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砍啊砍啊,后来就轮到了何文新,验明正身之后,齐敏正要发血签,说时迟那时快,你爹突然大喝一声:‘且慢!’”

“你说谁?”萧景睿吓了一跳,“我爹?”

“对啊,你爹,谢侯爷。

他当时也在看楼上,叫停了刽子手后,他问齐敏:‘齐大人,人命关天,你确认这人犯正身无误?’”言豫津学着谢玉的口气,倒有七八分相象,“这句话一问,齐敏的脸色立时就变了,只是箭已离弦,断无回弓之理,齐敏也只能硬着头皮说绝无差错,喝令刽子手赶紧开刀。

你爹刚叫了一句‘刀下留下’,一辆马车恰在此时由巡防营护卫着闯到了刑台旁,好几名营兵从马车里拖啊拖,拖出一个人来,你猜是谁?”

萧景睿没好气地道:“何文新。”

“猜对了!这个是真正的何文新。

可是他老爹和齐敏却咬口不认啊,非说这个才是假的。

你爹这时冷笑两声,又带出三个人来,是牢头、替死鬼的中间人,还有一个女的,那女的只哭喊了两句,台上那假何文新就撑不住了,突然嘶声大叫,说他不是死囚,他不想死…你想想看,周围挤得满满腾腾都是围观的百姓,一时哗然,场面那个乱啊,齐敏当时都快晕死过去了。

文远伯也来观刑,一看刑部来这一手,气得直跳,揪着何敬中和齐敏不放,闹着要面君。

最后还是你爹有魄力,派巡防营的大队兵马接管了现场,倒也没失控。

后来他们几个大人就连拖带扯地一起进宫去了,估计这阵子正在太和殿外等着皇上召见呢。”

这简直是以前听也没有听说过的奇闻,萧景睿呆呆思忖了片刻,问道:“你觉得真的是何大人和刑部同谋干了这件替换死囚的事吗?”

“我觉得是真的。”言豫津压低了一点声音,“你爹是多谨慎的一个人啊,没有铁证,他最多密奏,不会当众整这么一出的。

吏部倒也罢了,大约只有何敬中一个人涉罪,但刑部…这次恐怕会被煮成一碗粥呢。”

“这倒是,如果现在追查出以前还有同类型的案子,齐尚书的罪便会更重的。”萧景睿喃喃应着,突然想起父亲前天晚上那高兴的样子,现在看来,是因为抓到了何文新…吏部和刑部都是支持誉王的,这位最近顺风顺水的王爷,只为了这一个案子就折伤了两只臂膀,也够他疼上一阵子的了…

“说起来都是六部首脑,还真够龌龊的,”言豫津自顾自地摇头感慨道,“从什么时候起,朝臣都变成了这个样子,这样的人来协助君上治理天下,天下能治好吗?”

萧景睿低着头沉默了半晌,突然道:“能都怪朝臣么?君者,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如今在朝中为官,坦诚待人被讥为天真,不谋机心被视为幼稚,风气若此,何人之过?”

他此言一出,倒把言豫津惊得闭不拢嘴,好半天方道:“你还真是一鸣惊人,我当你素日根本不关心朝局呢?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请受我一拜。”

“少打趣我了,”萧景睿瞪了他一眼,“再说这话也不是我说的,我只是越来越觉得…他说的对…”

“谁?”言豫津想了想,迟疑地问道,“苏兄?”

“嗯。

我们千里同行,一路上什么话题都聊过,这是有天晚上谢弼睡了,他跟我秉烛夜谈时所发的感慨…我真是想不通,苏兄既有这样的理念,为何会选择誉王?”

“大概他也没得选吧?”言豫津耸了耸肩,“太子和誉王,有多大区别?”

