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杀局3 作者:王觉仁

《兰亭序杀局Ⅲ:长安乱(出书版)》作者:王觉仁

内容简介

  亡命天涯的萧君默摇身一变成为平叛功臣回到长安,然而他却丝毫没有荣归故里、凯旋还朝的喜悦。因为他知道,在前方等待他的,将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可怕的阴谋、纷争与杀戮,而表面上繁华太平的长安,实则已是暗流涌动、杀机四伏,很快就将成为各方势力对决的血腥战场。萧君默能够挽回这场注定到来的劫难吗?且看最后一战,他如何运筹帷幄,力挽狂澜,拯救社稷!

作者简介

  王觉仁,作家,编剧,传统文化研究者,迄今已出版作品500万字,代表作《血腥的盛唐》(七卷)、《王阳明心学》常年位居同类畅销书前列,另有独立原创编剧电视连续剧《上官婉儿》。多年精研中国历史文化,通过查阅大量史料,潜心考证《兰亭序》之谜,著成《兰亭序杀局》一书。

第一章 廷对

  面对皇帝巨细靡遗、刨根究底的追问,萧君默的回答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却无一露出破绽。

  贞观十七年的第一场雪从苍穹深处缓缓飘落的时候,萧君默回到了长安。

  此时的他,已经从一个亡命天涯的逃犯变成了朝廷的平叛功臣。

  萧君默身穿玄甲卫郎将的甲冑,披着一袭猩红的大氅,骑在一匹高大的白马上,穿过雄伟壮丽的大唐山河,穿过几千里的风尘霜雪,穿过诡谲无常的命运给他设下的重重迷障,带着历尽沧桑、恍如隔世的心情,回到了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倘若此前的一切都是上天给他的考验,那么衣锦还乡无疑是对一个勇士最公正的奖赏。

  然而,萧君默丝毫没有荣归故里、凯旋还朝的喜悦。

  因为他知道,等待在他前方的,将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可怕的阴谋、纷争与杀戮,而表面上富贵雍容、繁华太平的长安,实则已是暗流涌动、杀机四伏,很快就将成为各方势力终极对决的血腥战场。

  自己能够挽回这场注定到来的劫难吗?

  萧君默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

  此刻,尽管他的神情一如往常那样坚毅和从容,可心底还是不可遏止地浮出了一丝惶惑与不安。

  天幕低垂,白鹿原辽阔而苍茫。

  长长的队伍押送着十余辆囚车在雪地上辘辘而行。囚车上分别关押着披头散发的李祐、曹节及一干心腹。他们一个个面如死灰、目光呆滞,与策马走在一旁的春风得意的裴廷龙、薛安等人恰成鲜明对照。

  去年初秋,萧君默仅用一天时间就挫败了齐王李祐的叛乱图谋,之后却不得不在齐州滞留数月——皇帝给他下了一道旨意,命他暂留齐州善后,待肃清齐王余党、恢复齐州的安宁和秩序后才能还朝。

  当然,除此之外,皇帝也赦免了他,宣称他已将功折罪,不但可既往不咎、官复原职,还许诺回朝之后给他加官晋爵。

  那天,朝廷特使宣完诏书,萧君默却仍跪在地上久久不愿接旨。

  因为他并不稀罕朝廷的官爵,尽快回到长安找到楚离桑才是他此刻最为迫切的念想。负责宣诏的朝廷特使是刑部尚书刘德威,他奉命与萧君默一起处理齐州的善后事宜。见萧君默迟迟不接旨,刘德威大为尴尬,连忙凑上前低声劝说。一旁的桓蝶衣和罗彪等人也轮番劝他。萧君默犹豫良久,忽然念及袁公望现在身负重伤,自己若只顾儿女情长,弃他而去,便是不义,又想到朝廷此次欲肃清齐王余党,难免大肆株连,自己留下来或许还能救一些人。想到这里,他才磕头谢恩,接过了圣?旨。

