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二娘几个陆续也来了,李昭得知美人爹宿在正院,遂起了个大早过来验收成果,于是就比其他人都快了一步。

李昭抬眼看着身旁的兄弟姐妹,这三年家里添了一弟三妹,还有一个弟弟一出生就夭折了,便是如此,李家后院幼儿成活率已经算是很高的了。

纵观李家庶出的几个儿女,李昭发现一点,生母都是良家子,二娘生母二姨娘是薄有田产的富户女。三姨娘是珠宝商嫡女,生了四娘外前年又生下四郎,七娘生母是小吏女,再想想这些姨娘都是生了子嗣后才提上来的,可见她爹也不是全看脸的。

请过安一起用了膳,李徽、李湛和李灏便离开,二娘几个反倒放松了些。

“这是媳妇和大娘拟的礼单,母亲瞧瞧可有不妥之处?”路珂身后一侍女捧着书柬而出。

因李曦马上就要出阁,她这个做嫂嫂的当仁不让带着她学习管家。她父族母族皆是当世数一数二的氏族,在闺中和母亲学了不少本事,自认还能胜任。

徐婧接过,笑道,“你俩办事最是体贴不过,哪有什么不妥的。”只略略扫一眼做了做样子。路珂一进门,她便识趣的主动把管家权交给她,若说心甘情愿那是骗人的,别把下人当傻瓜,他们心里都有一杆秤。她掌家,奴仆对她是一个态度,不掌家那就是另一种态度,县官不如现管。其中微妙之差,她如何不明白,她自己当年可不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放权是她深思熟略之后做的决定,后院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原配嫡出人多势众地位稳固,还有李徽偏爱,她占不到上风,还不如主动放权,在李徽和原配子女那也能落个好。

至今她还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路珂大家出生,深谙规矩体统,给足了她夫人的颜面,她的日子倒也过得还算顺心。

路珂和李曦皆是恭顺一笑,她们对徐婧的态度便是恭谨有余,亲热不足。实在是她太年轻,未嫁进来之前,她和李曦平辈而交,如今母亲的架子撑不起来,更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说话。路珂也放不下架子,没法做小伏低彩衣娱亲,遂每次请安都有些安静。

徐婧瞧着桌案上的礼单难掩欣羡的开口,“三弟妹可真是好福气!”

曹氏子孕昌隆,建安二十七年底生了三郎,二十九年底又生下五郎,今年八月又诞下六郎。这么频繁的怀孕生子,可见李征和曹氏夫妻感情之和睦。听说至今李征身边也没个姨娘,更没庶出子女。

“叫我说母亲才是好福气呢?咱们这一枝还从来没有过双胎呢。”路珂岂不知她的心思,笑着缓和气氛。她倒是没想过不让徐婧生子,不过越晚生越好。

想起一双女儿,徐婧展了展颜,把心里头那点涩意压下去,能生女儿她就能生儿子,老来才有依靠,又问,“马上就到二娘及笄的日子了,都准备的怎么样了?”虽然不管家,但是作为嫡母该过问的事情总要问一问。

二娘闻言微微低了头,李曦坐在她对面便笑,“及笄了便是长大了。”可以出阁了。

二娘双颊绯红,她已然定亲,未婚夫是威远侯嫡次子成奎,成家非世家是凭借和太/祖一起打江山的功劳封侯,老侯爷去世之后日趋没落,幸而这一代威远侯有乃祖之风,重振门风。

这门亲事就各自社会地位而言是二娘低嫁,爵位在世家眼里真不是什么金贵东西,也就能唬唬那些平头百姓。有一个好姓氏才意味着你的仕途比起旁人更为平坦开阔,这是光有一个爵位的勋贵力所不能及的。

再说哪个传承数百年的世家里头没几个爵位的。只拿李廷自己这一房来说,李廷身上有一个祖上传下来的公爵,那还是好几朝之前得的,本朝照样认。李徽为世子,遂成国大长公主可封荫的一个侯爵便落在李征头上。可在外行走他们从来不拿出爵爷的派头,向来都是以李氏子身份示人,在世人眼中,李氏子的身份可比什么爵位都来的尊贵体面。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朝。

不过考虑成奎能力,二娘却不算太委屈,否则李徽也不会把女儿下嫁,有李氏扶持,以成奎才干,何愁不能平步青云。

路珂便把赞者、正宾、有司的人选一一说出来。笄礼繁琐,事物纷杂,倒也不怕冷场,说了一会儿,各人便散去。

“阿昭要不要帮你姐姐分下忧?”路珂逗她,李昭这年纪现在开始学掌家理事也不算早。

李昭摇头,“我今天要去一趟城外。”

