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灿摇摇头,一时也不知道要怎么解说了。没有?这个时候竟然连成系统的故事书都没有?那她的说书大计要怎么开展,自己写吗?可是,她会写什么?她能写什么?难道要把过去她讲过的那些野史故事汇集起来?

做过地陪的她还真能说出不少开封郑州一带的历史典故,但她也知道,这些典故在讲解风景的时候说说还行,可要放在茶馆里就不见得会怎么样了。第一,那些典故在特定的环境里听才更有趣味;第二,那些典故不具有连续性。没见那些说书的往往都在最关键处一拍惊木,来个下回分讲吗?而那些典故呢,十分钟一个小故事就完事了,那要怎么吸引住人?难道一天只讲个八分钟吗?

想到这里,刘灿不由得有些黑线。

第61章 饺子(上)

刘灿的手指一直在桌子上敲着,刘静看了她又看,最后忍不住道:“阿兄,可是郭家阿兄欺负你了?”

“你怎么这么说?”

“阿兄每当有烦心事的时候就会用手敲桌子。”刘静放下手中的牛肉汤,很直白的道,刘灿一怔,停了下来,“好吧,但这又和你郭家阿兄有什么关系?”

“因为阿兄最近总是同郭家阿兄在一起啊。”刘静理所当然的道,刘灿不知怎么的,脸上一热,“小孩子不要胡说八道。”

刘静有些莫名的看着她,刘灿摸了摸鼻子:“和你郭家阿兄无关。”

刘静继续看着她,不过这一次黑白分明的眼中则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刘灿揉了揉她的头发:“大人的事你就不要管了,赵先生教的你可都有学会?”

“有,我有好好练习。不过阿兄,我还是觉得骑马射箭更有意思。”

“那也要好好学习,如果你真的在这上面没兴趣,等过两年分班的时候进武班就好了。好了,你这汤喝完了没有,喝完了就快回去吧。”

刘静走了,刘灿的手指又敲了起来。她的确在烦心,历史典故不适合拿来在茶馆里说书,但她可知道不少适合的,比如西游、白蛇。问题是她要把这些拿出来吗?白蛇也就罢了,西游可是经典著作,她弄出来了,以后吴承恩老先生怎么办?可要是不弄,她又觉得可惜,不仅是银钱的问题,更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舆论导向工具。

现在老百姓有什么舆论导向?不过是人云亦云。谁好谁不好,也大多是口耳相传。读书人为什么有更大的话语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多的信息。

而说书,则时更容易被普通大众接受的一种方式。

但,现在她适合把这个项目放出来吗?万一有什么差池,刘家能承担吗?

虽然在西汉时就有人因为文本腰斩,但中国的文字狱还是从明朝才真正兴起,而在清朝发扬光大的。从这点来看,现在社会还没有因言论而治罪的氛围。但,这是一个乱世,乱世中,又有什么道理可言?可也就是在乱世中,才更要积攒每一份力量。

想到最后,刘灿一拍桌子,管它呢,先把东西弄出来,至于要不要放出来,那就等回来再说!

想到就做,所以刘灿每天又多了一份工作,就是默编一篇白蛇传。得益于电视上演了一遍又一遍的《新白娘子传奇》,这故事情节她大多是记得的,可一个故事并不是只有情节就可以的。特别是写到案头上更要有许多细节,因此刘灿是一边回忆,一边自己编写。她过去从没做过这样的事情,一开始写的还有些痛苦,后来写着写着也发觉了其中的乐趣,竟把它当成了一种悠闲,每天不写上一写还会觉得难受。

她这种状态自然瞒不过刘家人,不过对于她弄的事情,刘家上下都呈一种放心放任的态度,除了刘静问过几句,倒也没人多说什么。倒是她自己写上一段时间后忐忑了起来——这时代的人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故事?能不能接受这种语调口气?如果不能,她写的这些难道还准备在后世留名吗?

所以这一天,她就以讲故事的口吻对王氏说了个开头,王氏听了这个开头倒没有太大反应,只是道:“阿弥陀佛,果然是善恶有报。不说人,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是有感情的,可见我们平时还是要多做善事多听佛言。”

王氏现在衣食无忧,每日大多闲暇都用来听佛经,刘灿自然而然的忽略了她的后半句:“那大母觉得这故事,还能听吗?”

“倒是有些意思,下面就没有了吗?”

