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却一拍大腿,说道:“大人,明年的事情谁知道,抓住眼前的机会才是,如今稻子还没开始灌浆,这要是下了肥料,到时候就能有一年丰收啊。”

说完,他又开始抹眼泪了:“咱们老百姓难啊,每年买肥料就是一笔花销,还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若早知道有这样的法子,咱们还有什么好愁的呢。”

云通判在后头看的目瞪口呆,眼前这个老头儿还是那个脾气硬臭,每次都吹胡子瞪眼睛的吗,这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老实人呢。

这会儿,老实人抹着眼泪继续说:“知府大人是读书人,难为你还能看农书,一门心思为了我们老百姓着想,老汉也知道这事情不保险,但世界上哪有什么保险的事儿呢,要是有这样的法子,我们心里头担心害怕着不敢用,那冬天去饿肚子也是该着的。”

“这......”章元敬似乎有些犹豫的样子,看着下面的人,脸上露出几分动情来。

下头的人对视了一眼,又有一人说道:“大人,草民也知道您这是不放心,但咱们别的没有,一把子力气还是有的,若是到时候不能成,咱不用那肥料就是了,绝对不会埋怨大人。”

章元敬长长叹了口气,又说道:“本官倒是不怕你们怪我,而是担心大伙儿耽误了功夫,到时候白白浪费了那些时间,有这个功夫,那还不如去开几块地皮垦垦荒。”

话音刚落下,下头人就笑着说道:“大人,反正这会儿也没啥事儿,我们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万一能成了呢,那大人就是救了我们一家子那么多口啊。”

章元敬终于被说服了,他点了点头,又说道:“你们想要试一试也可以,本官也能让他们去教导各位,但有一事先说好,这事情毕竟不保险,大家家里头的田地可不能放下。”

这个自然没有人不答应的,等章元敬松了口,下头的人又试探着问道:“大人,这,你看我们是有一把子力气,但牛粪这东西可不好弄,这......”

章元敬露出一个恍然大悟的神态,笑着指着他们说道:“本官就说了,你们今日怎么这么好说话,原来在这里挖着坑等着我呢。”

他笑起来倒是没有方才的严肃,多了几分平易近人,又说道:“好,既然是本官起的头,这牛粪我来帮你们解决,不过丑话咱说在前头,牛粪可以给,但若是有人拿来做其他用的话,也不用你们还,照价买回去就是。”

这话一提,下头的百姓倒是收敛了心思,要是知府大人说要让他们还出来的话,他们必定是耍赖皮的,但说要照价买,他们就是不给钱,知府大人也有法子扣回去啊!

章元敬不再多提,直接将这事儿派给了几位比较中立的知事和经历,他们才是跟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人,对这种事情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那几人显然没想到会被直接点名,心中有不安,也有几分兴奋,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跟着云通判瞎糊弄人的,他们也有几分报复。虽然底层的官吏普遍难晋升,但谁还没有一点政治抱负呢,谁又能说他们一辈子都当不了大官呢,现在,这不是个极好的机会吗?

第134章 农忙

天蒙蒙亮的时候,章元敬就从床上爬了起来, 外头的余全已经将早点都准备好了, 见他随便套着衣服就出来, 忍不住劝道:“大人, 关山的早晨凉的很,您还是多穿一件吧。”

章元敬摆了摆手,拿过毛巾擦了把脸,笑着说道:“穿多了,待会儿活动不方便。”

“哪儿会不方便,待会儿要是热了,你再脱了就是。”姜氏在外头就听见了, 一边埋怨一边走了进来, 手脚利落的给孙子套上了一件外裳, 又说道,“平安,你真要去吗,哎, 从出生到现在, 你哪里干过那些农活儿,让余全帮忙看着一些不就好了。”

章元敬一边无奈的穿好衣服,一边说道:“奶,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关山的天气凉快,您也不多睡一会儿。”

姜氏却道:“我老了, 哪有那么多觉,既然睡不着还不如起来看看你,你瞧,没我看着,你就不好好穿衣服,也不好好吃饭,就算是当官也不能这么糟蹋自己的身子骨啊。”

