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娇笑着拍拍手,“对呀,大哥,你要能这么想才对嘛。”

她走后,看着林想还有些担忧的眼神,林奶奶拉着她反而安慰起她来,“放心吧想想,你们说的都对,这以前是我和你爷爷糊涂了。钱再重要也没人重要,以后啊,奶指定不犯糊涂,你看着点奶,啊,要是奶再糊涂,你就提醒着点,行不?”

林想高兴的应了声,“奶奶,放心吧,以后这种事不会再有了。就是我不看着,你们也不会再犯了。人家不都说吗,吃一堑长一智,咱们提高了警惕,再碰到坏人,就把他扭送派出所去,让他还出来害人。”

林爷爷林奶奶解开了心结,这病好的就快,住院的第三天上午办了出院手续,只要每天来继续打针就行了。

回家后,林桂秀就可以照顾他们,林想这才空出时间去店里。

叶天宇回学校上课了,夏季成每天忙的团团转,又要装修新店,又要办手续,还要兼顾老店和人员的培训等等。

林想过去以后,把店里的管理负责起来,他感到轻松许多,抽出空来林想商量聘用高级管理人员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就无法做大做强,可这个时候,大学生甚至于中专生,都是由国家包分配的,个人企业很难招到合格的管理人员,大家都还是奔着铁饭碗去的。

不过,这个时期,也是很多国有企业开始倒闭,职工下岗的时期,所以说,这人是既好招又不好招。

第一百七十四章、我是来做客的

夏季成确实是个实干的管理人才,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百货大楼高薪挖到两个备受排挤的中层管理人员,又从纺织厂、针织厂招到同样郁郁不得志的几个技术骨干。

百货大楼的管理人员他都安排在店里,而纺织厂和织针厂的技术骨干,被夏季成安排在了一个租的一个原属于街道办事处的旧厂房里,现在开始,他要筹备服装加工厂,专门生产各式裘皮大衣。

其实,要按他的意见,是第二年夏天开始筹备,然后生产的大衣冬天开始销售,时间上刚刚好。如果现在办厂,年前不可能有成品,过了年做出裘皮正好是夏天,不是销售的季节,那样白白养活工人近大半年的时间。

但林想近期的主要目标是针对俄罗斯人,对俄的商品都要早一到两个季节销售,何况她还打算搞针对俄罗斯人的批发,所以夏季成从回来后,将许哲从餐厅调了出来,专门跑业务,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最后确定了这个原来做个被服厂的平房。

放寒假的时候,金三顺烤肉店开业,在各大路口竖起的大广告牌吸引了各方群众的注意力,一楼肉串,二楼自助烤肉,对于林想起的这个名字,叶天宇等人表示接受无能,可林想坚持,并振振有词:“金三顺是韩国女人常用的名字,用这个名字又好记又好认,一看就知道是韩国烧烤店。”

叶天宇几乎每天都在店里,只不过是在牛肉面店,而林想一般情况下在烤肉店。

两间店收益很好,很快就到了年前。

服装厂的筹备工作已经完成。专门的缝纫机等设备都已经到货,服装辅料等也基本上到全了,就等着过了年上班就就可以正式开工。

林想征求了张玉芬的意见,把她从快餐面食店调到了服装厂,负责做工这块。又招收了几个成手女工,大家都摩拳擦掌,等着春节过后大干一场呢。

生产裘皮大衣,对于这些普通的员工来说,是不可想像的,可如今看林想万事俱备。大家心里的兴奋劲可想而知。

林想还通过当地的老人,找到了一位供销社退休的老裁剪师傅,给他们的质量上把关。

春节快到了,林桂秀快餐店暂时停业,而面食店全员开工。馒头、豆包等各种面食加班加点的大量加工出来,送往各个销售点。还有各种熟食,卤味,这些天简直是供不应求,为此临时招了几个住在附近,手脚麻利的妇女来帮工。

