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刘灿对李业平时一直是奉承客套的,今天忽然一变脸,李业立刻就蒙了,再听她对李太后也不客气,当下就站了起来,“刘灿,你一个小小的禁卫军统领,在这个时候谈论国事已是妄为,现在还敢威胁太后,简直是目无尊长!”

刘灿一笑,转向郭子允:“郭兄,敢问你一件事,今日陛下出宫,你提前是否知道?”

郭子玉摇摇头:“不知。”

刘灿道:“我见杨宅被整理过,那不知是谁提前做的安排?”

郭子允想了想道:“应是舅爷。”

李业气急败坏:“刘灿,你这是什么意思?是说是由我刺杀的陛下吗?”

“怎么可能,舅爷同陛下的关系,大家有目共睹,您又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李业冷哼了一声,还是悻悻的,不过神情中已经带了算你识相的表情,旁边的李太后见了简直绝望,刚才刘灿说那话是多好的把柄,如果能紧紧抓住,起码能暂时把她逼退。结果却是刘灿用一句话把李业给逼了回来,完全失去了主动!

“只是舅爷刚才说那话我并不赞同,我怎么敢威胁太后,我只是在实话实说!太后,若是陈王登基,朝中必有分歧,不知太后是否能一言定之?不知陈王是否有能力平定非议?不知舅爷是否有能力镇压暴亂?”和李太后想的不一样,刘灿并没有把刚才的那个问题回避过去,反而再次揪了出来,而且咄咄逼人,其态度连旁边的耿夫人都有些诧异。

李太后见她又把话题拿回来,虽有些诧异,更多的还是欣喜:“哦,照你这么说,大郎登基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会少很多,因为有冯相、郭兄,还有我的支持!”刘灿丝毫不退,早先她谦虚谨慎是为了避嫌,而现在她已经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还避什么嫌?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强势出击,令所有人不敢违抗——什么心服口服在这一刻是不太可能的,只有先以雷霆之势打压下去,之后再慢慢收服。

听了这话,冯道张张嘴,最后到底没说什么,他并不想卷入这个漩涡,但以他的本心来论,确实是支持大郎登基的,无他,礼也!

“冯相,你也不同意陈王?”李太后指尖发凉,冯道叹了口气,拱了拱手,“太后,您知道臣一贯的主张的,此事……大郎登基更名正言顺!”

“但大郎登基你可知有多少弊端?多少事情?你可知下面那些人会如何做?不说别的,若那郭威打来,谁来挡?若是陈王,可以向郭威求情,若是大郎,谁来?哀家吗?那郭威会听吗?”

“臣来!”刘灿道,李太后冷笑了一声,满脸不屑,刘灿拱了拱手,“太后,臣大胆说一句,郭威要来打,不外也就是因为先帝要杀他,若是成功了,郭威自然来不了。若是不成功,此事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

“他家人全部被杀,如何转圜!”李太后瞪着她,心中直后悔早先让人给她暗示,否则说不定也没有今天这样的麻烦了。

“若他的家人没死呢?”

李太后一怔,刘灿看向冯道,冯道哭笑不得,这么片刻功夫,他已经被刘灿暗算了几次,每次都更让李太后相信他早早和刘灿联手了——但他偏偏还要顺着刘灿的话说,因为她说的,一直符合他心中的道,而这一次,更是他推脱不得的,所以他再次叹了口气。一听他叹气,李太后就毛骨悚然,她瞪着冯道,后者有些无奈的道:“回太后,郭威一家并没有死,刘统领将他们救下了,随即,就送到了老夫那里……”

……

李太后惊住了,李业惊住了,耿夫人惊住了,就连郭子允,也有些被惊住了……他知道那一天刘灿做了点事,但他不知道具体做了什么,虽然他隐隐的觉得应该和郭家有关,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她把郭威的家人都救了,然后藏在了冯道那里!

郭威的家人是怎么愿意跟她走的?还是他们早有联系?然后,更重要的是,冯道是怎么愿意接受的?

“不可能!”李业第一个跳了起来,“郭家的事是我办的,没人走脱!”

“舅爷办事自然是妥当的,不过在你到之前,郭家的人已经被接走了。”

李业目光呆滞,在他到之前?在他到之前他的人也在盯着郭家啊,他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啊!