路珂和李曦都知李灏那里她也有份,遂都不过问。

李曦理了理她的衣领,“换身厚点的衣裳去,今儿有点凉。”

李昭点头,“这就回去换。”她这身过去太招眼。

正院里头,徐婧满脸慈爱的看着酣睡的八娘九娘,只觉得怎么看怎么不够,忽的有人禀,“刑嬷嬷在外头。”

徐婧愣一下,赶紧让请进来,见着透出憔悴的刑嬷嬷,徐婧心里涌上一阵阵的内疚,无论如何,刑嬷嬷出发点都是为了她好,羞愧道,“嬷嬷,嬷嬷,是我对不住你。”

刑嬷嬷哪里见得她如此,忙扯了嘴角笑,“夫人说什么傻话,您赏了奴婢良田美宅,连伺候的人都给老奴准备好了,还把老奴的弟弟一家接过来陪我,老奴一出去就能当老封君,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日子。”

不说倒好,一说徐婧更觉无颜见她,刑嬷嬷一生未嫁无儿无女,大半辈子都扑在她身上,她却没能给她养老送终。想到这里,徐婧眼泪大颗大颗的掉下来。

刑嬷嬷吓了一跳,连忙劝她,“娘子莫要如此,这不是挖我的心吗?”

徐婧眼泪掉的更凶,她想留下刑嬷嬷,刑嬷嬷没有坏心,她只是太关心她。可李徽道,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比比兼是,犯了错却不被惩罚,那么人人都将犯错。

家和万事兴,刑嬷嬷触到了李徽的底线,能容她出去养老已经是看在她的面子上。她说不过他,她只能答应送刑嬷嬷出府养老。“嬷嬷,我会去看你的,你要有什么,只管派人来和我说。”

刑嬷嬷压抑不住的欢喜,娘子心里有她,她死而无憾了。

第50章 色字头上一把刀

李昭回房换了一身方便出行的男装。

紫光替她理着袖子笑,“小郎君这么一打扮可得看痴了多少小娘子去。”

李昭轻佻的用食指捏着她的下巴,“那你可有看痴了去?”

“奴婢呀,天天瞅着您,已经百毒不侵了。”紫光一笑躲开,弯腰给她系玉佩。

“可见我长得还不够美,真正的美人那是百看不厌的。”李昭冲着铜镜中的身影唉声叹气,仔细一看,朦朦胧胧五官都不分明更是郁闷,这玩意打磨的再光滑精致镶金嵌玉也掩饰不了它中看不中用的本质。

镜子啊镜子,你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我都快把那群工匠逼成秃子了。

“诶呦,娘子这话说的,那奴婢这模样的以后出门还不得蒙着面了,否则可不是吓煞人。”

李昭便指着她道,“瞧瞧,单你这一条舌头就能吓煞人了,是得蒙上了。”

其余人皆是要笑,只要做好本职,六娘便待你宽和平易,遂她们胆子也大一些。

李昭这边刚收拾妥当,四娘便来了,她也换了一身低调的男装过来,时下风气女儿家穿件男装出去玩也是常有的,不为掩人耳目,纯粹是为了那份别样的错位美感。如四娘,曲线初露,已有少女风流,就算穿着男装也不会被人认错。

四娘露出一抹微笑,内心颇为忐忑,看向李昭的目光却不闪躲,一片清亮,“给妹妹添麻烦了。”

今天两人要一起出门,不是平日那种游玩散心,而是跟着李昭接触一些正事。

打小四娘就知道自己和李曦李昭不同,出身乃命中注定,她不怨天尤人。她能做的是努力学本事,增加自己的筹码,长大之后嫁一个好人家,妻凭夫贵,悉心培养孩子,母以子贵。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日子过得也很好。

可是随着李倢的事迹一桩一桩传入耳,看着李昭一年比一年的夺目,她发现原来女人还有这样一种活法,她怦然心动!她也想试一试,而不是复制别人的生活,哪怕那是世人口中的典范。

思来想去,四娘壮着胆子和李徽提了,结果随着李徽出巡石沉大海,四娘心灰意冷,这几个月都有些郁郁。可是昨晚,父亲派人传来消息,四娘兴奋的一夜未眠。

“说不得还是四姐帮了我呢!”李昭笑眯眯道。

她东想一出西想一出,哪出都不舍得放弃,结果就是手忙脚乱。昨天她就和李徽要求给她几个人手帮忙,李徽便把四娘提了出来,至于四娘做什么,李徽没说,美名其曰,没有一个人是废物,只不过没有放对位置,就看她能不能知人善用。