萧景睿点着头,神色也有些无奈:“苏兄曾说过立君立德,所谓君明臣直,方为社稷之幸。

待民以仁,待臣以礼,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

时时猜忌、刻薄寡恩的君上,有几个成得了流芳百世的名君贤君?我想苏兄的痛苦,莫过于不能扶持一个能在德行上令他信服的主君吧…”

言豫津的眸光微微闪动,想要说什么,最终又没说,手指拨动着桌上的茶壶盖,翻来翻去地玩了一阵,突然起身,将刚才的话题一下子扯开老远:“景睿,外面好月色,陪我去妙音坊吧?”

 

第八十章 游园

皇帝对于“换死囚”诸案的处理诏书在十天后正式廷发。

吏部尚书何敬中免职,念其谋事为亲子,降谪至岳州为内吏,何文新依律正法;刑部尚书齐敏草菅人命,渎职枉法,夺职下狱,判流刑。

刑部左丞、郎中、外郎等涉案官员一律同罪。

誉王虽然没受什么牵连,但他在朝廷六部中能捏在掌中得心应手的也就是这两部了,一个案子丢了两个尚书,懊悔心疼之余,更是对谢玉恨之入骨。

有心人给夺嫡双方这大半年来的得失做了一下盘点,发现虽然看起来太子最近屡遭打击,誉王意气风发,但一加上此案,双方的损失也差不了太多。

太子这边,母妃被降职,输了朝堂论辩,折了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自己又被左迁入圭甲宫。

誉王这边,侵地案倒了一个庆国公,皇后在宫中更受冷遇,如今又没了刑部尚书和吏部尚书。

人家都说此消彼长,可奇怪的是,这两人斗得如火如荼,不停地在消,却谁也没看见他们什么地方长了,最多也就是誉王可以勉强算是拉近了一点和穆王府及靖王之间的关系罢了。

不过此时的太子和誉王都没有这个闲心静下来算帐,他们现在的全副精力都放在一件事上,那就是如何把自己的人补入刑部和吏部的空缺,退一万步讲,谁上也不能让对方的人上了。

太子目前正在圭甲宫思过,不敢直接插手此事,只能假手他人力争,未免十分力气只使得上七分,而誉王则因为倒下的两个前任尚书都是由他力荐才上位的,梁帝目前对他的识人能力正处于评价较低的时期,自然也不能象以前那样说风得风要雨得雨,所以两人争了半天,总也争不出结果来。

吏部倒也好说,只是走了一个尚书,机构运行暂时没有问题,但刑部一下子被煮掉了半锅,再不定个主事的人只怕难以为继。

梁帝心中烦躁,暮年人不免有些头晕脑涨的,诸皇子公主都一个接着一个入宫来问病请安,靖王是和景宁公主一起来的,聊到梁帝最近的这桩烦心事时,靖王随口提起了上次三司协理侵地案时,刑部派出的官员蔡荟。

梁帝被他这一提醒,顿时想起此人当时执笔案文,还给自己留下上佳的印象,急忙一查,确认他这次并未涉案,于是立召入宫,面谈了半个时辰,只觉得他思路清晰,熟悉刑名,对答应奏颇有见地,竟是个难得的人才,不过资历略浅些,又没有背景,才会一直得不到升迁,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第二日,蔡荃被任命为三品刑部左丞,暂代尚书之职,要求其在一月内,恢复刑部的重新运作,并清理积务。

鹬蚌相争的太子与誉王谁也不知道这个蔡荃是从哪里掉下来的,本来都以为是对方的伏兵,查到最后才不得不相信,此人竟然真的就是个不属于任何阵营的中间派。

刑部先稳住之后,梁帝定下心来细细审察吏部尚书的人选,考虑了数天之久,他最终接纳中书令柳澄的推荐,调任半年前丁忧期满,却一直未能复职的原监察院御史台大夫史元清为吏部尚书。