李太后道:“冯相既然这么说了,那必然是真的。如此,我也能安心不少。”

说到这里,她又看向刘灿:“如此看来,就算没有我的提醒,刘统领也必是安稳的了。”

这话说是感叹,更是点明,刘灿拱了拱手:“太后对臣的关照,臣一直铭记在心。太后可以放下,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也是陛下的天下,臣的志向并不再此。至于陈王……臣一直是怜惜的,绝无它意。”

李太后看着她,呼吸微微有些粗重,这是许诺,是许诺不会废帝,也是许诺会保陈王太平。这种许诺有意义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这其中就要看刘灿的要脸程度也要看冯道能活多久了。但更关键的是要权,刘灿,在这个时候要争夺那个位置了!她选的时间太好了,她现在想找一个能同她抗衡的人都难,更关键的是,她还救了郭威一家!只此一点,郭威必对她感激不尽,不管以后如何,起码在这段时间内是不会同她争什么了。

“这个时间实在是选的太好了,还做了这样的布置,难道,二郎是她杀的?”李太后心中一动,虽然她也知道刘灿是临时被招过来的,可此时却忍不住要这么想,否则她又为何要冒险救走郭威一家,除非、除非……想到有一个可能,李太后蓦地惊出一身汗。

她是在当天提醒的刘灿,而刘灿绝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好全部的准备,要瞒住外人救走十几口的人不是一句的事,特别是那一天各方面已经很紧张了——她还不知道刘灿还捎带着带了不少郭家的家将,否则会更惊讶。不过她毕竟不是养在深闺的无知大姑娘,知道要救这些人出来,必须提前准备好很多东西。而从郭家的反应来看,他们事前并不知道自己会被袭击,所以这些就是刘灿一人完成的。而刘灿为何要提前做这些准备?她早就知道刘承佑会对郭威动手?

她又是怎么知道的?

是的,谁都知道刘承佑是一定会对杨玢王章动手的,但,郭威不是杨玢!在那之前就连她也没想过刘承佑会这么疯狂!但刘灿想到了,并且做了准备?理智上李太后不太信,可不知为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刘统领,非是哀家对你有看法,而是,你拿什么来保证你说的?”

“这就是要见真章了!”刘灿在心中清楚。杨玢王章等人能把持朝政,一来有刘知远的交代——这是大义;二来有多年的经验,满朝文官大多是他们的手下党羽,武官中也有不少安插。但她刘灿或者说刘家却是没有这些的,他们要取得这个位置,有点像虎口夺食,也许在这个时候暂时没人能反对,一旦他们反应过来,就会此起彼伏的来冲击。想到这里,刘灿也反应了过来,李太后也不见得就是非要陈王登基,只是陈王相比于还在襁褓中的大郎,会少很多变数——亲王登基虽然在礼数上有亏,但他毕竟很大了,对外完全可以说亲政,就算全天下人都知道这是个谎话也不能说到明面上。可大郎登基就不一样了,他这么小,要不就是垂帘听政,要不就是顾命大臣,更有可能两者一起来,这就会给人很多口舌。

而且,李太后恐怕还有让他振兴大汉的想法,哪怕她自己也知道这个希望非常缥缈。

刘灿暗暗吸了口气,正要说话,一个宫女就匆匆来到李太后身边,在她耳边说了几句,李太后脸色变了又变,随即看向刘灿:“刘统领……真是好手段!哀家也算是见识了!”

第282章 油渣 (十三)

“大郎,我有件事觉得奇怪。”

有一天晚上赵匡胤没事找刘灿聊天……恩,基本上他晚上都是没什么事的,所以其实这个聊天的活动真的经常举行。刘灿虽然也想自己看看书静静心,可赵匡胤来了她也不能拒之门外。毕竟赵匡胤也不会只同她说吃喝,总绕不了宫中、京城乃至密州的事情。而且在聊天的时候,两人也会下下棋。在过去,刘灿对围棋真没什么兴趣,对于她来说这个太费脑子了,工作了一天之后她就想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干脆就看点不用动脑子的爆笑片。但是现在,她却喜欢上了这个东西,在黑白之间的厮杀里,她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愉悦。特别是赵匡胤每每总下不过她,所以看在屠杀大龙的份上,刘灿也就忍受了他的话唠。

听到赵匡胤的话,刘灿正在看棋面,听了这话抬起头就恩了一声,赵匡胤道:“大郎,好像从来没有想过成为杨玢、王章?”

刘灿一笑:“你觉得可能吗?”

“那一位的确不是明君,但如果大郎想的话,还是能成的吧?”