  随后的日子,萧君默配合刘德威对齐州的大小官员展开了烦琐的审查和甄别工?作。

  由于刘德威行前领受了皇帝旨意,采取了“宁枉勿纵”的严厉态度,稍有疑点便要入罪,而萧君默则始终坚持从宽发落、疑罪从无的原则,希望把打击面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所以二人多有抵牾,屡屡争执不下。为此,萧君默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调查,把苦心搜集到的翔实证据一一摆在刘德威面前,这才救下了一个个无辜官员的性命。

  最后,齐州的数百名官员只有十余人真正被定罪,其余大多数都在萧君默的全力营救下逃过一劫,重新得到了委任。

  其间,袁公望在郗岩的悉心照料下,伤势也逐渐痊愈。

  萧君默离开齐州的那天,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场面——数千名齐州的官民士绅扶老携幼,自发前来送行,把齐州西门堵得水泄不通。许多人当场就跪下了,涕泗横流,频频磕头,连声高呼“恩公”。萧君默目光湿润,赶紧下马,将那些人一一扶了起来。

  刘德威也被这一幕感染了,对萧君默道:“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萧将军救了这么多人,可谓功德无量啊!”

  萧君默淡淡一笑:“刘尚书谬赞了。萧某做事,向来只问良心,不计功德。”

  “施恩不图报,为善而不着善相,如此不住相功德才是真功德!萧将军年纪轻轻,心性修为却已非常人可及,老夫佩服之至,佩服之至!”

  直到走出齐州城很远,刘德威仍在啧啧赞叹。

  由于用囚车押送人犯,萧君默一行走得很慢。从齐州到长安,他们走了足足一个月。队伍抵达白鹿原的这天,已然是贞观十七年的正月初七。

  李世勣奉皇帝之命,率一众玄甲卫将士在春明门外的十里长亭列队迎候。

  一想到萧君默不仅捡回了一条命,还能以煊赫的功臣身份荣耀归来,李世勣的心里便充满了庆幸和欣慰。

  他站在亭子里极目远眺。

  许久,透过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支队伍终于缓缓进入了他的视野。李世勣心头一热,赶紧走出亭子,大踏步朝他们迎了过去。

  一见到李世勣,萧君默、桓蝶衣、罗彪及裴廷龙等一干玄甲卫尽皆下马行礼。李世勣跟裴廷龙等人寒暄了几句后,走到了萧君默和桓蝶衣面前,定定地看着他们,眼中不觉便有些湿润。

  “舅父……”桓蝶衣心中似有千言万语,却哽咽着说不出话。

  “师傅,我们不在的这些日子,让您老人家挂念了。”萧君默强忍着内心的伤感,笑了笑。

  “臭小子,老夫才不挂念你们。”李世勣瞪着眼道,“你俩翅膀硬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何曾把我这个老头子放在眼里?”

  “师傅教训得是。”萧君默赔着笑脸,“我们这不是知道错了,赶忙回来向您赔罪吗?”

  “算你小子走运!”李世勣依旧不依不饶,“要不是你们萧家祖上积德、你爹在天有灵,我看你小子也没命回来了。”

  “舅舅,现在事情不都过去了吗,您还说这些干什么?”桓蝶衣上前,一把揽住李世勣的胳膊,撒起娇来。

  听到李世勣提起养父,萧君默不禁下意识地转头,朝其坟墓所在的方向望去,眼中一片忧伤。

  “你不在的这些日子,我多次来看望你爹,放心吧。”李世勣察觉到他的神色,忙道,“还有,据我所知,吴王殿下和魏太师,也没少过来祭拜,大伙都在替你这个不孝子尽人伦呢!”

  萧君默赧然无语。

  “舅舅!”桓蝶衣急了,“师兄九死一生才回到家,您就不能少说两?句?”