史元清素以敏察刚正闻名,与太子和誉王都有过磨擦,梁帝也因受过他的顶撞而不甚喜他,这次不知中书令柳澄是如何劝说的,竟能让梁帝忍了个人喜好,委其重职。

不过朝堂上的热火朝天,并没有影响到梅长苏在府中越来越清闲的日子。

虽然他现在是公认的誉王谋士,可誉王在“换死囚”一案上吃的亏纯属自己大意轻敌,事前从没跟人家麒麟才子提过,事后当然更没人家的责任。

至于如何争抢两个尚书位的事情,誉王倒是来征求过梅长苏的意见,但他毕竟是江湖出身,在朝堂上又没有可用的人脉,最多分析推荐几个适用的人选,实施方面是指望不上的,幸好誉王也没在他身上放太多的希望,只听了听他看法,就自己一个人先忙活去了。

因此,在这段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梅长苏只专专心心地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招来工匠,开始改建苏宅的园林。

新园子的图稿是梅长苏亲自动手设计的,以高矮搭配的植被景观为主,水景山石为辅,新开挖了一个大大的荷塘,建了九曲桥和小景凉亭,移植进数十棵双人合围的大型古树,又按四季不同补栽了许多花卉。

难得是工程进展极是快速,从开工到结束,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而已。

苏宅改建好的第二天,梅长苏甚有兴致地请了在京城有过来往的许多人前来作客赏园,在他的特别邀约下,谢家两兄弟带来了卓青遥和卓青怡,穆王府两姐弟带来了几名高级将领,蒙挚带来了夫人,夏冬甚至把刚刚回京没多少的夏春也带来了,言豫津虽然谁都没带,却带来了一只精巧的独木舟,惹得飞流一整天都在荷塘水面上飘着。

在主人的热情招待下,这场聚会过得非常欢快热闹。

登门的客人们不仅个个身份不凡,关键是大家的立场非常杂乱,跟哪方沾关系的人都有,这样一来,反而不会谈论起朝事,尽拣些天南海北的轻松话题来聊,竟是难得的清爽自在。

这里面言豫津是头一个会玩会闹的,穆青跟他十分对脾气,两个人就抵得上一堆鸭子。

其他人中卓青遥通晓江湖逸事,悬镜使们见多识广,霓凰郡主是传奇人物,东道主梅长苏更是个有情趣的妙人…来此之前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组成如此古怪的聚会,居然会令人这般愉快。

游罢园景,午宴就设在半开敞式的一处平台之上,菜式看起来简单清淡,最妙的是每种菜都陪佐一种不同的酒,同食同饮,别有风味,与座人中,只有爱品酒的谢弼说得出大部分的酒名,余者不过略识一二罢了。

宴后,梅长苏命人设了茶桌,亲手暖杯烹茶,等大家品过一杯,方徐徐笑道:“如此枯坐无趣,我昨夜倒想了个玩法,不知大家有没有兴致?”

江左梅郎想出来的玩法,就算不想玩至少也要听听是什么,言豫津先就抢着道:“好啊好,苏兄说说看。”

“我曾有缘得了一本竹简琴谱,解了甚久,粗粗断定是失传已久的广陵散。

昨晚我将此谱藏在了园中某一处,谁最先将它寻到,我便以此谱相赠。”梅长苏一面解说着,一面摇杯散着茶香,“若是对寻宝没有兴趣的客人,就由我陪着在此处饮茶谈笑,看看今天谁能得此采头。”

一听得“广陵散”三个字,言豫津的双眼刷地一下就亮了,穆小王爷穆青年轻爱玩,也是神情兴奋,谢弼虽然对琴谱不感兴趣,但觉得去寻宝应该会比坐着喝茶更有趣,因此这三人是最先站起来的。

萧景睿本来觉得可去可不去,但刚一犹豫,言豫津的眼睛便瞪了过来,他知道好友是多拉一个人多一分胜算,笑着放下茶杯,拉了卓青遥一起起身。

卓青怡从表情上看也甚感兴趣,但因为女孩儿家矜持,不好意思去凑热闹,红着脸坐在原地未动,悄悄地看了霓凰郡主一眼。

郡主何等冰雪聪明的人,一看就知道她在祈盼什么,微微一笑站了起来,道:“卓姑娘,可愿跟我一路?”

