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柯大惊,拿起来看了又看,仿佛不认得香兰似的,将她从头到脚打量了几遭。

香兰笑笑着说:“怎么?不认识了?”

宋柯半晌惊叹道:“真的是你?”

香兰在宋柯身边坐下来,道:“小时候在静月庵里跟师太学的,如今卖得上银子不过因为有趣儿,倒不是画技精湛。如今告诉了你,可得给我保密,若别人知道这画是丫鬟画的,只怕卖不上高价啦。”

宋柯摇了摇头:“他们那些文人墨客要知道这画出自美人之手,只怕价格还要涨上几倍呢。你画里俗中有雅,雅中有俗的意境寻常的便比不上。难怪你家里要买房置地,兰香居士如今改画大幅,一张画便要五十两银子,抵得上坐堂掌柜一年的例银了。”他看着香兰,颇有些惊喜,却不知怎的,心里又十分惶惶。

香兰却慢慢肃正了脸色,挺直了腰道:“既然给你交了底,便是要交代明白。你救我一命,这个恩情我千劫万劫难报,这些时日相处…我…”语未说脸便红了,咬了咬牙:“我确实对你有情意,可是,我也不愿与人为妾。你门第清高,我不过个婢女奴才,卖身契还攥在你手里头,原不配跟你说这样的话,可如今我也斗胆讲一讲,若你无意明媒正娶,我自加倍还你当初赎我出来的银两,放我出去。你救我的大恩我永远铭记心上,日后必有所报。”

宋柯抿了嘴不言。

他如今是真心喜欢香兰,这女孩儿温和凝练,骨子里却极强韧,总是默默的关心体贴,事事帮他想得周全。原先他喜欢她容貌性情,如今便离不开她,想日后长长久久的在一处。原先他便觉着香兰这样的品貌为妾便委屈了她,如今她又有如此才情,只怕是断不肯屈就人下的了。香兰模样性子都好,若有个稍微体面些的出身,哪怕是个官家出身的庶出女儿,或是个地主家的闺女,他也要千方百计求娶来,而如今说香兰的爹娘已是良籍,可到底是奴才种子。且他又有志向,为了振作家门,最好是娶一房娘家得力的妻子…

宋柯默默的看着香兰,忽而伸手摸了摸她的鬓发和脸颊,那手有些颤,仿佛想碰她,却又纠结不敢。

香兰不言,一双明澈的眸子定定看着他,然后站起身走到门口道:“这几日我母亲恰好身子不好,我跟大爷告个假,先回去伺候两日。”说完打开门出去了宋柯独自坐在房里,看着纸上那栩栩如生的小虫儿,呆愣愣的一动不动。

第九十七章犹豫(求粉红!

香兰收拾了两三件衣裳,将平日惯用的梳洗物什也用包袱装了,嘱咐了玥兮几句便挽着包袱走了出去。宋柯站门前,从镂雕的花菱缝隙里看着香兰穿着藕荷色的纱衫,摇摇的裙摆和头上那乌压压的髻,斜插的珐琅嵌宝钗垂下的滴珠一摇一晃。

她穿过拱门,身影便消失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后面。

宋柯双手攥紧了拳,仿佛心尖上塌了一块。

却说香兰回了家,身上也懒懒的。今日她豁出去跟宋柯交了底,虽不后悔,可心中到底忐忑,仿佛有一团巨石压在胸口似的。她母亲薛氏自然无病,香兰不愿与宋柯尴尬相对,方才编了个由头出来,香兰提了裙子上楼,楼上是她回来惯住的地方,只见房里已焕然一新,屋角多了一个梳妆台,窗上糊了五色的纱,另有一不大的书案,可上头各色颜料纸笔一应俱全。再往床上看,只见铺了崭新的锦缎被褥,坐上去松松软软。

薛氏提了一壶茶上来笑道:“屋里新添的几样可喜欢?是你爹去邻村找了相熟的木匠打的,原先我还肉疼银子,可你爹说如今咱们家有余钱了,不该再委屈你。我们还在城南相中个院子,价格倒不贵,一明两暗,不大不小,还是半新的,主人家要去山西,便将宅子贱卖,可我跟你爹还犹豫着,虽说不贵,可也要一百二十两银子,这些日子攒的银子便全花销了。”

香兰打起精神道:“明儿个我再画两幅便是了。”

薛氏道:“你爹说了,你画山水不如花鸟虫草卖得快,且越少越金贵,小幅的便宜,卖得快些,有一大幅挂在店里标价五十两。如今还没人买呢,你爹说买这样的画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早晚有卖出去的日子,若是卖了那幅,家里就有余钱,再买房子心里也不慌张,还能有余钱添置家具,把屋子再修缮修缮。”

香兰想了想道:“若价格便宜就先买来,租出去也好。别白白错过机会。”

薛氏一叠声应着,又絮絮说些琐事,不过是邻居家长里短。香兰却早已神游天外。暗道:“若是宋柯答应,日后相谐一处,也是我的造化;若是他不答应…”她翻来覆去想了一回,只觉头痛欲裂,终咬牙暗道:“若是他不答应。也是人之常情,我自己便赎身出来,长痛不如短痛,早早分开总好过绑在一处日夜相见,备受煎熬。”心里虽这样想,泪却忍不住滚下来。慌忙背过身去擦。

薛氏浑然不觉,听见楼下有人敲门便忙忙的去了。香兰坐床上怔了一回,忽听楼下有喧哗之声。顺着楼梯走下去一瞧,只见陈万全吃了个烂醉,让小夏相公架着往里屋去,薛氏跟在后头,手里提着个痰盂。恐是怕陈万全再呕出来。

香兰连忙去那盆打水,夏芸听见动静回头一瞧。见香兰站在他身后,一袭淡雅衣裙,衣襟上绣着折枝桃花,如同清晨的露珠似的。他登时便痴住了,定在原地不能动,薛氏催了一催,这才如梦方醒,把人往屋里头架。

陈万全浑身酒气,醉醺醺一头扎在床上,香兰拧了热毛巾给她父亲擦脸,将靴子脱了,把床上的被子拽过来盖好。薛氏在一旁问道:“怎么好端端又吃醉了?”