刘灿停了下来,抬起头:“你觉得这是一步好棋?”

“大郎曾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也说现在我中华大地最缺的就是休养生息。若是主政大汉,固然有很多弊端,可也能慢慢蚕食,以大郎的手段,经营个三五年,必然会令天下只知密州刘家!到时候让那刘承佑退位,又算的了什么!”

“你到是怪有接受禅位的心思,这难道是写在基因中的密码?”刘灿在心中腹诽了一句,面上倒是不露,“你说的有理。可第一,要达到这一步非常困难,我几乎要把大汉的文武百官都收拾了才有可能;第二,刘承佑不聪明,可却不是一个会任人摆布的,而且,有些疯狂。”

“疯狂?”

“你慢慢就知道了……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他都能做出!”

赵匡胤对这话不是太能理解,正要再问,就听刘灿又道:“不过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不能是刘承佑。”

赵匡胤一怔,刘灿又道:“杨玢等人做的是最不得好的,虽一时显赫,可下场也是早就注定了。哪怕不是刘承佑,也不会相差太多。这种事若要做的话,起码要做到曹相的地步,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皇帝是当不了家的才行。”

“大郎说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是最起码的。而且还要这个天子,从来就没有尝过做天子的味道!”虽然只要坐上了那个位置的,鲜少有不想获得真实权利的,但接触过这份权利的,和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渴望程度还是不一样的。

“这么说的话……”

没等他说完,刘灿就摇头了:“这种事不能做。”

“为什么?”

“你说这天下为何这么乱?这自然有很多原因,但有一点却是谁都回避不了的,因为朱温开了这么一个头。他虽然没有明说,却以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天子人人可做!于是这下面的人,只要有些能力的有些基础的,都想试一试。而今天若我们做了这件事,那么下一次,就很有可能是我们遇到这种事!”

“但若是其他人做了呢?”

刘灿一笑:“朱温的危害,在于他最后成功了!所以,只要我们不做,哪怕有别人做了,这件事的危害也不至于成为影响!”

朱温的危害在于他坐稳了朝廷,虽然最后后梁也被别人干掉,可他本人到底做了六年的皇帝,最后还死在了皇位上,若是像袁大头那样只做了八十多天,那人人都知道这事是干不得的——袁大头之后难道就没有人想称帝?想复辟?不见得是不想,而是知道是干不成的。

放到这里就是,如果有人刺杀了刘承佑最后还当了几年皇帝,那就是一个启示,可如果这个人虽然杀了刘承佑自己也很快被干掉了……那其他人就知道,这活儿干不成了!刘灿这句话,却是包含了强大的信心。

“那大郎觉得,若那位去了,谁登基合适?”

“你倒是对这个问题怪感兴趣?”

“只是觉得有这个可能。”

那个时候还没有发生宫变,不过当时刘灿已经有些被冷落了,所以她也不用经常往宫中跑。听了赵匡胤的话,她沉思了起来。历史上的刘承佑当然不是被人刺杀死的,可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那么,有没有这个可能呢?而除掉这个,杨玢等人有没有可能要废掉他呢?

刘灿觉得,比起前者,后者更有可能,毕竟杨玢等人对刘知远的忠心是有数的——自古一来都是人走茶凉,那种能忠于几代人的忠臣看遍历史也是有数的,更何况刘承佑还不那么听话,更何况他还处理了史弘肇!

这么一想,刘灿突然发现刘承佑竟然有很大的可能被废!区别只在于是他还是杨玢等人先动手,若是前者那自然是走人了历史,若是后者……他们又要如何?

“另推一个皇帝出来!”刘灿很快想到了答案,现在已不同往日了。早先他们不能救石敬瑭的子孙,因为那个时候密州的能量还太小,人救下了就是救个祸害,而且,石敬瑭实在没什么威望。而刘知远就不一样了,对契丹人他一直采取的是强硬姿态,这就得了大义,而现在,密州也和早先完全不一样了!当然,这会有很多后遗症,但好处也一样很多。

“若是陛下被废,最有可能被立的就是陈王,但对于我们来说最合适的却是大殿下!”刘灿慢慢的说,“当然,若是大殿下被立了出来——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大,可万一这种情况发生了,那我们也只有找陈王了。”

“所以说如果能选择我们就选择大殿下?”

