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家卖胡饼的,中间夹了羊肉,外头撒着芝麻,光是闻着味道就鲜美的很,章元敬忍不住让余全去买了一些,分给队里头的人吃。

吴文龙也不客气的拿着一个吃起来,笑着说道:“这边的吃食做的粗糙,但偶尔尝一尝也别有一番风味,正巧进门还得排队,吃一个垫垫肚子也好。”

章元敬也跟着咬了一口,只觉得满口生香,饼子酥脆,羊肉鲜美,让人吃了还想要。

后头的姜氏和孙氏自然也分到了饼子,纷纷尝起来,孙氏觉得羊肉膻味重了一些,姜氏倒是觉得鲜美的很,还说道:“你们爹还没去的时候,还给我带过一次这种饼子,说是明湖那边带过来的,好吃得很,只是后来再去,那店家就不见了,谁知道居然在这儿吃到了。”

孙氏又吃了几口,到底是不合口味就放下了,还劝道:“娘,喜欢就多吃几口,只别积了食,到了关山,还得咱们来收拾家里呢。”

姜氏原本打算吃完再吃一个,听了这话也就不提了,不得不说,孙氏不聪明,但对付这位婆婆还是十分清楚从哪里入手效果最好。

要说最喜欢饼子的,大概就是余全了,他从小胃口就好,如今还是长身体的时候,那吃起来就是没个饱的,这饼子又好吃又能饱,最妙的还便宜,他决定特别合胃口。

章元敬吃完一个也就不吃了,看了看周围的店铺,问道:“他们怎么不在城内市场摆摊?”

吴文龙早就吃完自己那一份,听了这话就笑道:“城内三个市场都有胡人来往,收的摊位费也贵,城外这一代的老百姓都是做小本买卖的,舍不得那个摊位费。这一块靠近城门,真要是出了乱子的话,里头也会有人管,比起来也是便宜。”

章元敬明白了,就是这当头,前头的马车已经到了门口,规规矩矩的接受检查进门,因为那怀山小孩的存在,似乎还被盘问了几句,不过一会儿功夫,胡大就跟着对方勾肩搭背了。

章元敬把那颗心放下了,很快,他们的队伍也到了城门口,他抬头看着蔓延开来一望无际的城墙,随着队伍慢慢的走进这座盘踞千年的古老城市。

第122章 衙门

“吴兄,此行多亏了你们照顾, 进城之后, 我打算先去府衙入职, 不知吴兄有何打算?”眼看着城门靠近, 章元敬笑着开口问道。

吴文龙也是个人精,知道自己不合适现在去衙门,听了便说道:“吴家在关山置办有别院,就在城南,安置商队倒是也便宜,等章大人办好了衙门的事情,尽可以差人来找我。”

章元敬点了点头, 拱手说道:“就此一别, 后会有期。”

吴文龙也跟着拱了拱手, 随即带着商队离开了,至于安排给章元敬的那十几辆车,自然是要跟着章家走的,等把人送到地方安置好, 他们自然会回去。

章元敬收回眼神, 朝着衙门的方向看去,关山城不算小,衙门位于最南面的地方,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关山知府衙门的隔壁就是镇北王爷的王府,两厢几乎是挨着门的, 有点什么动静都能被听见,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为之。

姜氏年纪大了,很不用避嫌,这会儿撩开帘子往外看,看见城内热热闹闹的模样,倒是笑着说道:“谁说关山苦寒,这城里头岂不是比青州还要热闹。”

孙氏担心了一路,这会儿看着人来人往的,倒是也松了口气,笑着说道:“可不是,这么多人呢,再说这边也有好处,天气凉爽的很,这要是在青州,出门走一趟还不得满身大汗。”

姜氏听了十分赞同,要知道当初孟家的事情过后,她心里头可是憋着一口气呢,这会儿见到关山城内的繁华,那口郁气倒是疏解了出去。

章元敬照旧还是骑着马,一路走来,晒得太阳多了,即使是不太容易晒黑的皮肤,这会儿看着也黑了一个色调,倒是比以前的文弱书生看着精神许多。

很快,关山府衙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一看见那衙门,章元敬就是一愣,无他,这地方不但不破落,门口还站着许多人,看模样大部分都是百姓。