夏芸道:“今天大掌柜的孙子办满月酒,陈叔多吃了两杯,回来倒在街上恰被我看见,我便将他搀回来了。”

薛氏念了声佛。如今陈家喜事多,陈氏夫妇脱了籍,陈万全又独自攥着香兰的画儿卖,赚进不少银子,一时来讨好的人便多了起来,今儿个这个请吃酒,明儿个那个请喝茶,更有滔滔不绝的吹捧。陈万全本就骨头轻,这厢更飘飘然起来,加之他又收了几件古玩高价卖掉,赚了些银子,便愈发得了意,吃酒更没个餍足。

香兰到了碗热茶给陈万全灌下,陈万全翻了个身便鼾声如雷。香兰将门掩了,退了出来。薛氏在外头正对夏芸千恩万谢,又要拿晾好的腊肉让夏芸带回去。

夏芸推辞道:“街里街坊的,陈叔帮了我不少忙,只不过扶他回来,算不得什么。”一边说,眼角一边去瞥香兰。

薛氏笑道:“这些日子你来来往往的,也帮了不少忙,自然要好好谢你。”说着硬把腊肉塞到夏芸手里。对香兰道:“这几日你爹买家具回来,小夏相公都过来帮着搬捡收拾,还不快谢谢他。”

香兰上来道谢,夏芸连称不敢,道:“上次下雨,姑娘借我伞,我帮这点子小忙也不算什么。”原来夏芸是借帮忙之机来见一见想来,谁想每次都没能碰上,心中不由失望,可今日碰上了,却不知该说什么,又不好再留,只得告退。

香兰亲自送到门口,门打开,夏芸刚迈出一脚,便停住顿了顿道:“我已通过院试,如今已是秀才了,再过两日我便要参加乡试。”

香兰正满腹心事,冷不丁听到这样一句,不由一怔,便道:“恭喜小夏相公,预祝金榜题名。”

夏芸笑道:“借姑娘吉言,等高中了请你们一家子都去吃酒。”说着扭过头目光灼灼的看着香兰。

香兰登时便明白了几分,面色微窘,含糊道:“那小夏相公慢走。”

夏芸见香兰脸上升起薄薄的红晕,以为她羞涩,心里倒升起一丝甜意来,拱了拱手告了辞,走到胡同口见到个行乞的花子,还掏出几文钱来放到那破碗当中,瞧着那花子带了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子,又多给了几文。

香兰看了默默点头,暗道:“虽说这小夏相公是个有几分迂腐气的书生,倒也是个有善心的人,他家境清寒,要抄书补贴家用,却能拿钱出来布施,倒极为难得了。”她关上门,只听薛氏在她身后道:“小夏相公是个好的。我跟你爹有些做不了的活儿,他便过来搭上一把手,别看是个小书生,倒有膀子力气…”

香兰想起夏芸的目光,颇有些不自在,对薛氏道:“日后还是别再让他来,若传出什么不好的名声,岂不是对不起他?况且我又未嫁,他总上门上走动,与我的名声也有碍。”

薛氏一怔。以为香兰在意宋柯,怕宋柯知晓不悦,便连忙道:“是了。日后便少来往罢了。”

香兰点点头,转身提着裙子上楼,一时无事。

却说过了两日,宋柯仍无动静,既没有打发人让香兰回去。也没有只言片语。香兰从忐忑沉郁到焦躁难安,最终诵了一通经文,又写了两幅字才平静下来。她已然想通了,今生她不过是个有些姿色的丫鬟,纵然有些才情,命运却如江上浮萍一般。如今能从林家出来让父母脱籍,已是天大恩赐,旁的再奢求便不该了。宋柯若要求娶贵女。实是理所应当之事,如今她的身份早已不是当初呼风唤雨的高门贵女,又怎配得上官宦人家出身的宋柯。

如此心中便安稳了,每日只管在房中作画。

而宋柯这两日仿佛失了魂魄,只是日日盯着香兰临行前画的那只小虫儿发呆。听见玥兮敲门道:“大爷。马已经备好了,今日去不去书院?”