“倒是有的,若大母愿意,以后孙儿每日过来与大母讲一段。”

王氏点点头:“我知道你是怕我这个老婆子太闷,故意寻些东西与我开心。这固然是你的孝心,但还是要以正事为主。咱们家现在的日子虽然好过了,可也不能放松了。你阿耶虽有主张,有时却少了些沉稳,这就要你多帮衬些了。”

在不知不觉中,刘灿已经成了刘家的主力之一。而刘灿听了这话则不免有些郁闷,王氏这口气,怎么仿佛这故事不怎么吸引人似的?不过虽然这么想了,她每日无事还是要过来与王氏说上一段的,几日后她就发现了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院中的几个仆妇都会在这个时间点聚集在王氏的房里,哪怕是没什么事呢,也要找个活儿干。而王氏在听完后,也会忍不住问上一两句:“这许仙之后如何?白娘子又要怎么救他?”

当这一日听到许仙因惧怕命丧黄泉,白素贞悲痛欲绝的时候,王氏再也忍不住了:“下面呢?这白娘子身怀六甲,又要怎么是好?”

“呃,大母……”

“你先对我说这许仙救回来了没有?白娘子有没有受伤?孩子有没有什么不妥?”她虽然用的是问句,但两眼紧紧的盯着刘灿,仿佛她要敢说一个不字,立刻就要她好看。而旁边的石母等人也一脸紧张,石母是以给王氏按摩的借口留下来的,可她那手早在不知不觉中停了,她自己没感觉,王氏也没感觉,两人都齐齐的盯着刘灿,让她给一个结果。

“这个大母,明天你就知道了。”

“为什么不能今天说!”

“这故事嘛,自然要一点点说才有意思,我今天与大母说了结果,下面大母听了就没有趣味了。好了大母,我保证,明日还来与你讲。”

王氏到底不是一般的老太太,虽然心痒难耐,还是没有再抓住她不放,只是恋恋不舍的叮咛了一句:“那你明日可要多说一些,起码把这一段给我说过去。”

刘灿带着几分自得的应了。

就这样,刘灿每日编书、说书。巡视演武场,练箭读书,同时还要同郭荣说茶馆的事。他们已经定下第二间茶铺就开在郑州,毕竟比起开封,刘成在郑州的影响更大一些。

郭荣虽然有时会显得忧郁一些,做事却不犹豫,定好后就自己跑到郑州去看了一圈,然后又带着刘灿跑了一圈,不到半个月,两人就定好了一处地方。这一次刘灿就不在装修上下大工夫了,过得去就行。而在把这一切都做的差不多的时候,郭荣又要离开了。

“阿兄想再跑一次江陵?”刘灿有些惊讶的看着他。

郭荣点点头:“现在离过年还有将近两个月,若一切顺当,应该会在年前赶到江陵。虽然上好的秋茶估摸着都被收走了,但一般的应该还有不少,这时候去收,能拿一个更理想的价格。”

“但这个时节路上会不会更危险?而且阿兄是要一个人上路吗?”

“当然不是,我上次在郑州遇到了一个商队,他们正准备走这条线,我想与其再耽搁下去,不如也赶上一赶。这样若是安排妥当,我们两年起码能走上三趟,却是要比一年一次更好一些。”

买来就能赚钱,这样的生意当然是多跑跑好,就是跑的人比较辛苦。

“但阿兄才回来不久……”

“已经够了,已经足够了……”郭荣看着外面行人如织,人声鼎沸,嘴角,不由得再次翘了起来。

他执意要走,刘灿当然不能拦着,至于刘成,更是欣喜,给他准备了更多的货物与人手,还同刘灿商量是不是把石守信也安排过去:“我倒不是不信任这大郎,只是我看郭家声势越来越煊赫,早晚是要把他召回去的,到时候咱们怎么办?”

“阿耶,就算郭家阿兄将来走了,这合作一事,他不说停我们也是不能说的。”

“你以为我傻啊,就算他说停,咱们也要坚持不停,哪怕他什么不出干拿分配的?我这不是怕万一他一离开,咱们这边两眼一抹黑吗?虽然护卫队的人能说清路线,可商谈生意的时候不见得会带他们进去。我看石家那小子对你够尽心,人又机警,却是个不错的。”

“阿耶若这么说,不如由我……”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她话没说完刘成就摇起了头,“灿儿,我知道你胆大要强,但这个事我事绝对不会同意的。在你满十五岁之前,都不能出豫州一步!”