章元敬不得不为自己辩解,但姜氏认准了他只想着办事儿不好好照顾自己这事儿,硬是盯着他吃饱喝足穿暖,才终于把人放了出来。

结果走到外头一看,他家师兄也是一样的待遇,这会儿脸上还带着几分赫然,瞧见他倒是笑了:“就知道章奶奶不放心,放心吧,师兄我会照看你的。”

章元敬锤了一下他的胸口,笑着说道:“到底是谁照顾谁还不一定呢。”

这会儿李子俊倒是颇有几分自信,比别的,说不定他真的不如小师弟,但比这个的话,他必定胜过许多,想到这里,他还笑道:“待会儿让你悄悄,这几年我也不是白干的。”

两人骑着马出门,却是往关山附近的山村走,堆肥的事情过去已经有十多天,算算时间肥料也该熟了,这会儿过去正好可以看看到底成功不成功。

一边骑马,章元敬还笑着说道:“前几日派人下去看,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施肥,看来是成了的,只是不知道最后的效果如何。”

李子俊也说道:“你亲自过去,别的不说,至少下头的村民也不敢随意糊弄,他们见你关心,便以为这东西十分重要。”

章元敬又说道:“有关民生大事,自然是十分重要,不说我,就是王爷也盯着这块儿呢,几十万的大军,不还得靠着关山的粮食养着。”

李子俊却摇头说道:“关山面积是大,但能有多少粮食,说到底还是得靠朝廷的粮饷,如今奸臣当政,文阁老掌握了兵部,不知道对镇北王府的态度如何。”

章元敬心中也有几分忧虑:“若是他有野望,必定不希望王爷做大,如此这般的话,没有比粮饷更好的借口了,只希望是我想太多了。”

说话的一会儿功夫,他们的马已经到了附近的村庄外,几个开路的衙役纷纷跳下马,熟门熟路的朝着里头走去。章元敬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了一句:“这些人看着滑头,到底是对当地熟悉,有他们在,我们能省了好大的心。”

“知府大人,您这边请。”还没走进村子,村长先迎了出来,看见知府之后脸上立刻带上了谄媚的笑容,看起来热情无比。

一边领路,村长的心情看起来十分好:“多亏了大人的好法子,今年的农肥必定是够了,不仅是够了,还有多余的,这几日我带着大家狠狠的下了肥,过一月收成就能好很多。”

章元敬听了,心里也有了几分底,等走过去一看,几个老农正围着堆肥啧啧称奇呢,其中一个大声嚷嚷道:“哎呦,我说怎么就这么神了,明明就是啥没用的树叶子,如今真的变成好肥料了,你瞧瞧,摸上去跟牛粪也没差了。”

也有人懊悔的说道:“哎呦喂,早知道这法子的话,每年这时候咱们发什么愁啊,哎,这些年白白浪费了多少的树叶子啊,怪不得人家都说读书号呢!不读书哪能知道这种法子,你说那些圣人也真是的,你知道,怎么就不告诉老百姓啊!”

有人惊奇,有人懊悔,也有人很快发现知府大人过来了,忙不迭的过来献殷勤,“大人,您过来了,您快来瞧瞧看,这堆肥可好了,闻着就知道是好料子。”

可不是吗,臭气熏天的,也幸亏关山的夏天也不太热,但这会儿也围满了苍蝇,看起来绝对不是那么赏心悦目,更别说是靠近了闻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没眼色的,村长瞪了一眼那人,骂道:“你以为知府大人是你呢,恨不得睡在粪堆里,大人,这儿脏臭的很,您是个读书人,站在旁边看看就行了。”

章元敬倒是笑了笑,脸上没有丝毫为难的意思,走近了说道:“不仔细看哪能看得出来,不过这方面,本官确实不如你们远矣,尤其是老人家,种地种了一辈子,必有几分巧思。”