  “行了行了,赶紧跟我走吧。”李世勣这才缓下脸色,看着萧君默道,“圣上还在宫里等你觐见呢。”

  “这么急?就不能让师兄先歇一歇,明天再入宫?”桓蝶衣道。

  “圣上是要给你师兄封官,你说该不该急?”

  “真的?”桓蝶衣一听,顿时雀跃起来,推了萧君默一把,“快走快走,这是天大的好事,赶紧入宫!”

  萧君默淡淡一笑。

  皇帝这么急着召他入宫,绝不仅仅是封官那么简单。他很清楚,皇帝真正关心的事情,其实还是《兰亭序》和天刑盟。

  李世民在两仪殿单独召见了萧君默,连李世勣都被拦在了殿外。

  此时,偌大的两仪殿内,只有三个人——皇帝端坐御榻,赵德全侍立一旁,萧君默跪在下面。原本就恢宏阔大的殿堂,此刻越发显得空旷冷清。

  李世民久久凝视着萧君默,很长时间没说一个字。

  萧君默则一动不动地跪着,眼眸低垂,面容沉静。

  赵德全不时偷眼瞧瞧这个,又瞧瞧那个,心里竟莫名有些紧张。

  大殿沉寂得像一座千年古墓,只有角落里毕毕剥剥燃烧的炭火发出些许声响。

  不知多了过久,李世民浑厚的声音才在大殿上缓缓响起:“萧君默,你这大半年来,辗转数千里,跨越十几州,一次次金蝉脱壳,一回回死里逃生,让朕寝食难安、伤透了脑筋,也让你的同僚疲于奔命、丢尽了脸面!最后你却摇身一变,从朝廷钦犯变成了平叛功臣。如此传奇,堪称世所罕见!此时此刻,朕不知你的心里做何感想?”

  “回陛下,”萧君默几乎不假思索,朗声答道,“微臣经历了这一切,既可谓感慨万千,亦可谓心如止水。”

  “哦?”李世民眉毛一挑,“你这话岂不是自相矛盾?”

  “是的,微臣此刻的心境的确矛盾,故只能据实以告,不敢欺瞒陛下。”

  “那你且先说说,你感慨什么?”

  “微臣劫走辩才父女、触犯大唐律法,是为不忠;远走天涯,任家父坟冢荒芜、无人祭祀,是为不孝;为一己活命而杀害玄甲卫同僚,是为不仁;有负陛下的期望与朝廷的栽培,是为不义。似微臣这般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实乃人神共愤、天地可诛!幸赖陛下天恩浩荡、慈悲为怀,给予微臣改过自新、将功赎罪的机会,令微臣惭悚无地、感激涕零。如此种种,皆为臣胸中感慨。”

  萧君默站在皇帝的立场把自己骂了个狗血喷头,就等于帮皇帝出了一口恶气。李世民心里舒服了一些,不过脸上却面无表情:“萧君默,你把自己骂得这么狠,可到底是真心话呢,还是为了敷衍朕而精心准备的说辞?”

  “陛下明鉴!微臣所言,句句发自肺腑,绝不敢心存敷衍。”

  李世民冷哼一声:“那你再说说,‘心如止水’又是何意?”

  “回陛下,自从微臣犯下滔天大罪,愧悔之情便日甚一日,自忖无颜苟活于世,常欲自裁以谢天下……”

  “等等!”李世民忽然打断了他,“‘常欲自裁以谢天下’?萧君默,你这不是明摆着糊弄朕吗?你若真有此心,为何还三番五次、千方百计逃脱玄甲卫的追捕?何不干脆把人头献上,以赎罪愆?你没有这么做,说明还是贪生怕死,又何必把话说得如此堂皇?”

  “陛下教训得是。”萧君默淡然一笑,“不过微臣这么说,自然是想表明一些心迹,不知陛下能否容微臣把话说完?”