“阿耶!”

“这个事,没的商量。”

见他说的这么绝对,刘灿也只有叹口气,熄了这个心思:“人选的事,容我再想想,而且此事,我觉得最好同郭家阿兄说一下,若他不排斥我们再安排吧。”

虽然可以一言不发的把人塞进去,但郭荣又不是傻子,哪有想不到的。反正他们也不是想踢开他单干,倒不如把话说开了。所以第二天她就找机会把这事同郭荣说了,郭荣思忖了片刻:“若是要找一个人选的话,我觉得那个叫赵匡胤的倒是不错。”

刘灿脸一囧:“阿兄为什么这么说?”

“我是从性格上来看,做生意讲究个和气生财。在这上面,其实我都差了些,不过这有些是天生的,也是不好改的,既然是想找一个将来跑这一路的人,不如就找个性格合适的,我看演武场中,赵匡胤最为妥当。”

……

第62章 饺子(下)

看着郭荣温和却不带一丝玩笑的表情,刘灿的心纠结死了。未来的周太宗不去从军而跑来做生意也就罢了,好歹人家过去就是干这个的,算是延续性工作,但未来的宋太祖也来贩卖茶叶……难道就因为她来自所谓的人人都在做生意的现代,所以就蝴蝶效应的带着周围的人都走开了生意这条路?

“赵匡胤……年龄会不会太小了?”

“我最开始跑江陵的时候,也和他差不多大。阿妹好像不太赞同赵匡胤,是有什么原因吗?”

“这个,主要是我还要问一下赵伯伯,也就是他阿耶。”

“他阿耶?”郭荣也知道演武场人员的构成,当下就道,“这赵匡胤还是自费生?”

“这倒不是,不过赵伯伯与我等有救命之恩。”她说着就把早先的事说了一遍,最后道,“赵伯伯早先就提了那么一个要求,自然是要答应他的。而我看赵伯伯的意思是想让赵匡胤在演武场多学学,恐怕是不太愿意让他到外面跑的。”

“你说的这位赵伯伯是不是早先在洛阳掌管禁军的赵指挥使?”

“你也知道赵伯伯?”

郭荣笑了:“他与我家阿耶是故交,我早先竟不知他也来了这里,这可要去拜访一下。”

刘家虽然走了郭威路线,却也没有到处宣扬,主要是赵方毅操作,赵弘毅大半时间都在军营,所以对这也不是太了解。而郭荣的身份,刘家虽然没有掩盖,但也没有怎么宣扬,毕竟经商不算什么体面的职业,虽然早先郭威不反对,可谁知他现在是什么想法?而郭荣虽然就住在刘家,但对于刘家都有什么人却从没有打听过,因此这么一错,直到今天郭荣才知道赵弘殷原来在这里。

赵弘殷也没想到还能在这里见到郭荣,他是知道刘家在茶叶上有所收获的,可怎么也没联想到郭荣身上,所以见到他也非常惊喜,再见他对自己尊敬有加又不免多了几分欣慰,拉着他说了好一会儿话,不过当听他说觉得赵匡胤是个经商的材料后,顿时就怔住了。

“倒也不是就让他经商,而是熟悉一下这里的流程,将来可以独立挑起来。”

“那不还是经商吗?”赵弘殷在心中腹诽,有些尴尬的看着郭荣,郭荣一笑,“当然,伯父若不愿意,也没关系,我不过就是这么一提罢了。”

“这个,容我再考虑考虑。”赵弘毅说着,就把话题转到了其他方面,他一开始不过是想和郭荣说说家常,但他作为一个武将,不知不觉中就会把话题转到和军队武装有关系的方面上,郭荣在旁边听着,不时的插上两句,往往令赵弘毅谈性大增,两人竟不知不觉说了一个多时辰。待郭荣在这里用了饭告辞之后,赵弘毅对自己的妻子道,“郭大郎此人不可小觑,二郎若能跟着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什么不错的选择?先不提他现在做的行当,就是这么千里迢迢的,你舍得我也不舍得!总之,这个事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真是妇人之见,他还能做一辈子的茶商?早晚郭兄都会把他召回去,现在结下一些香火情,将来也好说话。”

“我不同意就是不同意!”