被点名夸赞的老李头顿时兴奋起来,乐颠颠的说道:“可当不得知府大人一句夸,但不是老农我自得,种了这些年的地,虽不如知府大人一句话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但好歹也有几分技巧,就像是施肥,有了肥料之后也不能胡乱用,不然苗子都能给烧了,到时候得不偿失。”

“哦,这是怎么说的?”章元敬十分感兴趣的样子,走到老李头身边询问起来,两人一问一答,倒是看起来十分融洽。

村长也没想到知府大人能跟他们村里头那位又臭又硬的老李头说上话,不过论起种地来,这位老李头确实是有些本事儿,他们心里头也是佩服的。

这边章元敬在询问老李头,那边李子俊也走了过来,他在关山多年,与这边的人多打过交道,村长就是其中之一,两人勾肩搭背的往旁边一站,说起话来倒是更加方便了。

避开章元敬,村长就低声问道:“老李啊,你也算半个我们村的人,这知府大人还有其他的法子没,有的话可别掖着藏着,先告诉你叔一声。”

李子俊哈哈一笑,也压低声音说道:“叔,我瞒着谁也不能瞒着你,不盼着你好,难道我还不盼着燕儿家里头好了?不过知府大人虽然是我师弟,但口风紧的很,最是个谨慎人。”

老村长一听,急了:“这话什么意思,莫不是真有其他的本事儿?”

李子俊也不详细说,只是说道:“别说您,就是我也探不了口风,这次的事情若是成了,知府大人在王爷面前得了面子,说不准还会这么做,若是不成,你说他犯得着冒着风险来弄这事儿吗,说到底他没必要啊。”

越是听这话,老村长越是抓耳挠腮的想要知道,这位知府大人还有啥法子呢,是能把肥料变得更多,还是能让麦子长得快,还是说可以让麦子产出的更多,不管是什么法子,有一样就够他们这些老百姓用的了。

李子俊点到为止,又笑着拍了拍村长的肩头,笑着说道:“别着急,先把这一茬事情做好再说其他的。”

两人对视一眼,纷纷笑了起来,又似乎是达成了什么协议似得。

章元敬并不是单纯的过来看看,等众人开始施肥的时候,他撩起袖子挽起裤腿,跟着一块儿下了地,这可把这边的人惊着了。别说是上头的大人物了,就是他们村子里头,凡是读书人,有了个功名的,也向来不喜欢下地的。

章元敬一边干活儿,看起来甚至十分利落,赶着老李头干了一会儿自己就能独自做了,看的李子俊啧啧称奇,“大人,若不是一块儿长大,这会儿看着,我还要以为你以前种过了。”

章元敬倒是笑道:“这又有什么难的,只要愿意学,脑子不笨,基本的还是能学会的。”

老李头倒是听的开心,笑着说道:“哎,就是该这样,你们瞧瞧,知府大人都说种地应该学,要学,那几个光识了几个字,就满天下嚷嚷着不愿意干活儿的,真应该狠狠的揍一顿,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叫做那个什么汗啊,禾苗什么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章元敬补了一句话,又笑着说道,“农乃万物之本,若是没有百姓种粮,天下百姓靠什么活着呢,本官既然是关山知府,自然应当对此事知之甚深才是,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甭管周围的人怎么想,这会儿都是奉承着,章元敬踏踏实实的干了一会儿,干的时候不觉得什么,等傍晚十分回去的时候,倒是觉得腰酸背痛的。

他捶了捶自己的腰背,叹息着说道:“种田原来这么累,怪道那些百姓一个个看着苍老。”

李子俊倒是笑着说道:“这还算是好的,有地可以种,有肥料可以用,将来有粮食可以吃,有的地方,老百姓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临了粮食都不是自己的。”