这些人自然不可能是听说新知府的消息前来迎接的,而是各有各的事情来找衙门做主。

章元敬挑了挑眉头,跳下马走到马车前头,嘱咐了一句:“阿全,你守着老太太们,我先进去看看。”

余全还未说话,姜氏已经不放心的说道:“让阿全跟着你进去吧,还不知道里头怎么样呢,我们在外头,还有这么多车夫,能有什么事情。”

章元敬一想也有道理,虽然他不觉得关山的人会跟自己直接动手,但带着余全,总比自己一个人稳当一些,于是也就没有反驳姜氏的意见。

两人一前一后的往衙门口走,原本站在门口的百姓看见他们俩,下意识的打量了一番,见是生面孔才说道:“你们也找云通判主持公道吗?”

章元敬笑着点了点头,又反问道:“阁下可是有什么苦处,要寻云通判来说?”

古代老百姓不爱见官,越是吏治混乱的时候越是如此,在青州那时候,赵大人且算是个清官儿,也没有百姓时不时去衙门的,必定一旦去了,多少也得花销,这关山倒是例外。

被人这么一问,那位百姓滔滔不绝的讲起来,“可不就是有苦处吗,原本我在城西开了一家买炊饼的铺子,生意一直好好的,倒是也能养活一家人,谁知道好死不死的,那彭家就在我对面开了个酒楼,这下子可好,生意全被抢走了,我拿什么来养活老娘和小崽子?”

章元敬微微皱眉,抬头看了一眼这位百姓,见他愁眉苦脸的模样,看着似乎真的受了十分委屈,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一句:“买炊饼的铺子,和酒楼的客户,应该不是一群人才是,怎么会影响这么大?”

那百姓微微一愣,随即像是受了更大委屈的骂道:“定是他们觉得我手艺好,怕影响了自家的生意,所以才暗地里动了手脚。”

说完这话,这人像是找到了什么证据似的,抓着彭家就大骂特骂起来,一点儿也没有小门小户对于富贵人家那种天然的畏惧感。

章元敬并不站在彭家那一面,但也不会觉得所有人的富贵人家都是为富不仁,说到底,人家的富有,大部分也是靠着真本事赚来的,就比如吴家就是例子。

在看眼前的这个人,脸色红润,双手干净娇嫩,可是一点儿也不像是做炊饼生意的,他这话里头有几分真,几分假,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章元敬没有再跟他多说什么,又往前朝衙门里头看去,却见一个面目俊秀,看着大约三十不到的男子坐在堂上,他身上穿着官府,应该就是那位云通判了。

只见他正怒发冲冠,声音严厉的呵斥着什么,仔细一听,原来是已经断了案,无非是穷苦的受罪得偿还,富贵的作恶得报应,判案下来,外头一声声叫好。

虽然眼前的场景看着让人热血沸腾,但章元敬的眉头却是越皱越紧,伸张正义虽然是好,但这位云通判的偏向行也太强了一些,就如方才前来告状的百姓,明白人一听就知道,他话里头水份不是一般的多,但这位云通判二话不说,直接喝令官差去拿人。

站了一会儿,章元敬没有再看,反倒是带着余全走了出去,余全不明所以的问道:“少爷,我们不进去吗?”

章元敬摇了摇头,说道:“我们走边门吧。”

余全皱紧了眉头,他虽然没啥见识,却也知道新官赴任,从来都没有走边门的,但章元敬已经做了决定,直接让车队调转了方向。

并不是他怕了那位云通判,而是这边正在开堂,他虽然是知府,也没有贸贸然打断公堂判案的道理,来日方长,想要走正门何必急在这一时。

再有一个,在他们入城之前,吴文龙已经快马加鞭,让人往关山衙门送了信儿,这信早一日就该到了,但关山不但没有派人在城门口迎接,还好巧不巧的开堂审案,这其中要说都是巧合的话,章元敬可是不会相信的。