宋柯强打着精神应了一声。起身去拿文房四宝,见到那文具套子又怔住。那文具套子是香兰做给他的,上头精心绣了梅兰竹菊四君子,以比喻文人风雅。

当日香兰做好套子的时候,正是她身体初愈,拿着那东西好似生被嫌弃了似的,说:“这几日赶制的,针线有点糙,大爷别嫌弃,拿着用罢。”

宋柯瞧了瞧香兰有些讨好的笑、消瘦的脸颊和单薄的肩,他本意是让香兰再多养两日,谁想她竟如此惴惴,巴巴的捧了针线来。他知道香兰自进了林家便处处小心,忍气吞声,如今见她这副模样,却尤为心酸。便将那文具套子拿过来看了看,只见精美别致,显见是费了好多功夫,他爱不释手又忍不住训两句道:“身子还没好利索便做针线,严重了怎么办?”见香兰垂下头,便咳嗽一声,道:“唔,这上头绣的花倒是精致。”

向外一瞥,只见香兰仍垂着脸儿不说话,小手捏着衣角,一副惴惴不安模样。宋柯暗道:“她刚来家里,只怕事事小心,生怕惹主子不快,她好容易做了针线给我,我本该多夸夸才是。”

便将声音向上提了提,欢快道:“还是你细心,这文具套子大小正合适,上头绣的梅兰竹菊取得意思也好,样子也是外头没见过的。”

在一瞧,却见香兰仍低了头不说话。便又将声音向上提了提,胡扯道:“还有这只蝴蝶绣得也好,恰落在兰花上,李商隐作诗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你这个还应了典故呢。人人都道江南‘慧绣’一绝,我瞧着你比那‘慧绣’绣得还好!”

却见香兰肩膀一抖一抖的,忽见她仰起头,脸色通红,还憋着笑,道:“是不是我一直低着头,大爷便要将这针线夸成稀世难求的珍品了?”她心里却柔软,再世为人,宋柯性子仍未变,萧杭便是这般,对谁都不忍说重话,前世她头一次给萧杭做帽子,没想到竟做小了,他也是这样闻言软语哄她,一句一句将那帽子夸成天上有地上无,把她哄得咯咯直笑,两人都说这帽子留给他们的孩子戴…

宋柯一怔,无奈的摇头,脸上却也带着愉悦的笑,一抬眼,却瞧见香兰灵动的笑容和满眼的温柔情意,心便酥软了,默默的握住她的手,香兰挣了挣,却不曾甩开。他想去亲一亲香兰白瓷般的脸颊,却又怕唐突了她…

宋柯犹自沉溺往事之中,此时又听玥兮来叫门,方才回魂,应了一声,想起身便走,可看了看那套子,一咬牙,终又抓在手里,走了出去。

第九十八章 贵客(求粉红!

宋柯一上午有些昏沉,只觉大儒所讲字字句句都仿佛风过耳似的,一走神看见香兰做的文具套子,心里便好似有把尖刀刺上一刺,过后又恼怒上来。暗道:“陈香兰,你个小妮子怎就赶在秋闱之前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难题,让我有一时半刻清净都不成!你不过个丫头出身,又怎的不愿意为妾了,你我情意甚笃,我又有恩于你,你竟忍心离开我不成?我若是偏不放你出去,把你留在身边,你又能如何?”可随后又泄气,暗想道:“是了,她容貌风韵都好,聪慧伶俐不说,还会一手好丹青,这样的才情学问,又怎会甘心情愿给人家作妾…我就算留住她,她不愿意又能怎样,天天仇恨相对,还不若就此不相见了…”

林锦亭坐旁边看着宋柯一时怒目而视,咬牙攥拳,一时又精神萎顿,愁眉苦脸,便踢了宋柯一脚,低声道:“奕飞,你今儿个是怎么了?往常你上课欢实着呢,两只眼盯着大儒都能瞪出窟窿来,今天瞧着跟霜打的茄子似的…”说着坏笑起来,“莫非是害了相思症?”

宋柯瞪了林锦亭一眼。这时云板声响,他便将书本草草收拾一番,道:“今儿个身子有些不爽利,头有些疼,回去躺躺。”

林锦亭忙道:“那快让罗神医给你去诊脉。”接着又笑嘻嘻道,“若是相思症也好治,告诉我是哪家的姑娘,我找个媒婆给你提亲去。”

宋柯没好气道:“我这病,罗神医治不好;这相思病你那媒婆也治不了。”说着便走了。

林锦亭不过随口一说,压根不信宋柯真个儿看上了谁,自顾自嘟囔道:“我看不是有病,他今儿个是吃错了药了。”

宋柯命小厮牵过马来,便骑了马回家。可不知怎的。鬼迷心窍似的骑到宋府后街,来到香兰住的阁楼底下,仰着头往上看。只瞧见阁楼上的小窗用石狮子依着支起来,挂着湘妃竹帘,随着风轻轻摇摆,却不知那窗里的人正在做什么,是画画还是梳妆,或是做什么针线…

小厮侍墨瞧瞧他主子脸色,暗想:“这是香兰姑娘的家,莫非大爷想姑娘了?怪道天天魂不守舍的。”便低声道:“大爷。要不小的去叫门,让香兰姐姐出来?她回家也有几日了,咱们正好接她回去。”

宋柯摇了摇头。他虽想见香兰,可此刻心情正烦乱,若见了香兰又要如何说呢?便叹一口气道:“回去罢。”

却不知香兰正躲在小楼的竹帘子后头,悄悄的看着他。只见宋柯仍是风雅如玉之姿,眼巴巴的盯着这窗户看。香兰心头发酸。却见宋柯又走了,便默默叹息一声,慢慢退了回去。

宋柯拨转马头往回走,见迎面走来个身量高挑的白面书生,也不放心上。待快到宋府后门的时候,便回头看了一眼。竟瞧见那书生去敲陈家的门!