“这是自然,名正言顺,并且,大殿下还有很长的时间!”一个婴儿,长到懂事有能力反抗怎么也要十三四年,若她不能在这十三四年里一扫乾坤定下基业,那还真不如把这位子让出来了!若是换成别人也许还要担心外戚,可耿氏那边则真不必有这个担心了。

……

这段话在当时只是闲聊,过后刘灿就把这事放到了一边,赵匡胤也没太在意。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时候他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增加自己的积累,若是想要插手废立帝,立刻就要面对全面打击。当然,在宫变的时候刘灿曾闪过这个念头,不过到最后还是决定先保刘承佑,实在保不住再说别的,因为那是她更熟悉的历史,也因为,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掌握到最好的时机。后来刘承佑按照历史除了杨王二人,刘灿也没有往这方面想,就像她早先所说的,刺杀的口子不能开,开了就是祸端,不过她倒是想过接收陈王——当刘承佑出城同郭威交战的时候,她可以借由李太后这条线把陈王接出来,再之后就可以在归还郭家人的时候同郭威谈判。

一直以来,郭威都是被逼的——他被逼着谋反,被逼着做皇帝,但如果他的家人没死,他还能这么被逼吗?那个时候同他商量共议国事,他能反对吗?而那个时候密州军踏过曹州进入商丘不也是顺理成章的吗?当然,这种模式郭威早晚会反对,但每过一天,他们密州就更强大一分,而郭威在这方面是绝对无法和他们相比的!

当然,若真的事不可为,他们也不介意出兵,打着为刘承佑报仇的名义与郭威干一架,不过那是最后的选择了。

而现在,事情发展到了另一个方向,虽然和他们的计划不一样,可好像更好?

仓促,非常仓促,不过他们早就做了各种准备,所以哪怕没有刘灿的亲自指挥,赵匡胤也立刻选择了最正确的方法,然后就是一连串的执行。耿夫人这里是一步,陈王那里则同时下了另外一步。陈王虽不怎么重要,但他们在那里也安排的有人,而且因为陈王的位置不怎么重要,所以安排的人还比较得力。所以李太后的人还没过去,刘灿的人已经把刘承佑死的事告知给了陈王,而且把这事说的异常凶险——这人本来就是个说书的,陈王招他也是为了解闷,后来说的多了,慢慢竟有些像谋士了,当然陈王这里也没什么事,也不过就是日常中的聊天,因他说话有趣,陈王对他非常有好感。

此时接到任务,他立刻拿出十二分的功力渲染,直把刘承佑遇刺一事说的无比惨烈无比血腥,直把陈王吓的小脸惨白,晕头转向:“皇兄死了,这可如何是好,彭敏,你说那人为何要杀皇兄?”

“还能是为什么?不过是皇位!”彭敏一副感叹状,“这人啊,为了皇位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

“皇位?那、那是谁动的手?”

“殿下,这我如何知道。不过殿下也要准备了。”

“准备?哦,皇兄死了,我要去祭奠……”

“不是啊殿下,陛下驾崩了,你很有可能就要被立为皇帝了啊!”

……

!!!

陈王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当皇帝,他从小身体不好,想的就是怎么能多活些日子,所以哪怕刘知远登基,他也没什么想头——他上面有两个哥哥呢!虽然后来大哥死了吧,可还有二哥呢,而现在,二哥竟然也死了!他竟然很有可能要当皇帝了?

惊喜吗?惊是有,喜却没有多少。经常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他,要比普通人更怕死,特别是在刚听到刘承佑死的这么惨烈的时候更觉得绝对不能当这个皇帝。

“殿下不要这个皇位?我说句大不敬的殿下不要怪罪,这个皇位还真不是太吉祥的东西……这些年就没人能在这上面多活几年……”

这话说的陈王更怕了。彭敏接着又道:“但这事恐怕不是殿下说了算的,若是我估计不错,很快宫里就要有人来接点下了。”

“我不去……对,就说我病了,哪儿都不能去!快快快,叫人进来服侍我!”

……

于是当李太后的人到了的时候,就看到陈王病恹恹的躺在床上,一副气若游丝的样子,却是哪里都去不了了。陈王这个样子,去接他的人也不能硬拉,只有回来禀报,不过陈王府上有刘灿的人,又何尝没有李太后的?倒不是李太后想要监视这个儿子什么,而是他府上的人大多都是她一手安排下去的,所以这陈王到底是真病假病她又有哪里不知道的?此时听了禀报,立刻就联想到了刘灿身上。刘灿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过从李太后的反应上也能猜出一二,当下一笑:“灿不太理解太后的话,不过太后的担心却是大可不必的。灿不会骄傲自大却也不会妄自菲薄,既然敢接下这个担子,自是有这份担待的!”