  “行,你接着说。”

  “谢陛下!微臣之所以没有把人头献上,或许有贪生怕死之心作祟,但也未必尽然。其中缘故,便是微臣自忖罪孽深重,一死不足以赎之,故欲奋此残躯,为我大唐社稷建立尺寸之功。倘能如愿,微臣便了无遗憾了。之后是生是死,是杀是剐,全凭律法处置,听任陛下圣裁,微臣绝无怨尤。正因心存此志,加之如今大事已毕,生死荣辱皆已不再萦怀,故而微臣才敢说出‘心如止水’这四个字。”

  “为我大唐建功?”李世民斜眼看着他,“萧君默,莫非你有未卜先知之能,在逃亡路上便已预见齐王会叛乱了吗?”

  “陛下误会了,微臣并无此意。”萧君默道,“微臣流落齐州、卷入齐王事件纯属意料之外。”

  “那你说的‘建功’又是何意?”

  萧君默抬起头来,嘴角泛起一丝浅浅的笑意:“微臣所指,便是不惜一切代价为陛下取得《兰亭序》。”

  此言一出,李世民不由一震,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一旁的赵德全也始料未及,忍不住睁大了眼睛。

  李世民身子前倾,紧盯着萧君默:“那你拿到了吗?”

  萧君默迎着皇帝灼热的目光:“是的,微臣拿到了,否则岂有颜面来见陛?下?”

  之前的几个月里,萧君默已经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想得很透彻了。他知道,自己回到长安后,必将面临错综复杂、凶险异常的局面,要解决的问题势必一个比一个棘手,要对付的势力也将一个比一个强大。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先取得皇帝的绝对信任,进而掌握必要的权力,否则在长安这个龙潭虎穴便什么都玩不转。而要取得皇帝信任,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无疑就是把皇帝梦寐以求、志在必得的《兰亭序》主动献出去!

  如此,皇帝才会真正对他既往不咎。

  说到底,皇帝恨他的原因并不在于他劫走了辩才父女,而是在于辩才一跑,寻找《兰亭序》真迹的线索便断了。如今他既然主动献上《兰亭序》,那么皇帝非但可以无视他此前的罪行,反而要给他记一大功。

  此刻,李世民已经情不自禁地从御榻上站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喜出望外的光芒:“《兰亭序》现在何处?”

  “回陛下,微臣方才入宫时,已经将真迹交给了李大将军,由他暂为保管,陛下随时可以取来御览。”

  “好,很好!”李世民龙颜大悦,“萧爱卿,平身吧,你为我大唐社稷立下了两桩大功,朕要重重赏你!”

  萧君默站了起来:“谢陛下!但微臣只求将功赎罪,不敢期望奖赏。”

  “这些客气话就不必说了。朕向来赏罚严明,这你也知道。”李世民重新坐回御榻,“当然,在奖赏之前,朕还是有些话想问问你。”

  “请陛下明示。”

  “朕很好奇,你当初是出于什么动机劫持辩才父女的?”

  萧君默一听,当即面露赧然之色:“回陛下,说来惭愧。微臣当初奉旨前往伊阙捉拿辩才时,便对其女……对其女楚离桑生出了爱慕之情,回朝之后依然无法忘怀。所以当楚离桑被陛下请入宫中之后,微臣便鬼迷了心窍,天天寝不安枕、食不知味,最后……最后为了儿女私情,才罔顾君恩,铤而走险,铸下了大错!”

  说完,萧君默便又跪了下去,一脸愧悔不已的表情。

  萧君默很清楚,要消除皇帝对他的疑虑,最好的办法便是拿儿女私情来当挡箭牌,何况他说的这些话,本来也是一部分实情。

  李世民呵呵一笑:“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看来萧卿也未能幸免啊!”

  “微臣万分惭愧,更不敢妄称英雄……”

  “行了行了,起来吧。年轻人血气方刚,容易冲动,行差踏错在所难免,只要能吸取教训便可,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嘛!”