卓青怡忍住面上喜色,忙立起身来敛衽一礼,道:“郡主相召,是青怡的荣幸。”

见郡主和小王爷都去了,原本就跃跃欲试的穆王府诸将哪里还坐得住,立即也跟了过去。

只这一会儿功夫,整个平台就空空荡荡了。

梅长苏用指尖轻轻转动着薄瓷茶杯,笑道:“看来愿意跟我一起坐着喝茶的人,只有蒙大哥、蒙大嫂和夏冬大人了…”

“怎么会,还有夏春大人…”蒙挚一面随口接着话茬儿,一面向东席上看去,顿时一愣,“夏春大人呢?”

“早就走了,”夏冬满面的忍俊不禁,“春兄也是个乐痴,一听见有古琴谱,哪里还坐得住,苏先生的话还没说完,他就一阵风似的…飘了…”

“对对对,”蒙挚用手拍着脑门,“是我健忘,夏春大人上次为了份古谱,跟陛下还争上了呢。”

“夏春大人最擅奇门遁甲、机巧之术,我藏谱的小小伪装,自然会被一眼看破,看来今天豫津要气闷了。”梅长苏微笑道。

“这也难料,苏先生的园子可也不小,是不是一开始就找对了方向,还是要看运气的。”夏冬柳眉一扬,狭长的凤眼中波光流溢,邪邪笑道,“豫津这臭小子拖了那么多帮手去,我看除了春兄,其他任何人找到了这古谱,最终都会被他死磨硬缠地给抢过去。

这样算起来他的胜率也不低啊。”

梅长苏但笑不语,低头照管茶炉,又给大家换了热茶,闲聊些各地风物。

大约两三刻钟后,夏春人如其名,满面春风的回来了,手里抱着个小小的红木盒子,大踏步上前,朝着梅长苏一拱手,道:“苏先生,如此厚赠,愧不敢当。”

梅长苏朗声一笑,道:“夏春大人自己寻得了,与苏某何干。

其他人呢?不会还在找吧?”

“是啊,”夏春笑得有些狡黠,“我悄悄回来的。”

“想不到夏春大人还如此有戏耍的童心,”梅长苏不禁失笑,摇着头将目光转向平台左侧。

黎纲不知何时已侍立在那里,见到宗主的目光扫来,他不动声色地挑起了右边的眉毛,躬身一礼。

梅长苏心中一定,开口道:“你去请郡主他们回来吧,就是再找,也没有第二本了。”

“是。”黎纲领命退下后不久,其他寻宝人便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言豫津一见琴谱在夏春手里,虽然郁闷,但也知道此人乐痴的程度比自己尤甚,只惋叹了两声,很快也就丢开了。

日影西斜,宾主尽欢。

申时之后,客人们便相继起身告辞。

蒙挚是最后一个走的,一向骑马的他大约是陪夫人的缘故,居然也上了马车,辘辘而去。

梅长苏在宅门口送完客,方缓步回到后园自己的寝院之中,一进屋门就笑道:“蒙大哥,你回来的好快。”

“我又没有走远,”蒙挚过来帮他将门关上,回身皱着眉道,“你今天玩这个游戏是不是忘了夏春在这里?刚才真是惊出我一身冷汗来,他可是出了名的机关高手,你居然敢让他随意满园子乱翻…”

“这游戏就是为了夏春而设的,”梅长苏的唇边浮起一抹傲然的笑意,“连夏春都发现不了的暗道,那才是真正的暗道…再说那暗道口我特意改建过,就算万一被夏春翻出来了,他也只看得出来是间密室而已。

再说了,我要是没有七分赢他的把握,也不会冒这个险。”

“说的也是,”蒙挚长长吐一口气,“你办的事,什么时候不周全过了?”