宋柯立刻勒住马。

薛氏出来应门,脸上挂着笑,对那书生极稔熟。两人絮叨说了一番,那书生掏出一包东西递给薛氏,薛氏起先不肯收,一番推脱后终于收了下来,又款款说了两句告别。方才关了门。

那书生却不肯走,揣着手站在楼下往上瞧。出神的盯了好一会儿方才转回身。正撞上宋柯的目光,不由一怔。

这书生自然是夏芸了,这两天得了一罐子好茶叶,便巴巴的给陈万全送来,借机见香兰一面,谁知薛氏连门都没让他进,心中不由沮丧。一回头瞧见个公子骑在马上,生得俊眉朗目,风度翩翩,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马上,身边还跟着个牵马的小厮,显见是富贵人家出身的。

夏芸见那公子一直打量他,脸色阴沉沉的,心中不由疑惑,却见那公子忽然一拨马头便走了。

宋柯转回到府前进了门,翻身下马,心中郁郁,更添了八九分烦躁。那书生的眼神他一看便知在打什么主意,他怒得喘不上气,又想去问香兰那书生是谁,认识多久了,她是否是中意了那人,才要想法子离开他。

正疾步往里走,却瞧见院里停着马车,因问道:“谁来了?”

门子原就想通传,但见宋柯一回来便一脸怒容,便不敢上前,此刻见他问起了,忙道:“是显国公家的内眷来做客,太太说等您回来便往前头给长辈请安。”

宋柯点点头,回到房里换了见客的衣衫,用毛巾擦脸预备见客,暂且不提。

屋中宋姨妈和显国公夫人韦氏正相谈甚欢,宋姨妈笑道:“本该我们先去府上拜访,倒让妹妹先到我这儿来了。”

韦氏笑道:“都是拐弯抹角沾亲带故的,谁先看谁不一样呢?我们这也是回到祖宅来瞧瞧,在金陵也不认得谁,上次在林家咱们一见投缘,尤其这两个女孩儿也玩得相宜,便该多走动走动才是。”

宋姨妈笑道:“这自然。”

韦氏又道:“十一二年前,在京城的时候,咱们两家也是常走动的,当时宋老爷是我们老爷的座上客,还带着小公子到家里玩,我们府里几个哥儿、姐儿做寿,都得过宋老爷的墨宝。真个儿是写了一手好字。”

宋姨妈怅然道:“可不是,一晃都多少年过去了,孩子们一晃长大了,咱们都老了,我们家老爷…”说着眼里便泛出泪光,又觉着贵客在场不可放肆情绪,便强笑道,“瞧我,净说这些话做什么。”一叠声吩咐丫鬟重新摆瓜果茶点来。

韦氏忙道:“不必那么周到,来这儿就为了说说话,叙叙旧…说到孩子,你们府上的哥儿也十六七了罢?”

宋姨妈提到儿子登时便心花怒放,含笑道:“可不是,过了年就十七了,跟我们家老爷一个稿子里刻出来的,他爹去了之后,可吃了不少苦,带着我们孤儿寡母的出来自立门户,读书却上进,已经是秀才了,今年秋闱便要考举人。不是我夸嘴,我们大哥儿学问好着呢,每回院里头考试都是甲等,若不是前两年为了家事耽误了他,他只怕早跟我们老爷一样考了进士。”

韦氏脸上含笑而应,心中却不以为然,暗道:“不过才十七岁就想考上进士?她当买菜那般简单呢。本朝二十岁之前考中进士的一个手就能算出来,她儿子不过有些才学,哪就如此托大。”口中却道:“还是老姐姐有福,得了这样的儿子,后半生就有靠了。”

这句话正撞宋姨妈心坎里,顿时笑个不住,又见郑静娴坐在右下的椅子上,捏着帕子,虽生得不够柔美,却也是个美人,端得一身大家气派,没口子赞道:“妹妹别说我,你也是有福的,瞧娴姐儿真个儿好相貌,通身的气派我见过的小姐没一个能比上。可有婆家了?”

韦氏叹道:“没有呢,也是愁人。”

正说着,宋柯走了进来,拱手施礼道:“晚辈见过夫人。”

韦氏还是头一遭见到宋柯,见他仪容俊美,如皎皎朝阳,身穿一身桑染色的直缀,系着莲花腰带,愈发风度不凡,惊喜道:“这孩子,这样的品格,我们家那几个哥儿都要比下去了!”左看右看都觉着好,对宋柯立时慈爱起来,殷殷笑道:“不必叫我‘夫人’,怪生分的,论辈分你叫我一声姨妈,我唤你一声外甥,都是合情理的。”

宋柯抱拳应下。宋姨妈又介绍郑静娴,宋柯作揖以“妹”称之,郑静娴起身回礼。

厮认完毕,韦氏又细细问宋柯都读什么书,平日做些什么,去哪个书院,先生是谁。宋柯本想在前头虚应一下便回去再细细琢磨香兰的事,没料到韦氏拉住他问个不住,他也不好驳贵客的面,口中只好客气应对着。

那宋姨妈本就看自己儿子是一朵花,她深居内宅,平日也没个机会夸耀,如今见有人识货,便格外兴奋起来,应和着韦氏的话,将宋柯从里到外夸说一番,夸得连宋柯都坐不住,耳根红了起来,连连给宋檀钗打眼色。

可宋檀钗却仿佛没瞧见似的,反而跟他挤挤眼睛,用帕子捂着嘴偷笑。

韦氏听宋柯小小年纪又管着铺子田庄,看他的眼神便又柔和了两分。

一时话说完了,宋柯方才告辞出来,到院中见院里的桂花开了,想起香兰曾笑着跟他说:“等到秋天,院子里的桂花儿开了,就摘些做桂花酿。市面上的桂花酿又甜又闹,我做得清香些,到时候揉着桂花酿做些糕饼,不知多么好吃呢。”他盯着那桂树看了好一会儿,方才重重叹了口气往回走,到垂花门处,忽瞧见一方帕子飞到他脚下,抬头一看,见郑静娴同一个丫鬟不知何时已走到他身后。