李徽养女儿比较豪迈,不独对李昭特殊,四娘亦是如此。他认为女子的价值不是只能看她嫁得怎么样,能为家族联络一门如何显赫的姻亲,生的儿子出不出息?女儿家培养成材,巾帼不让须眉。

李倢便是最好的例子。昔年,李倢以李氏为荣,今日,李氏以李倢为荣。相辅相成!一个长盛不衰的家族靠的是一群人的努力,而非几个人。

李昭和四娘感情不错,两人一路说笑而行,四娘视线扫到路旁一座清雅别致却门庭冷落的酒楼,不禁道,“这奇异阁怎么如此冷清?”

李昭瞄一眼笑,“这里只接待有奇异物品之人,哪能每时每刻有人来。”‘奇异’并不指奇珍异宝而是奇怪的,异常的,稀有的东西。

自古民间多高手,很多东西追根究源时往往能在中国历史上找到一点半点的雏形,可就是明珠蒙尘被淹没在历史中,实在令人扼腕。

奇异阁接到的第一件宝贝是棉花,一个花商从悉勃部落买来的名为白叠子的观赏花木,他花了十七年的功夫精心培育使它能在大齐生长,还带来一包白色絮状物,说是这种花果实里的东西。一看那物,管事的就双眼放光,他能被选作管事,当然有其过人之处,客客气气的把人留下,好吃好喝的款待着打听消息,吃的喝的可是李氏私房菜,羡煞旁人。

李昭得讯跑过去一看,诶呦,这不是棉花嘛!差点儿喜极而泣。雍州冷寒,不是人人都穿得起皮毛,平民百姓都是穿麻衣,御寒保暖性差,每年总有那么一些老弱病残冻死。好一点人家是木棉,但是保暖性也一般经济效益差,棉花可是保暖神器,什么羽绒被空调被的,李昭觉得都不如这个来得暖和,就是笨重了一点,但是现在可没人会嫌弃。

当下拍案决定,千金买棉花,就是这么壕!惊呆了围观的一群人!开门大红,起了好头,经过口口相传,现如今不说全国起码整个雍州地界都知道李氏求奇若渴,厚以待之。时不时就有人来献宝,多数扫兴而归,偶尔几个满载而归。久而久之这里也成了一些人毛遂自荐的一条路,只要能让管事的觉得你有本事,就有机会一步登天。

“瞎了你的狗眼,我这玉佩可是彭郡叶氏的传家宝,就这还算不得奇珍异宝,你们奇异阁的眼睛都瞎了嘛!”

李昭眉一跳,可真有意思,还有人敢在他们家地盘上撒野,她倒要看看是何方神圣。

街道上的行人也是暗暗称奇,不知哪个老寿星吃砒/霜,谁人不知奇异阁历来就不收宝石玉佩之类的俗物。

有人摸了摸身上的棉衣,奇异阁要的都是于民有利的东西,哪是玉佩这种中看不中用的玩物,李氏还缺宝贝不成。伸头一看,原来是他,长泰伯家的大公子,不屑的一撇嘴,这就是个纨绔中的纨绔,好酒每醉必惹事。忽的见李昭打马靠近,不禁露出一个幸灾乐祸的表情,李昭这张脸在城内颇有识别度。

李昭在周围人的避让下很顺利的到了内围,就见一年约十五华服锦衣的少年醉醺醺的拉扯门童。细看之后,李昭忍不住抽了抽嘴角,她是真的受不了男人涂脂抹粉,真不知道时下一些男人为什么乐此不疲。

“这谁啊!”李昭问。

紫光凑过去悄声回道,“长泰伯府大郎,一直在外求学,三个月前刚回来。”

怪不得眼生呢!

居然是个脑残,这是李昭第二个反应。

第一代长泰伯在太宗收复南朝时立下战功而封爵,打仗从来都是升官发财最快的途径。彭郡拒不投降攻城耗费人力甚巨,城门被破后尸横遍野,望族巨室十不存一。长泰伯府大半家底都是在那一战中积累的,大家心知肚明,但是你这么堂而皇之的喊出来真的没问题吗?有些事情可以明目张胆的做,却不能光明正大的说。何况叶氏嫡枝是死绝了,但当年旁枝活下来也不少,经过近百年休养,虽不复旧时荣光,但也不容小觑,你不说,人家也当不知道了,你都说了,人家还能继续当不知道吗?