梅长苏笑着扶住他的手臂,低声道:“今天是第一次,蒙大哥,可愿陪小弟去靖王府一游?”

第八十一章 赤子之心

梅长苏笑着扶住他的手臂,低声道:“今天是第一次,蒙大哥,可愿陪小弟去靖王府一游?”

“好。”蒙挚回答的毫不迟疑,转身从衣架上取了狐裘的斗篷,为梅长苏披在肩上,“地道里阴湿,你多穿些。”

“你真的要陪我去?”梅长苏眸中的亮光闪动了一下,“那要是靖王问你怎么会跟我在一起的,你怎么回答?”

蒙挚确实未曾想到此节,怔了怔道:“我以为他知道…”

“他知道你我有交往,他也知道你很赏识我、偏向我…”梅长苏定定地看着这位禁军大统领的眼睛,“但是他却不知道你我之间真正的渊源。

如果你陪着我一起从这条全京城最隐秘的地道中走出来,那就代表着你和我之间的关系,远比他想象中还要亲近十倍,他怎么可能不惊诧?怎么可能不想要问个清楚明白?”

“那…”蒙挚拧眉想了一阵,“就说你曾经救过我的命,我要报恩,或者说我有把柄落在你手里,所以不得不…”

梅长苏失笑着摇了摇头,“景琰不是那么好骗的。

你蒙大统领是什么人物,如果你我之间只是为了报恩,或只是因为被威胁,那么我最多能利用你一下就不错了。

若非推心置腹,若非信任无间如同手足,我怎么可能会把这条关系到我生死成败的秘道都告诉你呢?”

“小殊,”蒙挚突然紧紧攥住他的手,“干脆什么都跟他说了吧,我们之间真正的关系,还有你真正的…”

梅长苏的神色突然冷冽了起来,方才目光柔柔的眸子瞬间凝结如冰面,掩住了冰层下所有情感的流动,连说话的语调,都散发出了幽幽的寒气。

“蒙大哥,我最怕的,就是你忍不住这个…”梅长苏用力反握住蒙挚的手,指尖几乎陷进了他手背上的肉中,“以后,景琰和你之间的来往会越来越多,你千万要记着,任何情况下,你都要咬紧牙关,不能告诉他我是谁,一个字也不能说!”

“可是为什么?!你为什么一定要一个人撑着?如果靖王知道了所有的真相,他一定会更加…”

“那样反而会坏事的。”梅长苏冷冷地截断了他的话,“靖王现在夺嫡的决心还算坚定,我向他的进言,无论他感受如何,至少他全都听了,我的计划和行动他也一一配合,从来没有抗拒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蒙挚喃喃嗫嚅了半天,也说不出下半句。

“因为他现在心无杂念,夺位目前来说是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为他所做的一切,他只需要判断是否对夺位有利就行了。

至于这些事对梅长苏本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根本不必在意。”梅长苏语意冷绝,但眸中却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丝伤感的笑意,“可一旦他知道我就是林殊,优先顺序便会调换过来,他会忍不住想要保全我,要为我留后路,这样做起事来,难免缚手缚脚,反而相互成为拖累…”

蒙挚也深知靖王的为人和心性,明白他说的不假,无从反驳,只觉得心中惨然,一阵阵疼痛难忍。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不告诉他,对我也轻松些。”梅长苏深深吸一口气,勉强露出一个笑容,“我和景琰,毕竟是太熟的朋友了,如果是以梅长苏的身份在他面前,无论谋划什么,我心里也不觉得怎样,可一旦变回了林殊,就难免会觉得伤心、难过,会莫名其妙地心绪烦躁。

要是屈从于这样的情绪,别说夺位了,多少人的命也要跟着搭进去…”