说完,章元敬也想到了什么,默默的叹出一口气,先帝年间,诸多地方发生了天灾人祸,青州一地波及不大,但有些地方至今都还未缓过气来。

接下来几日,章元敬也没有歇着,反倒是带着人满关山的跑,有他在,村民就跟打了鸡血似得,可不是吧,知府大人跟他们一块儿下地呢,也不知道种出来的米面是不是更好吃。

几日下来,其他的不提,章元敬在民间的名声倒是不错起来,能跟他们一块干活的,总不能是个肚满肠肥的贪官吧。

第135章 评论

紧赶慢赶的,肥料终于在灌浆之前都熟了, 大部分田地都能放心大胆的上肥了, 有足够的料下去, 眼看着灌浆都非常不错, 一颗颗麦穗压弯了杆儿,金黄一片的时候,风一吹都带着一股子谷物的香味,当然闻着心旷神怡。

章元敬驾着马路过,忍不住也驻足了一会儿,李子俊看了,笑着说了一句:“来关山这么多年, 这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画面, 以前每当农忙的时候, 百姓们脸上总有几分愁苦。”

这话是有几分夸张,章元敬摇头说道:“也是上天垂怜,这些日子风调雨顺的。”

李子俊却说道:“往年也有无灾的时候,但收成肯定没有今年好, 我方才问过村长, 初步预估,若是后头这段时间不下雨,不耽误收割的话,至少能有往年一倍的收成。”

章元敬一听,倒是吓了一跳,又问道:“这么多?不会是为了讨好我虚报的吧。”

李子俊笑了笑, 说道:“下头的人心思灵活着呢,你猜怎么着,知道肥料够用之后,有些村子连夜就开了荒,虽然补种的肯定收成晚了,也不如春天种下去的好,但肥料下的足的话,也能有几分收成,比往年可划算多了。”

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儿,章元敬想了想,怪不得最近下去查看的时候,每个村都忙忙碌碌的,他还以为是要到双抢的季节了,原来是另有原因。

不过这也是好事儿,章元敬笑着说道:“这就好,若收成好,想必大家都能过一个好年。”

两人有说有笑的,倒是也不急着骑马,李子俊指点着周围的风景,还说道:“每年这个时候,关山的风景最美,往那儿看过去,是不是与青州截然不同。”

章元敬顺着他的手势看过去,果然觉的别有一番风味,故意放慢了马速慢慢欣赏。

就在这时候,后头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章元敬回头,却见一个队伍,大约三十人的样子,除了中间的马车之外都是骏马,大约是为了照顾那马车,队伍前进的速度不到很快。

因为章元敬几人放慢了速度,两个队伍渐渐靠近,越发能看见对方人强马壮,且并未有多余的货物,一看就知道绝非普通的商队。

章元敬与李子俊对视了一眼,前者低声说道:“看着像是军人。”

李子俊也点了点头,又说道:“可能是镇北王爷底下的人,就是不知道是谁,我们避开一些,千万别跟他们起了冲突。”

与镇北王爷爱民如子的名声不同,他手底下的军队出了名的铁血,这是一支守卫了大兴数十年和平,在关山洒下无数鲜血和性命的军队。

镇北军最值得人称道的,乃是先帝末年,镇北王亲自带兵出征,这一次他们给了外族颜色,一直打到了外族的王庭,也就是这一次,让匈奴不得不献上巨额赔款上书以示臣服。

镇北军军纪严明,又驻扎在距离关山十里之外的关山大营,就算有出现在关山的时候,也多是前往王府禀高军务,故而章元敬虽然在关山呆了几个月,却一直未见过镇北军的人。

带着几分猜测,他们纷纷避开了一些,章元敬心中却忍不住猜测起来,能让军队护送,却还是坐着马车的人到底是谁?

若是军队的将领,肯定不会多此一举的驾车,毕竟对他们而言,骑马就跟喝水吃饭一样简单,何必浪费那个时间?