林奶奶现在每天干劲十足,收拾这些肉类和内脏,像她这样有经验的老太太最适合了。她也不怕累,每天和几个会干这活的人一起,一忙就是一天。

本来家人还担心她累杯了。可看她忙累之下精神状态更好,脸色更红润了,这才放下心来。

年末了,林想和夏季成、叶天宇商量了,给牛肉面馆的每个员工都发了二斤刀鱼,五斤猪肉。十斤豆油,五十斤大米。另外还每个人一箱苹果,一箱桔子。这些东西,要是家里人口少,或是生活困难的人家都不用另外买过年的商品了。

而烤肉店员工没有发大米和水果,他们开业的时间太短,只发鱼肉和豆油也是不小的福利了。至于服装厂,因为只是前期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工,员工们则是只有水果没有其它的商品了。

但不管是哪个部门,都很满意这个福利待遇,他们明白,这待遇快赶上国营单位的福利了,何况他们根据岗位和工作时间等,每个人都有不少于一个月工资的大红包。

到了阴历二十九,各个店都正式放假,连忙了半年的面食店都给员工正式放假了。林国平和林国安一家从边境市过来,准备在这边过年。

林想他们忙碌了起来,这些日子每个人都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间,这放了假,赶紧打扫屋子,准备过年的商品。

还好,他们开店做的各类面食和熟食,自家也都留了出来,该买的肉食在大批量订肉类的时候也一块订了出来,而对联福字鞭炮等也都安排林峰等几个小的买了回来。

林国平回来,给两位老人带来了补养身体的产自俄罗斯的野山参和海参,林想看了直咋舌,这些东西可是价值不菲。看来,林国平这半年真没少挣钱啊。

反倒是林铁柱夫妻俩,因为不识货,只知道人参是好东西,可看这年份只一两年的,也没想到值多少钱,反而是最淡定的。

林国安一家三口的到来,让林铁柱夫妻非常高兴,不管怎么样,也是自己的孩子,哪能不疼啊,因此林奶奶看到林涛,就抱着不撒手了,嘴里不住的念叨着“我的大孙子,长个了,胖乎点了,脸上有肉了。”之类的话。

而夏晓秋也一反常态,对几个孩子都很大方,不仅每人买了件衣服,虽然一看就是地摊上的,可比以前已经好太多了。更重要的,她还给老太太扯了一块布料,说是等过完年让老太太做衣服穿的。

这可是这个儿媳妇进门十几年,头一次给老太太买东西,老太太拿着布料,大手在面料上摩挲了半天,热泪盈眶,也不知道是感动的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林想就当没看到,她摸着那布料道:“二婶,这料子不错,够奶奶做一件外套的。”

夏晓秋现在看着林想,就跟看见人民币一样亲,态度比以前好多了,她拉着林想的手夸道:“我听说你回来后自己开了饭店?想想,你可真是能干,比我们大人都强多了。要不是你教我做的南瓜饼和馅饼,我也不能挣着钱,现在,我和你二叔正准备买房子呢。”

她说起能买房子时,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色,林想很能理解她的心情,不过大半年,就能买上房子了,那可不是他们镇上,在边境市买个同等面积的房子,能在小镇买上三十户。

虽说边境市挣钱容易,可这也是他们两口子能吃苦,肯干认干,才能打下这个家底。

女人们的话题很容易跑偏,说到房子,林桂秀和林桂华也都说起,想过了年买房子一事。

开阳虽是地级市,但工资并不比边境市高,甚至于还略低一点,两地的房价也是差不多的。这也是夏晓秋自豪的原因。听说大姑姐和小姑子也想要买房,也跟着极积的参谋起来。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林奶奶没说话,只是听着她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眼底却闪过一丝惆怅。

林想很敏锐的捕捉到她的这个眼神,以为是她被骗那事在她心里留下的结,于是想让她开心:“奶奶,咱们家这回过年人可够齐的,不如咱们一起去照相馆照张全家福吧。”

林奶奶听了有些心动,“那也行,你大姑他们全家明天就要回镇上了,趁他们都在,咱们现在就去。”

