不回去的话祖母和娘岂不是要担心,再说,也没几步路。”

余全一听也就不再说话了,乖乖的驾车回去,心中却想着将来自家少爷考中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风光,不对,他家少爷是小三元,将来说不定更风光。

第70章 备考

一晃三年过去,章元敬也从小萝卜头长成了小少年, 三年的时光像是一把尺子, 一寸寸的丈量着少年人的身高, 曾经看着自家姐姐也得仰望的章元敬, 在他捏着鼻子喝羊奶的日子下,也日渐挺拔起来,只是长得太快了,以至于看着瘦的成了竹竿。

章元敬倒是一点儿不嫌弃自己的模样,虽说瘦了一些,但挡不住身材高啊,也幸亏他爹祖上是北方人, 不然就他娘这身高, 拉一个平均值也是矮个儿。

为了将来能够成为翩翩君子, 他对自己的身体可在意着呢,饮食睡眠注意不说,每天必定得抽出时间来锻炼,也正因为如此, 这些年他鲜少生病的。

章铃兰已经在两年前出嫁, 章家的人却越发多了起来,首先是老太太身边到底是添了一个小丫头,原本门房的红婆婆去了内宅,又买了一对中年夫妻,好歹有个照应了。

原本姜氏打算再给孙子买一个丫头伺候,那些大户人家不都使唤丫头吗, 不过章元敬坚定的拒绝了,他可没有使唤小萝莉的爱好,再说了,实在是有些不方便。

接到李子俊来信的时候,章元敬正在收拾给小外甥的玩具,是的,章铃兰嫁过去之后一年就生了丁家的嫡长子,取名为丁智,如今这孩子将将要满周岁,作为亲舅舅,章元敬自然是要表示一番的,他对那个粉嫩嫩的小外甥也上心的很。

要说当年丁家来提亲,多多少少是看在章铃兰有一个出息的弟弟份上,那么如今儿子一生,章铃兰才算是彻底的站稳了脚跟。

丁地主有孙子万事好,甚至在觉得儿子扶不起来的时候,暗地里慢慢教导儿媳妇料理家事,章铃兰不爱读书,这事儿却是一点就通,如今已是丁家的掌事人。

算算时间,丁智的周岁正巧跟秋闱碰在一起,时隔五年,章元敬已经定了要参加这一年的秋闱,到时候倒是不能亲至,所以在礼物上便分外用心些。

李子俊的信是携着喜讯而来的,拆开信封一看,章元敬倒是乐呵起来,笑道:“师嫂有孕了,看来明年我又得多一个小侄子。”

姜氏孙氏正巧在一边,听见这话倒是也高兴,姜氏还说道:“可算有了,这都快三年了吧,再没有的话那边可得着急了。”

孙氏也说道:“可不是吗,上次去李家,子俊他娘可是话里话外的担心。”

章元敬无奈一笑,李子俊当年顺风顺水,直接娶了座师的孙女为妻,也算是春风得意,谁知道之后却样样不如意,先是到了翰林院备受排挤,只能郁郁寡欢,再来就是妻子多年不孕,以至于钱氏次次去信都是不满,也幸亏分隔两地才好一些。

如今喜讯传来,章元敬心中自然为了师兄高兴,只是想到他的仕途难免有些担忧。当初李子俊一路进了翰林院,他还觉得不错,随后才从老师口中得知,李子俊的夫人出自礼部员外郎徐家,徐家家主徐进乃是铁杆保皇派,但从如今李子俊的情况不难看出,老皇帝已经控制不了朝堂的趋向了,不然也不至于让他钦点的探花坐冷板凳。

看着随信而来的一叠书报,章元敬心中有几分感动,李子俊境况不好还惦记着自己这一次的乡试,这一份从小到大的情谊他铭记在心。

章元敬笑了笑,说道:“老师知道了怕也高兴的很。”

姜氏笑了笑,看着愈发沉稳的孩子,似乎想要伸手摸摸他的脑袋,但最后却没有行动,只是说道:“也不知道奶奶等不等得到抱曾孙的那一天。”

章元敬一听,连忙说道:“奶奶,你还年轻着呢,别说曾孙了,曾曾孙都能抱到。”

姜氏顿时被逗得大笑,忍不住说道:“那你奶奶不成了老妖精了。”

孙氏也在旁边逗趣道:“娘,你肯定能长命百岁,以后咱元敬生个十个八个的,让你抱都抱不过来,到时候烦的不行。”

章元敬忍不住想要吐血,这是把他未来媳妇当母猪的架势啊,倒是姜氏似乎看见了那样的场景,高兴的不行,还谦虚的说了一句:“也不需要十个八个,跟隔壁似得确实也烦心,能有个五个六个就得了,足够喽。”