车队调转了方向,从衙门的东面绕了过去,正巧会路过镇北王府的大门,却见这会儿王府的侧门开了,两辆熟悉的马车正在停在门口。

胡大手里头抱着那个孩子,瞧见章元敬骑马过来,还特意多看了一眼,但两人毕竟只是萍水相逢,对视了一眼也就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

下一刻,却见前头的车上走出一个丫鬟来,青绿色的衣裳显得分外的清新,她一下车,就朝着车厢内伸出手臂:“小姐,咱到王府了。”

话音落下,却见车厢内又走出一人来,只见她穿着一件略嫌简单的素色的长衫,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枝条,桃红色的丝线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桃花,从裙摆一直延伸到腰际,一根玄紫色的宽腰带勒紧细腰,显出了身段窈窕,还给人一种清雅不失华贵的感觉。

女子背对着章元敬,他并看不清她的模样,但却看见那一头泼墨一般的秀发用紫色和白色相间的丝带绾出了一个略有些繁杂的发式,发髫上插着一跟翡翠制成的玉簪子,别出心裁的做成了带叶青竹的模样,真让人以为她带了枝青竹在头上,却又压住了繁杂发型的累赘。

入门之前,那女子微微回头,依稀能够看清她白皙的肌肤,干净洁白的玉颜上未施粉黛,双眸似水:“胡大,你先带着这孩子回去,若是今日我未回去,且照顾一日。”

胡大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大约是注意到有人的视线,那女子回头看了一眼,又迅速的低下头去,在丫鬟的陪同下走进了王府的大门。

迎上那盈盈双目,章元敬也是一愣,随即意识到自己盯着人家姑娘看太不礼貌,有些孟浪了,连忙收回了视线,心中却奇怪起来,不是说姓孔,为何回城之后,第一个来的地方却是王府,莫非孔家与王府就那么亲近?

这个问题一闪而逝,章元敬一行人已经到了侧门口,余全很快的敲响了侧门,木头制成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朝外头看了看,很不客气的问道:“什么人,不知道这里是关山衙门吗,要告状的去前头。”

说完这话他就要关门,余全一把推住门,他力气大,一推之下对方居然无力关上,只是看着他们的眼神更加不善。

章元敬挑了挑眉,直接拿出了自己的鱼符,上头明明白白的写着关山知府四个大字。

那看门的其实不识字,但他认得鱼符啊,尤其是这段时间朝廷要新派一个知府过来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看了一眼那鱼符,那小子连忙陪着笑脸说道:“您,您就是知府大人吧,小子有眼不识泰山,差点把大人您拒之门外,小人该死,大人快请进。”

见他前后变化的迅速,章元敬倒是也不意外,挑了挑眉头就带着车队进门,也幸亏这门不算小,不然的话马车可是开不进去。

知府的内宅就在衙门的后头,从侧门进去绕个弯就到了,只是看着眼前的屋子,章元敬的脸色也实在是好看不起来,这地方大是够大,几乎都要违制了,大约是关山的地不太值钱。

但问题是,这地方大而空,一眼看过去什么都没有,连院子里头都是空荡荡的,连根花花草草都没有,就这么一片黄土地面朝天空。

带路拿人缩了缩脖子,随后却笑嘻嘻的说道:“听说大人要来,云通判带着大家收拾了好几日,才算是把这地方收拾好了,上一任知府大人并不住这里,这都空着好些年了。”

章元敬虽然心知这是那位云通判的下马威,这要是有心的话,能把一个空荡荡,连个门帘子都没有的“宅子”扔给他吗?但初来乍到,他也不想因为这种小事闹开,真要闹起来,人家收拾也收拾了,反倒是成了他没有道理。

闪过这些心思,章元敬笑了笑,客气说道:“那就多谢云通判了,日理万机,还想的这么周到,倒是让我心底很是过不去。”

那人低着头看着地面,也不知道这位新来的知府是真的性格软面子嫩,还是故意说反话呢,不过上头的事情,左右跟他也没啥关系,他把人带到也就足够了。

章元敬也没有跟他废话,一边伸手扶着姜氏下来,一边吩咐余全去买一些家什回来。

谁知道姜氏孙氏下来一看,倒是拍手说道:“我就说带着那些东西有用,你看,这不是都能用上了吧,买什么买,别乱花钱,余全,你去把后面几辆车上的东西卸下来。”

章元敬微微一愣,这才想起来姜氏孙氏什么都舍不得丢,他们带着的东西还真不少,不过他还是说道:“别的不提,至少锅碗瓢盆还得买一些吧?”