林奶奶说着就去找老伴,林铁柱也觉得好,于是一大家子,十几口人穿戴整齐奔着照相馆去了,照完相,回到家,大家开始忙乎起晚饭来。

人多,自然做的也多,熘肥肠是男人们愿意吃的,水爆肚林想喜欢吃,锅爆肉女人和孩子都喜欢,还有炖的软料的肘子肉,熬得奶白的骨头汤,在这浓浓冬日,喝上一碗,身体里都是暖的。

做的时候女人们一起动手,吃的时候大人孩子吃的欢畅,可吃饱喝足,一个个的坐着唠嗑,望着桌子上那杯盘狼藉,林想真是欲哭无泪,可看着大人们没有伸手的意思,小的又太小,她只好认命的开始收拾起来。

而武文静想要帮忙,被她撵出去和林峰他们玩去了。

林桂秀一直笑吟吟的和大姐二嫂说话,看到林想一个人收拾,不由皱了皱眉,喊张钰:“…你去帮你妹妹一块收拾,两个人还能快点。”

张钰现在也不找林想的麻烦了,她看到林想就跟看到空气一样,就是林想主动和她说话,有长辈在跟前,她就冷淡的应一声,要是没有长辈在跟前,她才不理呢。到后来,林想也不自讨没趣的跟她说话了。

张钰坐在凳子上正津津有味的看着一本琼瑶的小说,听到小姨的话不耐烦的道:“我是来做客的,哪有让客人动手的。”

正在说话的林桂秀和夏晓秋就愣住了。

林桂华很不自然的瞪了她一眼,然后跟妹妹道:“别搭理她,看小说看傻了。”

林桂秀却不让她唬弄过去,盯着张钰问:“你回你姥家是客人?我怎么不知道你是客人的?”

张钰对于小姨一直偏心林想很有想法,以前住在人家里,不好表现出来,现在家搬来了,她家里几个月的时间,就挣出一栋房子钱,哪里还需要看小姨的眼色啊。

因此她很不客气的道:“我怎么不是客人,这家姓林吧,我是姓张的吧?”

大家沉默了会,要是搁过去,姑娘回娘家是且,可张保山那头,只有一个大哥和一个妹妹,走动的不勤,反而是跟岳父这边常走动,大家根本没把他们当成外人。

第一百七十五章、蠢是会遗传的

客人可不就是外人嘛。

林桂秀看大姐竟然不说话,显见是默认了这种说法,不禁好笑道:“你是客人?哪有客人在人家一住住好几个月的?哪有客人那么不客气,连吃带拿的?小钰,你是来做客的怎么好意思要林想的项链,你要来做客的怎么好意思问你姥要新衣服?”

张钰虽然跟林想不对付,可对林想的东西可不对付,林国平给林想买了条18k金的项链,她看到了问林想讨,林想二话没说就给了她。

还有老太太搬来以后,老太太给三个孩子每人买了身衣服,买衣服的钱当然是林国平给的,实际上是为了给老太太做面子,可张钰看到了,非说老太太偏心,厚此薄彼,非得让老太太给她买一套。

林奶奶哪能看到外孙女不高兴,又上街给她和张志同一人买了一身才算完事。

现在林桂秀用这事来说她,她不悦的耷搭下脸子,林桂华看了有些心疼姑娘,忙打起圆场,“行了,她小不懂事,你别理她就是了。”

林桂秀听了心里恼怒,她小不懂事,自己跟她计较就是更不懂事呗!

她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张钰,冷笑道,“你不过进城才一个学期,竟然跟家里人生份起来了,还客人?”

她摇了摇头,然后看向面红耳赤的大姐:“你也是这么想的吧,要不然怎么不说她呢。”她说着,很失望的摇了摇头,“大姐,你变了。这才多久啊…”说到最后有些感慨起来。

她说完沉默了一会,有些意味阑珊的站起来,往桌子旁边走,“你们是客人,不用动手。这可是我家,我得帮林想一块忙乎。”

林桂华忙摆手,拉住她认真的解释道:“不是的,秀儿,不是的,我没当自己是客人。要不然我能和你们一块动手做饭吗。只是小钰这孩子,你们也知道的,她现在有些不太听我们的,姑娘大了,我也不好深说。总得给她留点面子。女孩子嘛,我也是想着少干点就少干点吧,享福也就是在娘家这几年,等大了找了婆家可就不能这样了,所以我也就不拘着她了。”

她不解释还好,一解释林桂秀火了,“她是姑娘孩,想想就是小子不成?大姐。不用给你家张钰找理由了,你呀,就惯着她吧。看你将来能把她惯成啥样?”