长泰伯府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摊上这么个坑爹货!

诶,长泰伯是他堂姑父啊!李昭突然反应过来,眯了眯眼打量起眼前这位名义上的表兄。苏夫人生女时伤了根本,只有一女苏绾,眼前这油面小生是苏家庶长子苏启明。

苏启明正醉的天第一地老二老子天下第三,抬头就见一人坐在马上居高临下看着他,顿时火冒三丈,他平生最恨被俯视。

在嫡母无子的情况下,作为庶长子的他深得父亲和祖母疼爱,从小被捧在手心里长大,一路春风得意马蹄急,却在十二岁上被绊了一跤,摔得头破血流颜面无光。父亲为他求娶王氏女,王家早已日薄西山,除了一个姓氏还有啥,他爹能娶李氏女,凭什么他却要娶王氏女。可王家家主居然还敢嫌弃他庶族庶出不堪婚配,将他们父子赶出来后竟然将他坐过的蒲团扔出来烧了,烧了!

一时之间苏启明沦为城内笑柄,他要教训王氏,反被父亲责罚,连夜送走,一走便是四年,三个月前才得以回家。可少年心性已定,变得敏感自卑又自傲。

“你给我滚下来,谁许你这么看——”戛然而止,苏启明突然消了声,呆呆的仰头看着李昭。

肤似凝脂,眸如点漆,唇若涂朱。

他最爱的便是十岁左右的童男童女,身边就养了好些个这年龄的丫鬟小厮,自得都是难得一见的尤物,却不想连眼前这人的一半都及不上

苏启明喉咙一动,目光粘着李昭的脸不放,借着酒劲伸手就要去拉李昭放在马背上的手,还不知死活的涎着脸道,“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你还可以摸摸,亲——啊!”

李昭眼神一利,手中的马鞭带着猎猎风响就抽到那只咸猪手上,顿时抽的他皮开肉绽,嗷嗷大叫。

苏启明嗷的一声被掀翻在地,酒也彻底醒了,不敢置信地看李昭。

一小厮气急败坏的指着李昭,“大胆,我家公子可是长泰伯府大郎君,我家夫人乃使君—”

李昭一使眼色,后面的家丁身影一晃就出现在小厮面前,手一动那小厮被剑鞘堵了嘴,李昭岂能让他扯出自家阿爹的旗帜,细想这小厮驾轻就熟的模样,恐怕没在外头拿她爹的名头招摇,简直混账至极,他们自家人都爱惜羽毛的紧。

他先不要脸,我何需给他留脸。

“素闻长泰伯秉公执法,夫人乐善好施,他府上郎君岂会惹事生分,仗势欺人,你们几人胆敢招摇撞骗,败坏伯府名声,来人啊,给我绑了送到县衙去。”李昭义正言辞。她非只报复,更是杀鸡儆猴,今天轻轻放过他,赶明儿就有人敢在奇异阁放火,后天就该有人来使君府行凶了。

话音一落,身后便闪出五人,瞬间就将苏启明主仆五人堵了嘴五花大绑。这速度弄得围观党都瞠目结舌,反应过来之后哄堂大笑,却没一个站出来说明身份。咱老百姓啊,今天真呀真高兴!

苏启明整个人都不好了,他长这么大哪里受过这罪,不断挣扎,可他那点儿力气在李家侍卫手下半点波澜都兴不起,被人提溜着一路被围观过去。

第51章 心悦君兮君不知

待出了城,李昭冷不丁开口,“四姐是不是觉得我方才下手太重了?”

四娘一路行来,神色几经变换,便是为着这件事。她在想若是她遇上这事,她觉得自己会表明身份,如此一来苏启明总该赔礼道歉,这事大致也能过了。可心里却涌起一股不甘,这样的登徒子就这么轻轻放过,实在叫人义愤愤难消。

但是她又想不出其它满意的对策,像李昭那般的确大快人心,然而她不敢!她不敢当众鞭打堂堂伯府长公子,尤其伯爵夫人还是和家中关系亲厚的苏夫人,她更不敢把人送衙门,她怕留下嚣张跋扈的名声,她没底气如李昭那样盛气凌人。

但是这不敢那不敢的她,凭什么要求父亲给他机会,李昭信任她,四娘缓缓道,“那人在奇异阁口出狂言醉酒闹事,还对妹妹出言不逊,更想败坏父亲名声,妹妹出手小惩大诫一番天经地义,何况那又不是苏家子,苏家子岂会如此无礼。”