阿杜这次咬死了嘴,赵弘殷摇摇头也就不再提了,他心中也是不太愿意赵匡胤去经商的。虽然他愿意同郭威加强联系,但郭荣在刘家做茶商他也有些疑虑,早先也就罢了,现在郭威可是不同往日,为什么这个长子还流落在外,难道是有其他的什么变化?他不知道,其实郭威已经提醒郭荣要记得回河东了。

早先,郭威就给郭荣定了一年的期限,而现在,已经是差不多要到了。但郭荣不想回去。

“郎君若是再跑一次江陵,可就误了期限了。”韩通抓着一个鸡腿,一边吃一边说。

“阿耶那里我自会分说。阿眼你如果想要回去,也不用顾虑我。”郭荣转过身看着他,“我会给你手书一份。”

因为眼睛外凸,看人凶狠,韩通又有个外号叫韩瞠眼,对这个称呼他也不在乎,反而有些得意——这说明人家怕他。郭荣和他熟了后,私下里就以阿眼相呼了。

“郎君你说这个就没意思了,我既然跟了你自然是会跟到底的。只是你这么在刘家也不是个事啊,你若真喜欢刘家那大娘子就正正经经向人家提亲嘛,她今年应该也有十二三了吧,可以说亲事了!”

“你莫要胡说!”

韩通嘿笑了一声:“郎君你也不要瞒我了。若说早先你贩茶是为了改善家里条件,现在又是为了什么?这刘家的大娘子虽好做男子装扮,却是个好样的。现在刘家又同咱们郭家交好,若你一力要求,这事是一定能成的!”

郭荣被他说的满脸通红:“不是你想的那样的,我贩茶是为了其他的事情。”

韩通撇了下嘴,一脸不信,郭荣想了想道:“你觉得这管城如何?”

“如何?挺好的啊。”

“这管城的百姓如何?”

“也挺好的好,郎君问这些做什么?”

“你可在别的地方见过这样的县城?这样的百姓?”

韩通想了想,摇了摇头。比管城富足的城池他是见过的,但比管城精神面貌更好的百姓的确少有,他虽然不知道这个词,但他能感觉出其中的差别。

“那么,就为了这些百姓,我是不是就应该多做一些事情?”

韩通瞪大了眼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过了好一会儿才道:“但郎君,这管城再好,也是刘家的啊,你若真喜欢,就更应该向刘家提亲呀。”

郭荣不知道要怎么说了,他默默的看了韩通好一会儿,然后又转过头去收拾自己的东西了。在很早之前他就觉得这天下是不对的,皇帝不对,将领不对,就连百姓,好像也是不对的。但他不知道怎么才是对的……不,也不能说他就是完全不知道了。看历史读古籍,纵观古今,当属前朝太宗。

那个时候,大唐威服四海,中原皇帝被尊为天可汗;那个时候,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文风鼎盛;那个时候,没有吃人的军队,没有易子而食的父母……

但那个时候,只是他想象中的一个理想状态,他每次想到更多的是茫然和唏嘘,这片中原大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平稳下来?而管城,就这么活生生的出现在他眼前。

没有威服四海,没有文采风流,但百姓的确是在安居。从这些百姓的脸上他能看到安定,能看到希望。所以他愿意为这里多做一些事情,哪怕为此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他知道,他应该回河东了,但回去后他又能做什么呢?不过是领兵打仗,虽然他没有做过,但对这些却是厌恶的,不是害怕,他自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这些年走东跑西也杀过不少人,经历过不少危险,打仗虽然更凶恶,但不过就是生死而已。可这件事却令他厌恶,所以他不愿意回去,当然,若管城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他也许就回去了,可现在,他想留在这里,更长久的留在这里。

至于说刘灿……

郭荣的手微微一顿,然后就把这个名字放在了一边。那个小娘子的确是好的,但并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妻子。郭荣其实也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妻子,只是下意识的觉得应该像自己的阿娘那样,坚毅而温和,刘灿,有些太过刚强了。他虽然这么想了,但不知为什么,心中又总有一股说不出来的烦躁,特别是当想到刘灿会被别人订走的时候。

“她现在天天做男装打扮,上下人又都称呼她为郎君,又有几个人会真把她当娘子看?”这么一想,他感觉纾解了不少,可又觉得自己这种想法实在有些不够磊落,最后,只有回过头狠狠的瞪了韩通一眼,韩通一根鸡腿正差不多吃完,被他这么一瞪不免莫名其妙,想了想,道,“郎君你也要吃鸡吗?”