话音刚落,李婶已经从后头翻出几个锅子来,一边笑着说道:“幸亏带着,我都用习惯了,要是换了锅子的话,到时候烧饭也不香。”

姜氏更是把孙子一推,说道:“你去办你的事儿吧,这儿有我们在呢,保准等你回来,这边就收拾好能住人了,这事情,你奶有经验。”

章元敬无奈,看了看自己确实是帮不上忙,余全那边的马车夫力气大着呢,一会儿就把东西归置好了,压根没有他插手的余地。

想了想,章元敬所幸把自己的委任状取出来,照旧让人带路去了知府衙门的吏房,打算先把自己的入职交接办了。

却说孔家小姐进了王府大门,自然有人在里头候着,早早的把人往后院领去,一边走,她倒是忍不住想起方才那惊鸿一瞥来,那确实是个极为出色俊秀的男子,在关山少有能比的。

当然,引起孔家小姐注意的,可不是章元敬的俊秀,而是他的身份,此时此刻,忽然带着内眷车队出现在此地,又是一口的外地口音,除了朝廷最新遣派的知府大人之外,不做另外人想。想到路上发生的事情,这位新知府看着倒像是个心善的,只希望他能一直这样。

第123章 下马威

章元敬穿上了靛蓝色的知府官服,这颜色十分的挑人, 若是皮肤黑一些, 人长得苍老一些, 看着就会特别的黝黑土气, 如果再没有气质压着,就会有一些猥琐气。

章元敬虽然晒黑了一下,但挡不住底子好,这会儿身材长成,又有几分肌肉在,看着倒是真有几分知府的威严在,更难得的是看着还挺俊朗潇洒。

吃完早点, 穿戴完毕, 章元敬才带着余全溜溜达达的往前面走, 虽说衙门和后头的府苑就一墙之隔,但就是这么几步路,偏偏昨日一个人也没过来,章元敬要是还不知道这些人对自己的态度, 那就是傻子了, 不过他也不着急就是了。

时辰不算早,前头的衙门去已经忙忙碌碌起来,官差衙役有条不紊的行动着,比起后头的府苑来,衙门倒是被收拾的干干净净,一看就知道常年有人出入。

一开始, 还未有人注意到旁门那边进来两个人,但很快的,有人打眼一瞧,赫,穿着靛蓝色的官服,除了传言中昨晚就到了的那位新任知府大人,还能有谁。

几个衙役对视了一眼,上头虽然明摆着不待见这位知府大人,但这位毕竟是知府啊,就算是奈何不得上头那些人,但动动手指作践他们还不是轻而易举?

这么想着,几个衙役客客气气躬身行礼:“见过知府大人,大人您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

章元敬笑得平易近人,点头说道:“听见前头的动静,就想着你们该开始准备了,就过来看看,本官初来乍到,什么都不熟悉,多看看也是好的。”

衙役们面面相觑,但也不敢直接把他往外赶,只得说道:“这会儿上头的大人都还未到,大人不如回去再歇一歇,等大人们到了,小的过去禀告?”