男人们吃完饭都跑到林国祥的房间去说话,并不知道她们这边发生的事,张志同被那满屋的烟呛了出来,看到林想一个人在收拾,上前帮她一起。

“想想,店里生意怎么样?我碰到几回陈鹏飞。他说生意可火了,看样子。你快成了大款了。”

林想笑眯眯的点头,“嗯。到时候大哥你结婚,我给你包个大大的红包。”

张志同哭笑不得,指着她笑道:“你这张嘴一点亏也不肯吃。对了,想想,小钰这段日子对你的态度不好,你别在意,以后,就别搭理她就是了。这孩子,被惯坏了,一直觉得自己很聪明,可是现在大人们都夸你,她有些心理不平衡了。”

张志同上高中,晚上要上晚自习,每天很晚才到家,周六周日也很少休息,而林想也几乎从来不去他们家,所以这二人,都不知道陈雨和吴招娣现在跟张钰的关系不错。

“我知道,我不会和她计较的。”林想不在意,对于她不在意的人,态度什么的她根本没必要计较。“对了哥,我和黄奶奶说过了,她答应过完年,让你去她那补习一段时间。你在咱们镇上学习还成,可现在这成绩,一本估计是没啥希望,不过黄奶奶说了,你底子虽然弱点,可肯学认真,你要是能坚持按她的方法学下来这两年半,她能保你上一本。”

“真的?”张志同高兴极了,以前他在学习上还很有自信,可自从来了市里,他才明白自己跟尖子生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这给他的打击很大,虽然他每天都学到半夜,可进步不大,现在在班级只是中游,这还不算整个年级呢。

这让他一度怀疑自己选择上高中而非中师,是不是选择错了。

“什么事你们说的这么高兴?”林桂秀端着菜出来了,后面跟着表情有些讪讪的林桂华和明显看热闹的夏晓秋。

张志同没发现自家母亲脸色不好,兴奋的把林想给他联系老师的话说了一遍。

林桂华听说儿子的老师联系妥当了,眼睛一亮,想起了之前张钰跟她说过的话。

“妈,要是我能接触上叶天宇,我长这么漂亮,一定会让他喜欢上我的。听说,林想开的那两店,都是和他合伙的,而且,他家里好像是当官的,到时候,我哥就是考不上大学也不用着急了,工作肯定没问题。就是咱家这店,也不用像现在这样,今天这个来查,明来那个来查的。”

林桂华自己没发现,她已经被女儿彻底洗脑了,一心想着女儿长的漂亮,要是找到一个有权有势的婆家,那他们全家都能跟着沾不少光。

她都忘了她女儿过了年才十六虚岁。

其实,如果不是她的这个思想,前世张钰也不会那么早就处了对象,对方条件还很好。这娘俩其实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对方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张钰有这种心思,一是受小说的影响,她还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就天天沉湎于这类型的小说;二是受学校早恋风气的影响;三是想跟林想攀比的心思,你不是和他合伙吗,那我和他处对象,看他跟谁亲;最后一点就是陈雨和吴招娣给她带来的影响,啥也不用干,就有钱花,有男人追,满足了她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而林桂华自觉管孩子严厉,却不知在她的潜意识里,也是希望女儿能嫁个好人家的。

这种思想没有错,作为父母,当然希望子女生活的好,可她忘了,她女儿的年纪太小了,正是形成世界观的时候,这多方原因一拐带,性格就有些畸形,有些偏激了。

林桂华不是有啥大心眼的人,她一高兴,没经大脑的话脱口而出,“志同啊,干脆让那个黄奶奶把你妹妹也一块收下吧,正好你们兄妹俩一块做个伴。”

话音刚落,就看到儿子侄女和妹妹弟妹的都看向她。

她心里一突突,不知道自己哪说错了,不由的瑟缩了下。

张志同苦笑着摇头,“妈,你以为黄老师凭啥收下我的,那是因为林想求的情,要不然人家才不会收学生的,你还想让小钰也去,她去了就爱学习了?”