李昭乐得笑出声来,没想到四娘也焉坏焉坏的。

“六娘~”

李昭回过神来,循声眺望,就见身后一队人策马而来,待近了看清来人,不由嘴角上扬。

“原来四娘也在,”来人勒着缰绳放缓马速。

四娘在马上微微躬身,“胤表哥,朔表哥!”来人正是李倢和宋航的嫡长子宋胤和养子宋朔。

“你们打算去哪儿?”宋胤笑嘻嘻的凑到李昭面前。

李昭要笑不笑的看着他,“你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弘化也不小,哪来这么巧。

宋胤脸皮厚,唱作俱佳,“诶呀,我本来打算去找灝表哥,门房回他出门了,我想着不能白跑一趟啊,我就问你在不他们说你从西城门走了,我不是闲着吗,就想出来碰碰运气,果然老天爷都疼我,叫我遇上了。我跑了一路饿坏了,要不我们先去柳庄用膳,用完膳妹妹想去哪我都陪着。”

四娘忍俊不禁,转过去脸去笑。

“稀罕!”李昭翻了翻白眼,说的她多稀罕他陪的似的,不就是惦记着柳庄里孟姨的焖锅吗?

宋胤来劲儿了,“妹妹别不以为然,你要知道现在世道多乱啊,妹妹长得这么漂亮,要是有人见色起意怎么办,我刚在集市上就听说有个不长眼的冲撞了妹妹,你看要是当时我们在,给他一百个胆子都不敢放肆,他要是敢胡说八道,哪里用妹妹出手忒大材小用,我哥分分钟劈了他,”宋胤一百八十度扭身,冲着身后的宋朔问,“你说是不是,哥?”

拎着马鞭的李昭真想一鞭子抽下去堵了他的嘴,她阿姑和姑父都是成熟稳重之人,偏宋胤跟个话唠似的,“每日里和这家伙在一块,你就不会有拍死他的冲动。”李昭问宋朔。

宋朔一本正经的答道,“不会”

李昭愣是觉得从宋朔声音听出一丝无奈,顿时同情的看他一眼。在她看清宋胤话唠的本质之后,她一直深深的觉得阿姑把他扔给阿爹管是因为受不了二儿子的唠叨劲。可怜的宋朔就是过来给宋胤当保姆的,长兄难为啊!

“干嘛拍死我啊,”宋胤不高兴了,“和我在一块我多好啊!要不是我在,大哥就整天都宿在军营里了。要不是我在,大哥除了吃饭睡觉操练还会干啥。要不是我在,大哥受伤生病了谁废寝忘食照顾他啊!”三个排比句,宋胤证明了自己的重要性。

李昭木着脸点头,“缺了你太阳都升不起来了。”

“太阳怎么可能升不起来呢,我又不是后羿能射日…”

“我要饿死了,快走吧。”李昭打断宋胤的话,冲四娘和宋朔一打眼色,一夹马腹飞快逃离魔音灌耳。

宋朔从善如流,立马跟上。四娘顿了下,速度就落后了一步。

“你们等下,我还没说完了,后羿,”不让话唠把话说完,实在是太残忍了,话唠胤赶紧追上。只四人的坐骑都是万中无一的好马,宋胤骑术反而是最差的,哪里赶得上,一路在后面叽叽喳喳喊个不停。

李昭只做听不见,对与她并驾齐驱的宋朔咬牙切齿,“早晚有一天,我要把他打包送回给阿姑。”祸水东引太不道德了。

阳光下,李昭的脸白里透红,红中透粉,粉中透嫩,不知怎的,宋朔的心猛地一跳,有点儿不敢看李昭,慌乱的转过头端端正正的坐在马上。

没得到的回应的李昭纳闷,一想他本就寡言少语遂也没往心上去,只是看着他的坐姿无端端觉得腰疼,果然,高手就是与众不同。

等宋胤吃了一嘴巴灰,柳庄也到了,这别院是充作玻璃研究室用的,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是以她才放心带他们来,毕竟他们家很有一些不能外传的秘密。