章元敬却笑着说道:“既然来了,回去岂不是更加麻烦,不如这样吧,本官先到处转转,也好熟悉熟悉地方,毕竟以后这就是本官办公的地方了。”

几个衙役似乎不太乐意,但谁也不敢上手来拦着这位新任知府,只能任由章元敬在这地方转来转去,也不知道他能看出点什么东西来。

章元敬看的自然不是自己将来的办公环境,而是这里的人,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对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看起来似乎有几分敬畏,又有几分排斥,却不到完全敌视。

这对于他是好事儿,至少可以预见,关山府衙内的人并没有齐心同力的抗拒知府。

相比起井井有条的工作氛围,不断做事儿的衙役们看着脸色却不大精神,或者说是带着一股子暮气,看着该做的事情确实是都做了,但并不精心,有一种做做表面功夫应付的感觉。

这不该是衙役们该有的精神面貌,章元敬暂且记在了心中,却并未宣之于口。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人急匆匆的从外头赶进来,额头满是大汗,身上穿着正六品的官服,显然就是那位云通判,他一边走,一边带着几分责怪骂道:“那位大人过来了,怎么也不早点来禀告?谁知道他打着什么主意?”

被骂了几句的衙役低着头,讷讷说道:“这,小的也不知道他怎么会过来,这一大清早的,谁不想多睡一会儿,不过后头有人跟着,知府大人也就是在里头转悠了一圈儿。”

一边为自己辩解,衙役一边腹诽起来,您老住的那么远,我就是想要去报信也来不及啊。

云通判自然不知道手底下衙役的糊弄,飞快的走进了衙门后庭,第一眼就瞧见章元敬正站在院子里头,低头笑着跟身边的衙役说着话,似乎颇为投缘的样子。

云通判眼神微微一黯,微微皱眉,忽然轻咳了一声,脸上带上了几分淡笑走了过去:“下官云青,见过知府大人,不知大人抵达关山,未能远迎实在该死。”

章元敬挑了挑眉头,笑着伸手扶起云通判,客客气气的说道:“云通判何需多礼,这段时间关山府衙杂务,还多亏了云通判料理,本官虽然是远道而来,却不是客,哪里需要你们远远去接,倒是云通判昨日可是未歇息好,看着气色可不大好。”

云通判脸色微微一变,心中却嘀咕起来,这位章大人究竟是软弱的没脾气,就算是被人下马威了也不敢吭声,还是变着话在堵自己呢?

看了看笑容可掬的章元敬,又想到他说自己不是客人,云通判觉得应该是后者。

他正要说一些什么为自己辩解,却听见章元敬继续说道:“公务固然重要,云通判也得好好保重身体啊,若是你病倒了,关山府可不得乱了?”

云通判已经判定了章元敬是个面善心毒的,听了这话便冷笑着说道:“章大人且放心吧,下官的身体好得很,我是土生土长的关山人,特别适合此地气候。”

章元敬挑了挑眉头,笑着说道:“是吗,那倒是我的担心多余了,说起来关山气候确实是不错,这会儿本该是炎炎夏日,在关山却还能穿着外裳,分外养人。”

云通判不知道他这东拉西扯的是什么意思,抬头看了他一眼,又说道:“大人喜欢就好。”

章元敬笑了笑,又说道:“我自然是喜欢的,云通判既然来了,不知能否带我熟悉一番?”

云通判眼皮子微微一跳,倒是也没有拒绝,笑着说道:“这是下官应该做的,大人有什么问题尽管来问我,下官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云通判既然这么说了,章元敬倒是真不客气的问起他来,两人一边往内堂走,一边说着话,若是不仔细看,还真以为是上下同心其乐融融。

然而事实上,章元敬深深感觉到这位云通判对自己的敌意,而云通判呢,看似恭顺,实际上说的话里头就没有一句实在的。

比如现在,章元敬翻了翻文案,抬头问了一句:“这就是这些年关山的记载?”

云通判笑了笑,看似恭敬的躬身说道:“不错,这些事经过府衙的案例,其余的,都在王府典薄手中,大人也知道的,关山是镇北王爷的属地,有些事情并不需要通过府衙。”

章元敬挑了挑眉头,这话是什么意思,听起来就像是关山府衙在关山是可有可无的,许多事情都是镇北王爷府做主,作为知府,他也无能为力?