  “谢陛下!”萧君默重新站起身来。

  “朕再问你,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才想为社稷立功以赎前罪?呢?”

  “回陛下,臣是逃出了江陵之后,才慢慢想通这件事的。”

  李世民看着他,又问:“那,辩才父女现在何处?”

  “微臣与辩才父女在越州取出《兰亭序》后,辩才说要去齐州拜访故友,于是我等便动身北上,不料在半路遭遇山贼打劫,辩才父女在打斗中与微臣失散,至今……至今下落不明。”

  “哦?这么巧?”李世民半信半疑,“若是未遇山贼,你原本又做何打算?”

  “微臣已决定取走《兰亭序》,回京向陛下自首请罪。”

  李世民若有所思:“照你这么说,你对那个楚离桑已经没有感情了?”

  萧君默故意迟疑了一下,道:“不瞒陛下,微臣对她的感情……并没有变。”

  “既然还钟情于她,你又为何舍得背弃她?”

  “因为微臣对我大唐社稷忠心未泯,终究不敢为儿女私情而忘却家国大义。”萧君默眼中闪射出真诚的光芒,“这也是微臣在逃亡路上经过冷静思考,又在内心经历一番天人交战之后,痛定思痛做出的抉择!”

  李世民显然感受到了他的真诚,遂不再疑心,转而问道:“你和辩才到江陵的目的,是不是去跟天刑盟的分舵接头?”

  “是。”

  “那你们总共找了几个分舵?”

  “三个。”

  “除了裴廷龙抓到的那个谢吉之外,另外两个分舵的人现在何处?”

  “回陛下,微臣离开江陵之后,便再没见过他们了,是故也无从知其下落。”

  李世民瞟了他一眼:“也罢,那你告诉朕,你和辩才找这三个分舵的目的是什?么?”“取回天刑盟的圣物‘三觞’。”

  “三觞?!”李世民不明所以,“三觞又是何物?”

  时至今日,曾是天刑盟核心机密的“三觞”已然没有了保密的价值,所以萧君默便将三觞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对皇帝做了解释,包括王羲之那句“三觞解天刑”所隐含的深意,也对皇帝做了详细说明。当然,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提及盟印“天刑之觞”。

  李世民恍然大悟,不禁笑道:“几百年来,无数士人读过王羲之在兰亭会上所作的这首五言,可又有谁能想到,‘三觞解天刑’这五个字中,竟然隐藏着这么深的玄机!”

  “是的陛下,微臣对此也深感震惊。”

  “照此看来,天刑盟的所有秘密,应该都藏在《兰亭序》真迹中了吧?”

  “是,想必定是如此。”

  “想必?”李世民目光狐疑,“你拿到《兰亭序》真迹后,就没有仔细做一番研究?”

  “陛下圣明,微臣确实花了些心思揣摩,只可惜天资驽钝,终究没有任何发?现。”

  李世民本来还想追问下去,可转念一想,《兰亭序》真迹既已到手,日后大可从容研究,也不必急于这一时。沉默少顷,又问道:“你与辩才父女失散之后,为何不拿着《兰亭序》直接回京,而是跑到齐州去了?”

  “回陛下,这是微臣的一点私心。与他们失散之后,微臣心中仍惦记着楚离桑,心想他们若还活着,可能会按原计划去齐州寻访故友,所以微臣就想过去碰碰运气,打算找着他们后,私下带楚离桑走……”

  “哈哈!”李世民忍不住大笑,“你是想诱拐人家女儿,让她跟你私奔?”

  萧君默赧然道:“也……也算是吧。微臣是想,倘若既能将《兰亭序》献给陛下,又能与佳人长相厮守,岂不是两全其美?当然,万一到头来,二者实在不可兼得,微臣也只能舍私情而保大义了。”

  李世民点点头,似乎觉得这几句话还算老实,又道:“辩才要寻访的所谓友人,就是那个畏罪自杀的庾士奇吧?”