李昭熟门熟路的到了主院,院里乒乒乓乓,人来人往,热火朝天,四娘从没见过这情形,一时看呆了去。

宋胤和宋朔来过几次,遂宋胤一个劲儿念叨着孟姨不停,宋胤第一属性是话唠,第二属性是吃货,第三属性未明。宋朔时不时溜一眼李昭,只他做的十分隐秘,李昭竟是一无所觉。

“宋小公子来了。”一珠圆玉润的妇人欢欢喜喜的迎上来。

“孟姨你瘦了好多!脸小了一点,眼睛大了好多,显得鼻子也挺了,孟姨你一下子年轻了十岁。”宋胤惊讶地围着孟姨转,啧啧称奇,“我差点没认出来,孟姨,这阵子你肯定辛苦了,今天咱们好好大吃一顿补一补。”

“有吗?有吗?”孟姨惊喜的连连追问。

“当然了!”宋胤斩钉截铁。

李昭嘴角抽啊抽,宋小胤,你的节操呢!你世家子的矜持呢!

宋小胤: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孟姨拿帕子捂着嘴笑的花枝乱颤,“瞧这小脸瘦的,和使君出巡了两个月可是受大罪了,孟姨今天给你好好补补,给你做一个三鲜焖锅,再来一个鸡翅焖锅,还有你爱吃的糖醋鱼,翅汤银鳕鱼、瓦钵牛肉、鲍汁鹅掌,还想吃什么?”

“那个龙井虾仁不错,还有回锅荷叶包。”宋胤不客气的点菜。

孟姨笑不拢嘴的应了,然后才舍得把注意力分给李昭三个,跳过李昭和宋朔,直接问眼生的四娘,“这位小娘子喜欢吃什么?”

四娘也看出来这妇人和李昭宋胤关系是十分亲厚的,又见她举止些微之处不一般,并不敢把她当厨娘使唤,遂道,“我不挑食,您看什么方便就做什么。”

“真是个体贴的好孩子,”孟姨指着李昭道,“比你懂事多了。”

“我四姐自然是比我懂事的,我想吃鱼香肉丝、水煮肉片还有虾爆鳝背,蛋黄南瓜,龙须菜。”

四娘心头一动,后面三个菜都是她喜欢的。

“谁问你了。”孟姨佯装不高兴,眼中却满满都是笑意,又去看宋朔,“我知道你是不挑食的,只要有肉就行,我前天刚腌下一头小羊羔,本来打算今天自己吃的,倒是便宜你们了。老孟在里头,你们进去吧,我去厨房了。”

说罢丰姿绰约的走了,宋胤很想跟上,被李昭拽住了,他要是学了一手好厨艺,她拿什么脸去见阿姑。

可算是走了,李昭真想抹一把汗,孟姨总是这么的‘活泼’。与之相对的,孟工却是个十分严肃的人,大抵这就是互补了。

与孟工说话就简单多了,直切主题便可,嘘寒问暖人还嫌你浪费时间呢。

“最近有进展吗?”李昭问。

孟工递给她一块巴掌大的透明玻璃,“目前能做出来的最大的。”

李昭心花怒放,双眼放光的看着那块玻璃,自己果然捡到宝了。当年不过是随手救下的一对落魄夫妻,谁能料到对方却拿出一小袋玻璃球作为回报。这样的人才,李昭当然不会放过,一边安抚着一边去查两人来历,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将人留下。

孟工有技术有经验,李昭有人力有财力,强强联合,总算是有成果了。

“这样已经很好了,”李昭真心诚意道,小玻璃有了,大玻璃还远吗,玻璃窗甚至温室大棚李昭都想到了,又琢磨着如何不突兀的透出镀银镀锡把玻璃变成镜子的方法,要是成功研制出镜子,又是一会下金蛋的母鸡,四娘也有着落了。

孟工没理他,瞄一眼旁边的一大堆废品,继续蹲回到窑前,李昭不以为杵,科学家可以不懂人情世故,只要他有真本事。

宋胤纳闷的瞅着那一小块让李昭如获至宝的玻璃,左看右看也没看出特别之处,“这有什么用,做首饰也不好看啊,你至于这么——”

李昭眼疾手快捂住了他的嘴,这个没眼色,没见孟工脸黑了吗?小心孟姨克扣你伙食,孟姨可是个老公奴。

“您忙着,我们走了。”李昭拖着宋胤告辞。

出了屋,宋胤也反应过来,悻悻然一笑,“那个到底有啥用啊?”

“我还没想好呢。”李昭敷衍,“最近这里出了不少好东西,我带你们去看看。”宋胤抓耳挠腮的好奇,但是该有分寸都有,便顺着她的话题说下去,说的李昭一路耳朵都是嗡嗡嗡,好想拍死他。