这话是想让他对镇北王爷心生不满,还是让他知难而退,章元敬看了云通判一眼,又继续问道:“也对,镇北王爷为人正直,有他的管辖,王爷府处理政务必定也是公道的。”

听了这话,云通判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口中却笑着说道:“大人说的是。”

章元敬也不管他怎么看待自己,继续问道:“近几年关山的税收呢,方才我找了一圈儿,怎么也没有看到成档的记载?”

云通判又低下头,笑了笑说道:“知府大人有所不知,作为镇北王爷府的属地,关山的税收自然都是直接递给王爷府的,咱们知府衙门虽然是朝廷派遣的,但也不能越过了这事儿不是,所以这些记载,也都在王爷府内呢。”

章元敬笑了,反问道:“这个我自然知道,只是税收不过府衙,难道民生如何也不过了吗,百姓收成如何,每年可有灾祸,这些原本也该是府衙要做的事情。昨日我见云通判审案,还以为通判大人必定是对民生关注非常的。”

云通判抬眼看着章元敬,不知道他这话是不是对自己的讽刺,再开口的时候也带上了几分不客气:“民生固然重要,但下官只是个小小的通判,哪里管得了这种事情,知府大人若想知道关山一地的民生,不如走一趟镇北王府,那边的典薄都比下官清楚明白。”

章元敬看了他一眼,慢条斯理的说道:“云通判无需动气,民生越过不提,我看这段时间,云通判倒是判定了许多案子,不如与我说说这些案子如何?”

就像他当初猜测的那般,这位云通判判案的时候十分随性,几乎都是穷人得张义,富人被惩罚,这原本不算是坏事儿,但坏就坏在,许多案子一看就有问题。

云通判看了他一眼,倒是带着几分得意说道:“知府大人想必已经翻阅过了,下官别的不成,却有一腔为国为民奉献终身的心,决不允许在关山的地界上,发生任何恃强凌弱,以权谋私的事情,将一切罪恶扼杀在摇篮之中。”

章元敬听的有些牙疼,又问了一句:“开堂断案,难道镇北王爷府不管不问?”

云通判看了一眼章元敬,以为他已经对镇北王心生不满,心中十分得意,一脸委屈说道:“大人也知道的,这种微末小事儿,王爷府不想管也不乐意管,这才都压在了府衙这边。”

章元敬听完,也没发表意见,看了一眼他说道:“知道了,这样吧,本官再看看这些文案,随后往镇北王爷府送上拜贴,作为关山知府,自然也得先见过王爷再说。”

云通判低下头暗笑起来,口中却说:“大人说的是,只是王爷事忙,也不知有没有空面见,幸亏离得近,多等些许时日总会有机会的。”

说完,云通判抬头去看章元敬的脸色,却见他但笑不语,一双眼中带着透彻,似乎把他的底细看的明明白白,心中忍不住咯噔了一下。这位新来的关山知府,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样子,不过,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在关山,一切还不是王爷府说了算?

第124章 拜见

章元敬在衙门坐了一日,问了一日, 每一个问题, 到了最后总是以一句, 王爷说了算作为结尾, 对此章元敬心知肚明,那是云通判在糊弄他呢,镇北王爷要是真的大小事事无巨细的管理着,那还有时间处理大兴与外族的事情,就算是有六条胳膊也得分身乏术啊。

但即使知道他说的都是借口,章元敬也毫无办法,在关山, 镇北王爷府就是皇帝老子, 说的话甚至比朝廷还要管用, 他想要做任何事情,没有王府的赞同,都会事倍功半。

章元敬并不着急,关山的情形由来已久, 他也不指望一时半事儿就能改变现状, 比起跟云通判较真,他还不如想想怎么去见那位镇北王爷。

章元敬向来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看了整整三天的文案之后,他才让余全往镇北王爷府送上了自己的拜贴,如他预料的,拜贴送过去之后石沉大海, 了无音讯。

在府衙内的一举一动,云通判都盯着呢,见状不免有些幸灾乐祸,对着章元敬连表面恭敬都做不到了,明摆着看不起他这个空帽子的知府大人。

为此余全没少生气,好几次差点把拳头送到这位云通判的脸上,却又在章元敬的眼神中冷静下来,章元敬只是一遍遍翻着记载,也不把衙门里头传的沸沸扬扬的话放在心上。

对他来说,云通判态度如何根本不重要,说到底他只是个通判,最多就是往朝廷说说自己的小话,但问题是谁都知道关山知府难为,就算是说了,难道朝廷会换一个人来吗?