若是一些身居要职的参谋,倒是更有可能一些。章元敬眼神微微一闪,据他所知,镇北王府中有一位顾长吏,早年为了救镇北王爷曾受过重伤,以至于身体一直没有复原。

内有李公公,外是顾长吏,这两位都备受镇北王爷宠信,章元敬与李公公已经打过几次交道,知道这是位对镇北王爷忠心耿耿,并且滴水不漏的人物。

而那位顾长吏,章元敬就只闻其名了,想到这里,章元敬朝着车队多看了一眼。

就是这一眼,让他与马车内的人对上了视线,惊鸿一瞥,那是个极为儒雅的男子,看起来大约而立之年的样子,要知道顾长吏应该快满四十了,要么就是他猜错了,要么是这位顾长吏看起来确实是年轻,这在关山十分少见。

比起容貌,让人更加在意的是那双睿智的眼睛,饱含着沧桑,满含着锐利,似乎一眼就能看穿对方内心深处的秘密似的。

车队很快就超过了他们,章元敬遥遥看着车队扬起的黄沙,微微皱起了眉头。

就如章元敬所猜测的,车队内的人径直往王府奔去,到了城门口,车队一分为二,其中打头阵的一名大汉笑着说道:“顾长吏,孔某先告辞了。”

顾长吏似乎跟这位大汉关系不错的样子,拱了拱手说道:“孔校尉且先回去吧。”

孔校尉也不推辞,直接带着人往家里头跑,他的速度极快,到了门口还没等门房进门通知呢,已经拎着一个大盒子大步大步的走了进去,到了客厅也不用人招呼,抓起桌上的茶壶自己灌了几口,这才算是喝的痛快了。

孔令芳进来的时候,就瞧见他爹粗鲁并且完全不养生的动作,无奈的摇了摇头,忍不住劝道:“爹,您喝的这么急,对身体不好,上次大夫都说了。”

孔校尉却不在意的说道:“大夫那是说你,你爹一个大男人,难道还怕喝点冷水。”

说完这话,孔校尉直接把桌上的盒子推到女儿面前,带着几分讨好说道:“芳芳,你打开瞧一瞧,你爹专程为你换来的,哎,花了我不少功夫,最后还是你顾叔叔有法子。”

孔令芳打开一看,却是一盒子的书,还有些看起来就有年头的画卷,她心中感动,一双美目盈盈往孔校尉的方向看去,轻柔的叫了一声爹。

孔校尉最是疼女儿,瞧着她高兴就跟吃了仙丹似的,也不计较花费出去的那些财宝了,他乐呵呵的说道:“虽说你爹我还是觉得金银财宝更加实在,但谁让你喜欢呢,芳芳喜欢的,爹就是想尽法子,也是要帮你弄回来的。”

另一头,顾长吏也已经进了王府,他们这边的气氛倒是不比孔家轻松,听了顾长吏的禀高,镇北王爷冷笑道:“哼,当年父王都不能奈我何,如今几个文人,莫不是还以为能在镇北军中作祟不成,有廷安你帮我看着,我也放心。”

顾长吏顾廷安点了点头,镇北军被王爷收拾的跟一只铁桶一样,想要渗透人进去确实是不容易,但想到如今观山的情况,他还是提醒了一句:“怕只怕阴谋不成,朝廷会来一个阳谋。到时候关山到底是被动,我们有这么多将士,口粮就是一个大问题。”

这一点镇北王爷何尝不头痛,他只能说道:“朝廷如今都掌控在文阁老手中,他应该不至于这般短视才是,镇北军毁了,对他,对大兴而言有什么好处?”

顾廷安却提醒道:“匈奴已经有六年都安安稳稳,朝廷那些人,怕是早就忘了血流成河的战乱,在他们眼中,匈奴恐怕就是待宰的猪狗罢了。”

生而忘忧,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远见,知道大兴如今安稳的不容易。

镇北王脸上怒色一闪而逝,他摸了摸自己脸上的疤痕,忽然笑了起来:“老头子算计了一辈子,谁知道临了临了,却被自己信任的臣子涮了一把。”

“廷安,你刚回来,且休息几日,粮食的问题暂时不用操心,下头典薄上禀,关山今年必定有一个大丰收,至少不用担心今年明年。”想到上头呈上来的东西,镇北王倒是难的有些好心情,眼中也多了几分笑意。

顾廷安一听,倒是奇怪的问道:“真有此事?关山今年虽没有大灾,可气候不算顶好。”