“你别说了…”蒙挚铁打的汉子,此刻却不禁眼圈儿发红,“我答应你,任何情况下,决不吐露半字…靖王不知道也没什么,还有我呢,小殊,以后蒙大哥照看你,死也不会让你受委屈…”

梅长苏忍着胸中激荡,轻轻拍着他的上臂,安慰道:“你放心,景琰不是那种兔死狗烹、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凉薄之人,我将来也委屈不到哪里去。”

“这倒也是,”蒙挚叹道,“不擅权谋,不懂机变,过于看重情义,这都是靖王的缺点,要扶他上位,实在是辛苦你了。”

梅长苏微微将脸侧向窗外,面上清韵似雪,唇边浅笑如冰,冷冷道:“我们大梁国,难道还缺那种刻薄多疑、只知玩弄帝王心术驾驭臣下的皇帝么?扶景琰上位是难了些,可一旦成功了,就凭他坚毅不可夺的心志,凭他敏察忠奸的眼力,凭他清明公允的行事风格,难道他不是好皇帝么?只有少了内耗,方可君臣齐心,共修德政。

这些年你也看见了,朝中文不思政,武不思战,都揣摸上意、固守权位去了,亏得大梁还算国力雄厚,制度健全,勉强才撑得住这个虚架子,如果下一朝还是这样,只怕国力会继续颓危,再不力图振作,将来何以震摄虎狼四邻,何以保土安民?”

他的声音低沉醇厚,语调也并不慷慨激昂,但蒙挚听在耳中,却觉得全身的血液仿佛都突然加速了流动一般,胸口热辣辣一片滚烫。

整肃朝纲,激浊扬清,一直是皇长子祁王的心中宿愿。

蒙挚当年在赤焰军中时,也曾听这位贤王描述过他心中理想的朝局。

可自他死后,当年聚集在祁王府中的济济英才们也随之四散凋零,或被株连而死,或消沉隐去,或识了时务改换心志,或一直被打压难以出头,朝中只余一片唯唯诺诺,暮气沉沉,皇帝的喜恶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人人想的都是如何争权,如何固宠,如何为自己的将来选择正确的立场。

太子和誉王更是乐此不疲,几乎已经把玩弄人心当成了治国宝典。

若说整个大梁皇族中谁还能够承续一点祁王当初的治国理念,确实只有从小就在萧景禹身边受教的靖王而已。

“蒙大哥,”梅长苏仿佛已从他的眼睛中读出他心中所思般,面上浮起安然的微笑,轻声道,“你现在明白了吧?很多事,我不能让景琰和我一起去承担。

如果要坠入地狱,成为心中充满毒汁的魔鬼,那么我一个人就可以了,景琰的那份赤子之心一定要保住。

虽然有些事情他必须要明白,有些天真的念头他也必须要改变,但他的底线和原则,我会尽量地让他保留,不能让他在夺位的过程中被染得太黑。

如果将来扶上位的,是一个与太子誉王同样心性的皇帝,那景禹哥哥和赤焰军,才算是真正的白死了…”

蒙挚心中百感交集,只能重重地点头,好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虽然他答应过梅长苏很多次不吐露真相,但直到此刻,他才是真正的心悦诚服,将这个承诺刻在了心上。

梅长苏的目光已恢复宁静柔和,扶着旁边的书案道:“蒙大哥,我说要请你今天跟我一道去靖王府,那是玩笑的。

要让景琰不起疑心,恐怕要你从他那一边走到我这里才行。”

蒙挚一时没有听明白他的意思,脱口问道:“从他哪边走?怎么走?”

梅长苏觉得有些疲累,就近在身旁的木椅上坐下,又示意蒙挚也入座,方缓缓道:“你近来因为内监被杀一案,平白无故被皇上猜疑,两个副统领都被调走,这一切人人都看在眼里,靖王自然也知道你受了委屈。

我会找机会向靖王进言,让他抓到这个时机多与你来往,把你的手下接收入他的府中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