他要是真有办法让他换任,章元敬还得感激他呢,只可惜这位云通判甚至不是京官出生,原本应该起到监督知府作用的他,其实是在关山本地选举上来了的。

如此一来,论与朝廷联系紧密程度,他甚至还不如章元敬自己。

面对余全的愤怒,章元敬反而问道:“你生气什么,我远道而来,云通判要是待我和和气气,我反倒是要小心了,如今他原形毕露,倒不像是个心思深沉的,反倒是能安心一些。”

云通判年纪不大,心思也不够深沉,至少挖的坑都显而易见,相比起朝中那些老谋深算,当面跟你谈笑风生,转身就能害得你家破人亡的,跟这样的小人相处更加容易。

余全还是有些气呼呼的,但他好歹也知道在人前不能表现出来,不能给自家少爷惹事儿,这是他在京城就学会的,他不是擅于隐藏的人,所以在人前的时候就板着脸,反正一脸木讷让人看不出什么来就成了:“少爷,你说镇北王府还没有消息?”

章元敬笑了笑,淡淡说道:“作为属地领主,镇北王自然是公务繁忙,甚至在不在关山都无人知晓,他不能马上见我再正常不过。”

这是章元敬的真心话,其实他隐隐有些猜测,镇北王很可能不在属地,只是这个消息十分隐秘少有人知,云通判可能猜到一二,所以才撺掇着他去送拜贴。

这一等就是十几日,章元敬每日照旧去府衙看文书,对于云通判掌管的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也并不插手,只是偶尔查阅旧卷。

只是他看的仔细,问的也仔细,但凡看见不合常理的,必定是要刨根问底的,一时之间倒是让云通判收敛了一些,至少断案的时候也得问问缘由,而不是自凭喜好随便乱来了。

一直到半个月后的某一日,一个面白无须的宦官忽然出现在府衙内,这个大太监看起来大约三十出头的模样,眉目俊秀,看见他就拱手笑道:“章大人,王爷有请。”

章元敬笑了笑,也不推脱,笑着说道:“那就有劳公公带路了。”

来人正是镇北王爷贴身内侍贾太监,作为自小陪在镇北王爷身边的宦官,他在王爷府内的地位非同一般,就算是王妃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过来之前,贾公公还以为冷待了这么些日子,这位年轻气盛的章大人定有几分不满,谁知道这位看起来风轻云淡,似乎这一次就是寻常的传唤,至此,贾公公倒是对他印象深刻。

虽然只是隔壁,但从知府衙门的正门绕到镇北王府的正门还得坐马车,大约也得半炷香的时间,过来的路上,章元敬并未向这位内侍打听镇北王府的一切。

对此,贾公公又是高看一眼,多少人在见到王爷之前恨不得从他这里挖到那位的喜好。

进了王府,看着装饰简单,却不失大方,甚至隐隐带着一股子豪放的霸气的庭院,章元敬暗暗猜测着,至少那位镇北王爷绝对不是爱好靡丽之人。

果然,走进大殿,屋内简单的几样摆设都很实用,比如墙角那个架子,上头摆着的不是精雕玉镯的器具,而是十分实用的武器!

很快有人为章元敬端来茶水,贾公公笑着说道:“章大人且歇一歇,王爷马上就到。”

章元敬自然没有不答应的,贾公公说完就退了出去,偌大的客厅里头就只剩下章元敬一个人,他挑了挑眉头,暗道这莫不是镇北王的一次试探?

不管是不是,他都没有站起来到处走走看看的意思,能让外人进来的地方能有什么秘密,就算是有,他看了拿了,除了增加自己的烦恼之外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