郑静娴往日里都是英气打扮,不过穿些玉蜀色、千草色的淡色衣裳,发髻也是简简单单梳上一梳,脖子上一个赤金项圈,便不再有旁的首饰。而今日却穿了件桃色的大镶大滚满绣芍药花衣裙,头上细细密密的梳着髻,垂着赤金滴珠小凤钗,脸上用了些脂粉,这一打扮便将她浑身的英气柔和了些许,倒是端端正正的大家闺秀模样了。

宋柯知这等女眷不该私下见外男,一愣神的功夫,郑静娴的丫鬟悦儿已上前拾了帕子,郑静娴反倒落落大方,对宋柯一笑,道:“奕飞兄只怕不记得我了,小时候你往我府上来过呢。”

第九十九章 拜访(求粉红!

宋柯自然记得,他爹宋芳是显国公郑百川的座上客,他五六岁的时候便被带着去显国公家行走。郑静娴小他一岁,还是个四岁的奶娃娃,她眉眼像她爹,小时候五官未张开,像个小子似的,却偏偏爱追在他身后头跑,叫他“奕飞哥哥”。女眷之间打趣,说:“娴姐儿这么喜欢柯哥儿,莫非日后想当他新娘子?”郑静娴挑着浓眉瞪着一双大眼道:“当就当,这有什么!”众人便一番大笑。

宋柯觉着无趣,他本就是还魂而来,并非个孩童,对于这种口舌间取乐并不在意,可郑静娴粘他,到底也有些烦恼。后来年纪渐大,男女七岁便不同席,郑静娴便被拘在深闺里不见外男了,偶尔一见也不过惊鸿一瞥。如今相逢,郑静娴已出落成端庄大姑娘模样,眉宇间倒是英气未改。

郑静娴也默默打量宋柯,再见他是在林家的园子里,他带个小童儿站在一丛竹子旁边往拢翠居望,那身靛蓝斗纹的衣裳衬得他像一棵笔直的松,又淡得像天边的云彩。郑静娴一眼便认出这人就是她小时候常去府上做客的“奕飞哥哥”,她的心便“怦怦”乱跳起来,眼睛便再也离不开,直到宋柯走了还站在原地呆愣了许久。

如今她瞧着宋柯,不知怎的,觉着脸有些烫。

宋柯作揖道:“隔了许多年,实是不敢相认了。”

郑静娴侧身福了福,笑道:“我父亲还时时提起宋大人,说他学问好,英年早逝实是可惜,说他的独子幼年就诗书过人,不知如今怎样了。”

宋柯连忙行礼道:“劳显国公惦记,改日必登门拜访。”

这不过是句客气话。郑静娴却立刻道:“我父亲如今就住在祖宅,明儿个就有空,我回去便和他说你要来,让他不要出门。”说完便行礼告辞了。

宋柯一怔,无奈着摇了摇头。这位郑小姐脾气性子仍然未改,小时候便霸道,如今大了犹甚,即便上门拜访,也要正式写了拜帖递上去,择日再上门。郑静娴却一句话给这事做了主。

玥兮和珺兮一直在外书房院门后说话,方才这一番正落到二人眼里,彼此对了个眼神。玥兮低声道:“显国公的千金倒是个胆子大的。在人家里就敢私下见大爷,也不怕名声传出去有碍。”

珺兮撇撇嘴道:“我瞧着她巴不得让自己名声有碍,趁机赖上大爷呢。你瞧她看咱们爷的眼神就知道了。”

玥兮急忙捂了她的嘴道:“可不能浑说。”

珺兮道:“她都敢这样看,还不准我这样说?”想了想道,“这个事儿得跟香兰说一声。她跟大爷彼此有意,郑小姐瞧着不是个好相与的,若是今后嫁进来,香兰八成要吃亏,告诉她早有个防备。”

玥兮道:“八字还没一撇呢。”

琤兮道:“人都上门了,还没一撇?”

玥兮想起方才郑静娴看着宋柯热切的目光。便不再说话,当下把绿豆叫来,道:“去后街找香兰。跟她说显国公的太太和郑姑娘都来了,两人夸了大爷半天,郑姑娘还让大爷明儿个去家里见她爹爹。”说完给绿豆抓了一把钱。

绿豆拿了钱去了,到后街敲开陈家的门,把玥兮的话跟香兰说了一遍。香兰是个聪明人。登时便明白了,给绿豆抓了一把果子。道:“我知道这个事了,替我好好谢谢你玥兮姐姐。”暗想道:“林家的三个姑娘,还有显国公的郑静娴,都看上了宋柯。这也不怪她们多情,深闺里的小姐,这辈子能见到几个外男呢。何况宋柯生得俊美,风度卓然,这等风华世间少有,又有学问才干,即便家里如今落魄,也有无数情窦初开的小姐们倾心了。”慢慢在一张椅上坐下来,想道,“显国府绵延三代,如今虽不如当初显赫,却也是正经的勋爵之家,这一代出了一两个人才,虽不多倒也支撑住了门庭,郑静娴是填房韦氏唯一所出之女,又极受显国公疼爱,若宋柯真娶了她,仕途之上便乘了东风之力了,想来这也是他求之不得的罢。”

默默长叹一声,将手中正给宋柯做了一半的鞋收进箱笼里,“咔嚓”落了锁。

却说宋柯第二日清晨便拿了拜帖去郑家祖宅。门子将他引了进去,自有婆子带路,将他引到书房。门口守着的小厮道:“老爷正在写字,令闲人莫扰,公子请稍等。”