章元敬抹了一把额头,岔开这个揪心的话题:“奶奶,娘,乡试的东西准备好了吗,明日我就启程了,到时候又得一个多月。”

一听乡试,姜氏和孙氏也不畅想七个葫芦娃了,忙不迭的收拾起来,看的章元敬十分无奈,又得劝说他们少带一些东西。

章元敬却不知道,远在京城的李子俊夫人徐氏有孕,倒是让李家闹了一场,原因自然是钱氏一知道消息就想要上京去照顾媳妇,但熟知她性子的章氏如何能答应。

钱氏自认为儿子出息了,颇有几分不把婆母看在眼中,两人很是闹了一场,最后以李承业狠狠训了一顿妻子,责令她在家孝顺父母作为结局,但也可见李家内宅不太平。

李家闹起来的时候,章元敬已经踏上了去府城的客船,陪着他出门的还是章明林,虽然章元敬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用人陪,但章家显然是不放心。

为此就是章家族长还特意来了一趟,话里话外他要是不放心章明林的话,族里头也可以派一个人出来,可见对他的重视,相比之下,章元敬自然更喜欢自家林二叔一些。

章明林外粗内细,一路上安排的妥妥帖帖,自从章元敬考出了成绩,他便不再把这孩子当做孩子看待,反倒是愿意听他的话,这一点倒是比其他人强一些。

不过是几年的功夫,原本作为运河末支的青州也变得热闹非凡,商船都不知道多了几许,章元敬站在船头,颇有几分感慨:“有时候不出来走走,就不知道外头变得怎么样了。”

章明林在旁边听着,倒是笑道:“可不是吗,咱青州的变化已经算大了,但外头的变化更大,也幸亏这几年风调雨顺,这河道才能热闹起来。”

章元敬眼睛微微一动,又问道:“林二叔,明湖的变化大不大?”

章明林常在这边走动,想了一下倒是说道:“比起青州来倒是不大,明湖府原本就热闹,再热闹能热闹到哪里去,不过听说换了一任知府大人,这位大人有些严苛。”

章明林没有直说,但关于这位新任的知府大人章元敬也多少知道一些,严苛对于一位官员来说是中性词,但放到这位大人身上绝对不是好意。

当初的知府大人在时,明湖还算发展迅速,结果一换届,这位吴知府一上台就变了,这位大人倒是也清正严明,但却有些严明过了头,对于明湖府这样的商业大府来说,这位吴青天的到来简直是要人命,这几年别说小商小户了,就是大商人也不好过。

商人们的愤怒无处可诉,这位吴大人可不是无根基的小人物,他与太子妃乃是嫡亲的兄妹,当今皇太孙嫡嫡亲的舅舅,就是皇帝也高看他一分。

这次会把他下放到明湖府这样富裕的地方,可见这位吴大人简在帝心,别管他有多少毛病,只要不是大错就动摇不了知府大人的位置。

章元敬烦恼的自然不是商人的处境,而是听闻这位大人的风格十分严谨,也不知道会不会对这次的乡试造成影响。

虽说主考官是皇帝派下来的,但作为知府大人,明湖府的乡试就在吴大人眼皮子底下进行,就跟当年县试似得,多少会有一些妨碍的。

看着青州的河水,章元敬深深吐出一口气,左右他年纪还小,如今都做好了准备,若是不行的话再来一届就是了,科举科举,考的不只是学识还有运气。

这么一想,原本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顿时散去,章元敬倒是有心情看风景了。

从青州到明湖只需要三日,就是行船慢一些也就五日,除非是台风天气,不然这一段湖面平稳,几乎不成出过大波澜。

偏偏章元敬这一次的运气不大好,出发第二天就开始下雨,秋高气爽天干物燥的季节,偏偏雨越下越大,弄得船家频频皱眉,走走停停生怕出事。

等到第二天夜里,天气突然狂风暴雨起来,船只不得不停靠在岸不敢前行,章元敬躲在舱内,听着外头的雨声敲打也有几分担心。

倒是章明林十分镇定,安慰道:“平安,且放心,咱们的船大,如今靠边停着,就算是出事也不会有大事儿,以前跑商的时候再大的风雨也见过。”

章元敬这才安心了一些,笑着问起:“是吗,林二叔与我说说看。”

章明林见他是真的感兴趣,于是便绘声绘色的说起来,他口齿清晰,颇有几分说书人的天分,不只是章元敬,就是一向木讷的余全也听得津津有味。

有章明林在,等待大雨过去的时间也并不难熬,一直到狂风渐歇,船家才终于再次上路,章元敬打开窗户一看倒是乐了:“这湖面上是什么啊。”

原来大雨过后,运河湖面上多了许多杂物,树叶枯枝不说,居然还有人的衣服,或者木盆家什的,也不知道是从哪儿被风刮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