  “正是。”

  “此人是不是天刑盟成员?”

  “据微臣判断,应该不是。”

  李世民眉头微蹙:“何以见得?”

  “其因有三:一、若庾士奇是天刑盟的人,行事必然低调缜密,绝不会用自家的青铜箭镞去射杀权万纪;二、事变当夜,庾士奇前来齐王府时,微臣已经让杜行敏控制了门禁,若他真是训练有素的秘密组织之人,必然会有所察觉,从而逃之夭夭;三、天刑盟分舵众多,彼此之间自然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若庾士奇是天刑盟之人,想要起兵造反,必会联络其他分舵以壮声威,可事实上也没有。综上所述,庾士奇应该只是当地的豪猾而已,不大可能是天刑盟之人。”

  此前,萧君默已经把齐王叛乱的主要案情在奏疏中做了禀报,其中自然也提到了庾士奇,不过只大致提及他与齐王勾结造反,暗杀了权万纪,在萧君默诱捕之际畏罪自杀,其余并未详述,所以李世民才有此一问。此刻,听完他的陈述,李世民也觉得无可辩驳,便道:“即使庾士奇不是天刑盟之人,可刺杀朝廷命官、企图谋反也是灭族之罪,你怎么就让他的儿子和家人全都溜了呢?”

  当时庾士奇自杀后,萧君默赶着要去找楚离桑,匆匆离开了齐王府,不过临走前便已叮嘱罗彪暗中把庾平放跑,并让他带走庾士奇的遗体。由于当晚的齐王府异常混乱,谁也顾不上谁,所以庾平便在罗彪的帮助下神不知鬼不觉地逃走了,并连夜带着家人离开了齐州城,随后又遵照庾士奇的遗嘱远走他乡,躲进了深山老林。事后,萧君默虚张声势进行了一番搜捕,结果当然是什么人都没抓到。

  “回陛下,虽说当时齐王府混乱不堪、诸事繁杂,但庾士奇自杀、庾平携家人潜逃一事,亦属微臣疏忽所致,微臣难辞其咎,还请陛下责罚。”萧君默说完又跪了下去。

  李世民沉吟半晌,道:“罢了,齐州这场叛乱,全赖你机智果敢、应对有方,才得以迅速平定,即便有些过失,那也是功大于过,朕恕你无罪。”

  既然庾士奇不太可能是天刑盟之人,李世民也懒得再深究了。

  “谢陛下!”

  今日这番廷对,君臣二人一问一答、语气平和,皇帝间或还发出朗声大笑,若在外人看来,气氛似乎颇为融洽,可只有萧君默心里清楚:今日皇帝所提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是一道凶险的关隘,稍有不慎便会引起怀疑,乃至暴露自己目前的真实身份。

  所幸,面对皇帝巨细靡遗、刨根究底的追问,萧君默的回答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却无一露出破绽。最终,他还是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魄一一跨越了这些生死关?隘。

  此刻,随着盘问的结束,萧君默才蓦然发觉自己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了。

  “萧爱卿,”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你平定了齐王叛乱,有大功于朝,朕本欲擢升你为中郎将,不过今日你又献上了《兰亭序》,再立一功,朕决定给你一个更高的官职……”

  李世民故意停了一下,卖了个关子,然后郑重其事地说出了那个官名。

  萧君默一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尽管之前早已料定自己很可能会被破例提拔,可一下子擢升到如此高位,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楚离桑没想到自己竟然可以心甘情愿地与冥藏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