宋柯道:“不妨,不敢叨扰长辈。”提着礼物在院子里站着。心中暗道:“显国公好大的谱,即便是晚辈,如今上门来,若无要事便应召见才是,不过是写几个字消遣,却让人站在院子里等,当年沈首辅权倾朝野都没这样的架子。”

屋中,郑百川站在书案后,手里提着一只毛笔在纸上刷刷点点。他已五十多岁,两鬓生出华发,因袭祖上的爵位,一辈子养尊处优,曾任过御史,后告老不做,镇日里簪花斗草,写诗弄句以消遣时光。

他抬头看了看,只见郑静娴悄悄站在门前从门缝往外偷看,不由咳嗽一声,垂下眼帘道:“看什么看?不过让他等一会儿你就着急了?”

郑静娴撅着嘴走过来,一把抱了郑百川的手臂道:“是我让他来家里拜访爹爹的,如今让他在院子里站着,不是打女儿的嘴嘛。”

“胡闹。”郑百川把笔放下瞪了郑静娴一眼,“哪有上赶着让人到家里来看望的。”昨天他妻女去了宋家,回来便对宋柯赞不绝口,他一问才知道,敢情儿这母女一个相女婿,一个相夫君去了。他倒不是迂腐之辈,这般去瞧瞧倒也没什么,只是宋柯这一房自宋芳一死便江河日下了,勉强还有以前的底子撑着,虽说勉强算个官宦之后,可也上不得台面。他郑百川的女儿比不得金枝玉叶可也是个千金小姐,就相中这么个人家让他心里十分不喜,故而今天便故意怠慢宋柯。

郑静娴不依了,将郑百川手中的毛笔一夺,跺着脚道:“这大字什么时候不能写,偏赶这一时,爹爹快赶紧让他进来,快点快点!”

郑百川唯有对这老来女没辙,只得挥了挥手,叹口气坐了下来。

宋柯正站在院子里神游,脑子里还满是香兰的事,忽见门一开,郑静娴正站在门口,嫣然一笑道:“久等了,快请进罢。”

宋柯一怔,心里明白了几分,一抱拳进了屋,只见郑百川正坐在书案后头,一张略微发福的圆脸绷得略紧。宋柯深深作揖道:“晚辈宋柯拜见郑老公爷。”

自宋柯一进屋,郑百川便觉其风采夺人,脸色便缓了两分,正仔细打量却瞧见郑静娴跟他挤眉弄眼的使眼色,便咳嗽一声道:“快请坐。”

宋柯便在左下手的太师椅上坐了,笑道:“此次匆匆而来,未准备上等的东西,家中有一方古砚,也算名家之作,尚可把玩,请郑老公爷留着鉴赏。”

这一项又投中郑百川好风雅的脾气,脸色又缓了一分,还未说话郑静娴便抢白道:“你这个礼物送得好,我爹就喜欢砚台,家里上上下下加起来得有上百块呢,他一准儿欢喜得紧。”

郑百川暗叹一口气,对宋柯道:“我这小女被娇宠惯了,有些无法无天,还请不要见笑。”扭头又瞪了郑静娴一眼,她一吐舌头退到旁边去了。

宋柯心说:“可不是娇宠惯了,见外客的书房,她一个姑娘家竟不知道避嫌,也不知这显国府是什么规矩家教。”脸上却笑道:“令嫒心直口快,是个爽利性子。”

郑百川便与宋柯一长一短的寒暄了两句,见宋柯对答得体,举止从容,心中默默点头,又感慨道:“原与你父亲甚有交情,在科道时政见相投,他时不时来我府中吃酒论文,不知多么痛快,谁料到竟阴阳两隔,真是不胜唏嘘了。”

宋柯道:“家父生前常赞郑老公爷忠君爱国,又敢直言相谏,骨风是最让人钦佩的,在政见上对他也多有启发。”心中冷笑道:“郑百川是只老狐狸,我爹一死便同我家断了联系,与我爹这些年的交情,末了我们孤儿寡母最难的时候也未出头拉上一把,绝非德厚可交之人,若不是郑静娴非让我来,我才懒得拜访,此番只能虚以委蛇的应付了。”

宋柯这话却说得郑百川心里痛快,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倒是你后生可畏,听说下个月便要下场科举,准备如何了?”

宋柯刚欲开口,郑静娴便已走过来道:“爹爹,听说今年金陵乡试的主考官是江云江大人,曾是爹爹提拔上来的,不如爹爹去封信,让他压几道乡试的题目罢。”说完看了宋柯一眼,脸有些红,又赶紧别开了目光。

这一遭不光郑百川沉了脸,连宋柯都把眉毛皱了起来,心说:“郑静娴这话说的,好似我这次来便是要找郑百川走后门要科考题目似的。”登时心中不悦。却不知这郑静娴虽是个冷傲清高之人,实则骨子里如同炭火似的热烈,她既看中了宋柯,便不遗余力帮其谋划,只是年纪尚小,又受宠爱惯了,加之关心则乱,未免失了方寸。

100 矛盾(求正版订阅)

郑百川沉着脸道:“科举之事乃是为天子选拔人才,国之重事。尤以本朝,考纪之严前所未有,你休得说这等昏话!”