跟自家母亲,他实在不好说些不好听的话。

他想说的是,你以为人家啥人都收呢,就凭张钰的那成绩,那学习态度,人家才不稀得搭理呢。

林桂华不服气的道:“小钰其实很努力的,你天天上课不上家不知道,小钰天天晚上都很认真的学习呢。”

林想默不作声,大姑一直都挺惯孩子她知道,可没想到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她都不调查的吗,还是说张钰装的好?

不过这不关她的事,大姑家她该帮的都帮的,可现在看来,除了张志同,那一家三口并不怎么领情。

对于他们回镇上过年一事,不只是林想,就是林铁柱夫妻也有点想法,要知道,张保山和他的哥哥妹妹不过是面子情,以前困难的时候,人家可不搭理他们。

现在看他们去了城里,听说富起来了,就让他们回去过年,张保山夫妻俩也没和林铁柱商量,直接就定下了回去过年的决定。

林铁柱私下跟老伴唠叨,这女婿跟自家还是两个心啊。

林奶奶也不高兴,可她体谅女儿的难处,“行了,人家毕竟是老张家,让你这儿过啥年,那有讲究的人家都不让姑娘回娘家过年呢!再说了,”她叹了口气,“以前他们日子一直过的不好,现在好了,不得回去让人家看一看啊。”

林铁柱点头,“是啊,那叫衣锦还乡。”

“还不还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他们年轻,有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就是咱们…”她说到这闭了嘴,林铁柱明白她的意思,遂闭口不言了。

老太太的意思是,若不是他们在外面显摆儿女有能耐,也不至于招了骗子盯上了他们。

林桂秀几个人谁也没接这话,张志同倒是不好在外面不给她面子,他只好道:“不管她认不认真,我是不可能去说的,我这还没见着老师的面呢,就给人家出难题。再说了,黄老师是看林想的面子才收我的,人家是不收学费的,我得多大的脸张这个口啊。”

林桂华脱口而出,“那就教学费呗,咱家也不差这两个钱。”

林想的脸色倏然变了,她可算知道张钰那没脑子的蠢劲随了谁了,原来是林桂华的真传啊!

张志同也不悦的道:“妈,你说的是啥话?人家不收学生,不收学生你懂不懂?人家不缺钱,人家收我完完是看在林想的面子上。算了,跟你说你也不懂,我的事你少管吧!”

第一百七十六章、让人心塞的变化

张志同愧疚的看了眼林想,他每天早出晚归,和父母交流的很少,根本不知道,在他没看到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

林桂华说完也觉得不妥,可儿子这么说,当着兄弟媳妇和妹妹的面,她觉得很没有面子。她又不想骂儿子,不想让儿子没脸,只好小声的嘟呶:“这老师也真是的,要收就大大方方的收呗,还整个不收钱,不收钱,我们还能白用他,到时候买东西不得花的更多。”

林想本不想多言,不管咋说,她可以跟张钰大小声,可林桂华毕竟是长辈,她如果说多了,人家会说林国平家的孩子没有教养。

可她实在忍不住了,她直接摆了摆手,“大哥,这事还是算了吧,是我求的黄奶奶,人家这么大岁数了,不图名图利的,不能让人家为了我背这么个骂名。你们不用去上了,东西也不用买了,不用心理不平衡,也不用觉得吃了亏。”最后一句话却是对林桂华说的。

林想很失望,她没想到,环境对人的改变竟然如此之大,几个月前那个纯朴的林大姑,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刻薄不讲理的女人。

林想深深的疑惑,不知道让全家人都提前脱贫致富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怎么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大姑就变的如此面目全非,面目可憎了呢。

张志同不可思议的看着母亲,她怎么能理直气壮的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

他的心在这一瞬,有些疼,母亲说这话。考虑到他的感受没有?考虑到他还能不能跟着黄老师学习的问题?她明明知道,没有老师的辅导,他只能考个普通的专科,可她,还是说出了那样的话。

难道说。母亲的眼里,现在只有张钰一个人了吗?