郭荣僵硬的回过头,暗暗的磨了下牙。

为了赶时间,郭荣这次并没有准备太长时间,当货物差不多的时候就再次上路了,这一次他还带走了一个名叫林强的演武场的学员,这个林强在演武场属于被忽略的角色,不是最出色的也不是最逊色的,不惹事也不怎么爱说话。虽然努力,也没到石守信等人的程度,总之在这次他自己跳出来之前,刘灿真没发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当她在演武场上询问有谁愿意走商路的时候,林强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举手的。

“你若走商路,以后就不见得能回来了,就算能,也不可能和现在的同学再在一起了。”

“我知道。”林强笑的腼腆回答的却肯定。

“能告诉我为什么想走这条路吗?”

“因为喜欢啊。报告教官,我阿耶过去就是做行商的,我小时候总听他对我说做行商的事情,所以一早就想要是能做行商就好了。演武场当然是好的,但我更想做行商!”

说到这里,林强两眼都在放光,刘灿也暗暗的点了下头,这是人家的梦想,可不能阻拦了。

就这样,跟着郭荣走商路的人选决定了,而在他们走的这一天,刘灿亲手给他们包了一顿饺子,这饺子是羊肉香菜馅儿的,为了出味又特意加了一些花椒水,吃起来那是满嘴飘香。韩通林强都吃的狼吞虎咽的,唯有郭荣越吃越烦心,最后只吃了十几个就不吃了。

“阿兄可是身体不适?”

郭荣摇摇头,沉默了片刻才道:“早上吃多了。”

听他说到这里,韩通抬起了头,但又被他狠狠的瞪了回去。

“那这些饺子,阿兄带到路上做干粮吧,就是吃的时候最好兑一下热水。”

刘灿说着,找盒子帮他装了,郭荣有些麻木的接了过去,对旁边的刘成行了个礼,然后就转身上了马,韩通林强连忙跟上。待他们走远了,刘灿才有些迷惑的对刘成道:“郭家阿兄今天看起来有些古怪,阿耶可知道是因为什么吗?”

刘成看了刘灿一眼,摇摇头也上了马,刘灿看着他的背影,又向郭荣离开的方向看了看,有些疑惑的皱了下眉,难道郭荣和刘成背着她偷偷吵架了?

此时,天气入凉,树叶转黄。郭荣向东去了郑州,刘成向西回了管城,很久很久以后刘灿想到这一幕,还觉得仿佛是某种预兆。

第63章 抉择(上)

轰——

漫天的火光从身后传来,哪怕是在大白天,也映的天空更亮了几分。林强拼命的缩卷着自己的身体,把心中能想到的神佛都念叨了一遍,哪怕是那个被他一向痛恨的父亲,在这一刻也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你就剩我这一个血脉了,就剩我这一个了,一定要保佑我不被那些管城的人抓到!

想到这里,他对管城人的痛恨又加深了一分。他位处广武山脚下,离的最近的村落是林家村,最近的一个县城是性阳县,离管城……那还隔着一个郑州!虽然他们都同属于郑州,但根本就不是一个县的!管城的人凭什么管到他们这里?凭什么!

“过了这一次,我就到管城做一票大的。”他在心中发着狠,但其实他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不过是他一时的想法,过了这一次他会有多远跑多远,再也不出现在郑州界内!

太可怕了,那些管城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他们本来有一百多个人,都是拿过刀见过血的,像他这种上过战场的也有二三十个,平时呼啸山林,不说一般的游人、行商害怕,就是上街县,对他们也是又怕又恨,每当上面有什么大事,县里的人都要先给他们打招呼!本来,这一次管城的人杀来他们还没太放在心上,几十个毛孩子,虽然看起来都长的比较壮士,可能有什么本事?那些当兵的他们都不怕,更何况这些小屁孩了。

什么,刘指使家的郎君亲自带队?哈哈哈,这不是白白送来一个大肥羊吗?这样的公子哥他们也见多了,仗着老子家里的势,平时练两手把戏,就以为自己多了不起了,其实不过是被下人哄骗罢了!真见了血,保管哭爹喊娘腿都是要哆嗦的。所以,唯一可虑的就是那刘指使有没有给这些小娃子派兵!

若是有真正的大兵护着,那还真有些棘手。那刘指使的名声他也听过,这几年管城真是被人传的邪乎。什么自由之地,什么贸易之城。南来北往的东西那里都有,说要比开封都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