郑静娴登时便下不来台,宋柯道:“郑老公爷所言极是,晚辈虽不才,却也想凭借真才实学下场一试。令嫒聪慧,怎不知当中厉害,刚才所言只不过说笑两句罢了。”他口角含笑,态度蔼然,两句话便把方才尴尬之气缓了下来。

郑百川微微点头,暗道:“宋芳生前便是个温和君子,如今他儿子倒也有乃父遗风,小小年纪是个会说话观色的。如今他尚无根基,若是个可造之材,我倒不妨提携一把,拢个人脉自是不错的。”态度便殷切了两分,笑道:“秋闱就在眼前,你四书五经应是通读透了罢?”

宋柯笑道:“不敢说通读透了,圣人之言倒也思悟许久。”

郑百川道:“有何心得说来听听。”

宋柯道:“自古读书便不能一味痴读,若不解其中三味便是纸上谈兵,别说寒窗十年,就是三十年、四十年也无济于事。读书关键在悟,譬如《中庸》,须用整个身心去印证,体会,感悟,方有所得,不可一味寻其逻辑线索。待你悟通,悟透之后,逻辑便自在其中了。原先我年幼无知,读书时有好多不明之处,盖因其时于世事所历不深,于生命所悟不透也。待世事洞明,生命透悉之后,道自明矣。”

这一番侃侃而谈,郑百川捻着胡子,脸上微微带了笑意,又问了宋柯几句,宋柯亦对答如流。郑静娴倒也安静,站在一旁侍茶。郑百川几次使眼色让她退下,她也装作没看见。她瞧着宋柯谈论学问的模样愈发心折,脚仿佛生了根,一动都不能动了。

郑百川心中默默叹气,可也只能随她去,心里却打算同韦氏说一说郑静娴教养之事,等回京便从宫里请一位教养嬷嬷来好生教一教规矩。

宋柯学问好,出口成章,郑百川一试便知,随后转了个话头。道:“我已十几年未回家乡,如今回来倒是动了乡情,可也是‘乡音未改鬓毛衰’了。”

宋柯笑道:“郑老公爷春秋鼎盛。何需言老。江南乃富庶之地,与京城相比又是别样繁华,如若心安,处处是吾乡。小可也是刚刚在江南置了些产业,两三间铺子。有些比在京城赚得还好些。”

郑静娴道:“听檀妹妹说过,你如今辛苦,不但要读书,还要操持家中之事,若有什么为难之处便尽管来,都是世交。我们也能帮衬一二。”

这话确实是好话,却又惹得郑百川和宋柯不悦。郑百川暗道:“宋家倒是个大族,可当初也是宋芳依附着显国公府。怎就论上‘世交’了?”宋柯则想:“原先没有显国公,我们宋家也未求着谁,过得也算平静。这郑小姐虽是好意,可总让我‘求’着显国公,倒是没白的落我脸面了。”

脸上却不露声色。只是含笑。郑百川端起茶碗送客,宋柯起身告辞。

待宋柯一走。郑静娴立时缠了郑百川道:“爹爹看他如何?”

郑百川瞪了她一眼道:“方才就你话多!”

郑静娴皱着眉:“谁让爹爹待他冷淡来着。”又不停追问爹爹觉着他如何?他有学问才干又和气,我瞧着他是个有担当的云云。

郑百川觉着宋柯虽不错,可宋家家底太薄,便不想理睬郑静娴,奈何女儿聒噪不停,只得搪塞道:“等他考了功名再说罢。”

郑静娴皱了眉。她是个聪明人,瞧出她爹的意思是不满意宋柯的,她也知道宋柯如今待她不过出于礼数,暗想着:“从小到大我说的事,我爹便没有不同意的,慢慢磨他就是了。只是宋柯…我定要让他对我另眼相看,宋家眼下式微,等他考取功名,我定要我爹帮他谋一个好前程,让他知道娶我这样的女子到底有多少好处。哪怕他对我感恩戴德也不能如此不温不火!”

却说宋柯从郑氏祖宅回来,迎着秋风深深吐了一口气。显国公早年凭军功封了勋爵,不过是个末流,后因拥戴八王爷起事有功,颇有圣眷。宋柯并不喜郑百川为人,当初他家与显国公府上交好,倒也颇有几分情义。后来他爹去世,生前好友不少来吊唁相帮,显国公府只应景似的送了些白事之礼了结,下葬那天只派了个庶出的儿子,此后便再无往来了。他要分家出来,族里群狼环饲,争相夺他们这一房家产,他曾投帖子求到显国公帮忙,谁知去等了几回,不过是枯坐,门子一律以“老爷朝中繁忙,未曾归家”为由,将他打发了。

他今日来,虽是因郑静娴一句话不得已而至,却也存着不想让郑百川看轻的心思——当年闭之门外的旧交之子,如今过得体面,往后再不用卑下,求到你跟前了!却不想郑静娴倒三番五次帮了倒忙。

郑静娴小儿女心思他已瞧出来了,若她不是郑百川的女儿,出身贵族,他势必加以权衡考虑…他当初便对林家二姑娘林东绮有意,也曾私下出言点拨过他妹子宋檀钗,奈何秦氏是个精明的,心中另有打算,两人不咸不淡打了个哑谜,便将这一节揭了过去。况且时至今日,他身边忽然有了个陈香兰…

香兰仿佛他前世已故的妻子沈氏,让他从心底生出亲近之情。前一世他与妻子举案齐眉,却因发配流放生死相守,情意虽短,却铭心刻骨,他原也爱慕他表妹,然沈氏偷偷省了自己的口粮喂他,又变卖全身首饰为他寻医求药,照顾他家人,他心中满是感激与说不清的怜爱,过了些时日,他表妹便成了个模糊的影子。如今见了香兰,竟有要将自己亏欠沈氏的情分全补偿她身上的念想。