镇北王却说道:“这事儿还未跟你提过,朝廷新派过来的知府章元敬,在治民方面倒是颇有几分才能,文阁老倒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顾廷安还要想的更多一些,低声问道:“有才能固然好,但这位章大人的心,是不是真的在关山,文阁老诡计多端,王爷不得不防。”

镇北王爷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本王自然知道,章元敬的背景,本王已经让人去查,很快就会有消息,你可还记得当年的舞弊案?其中一人,正是章元敬的同门师兄。”

“章元敬来关山之后,便差人到处打听这个师兄的下落,为此还特意来求了本王,一个能记得落难师兄弟的人,想必也不会太差。”镇北王继续说道。

这么一听,顾廷安就知道了,王爷想必是对这位章大人十分满意的,不然的话根本不会说这么多,他心中更加警惕,这才几个月,章元敬就能获得王爷的好感,可见不是简单人物。

脸上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顾廷安又说道:“既然如此,下官到时候少不得见一见这位章大人,若他真心为了关山好,又有几分真才能,王爷倒是可以重用。”

镇北王笑着点头,说道:“不错,且再看看吧,这次的收成,就是他送上的第一份大礼。”

第136章 做媒

秋收的时候,关于章元敬的调查也到了镇北王的桌上, 他翻开一看, 倒是安心了许多, 章元敬身家清白, 甚至带着仅有的亲娘亲奶奶一块儿过来关山,这样的人若还能为文阁老所用的话,真的是他自己太过于无能了。

放下心中最后一丝防备,镇北王又打开了征粮的册子,看见满满的数字的时候,心中不免高兴起来,这些日子以来, 他没少往朝廷递帖子要求钱粮, 但就像是他们预料的, 朝廷支支吾吾,呈上去的奏折全部没了下落。

中原地带的秋收要比关山一地早差不多一个月,算算时间,现在正是粮仓丰满的时候, 这时候若是再不给粮, 怕是之后也要不到。

为此,镇北王火上眉毛,这一段时间就跟吃了炮弹似的,连镇北王妃也不得不出面劝解。

一直到关山秋收结束,朝廷那边依旧是没有消息,反倒是有信传来, 说小皇帝当庭与文阁老大吵了一场,竟是连续十几日没有上朝,如今朝廷之中一片乱相。

小皇帝一称病,谁都知道是因为什么,文阁老积攒了一辈子的名声,在短短的两三年中毁坏的一干二净,其中自然也有镇北王的几分手笔。

此刻,镇北王府中长吏云集,镇北王放下手中的文书,笑着说道:“章元敬此人,果真有几分本事,这还是今年插手的晚,否则的话,关山粮产不止如此。”

一想到明年还能有更多的粮食,镇北王觉得压在心头一段时间的心火都降了下去。

几个长吏对视了一眼,心中都觉得章元敬不简单,最后还是顾长吏笑着开口说道:“看来王爷是决定要用一用这个章元敬了。”

镇北王爷点了点头,毫不犹豫的说道:“既然人没有问题,又是有才之人,放着岂不是可惜,再说了,他到了关山,那就是本王的人,干不着朝廷什么事情。”

又有一位长吏笑着说道:“听说这位章大人曾经是当今皇上亲自封赐的状元郎,为此跟文阁老闹了一次不愉快,也不知道章大人的心中,是不是对皇上有几分感激。”

这话说的倒是奇怪了,好像是猜测某一日镇北王与小皇帝站到了对立面似的。

镇北王深深的看了一眼那个长吏,倒是笑了一声:“普天之下,凡是中第之人,哪一个不是皇帝封赏的,真要这般计较的话,整个关山陡没有可用之人了。”

这话一出,下头几个长吏都变了脸色,要知道他们身上可也是有功名的,但他们整颗心都向着镇北王,这人到底会不会说话。

那说话的长吏也发觉自己惹了众怒,这会儿缩了缩脖子没有再开口,恨不得将自己隐藏起来,一双眼睛也不敢抬头去看自己的那些同僚。

镇北王爷没有在意幕僚之间的小龃龉,朗声笑道:“本王要用他,自然有办法让他信服。再说了,本王看着,这位章大人倒是有几分慈悲心肠。”