……

第283章 油渣(十四)

李太后从来就不是一个善于争取的人,否则大汉此时绝对不会是这样的局面,这一点倒和智商能力没什么关系,最关键的,还是性格因素。早先她在悲愤下想让自己的三儿上位,但被刘灿一再阻击,再加上冯道一再出手(在她看来),她这上的心也就歇了几分。只是刘灿要挑这个大梁,她觉得还是有些欠缺,所以她在纠结了一会儿后,就把这事交到了朝里,而立刻的,朝中就炸锅了。

是大郎君上位还是三皇子登基都不是重点,而是你刘灿凭什么挑大梁?要论资历的话,我们哪个不比你强?要论官职的话,我们也有不少人在你之上,要论圣眷……刘承佑死了,可在他生前,你已经被冷落了!至于说耿夫人的倾向……她一个舞女知道什么?莫不是看你脸白,有不洁之心了?至于说冯相……恩,冯相是没有表态,但冯相在这种问题上一向是很少明确表态的!这是冯相高风亮节老谋深算老奸巨猾……呃,总之就不是对你刘灿有意思!

所以就是你刘灿一没有资历,二没有资格,三没有帮衬,凭什么来立皇位?你以为没有了杨玢没有了王章没有了史弘肇这朝里就没有人了吗?还有两个郭公呢!呃……虽然也许现在只有一个了,可就算是一个也碾压你啊!更何况,还有我们呢?还有国舅呢!这个时候李业也走进了众人的视线,在被李太后点拨了一番后,他终于反应了过来,上蹿下跳很是活跃,也召集了一帮人,虽然有些人还不屑于他,但这时候他们的态度是一致的——对抗刘灿,把这个从山窝窝里跑出来的家伙打回去!虽然密州没多少山,但在他们心中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都是一样的。

热闹啊喧嚣啊,李业还调集了军队,但是很快,刘灿告诉了他们,她的底气是从哪儿来的——大船上的部队进京了!

来的时候,刘灿带了十个中队,一个大队正好一千的人马。人虽然不多,分配却很合理,有弓箭手、有步兵甚至还有一个中队的水军!这些人借着各种理由和后面的部队来回轮换,但始终保持着这个数字,而刘灿府中,还有二百人。一千二百人,不算小数字,但也不算什么大数字,就算是冯道,府里也养了几百家将,外面的人更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大家虽知道那船上藏的有人,却也没有太在乎,而这个时候,这一千二百人告诉了众人,他们错的有多么厉害!

北门沦陷!

几乎没有任何交锋的,北门就被占领了,再之后这一千人马平推到皇宫外,李业调来的三千人马完全被碾压!

郭崇凭着三千人全歼了杨玢一家,但李业的这三千人在这一千人面前,完全就像儿戏,别说什么消灭打压了,连造成混乱都不能够。李业太弱了?倒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因素,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将军李业都差郭崇太多了,可他当了这么久的国舅,就算早先再被打压,也是有一定底蕴的,不说别的,金银就不缺,因此也搜集了不少家将。这样的家将平时好酒好肉薪水丰厚,就是要在这时候冲锋陷阵的,他们也真冲了!根据各方探子回报,他们也非常勇猛,而结果,却是一个悲剧。

“很多人没冲到前面就被射死了。”说的一脸梦幻。

“射死了?他们没穿铠甲?没带盾牌?”听的满脸不信。不错,大多数士兵别说铠甲盾牌了,就连武器可能也不怎么样。可家将啊!那起码会有皮凯,勇猛些的明光铠都很有可能套上——这种东西的造价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很有份量,一般二般人穿着就舞不开了!但不管怎么说,还要有盾牌。李业又不缺钱,这些东西怎么会少?而既然有这些东西,那些家将怎么会被射死?