他觉着自己日后放了香兰的籍,再抬举她做贵妾,两人一处,这一生长长久久的相伴。谁知香兰却不甘愿。这些日子有时候他烦恼上来也想:“不如就丢开手算了。”可一动这个念头心里好似被一把尖刀捅了又捅,难过得要命。有时候又发狠:“我偏把她扣在手心里,她不愿为妾又能如何?”但想到香兰骨子里的烈性便消了这个念头,况且,他真个儿不愿让她伤心。

而今日有了郑静娴这档子事,宋柯却忽然有些豁然开朗——前世他娶沈氏时,曾悄悄在屏风后头见过她,只觉对方端庄清秀有大家之风,方才情愿。婚后,沈氏果然为人和气妥帖,稳重大方,故而他觉着娶了贵女便有莫大的好处。若换成郑静娴呢?宋柯微微摇了摇头。

不知不觉间,他又骑着马走到宋府后街,停在陈家门前,又抬头往那窗子看去。想到昨日有个书生站在楼下往上偷窥香兰的闺房,宋柯便心头冒火,一夜都不曾好睡,今日他定要好生问一问香兰才是。

他正准备翻身下马,便听门“吱呀”一声开了,薛氏挎了个竹篮走出来,见了宋柯登时愣了,仿佛天上掉下个活龙一般,忙忙的往屋里让道:“宋大爷,快屋里请!屋里请!”一边进屋朝楼上喊了一嗓子:“香兰!宋大爷来了!”满面堆笑着跟宋柯道:“宋大爷快屋里坐,家里杂乱,实在不堪招待贵客。”

宋柯下马,把缰绳交给侍墨,忽想起自己冒冒然往香兰家来竟什么礼物都没拿。侍墨猜出宋柯心思,低声道:“马鞍上的兜子里装了一包点心,原是怕大爷中途饿了带了垫肚子的。”

宋柯低声笑道:“你个猴儿,回去赏你。”便拎着点心进了屋。

这厢薛氏已忙开了,麻利的用抹布将桌椅抹了一遍,张罗着重新摆果品。宋柯笑道:“薛婶子不用忙,我过来办事,顺路瞧瞧香兰。”一边说着,眼睛一边往楼梯上头看。

薛氏赔笑道:“是呢,我方才还说她该回去府里当差了。”又忙跑到后头烧热水沏茶。

此时听见脚步声,香兰款款的走了下来。她头上梳了个倾髻,插着两三支翠玉簪子,身穿苏芳色绣白梅的褙子,配着嫣红色的袄裙和汗巾,纤腰楚楚,不盈一握。她神色恬淡,对宋柯万福施礼道:“请大爷的金安。”

宋柯只觉两三天未见,香兰仿佛与他疏离了不少,心里便有些不是滋味,冲口而出的话是:“今儿个我来接你回去。”旋即心里又懊恼,如今他仍犹豫不决,这般把人领回去又该如何说呢?可他心里忐忑不安,仿佛他再不将人拘在身边,香兰便会离他而去似的。

香兰静静看了宋柯片刻,轻声道:“你可想好了?”

宋柯苦笑,似是不敢看香兰一眼,摇摇头道:“未曾想好。”

香兰道:“那你过来…”

宋柯定定的看着香兰道:“我忍不了了!”

香兰一怔。

宋柯道:“我忍不了了,这两日我看不进书,睡也睡不安稳,总在想你在做什么,心里头可曾念着我。你说的事…我未曾想好,可若不让我见你一见,我便觉着自己将要疯了。”

101 进京(求粉红)

香兰万没想到宋柯会说出这样一番话,她心里掀起风浪,喉咙如同哽住一般,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宋柯握了握拳,只觉心跳如同擂鼓,他舔舔干燥的唇,道:“你…能否先随我回家去?等科举之后,我必将给你答复。”说完微微屏住了呼吸。

香兰一双明秀的眼睛瞧着他,仿佛盈满了明澈的秋水,就这样长久的凝视,宋柯忽觉着自己已经懂了她的心,可继而又觉着自己不甚明了。

他有些慌,伸手去拉香兰的小手。此时炉上的水咕嘟咕嘟作响,里间传来茶具碰撞的声音,薛氏端了托盘出来道:“宋大爷,家里简陋,没什么好茶,前儿个有熟人送来一罐子新茶,您先尝尝味道。”

宋柯只得将手收回来,讪讪坐回椅上,香兰亲手将茶奉到他跟前,瞧见他悻悻的脸色,嘴唇忍不住勾了勾,偏宋柯偷瞧见她乍然微笑的脸庞,不由呆了,口中随意应着薛氏的话,眼睛瞧着香兰,一刻都离不开,直到香兰提了裙子上楼,方才将目光收回来。

幸而薛氏一心忙着翻腾家里最好的吃食摆给宋柯,不曾发现他二人异样,口中只絮絮问候宋柯家里情况。

宋柯心不在焉答了,仍暗自琢磨着香兰方才到底是什么意思,捧起茶喝了一口,没留意又烫了嘴。正狼狈着,听见楼梯“吱呀”的声音,香兰已挎了包袱走下来,清清淡淡道:“大爷不是要接我家去么?”

宋柯大喜,忙忙站了起来,道:“正是,正是。”生怕香兰反悔似的,对薛氏道:“家中还有事。我便不多留了,赶明儿个再来探望。薛婶子若是念着香兰,尽管打发人来家里送信,让她回来住几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