一心为民的清官,总是会让人心生好感的,想到章元敬不怕脏累,不惜与那些百姓一块儿堆肥,一块儿下地,镇北王也有几分刮目相看,毕竟,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顾长吏看了看王爷的脸色,倒是笑着提了一句:“这位章大人翻了年就要十九了,不过还未娶亲,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缘故。”

镇北王爷扬了扬手中的文书,说道:“原来倒是定过亲,还是当年孟太师的嫡亲孙女,只可惜他被打发来了关山,这亲事儿自然也黄了。”

这话一出,在场的长吏倒是露出几分深有同感的神态来,他们关山的官吏将士娶妻难啊,关山原本就是个男多女少的地方,当地的大族统共就那么几个,惯来是喜欢相互联姻的。

而他们这些外来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原先已经娶妻的还好,没有娶妻的,就没有合适的正妻人选,僧多粥少,到底不是长远之计。

后来还是镇北王爷上书此事,先帝了解到边关将士老大难的问题,大手一挥赐婚了许多桩,不过先帝也是好心办坏事儿,婚事是赐下来了,边疆的将士倒是也高兴,但那些姑娘家不是自愿的啊,这么多年下来,不知道生成了多少怨侣。

此事暂且掠过不提,倒是有人提议道:“既然这位章大人尚未娶妻,也不是身体有什么毛病,王爷何不做一个媒人?说不定也能成就一番好事儿。”

这话一出,许多人的眼睛都亮了一亮,章元敬的身份地位,人才学识,甚至是身形外貌,几乎都是无可挑剔的,若是娶了关山的女人,那不是天然就得站在他们这边嘛?

倒是也有人犹豫说道:“若是这般,朝廷怕是会有忌讳。”

顾长吏倒是笑道:“朝廷现在难道就不忌讳了?章元敬已经十八,跨年就要十九,寻常这个年纪孩子都要到处跑了,就是朝廷也管不了人家娶妻生子啊。”

这话也是真道理,毕竟年纪摆在那儿,在文阁老将章元敬发配过来的时候,就得有这个准备才是,不过他想必不会料到,章元敬却有几分才能,还得到了镇北王的青眼。

镇北王听着,倒是真有几分心动,忍不住说了一句:“说起来,大郡主也快十五了。”

顾长吏眼神微微一闪,摇头说道:“即使要联姻,何需要用郡主。”

经过这次,他倒是要重新评估那个章元敬在镇北王心中的地位,论起联姻,王爷想到的居然是王府内的大公主,要知道这位虽然不是嫡女,但因为是王爷的第一个女儿,也是备受宠爱,向来都是放在心尖尖儿上的人。

镇北王也是顺口一提,想了想,又觉得自己女儿似乎太小了一些,这还没到十五呢,他心底有几分舍不得,便顺着这个话茬转移了话题:“也对,这事儿不急,待本王回去问问王妃,再做决定就是。”

从书房离开,几个长吏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人长叹一声说道:“哎,没想到王爷这般重视章元敬,这位章大人怕是会后来者居上,要不了多久就要超过我等了。”

又有一人笑着看着顾廷安,说道:“顾长吏,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顾廷安皮笑肉不笑的看了他们一眼,淡淡说道:“只要对王府有利,对王爷有利,谁受到宠信又有何干,与其有这个功夫在这里说废话,不如回去多干点事。”

说完这话,顾廷安也不看几人气的铁青的脸色,飞快的离开了王府。

被他丢下的几个人气急了,有些口无遮拦的骂道:“不就是仗着曾经救过王爷,哼,若那时候我在王爷身边,必定也会拼命,傲什么!”

但他们也就是敢底下嘀咕几句,顾廷安向来都是王爷面前第一人,他们合在一起也比不过,哼,现在又来了一个章元敬,应该着急的人是顾廷安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