“也不能说是射死了,但也差不多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些箭大多射到了大腿上。”

……

在一般情况下,两军交战的时候,守军先是仰射,这个时候冲锋一方的盾牌是向上挡的。到了一定距离内,就要平射,这个时候盾牌就在前方,可以挡住大部分身体。进入平射内,守军一般只有三到五次的射箭机会。通常来说,运气好些,能干掉二三十分之一,当然要是对方没有盾牌,这个数字要大大增加。可在攻防守城中弓箭手从来就不是战场上的决定力量,他们负责的是打击士气,扰乱队伍,捎带的才是杀上敌人。当然,这是攻守两方的时候的计算,若是骑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在这里,弓箭手的作用本应该更小的,第一,他们没有城墙可守,他们虽然包围了皇宫,却没有占领皇宫,也就是说,除了他们自己搭建的一些掩体外,没有稳定牢固的遮挡物;第二,开封的皇宫虽然是天下中心所在,可修建的并不大气,也就是说外面的距离并没有多远,李业的家将门往前冲锋的时候甚至不需要把盾牌往头上顶,他们只要速度快些,不要拖沓,完全可以在三箭之内冲到阵前,再之后就是真正的厮杀了。而家将干这个向来是长项啊!一般的士兵怎么可能拼的过他们?最最保守的计算,一个干掉两个也是没有压力的啊!李业这一次真出老本了,五百家将出动了三百,保守一些估算,也要能干掉刘灿五百人了!这队伍就破了啊!可现在说什么射到了腿上?射到了腿上是什么东西!

“就是射到了腿上,那些箭大多射到了李将军家将的大腿上,然后,他的家将就倒下了。”说的人吞了吞口水,哪怕他亲眼见了也还是有些不敢太相信。李业在自己的家将身上没有苛刻,每个人都有皮甲都有盾牌,有几个还穿着明光铠,他们冲锋的时候也很勇猛,吼叫连连,勇猛无比,声势端的渗人,而反观刘灿这边呢,却非常安静,在李家军冲锋的时候,他们一开始甚至都没有什么反应,这让他们这些旁观者都觉得刘家这边是被吓住了。然后就是一声放。

万箭齐发……

这四个字在很多时候是形容词,因为有那么多军队也不见得会有那么多弓箭手,有那么多弓箭手,也不见得会那么整齐——一万个人,那要多大的音量才能扩散开来,所以真正的队伍,真到了那么庞大的地步,一看旗帜,二分小队,而这中间免不了就要有误差。

可是在这里,却是无限的接近了这个词,明明只有一百人,却硬是给了人这种感觉,因为那些箭是那么平那么直那么整齐!这真是见了鬼了!什么时候射箭也能整齐?是,大家的箭射的时间都差不多,起码在一个队里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可每个人的力量不一样,速度不一样,高低也会有区别,怎么可能整齐?

可在这里,就是整齐了!虽然因为身高的原因,不能在一个水平面上,却是有层次的降低的,然后前进的速度竟是一样的!然后,竟然是那么整齐的射进了李家军的大腿!

因为看到对方有弓箭,李家军这边已经是分散着跑了,但还是被射了进去!那么一排人,齐刷刷的几乎在同一时间倒下了,第二排人没来得及躲避,就被第一排的人给绊在了那儿。然后,又一声射,第三排的人就倒了!随后第四排的也被连累了。

李家军的家将一共也就三百人,分成了两个批次,第一批次就是这四排二百多人,本指望着这二百多人撕开对方的防线呢,谁知道竟就这么倒下了!连对方的边都没摸到啊!那统领倒也不是傻瓜,一见这样立刻换了方式,指挥下面的士兵在。这些士兵也算是精悍的了,见到这个情况,也还是硬着头皮往上冲,可他们更悲催!

他们虽然待遇不错,可也不是人人都穿的上皮甲的,一般也就是个纸甲,包的还都是胸口那一片,还没有盾牌,所以一冲上来就倒下一大片,之后又是一片,他们人多,统领也不是太心疼,咬着牙的就想用人命顶,他也真顶到了,但那些士兵也起码倒下了七八百人!

在冷兵器时代,折损能超过五成,队伍就要崩溃了,这个时候折损了两三成,虽然没有崩溃,可也士气大落,也是后面有监军,一开始又许了重利,否则还真不见得能冲上来,不过不管怎么说,李家军终于冲了上来!他们终于可以和对方手搏了!他们三千人,还压不过对方的一千?虽然现在少了一千,也还有两千,两个打一个会打不过?

他们也是有血性的!

可事实证明,他们还真的打不过……

“等等,只靠射箭就死了一千人?”

“差不多,应该是这个数,也许那些家将没死,可也没有战力了。”而且在这个时代,外伤也非常麻烦,不说一定会死,可万一溃脓,就非常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