  可事实正是如此。

  眼下,在青龙坊这座大宅的后花园里,纷纷扬扬的雪花把一切景物都染成了凄惶的白色。楚离桑一动不动地坐在亭子里,望着这片白茫茫的世界怔怔出神。

  她想起了娘,想起了小时候跟娘一起在尔雅当铺的后院堆雪人的情景。她记得娘每回都能堆起一个又大又漂亮的雪人,可她堆的雪人却总是歪歪扭扭、丑陋不堪。那时候她多么渴望自己快快长大,有一天也能堆一个比娘的更大更漂亮的雪人。去年冬天——也是她跟娘在这个世界上过的最后一个冬天——雪下得特别大,娘突然来了兴致,就来拍她的门,邀她到庭院里堆雪人。当时她正和绿袖躲在屋里说悄悄话,对住在同一条街上的几个年轻郎君评头论足,被娘打断了,便有些不耐烦。她把门拉开一条缝,意兴阑珊地说:“娘,我长大了,不想玩那种幼稚的把戏?了。”

  她记得当时娘的眼中掠过一丝失望,然后就笑着说:“对,桑儿长大了,娘不能再把你当小孩子看了。”

  娘说完这句话后伸手想摸她的头,却被她躲开了。

  她讨厌人家摸她的头。

  娘怔住了,手僵在半空。她急着想跟绿袖继续刚才的话题,便忙不迭地把门又关上了。然后她和绿袖又叽叽喳喳地说了起来,说到开心处两人都咯咯大笑。她不知道娘是什么时候走的,当然也无从知道娘走的时候,心里是否带着一种深深的失落和感伤。

  那时候她和娘在一起,经常会有不耐烦的感觉,因为她觉得娘老了,听不懂坊间最新的笑话,更不懂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当然更不可能像绿袖一样跟她聊一些私密的话题。所以,她记不得自己给娘甩了多少次脸色,类似堆雪人这样当面拒绝娘就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她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更谈不上有什么愧疚之情。

  然而此刻,无边的愧悔和内疚却强烈地啃噬着她的心。

  她多么希望时光倒流,让她把每一次甩给娘看的脸色,都变成灿烂的笑容,再把每一次对娘的拒绝,都变成开心的应承;哪怕只给她一个瞬间,让她能够抱着娘说一声“对不起”也好,这样她的心就不会如此疼痛了……

  泪水不知何时爬了楚离桑一脸。

  绿袖站在一旁轻轻帮她抹眼泪:“娘子,你是不是……又想主母了?”

  楚离桑强颜一笑,握住绿袖的手:“我们去堆雪人吧。”

  不消片刻,一个漂亮的雪人便立在了后花园的雪地上。绿袖拿来两枚黑色的围棋子给它当眼睛,楚离桑捡了一根弯弯的小树枝做它微笑的嘴,正想再给它安上一个鼻子时,旁边伸过来一只大手,掌心里摊着一颗鹅卵石。

  “那时候你娘堆雪人,鼻眼都是我帮她找的。”

  王弘义站在一旁微笑道。

  楚离桑面无表情地接过那颗石子,摁在了雪人的脸上。

  “桑儿,你知道吗?”王弘义把那个“鼻子”又摁紧了一点,然后目光灼灼地看着她,“你堆雪人的时候,脸上的神情跟你娘一模一样。”

  从齐州到长安的一路上,王弘义跟楚离桑说了很多话,几乎都是关于虞丽娘?的。

  他带着一半欢笑和一半泪水,回忆了无数琐碎的往事。而就是这些碎片般的东鳞西爪的回忆,帮楚离桑拼凑起了母亲青春时代的完整模样——那是母亲从来未曾告诉过她的,却在王弘义的讲述中渐渐生动和清晰了起来。

  楚离桑明明知道,王弘义是在用亲情的绳索对她进行温柔的捆绑,而她之前也明明打定了主意,一有机会便要从他身边逃离,可令她始料未及的是,王弘义的讲述仿佛拥有强大的魔力,自始至终牢牢吸附着她,让她不仅忘记了逃脱,甚至还听得如痴如醉。

  就这样,她不知不觉便跟他一起回到了长安,并随他住进了青龙坊的这座宅?子。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直到此刻,楚离桑依旧没有逃跑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