张志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着林想道歉,“很抱歉,我,给你添麻烦了。你说的对。我不能没有良心,这课,我不能上了。”

他说完,没有看母亲的脸色,而是带着满身的落寞和寂寥走了出去。

林桂华呆了呆。半张着嘴看看好像没看到她的林想,又看看皱眉瞪着自己的妹妹,困难的吞咽了一下,才期期艾艾的道:“那个,我不是那个意思,想想啊,大姑不会说话,你别跟大姑一般见识啊。”

林想手底下不停。淡淡的道:“大姑太客气了,听听大姑多会说话多会办事啊,还知道现金交易比欠人情好呢。”

她的话里讥讽的意味很浓。可惜林桂华看儿子生气伤心的走了,知道自己把事情办砸了,让儿子不满意了,正心急差点呢,哪里能注意到林想话里的意思。

“想想啊,你就当大姑放了个屁。那个,还让你哥去跟那个老师上课吧。你姐那,我就不让她去了。啊!”林桂华还当找个老师很容易,她说怎样就怎么样呢。

林想没说话,既然你说当放了个屁,那这句话就先当放了屁吧!

“你倒说话呀,大姑跟你说话呢。”林桂华口气不耐烦起来。

林想心里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些心塞。前世,大姑对她是不错的,就是她重生后,第一次见大姑时,她和蔼的面庞,轻声的抚慰,都让林想心里暖暖的。

如果不是林桂华之前种的因,林想不可能有着帮他们的想法,这就是结的果。

可是,这种温情被林桂华三言两语就弄的支离破碎了。

或许,让林桂华一家搬进城,就是个错误。

有些人,一直表现的和善,只是因为没有刻薄的机会罢了。

林想苦涩的想,这算不算作茧自缚呢。

林桂华家里的店前些日子招了两个人,他们两口子根本忙不过来,现在生意很好,四个人还忙的团团转,她当上了老板娘,人家都说官升脾气涨,如今她就是这样的。

几句话下去,露出了本色,“你这孩子是哑巴怎么的,我跟你说话你没听到啊!”她说着,生气的用手扒拉了林想一下。

林想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她本来就正弯腰在大锅里就着锅里的热水洗碗,被她这一扒拉,身子转了个一下子趴到了锅台了。

因为洗碗怕把衣服弄湿了,她把里面的内衣和毛衣袖子都往上挽了挽,而这一倒,她的手腕正好硌在大铁锅的边沿,虽然没有出血,但是被硌出了一道明显的红痕。

这一切发生的那么突然,突然到林想根本没能躲避开,胳膊上的疼痛传来,她眉头皱起来,脸上也因疼痛而扭曲了下。

她还没反应过来,林桂秀一下窜过来,将她扶起来,关切的问道:“想想,怎么样,烫着没有?”接着她看到了林想手腕上的红痕,嚷道:“哎呀,烫红了,快点,二嫂,把大酱碗拿过来,抹点酱就好了。”

夏晓秋急忙从碗架柜子里拿了装酱的碗过来,林桂秀用手指沾了点给她抹上,才心疼的问:“还疼不疼了?这么粗,要是留疤怎么办?”

烫伤,是很容易留下疤的。

林想看到小姑那发自内心的关切,不由的笑了,“我没事小姑,,应该不是烫伤,就是硌了一下。”

林想刚才都没来得及说呢,林桂秀就已经给她上完药了。

“就是硌一下那也不行。”林桂秀瞪了她一眼,接着朝林桂华发火道:“大姐你干什么?哪有你这样做长辈的,你要把她推锅里去是怎么的?你怎么那么心狠呢?”

她的声音很大,屋里坐着的人都听到了,都陆续出来看是怎么回事。

林想不想让林桂秀和林桂华因为她而撕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